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王羲之兰亭集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王羲之兰亭集序

一个内心澄澈的人其实已不在乎万紫千红,所以王右军的眼中是简洁雅致朴素之极的茂林修竹,清流激湍,因为万紫千红不过是对苍白灵魂的点缀和掩饰,右军之美在于他根本就不懂得矫情与做作,他活在任真任性任情的境界里,一汩清泉流淌在右军的心里,天地之间不曾遭受任何污染的元气蕴藏在他的胸中,所谓清风出袖,明月入怀,这是何其优美的风神襟怀和情愫由此也就能理解东床快婿王羲之面对选婿大赛时,王羲之坦腹卧,如不闻,是何其洒脱与放旷,真是性感之极,(此处的性感应是真精神真性情的意思) 右军之美乃是赤裸的天真之美。没有五光十色的迷惑,只有一片清真之气,老子说五色让人目盲,苏轼感慨江上清风山间明月,这些人都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心灵没有凝滞于物,是一种新鲜活泼的心灵,今天的我们也许已经相当的疲惫,在面对灿烂星空的时候,再也不会让我们泪流满面,我们丢失了一种叫做一往深情的慧眼,在停止流泪的那一刻,我们目盲了。感激王右军,让我们找回了曾经遗失的心灵与慧眼

当读书人都已经腐朽和堕落的时候,那这个国家还能有生命力吗?教育危亡了,国家也就危险了,明朝灭亡的时候留下了一个南明王朝,其读书人已腐朽,其气节荡然无存,秦淮河边的八艳都让他们汗颜,明朝的没落的原因一方面来自商业资本的腐蚀,另一方面是明朝的专制让知识分子没有了尊严,日益奴化,所以南明朝廷是昙花一现,很快就被女真人灭了,与南明境遇相似的是南宋,它也遭到女真的奴役,可是南宋偏安也有将近两百年的江山,为何有如此之别,主要原因是我们还可以看到这一朝还有岳飞辛弃疾陆游李清照这样的读书人,他们的人格还是没有塌掉的,真的不能忘了两宋三百多年宋儒起到了的重大作用,两汉四百年的强盛,也许人们只记得卫青霍去病的赫赫武功,但是我们真的不该忘了苏武十九年持节北海牧羊真正依靠的恰恰是无坚不摧的信仰的力量,汉儒是儒学第一次真正走向中国的中心位置,说到底是汉代教育的成功,有信仰的教育是为天地立经维的,可惜中国当代的教育主管部门不懂这一点,因此教育混乱将是必然的,我们已经毁了一代人,如果教育只培养工具和奴才,那国将必亡。时

下我们腐化和堕落不亚于南明。我们几乎找不到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情。假如就此委靡不振了,假如整个社会只崇拜金钱和欲望,那么我们注定是垮掉的一代,不可能雄起。

当大义凛然褪去之时,必定妖气弥漫,遥想千年前东晋,尽管名士足够风流,可毕竟再也找不到生子当如孙仲谋的英雄气概,真是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看羸弱的东晋南朝,没落到最后只剩下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在一个需要的时英雄的时代,在一个呼唤英雄的时代,英雄在哪里,面对生灵涂炭,国破家亡,山河破碎,时代的精英们却偏安到山水寺观清谈书画和药酒里去,只剩下刘琨和祖逖在闻鸡起舞,中流击楫,枕戈待旦,不管是王羲之父子妙曼书法,还是顾氏绝画谢家山水葛洪丹药,其风雅的背后是深入骨髓的偏安逃避和软弱,睁开眼看看那江北血泪河山,睁开眼看看遍布江南的秀美庄园,我们看到那些饱读诗书学富五车名士心灵委缩社会责任丧尽人生价值迷失,在这样需要英雄振臂高呼的时代一个个隐匿山林逍遥涅盘王羲之去写他的天下第一行书了,谢安高卧东山手谈却敌,谢灵运则是跑到永嘉的山水里去了怡情养性,世人皆说东晋乃是人性觉醒的时代,我实在不甘心附和,我分明看到了一个个曾怀揣家国之梦的人在一天天的昏睡,一天天地坍塌,一天天委靡,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江东子弟哪里去了,满眼望去当今天下世风日下,尽是伪娘快男,此真不足观,如长此以往,柔媚之风必定鹊起,妖风日盛,国将不国..

我们可以愤世嫉俗,却不该玩世不恭;我们可以绝望,却不该沉沦;我们在人生的长河中也许会被侮辱,被损害,却绝不会被扭曲;我们对于苦难的追求,我们从苦难中追求心灵的高贵。康德说得好,道德本来就不教导我们如何使自己幸福,而是使自己如何无愧于幸福。正是如此,只有人认识自身并试图超越自身,才能真正为自己的生存状态定义。这是一种更为深刻的纯粹的幸福的体验,它与人的寿命无关,却关系到人的生命质量。我们这个时代不缺少物质,物质的满足带给人们的幸福和满足总是短暂的浅浅的,像啤酒。比如买了冰箱、彩电,电脑,车子,房子,权势,等等,你可能高兴两天,第三四天也许就熟视无睹,或者还会滋生出日益贪婪的欲望,可你不会老看着它高兴。也许只有葛朗台这样心灵完全扭曲的守财奴除外,比如你买了一万块钱的衣服,两万元的名表,诸如库奇阿玛尼LV之类的奢侈品,你还得跟人说这是化多少钱买的,否则等于没买。它总是需要一种外界的支持和确定的,这恰恰是一种价值的迷失,自我的迷失。它跟内心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所以当一个人他越走越高,内心的事越来越完整,当他日益自主自适的时候,他依靠外界的东西就会越来越少,他才心里非常安定,非常幸福。人总是需要精神的安顿的,我想康德所讲的其实也包含这一点。只有不太需要外界支持和确定的时候,只有心生莲花的时候,只有发现自己被善与良知所鼓舞的时候,灵魂才是安定,灵魂才不会手足无措,在漫长的前现代时期,我们面对万物不断冲击的时候,我们总在心里有一座关于爱美善良生命的道德的小庙,我们供奉着这些圣灵,我们都是虔诚的信徒,可日益物质化工业化现代化的社会把我们的心灵之庙拆了,我们就生活在这样信仰与审美都日益荒芜的时代,我们的灵魂还依然是饥饿焦灼,依然不能获得安详和宁静。不管时代如何变迁,我们都不可遏止地追逐精神。当我们还在怀念田园牧歌时代关于鸟巢的诗意梦想的时候,我们的孩子已经义无反顾地奔向了工业文明的符号一个完全钢构架的北京鸟巢体育场,现代孩子的选择几乎不可能是前者,我们需要一种诗意理想和美感,我深知这样的呼喊是几乎绝望而且无助,我们似乎即将被悲哀的浪潮淹没,可我还是要说睁开我们的眼睛看看诗意的栖居,诗意的栖居就如同黑暗夜空中的美丽星辰,让我们不时抬头仰望,默默感动,热泪盈眶,而每一次流泪都将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你都将更高贵地活下去,苦难和卑微能成全你,也可能毁灭你,重要的不是苦难和卑微本身,而是你是否在寻求内心的完整和高贵。

离骚为屈大夫之哭泣,《庄子》为蒙叟之哭泣,《史记》为太史公之哭泣,《草堂诗集为杜工部之哭泣;李后主以词哭,八大山人以画哭,王实甫寄哭泣于《西厢》,曹雪芹寄哭泣于《红楼梦》。-----刘鹗《老残游记》读到这些句子的时候,就想到要为天下读书人哭,安能以身之察察而受物之汶汶乎,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人性的光辉绽放得如同夏花的绚烂,即使死亡也如同秋叶之静美,中国知识分子最初勾勒出的人性美丽的风景不幸地被渐渐消蚀了。为屈大夫之哭泣,为你远去背影焚一柱心香,因为你拒绝了生存智慧的诱惑,选择健康而单纯的人格理想,你把生命伸向了天空,翱翔于苍茫的宇宙,你把生命交付给江河,任其飘零,死亡并不是解脱和逃避,而是对于生命最好的诠释,是对光明和圣洁地追随,向着审美的故乡的回归,和万物尘埃归于一体,只有天空和石头,怀瑾握瑜,心如明镜,洞若观火。再目睹当下我们的精神生活日益卑下,文化品格日益荒芜,各种阴暗潮湿的精神变态充斥视野,而我自己也不幸地陷于这样的精神危机时,只感觉自己即将葬身于粪土之中,不能自拔,不能高觉,正如太史公所言幽于粪土之中,再也无法洁身自好,身处穷途末路,为天下读书人而痛哭流涕,阮籍猖狂,穷途痛哭,为嵇叔夜哭,灵与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