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
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探析
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探析刘挺【摘要】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是在马克思社会发展观的基础上建立的,他将技术作为决定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力量,试图预测人类未来社会的发展前景是一个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连接起来的新的社会形态。
通过对贝尔“后工业社会”理论的探析和批判,既有助于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也有益于理解、把握当代社会发展的新动态。
%The foundation of Bear’s post-industrial society was based on Marx’s theory on social development. He regarded technology as the fundamental force determining the social system upgrading with the intention to predict the future of human society development. The post-industrial society is a new form of society connecting capitalism an d socialism. The exploration on Bear’s thoughts is conducive to strengthen our belief in the truth of Marxism on the one hand and to understand and grasp the new tendency of the development of capitalism on the other hand.【期刊名称】《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5页(P13-16,92)【关键词】后工业社会;资本主义社;社会主义社会;阶层;技术【作者】刘挺【作者单位】西南科技大学政治学院,四川绵阳621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038.8当今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开始出现了新的特点和趋势,这也引起了人们对未来社会发展趋势的思考。
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思想探析
在 于生产力水平所 决定 。也可 以说 ,生产力是现代
社会发展 的中轴 ,随着科学技术 的不断向前发展 , 这种 中轴作用 也体 现得更为 明显了 。在贝尔看来 , 前工业社会 、工业社会和后工业 社会 ,主要是 以生 产和 使 用各 种 知识 技 术而 展 开 的 。如在 前工 业 社 会 ,由于受土地和 资源方 面的限制 ,这时 的社会 发 展 的 中轴 主要 是 考虑 怎 么解 决这 样 的 自然 限制 矛 盾 。而在 工业社会 ,更加 强调个人发展 、投资与 国 家权 力 ,在这个阶段 经济发展成为 了整个 社会发展 的中轴 。但在后工业 社会 ,中轴则是理论 知识 。因
义 的思想遭受质疑 。贝尔通过分析 资本 主义的社会
作 者简介 :刘挺 ( 1 9 9 O 一 ),男 ,西南科技大学 政治学 院硕 士研 究生 ,研究方 向为马克思 主义发展史 。
呔鄱职业杖术肇院学报
2 o 1 5 . 2( 第9 卷 第2 期)
贝尔的 “ 后工业社会”理论思想探析
冒风险的事 ¨ ’。所 以贝尔预言后工业 社会将 是人
马 克思认 为资本主义制度之 下,生产 资料的私
人 占有导致资本越来越集 中到少数人 的手 中 。而工
人阶级的地位 ,只能是被剥 削和榨取 剩余价值 。随 着社会分工的 日益 明确 ,生产社会化和 资本 主义私 人 占有之 间的不可调和 的矛盾会 最终使资本主义被 社会主义制度所取代 。但是 ,当代 资本主义所表现 出来的新特点和马克思所论述 的社会 主义社会有几 分相似 。首先 ,当代资本主义 社会,股份公司的 出 现和 新 的银 行制度 的 出现 使 资本 的社 会化 程度 更 高 ,资本家 的资本积 累不再单 纯依靠资本家 的储 蓄 和对剩余价值 的获取来增值 。其次,福利制度 的实 施使社会底层阶级有 了基 本的生活保障 。而股份公 司 的 出现 ,则使 公 司 的管理权 同所有 权 发生 了分 离 ,并产生 了指挥 劳动 的管理这一新兴职业 ,而企 业 内部员工持股 也使 工人的地 位有所改变 。再者 , 随着银行制度 、信用制度 和股 份公司发展 的不断扩
后工业化
后工业化是指服务业的产值和就业超过工业和农业。
后工业化是1973年由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提出的。他分析了后工业社会的五大特征,并都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得到了检验。他认为,后工业社会的第一个最简单的特点是大多数劳动力不再从事农业或制造业,而是从事服务业。经济方面的标志是由商品生产经济变为服务经济;职位方面的标志是专业和技术阶段处于优先地位;在决策方面,则是创造新的“知识技术”。
其次,“后工业化”最终虽是以服务经济的加速强大为特征的,但这个阶段的到来是以经济体实现了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并形成了以中产阶层为主的社会结构。没有这一支撑,所谓的“后工业化”社会只是“水中月”、“镜中花”,后工业经济也就没有支撑。
第三,“后工业化”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迈入这一阶段与该经济体在国际经济中的动态分工息息相关。若经济体尚处在产业链分工的低端是不大可能跨入这一阶段的。进入这一阶段,经济体的发展也必须达到较高水平,城市化进入较成熟阶段。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美国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7.0
4.0
3.0
2.7
2.0
38.0
37.0
35.0
33.6
28.0
55.0
59.0
62日本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3.0
13.0
7.0
2.8
3.0
31.0
44.0
46.0
42.9
42.0
46.0
43.0
47.0
53.3
55.0
联邦德国
1950
1960
1970
贝尔的后工业时代理论
贝尔“后工业社会”理论的基本内容摘要: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是以同马克思讨论社会发展问题为起点构建的,他运用知识中轴原理的范式,建立后工业社会的知识-技术决定论,试图总结与预测科学技术革命条件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社会后果。
对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进行解析,将有助于我们了解、把握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动态,并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选择和未来计划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后工业社会产业结构能人统治新型社会1959年贝尔第一次提出“后工业社会”的名称。
经过十多年的时间,到1973年出版《后工业社会的来临》,标志着“后工业社会”理论的成熟。
贝尔从工业社会出发,将社会分成三种类型: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
所谓前工业社会即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机械化程度很低, 多数劳动力从事农林渔矿业等采集作业,生活主要是对自然的挑战的这种社会形态。
工业社会的主要特征是大机器工业生产取代一批以往的农业、手工业生产。
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经济部门主要以制造业和加工业即第二产业为主,技术化、合理化得到了推进。
后工业社会是工业社会进一步发展的产物, 是以服务业为基础的社会。
最重要的因素不是体力劳动或能源,而是信息。
他认为,分析后工业社会,可分为技术-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和文化领域三个部分。
经济的中轴原理是效益原则,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追求经济效益、工具理性是根本原则、科层制是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政治的中轴原理是平等原则,文化的中轴原理是自我实现、自我满足原则。
(1) 在经济方面,劳动力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
经济结构从商品生产经济转向服务型经济。
在前工业社会中,主要的产业部门是农业、矿业、渔业、林业等行业。
这些经济部门,以消耗自然资源为主,可将其归类为第一产业。
这些产业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大,贝尔将其称之为“对自然的博弈”。
工业社会是指以加工业、制造业、建筑业等部门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依靠机器大批量生产产品的社会。
工业社会的工作主要是设计“人对付人造自然的策略”。
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
• 4. 后工业知识社会学 • 后工业社会的社会结构的变化,其主要根源是知识性 质的变化:知识的指数增长和科学的分支,新的智能技术 的出现,使用研究与发展预算来创立系统研究。 • 知识性质的变化,最根本的是理论知识成为后工业社 会的首要的主导因素,成为作用其他社会层面的中轴。而 这个根本性的变化是通过知识增长、知识分化、新• 贝尔着重研究知识转化为技术怎样推动社会结构变化, 理论知识成为社会发展中轴如何引起阶级结构以及后工业 社会科学精神变化。
• 5. 后工业社会文化矛盾 • 现代社会由三个特殊领域—经济-技术领域、政治领域 和文化领域组成,每个领域都服从于不同的轴心原则,各 有自己的独特模式,并依此形成不同的行为方式。正是这 种领域间的冲突决定了社会的各种矛盾。 1)经济-技术领域 • 根本目的—最大限度地追求经济效益; • 根本原则—工具理性; • 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科层制; • 在这个领域中,个人必然被当作“物”,而不是人来 对待,成为最大限度谋求利润的工具。
• 2)政治领域 • 是调解冲突的部门。起轴心支配作用的是平等原则:法 律平等、公民权利平等以及社会与经济权利平等。政治的 实质是统治者的意志的表现,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需要 借用大量的技术手段开展活动,因此而造成了一种普遍的 紧张形式。 • 3)文化领域 • 文化领域的特征是自我表现和自我满足。在这个领域, 个人的感觉、情绪和判断压倒了质量与价值的客观标准, 决定着文艺作品的贵贱。表现自我和自我满足是文化领域 的轴心原则,这个原则通过资本主义各种文化形式和文化 作品表现出来。
• 2. “中轴原理”方法论 • 社会现实是无限复杂因素相互联系而织成的矛 盾关系网,仅从某一种单一视角把握不了社会各 种矛盾关系。因此,“中轴原理”首先强调社会 现实的复杂性和观察视角的多元性。认为从特定 视角把握到的矛盾关系,实质上抓住了观察者所 面对的诸种社会矛盾关系中的一种主要因素,然 后以此为轴心去概括和解释他所面对的社会矛盾。 • 中轴原理在肯定社会矛盾关系复杂性、多元性 同时,强调人们可以根据其主观需求,在复杂的 矛盾关系中选择一种最重要的关系或最重要的因 素作为轴心开展社会研究。
《后工业社会的来临》读书报告
《后工业社会的来临》读书报告1203408003 李慧敏摘要:本文概括了丹内尔·贝尔在《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一书中的主要内容,对“后工业社会”的提出背景、特征、基本内容进行了归纳总结,并通过联系中国实际,从解读当前政策指向和预测未来社会变化两个方面对“后工业社会”理论进行了实际运用,最后阐述了“后工业社会”理论对中国社会的启示。
关键词:后工业社会;归纳;运用;启示一、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一)“后工业社会”思想的提出二战以后,科学与技术迅猛发展,社会变迁不断加剧,发展问题日益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和未来学家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思想就是对这方面问题进行的探索与研究。
贝尔的“后工业社会”思想始于50年代末,期间经过不断酝酿与完善,于1973年出版了《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对社会预测的一项探索》对“后工业社会”思想作了全面的理论阐述和事例分析.(二)资本主义社会、工业社会与后工业社会的概念比较资本主义与后工业社会是两个不同中轴所建构的不同概念图式,后工业图式涉及的是一个社会中的社会——技术面,而资本主义涉及的社会——经济面。
封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以生产方式为中轴构建的一系列概念。
后工业与前工业、工业概念是处于同一种概念图式下的。
前工业部门主要是资源采撷的,它的经济是以农业、矿业、林业、以及天然气或石油等其他资源为基础的。
工业部门主要是利用能源和机器技术从事制造商品的。
后工业部门从事加工处理,其中电讯和电脑对于信息和知识的交流极其重要。
广泛地说,工业社会以机器技术为基础,资本与劳动是工业社会的主要结构特征.后工业社会是由知识技术形成的,信息和知识则是后工业社会的主要结构特征。
但是,后工业社会并不取代工业社会,就像工业社会并不消除经济中的农业部门一样。
新的社会发展消除了原来社会的一些特征,但是也加厚了整个社会的结构.(三)“后工业社会”的表现贝尔以当前突飞猛进的科技革命作为出发点,从技术分析联系到产业结构、社会结构、阶级结构、权力中心、管理体制等方面,对未来西方社会进行了探索,他总结了后工业社会的某些新的方面:1、理论知识的首要性.每个社会都是存在于知识的基础之上,从20世纪下半叶出现的以科学为基础的新工业可以看出,理论知识的系统汇编和材料科学成为技术创新的基础.2、新知识技术的产生。
论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及当代价值
论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及当代价值【摘要】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社会理论,主要探讨了信息时代对社会结构和文化的影响。
本文首先介绍了贝尔的学术背景以及后工业社会理论的提出,然后探讨了后工业社会的特征、信息时代的崛起、数字化与全球化的影响、社会结构的变迁以及文化与价值观的转变。
最后分析了贝尔理论在当代的意义,探讨了后工业社会的发展方向,并指出贝尔的理论对当代价值观的启示。
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对于我们理解当代社会发展过程以及应对社会变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关键词:贝尔、后工业社会理论、信息时代、数字化、全球化、社会结构、文化、价值观、发展方向、当代意义、启示。
1. 引言1.1 贝尔的学术背景严格来说,贝尔的学术背景是他的个人经历和学术成就所共同构成的,他通过学术研究和论著在学术界建立了一定的声誉。
贝尔,全名丹尼尔·贝尔(Daniel Bell),生于1919年,美国著名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公共知识分子。
贝尔的学术生涯始于20世纪40年代,曾在哥伦比亚大学等多所知名学府任教,担任过《公共利益》杂志主编等职务。
他广泛关注现代社会变革的方方面面,其学术著作涵盖了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多个领域,强调理论与现实的结合,对后工业社会的发展趋势和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思考。
贝尔的学术背景丰富多样,其学识渊博、见识独到,为他后来提出后工业社会理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2 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的提出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提出的概念,主要由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提出。
贝尔认为,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人类社会正逐渐迈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后工业社会。
贝尔在其著作《后工业社会》中提出了后工业社会的概念,并阐述了这一社会形态的特征和影响。
他认为,后工业社会将取代传统的工业社会,成为未来社会的主导形式。
后工业社会的特征包括高度的信息化和数字化、知识经济的发展、文化产业的兴起、全球化的加剧等。
第二讲 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
和专业管理人员;工程师和具有教授地位的中 产阶级;由技术人员、低级教职人员和教育助 理人员形成的无产阶级。
● 大学将成为后工业社会的主要机构
● 在后工业社会,科学和政府联系密切
四、后工业社会理论 的意义● 丰富发展传统社会学理论的新内涵、新范式 ● 认识中国当代社会现实 ● 作为不正常的、独特的后工业中国当代社会,建
第二讲
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
一、学术背景
● 政治自由主义 ● 经济社会主义 ● 文化保守主义
二、中轴原理
中轴原理: 解释社会的核心原理
● 中轴原理首先强调,社会现实的复杂性,决定了
观察视角的多元性。 ● 中轴原理在强调社会观察多元性的同时强调重点 性原则。 ● 中轴与非中轴不是直线的因果决定关系,而是观 察选择角度不同造成的相对结果。
● 中轴具有多样性、变动性。
三、后工业社会
后工业社会
● 后工业社会是描述和说明社会结构中轴变化的一
种尝试,是对因知识和技术在生活中的地位和作 用发生变化而导致中轴变化的一种概括。
● 后工业社会概念是用中轴原理研究以美国为代表
的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变化的理论思维,作 为一种概念性图式,不去描述社会生活的全面变 化,而是抓住当代社会发展变化的核心问题。
后工业社会来临的主要标志
● 经济方面:从产品生产经济转变为服务性经济
● 职业分布:专业与技术人员阶层处于主导地位
● 中轴原理:理论知识处于中轴地位
● 未来方向:控制技术发展,对技术进行鉴定 ● 制定政策:创造新的“智能技术”
全新的社会形态:知识阶层占据主导
● 后工业社会中,出现了三个阶级 :杰出科学家
构本土理论的社会事实基础,通过后工业社会 理论呈现出来。
谢谢
贝尔后工业社会理论
Coming of Post-industrial
《资本主义文化矛盾》(The
Capitalism);
Cultural Contradictions of Social Science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社会科学》(The
Since The Second World War);
《赤字:多大?多久?多危险?》(The ……
贝尔的“后工业化社会”理论
(1)“具体资本主义”的现代发展已突破马克思关于 社会依次更迭的“理论图式”; (2)科技发展和“中间阶级”的壮大,将引导所有工 业化国家向后工业化社会过渡; ……
理论基础:凡勃伦的制 度经济学、熊彼得的 “创新理论”、加尔布 雷思的“新工业国”概 念。
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的特征
后工业化社会
(Post-industrial Society)
“后工业化社会”(后工业社会)是指工业化后的
社会形态,是以信息为中心,以知识经济为支柱 的社会。
后工业社会是美国社会学 家丹尼尔· 贝尔创造的名词, 他在《后工业化社会的来 临》中用以描述20世纪后 半期工业化社会中所产生 的新社会结构。
(1)由制造型经济转变为服务型经济; (2)专业技术人员取代企业主而居社会的主导地位; (3)理论知识处于中心地位,它是社会革新与制定政 策的源泉; (4)在未来方向上,技术发展是有计划、有节制的, 重视对技术进行鉴定; (5)在制定决策上,依靠价
作为一名“介入型”学者,密切关注并深入广泛分析 了当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的现象和问题, 撰写了一系列颇具影响的著作。他的名字和“意识形 态的终结”、“后工业社会”和“资本主义文化矛盾” 总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Daniel Bell)
贝尔“后工业社会”论
贝尔“后工业社会”论丹尼尔·贝尔是美国当代最有影响的社会学家和未来学家。
在当代西方学术界,贝尔的名字始终和三个颇具影响的“大观念”紧密相连,它们是:意识形态的终结、后工业社会和资本主义文化矛盾;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就是由贝尔第一次系统提出的后工业社会理论。
随着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的来临》的出版,“后工业社会”一词很快在社会学界流行起来。
贝尔以生产和技术为中轴,把人类社会分为 3个阶段或类型: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
他指出,1945~1950年间,人类社会开始由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变,美国是第一个进入后工业社会的国家。
第一,后工业社会是不同于前工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的新型社会。
他认为,同社会发展的前两个阶段相比,后工业社会呈现出多方面的不同特征,主要有:第一经济形态从商品制造经济转向服务型经济。
第二专业和技术人员阶级成为社会的主宰,技术能力是取得权力的基础。
第三理论知识处于社会活动的中心地位。
第四未来社会的方向是技术控制和技术评价。
第五新的智能技术的兴起成为制定决策的工具。
决策方式使新的“智能技术”产生。
知识阶级在社会中占据重要地位,社会发生了一系列结构变化。
第二,后工业社会是工业社会的新发展,是工业社会和未来社会之间的过渡型新社会。
贝尔认为后工业社会是一种新型的社会形态,它不是原来意义的资本主义,也不是社会主义。
贝尔则认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发展的两种不同形式和道路。
完成工业化后,两者将共同进入后工业社会。
三、能人统治在政体即社会管理方面,贝尔的核心观念是“能人统治”。
根据是,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上,谁能掌握和供给主要的生产要素,谁就有权。
由于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革命,科学的作用不断增长,而科学作用的提高及其发展,必然引起这一领域就业人数的增加。
目前科学技术人员虽然尚少,却是不断增长的社会阶层,他们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后工业社会”理论家正是利用了这种情况,强调科学理论的首要作用。
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探析高秋颖李红月
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探析高秋颖李红月发布时间:2023-05-12T08:09:21.457Z 来源:《中国教师》2023年5期作者:高秋颖李红月[导读] 贝尔以马克思的社会发展观为基础,提出了以技术为基本力量的“后工业社会”,并以技术为基本力量,并以此为依据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石家庄 050000摘要:贝尔以马克思的社会发展观为基础,提出了以技术为基本力量的“后工业社会”,并以技术为基本力量,并以此为依据,对未来社会的发展进行了预言。
对贝尔的后工业社会说进行分析与批判,不仅可以使我们更好地把握和把握当代社会发展的新动向,更能使我们更好地把握其本质。
贝尔的“后工业化社会”理论在某种意义上是对未来社会的展望,它的一些观点与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是一致的,这对我们理解现代社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是很有帮助的。
这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和工业化进程的规划和抉择,是非常有意义的。
关键词:后工业社会;资本主义社会;阶层;技术一、引言贝尔的后工业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对西方社会做出了正确的评价,但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在许多方面都与马克思主义背道而驰,具有鲜明的阶级倾向,而不是绝对的价值中立。
其理论分析是以生产力为基础的,此外,这一理论“对于西方资本主义运行秩序仍然持认同的态度,在科技决定论的外表下,核心依然是东方趋同于西方,没有走出“西方中心论”的鸿沟”。
他试图用“后工业社会”这一概念来掩饰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从而为其正当性的存在提供理论依据。
这样的观点显然违背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进程,也违背了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
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在本质上是缺少学科性质和时代特征的。
对这种现代西方社会的理论和思想,我们不仅要保持警惕,而且要从批判的角度去研究、扬弃和借鉴。
二、以技术为中轴考查社会历史发展马克思从阶级的角度考察了社会形态的演化,贝尔则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考察了社会历史的演化,但是,在考察社会历史的基础上,又采取了与马克思不同的研究方式。
新形势下的“后工业社会理论”解读
第 二 ,依靠 科 技进 步 、发 展教 育 、进行 技术 创新 是
济形势总体是好 的。 但在快速发展 中也存在一些急 需解决的
问题 ,如工人失业、贫富两极分化、青少年犯罪等。鉴于此 , 化社会 ”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一
二 、贝 尔 “ 工 业 社会 理 论 ” 的主 要 内容 后
贝尔认为 ,后工业社会 并不是完全 消灭过去 的社会 形
上 ,进 行 涂 改与覆 盖 。换 言之 ,后 工业 社会 也是 在原 有 社会 形态 的基础 上 ,进 行变 革 的。
方式的现代化 ,还引发了人 的观念和思维方式 的更新。面对 这个 转变主要表现在 两个方面 ,一 是就业结构 的变化 ,美
新技术革命的兴起与 “ 全球 问题 ”的严峻形势, 人类 不得不 国在服 务 部 门就业 的劳 动力 , 已经远 超 过就业 总数 的一
重新审视 自身及其所 处的社会与世 界,于 是,一个个以评论 半 ,服 务部 门的产值 也 已远超过 国民生产 总值的半数 。二
经济 、军事和社会发展对 新科学新技术的强烈诉求,人类对 济 。在 经 济上 , 由制造 业经 济转 向服 务 性经济 ,即大 多 基础科学的研究有 了一系列新 的突破,并陆续产生 了一大批 数劳动力不再从 事农业或制造业 ,而是从事服务业 ,如贸 主要来源于科学 的新技术 。 新技术革命不仅带来 了人类 生活 易 、金 融 、运 输 、保 健 、娱 乐 、 研究 、教育 和 管 理等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1 00笠
第 2 卷 第 1 6 期
新形势下 的 后工业 社会 理论 ”解读 “
张 树 杰 ,赵 瑞 芳
( 聊城 大学思政 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山 东 聊城 22 5 ) 509
论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及启示
以控 制 的人 口增长 、 能源 危机 、 环境 恶 化 、 富 两级 分 化 等 问题 相 互 纠 缠 , 贫 相互 联 结 , 成 一 团 , 搅 日益 突
论 贝 尔 的 “ 工 业 社 会 理 论 ” 启 示 后 及
赵 天 宝
( 西南政 法大 学 , 庆 ,00 1 重 40 3 )
摘 要 :1 纪的中国将进入到信息化 时代 。 中国必须应对 因经济 高速 发展 所 带来 的一 系列 复杂 问题 。鉴 于此, 2世
丹尼 尔 ・贝尔的“ 工业社会理论” 后 具有很好 的参考价值 。文章对 贝尔“ 后工 业社会理 论” 的产生 背景与 内容进 行 了论
( o t e n e i oicl c nea dL w, h n q g4 0 3 ,C ia S u w s U i rt o P li i c n a C og i 0 0 hn ) h t v sy f ta S e n 1
Absr c C iac me notet so fr t n i h tc nuy,a d teeoe s e mu td a t eiso o l ae po lms ta t: hn o sit h i fi omai n te21 e tr me n o s n h rfr h s e lwi a sre fc mpi td rbe h c
述 , 简评 了其 积极 方 面和 消极 方 面 , 并 最后 得 出该 理论 对 当代 中 国的 启 示 。
关键词 : 贝尔; 后工业社会理论 ; 马克思主义 ; 启示
中图分类号 :0 88 F3 . 0 8 0 — 0 6— 5 17 3920 ) 1 01 0
后工业社会
“作为社会文化思潮的后现代主义是二战后西方后工业社会的直接产物。
”
“后工业社会”是持新保守主义立场的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首先提出的概念。
这一理论认为在工业社会中,社会分层的标准是所有权,而后工业社会的分层标准则是知识和教育,它以科学技术和信息为基础,是知识架构起来的社会。
这样,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就被摧毁了。
从工业社会出发,可以将社会分成三种类型: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
所谓前工业社会即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机械化程度很低,主要以农业、渔业、采矿等消耗天然资源的经济部门为主的社会形态。
工业社会的主要特征是大机器工业生产取代一批以往的农业、手工业生产。
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经济部门主要以制造业即第二产业为主。
后工业社会是工业社会进一步发展的产物,后工业社会的关键变量是信息和知识,主要经济部门是以加工和服务为主导的第三产业甚至第四、第五产业,诸如运输业、公共福利事业、贸易、金融、保险、房地产、卫生、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等。
后工业社会的特征:(1)经济结构从商品生产经济转向服务型经济;(2)职业分布以技术阶层的崛起为特征;(3)轴心原则是理论知识日益成为创新的源泉和制定社会政策。
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24页PPT
阜阳市中心血站“爱心献血”助学金申请表
阜阳市中心血站“爱心献血”助学金初审情况一览表
阜阳市中心血站“爱心献血”助学金评选办法
为鼓励和倡导大学生无偿献血的志愿者行动,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阜阳市中心血站每年安排6万元专项资金,设立“爱心献血”助学金,资助我校在校贫困大学生。
“爱心献血”助学金主要用来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费用开支。
一、基本申请条件
1.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2.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无违纪行为。
品行端正,举止文明,积极支持和参与学院、班级组织开展的各种活动,在学生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3.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
4.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良,无补考现象。
5.生活俭朴,经学校、学院、班级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的我校在校大学生。
6.有突出事迹,产生积极社会影响,为学院赢得荣誉的可优先考虑(获得学校及省(部)级以上表彰者优先,热衷于公益事业者优先)。
二、资助标准及名额
“爱心献血”助学金每年资助金额6万元,资助名额40人。
一等爱心助学金每年5人,每人3000元;二等爱心助学金每年10人,每人2000元;三等爱心助学金每年25人,每人1000元。
三、评审时间与发放
1.学校会同阜阳市中心血站每年开展一次“爱心献血”助学金评选工作;
2.“爱心献血”助学金将以现金方式发放至受助学生手中。
四、本办法解释权由阜阳市中心血站、共青团阜阳师范学院委员会负责。
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
❖ Daniel Bell,丹尼尔·贝尔是当代著名的美国 社会学家和未来学家,他在政治、经济和文化 诸领域均有独特的建树,作为一个“三位一体” 的学者,“激进”与“保守”在他身上并存: “在经济领域是社会主义者,在政治领域是自 由主义者,而在文化方面是保守主义者。” 贝 尔是“后工业社会理论”的创立者,西方未 来社会学后工业社会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著作有《美国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 《意识形态的终结》、《后工业社会的来 临》、《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曲折的 道路》等。
号。还担任美国“总统技术、自动化和经济进展委
员会”委员,美国政府社会指标专家委员会主席, 美国文理科学院2000年委员会主席等职。
后工业社会理 论
一 后工业社会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
❖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到70年代初, 美国的社会问题更加突出, 围绕着种族歧视、妇女权利、政治改革、消费者权益等一系 列问题而展开讨论。尤其是美越战争所引发的以学生、妇女、 宗教界人士为主的声势浩大的和平反战运动,由最初局部微弱 的抗议,逐渐发展到混乱无序失控的局面,最后终于走上正轨, 到达高潮,成功促使了越南战争的提前结束,反映了人们强烈 的和平愿望,昭示了和平反战运动的强大力量。
❖ (3) 理论知识居于中心地位,成为社会革新和制定政 策的源泉,对技术的发展进行规划和控制; 工业社 会是生产商品、协调人与机器关系的社会。后工业 社会则是围绕知识,为了创新和变革,实施社会控 制和指导而组织起来的社会;这样也就形成了必须 从政治上加以管理的新型社会关系和新型结构。
❖ (4)未来方向是技术控制和技术评价。根 据新的技术预测模式,后工业社会有可 能掌握进行社会变革的新手段,这就是 对技术的发展进行规划和控制。
第二讲 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
三、新保守主义、社群主义与感性论立场
纽约犹太文人群体的保守主义 贝尔的保守的社群主义 保守主义、社群主义的共同点:感性论立场 贝尔关于三种社群的论述: 地区性社群、记忆性社群和心理性社群,
心理性社群是一种“为信任、合作与利他主义意识 所支配的、面对面的有人际交往的社群。” “这些人参与共同的活动,并且在追求共同目标时 感受一种心理上的‘共生共存感’。这种社群建立在面 对面的交流上,由一种相互信任、合作和利他的原则支 配着。” 贝尔所说的心理社群实际也就是交往频次较高的熟 人群体,正是这种交往密切的熟人群体“通过灌输一种 超越狭隘个人利益的对美好事务的关注的心态,很好地 防范了社群主义最担心的那种霍布斯式的情景,即:一 个分化的社会,人人相互对立,并易为集权所左右。”
2、学术立场
经济上的社会主义 政治上的自由主义 文化上的保守主义
3、综合性的研究方法
跨学科、综合性地审查社会现实 综合性的理论体系 中介性的学术语言 社会学的图示语言 中轴原理
二、后工业社会理论的基本原则 ——中轴原理
1、 中轴的基本含义
中心,核心,处于支配地位的社会构成因素, 从支配因素的变化过程来考察各种层面的社会因素 中轴与中心、核心的区别
第二讲 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
一、学术背景
1、生平与著述
Daniel Bell, 1919年生于纽约犹太移民家庭,幼年丧父,家境贫寒。 1952-1969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教 1969—在哈佛大学任教 曾任美国艺术与科学院“2000年委员会”主席 主要学术著作: 《意识形态的终结》1951 《后工业社会的来临》1973 《资本主义文化矛盾》1976 《蜿蜒之路》1980
2、 现代社会的中轴
社会结构 由经济、技术和职业制度等因素构成,中轴是经济化:低成本、高 效益; 政治结构 政治体制中的中轴是参与和管理,权力与秩序 文化结构 文化系统中的中轴是:价值与意义,自我实现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社会决策的 基本方式也发生相应的变化。贝尔尝试 着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理论分析 和概念。
1、经济学方式和社会学方式
贝尔区分和比较了社会决策的两种方式(或者 说是社会生活的两个评判标准):经济学方式和 社会学方式。
在过去的一百年中,经济学方式在资本主义社 会中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是,作为建立在 工业社会价值体系基础上的经济学方式有严 重的局限性,贝尔评价:经济学方式基于这样一 个主张,即个人满足是计算成本和效益的单位。 由于经济学方式带来的种种弊病日趋显现,人 们需要一种新的社会决策方式适应社会的发 展,贝尔认为这就是社会学方式。这种方式是 以“公共利益”为准绳。这种方式包含两个 根本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使所有的人都纳入社 会中来,有意识的确立社会公正,贝尔在此特别 强调社会对妇女、黑人等一些少数群体的纳 入;第二个问题是为公共服务的社会物品服从 公共需要或政治需要,而不是服从个人需要。
(一)后工业社会具有以下五个 特征:
(1)经济结构从商品生产经济转向服务型经济。后工 业社会首要的也是最简单的特征就是:大多数劳动 力不再从事农业和制造业,而是从事服务业。 (2) 专业和技术人员阶级处于社会的主导地位;职业 分布以技术阶层的崛起为特征 。所谓职业分布,不 仅指人们在何处工作,还指他们从事何类工作。 (3) 理论知识居于中心地位,成为社会革新和制定政 策的源泉,对技术的发展进行规划和控制; 工业社 会是生产商品、协调人与机器关系的社会。后工业 社会则是围绕知识,为了创新和变革,实施社会控 制和指导而组织起来的社会;这样也就形成了必须 从政治上加以管学者不 断探索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未 来,寻找经济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发展 之间的相互联系。 贝尔的著作《后工业社会的到来:社会预 测初探》应运而生,这部洋洋数十万言 的巨著,使他获得美国“知识分子中的 知识分子”的美誉;并成为未来研究学界 的佼佼者。民意测验表明,他是美国最 受人尊敬的十大知识分子之一。
二、后工业社会理论的学术背景
贝尔有关后工业社会思想的形成并非一蹴而 就,它批判地借鉴了许多与他同时代的思想 家的观点,如:凡勃伦的制度经济学、熊彼得 的创新理论和加尔布雷思的新工业国概念等。 自诩为后马克思主义者的贝尔还沿用了马克 思有关资本主义历史研究的某些基本观念。
三、后工业社会理论的内容
贝尔以生产和技术为中轴,把人类社会分为 3个阶段或类型: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 工业社会。他指出,1945~1950年间,人类 社会开始由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变,美 国是第一个进入后工业社会的国家。
贝尔,1919年 5月10日生于纽约一个犹太血统的工 人家庭。1935年在纽约市立学院攻读古代史和社会 学。1939年获纽约市立学院理学士学位。1940年基 本修完哥伦比亚大学的社会学研究生课程,开始从 事新闻和教学工作。40~50年代,主要从事新闻工 作,曾任《新领袖》周刊和《常识》杂志主编、 《幸福》杂志编委和劳工专栏作家,在芝加哥大学 和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社会学。1960年获哥伦比亚大 学博士学位。60~80年代在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大 学担任社会学教授,并获亨利福特第二讲座教授称 号。还担任美国“总统技术、自动化和经济进展委 员会”委员,美国政府社会指标专家委员会主席, 美国文理科学院2000年委员会主席等职。
谢 谢!
2、团领导和个人领导
经济学决策方式的理论贡献在于理性和个人 选择通过市场发挥作用,但它本身缺乏集团领 导的理念。贝尔认为,在后工业社会的领导体 制中,应遵从社会价值——公共利益——以集 体领导为根本,但同时并不排斥工业社会中的 个人领导体制。
3、后工业社会的社会选择和 社会单位的适当规模问题。
贝尔没有提出具体的改组方案。
贝尔还具体分析了后工业社会政治结构的变化。 他指出,随着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转变, 美国首次变成了一个“全国性社会”,它使大 量社会问题具有全国性规模。中央政府面临着 巨大的决策压力。美国还变成了一个公共社会, 社会的单位是社区而非个人,人们必须完成一 种社会决策,而不是仅仅把个人的决策集中到 一起。传统的资本主义竞争原则已经过时,市 场决策让位给非市场性政治决策。经济职能将 从属于政治秩序,政治秩序将成为社会的支配 体系,社会上组织活动的首创力主要来自政治 制度。
后工业社会理 论
一
后工业社会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到70年代初, 美国的社会问题更加突出, 围绕着种族歧视、妇女权利、政治改革、消费者权益等一系 列问题而展开讨论。尤其是美越战争所引发的以学生、妇女、 宗教界人士为主的声势浩大的和平反战运动,由最初局部微弱 的抗议,逐渐发展到混乱无序失控的局面,最后终于走上正轨, 到达高潮,成功促使了越南战争的提前结束,反映了人们强烈 的和平愿望,昭示了和平反战运动的强大力量。
4、建立社会结算系统
它将扩大社会有关成本和效益的概念,并把经 济核算置于比较广泛的结构之中,最终目的是 制订一个有利于政策选择的资产负债表。
附一: 附一:
现代主义是近现代资产阶级的社会实践在文化、意 现代主义 识领域内的表现。它的核心是人道主义和理性主义, 他提倡人道,反对神道;提倡理性,主张用理性战 胜一切、衡量一切。相信历史的进步和发展,相信 人性和道德的不断改良和完善,相信人类将从压迫 走向解放,而实现这一切的基础和力量就是理性。 后现代主义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80年代达到鼎盛, 是西方学术界的热点和主流。它是对西方现代社会 的批判与反思,也是对西方近现代哲学的批判和继 承,是在批判和反省西方社会、哲学、科技和理性 中形成的一股文化思潮,其著名的代表人物有德里 达、利奥塔、福柯、罗蒂、詹姆逊、哈贝马斯等。
(二)贝尔构筑 “后工业社会”理论 的思想体系
3,从社会发展的两个图式出发,贝尔否定了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一 历史规律,他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在科学技术 革命的推动下,具有了自我调节的能力和无 穷的潜力,在资本主义的基础上将发展起一 种新社会,它是一种以后工业的社会结构、 信息型的经济、政治化的科学和高精度的技 术为标志的社会,是一种最先进的社会。
(4)未来方向是技术控制和技术评价。根 据新的技术预测模式,后工业社会有可 能掌握进行社会变革的新手段,这就是 对技术的发展进行规划和控制。 (5) 新的智能技术兴起并成为制定决策的 工具。决策方式使新的“智能技术”诞 生。
(二)贝尔构筑 “后工业社会”理论 的思想体系
1,贝尔认为社会的发展没有客观规律,只存在由 人们假定的、可以从中产生模式和理论的图式。 2,社会的发展有两个图式:以生产和使用的各种知 识为中轴,社会发展的序列一可以看作是:前工业社 会、工业化社会、后工业社会。贝尔又称此图式是 社会的技术形态。以财产关系为中轴,社会发展的 顺序则是:奴隶制、封建主义、资本主义或社会主义, 这就是社会的经济形态。他认为这两个图式没有谁 决定谁的问题,是并列的图式。
附二: 附二:
从形式上讲,后现代主义是一股源自现代主义但又 从形式上讲 反叛现代主义的思潮,它与现代主义之间是一种既 继承又反叛的关系;从内容上看 从内容上看,后现代主义是一 从内容上看 种源于工业文明、对工业文明的负面效应的思考与 回答,是对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剥夺人的主体性、 感觉丰富性的死板僵化、机械划一的整体性、中心、 同一性等的批判与解构,也是对西方传统哲学的本 质主义、基础主义、“形而上学的在场”、“逻各 斯中心主义”等的批判与解构;从实质上说 从实质上说,后现 从实质上说 代主义是对西方传统哲学和西方现代社会的纠正与 反叛,是一种在批判与反叛中又未免会走向另一极 端——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的“过正”的“矫 枉”。
丹尼尔. 丹尼尔.贝尔的 后工业社会理论
丹尼尔. 丹尼尔.贝尔的生平简介
Daniel Bell,丹尼尔贝尔是当代著名的美国 社会学家和未来学家,他在政治、经济和文化 诸领域均有独特的建树,作为一个“三位一体” 的学者,“激进”与“保守”在他身上并存: “在经济领域是社会主义者,在政治领域是自 由主义者,而在文化方面是保守主义者。” 贝 尔是“后工业社会理论”的创立者,西方未 来社会学后工业社会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著作有《美国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 《意识形态的终结》、《后工业社会的来 临》、《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曲折的 道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