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监督和控制1
英国行政权力配置与启示
英国行政权力配置与启示【摘要】: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政体,采取三权分立的方式,由议会,法院以及内阁分掌立法,司法和行政权力。
在中央与地方关系上则采取地方自治的方式,其地方自治理论对于中国目前行政体制改革中加强地方自主权及如何协调中央与地方关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通过建立中国式治理模式,有利于提高中国政治民主化水平的整体提高。
【关键词】:内阁制; 地方自治; 治理理论一、英国的政治体制英国是世界上最早确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这一政体确立于1688年的”光荣革命”。
这一政体采取分权的形式,由立法、行政、司法三个机关行使国家权力,即实行三权分立。
国王是名义上英国乃至英联邦的第一国民,是世袭的国家元首,形式上拥有一切大权,是议会成员、政府首脑、法院首领、国家武装部队总司令、英国国教世俗领袖。
宪法规定国王有多项大权,但实际上,国王乃是”有职无权”的虚君,名义上的国家元首。
而真正的国家权力,则由君主立宪政体下的立法行政及司法部门掌控。
自国王以下,则议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行使立法权;内阁是中央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法院行使司法权。
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及三权分立的权力结构决定了其行政权力具有相对复杂性。
一方面行政权力受英王的影响,另一方面行政权力同时与立法、司法权相互影响和制约,因而,英国行政权力的配置不仅要考虑政府部门内部设置,同时要考虑其横向与立法,司法及君主的关系。
二、英国行政权力的横向配置(一)英国行政机关的构成传统意义上的行政机关,在英国主要由中央政府,中央政府各部及地方政府共同组成。
其中又以中央政府中的内阁最为重要,可以说,内阁是英国政府的头脑,也是整个行政机构的核心。
1. 中央政府。
英国的中央政府主要由内阁,首相,大臣和枢密院四部分组成。
内阁(Cabinet)。
英国的中央行政机关是政府,内阁则是政府的领导核心。
一切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全由内阁制定和执行;军队、警宪、法院、鉴于亦由内阁直接掌控。
中央管理与地方管理制度
中央管理与地方管理制度中国古代的中央管理与地方管理制度一直以来都是高度集权的体制,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有着严格的控制和指导。
而随着封建王朝的兴衰更替,管理制度也不断发生变化。
清朝时期,康乾盛世中央政府极力压制地方豪强,严格落实职官制度,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督管理,以确保中央权力的绝对统一。
而近代以来,中国的中央管理与地方管理制度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
20世纪初,中国的中央政府受到列强的侵略和割据对抗的困扰,政府的权力受到削弱,地方政府的分权倾向逐渐显现。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着手全面改革现代行政管理体系,推行了一系列新的管理制度,尝试将中央和地方的管理权力划分得更为明确,建立了中央与地方管理制度的框架。
然而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和政治局势的影响,这一制度并未能完全落实,地方政府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难题。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集中统一的行政管理制度,建立了现代国家的中央与地方管理体系。
在毛泽东时代,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管理权力更为集中,地方政府基本上是中央政府的执行工具,地方政府的权力较为受限。
直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推行改革开放政策,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管理关系也逐渐趋向协调与合作的方向。
通过不断的改革与完善,中央与地方管理制度取得了不少进步。
二、中央管理与地方管理制度的特点1. 分权管理:中央政府将某些管理权力下放到地方政府,使地方政府能够更好地根据地方实际情况进行管理工作。
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地方政府的管理效率,也有助于地方政府更好地保障地方利益。
2. 协调合作:在中央与地方管理制度下,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要进行密切的协调与合作,共同制定政策和规划,实现中央与地方管理工作的互补与协调,促进全国统一发展。
3. 责权清晰:中央与地方管理制度明确划分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管理职责和权力范围,确保各级政府的权力不互相侵犯,不重叠,避免管理工作中的混乱和纠纷。
4. 政策灵活:在中央与地方管理制度下,中央政府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和不同地区的发展情况灵活地制定政策和措施,适应不同地区的发展需求,促进全国各地的协调发展。
行政集权制的名词解释
行政集权制的名词解释行政集权制是指国家政权集中于行政部门,其在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具有相对较大的权力和影响力。
在这种制度下,中央政府或中央政权对地方政府,社会团体和个人有着广泛的控制和管理。
1. 行政集权制的特点行政集权制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1. 权力集中行政集权制下,权力主要由中央政府行使,地方政府行使的权力较少。
中央政府对各级地方政府有相对较大的指导和控制权。
这种权力集中的特征反映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各领域。
1.2. 决策效率高由于权力集中在中央政府手中,决策过程更为集中和高效。
与多极化决策相比,行政集权制可以迅速做出决策,降低决策执行的时间和成本,推动政府工作和社会发展的迅速推进。
1.3. 资源调配优势行政集权制下,中央政府可以更加灵活地调配资源,使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
相对于地方政府分散决策的情况,中央政府可以更好地协调各地区之间的资源分配,以满足不同地区的需求。
1.4. 统一管理和监督行政集权制有利于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社会团体和个人进行统一管理和监督。
中央政府可以更加直观地掌握各级政府、机构和个人的情况,对其进行有效的调控和监督,以维护国家的利益和稳定。
2. 行政集权制的利与弊行政集权制具有一定的利与弊。
2.1. 利行政集权制可以提高决策效率,保障国家的稳定,并且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分配。
由于权力集中,迅捷的决策过程能够更好地应对复杂的局势,推动政府工作的高效运转。
此外,行政集权制还可以实现国家政策的一致性,避免地方政府相互竞争和冲突,以确保整个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2.2. 弊行政集权制也存在一些弊端。
权力在中央政府手中过于集中,可能导致权力的过度滥用和决策的主观性。
此外,行政集权制对民众的参与度较低,容易忽视多元化的社会需求和利益,使民众在决策中的话语权受到限制。
而且,行政集权制也可能导致资源分配不均衡,地方政府在发展中的自主权和创新能力受到压制,影响整个国家的发展动力。
3. 其他行政制度的比较除了行政集权制,还存在着其他行政制度,不同的制度在权力分配、决策机制和资源调配等方面有所差异。
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权力关系与制衡机制
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权力关系与制衡机制近年来,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权力关系一直是政治学者和社会学者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随着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这种权力关系的制衡机制也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探讨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权力关系及其制衡机制。
一、中央与地方政府权力关系在中国政治体系中,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权力关系主要是集中型结构。
然而,地方政府也拥有一定的自治权和决策权。
这种集中型结构是建立在中国政治制度的基础之上的。
同时,中央政府有着坚实的控制力,可以对地方政府进行约束和监管。
整个政治体系的运作是以中央政府为核心的。
地方政府是中央政府的执行机构。
尽管中央政府有很大的权力,但地方政府也有一定的自主权。
地方政府可以独立开展一些项目,也会制定一些相关的政策,例如独立制定税收政策。
这样的政策制定,需要得到中央政府的许可和认可。
在地方政府的工作中,一些有关经济、社会改革等的事项需要在当地解决,不需要中央政府参与,这也体现了地方政府的自主权。
二、中央与地方政府权力关系的制衡机制尽管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存在权力集中型结构,但是政治学家和经济学家们都认为,特别是对于一个大国的政府而言,应该建立一种有效的制衡机制。
在中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制衡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法律制度:法律是制衡权利的最有效工具之一。
中央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法律,来限制地方政府的权力。
这些法律可以强制执行,同时也可以对地方政府的违法行为进行惩罚。
例如,中央政府可以针对地方政府在环保、公共安全等领域的违法行为进行罚款和惩治。
2. 政策制定:中央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政策来限制地方政府的权力。
中央政府可以对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政策进行制定和推行,地方政府需要根据中央政府的政策来制定地方政策。
中央政府也可以利用财政政策等手段来控制地方政府的行为。
3. 监督机制:中央政府可以通过监督机制来监督和限制地方政府的权力。
例如,在一些重要的领域中,中央政府可以派出专业人员来监督地方政府的行为。
集权制与分权制名词解释
集权制与分权制名词解释一、集权制与分权制的含义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表述:如在学术界,集权制又称为集权体制,它指的是一种国家权力由中央向地方逐级下放的管理体制。
而分权制是指一个国家的立法机关所通过的法律文件不受中央的严格控制和干涉,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集权制是指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或各级政府行使的职能和权力范围进行高度集中控制的制度。
目前,世界上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这种集权体制,特别是实行联邦制的国家,地方政府虽然有自己的独立性,但都接受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和监督。
分权制是指一个国家的立法机关所通过的法律文件不受中央的严格控制和干涉,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如美国、德国等。
分权制的原则之一就是立法权高度集中于中央。
立法权的高度集中必须是绝对集中,即“三权分立”,并非简单地分割。
而是要求中央保持最终的决定权。
即全国性的法律规范的立法权由中央集中行使,地方的立法权只限于制定地方性法规和决定地方政府行政措施。
分权原则的核心是立法权的适当分散。
根据分权与制衡的原则,法律规范应当赋予有权解释法律的国家机关以广泛的解释权。
只有将复杂的法律条文分解为可操作的部分才容易理解和适用,同时也可防止法律的僵化和专横。
另外,法律授予立法机关以广泛的解释权还能使其更好地维护法律秩序和法律统一,从而使其更能有效地实现其社会管理职能。
二、集权制与分权制的区别。
1.分权制是集权制的基础,集权制是分权制的延伸。
2.分权制下地方政府享有一定程度的自治权。
3.集权制下地方政府没有自治权,中央事实上集中了地方政府的权力。
4.集权制不利于中央政府掌握真实情况。
5.集权制存在着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冲突。
6.分权制不利于地方创造财富。
7.集权制与中央事实上对立,造成“委员长政治”。
8.集权制也不利于培养地方人才。
三、实行集权制应遵循的原则。
1.中央政府应掌握实际情况。
2.中央政府应有实际的权威。
3.实行中央对地方的严格监督和控制。
西方政治制度-3-1_真题-无答案
西方政治制度-3-1(总分112,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政党政治最早起源于( )A. 法国B. 美国C. 英国D. 德国2. 下列不属于按设置目的标准进行划分的地方政府类型的是( )A. 一般地域型地方政府B. 行政体政府C. 民族区域型地方政府D. 市镇型地方政府3. 文艺复兴在思想上直接批判了以罗马教会为代表的封建制度,其提出的进步思想不包括( )A. 以人性代替神性B. 以人权代替神权C. 以神圣的彼岸天堂代替世俗的此岸世界D. 个人奋斗代替**宿命4. 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不包括( )A. 政府的政治统治只有在执行了它的社会管理职能以后才能维持下去B. 政府的阶级属性是以政府的社会属性为基础C. 政府决定社会D. 政府的政治统治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为基础5. 按照新自由主义法哲学派的观点,政府(包括立法、行政与司法在内的广义政府)应将______作为法治的基本精神。
( )A. 法律至高无上的原则B. 法律符合正义的原则C. 保护个人权利的原则D.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6. 密尔认为的代议制政府容易带来的弊端和危险包括( )A. 立法不受社会不同利益集团的影响B. 议员的智力条件不充分C. 不存在阶级立法的倾向D. 保护少数人的代表权和意见权7. 在主要西方国家基本形成行政集权民主制的突出表现是( )A. 政府机构迅速膨胀B. 削弱代议民主制下议会的传统权力来缓解议会制政府内阁更迭频繁造成的危机C. 权力的变化经历了由上院向下院,再由下院向内阁转移的过程D. 作为行政首脑的总统或首相权力的扩张8. 总统制肇始于( )A. 英国B. 美国C. 法国D. 加拿大9. 人民主权原理所主要解决的是政府______的合法来源问题。
( )A. 资金B. 公共权力C. 职员D. 公共政策10. 讨论法案即审议法案,一般要经过______程序。
秦汉时期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协调与权力分配研究
秦汉时期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协调与权力分配研究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一个政治制度变革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协调与权力分配成为一个关键问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这一问题,并分析其影响。
首先,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协调是必要的。
在秦汉时期,中国面临着国家统一的巨大挑战。
中央政府需要协调各地方政府的行动,以保持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这需要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形成一种紧密的合作关系。
中央政府通过任命吏员、派遣官员等方式来实现对地方政府的监督和调控,以确保各地方政府的行为符合中央政府的意愿。
其次,权力分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在秦汉时期,中央政府拥有绝对的权力,而地方政府则相对具有一定的自治权。
这种权力分配既保证了中央政府对全国的控制,又允许地方政府在一定范围内自行决策。
中央政府通过中央政策和法律的制定来引导和调控地方政府的行为。
地方政府则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执行。
然而,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协调与权力分配并非完美无缺。
在实际操作中,中央政府常常通过任命和调动官员的方式干涉地方政府的决策。
这使得地方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独立性和自主权。
另外,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控制往往是粗暴和强制性的,缺乏对地方实际情况的了解和尊重。
这导致了一些地方政府对中央政策的抵制和反抗。
在权力分配方面,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也常常出现问题。
一方面,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干涉和控制使得地方政府的发展受到限制,甚至受挫。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的权力过大也容易导致腐败和滥用职权。
中央政府在权力分配方面需要保持平衡,既要确保地方政府有一定的自主权,又要避免地方政府过度集权。
最后,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协调与权力分配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央与地方政府的紧密合作保证了中国的统一和稳定。
中央政府的权力分配也为地方政府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和机会。
这种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协调和权力分配模式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延续至今。
总之,秦汉时期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协调与权力分配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
行政管理学知识点梳理
行政管理学知识点梳理行政管理:是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事务的一种管理活动。
也可以泛指一切企业、事业单位的行政事务管理工作。
行政管理系统是一类组织系统。
它是社会系统的一个重要分系统。
随着社会的发展,行政管理的对象日益广泛,包括经济建设、文化教育、市政建设、社会秩序、公共卫生、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
现代行政管理多应用系统工程思想和方法,以减少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支出和浪费,提高行政管理的效能和效率。
行政管理的构成要素:行政权力、行政职能、行政组织、行政体制和行政管理方法。
行政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就是研究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依法对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机关内部进行管理的活动及其一般规律的科学。
行政管理的主体研究(它具体包括政府职能、行政组织、行政领导、人员,以及人的道德伦理。
)地位:核心行政管理学研究内容行政管理流程研究(包括行政决策、公共财政、行政执行、行政监督,行政法治)行政管理技术手段研究(如:行政计划、行政效率、机关管理、形象管理、电子防政务等)行政管理学的产生背景P6-P17政府职能:是行政管理主体行使国家权力,依法对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所发挥的基本职责、功能和作用。
政府职能的特点:具有执行性与变通性、政治性与社会性、多样性与整体性、动态性与稳定的特点。
政府的基本职能政治职能:1、军事保卫职能2、镇压与治安职能3、民主建设职能经济职能:是政府在国家经济行政管理中的职责和功能,是政府根据一定的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对经济生活进行管理的全部活动,目的在于维护特定的经济基础,促进经济繁荣。
社会职能:管理社会生活领域中的公共事务的职能。
政府的运行职能:决策职能、组织职能、协调职能、控制职能政府职能社会化:1、内涵:是指政府改变传统的大包大揽的做法,将原来由政府包揽管辖的许多事务,通过社会转移或委托代理等方式,改由企业、社会团体,群众组织、社会中介组织来办理,以节约政府财政开支,提高工作效率。
2、原因:A、政府的公共职能属性B、随着社会公共事务日益纷繁,政府无力统包独揽,即使由政府包揽,也会因成本高、效益低而不能持久。
对于中国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启发和感悟
对于中国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启发和感悟中国的中央和地方关系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立法和实施法律、行政规章运行机制下确定的。
它是一个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实行中央领导制度,主要是以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决议和命令等形式,依据中央政府的授权和管理,实行对地方政府的监督和辅助。
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控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规范地方政府的权力和义务。
宪法对这种规范性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地方政府的权力和责任受到宪法的规范和限制,并由中央政府指导和统一。
二是实行科学的财政分配。
其目的是通过调整财政支出,使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与其履行义务的能力相匹配,从而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三是对地方政府的审计监督。
这反映了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严格监督,目的是确保政府资金的合理利用和公共利益的保护。
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实施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统一领导和协调全国各地发展的基础上,维护地方政府权力和职能的独立性、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保证国家利益、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勃兴的政策。
它的宗旨不仅包括维护中央权威,而且还包括保护地方权利、支持地方发展,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
从中央和地方关系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我们国家是一个中央集权制度下政治体制的实践,这样的政治体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中央集权和地方自治之间的恰当平衡,保障了中央的集权不受地方的阻碍,同时也保障了地方的自治不受中央的侵害。
它充分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真正实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原则和要求,既构建了一个充分保护地方政权权力的完整体系,又坚持中央集权制度下的中央领导,形成了具有自身独特文化、制度和特点的中央—地方关系体系,可以说是一个完全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社会形态。
地方政府学简答题
地方政府学简答题1. 地方政府的定义2. 地方政府的基本特征3. 按地方制度分类的地方政府4. 影响行政区划的因素5. 不同权力结构体制的地方政府6. 各种体制地方政府单位的构成7. 我国地方政府的职能8. 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控制9. 地方治理的理念更新10. 我国地方选举的基本原则11. 我国特别行政区自治的内容1、地方政府的定义★“政府”广义使用:是指由各国家机构组成的整体。
“地方政府”中的“政府”从广义角度使用仅包括地方立法机关与地方行政机关。
★“政府”狭义使用:是指国家承担社会公共管理职责的行政机关。
★本书“地方政府”的定义:地方政府是由中央政府为治理国家一部分地域或部分地域某些社会事务而设置的政府单位。
★对定义的解释:第一,地方政府是由中央政府设置的;第二,地方政府是治理国家一部分地域或部分地域某些社会事务的政府单位;第三,地方政府是指一个政府单位2、地方政府的基本特征(一)地域的特定性:一方面:这种地域是指一国内的部分地区;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作为特定区域内公共管理的主体,其治理权力仅限于它所管辖的地域范围及其居民(二)地位的双重性---既是执行者又是领导者一方面,从国家政治系统职能的纵向关系来说,地方政府必须服从和执行中央政府的法令;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又要对所辖区域进行管理和领导(三)权力的有限性:一是权力的非主权性;一是职权的局部性权力的非主权性★主权:对国家权力的行使,拥有最高、最后的决定权,是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独立自主地处理其内外事务的最高权力,不受任何其他国家或实体的干涉和影响★《基本法》第二条明确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特别行政区按照基本法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职权的局部性---地方政府的权限是局部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其治理的地域范围,是国家部分地域2)其承担的治理职责,是国家事务的一部分职能的社会性★国家的两大职能: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中央政府一般较多地承担其政治职能★地方政府较多地承担了其社会职能(五)结构的差异性★一是外部结构的差异,即地方政府纵向的层级结构和横向的类型结构★二是内部结构的差异,即每一地方政府都是由一些大小不等,类型不同的政府部门和机构组成3、按地方制度分类的地方政府地方政府的体制结构:是一个国家制度的体现形式,也是国家行政管理体制在地域上的安排,它是指维持地方政府运行的各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规范和组织的构成机制。
宋代中央政府对地方司法活动的管理和监督
莫如疑狱。夫以州郡不能决, 而付之大理, 大理不能决, 而付刑部, 刑部不能决而后付之御史台
’,
。。疑案奏
漱, 目的在于防止滥杀无辜。
宋代州县地方的司法权限尽管相对广泛, 便有几种人不在其权限之内, 是直接归属朝廷裁断的。其中包
一? ( 一
括??# 政府官员。司马光云! “ 凡天下狱事, 有涉命官者, 皆以其漱上清’,
主焉’, 。, 事后上呈刑部备案。刑部的职责为“
审复京都辟囚, 在外已论决者, 摘案检查
’,
。。地 宋太宗至道二年 ! ! ? 年? 规定须先经路监司, 由州长吏与路监司合奏朝廷。奏
漱的死刑案由大理寺详断, 刑部审复, 刑部仍不得断, 则送御史台终裁。正如宋人黄降所言+ “
被称作“ 牧民之官” 。宋代规定, 县令只负责处理杖以下刑事案件, 及田宅、户婚、继承、债务等民事诉讼案
件。南宋胡太初日! “ 县无甚重之刑, 小则讯, 大则决, 又大则止于杖一百而已” 。?? 对于徒、流以上的案件,
县里仅有预审的权限, 然后呈报到州。尽管县级司法活动比较简单, 朝廷对其也有依法断遣、独立审判的规
廷规定诸监司“倘一任之内, 默默全无按刺, 与一路之间官吏有不治之迹, 因事自彰而失于按刺者, 以不职
之罪罪之’,
/ 。
提点刑狱司虽为一路的司法主管部门, 但本身不置刑狱机构。除提刑司外, 宋代政府规定, 路级监司特
别是路转运使有权过问本路和诉讼刑狱案件。如宋仁宗景佑二年 () 23 年? 诏“ 诸路提点刑狱司事有冤滥而
即经州院审判者移到司理院, 司理院审讯者移至州院, 如犯人继续申诉, 可移至上级机关, “
诉县理断事不
中央与地方政府间关系
中央与地方政府间关系浅谈十六大以来中央与地方政府间关系【摘要】:中央与地方政府间关系是当前政府间关系研究的重要部分,也是我国党政工作的重点。
自十六大以来,我国中央与地方政府间关系一直处于动态发展过程中,那么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未来的发展趋势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对此展开论述。
【关键词】:政府间关系中央地方变化趋势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多民族国家。
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问题自接关系到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和社会的稳定,关系着整个国家的治理和国家政权的巩固与否,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一个重要的原则问题。
下面我们将对我国中央与地方政府间关系进行具体分析。
一、政府报告中关于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指导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关系是当前政府间关系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基于利益关系之上的权力分配关系,它既是一种利益关系,也是一种权力分配关系。
从博弈的角度看,其关系是“非零和”博弈,是能够达到双方“共赢”。
2002 年 11 月,党的十六大召开。
在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明确指出:“依法规范中央和地方的职能和权限,正确处理中央垂直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关系。
”七年多来,中央与地方关系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2007 年 10 月召开的党的十七大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就是统筹兼顾。
统筹兼顾就是“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的主要措施就是: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加快形成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规范垂直管理部门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要求处理好中央与地方关系。
2012年11月,十八大也强调“必须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工作,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外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地方政府学复习资料整理版
地方政府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地方政府: 是由中央政府管辖为治理国家一部分地域某些社会事务而设置的政府单位。
2、地方选举制度:是选举地方各级代议机关组成人员和地方其他公职人员的原则和制度的总称。
它是国家选举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P199 (这题没有划)3、政府职能:是指作为国家行政机关的“政府”在实现国家职能所承担的职责与功能。
政府职能包括两个层面:基本职能和具体职能。
P106 (这题没有划)4、自治体地方政府:自治体地方政府的基本特征是:国家对纯属地方的事务,不由自己任命行政长官来管理,而由当地公民选举产生的自治体地方政府来管理。
P48 ppt5、议行合一体制:议行合一体制的地方政府单位,立法和执行权由同一机关掌握,选民选出的议会直接行使执行权,同时承担当地社会事务公共管理职责。
(这题没有划)6、美国的议会经理制:美国市县议会制的主要特征是议决权与执行权都掌握在市或县议会手中,市或县议会将行政权委托给一位经理,由经理担任首席行政官,具体领导市或县各行政部门。
P737、地方政府职能:是受中央政府领导的、由法律法规所规定的、一定行政区域内国家机构、尤其是行政机构统治和管理社会的各项职责的总和。
P107 b卷8、地方自治:是指国家内部一定地域的人民,由于国家授权或依据国家法令,在国家监督下自行组织法人团体,用地方的人力、物力、财力自行处理自身事务的政治制度。
(b卷)P214判断对错:1、中国的地方政府单位是按地方行政建制设置的治理所辖地域的政府单位,因此“地方政权”和“地方政府”的两个术语的内涵是相同的。
(×)2、行政体地方政府的权力惟有一个来源,即来自于中央政府并隶属于中央政府。
(√)3、现代国家的职能日益增多,呈现出社会国家化的趋势,因此要逐步实现从“大政府、小社会”向“小政府、大社会”的转型。
(√)4、恩格斯指出:国家为了维持公共权力,就需要公民缴纳费用——捐税,因此对于财政和国家(政府)之间的紧密关系,熊彼特认为可以把现代国家直接称为“税务国家”。
地方政府学教案第七章地方政府关系第八章地方政府管理
地方政府学教案第七章地方政府关系第八章地方政府管理第七章地方政府关系第一节地方政府关系概述一、地方政府关系的基本内涵是指: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各级地方政府之间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
⑴在形式上,分为纵向关系和横向关系⑵在内容上,体现为权力配置和利益分配关系案例:府际关系影响大经济京藏高速拥堵凸现府际关系问题首先,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关系。
其次,地方政府之间关系。
1,限流卡口引发连锁反应;2,分段收费体制加剧了拥堵程度;3,对超载的货车采取不同处理方式;第三,政府部门之间关系。
1,从高速路内部多头管理;2,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配给不当;如何构建协调、通畅的府际关系?建议一:设立省际协调部门建议二:进一步推行大部门制改革建议三:进一步促进体制内部不同部门之间的行动协调与资源整合二、影响地方政府关系形成的因素(一)经济因素1.经济体制2.经济发展水平3.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二)政治因素1.人口2.民族构成首先,在制度层面,民族构成影响着国家结构形式,进而影响政府间关系;其次,在文化层面,民族问题影响着政府合法性的基础;最后,在政治关系运行层面,民族关系影响着政府间关系的实际运行。
3.社会阶层结构4.政党组织5.政治制度:宪法、财政制度、官员制度、行政区划制度6.政治过程首先,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政治实力对比,影响政府间权力关系的集中与均衡发展。
其次,中央政府调控政府间关系的手段恰当与否,会影响政府间关系运行的好坏。
最后,政治过程是否公开透明,将影响政府间关系运行的监督保障机制的完备性。
(三)历史传统(四)自然地理条件首先,地理环境影响着政府间权力配置的状况。
其次,地理环境通过对领土安全的影响,间接影响政府间关系。
再次,自然资源在地理分布上的状况,影响着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政府间关系的发展。
最后,地理环境直接、间接地影响着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质和民族性格,进而影响着政府间权力配置状况。
(五)环境变化第二节地方政府间纵向关系一、地方政府间纵向关系概述地方政府间纵向关系是依托国家结构以及行政区划,在垂直结构中的不同层级政府之间形成的各种关系。
浅论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关系
浅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是我国政府体制中的两种不同而又有着密切联系的两种机构。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两者在作用上不可替代,要求两者在明确划分两者权限的同时,赋予中央控制地方政府的相应权力,是中央与地方关系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当代中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体制因素的条件下形成的,这种关系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体制的转型,正在发生改变。
为此,在当前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在我国进行政府职能改革的趋势下,研究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了。
研究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有助于我们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它们的职能,有助于我们认识它们之间职能发挥的机制,从而更好的进行政府职能的改革,提高我国政府的行政效率,并且建立一个较好的政府决策机制,促进我国政治水平的发展。
当前学术界对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的研究主要从两个主要的方面进行研究。
一个是对中央与地方在权限上的划分进行的研究;一个是从中央控制的角度进行研究。
一、权限划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格局安排主要内容是权限划分。
但是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地位与作用,规定了它们存在的相互不可取代性,也规定了两者的某些权限是不可缺少的。
因此,中央与地方关系中的权限划分,实际上是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的。
因此,中央与地方在权限划分上必然存在一个极限,即有些权限必然只可能由其中一个来承担,即存在一种应有的权限。
例如有些维护国家统一和独立的权限只能由中央政府来行使。
同样的,如一些与居民的日常生活直接密切相关的社会事务,它只可能由基层地方政府完成。
如何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权限的划分,这与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地方体制、政府层次、历史传统相联系。
对于各国中央与地方关系安排中权限划分的比较,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不同结构国家和不同地方体制国家之间,就其中央与地方两者所拥有的基本权限进行比较;一是在国家结构、地方体制相同国家间,在其他权限划分的差异上进行比较。
地方的行省制度
地方的行省制度地方的行省制度是一种政府管理和行政分权的制度。
在地方自治的基础上,通过设立行省,将地方的行政权力下放到各个行省,实现地方的自主管理和发展。
行省,最早出现于古代帝国时期。
在中国古代,行省是帝国的行政区划单位,类似于现代的省份或州。
行省制度在中国秦代开始出现,并在隋唐时期得到完善和规范。
行省的设立是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和监督,同时给地方更大的自主权和发展空间。
在行省制度下,地方的行政权力被分割为不同的行政区域,并由行省长官统一管理。
行省长官由中央政府任命,负责治理行省的各项事务,包括经济发展、教育、法律和安全等。
行省长官既是地方政府的代表,也是中央政府的代表,必须兼顾地方和中央的利益。
地方的行省制度有以下几个特点:1. 政府管理和行政分权:通过设立行省,地方政府可以更好地管理地方事务,自主制定和执行地方政策。
这有利于解决地方问题,促进地方发展。
2. 加强中央监督和控制:行省制度确保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避免地方政府权力过大、脱离中央的问题。
中央政府通过行省长官来管理和调控地方事务,确保地方政策符合中央的意图。
3. 促进地方发展和合作:行省制度为地方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和自主权。
各个行省之间可以进行合作交流,共同推动地方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4. 维护地方利益和稳定:行省制度使地方政府能够更好地维护地方的利益和稳定。
行省长官作为地方政府的代表,可以与中央政府协商解决地方问题,保护地方的权益。
然而,地方的行省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行省制度可能导致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由于各级政府之间权力的划分和利益的博弈,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之间往往存在合作和竞争的关系。
其次,行省制度可能增加政府的管理成本和行政复杂度。
由于行省的设立,需要增加更多的政府机构和官员,导致行政组织庞大、效率低下。
此外,行省制度也可能导致腐败和权力滥用的问题。
行省长官作为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代表,可能会滥用权力谋取私利,影响政府的公信力。
集权与分权中国历史上的中央与地方政权关系
集权与分权中国历史上的中央与地方政权关系集权与分权:中国历史上的中央与地方政权关系中国历史上,中央与地方政权的关系始终是一个重要的政治话题。
在中央政权集权与地方政权分权两种模式之间,不同的朝代和时期存在着不同的权力关系。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中国历史中集权与分权这一政治关系的演进情况。
一、集权与分权的理论基础集权与分权是政治学中的重要概念。
集权指的是政权由中央集中管理、掌控和行使,具有统一的权威和决策权;分权则强调政权权力的下放,赋予地方政府一定的自治权和管理权。
在中国古代的政治理念中,集权观念占据主导地位。
自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中国开始形成了明确的中央集权制度。
而分权的观念在相对较晚的宋朝得到一定的发展,逐渐影响到后来的政治体制。
二、中央与地方政权关系的演进1. 先秦时期:初步形成的中央集权先秦时期,中国政权以分封制为主,没有明确的集权体系。
各诸侯国按照封地的大小分别享有不同程度的自治权,自行管理本地事务。
然而,到了战国时期,秦国的崛起使得中央政府逐渐掌握了对地方政权的高度控制,最终形成了中央集权制度的模板。
2. 唐宋时期:政治中心与地方统治的相对平衡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相对集权的朝代,但由于版图的庞大和统治的难度,唐朝政府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赋予地方官员一定的权力,以实现地方治理的有效性。
宋朝则在政策和措施上进一步加强了地方政权的分权倾向,通过设立监察系统和依靠地方士绅的力量,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的有效控制。
3. 明清时期:中央集权的巅峰与瓦解明朝建立时,借鉴了前代的制度,通过设立六部、铁骑、锦衣卫等机构巩固了政府对地方政权的掌控。
然而,随着明朝政治衰弱和地方割据势力的抬头,中央集权体系开始崩溃。
清朝虽然在刚开始的时候恢复了中央集权,但随着时局变迁和不同历史时期的变革,清朝最终无法避免地方政权的独立性和权力割据的现象。
4. 近代以来:地方政权的重新分权与中央集权的重建近现代以来,中国政权关系的演进呈现出纷繁复杂的态势。
电大-地方政府学-网考题库-题后附答案
第一次作业(导论-第1章)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总分40.00)1.从秦朝到现在,()始终是我国地方行政区划的基本单位。
A.市B.乡C.县D.省2.我国的直辖市数量是()。
A.6B.4C.5D.33.最早对省制进行猛烈抨击的大家是清朝的()?A.康有为B.梁启超C.魏源D.严复4.目前我国共有()个地区。
A.102B.79C.65D.2135.缩省论的主要目的减少()。
A.行政层次B.行政机构C.行政幅度D.行政人员6.秦朝之前的朝代基本上实行()A.行省制B.分封制C.郡县制D.大区制7.1947年7月经国会通过()法律,是战后日本的一部基本法。
A.地方财政法B.日本国宪法C.地方税务法D.地方自治法8.秦国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分为()郡。
A.37B.34C.36D.319.下面()国家属于联邦制国家?A.法国B.日本C.中国A.22B.20C.16D.5011.作为省县二级制下的地区的设立,最初是在明朝,称()。
A.总督制B.府台制C.巡抚制D.道员制12.英国地方政府是以()为中心的地方政府制度。
A.地方行政机关B.地方法院C.地方议会D.自治团体13.我国共有()个省。
A.25B.23C.32D.3114.目前我国共有自治区()个。
A.4B.7C.6D.515.我国最早形成的国家是()A.秦朝B.周朝C.商朝D.夏朝16.虚省论认为21世纪的中国地方政府体系应实行()。
A.资本主义B.地方自治C.社会主义D.集权17.省制兴起于()。
A.元代B.宋代C.唐代D.新中国18.美国共有()个州政府。
A.50B.31C.60D.5119.地方自治最早出现在()A.古埃及时代D.古罗马时代20.县级市的基本内涵是()。
A.设县B.不设县C.设区D.不设区1.答案:C2.答案:B3.答案:A4.答案:B5.答案:A6.答案:B7.答案:D8.答案:C9.答案:D10.答案:C11.答案:D12.答案:C13.答案:B14.答案:D15.答案:D16.答案:B17.答案:A18.答案:A19.答案:D20.答案:D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30分)(总分30.00)1.按设置目的可以把地方政府分为()。
明朝的地方行政中央与地方政权的关系
明朝的地方行政中央与地方政权的关系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它的地方行政中央与地方政权的关系备受关注。
在明朝时期,地方政权是由中央控制的。
然而,在实际执行中,地方政权也有一定程度的自治权。
本文将探讨明朝的地方行政中央与地方政权的关系,并分析这种关系对明朝社会和政治的影响。
一、地方行政中央的职能和地方政权的设立明朝的地方行政中央是由皇帝和中央政府组成的。
中央政府有权制定地方政权的设立和职能,并对地方政权进行管理和调整。
地方政权的设立是为了执行中央政府的政策和法令,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二、地方政权的组织和管理在明朝时期,地方政权的组织分为两个层次,即府县和乡村。
府县是地方政权的最高层次,由知府负责行政管理。
知府由中央政府任命,代表中央政府在地方履行行政职能。
乡村是地方政权的基层单位,由乡宦或乡首负责管理。
乡宦或乡首通常由地方社会名流或士绅担任,具有一定的声望和权威。
地方政权的管理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实施。
中央政府通过巡抚和巡按的制度对地方政府进行监督和指导。
巡抚和巡按是由中央政府派往地方的高级官员,负责巡视地方政务、监督地方政府工作并向中央政府报告。
地方政府则负责执行中央政府的政令和管理地方事务。
三、地方行政中央与地方政权的关系明朝的地方行政中央与地方政权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地方政权受制于中央政府的直接领导和管理,必须执行中央政府的政策和法令。
中央政府通过巡抚和巡按等制度对地方政权进行监督和指导,确保地方政府的工作符合中央政府的要求。
然而,明朝的地方政权也有一定的自治权。
地方政府在实施地方行政时,可以根据本地区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适应,灵活地运用中央政府的政策。
地方政府与地方社会的联系密切,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解决地方问题,提高社会稳定和发展。
四、地方行政中央与地方政权的影响明朝的地方行政中央与地方政权的关系对社会和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这种关系促进了中央政府的权威和统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行政制度
中
国
中
央
政
府
对
地方政府的监督与控制
如何监控
立法监控
行政监控 财政监控
比较行政制度
中
国
中
央
政
府
对
地方政府的监督与控制
如何监控
立法监控
立法控制是指中央政府通过创定有关地方政府的产生、 职权等法律、法规,用以规范地方政府的行为.中国实行人 民代表大会制度,为解决民族问题和香港、澳门问题还实行 民族区域自治和特别行政区制度.除宪法对上述制度傲了原 则规定外,中国还分别制定了地方组织法、民族区域自治法、 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在科学界定中央与地方职能和角色的基础上,配备相应 的职权,并作整体划分,即中央与地方的权限尽可能以整体 加以区分,改变对等分配、总量分割的方式,使它们各自有 相对专门的管理领域,并在管辖范围内拥有全部权力。
比较行政制度
中
国
中
央
政
府
对
地方政府的监督与控制
致 谢
Thank You!
中国中央政府对地方政 府的监督和控制
小组成员:谢 彤 张 聪 孙 烨 苏清华
中
国
中
央
政
府
对
地方政府的监督与控制
框 架
一、 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监控原因
二、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如何监控 三、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监控存在的问题 四、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存在问题的原因 五、 解决措施
比较行政制度
中
国
中
央
政
府
对
比较行政制度
中
国
中
央
政
府
对
地方政府的监督与控制
解决措施
基础:科学界定中央与地方政府职能和角色
科学论证和界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国家行政体系
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此确定中央与地方各自的核心任务领域, 并通过法律和制度加以规范和明确。
比较行政制度
中
国
中
央
政
府
对
地方政府的监督与控制
解决措施
关键: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权限
比较行政制度
中
国
中
央
政
府
对
地方政府的监督与控制
三个方面
观念方面 利益方面 体制方面
比较行政制度
中
国
中
央
政
府
对
地方政府的监督与控制
解决措施
1.前提:坚持中央统一领导,维护中央权威
2.基础:科学界定中央与地方政府职能和角色
3.关键: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权限
比较行政制度
中
国
中
央
政
府
对
地方政府的监督与控制
解决措施
前提:坚持中央统一领导,维护中央权威
我国是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特别行政区制度为必要 补充的单一制国家结构制度,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 仅人多地广,而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发育程度、人力 资源状况等都存在较大差异,我国要保持政治稳定、促进经 济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坚持中央统一领 导,遵循中央统一部署,贯彻中央制订基本原则和方法。
重复生产建设和浪费。
3.中央与地方权限划分缺乏明确的法律规范和稳定的制度安排, 权力下放不规范、不配套,使权力失去严格的监督和制约。政策 调整缺乏科学预见性、稳定性和一贯性,制度创新还需进一步完 善和加强。
比较行政制度
中
国
中
央
政
府
对
地方政府的监督与控制
监控存在的问题
4.中央宏观调控能力和地方服务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中央和地 方还没有完全转变自己的职能和角色,中央宏观调控、制订政策 以及政治引导能力亟待捉高,地方服务水平和村民自治、城市社 区自治等社会中介组织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能力还需逐步培养 和提高。
监控存在的问题
1.在某些方面中央权力高度集中,地方缺乏自主权,同时又有某些 领域出现权力过于分散,中央缺乏必要的权力制约和监督,这是中 央与地方权力关系面临的两难问题。 2.权力下放不到位,地方保护主义和本位主义严重。尤其是下放 给企业的权力被地方政府层层截留,使企业经营自主权没有很好
落实,阻碍社会主义统一大市场形成和健全,并造成大量低水平
比较行政制度
中
国
中
央
政
府
对
地方政府的监督与控制
如何监控
财政监控
财政监控是中央政府在财政方面对各地方政府进行的
监控。
中央政府通过财政手段对地方政府施加的控制中央政 府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控制主要有划定税收范围,补助,控
制地方财务行为(如审查开支,限制借债)等。
比较行政制度
中
国
中
央
政
府
对
地方政府的监督与控制
比较行政制度
中
国
中
央
政
府
对
地方政府的监督与控制
如何监控
行政监控
通过制定法律进行事前控制或对超越权限的地方立法 进行的事后或事中监控,行政监控多是事后监控,它是中央 对地方监控的最重要手段.依照宪法规定,地方各级政府是 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同时也是上级国家行政 机关的下级行政机关,并统一受国务院的领导。各级行政机 关之间有明确的上下隶属关系。
使各地居民生活水平大体持平不致特殊。有必要由中央政府予以
平衡,使各地方政府提供给居民的社会福利和服务设施保持大致 水平.
(4)地方政府收支在全国总收支中,占相当大的比例,对这样大 的经济资派,中央政府必须监控.
比较行政制度
中
国
中
央
政
府
对
地方政府的监督与控制
监控原因
(5)地方民主的发展和地方政府权限的扩大,固然有利于促进地方 发展和发挥地方积极性,但也可能导致地方主义倾向或分裂主义的危 险。中央对此须有对付手段,才能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2)地方政府承担的具体职能中,一部分是自主性的事务,另一 部分是中央委托的事务。对地方执行的委托事务,中央政府必须
监控,以防止事务的执行偏离中央政府预期的目标,对自主性的
事务也应加以监控,以符合法律规范的要求
比较行政制度
中
国
中
央
政
府
对
地方政府的监督与控制
监控原因
(3) 各地方政府用以履行职能的资派不尽一致,甚至相差较大,为
5.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理论的研究滞后。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是 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许多著述都是根据地方组织法进行白描式 的研究,并没有对实际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不能为中央与地方权 力关系调适提供理论依据。
比较行政制度
中
国
中
央
政
府
对
地方政府的监督与控制
存在问题的原因
信息获取困难 地方政府间利益共谋 对地方政府问责困难
地方政府的监督与控制
监控原因
地方政府是中央政府的产物,其权限来自中 央的授予或特许,因此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权
限行使负有重要责任
比较行政制度
中
国
中
央
政
府
对
地方政府的监督与控制
监控原因
(1) 地方政府行使着许多重要职能 .且这些职能呈日益增多的趋 势,其中许多职能如教育等具有全国性质,中央政府必须制定统 一标准供各地一体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