小学六年级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守株待兔、掩耳盗铃、矛与盾
[守株待兔古文翻译]守株待兔文言文翻译
[守株待兔古文翻译]守株待兔文言文翻译(1)[守株待兔文言文翻译]课外文言文练习答案(一)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兔走触株()②因释其耒而守株()③冀复得兔()④而身为宋国笑()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B、为人谋而不忠乎C、始悟为山市D、此何遽不为福乎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二)郑人买履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①而置之其坐()②反归取之()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先自度其足何不试之以足B、宁信度无自信也C、郑人有且置履者遂不得履D、先自度其足吾忘持度3、解释“之”字在句子中的意义①反归取之()②何不试之以足()③至之市而忘操之()()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并用括号补出省略的内容。
①②5、为什么这位郑人会“宁可相信尺码而不愿相信自己的脚”答:(三)曾子杀猪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文言词。
①女还()②顾反为女杀彘()③特与婴儿戏耳()④婴儿非与戏也()2、下列句中加点“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其子随之而泣B、曾子欲捕彘杀之C、妻止之D、曾子之妻之市3、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4、这则寓言说明的道理是什么?(四)自护其短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
席上啖菱,并壳入口。
六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试题
六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试题班级:姓名:1.阅读理解。
精卫填海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①,其上多柘木②。
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③。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④于东海。
〔注释〕①发鸠之山:山名。
郭璞注曰在上党郡长子县。
今属山西省。
②柘〔zhé〕木:常绿灌木,叶可饲蚕。
③自詨〔xiào〕:自叫其名。
詨,叫。
④堙〔yīn〕:堵塞。
[1]本文与《夸父逐日》均选自《》,是一篇神话传奇。
[2]选择以下“其”字的意思,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A.代词,指精卫。
B.代词,代指山。
〔1〕其上多柘木。
〔〕〔2〕其状如乌。
〔〕[3]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4]解释以下句子的意思。
(1)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2)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5]精卫为什么要填海?这则神话有什么意义?[6]有人说,“精卫”是永久也无法填平东海的,“夸父”也无法赶上太阳,你怎么看?请联系生活谈谈你的观点。
2.阅读《熟读精思〔节选〕》,完成习题。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干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①看字,子②细清楚读之。
必要读得字字洪亮,不行误一字,不行少一字,不行多一字,不行倒一字,不行牵强暗记③,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长远不忘。
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谓读得熟,则不待讲解,自晓其义也。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甲〕到,〔乙〕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子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④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⑤。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注:①详缓:认真沉着。
②子:通“仔”,认真。
下同。
③牵强暗记:牵强硬记。
④漫浪:随任凭便。
⑤急:要紧。
[1]“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中的“见”字的读音为〔〕。
[2]在我们学过的文言词语中,还有哪些词与文中加点的“余”字意思一样?请任写一个。
[3]依据上下文,在文中甲、乙两个括号内各填一个字。
部编人教小学六年级课外经典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部编人教小学六年级课外经典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课外经典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一)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括号里的词。
(1)众皆弃去.()(2)破.之()2.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
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
请举一例。
(二)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
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旁。
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选自刘向《烈女传》)1.解释下列词语。
A.嬉:B.贾人:2.这段文字源自历史典故:。
(三)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
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注释]①曾子:孔子的弟子;②女:通“汝”;③顾:回来;④彘:猪;⑤特:只不过。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①曾子之妻之市②听父母之教B.①其子随之而泣②今子欺之C.①汝还②顾反为汝杀彘2.解释加点的词。
(1)妻止.之止.()(2)遂.烹彘也遂.()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4.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认为曾子有必要杀彘吗?为什么?请举一个你生活中的实例作简答。
(四)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下列文句中加点词的词义。
六年级部编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精选练习
六年级部编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精选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文言文阅读。
掩耳盗铃吕不韦撰原文: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声。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也!译文:范氏逃亡的时候,有老百姓得到一口钟,想把它背走。
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
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
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继续敲。
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响声,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1]写出这些字的意思:亡:_____________ 钟:__________则:__________ 负:_______________锤(chuí):____________ 况(huàng)然:__________遽(jù):_________ 悖(bèi):_______[2]写出句子的意思:范氏之亡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恶人闻之,可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悖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1]志在清风,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________。
”[2]志在明月,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__。
”[3]志在春雨,锤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__。
”[4]志在_____________,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_。
语文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
语文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掩耳盗铃》,完成习题。
掩耳盗铃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
以椎毁之,钟铿然有音。
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欲负而走:______________。
钟铿然有音:_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其”字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遽掩其耳。
B.又誉其矛日。
C.其人弗能应也。
D.择其善者而从之。
[4]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
[5]我还能写出两则学过的寓言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下列句子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A.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B.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C.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
D.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2]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巍巍乎若太山(若:像)B.汤汤乎若流水(汤汤:热水)C.乃破琴绝弦(绝:断绝)D.终身不复鼓(复:再,重新)[3]依次填入仿写句“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乎若春雨”“善哉乎鼓琴,_________乎若清泉”横线上的词语,最为恰当的一项是()A.茫茫袅袅B.潇潇汩汩C.依依高高D.滔滔袅袅[4]由于这个故事,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_____”,用“________”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3.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司马光好学司马温公①幼时,患②记问不若人。
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③下帷绝编④,迨⑤国能倍诵⑥乃止。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小升初专项训练-小古文阅读(含答案) (2)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小升初专项训练小古文阅读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阅读《南辕北辙》,完成习题。
南辕北辙有人于太行之北面而持其驾①,告臣曰:“我欲之②楚。
”臣曰:“君之楚,奚为北面?”曰:“吾马良。
”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③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④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此所谓南其辕而北其辙也。
(选自《战国策》)导读:成语“南辕北辙”可谓人人皆知,如果行动和目的相反的话,所得结果也只能是背道而驰。
注释:①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
②之:动词,往,到。
③用:资用,即路费。
④御者:驾车的仆夫。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实词。
(1)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 )(2)吾用.多。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
(1)君之楚,奚为北面?(2)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3.成语“南辕北辙”现在用来比喻阅读《叶公好龙》,完成习题。
叶公好龙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yǒu,窗),施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4.“弃而还走”中“还”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5.翻译文中画线句子:6.这个成语的含义是: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7.“问之,曰:‘欲作针’”中“之”指的是( )8.“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中“弃”的意思是( )9.“逢老媪方磨铁杵”,中“方”的意思是:()A.方才B.正在C.方形阅读文言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炳烛而学晋平公①问于师旷②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③矣。
”师旷曰:“何④不炳烛⑤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⑥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⑦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小学生阅读古文练习题
小学生阅读古文练习题题目一:《守株待兔》阅读以下古文,回答问题: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 故事中,宋人为何放下农具?2. 宋人希望再次得到什么?3. 宋人最终得到了什么结果?题目二:《刻舟求剑》阅读以下古文,回答问题: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 楚人为何在船上刻记号?2. 楚人最终是否找到了剑?3.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题目三:《画蛇添足》阅读以下古文,回答问题: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巵酒。
舍人相谓曰:“数人饮此,不足以遍,请画地为蛇,蛇先成者独饮之。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巵,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巵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1. 楚人为何要在地上画蛇?2. 画蛇添足的人最终得到了什么?3.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题目四:《掩耳盗铃》阅读以下古文,回答问题:有盗钟者,恐人闻之,以手掩其耳而盗之。
人皆笑之,谓其愚。
1. 盗钟者为何要掩耳?2. 盗钟者的行为为何被人嘲笑?3.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题目五:《揠苗助长》阅读以下古文,回答问题:宋人有揠苗者,忧其苗之不长也,辍耕而归,揠而视之。
明日往视之,苗则槁矣。
1. 宋人为何要揠苗?2. 宋人的行为导致了什么结果?3.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请注意,这些练习题旨在帮助小学生理解古文的寓意和道理,通过阅读和回答问题来提高他们的古文阅读能力。
小学文言文阅读训练10篇(含答案)
小学古文文言文阅读训练10篇1.自相矛盾楚人有鬻(yù,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赞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十分坚固,任何东西都不能穿透它。
”又炫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十分锋利,什么东西都能刺穿。
”有人问:“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个人回答不出来了。
什么都不能够刺穿的盾与可以刺穿任何东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1.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誉.之曰(称赞)B.于物无不陷.也(穿透)C.吾矛之利.(好处)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句首发语词)2.“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3.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来推销你的“矛”和“盾”?4.学习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启示?参考答案:1.C 2.因为自己把“矛”和“盾”的功力都夸大到绝对化程度,使自己不能自圆其说,处于尴尬局面,无法回答。
3.示例:卖矛的时候,可用一个质量不如自己的矛的产品加以比较,卖盾的时候用同样的方法加以比较,这样既可以试出自己矛的好处,也能比较出自己盾的质量。
4.说话、做事都要认真考虑周到,不要自行相互抵触,产生矛盾。
2.叶公好龙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yǒu,窗),施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译文:叶公喜欢龙,衣带钩、酒器上刻着龙,居室里雕镂装饰的也是龙。
他这样爱龙,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伸到了厅堂里。
叶公一看是真龙,转身就跑,吓得他像失了魂似的,惊恐万状,不能控制自己。
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却不是龙的东西。
1.“弃而还走”中“还”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守株待兔》阅读附答案
《守株待兔》阅读附答案守株待兔土查村离县城约有两百公里,两面傍山,中间有一条公路,有一条窄窄的河。
几百户人家像星星一样散落在河两边的山坡上。
由于地理位置太偏僻,外地人是很难到土查村的。
数十年过去了,能够让土查村人兴奋点的事是:有一年一支钻井队进山来,到处打炮钻洞,有说是找石油,有说是寻宝。
热闹一阵子离去后,给土查村人留下了很长时间的念想儿。
土查村的村委会坐落在进山不到十公里的一处河滩地。
村委会是一个四合院的小青瓦房,四周长满了树,有楠木、香樟、麻柳,还有桃树、杏树、李树、核桃树等。
在院门前,有一棵古树特别显眼,高约二丈,粗如水桶,枯死的树根比树干大好几倍。
土查村打算利用这棵古树打造“守株待兔”这张文化品牌。
村委会先是开小会,取得一致意见后,又召开村民大会。
村主任在会上大发感慨:“我们这里有山有水,一年四季树绿花红,可是没有厚重的文化吸引外地人来,资源无法整合,开个小店卖东西都是赚自己人的钱。
我们怎么办呢?就是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现在很多地方都在打名人牌,有争李白故里的,有打武松牌的,连西门庆这样的恶人也有人在争。
前不久,我去了乔家大院,就是一个卖豆腐起家的商人盖起来的几十间房子,后来人去房空,当地把它打造成风景区后,围绕这座房子摆摊设点卖旅游产品,养活了很多人。
我们村委会将把这座四合院打造为历史文物陈列馆,将村委会门前的这棵古树打造为《守株待兔》里的那棵树,这样我们村就有了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不愁没有人来旅游参观。
”村民表决同意后,村委会起草报告送到镇里,领导很快就签署意见同意,并报上级有关部门。
得到的批示是:打造文化品牌,是地方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一种深刻表现,有关部门责无旁贷,要大力支持。
得到“尚方宝剑”后,土查村筹备召开了“首届国际思想家寓言家韩非子研讨会”。
很多专家提交了论文。
韩非子出生在韩国,韩国当时的都城即今天的河南新郑。
这没有争议,但是就《守株待兔》这则寓言中那株树桩到底在哪里、今天还存不存在的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守株待兔的试题及答案
守株待兔的试题及答案1. "守株待兔"这个成语出自哪部古代典籍?A. 《论语》B. 《孟子》C. 《庄子》D. 《韩非子》答案:D2. "守株待兔"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什么情况?A. 勤奋努力B. 守旧不变C. 坐享其成D. 投机取巧答案:C3. 下列哪项不是"守株待兔"的近义词?A. 坐享其成B. 一劳永逸C. 临渊羡鱼D. 画饼充饥答案:D4. "守株待兔"的故事中,农夫因为什么而不再耕作?A. 他相信兔子会再次撞死在树根上B. 他觉得耕作太辛苦C. 他想尝试新的生活方式D. 他被兔子的死吓到了答案:A5. "守株待兔"这个成语告诉我们什么道理?A. 要勤奋工作B. 要耐心等待C. 要抓住机遇D. 要随机应变答案:A6. "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中,农夫最终的结果是什么?A. 他等到了更多的兔子B. 他的庄稼荒芜了C. 他成为了一个成功的猎人D. 他学会了新的耕作技术答案:B7. "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中,农夫最初是如何得到兔子的?A. 他通过努力耕作得到的B. 他通过狩猎得到的C. 兔子自己撞死在树根上D. 他从别人那里买来的答案:C8. "守株待兔"这个成语现在常用来比喻什么?A. 等待机会B. 坐享其成C. 投机取巧D. 勤奋工作答案:B9. "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中,农夫的行为给我们什么启示?A. 应该主动寻找机会B. 应该耐心等待C. 应该勤奋工作D. 应该投机取巧答案:C10. "守株待兔"这个成语在现代社会中有哪些应用?A. 用于描述懒惰的人B. 用于描述勤奋的人C. 用于描述聪明的人D. 用于描述愚蠢的人答案:A。
《守株待兔》阅读答案
《守株待兔》阅读答案《守株待兔》阅读答案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教师进行阅卷打分时的参考,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守株待兔》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守株待兔》阅读答案1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本文选自()。
A.《战国策》B.《韩非子》C.《山海经》(2)成语(_____________)出自这则文言文。
(3)下列成语中的“释”字与例句中的“释”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因释其耒而守株A.解疑释惑B.冰释前嫌C.手不释卷(4)根据下面句子的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对应的句子,画上“___”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的,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嘲笑。
(5)那个农夫为什么被宋国人笑话?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以为每天守在树桩旁边就能捡到撞死的兔子。
B.光顾着捡兔子而荒废了田地,顾此失彼。
C.对于意外的收获心存侥幸。
D.错误地把偶然性当作必然性来看待。
参考答案:(1)B(2)守株待兔(3)C(4)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5)B《守株待兔》阅读答案2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6~9题。
(12分)【甲】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日: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乙】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小题2】.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4分)(1)遽契其舟( ) (2)不亦惑乎( )(3)兔走触株( ) (4)冀复得兔(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是吾剑之所从坠。
(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小题4】.甲乙两文后来分别演化成了什么成语?这两则寓言都讽刺了哪种人?(2分)答案【小题1】A【小题1】(1)雕刻 (2)糊涂 (3)跑 (4)希望【小题1】(1)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守株待兔阅读答案及以译文简短《守株待兔》阅读题及答案(2篇)
守株待兔阅读答案及以译文简短《守株待兔》阅读题及答案(2篇)推举守株待兔阅读答案及以译文简短一1、熟悉10个生字。
会写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
通过读懂词句,明白语言中的人错在哪里,懂得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幸运心理的道理。
动画片、小道具一课时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揠苗助长》,你明白了什么道理?2、我们是怎样学习这则寓言的。
今日我们再来学习《守株待兔》这则寓言。
1、板课题“守株待兔”。
(1)自读课题,读准字音。
(2)指导读题。
(3)齐读课题。
2、解题。
学生在看的过程中相互议议故事中的种田人怎么样?过渡:他傻在哪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画出说明种田人傻的句子。
然后四人小组争论、沟通。
1、自读。
2、小组合作学习3、汇报学习状况。
4、小结。
5、小品表演。
农夫坐在树桩旁边在想什么?你会怎样劝他?通过学习、表演,我们理解了这则寓言故事,明白了什么道理?(板书)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犯“守株待兔”这种错误的人和事,你们能举例子说明吗?把这两则寓言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
守株待兔白捡(偶然、幸运)种田人又肥又大的野兔乐滋滋仓皇、蹿、撞(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幸运心理的道理。
)《守株待兔》是一则寓言故事。
课文通过种田人因一次偶然的时机拾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从今,他就放弃农活,成天守着树桩等待撞死的兔子,结果什么也得不到的事。
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偶然得到意外好处就产生幸运心理,不再努力,想不劳而获,结果什么也得不到。
”这一道理。
教学《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故事时,揭题伊始,我首先引导学生解题:“守株”、“待兔”,让学生读文,理清文章的脉络;然后让学生自读自悟,说说这则寓言的意思;接着出示动画片,让学生自己观看,自己想;最终全班争论归纳出寓意。
这样就克制了传统教学繁琐的分析和空洞的说教。
学生把握了学习寓言的方法。
教学中我还努力地为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谈谈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守株待兔”的人和事,怎样避开“守株待兔”的现象发生。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期末复习:精选文言文理解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期末复习:精选文言文理解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1.读下面一则文言文,回答问题。
矛与盾韩非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注释】①鬻(yu):出售。
②誉之:夸耀(他的)盾。
誉,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
③坚:坚硬。
④陷:这里有“刺穿”的意思。
⑤利:锋利。
⑥或:有人。
⑦以:用。
⑧子:你。
⑨弗:不。
⑩应:回答。
(1)翻译画线的句子。
(2)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是什么?2.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
父池,天章阁待制。
光生七岁,凛然①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其后京、洛②间画以为图。
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
年甫冠③,性不喜华靡,闻喜宴④独不戴花,同列⑤语之曰:“君赐不可违。
”乃簪一枝。
【注】①凛然:稳重的样子。
②京、洛:指北宋时的开封和洛阳。
③甫冠:指刚满20岁。
④闻喜宴:朝廷赐宴新科进士及诸科及第的人。
⑤同列:这里指同年考中进士的人。
(1)写出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①退为家人讲________②众皆弃去________③光持石击瓮破之________④同列语之曰_______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自是手不释卷,至不如饥渴寒暑。
(3)从文中看,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愚人食盐昔有愚人,适友人家,与主人共食。
嫌淡而无味。
主人既闻,乃益盐。
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薄暮至家,母已具食。
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
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
”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古诗文阅读。
自相矛盾楚人有鬻(yù)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解释下列文句中加点词的词义。
①誉之曰(_______________)②于物无不陷也(_______________)[2]把“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这则寓言中你得到什么启示?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来推销你的“矛”和“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读文言文《不鞭书生》,完成后面的习题。
不鞭书生王安期作东郡太守,世乱,令曰:夜不得私行。
吏系①得一夜行人。
王问:“何处来?”云:“从师家授业还,不觉日晚。
”吏曰:“鞭乎?”王曰:“鞭挞书生以立威名,恐非致②治之本!”释之,并令吏护送其归家。
(注释)①系:抓。
②致:达到。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乱:______________ (2)云:______________(3)鞭:______________ (4)释:______________[2]下面加点的“之”与“释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久而久之B.求之不得C.君子何之D.井底之蛙[3]借助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读了这则故事,你认为王安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做法说明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守株待兔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守株待兔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守株待兔出自《韩非子·五蠹》,守株待兔启示我们不要存有侥幸心理,不要想着不劳而获,如果不付出努力,而寄希望于意外,结果只能是一事无成。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守株待兔文言文阅读题,希望你喜欢。
守株待兔文言文阅读材料原文
宋人有耕田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出自《韩非子·五蠹》
守株待兔文言文阅读题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兔走触株( ) ②因释其耒而守株( )
③冀复得兔( ) ④而身为宋国笑(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B、为人谋而不忠乎
C、始悟为山市
D、此何遽不为福乎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
守株待兔文言文阅读题答案
1、① 跑② 放下③ 希望④ 自己
2、 A
3、兔子是不会再得到了,自己却被宋国人所耻笑。
4、因为“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只是一个偶然现象。
守株待兔文言文参考译文
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
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
于是,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
然而野兔是不可能
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耻笑。
而今居然想用过去的治国方略来治理当今的百姓,这都是在犯守株待兔一样的错误呀!。
2021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题
2021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古诗文阅读。
自相矛盾楚人有鬻(yù)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解释下列文句中加点词的词义。
①誉之曰(_______________)②于物无不陷也(_______________)[2]把“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这则寓言中你得到什么启示?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来推销你的“矛”和“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誉之曰(称赞)B.于物无不陷也(穿透)C.吾矛之利(好处)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句首发语词)[2]“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3]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来推销你的“矛”和“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习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生活中你遇到过像楚国人那样的人或事吗?请举例说说(不超过2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小古文并按要求完成习题。
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①七岁,尝与诸小儿②游③。
小学六年级上学期语文2021年文言文阅读理解必考题湘教版
小学六年级上学期语文2021年文言文阅读理解必考题湘教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文言文阅读。
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①,田中有株②,兔走触株,折颈③而死。
因释其耒④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⑤。
今欲以先王之政⑥,治⑦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选自《韩非子·五蠹》(注释)①耕者:耕田的人,农民。
②株:树木被砍伐后,残留下来露出地面的树桩。
③颈:脖颈,就是脖子。
④耒(lěi):古代耕田用的农具,就是犁耙。
⑤而身为宋国笑: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
⑥政:政策。
⑦治:管理。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兔走触株走:__________(2)因释其耒而守株释:_________(3)而身为宋国笑为:__________(4)冀复得兔冀:_________[2]请指出下面各句中“而”字的不同用法。
(1)折颈而死。
______________(2)因释其耒而守株。
__________(3)而身为宋国笑。
_________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翻译这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从短文中你得到什么启示?请从某一角度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文言文阅读。
得过且过五台山有鸟,名曰寒号虫,四足,肉翅,不能飞。
其粪即“五灵脂”。
当盛暑时,毛羽文采绚烂,乃自鸣曰:“凤凰不如我!”比至深冬严寒之际,毛羽脱落,若雏,遂自鸣曰:“得过且过。
”[1]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
部编版小学语文 六年级文言文练习及答案2020.1
六年级文言文练习一、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韩非子》注释:1.履:鞋。
2.度:用尺子量。
3.置:放置,搁在。
4.操:带上,拿着的意思。
5.度(du):量好的尺码。
6.反:通“返”。
返回。
7.自信:相信自己。
1.解释“度”字(1)先自度.其足(2)吾忘持度.(2)宁信度.2.翻译下列句子。
(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2)何不试之以足?3.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
(只允许回答三个)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返归取之.何不试之.以足4.《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二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解释字义。
①邻居有烛而不逮.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③资给以.书④遂.成大学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译文: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译文:3.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
4.本文记述了有关匡衡的几个故事?5.你认为,应该在哪些方面向匡衡学习?三弈秋,通国之善弈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1.解释字义。
①使弈秋诲.二人弈②非然.也③思援.弓缴而射之④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2.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夫战,勇气也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甚矣,汝之不惠 D.莲,花之君子者也3.翻译:①惟弈秋之为听②为是其智弗若与?4.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答:四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六年级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守株待兔、掩耳盗铃、矛与盾
守株待兔
试题
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兔走触株,折颈而死(2)因释其耒而守株
(3)冀复得兔(4)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2.翻译句子。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译文:
3.用一个成语概括这则寓言的大意:
4.这个故事讽刺了哪一类人?它告诉了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案
1.(1)逃跑,奔跑(2)放下(3)希望(4)被
2.兔子是不可能再得到了,可是自身却被宋国人耻笑。
3.守株待兔
4.既讽刺了懒汉思想,也批判了经验主义。
这告诉我们,切不可把偶然的侥幸作为做事
的根据,如果抱着侥幸的心理,片面地凭着老经验去办事,一般是不会成功的。
掩耳盗铃
试题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
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1.解释加点词。
(1)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2)遽掩其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