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理人欲 公开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七单元天理人欲教学设计“以理杀人”,朱熹是罪魁祸首吗?

——从朱熹的理欲之辨看“存天理,灭人欲”

蓝山二中陈梅丽

教学目标:

1.初步从朱熹的理欲之辨了解“存天理,灭人欲”。

2.结合时代背景,辩证思考“存天理,灭人欲”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教学工具: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在必修三,我们学过鲁迅的《祝福》,提到《祝福》,想必大家对“祥林嫂”记忆犹新。祥林嫂在祝福之夜凄惨死去,可以说跟鲁四老爷的关系最大。鲁四老爷是个怎样的人?我们来重温《祝福》里的描述:“……他是我的本家,比我长一辈,应该称之曰“四叔”,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

鲁四老爷是一个讲理学的人,这里的“理学”,课文这样注释(必修3P14 注释3)。

请一生(唐云龙)朗读:理学,又称道学,是宋代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等人阐释儒家学说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它认为“理”是宇宙的本体,把“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说成是“天理”,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理学的毒害如此之大吗?一个人“讲理学”就会如此冷漠无情?不独鲁迅借小说批判理学,被梁启超称为“前清学者第一人”的戴震,在《孟子字义疏证》中也说:“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尚有怜之者;死于理,谁复怜之?”

作为孔孟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作为理学集大成者的朱熹,该承担“以理杀人”的最大责任吗?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他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

二、理欲之辨

(一)何为天理人欲

首先,我们不如来看看何为“天理”,何为“人欲”。

1.朗读第二则,课文中对“天理”“人欲”是怎么解释的?

请一生()回答:“天理,心之本然,表现为仁义礼智四德,体现为父子、兄弟、夫妻等伦常。人欲:人的欲望。在朱熹看来,人的日常饮食的欲望是天理,只有那些超越延续生存条件、追求美好物质生活的欲望,才是人欲,也才是要遏制的“人欲”。

2.朱熹曾这样解释过,齐读:“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

3.小结:朱熹对天理、人欲的描述非常形象,也很朴实。

(二)“存天理,灭人欲”的提出

1.我们从第二则也可看出,朱熹对天理人欲的主张是“存天理,灭人欲”,这个主张最早出自哪里呢?我们来看《礼记·乐记》的记载。齐读:

“夫物之感人无穷,而人之好恶无节,则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于是有悖逆诈伪之心,有淫逸作乱之事。”

这说的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来看看(请一生读):这是说,外界事物无穷无尽地撼动人心,而人的好恶的情欲又不能加以节制,这样外物的作用就会发挥到极致,从而使人也随物而化。所谓人随物化,就是灭绝天理而穷尽人欲。如果这样,人们就要产生悖乱忤逆、欺诈虚伪的念头,就要发生纵情放诞、为非作歹的事情。

2.这种人欲天理观,为程朱理学所继承,并作了进一步的发挥和论证。朱熹曾这样说,齐读:

“孔子所谓…克己复礼‟,《中庸》所谓…致中和、尊德性、道问学‟,《大学》所谓…明明德‟,《书》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jué)中‟。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教人明天理,灭人欲。”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是什么意思呢?

请一生()朗读注释:人心具有很多不确定性,很难具有常性,是最具潜藏危险的;天地自然之心非常微妙;领悟道心要精益求精、专一其心,真诚地遵守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

3.小结:由上我们可看出,其实,朱熹把儒家的基本主张归结为了——明天理,灭人欲。所以,我们也可以这样说,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是对儒家基本主张的继承和发展。

(三)如何实现“存天理,灭人欲”

1.朱熹对天理人欲论述得最多的,是如何实现“存天理,灭人欲”,例如,我们课文的第二则,就是论述这个问题的。齐读第二则。

2.朱熹认为,作为普通人,怎样才能做到“存天理,灭人欲?”

点拨:找出文中关键词句——此便是无克己工夫……须是遇事之时,便与克下,不得苟且放过……此须明理以先之,勇猛以行之……须大段著力,无一时一刻不照管克治……仁以为己任……

明确:克己复“理”为仁。

(四)“存天理,灭人欲”指向谁

1.“存天理,灭人欲”,只是针对普通百姓提出的吗?它指向哪些人呢?请看:“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2.从这我们可看出,它是指向每一个人的。再看《朱子文集-延和奏札二》载:“臣闻人主所以制天下之事者,本乎一心,而心之所主,又有天理人欲之异,二者一分,而公私邪正之涂判矣。盖天理者,此心之本然,循之则其心公而且正;人欲者,此心之疾疢(chèn),循之则其心私且邪。”(天理是人心的本来面貌,遵循天理人心就公正;人欲是心上的疾病毒瘤,遵循人欲人心就会变得自私邪恶。)

3.这是朱熹上奏希望君主能“存天理,灭人欲”,“正君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

4.再看,课文三则:

读书目的——“看得多少文字,穷得多少义理”,为学原则——“孟子曰:‘亦有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孟子虽是为时君言,在学者亦是切身事。”

5.朱熹说,义,就是“天理之所宜”,符合天理所当做的,就合乎义;利,则是“人情之所欲”“人欲之私”。由此可见,朱熹把义利问题等同于理欲问题,把孔孟关于义利的关系从理学的角度作了进一步的阐述。

6.朱熹还说,“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方始是学(即方能开始做学问)。”“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学者须要于此体认省察之(即学者必须对这层道理认清明察)。”(《朱子语类》卷十三)7.小结:由上可知,朱熹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是指向每个人的,尤其指向帝王、士大夫官僚、学者。希望他们勤政、勤学,体恤民众。

(五)小结

我们刚才是从四个方面,对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作了一些辨析:何为天理人欲;“存天理,灭人欲”的提出;如何实现“存天理,灭人欲”;“存天理,灭人欲”指向谁。

三、“存天理,灭人欲”从“伪学”到官学

1.现在大家觉得,朱熹倡导的“存天理,灭人欲”,是“杀人之理吗?”,“以理杀人”,谁之过?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存天理,灭人欲”是怎么成了“伪学”,又怎么成为“官学”的,请看屏幕。

2.看完背景资料,学生讨论。

3.小结:朱熹对“存天理,灭人欲”的倡导和力行,触犯了政治集团的利益,因此,其学,被打为伪学,其人被打为伪师;因为,统治者认识到了朱熹理论对维护封建统治所起的作用,而尊其学为“官学”。只是统治者不是用它了加强自身修养,而是用其禁锢百姓。

4.自南宋末以后,元明清时代,“存天理,灭人欲”对人性的禁锢,最突出的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