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叶质量标准及检验操作规程
桑叶茶(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桑叶茶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桑叶茶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桑叶为原料,经采叶、清洗、切叶、杀青、揉捻、速包、松块、筛渣、烘焙、包装等工序制成的茶叶。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 500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灰分的测定GB 5009.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 5009.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镉的测定GB 5009.3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二氧化硫的测定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9683 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GB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 2805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23号《食品标识管理规定》3 技术要求3.1 原料要求桑叶:适时采收,无腐烂、无劣变、无霉变、无虫蛀,不含有夹杂物的天然原料。
3.2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3.3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3.4 有害物质限量应符合表3的规定。
3.5 净含量应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要求,按JJF 1070规定的方法测定。
4 食品添加剂4.1食品添加剂质量应符合相应的标准和有关规定。
4.2 食品添加剂的品种和使用量应符合GB 2760有关规定。
031桑叶检验操作规程
吉林草还丹药业有限公司版号:03 文件名称桑叶检验标准操作规程文件编码WL01031起草人起草日期年月日颁发部门检测中心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日分发数量各一份批准人批准日期年月日生效日期年月日分发部门检测中心、档案室编订依据《桑叶质量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一部及通则目的:建立桑叶检验标准操作规程,保证检验操作标准化、规范化,确保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与可靠性。
范围:适用于中药材桑叶的检验。
责任者:检验员、检测中心主任。
内容:1.名称1.1中文名称:桑叶1.2汉语拼音:Sangye1.3拉丁名称:FOLIUM MORI2.代号:Y0313.规程依据:《桑叶质量标准》(文件编码:TG01031)《显微鉴别法检验标准操作规程》(文件编码:WL06007)《薄层色谱法检验标准操作规程》(文件编码:WL06011)《水分测定法检验标准操作规程》(文件编码:WL06008)《灰分测定法检验标准操作规程》(文件编码:WL06012)《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检验标准操作规程》(文件编码:WL06043)《浸出物测定法检验标准操作规程》(文件编码:WL06014)《高效液相色谱法检验标准操作规程》(文件编码:WL06009)4.检验项目4.1 性状4.1.1 标准规程:本品多皱缩、破碎。
完整者有柄,叶片展平后呈卵形或宽卵形,长8~15㎝,宽7~13㎝。
先端渐尖,基部截形、圆形或心形,边缘有锯齿或钝锯齿,有的文件名称桑叶检验标准操作规程文件编码WL01031 不规则分裂。
上表面黄绿色或浅黄棕色,有的有小疣状突起;下表面颜色稍浅,叶脉突出,小脉网状,脉上被疏毛,脉基具簇毛。
质脆。
气微,味淡、微苦涩。
4.1.2 检查方法:目测、鼻嗅、口尝、手摸。
4.2 鉴别4.2.1 显微鉴别4.2.1.1 原理:系指用显微镜对药材(饮片)切片、粉末、解离组织或表面制片及含药材粉末的制剂中药材的组织、细胞或内含物等特征进行鉴别的一种方法。
桑叶生产工艺规程
xxxxx有限公司生产工艺规程1目的:建立桑叶生产工艺规程,用于指导现场生产。
2范围:桑叶生产过程。
3职责:生产部、生产车间、质保部。
4制定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修订版)《中国药典》2020年版。
5产品概述5.1产品基本信息5.1.1产品名称:桑叶5.1.2规格:统5.1.3性状:本品多皱缩、破碎。
完整者有柄,叶片展平后呈卵形或宽卵形,长8〜15cm,宽7〜13cm °先端渐尖,基部截形、圆形或心形,边缘有锯齿或钝锯齿,有的不规则分裂。
上表面黄绿色或浅黄棕色,有的有小疣状突起;下表面颜色稍浅,叶脉突出,小脉网状,脉上被疏毛,脉基具簇毛。
质脆。
气微,味淡、微苦涩。
5.1.4企业内部代码5.1.5性味与归经:甘、苦,寒。
归肺、肝经。
5.1.6功能与主治: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
用于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
5.1.7用法与用量:5〜10g。
5.1.8贮藏:置干燥处5.1.9 包装规格:3g/袋;5g/袋;10g/ 袋;30g/ 罐;40g/罐;50g/ 罐;0.5kg/ 袋;1 kg/ 袋;10kg/ 袋;15kg/ 袋;25kg/ 袋5.1.10贮存期限:36个月5.2 生产批量:5~10000kg5.3辅料:无5.4生产环境:一般生产区6工艺流程图:净制※中间体检包装※成品检验入库6.1桑叶生产工艺流程图:6.2生产操作过程与工艺条件: 6.2.1领料6.2.1.1饮片车间根据批准的批生产指令,按照“生产过程物料管理程序”,凭填写品名、编码、领料量、数量的指令单到原料库领取桑叶原料。
6.2.1.2领料过程中必须核对原料品名、编码、件数、数量、合格标志等内容。
6.2.2 净希tj :6-2.2.1取原料,置于不锈钢挑选台上,按照《净制岗位标准操作规程》手 工挑选,除去杂质,搓碎,去柄,筛去灰屑。
将净桑叶置净料袋或周转箱。
6.2.2.2净制结束后,称量,标明品名、批号、总件数、总数量。
桑叶提取物添加量限量标准
桑叶提取物添加量限量标准桑叶提取物作为一种天然植物提取物,在食品、药品和化妆品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为了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制定桑叶提取物添加量限量标准至关重要。
以下从安全性评估、功能性评估、质量标准和添加量限制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1.安全性评估1.1 急性毒性通过对桑叶提取物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可以评估其一次性口服的最大剂量。
通常采用小鼠作为实验对象,观察其急性死亡剂量。
若未观察到死亡现象,则表明该提取物的急性毒性较低。
1.2 慢性毒性慢性毒性试验是为了评估桑叶提取物长期使用的毒性。
通过给予实验动物一定剂量的桑叶提取物,观察其长期使用下的毒性反应。
若未观察到明显的不良反应,则表明该提取物的慢性毒性较低。
1.3 致突变性致突变性试验是评估桑叶提取物是否存在诱发基因突变的可能性。
通过检测桑叶提取物对细菌或哺乳动物细胞的致突变性,可以评估其是否存在潜在的致癌风险。
1.4 致癌性致癌性试验是评估桑叶提取物是否存在诱发肿瘤的风险。
通过给予实验动物一定剂量的桑叶提取物,观察其长期使用下的致癌反应。
若未观察到明显的肿瘤发生,则表明该提取物的致癌性较低。
2.功能性评估2.1 抗氧化性桑叶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能够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等。
通过对桑叶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进行评估,可以确定其在抗氧化领域的应用潜力。
2.2 抗炎性桑叶提取物具有抗炎作用,可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减轻炎症反应。
对其抗炎性能进行评估,有助于确定其在抗炎药物和保健品方面的应用价值。
2.3 降血糖桑叶提取物具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能够改善血糖水平。
对其降血糖效果进行评估,有助于确定其在糖尿病治疗及保健品方面的应用价值。
3.质量标准3.1 提取工艺桑叶提取物的提取工艺应标准化,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制定严格的工艺参数和控制方法,确保每批产品的提取效率和质量的一致性。
3.2 成分分析对桑叶提取物的主要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了解其化学组成和含量。
桑寄生质量标准及检验操作规程
XXXXXXXX有限公司原料质量标准及检验操作规程1品名:1.1中文名:桑寄生1.2 汉语拼音:Sangjisheng2代码:4 取样文件编号:5 检验方法文件编号:6 依据:《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
7 质量标准:7 检验操作规程:7.1 试药试剂:甲醇、水、稀硫酸、乙酸乙酯、槲皮素对照品、0.5%氢氧化钠溶液、甲苯(水饱和)、甲酸乙酯、甲酸、5%三氯化铝乙醇溶液、乙醇、乙醚、醋酸铅饱和溶液、硫酸钠饱和溶液、三氯甲烷、碱性3,5-二硝基苯甲酸溶液。
7.2 仪器设备:显微镜、电子天平、回流装置、水浴锅、硅胶G薄层板、紫外光灯。
7.3性状:取本品适量,自然光下目测色泽,嗅闻气味。
7.4 鉴别:7.4.1取本品横切面制片显微镜(10×10)观察组织结构特征。
7.4.2取本品粉末5g,加甲醇-水(1:1)60ml,加热回流1小时,趁热滤过,滤液浓缩至约20ml后,加水10ml,再加稀硫酸约0.5ml,煮沸回流1小时后,用乙酸乙酯振摇提取2次,每次30ml,合并乙酸乙酯液,浓缩至1ml,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槲皮素对照品,加乙酸乙酯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7)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用0.5%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水饱和)-甲酸乙酯-甲酸(5: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三氯化铝乙醇溶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7.5 检查:强心苷:取本品粗粉10g,加80%乙醇50ml,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热水10ml使溶解,滤过,滤液加乙醚振摇提取4次,每次15ml,弃去乙醚层,取下层水溶液加醋酸铅饱和溶液至沉淀完全,滤过,滤液加乙醇10ml,加硫酸钠饱和溶液脱铅,滤过,滤液加三氯甲烷振摇提取3次,每次15ml,合并三氯甲烷液,浓缩至1ml。
桑叶茶(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桑叶茶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桑叶茶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桑叶为原料,经采叶、清洗、切叶、杀青、揉捻、速包、松块、筛渣、烘焙、包装等工序制成的茶叶。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 500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灰分的测定GB 5009.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 5009.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镉的测定GB 5009.3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二氧化硫的测定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9683 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GB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 2805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23号《食品标识管理规定》3 技术要求3.1 原料要求桑叶:适时采收,无腐烂、无劣变、无霉变、无虫蛀,不含有夹杂物的天然原料。
3.2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3.3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3.4 有害物质限量应符合表3的规定。
3.5 净含量应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要求,按JJF 1070规定的方法测定。
4 食品添加剂4.1食品添加剂质量应符合相应的标准和有关规定。
4.2 食品添加剂的品种和使用量应符合GB 2760有关规定。
桑叶含量测定方法
桑叶含量测定方法桑叶可是个好东西呢,那咱来聊聊它的含量测定方法吧。
一、总黄酮的测定。
对于桑叶中的总黄酮含量测定呀,有一种比较常用的方法是比色法。
就像是给桑叶里的黄酮类物质找个颜色伙伴来“标记”它们的量。
先把桑叶样品处理好,提取出里面可能含有的黄酮成分。
然后加入特定的显色试剂,这个试剂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能让黄酮类物质显示出特定的颜色。
之后呢,通过分光光度计这个厉害的小仪器,它能检测出这个颜色的深浅程度,颜色越深呀,往往就代表黄酮的含量越高呢。
再根据事先做好的标准曲线,就能算出桑叶里总黄酮到底有多少啦。
二、生物碱的测定。
说到桑叶里生物碱的测定,那也有不少办法。
其中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就很靠谱。
这就像是给生物碱们安排一场赛跑比赛。
先把桑叶样品精心处理,把生物碱从桑叶这个大家庭里分离出来。
然后把它们注射到高效液相色谱仪里,不同的生物碱就像不同速度的小选手,在仪器里的柱子里跑起来,最后在不同的时间到达终点(被检测到)。
根据它们到达的时间和峰面积大小,就能准确地知道每种生物碱的含量啦。
就像我们看比赛,根据选手到达的先后顺序和成绩来判断他们的表现一样有趣呢。
三、多糖的测定。
桑叶中的多糖含量测定也很重要哦。
通常可以用苯酚 - 硫酸法。
这个方法有点像一场甜蜜的化学反应。
先把桑叶里的多糖提取出来,然后加入苯酚和硫酸。
这时候就会发生奇妙的反应,产生颜色变化。
再用分光光度计检测这个颜色变化对应的吸光度。
根据标准曲线,就能算出桑叶里多糖的含量啦。
就好像是在做一个神奇的小实验,看着颜色的变化就能知道多糖有多少,是不是很有趣呢?这些含量测定方法呀,就像是给桑叶做一个详细的“体检”,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桑叶里到底都藏着哪些宝贝,它们的量又有多少。
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利用桑叶的价值啦,不管是在医药方面,还是在养生保健方面呢。
桑叶提取物添加量限量标准
桑叶提取物添加量限量标准桑叶提取物是从桑叶中提取的活性物质,具有抗氧化、降血压、降血脂等多种保健功效,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和保健品中。
然而,由于其成分较为复杂且具有一定的药理活性,因此在添加量上需要有一定的限制,以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在制定桑叶提取物添加量限量标准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安全性评估:添加桑叶提取物的产品必须经过安全性评估,确定其无毒副作用、无致敏性反应等。
安全性评估包括动物试验和人体试验等,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添加量的安全范围。
2. 成分含量:桑叶提取物中含有多种成分,如黄酮类、多糖类、维生素、氨基酸等。
在制定添加量限量标准时,可以考虑常见有效成分的含量范围和其具体功效,以确定一定比例的添加量。
3. 目标人群:不同人群对桑叶提取物的敏感度和需求程度不同,如老年人、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需要特别注意。
在限量标准中,可以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和安全性考虑,设定不同的添加量限制。
4. 合理用量:桑叶提取物含有一定的药理活性,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合理用量的设定。
合理用量要求应基于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的数据,以确保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避免过量使用导致的不良反应。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可以制定桑叶提取物的添加量限量标准。
例如,针对普通成人食品添加桑叶提取物的限量标准可以设定为每日不超过1000mg;对于具有降血压功效的保健品,可以设定为每日不超过500mg;对于老年人食品,可以设定为每日不超过800mg等。
这些限量标准可以根据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法规和监管要求进行制定和调整。
需要强调的是,限量标准只是对桑叶提取物添加量的一种指导,并不是绝对的数值。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具体产品的配方、功效需求和安全性评估等综合因素进行准确评估和确定。
同时,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还应建立完善的生产管理和产品质量监控体系,严格控制桑叶提取物的生产过程和使用条件。
总之,桑叶提取物作为一种具有多种保健功效的天然活性物质,在添加量上需要有一定的限制,以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桑叶炮制方法与标准
桑叶是中药材的一种,学名为“Morus alba L.”,常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头晕目眩、肝阳
上亢等疾病。
在中医药学中,炮制是指对药材进行加工处理,以提高药效和降低毒副
作用的过程。
桑叶炮制的方法和标准通常遵循中国药典或相关药材炮制规范。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桑
叶炮制方法:
1. 晒干:将新鲜桑叶采摘后,摊开在竹席或布上,置于通风避光处晒干,直至叶片干
燥脆弱即可。
2. 炒干:将新鲜桑叶在锅中用文火炒干,这样可以更快地去除水分,同时可能使药材
中的有效成分更好地保留。
3. 蒸制:有些处方可能要求先将桑叶蒸制,然后再晒干或炒干。
蒸制可以使桑叶柔软,更易于后续的加工处理。
4. 切碎:有的炮制方法可能会在桑叶干燥之后,将其切碎成一定规格的小片,便于存
储和使用。
5. 酒炒:有时候,根据特定的处方需要,桑叶可能会用酒液稍微浸泡后,再进行炒制,这样可以增加药材的温经下气作用。
在炮制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 温度控制:炮制过程中的温度不能过高,以防止药材焦糊,影响药效。
- 时间控制:炮制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受损。
- 均匀性:无论是晒干还是炒干,都要确保桑叶受热均匀,以保证炮制质量。
在中国药典中,通常会有详细的炮制方法和标准描述,包括炮制前后药材的性状、颜色、气味、含水量等指标。
在实际操作中,应严格按照药典或相关标准进行操作,确保炮制出的药材符合药品质量要求。
在操作过程中,还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炮制环境的卫生和药材的安全。
如果你需要具体的炮制标准和详细步骤,建议参考最新版的中国药典或咨询专业的中药材炮制人员。
桑叶2010药典标准
桑叶2010药典标准桑叶,是桑树的叶子,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
桑叶自古以来就被广泛用于中医药领域,被誉为“天然药库”。
2010年,桑叶的药典标准被正式发布,标志着桑叶的药用规范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桑叶2010药典标准的相关内容。
首先,桑叶2010药典标准对桑叶的来源进行了规定。
桑叶的来源必须是产自桑树的新鲜叶子,不得使用有害化学物质进行处理。
这一规定保证了桑叶的纯净度和药用价值。
其次,桑叶2010药典标准对桑叶的外观和性状进行了详细描述。
桑叶的外观应为鲜嫩翠绿的叶片,无病虫害和霉变现象。
性状上,桑叶应具有清香味、微苦味和微涩味,具有一定的药用气味。
这些规定有助于鉴别和评价桑叶的质量。
此外,桑叶2010药典标准还对桑叶的理化指标进行了规定。
其中包括桑叶的含水量、挥发油含量、总灰分含量、酚酸类化合物含量等。
这些指标的规定,有助于保证桑叶的药用成分和品质。
另外,桑叶2010药典标准还对桑叶的药理作用和药用价值进行了系统的评价。
桑叶具有清热解毒、散风止痒、利尿消肿、降血压、降血脂等多种药理作用,可用于治疗风热感冒、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
这些评价有助于指导桑叶的临床应用和药物研究。
最后,桑叶2010药典标准还对桑叶的贮藏和加工进行了规定。
桑叶应储存在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
加工上,桑叶可以制成桑叶茶、桑叶粉等药用制剂,方便服用和应用。
综上所述,桑叶2010药典标准的发布,为桑叶的药用规范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这一标准的出台,有助于规范桑叶的生产、加工和应用,保障了桑叶的质量和药用效果。
相信在这一标准的指导下,桑叶将会更好地发挥其药用价值,造福人类健康。
桑叶茶质量标准
桑叶茶质量标准
桑叶茶的质量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外观:优质的桑叶茶叶片完整,无破损、无杂质。
2. 色泽:桑叶茶的颜色应呈深绿色或黄绿色,如果颜色过深或过浅,则可能品质不佳。
3. 汤色:泡好的桑叶茶汤色应清澈透明,无浑浊。
4. 香气:桑叶茶应具有独特的清香,无异味。
5. 口感:桑叶茶的口感应清爽,无苦涩感,回甘明显。
6. 产地:优质的桑叶茶应产自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区,无污染、无病虫害。
7. 采摘时间:桑叶茶应在霜降后采集桑树中无污染、无病虫害且较嫩的叶片。
8. 加工工艺:桑叶茶的制作工艺应规范,不使用任何添加剂。
9. 卫生标准:桑叶茶的卫生标准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无农药残留、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超标的情况。
总的来说,优质的桑叶茶应具备外观完整、色泽鲜艳、汤色清澈、香气独特、口感清爽、产地生态环境良好、采摘时间适宜、加工工艺规范、卫生标准达标等特征。
在购买桑叶茶时,建议选择信誉良好的品牌和商家,以确保品质可靠。
TCNHFA 111.160-2023 保健食品用原料桑叶团体标准 起草说明
保健食品用原料桑叶团体标准起草说明本标准研究制定的主要依据是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保健食品用原料团体标准编制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及四部、GB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1674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保健食品》、GB276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等标准文件;本标准研究制定充分体现“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规范性和环保性”的原则;本标准收载的检验项目及技术要求均参照上述标准文件转化而来。
1.范围桑叶收载于原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卫法监发[2002]51号)文附件1.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
本标准适用于保健食品用原料桑叶。
桑叶,拉丁名:MoriFolium,确定该名称的依据为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桑叶药材标准。
2.技术要求2.1来源:本标准规定的桑叶来源为桑科植物桑M OMS HOaL.的干燥叶。
初霜后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确定其来源的依据为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桑叶药材标准。
2.2感官要求:本标准规定的感官要求包括色泽、气味与滋味、形态。
确定上述要求的依据分别为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桑叶药材标准【性状】项,检验方法按标准正文规定的方法测定。
2.3薄层鉴别:薄层鉴别为非必设指标。
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桑叶药材标准收录的【含量测定】项为芦丁,由于该成分非桑叶专属性成分,为保证桑叶作为保健食品用原料的质量可控性,增加薄层鉴别项,采用桑叶对照药材对桑叶进行质量控制。
确定桑叶对照药材薄层鉴别项目及要求的依据为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桑叶药材标准【鉴别】(2)项,检验方法按标准正文规定的方法测定。
2.4理化指标:本标准规定的理化指标包括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铅、总碑和总汞。
怎样快速鉴定桑叶质量
)
,
叶 往下逐 渐是成 熟 叶 叶柔 软
,
手 触 桑 叶 的感觉 是
。
:
嫩
如桑 叶
随 桑 叶的成 熟而 渐 觉 粗 硬
叶色
、
叶
了
说 明 桑 叶太 嫩
;
;
如桑 叶被
位及 手 触感 觉 三 者 之 间有 一 定 的相 关 关系
解和 掌 握 它 们 之 间 的 相 关 关 系 不同 龄 期 对 桑 叶 的 要 求 二
。
晚冬 早春 防低 温 冻害
,
春 夏 防春 旱伏 旱
,
,
夏秋 防高 温绵 阴雨 和大
,
同 时 要 做 好 保 温 控湿 和 防 虫 鼠害等 工 作
, ,
。
人 工 有 性 繁 殖栽 培 的 天 麻
一 般 当 年 长 出 箭 麻的 极 少
。
大部 分 是 米 麻 和 白 麻
。
不 宜 当年 秋 冬
,
采挖
,
而 应 到 第 二 年 深 秋 或初 冬 时采 挖
,
再 计算 出含 水率 蚁 蚕 啮食 鉴 定法
。
桑 叶 由开 叶 到 成熟 直 至 硬化 逐渐变 为深 绿
, 。
叶色 由黄 绿
三
、
叶位
、
新 梢 上 部 是 未 成熟 的 嫩
。
把 采下 的桑 叶供 苗 蚁 试 食 ( 给桑 1 一 2 次
取 出 蚕 儿 吃 过 的 桑 叶 小 片 向光 处 透 视 被 吃穿成许 多 小洞 吃而 不穿洞 吃穿孔 适熟叶 四
这样
不 仅可 获 得 大量 商 品 箭 麻 和 繁 殖 种箭麻
而且 可
桑叶成分测定方法
桑叶成分测定方法茶多酚的测定(GB/T 8313-2002)本标准适用于茶叶中茶多酚的测定,不适用于茶叶提取物制品中茶多酚的测定。
引用标准:GB/T 8302-2002 茶取样;GB/T 8312-2002 茶咖啡碱测定;GB/T 8303-2002 茶磨碎试样的制备及其干物质含量测定;茶多酚(tea polyphenols):茶叶水浸出物中与亚铁离子产生络合反应的酚类物质。
原理:茶叶中多酚类物质能与与亚铁离子形成紫蓝色络合物。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
设备:分析天平、分光光度计。
试剂和溶液:水为蒸馏水。
1、酒石酸亚铁溶液:称取1g (准确至0.0001g) 硫酸亚铁和5g (准确至0.0001g)酒石酸钾钠,用水溶解并定容至1L(溶液应避光,低温保存,有效期一个月)。
2、pH7.5磷酸盐缓冲液:1/15mol/L磷酸氢二钠: 称取23.9g十二水磷酸氢二钾钠,加水溶解后定容至1L。
1/15mol/L 磷酸二氢钾:称取经110度烘干2h的磷酸二氢钾9.08g,加水溶解后定容至1L。
取上述磷酸氢二钠溶液85ml和磷酸二氢钾溶液15ml混合均匀。
操作方法1 取样:按《茶取样》的规定取样。
2 试样的制备:按《茶磨碎试样的制备及其干物质含量测定GB/T8303-2002》的规定,制备试样。
3 测定步骤:(1)试液的制备:按《茶水浸出物测定GB/T 8312-2002》中的11.1的规定,制备试液。
(2)测定:准确吸取上述(1)试液1mL,注入25mL的容量瓶中,加水4mL和酒石酸亚铁溶液5mL,充分混合,再加pH7.5的缓冲液至刻度,用10mm比色杯,在波长540nm处,以试剂空白溶液作参比,测定吸光度(A)。
4、结果计算:计算方法和公式茶叶中茶多酚的含量,以干态质量百分率表示,按下式计算:茶多酚(%)=【(A×1.957×2)/1000】×【L1/(L2×M0×m)】×100式中:L1——试液的总量,mL;L2——测定时的用液量,mL;M0——试样的质量,g;m——试样干物质含量百分率,%;A——试样的吸光度;1.957——用10mm比色杯,当吸光度等于0.50时,每毫升茶汤中含茶多酚相当于1.957m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xx有限公司成品质量标准及检验操作规程
1 品名:
1.1 中文名:桑叶
1.2 汉语拼音:Sangye
2 代码:
3 取样文件编号
4 检验方法文件编号:
5 依据:《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
6 质量标准:
7 检验操作规程:
7.1 试药与试剂:石油醚、乙醇、水、桑叶对照药材、甲苯、乙酸乙酯、甲酸、磷酸、芦丁对照品、盐酸、硝酸、硝酸银、氨试液、二氧化锰、硫酸、碘化钾淀粉试纸、盐酸、氢氧化钠滴定液、甲基红乙醇溶液指示剂。
7.2 仪器与用具:显微镜、水浴锅、硅胶G板、三用紫外分析仪、烘箱、电子天平、马弗炉、高效液相色谱仪、药典筛、二氧化硫测定仪。
7.3 性状:取本品适量,自然光线目测色泽,嗅闻气味。
7.4 鉴别:
7.4.1取本品制片置10×10显微镜下做显微观察。
7.4.2取本品粉末2g,加石油醚(60~90℃)30ml,加热回流30分钟,弃去石油醚液,药渣挥干,加乙醇3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热水10ml,置60℃水浴上搅拌使溶解,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l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桑叶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7)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µ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 薄层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5 :2 :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置用
展开剂预饱和10分钟的展开缸内,展开约至8cm,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7.5 检查:
7.5.1 水分不得过15. 0%(附录15 第二法)。
7.5.2 总灰分不得过13.0%(附录17)。
7.5.3 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4 . 5% (附录17)。
7.5.4二氧化硫残留量照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附录58)测定,不得过150mg/kg。
7.6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8)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为流动相A,以0. 5%磷酸溶液为流动相B,按下表中的规定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58nm。
理论板数按芦丁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
时间(分钟)流动相A(%) 流动相B(%)
0 ~5 30 70
5 ~10 30→35 70→65
10~15 35→40 65→60
15~18 40→50 60→50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芦丁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用甲醇制成每lml含0. lm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lg,精密称定,置圆底烧瓶中,加甲醇50ml,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滤渣再用甲醇50ml.同法提取2
次,合并滤液,减压回收溶剂,残渣用甲醇溶解,转移至25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µ1,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芦丁(C27H30O16)不得少于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