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使臣笔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代使臣笔记

一、概况:

复古是明代文学的主流和总体特色,从明朝初年的宋濂到中期的前后七子,再到明末的张溥、陈子龙等人,均是鼓吹复古的。文学复古经历了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的第一个复古浪潮,然后是以谢榛、李潘龙、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的第二个复古浪潮,以及明末“言志”“崇道”思潮复兴的第三个复古浪潮。自前七子明确提出复古此命题后,复古与反复古的斗争,即形成了明代文学发展的一条明显的主线。

复古文学的兴起既是对明初“台阁体”歌吟升平、文风萎靡的反拨,又是明初王学盛行、思想异动的情势之下,李梦阳、何景明等人对宋元以来文学审美理性化而出现的“道学体”的逆转。同时宋朝严羽的复古思想对明朝诗学家影响很大,不仅明初的高棅、李东阳深受影响,而且对明中期前后七子的复古思潮有很大影响,很大程度上是对严羽复古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二、复古实质与目的:

复古运动实质上就是一场力图恢复中国古典文学特别是古典诗歌的审美特征的文学运动,目的是荡涤宋元诗歌之流弊,矫正台阁体之陋态,振兴儒家文化之正统,复兴汉魏高古之人品。

三、复古的动因:

1.诗歌式微:从明朝开始,以诗文为代表的传统文学形式被以小

说戏曲为代表的通俗文学形式所取代,明代的诗学家们希望探寻诗歌复兴之途。

2.社会氛围:前七子之前的弘治时期,作为正统文学的诗歌、散文有复兴的倾向,社会上学古之风日盛,为复古运动的蓬勃开展营造了氛围。

3.发展趋势:明初文坛在“台阁体”的笼罩下,创作大多以程朱理学为基础,道学气浓厚,追求雅正平和的风格,内容贫乏,文风萎靡,而代之而起的“茶陵派”并未彻底纠正台阁体的偏颇。

四、复古运动的发展过程:

u明初自洪武至宣德、正统的近百年间,文学思想上以明道宗经为主导倾向,诗歌创作上推崇汉魏盛唐。其代表人物有宋濂、高启、高棅、李东阳等人。

1.高启:他的诗歌擅长模拟,借拟古而振起元末纤秾柔丽之风。

2.宋濂:《宋学士文集》创作主张继承韩愈、欧阳修等唐宋古文学家“文以明道”的观点,注重“以道为文”的文道一元论,强调“文”要贯穿“圣贤之道”的内核。

3.高棅:其论诗受严羽影响很大,以盛唐为法。高棅专门编撰《唐诗品汇》,提出“以初唐为正始,盛唐为正宗,中唐为接武,晚唐为余响”的理论。

(4.台阁体:明永乐至成化年间,当时的台阁重臣以“三杨”为代表的“台阁体”占据文坛主导地位,三杨是指杨士奇、杨溥、杨荣。诗文以欧、曾为师。他们所写的诗文内容大都比较平乏,除朝廷诏令

奏议外,大多为应制、颂圣或应酬、题赠之作,饱含富贵福泽之气,多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为主旨。艺术上追求平正典雅。这种文风由于得到统治者的提倡,故而成为风气。与南朝宫体诗一脉相承却又有所区别。)

5.茶陵派:

从成化到弘治年间,台阁体诗文创作趋向衰落与消退,这一时期对文坛有重要影响的是茶陵诗派。代表人物是李东阳,主要人物有谢铎、张泰、陆釴、邵宝等人。李东阳也是朝廷的重臣,在当时的文坛上威望很高。他的理论思想与创作实践未能摆脱台阁体的影响,但他对台阁体的弊端又有所匡正。针对台阁体卑冗委琐的风气,提出诗学汉唐的复古主张,宗法杜甫,重视诗法和声调,提出“出入宋元,溯流唐代”。他的这些复古论点成为前、后七子拟古派的先导。李东阳的有一些诗歌摆脱了台阁体的影响,风格苍健,表现出更为广阔的生活视角,抒写了作者个人的真实情感,反映了他个人的生活情况与精神状态,自成一家。

明中期自宪宗成化到穆宗隆庆年间(1465—1572),文坛上流派众多,互相间有融合,也有冲突,文学复古思潮日趋活跃是这一时期的重要特征,掀起了第一和第二次文学复古革新思潮。这期间的主要流派有前后七子和唐宋派。

1.郎署文学:

在成化、弘治时期,郎署文学逐渐兴起,代表人物是邵宝、储巏。二人被视为复古运动“开启门户”的人物。

在诗文复古方面,储巏重视“法律”、“典则”,他还非常反感当时靡弱的文风,竭力倡导刚健向上的诗风。他的许多文学主张与活动,为后来的李梦阳发动诗文复古运动奠定了基础。邵宝是茶陵诗派李东阳的门生,他有着较为明确的崇古观念,认为汉时古作在千年后仍被人们摹拟,并不是人们盲目的贵古贱今,而是因为它承载了一种不受时间。

制的、为古今所共有的审美心理和精神。诗文复古不单是对古作在“体”即外在形式等方面的模仿和沿袭,而更是应该是一种主体积极审美取向的内在诉求。

2.杨慎:

字用修,号升庵,是明代著名的学者、文学家。杨慎不仅拜于李东阳门下,还结识了同门下的前七子代表李梦阳和何景明,他经常和何景明切磋试论,并为李梦阳编了《空同诗选》。面对前七子偏狭的复古文学思潮,杨慎“于李、何诸子之外,拔戟自成一队”。杨慎的诗歌主张显得更加通达和客观。他认为唐诗继承了《诗经》的主情传统,所以他非常推崇唐诗,认为唐绝句达到了“后人力追莫嗣”的高度,但杨慎不专主盛唐,不偏废中晚唐,还提出了“人人有诗,代代有诗”的诗歌主张,不可云“宋无诗”。

3.金陵四大家:

“金陵四大家”是顾璘、陈祈、王韦、朱应登四人的合称,是因地域因素结合而成、在理论和创作倾向上体现出某种群体特征,而组织松散的文人集团。顾璘和陈祈二人在南京倡导复古思想,与京师前

七子的主张遥相呼应,顾璘批点《唐音》,大力推崇盛唐格调;陈祈编选《古律手抄》,力图以盛唐之音规范当时学诗之风。

4.前七子:

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的发生,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原因,一在权力地位上,不满于李东阳等馆阁文臣的压制;二在文风上,不满于三杨以来流行的台阁风格;三在思想上,不满于越来越占统治地位的宋明理学及其对文学的侵蚀。同时还要注意的一点是,七子复古与王守仁心学的同时出现。

明代中期文学复古思潮发轫于前七子的文学活动。前七子主要是在弘治、正德年间,是一个以李梦阳为核心的文学群体,还包括何景明、王久思、边贡、康海、徐祯卿、王廷相。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复古主张,提倡学习古人的格调、法式。

核心人物李梦阳的复古主张尤为明显。他提出“宋儒兴而古文废”,“诗至唐,古凋亡矣”,还提出重视真情表现真情的主情论调,“以我之情,尺寸古法”,并且认为“真诗在民间”,对传统的文学观念提出质疑,李梦阳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诗歌与生活的关系,认识到了客观现实生活是诗歌创作的源泉。也反映了以李梦阳为代表的前七子文学观念由雅变俗的特征,散发出浓烈的庶民化气息。

评价:他既反对台阁体的虚饰,又不满于李东阳的萎弱。李梦阳所倡导的文学复古,正是在当时历史环境下产生的一个旗帜鲜明的文学运动。这一运动,对于台阁体反现实主义和形式主义的诗风发起了猛烈的攻击,对于宣扬道学的“理气”诗风也进行了有力的批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