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时期(重点)
西周时期
西周时期
一、政治
(一)分封制度:封邦建国,广建诸侯,以藩卫宗周(等级森严)
1、内容
(1)地区: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
(2)对象:同姓王族、异姓(功臣和古老附属国、商族)
(3)义务:政治上:听命天子,朝觐述职
军事上:镇守疆土,随从作战
经济上:交纳贡赋
(4)权力: 在封疆内实行再分封
在封疆内有较大的独立性(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2、作用及发展
第一,在分封制下,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也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
第二,巩固对地方的统治。
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第三,西周后期诸侯国壮大,王权衰落,分封制被破坏。
(二)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土地、财产和权力的分配和继承(血缘文维系)1、目的:为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又实行了分封与宗法制相结合的制度。
2、特点:宗法制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
3、作用:第一,凝聚宗族,保障世卿世禄,防止纷争
第二,强化王权,家国一体
(三)礼乐制度(规范准则)
(四)世卿世禄的制度
二、经济
(一)农业
1、商周的土地制度——井田制
2、生产工具:耒、耜(材料为木、石等)
(二)手工业
1、“工商食官”政策与官营手工业
2、青铜铸造技艺和青铜铸造业
3、原始瓷器的出现(商朝)
4、铁器的出现(西周晚期)
5、商周时期丝织技术的提高
(三)商业
1、商朝时,出现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
2、周朝的“工商食官”政策
三、文化
1.文字:甲骨文与金文
2.天文:最早日食记录。
西周分封制
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主要内容】;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
【默写、背诵提示】(1)分封制:含义、分封目的、对象,主要诸侯国(结合地图),受封诸侯的权利和义务,分封制的影响,分封制崩溃的原因和标志。
①含义:封邦建国(周王将土地和人民分给王室贵族、功臣贵族和先代帝王后代。
侯在封国内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②目的:为巩固奴隶制统治③对象:A、同姓王族 B、异姓功臣 C、先代王族之后④主要诸侯国:一共建立了71个封国,主要有鲁、齐、燕、晋、宋等。
⑤权利: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用人权,行政权,财政权,军事权)⑥义务: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⑦分封制的影响:积极:A、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B、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C、扩大统治范围。
消极:后来诸侯国中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式,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⑧分封制崩溃的原因:诸侯国的日益强大,王权衰弱(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就是说生产力水平极大提高,旧的分封制度不适合生产力发展)⑨标志:礼崩乐坏(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2)宗法制:含义、目的、最大特点、实质、宗法等级体系、影响。
①含义: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
(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来决定继承权力的制度)②目的: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家族的地位,保证王权稳定。
简单地说,就是维系封建统治。
(宗法制的目的在于保持奴隶主贵族的政治特权、爵位和财产权不致分散或受到削弱,同时也有利于维系统治阶级内部的秩序,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统治。
宗法制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即正妻所生的长子为法定的王位继承人。
中国夏朝时就已确立王位世袭制,但也有"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的区别。
商朝末年才完全确立了嫡长继承制。
西周一开始就确立了"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嫡长继承制,从而进一步完备了宗法制。
夏商周的更替和政治制度
第一 夏商周的更替和政治制度基础网络社会.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至约公元前1600年。
中心:今豫西、晋南。
时间:从约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
稳定:盘庚迁殷,从此稳定。
商朝由此又称殷朝。
①周王将土地和人民授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后裔,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②诸侯要服从周王命令,按期向周王贡献财物,并随从作战。
重点、难点、考点3、分封制和井田制的关系。
(1)、分封制是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①分封的目的:为了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
②分封的对象和做法: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去做诸侯,建立诸侯国;被封诸侯的义务是:要服从国王的命令,要向周王贡献财物,要派兵随从周王作战。
③周王先后分封的重要诸侯国:鲁、齐、燕、卫、宋、晋等。
④分封的作用:巩固了周朝的统治,促进了内地与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拓展了疆域,成为地域空前广大的奴隶制国家。
最终导致王室衰微,列国纷争的后果,逐渐形成诸候割据的状态。
⑤分封制崩溃:春秋时期。
崩溃的原因是周王室日益衰微,大诸侯国为争夺土地、人口及对其它诸侯国的支配权,不断进行兼并战争,形成了诸侯争霸的局面。
葵丘会盟,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得到正式承认,标志着分封制崩溃。
秦朝统一后,建立郡县制,分封制结束。
(2)、井田制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①它始于商朝,盛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除于战国。
②因耕地阡陌纵横,象“井”字形状,故称为井田。
③井田的土地所有权属于周王,周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但臣下只能世代享用,不得转让和自由买卖,还要交纳一定的贡赋。
④从生产方式上,奴隶主贵族强迫奴隶集体耕种,剥夺奴隶的劳动成果。
⑤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这种生产方式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出现了私田。
春秋后期,鲁国实行“初税亩”,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随之而来的是新的剥削方式的出现。
封建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方式的出现,导致了井田制的瓦解。
(3)、分封制和井田制的关系①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井田制是经济制度,分封制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之上,没有井田制就没有分封制。
西周重点知识点总结
西周重点知识点总结一、周朝的建立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古代社会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
周朝的建立经历了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
西周是周朝建立初期的时期,东周是周朝成熟时期的时期。
周朝的建立主要是由周文王和周武王这两位君主完成的。
周文王是周武王的父亲,他在商纣王统治时期就开始了抗商事业,提出了"武王之伐殷,克商之境,告天下,商之不祥"的口号,他通过游说和联盟,最终实现了西周的建立。
周武王是周建立后的第一位君主,他在知道其父的志向后,积极筹备,加强各地的军队,最终通过伐商战争,成功推翻了商纣王的统治,建立了周朝。
西周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古代社会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大事件。
二、周朝的政治制度周朝的政治制度采取了封建制度。
周朝君主实行世袭制,国家政权处于王室家族的控制之下。
周朝君主分封诸侯,对列国进行管理。
周朝政权的核心是国君和诸侯,国君掌握了各种政府权力,而诸侯则各自管理自己的领地。
由于周朝的国土辽阔,为了方便管理,国王把自己信任的亲属和宠臣分封给各地的诸侯,这就产生了"封建世系"。
周朝政治制度中最重要的制度是封建制度和分封制度,它们直接反映了周朝封建社会的性质。
周朝政治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在政治上产生的一种新的制度形式,对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周朝的社会经济周朝的社会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主要是由于农业的进步和手工业的发展。
周朝农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人口增长迅速,农业生产能力得到了提高,社会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周朝手工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青铜器的生产技术进一步提高,青铜器的品种和规模得到了扩大,青铜器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不断提高。
周朝的贸易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各地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贸易量日益增加,贸易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周朝的社会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主要是由于周朝政权的统治稳定、地方使得势力分散、经渐渐稳定、人口逐渐增加和社会安定,农、商、手工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高中历史时间线梳理及重点
高中历史时间线梳理及重点中国古代史1、西周时期(前1046年---前771年):政治:推行宗法制和分封制;经济:青铜铸造发达;2、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政治:分封制瓦解、奴隶社会崩溃;经济:铁犁牛耕出现、人工冶铁出现;文化:孔子和儒家思想形成、百家争鸣出现、《诗经》;3、战国时期(前475年---前221年):政治:商鞅变法、封建制度确立;经济:自然经济形成、都江堰和郑国渠修建、重农抑商政策产生;文化:继续百家争鸣、孟子、荀子、楚辞、司南;4、秦朝时期(前221年---前206年):政治: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包括确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推行郡县制);文化:小篆、隶书;5、两汉时期(前202年---公元220年):政治:中朝制度、刺史制度;经济:西汉耦犁、东汉一牛挽犁、西汉工官制度形成、西汉丝绸之路开通与“丝国”、使用煤炭和水排冶铁、市的严格管理;文化:董仲舒的“独尊儒术”、太学建立、造纸术、东汉蔡伦;6、隋唐时期(581年---907年):政治:三省六部制;经济:唐代青瓷和白瓷、六朝草市、长安;文化:唐朝雕版印刷术、火药发明、书法欧体颜体柳体、唐诗;7、宋元时期(960年---1368年):政治:元朝行省制度、北宋王安石变法;经济:宋代棉纺织业兴起、元代青花瓷、宋代市时空界限的突破和草市发展、东京和临安;文化:南宋朱熹理学、指南针外传、火药外传、北宋毕升和活字印刷术、元代木活字、书法宋四家赵体、文人画、宋词元曲;8、明清时期(1368年---1840年):政治: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经济:清代粉彩瓷和珐琅瓷、明代商帮和会馆、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资本主义萌芽;文化: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京剧产生、明清小说;世界古代史一、古希腊:1、梭伦改革开始(前594年):2、克里斯提尼改革开始(前506年):3、伯利克里时代(前443年---前429年):4、智者运动(前5世纪中叶):二、古罗马:1、罗马共和国建立(前509年):2、《十二铜表法》颁布(前449年):3、公民法(前509年---前3世纪):中国近代史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年---1919年):(一)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1840---1895):(1)政治:1、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2、《南京条约》的签订(1842年);3、“新思想”萌发(19世纪40、50年代);4、西装、西餐、西式住房开始传入中国(19世纪40年代);5、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6、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天京变乱(1856年)、《资政新编》(1859年);(2)经济:7、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8、民族资本主义产生(19世纪60、70年代);(3)文化:9、中国邮政试办(1866年);10、中国建造成自行设计第一艘轮船,近代轮船业发端(1865年);11、中国开始自己创办近代报刊(19世纪70年代);12、中国自办有线电报开端(1877年);13、电话传入中国(1882年);14、中国第一次电影放映(1896年);15、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1895年):黄海海战(1894年);16、《马关条约》的签订和反割台斗争(1895年);(二)从甲午中日战争到五四运动(1895年---1919年):(1)经济:1、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19世纪末);(2)政治:2、戊戌变法(1895年---1898年):公车上书(1895年)、百日维新(1898年);3、义和团运动(1899年---1900年);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1901年);5、《辛丑条约》的签订(1901年);6、中国同盟会的成立(1905年);7、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1905年);8、武昌起义(1911年);9、南京临时政府成立(1912年元旦);10、《中国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1912年);(3)文化:11、中国创设无线电报(1906年);12、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1912年---1919年);13、新文化运动开始(1915年);。
中国法制史背诵知识点
中国法制史需要背诵知识点第一章中国法律起源和夏商法律制度1、禹刑:夏朝法律制度的总称。
2、圜土:夏、商、西周监狱的总称。
3、夏朝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1)“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4、商朝的主要立法:“商有乱政,而作汤刑”汤刑:商朝法律制度的总称5、奴隶制五刑:墨、劓、刖、宫、大辟(重点)6、商朝王位继承制度的发展变化:商朝末期:嫡长继承制——就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指的是父亲死后,将王位传给正妻生的长子,是中国古代的主要继承制度。
7、商朝立法指导思想:神权法(重点)第二章西周的法律制度1、九刑:西周实行的九种刑罚:墨、劓、刖、宫、大辟、流、赎、鞭、扑2、田里不鬻:西周初期土地所有权的一种制度,天下土地的所有权归周天子一人所有,诸侯和臣属对分封的土地只有占有、使用权而无处分权,不许买卖。
3、囹圄:西周监狱的名称4、《九刑》:西周成文刑书的统称。
“周有乱政,而作九刑”5、西周的司法机关:中央:大司寇——全国最高司法机关小司寇——中央直辖地区的司法机关士师——国都之内的司法官吏地方:乡士、遂士6、西周定罪量刑的原则(1)耄悼之年有罪不加刑(2)区分眚、非眚、非终、惟终(重点)(3)罪疑从赦(4)刑罚世轻世重:“刑新国用轻典,刑平国用中典,刑乱国用重典”,刑罚手段的运用要以形势而定,要视治安状况的优劣而分别实施。
7.西周时期的“狱”指刑事案件,审理刑事案件称为“断狱”;“讼”指民事案件,审理民事案件称为。
“听讼”。
8.西周时期的“五听”指断案时判断当事人陈述真伪的五种方式,即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
说明西周时期已经注意到司法心理问题并将其运用到司法实践中。
一.西周的“以德配天,明德慎罚”思想(重点)①内容:1.“上天”只把统治人间的“天命”交给那些有德者;一旦统治者失“德”,也就失去了上天的庇护,新的有德者就会应运而生,取而代之。
(2005年63题B项考)2.“德”的要求主要包括三个基本方面:敬天、敬祖、保民,也就是要求统治者恭行天命,尊崇天帝与祖宗的教诲,爱护天下的百姓,做有德有道之君。
2西周的法制
第二章西周的法制周朝 (公元前1066 -前256)周朝存在约8O0年.从公元前11世纪中期到公元前256年,共传30代37王.可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
西周建都镐京(今陕西西安附近),到公元前771年结束。
第二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开始了东周的历史。
周朝和各诸侯国的统治范围包括今黄河、长江流域和东北、华北的大部。
本章重点:立法思想、宗法制、婚姻制度、司法程序第一节立法指导思想一、“天讨、天罚” →→敬天保民、明德慎罚: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 所谓明德,就是提倡尚德、敬德,它是慎罚的指导思想和保证。
所谓慎罚,就是刑罚适中,不乱罚无罪,不乱杀无辜。
二、亲亲、尊尊和有别亲其亲属,尊其尊贵,男女有别;“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孔子说“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三、礼与刑的关系:1、“出礼而入刑”相辅相成,互为表里。
凡是礼所允许的,就是刑所不禁止的,凡是礼所不许的,就是刑所严禁的。
2、正确理解“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第二节法律形式一、礼→→精神原则和具体仪式(见28页解说)1、渊源:“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 《周礼》内容:大至天下九州,天文历象;小至沟洫道路,草木虫鱼。
凡邦国建制,政法文教,礼乐兵刑,赋税度支,膳食衣饰,寝庙车马,农商医卜,工艺制作,各种名物、典章、制度,无所不包。
2、作用:“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
”“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涖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
”3、礼仪形式:五礼之说吉礼,是祭祀方面的礼节仪式。
(天神、地祗、人鬼)凶礼,是对各种不幸事件进行悼念、慰问方面的礼节仪式。
宾礼,用于款待来朝会的诸侯及其使臣向周王问安的礼节仪式。
高中历史知识: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中历史知识: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中历史知识: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的建立:BC1046年分封制内容:西周时期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等。
诸侯的权利: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分封制的作用: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宗法制特点:宗法制是实行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内容: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
周天子为天下的大宗。
封为诸侯的庶子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
诸侯的庶子分封为卿大夫,他们对诸侯为小宗,在本家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
从卿大夫到士,也形成同样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这样按血缘关系的亲疏就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
皇帝制度君权的至高无上秦朝的中央机构三公的职权范围要注意区别,也是选择题中经常命题的重点。
三公的职责: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太尉:负责全国军务;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郡县制郡县的设置的影响。
郡县制的建立:秦灭六国后秦始皇采纳李斯推行郡县制度的建议,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郡县制的特点在于郡县的长官都有皇帝任免。
郡县制建立的影响: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考点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初郡国并行制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封国制的存在是对中央集权的威胁唐朝三省六部制把握好三省六部的职权范围、工作流程中书省(负责决策、草拟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批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宰相权力一分为三。
元朝的行省制度认识到行省制的实施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是我们现在省制的开端汉到元政治制度的特点表现为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中央不断加强对对方的控制和管理,国家的权利不断集中在君主手中。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西周的兴衰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西周的兴衰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西周的兴衰
1、西周的兴衰。
2、分封制的内容、实质。
3、全面理解和说明春秋到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由奴隶社会瓦解到封建制度确立,分裂割据走向统一集权,民
族融合局面出现的历史发展趋势在政治、经济、文化上
的表现。
4、正确评价春秋战国期间的兼并战争。
5、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作用和实质(是在经济,政治上确立了封建制度。
是怎样体现和完成春秋战国以
来的历史发展趋势)。
6、战国时封建经济发展的具体成就(铁器、牛耕、
水利、手工业和商业)。
7、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流派,内容,结局。
注意儒家,道家和法家。
8、天文、医学和诗经。
9、孔子(重点)、荀子,孟子,韩非和屈原。
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
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上学的时候,大家都背过各种知识点吧?知识点是指某个模块知识的重点、核心内容、关键部分。
哪些知识点能够真正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欢迎大家分享。
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①含义: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②目的:扩大周朝的统治范围,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③分封对象:功臣,王族,先代贵族。
④权力: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
⑤义务: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⑥作用:前期加强了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但是随着兼并战争的开始,削弱了周王室的地位。
2.宗法制:①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②含义:它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是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最终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③实质: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
④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⑤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⑥与分封制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他们互为表里,相互依存,成为维系统治阶级内部关系,加强奴隶主贵族世袭统治的工具。
3.西周时期政治经济制度的特点:①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祭祀)②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③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最基本的特点)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①由来:秦始皇从三皇五帝中各取一个字构成了皇帝。
②皇帝制度的基本内涵: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朕、制或诏、玺)2.秦朝的中央机构:①三公:丞相:皇帝的助手,百官之长,协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务,分左右两名。
中外教育简史 复习要点
第一章远古至西周时期的教育1、远古教育的起源:教育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同时产生的;教育直接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独有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自觉活动。
2、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原始社会教育特点主要有:教育权利平等,教育主要为生产劳动服务,教育在整个社会生活中进行,教育是极端原始的。
3、学校的产生:学校的产生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即一部分人脱离生产劳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有明显的分工;科学和文化有较大的进步,特别是文字的记载和整理达到了一定的程度;阶级分化和阶级对立的形成。
4、西周的教育制度:西周在教育方面集前代之大成,汇合各种学校构成一套组织比较完备的学校教育体系。
西周的学校大体可分两类、两级:一类是国学,一类是乡学。
国学又有大学与小学两级;“乡学”有庠、序、校、塾。
西周奴隶制官学的课程内容,前期与后期有所不同:前期尚武;后期重文。
大学与小学也有所不同:大学主要是学习诗、书、礼、乐等传统文化;小学主要是学习礼、乐、射、御、书、数等基础知识。
西周初期,因为政权立足未稳,需要加强军事实力,所以,西周初期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练兵习武,力图把学生培养成为“执干戈以卫社稷”的武士。
5、奴隶社会教育的特征:在我国夏、商、周三代,文化教育完全为奴隶主贵族所垄断,奴隶根本没有享受文化教育的权利。
当时,所有一切文化典籍都深藏在天子、诸侯的宫廷之中,由专门担任文化事务的官吏世袭保管。
这些官吏,同时又是负责教育贵族子弟的教师。
奴隶社会这种宫廷学校典章做教材、官吏兼教师的情况,就是后人称谓的“学术官守”或“学在官府”。
6.奴隶社会教育的特征具体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学校教育由奴隶制的国家机器直接控制和操纵;学校教育的大门只朝奴隶主贵族的子弟开放;学校教育只能培养维护奴隶制的各种统治人才;学校教育的内容是奴隶主贵族阶级的意识形态和他们所需要的武功。
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1、私学兴起:春秋时期“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在奴隶制官学衰废的情况下,当时兴起了一种崭新的办学形式,即私学。
通史复习 夏商西周的政治和经济
2.分封制的目的、性质、内容、作用、特点、影响分别是什么?西周分封示意图(1)目的: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2)性质:既是西周分封诸侯的制度,也是奴隶制国家的(3)内容:①周王将土地和人民授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②诸侯要服从周王命令,按期向周王贡献财物,并随从作战。
③重要诸侯国有齐、鲁、燕、卫、宋、晋等。
(4)作用: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
(5)特点有:(1)政权与族权相结合(或“国”与“家”紧密结合、王权与血缘关系相结合);(2)权利与义务统一等。
(6)影响:的考查则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主要从其对社会发展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具体体现进行设问。
{思维激活} “烽火戏诸侯”的典故中,诸侯蜂拥而勤王。
这体现了分封制的什么特点?【提示】反映了西周分封制具有的权利与义务统一的特点。
3.分封制、井田制的关系1)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制度。
分封制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之上,没有井田制就没有分封制。
2)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分封制是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
23)两种制度都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从而保证了西周的强盛。
4)春秋时期,随着井田制的瓦解,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之上的分封制也就从根本上瓦解了。
三、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 1.农业和畜牧业发展概况?(1)农业方面:已种植 五谷 ,懂得施肥和灌溉,农具绝大部分是木、石、骨、蚌所制。
(2)畜牧业:商朝畜牧业占有重要地位。
2.手工业的发展概况?(从青铜铸造、玉器加工、纺织业、陶瓷业、漆器工艺几方面看)(1) 青铜铸造是商朝和西周手工业的主要部门,由此夏、商、西周被称为我国的“青铜时代”。
(2)商周时 玉器加工和纺织业有了很大发展。
(3)陶瓷业方面:商周遗址出土了原始瓷器,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
(4)漆器工艺:我国是世界上用漆 历史最悠久的国家。
3.商业、交通和城市的发展概况?(1)商业:商民善于经商,称“商人”,商都成为繁荣的商业都市。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重点笔记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重点笔记一、文章大纲: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重点笔记本章节主要介绍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重点笔记,旨在帮助学生梳理和巩固历史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围绕古代历史、近代历史和现代历史三个板块展开,重点介绍每个板块的关键知识点和重点内容。
夏商西周时期:重点掌握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基本信息、政治体制、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
春秋战国时代:了解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历史背景,掌握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和思想文化发展。
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分析鸦片战争的起因和影响,探讨近代中国面临的危机和挑战。
辛亥革命与民主共和:重点掌握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意义,了解民主共和思想在中国的发展。
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分析五四运动的起因和过程,探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
新中国的成立与社会主义建设:重点掌握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挑战。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分析改革开放的背景和过程,探讨改革开放对现代化建设的影响和作用。
当代中国的外交政策与文化发展:了解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和文化发展的特点,关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二、章节内容概述史前文明时期:从人类文明的起源开始,探究古代人类的居住方式、生活习俗和石器工具的发展历程。
理解早期农业文明的萌芽及其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
夏商西周时期: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以及经济发展情况。
重点掌握分封制、井田制等核心制度的历史意义。
春秋战国时期:探究这一历史转折时期的政治变革、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以及经济发展。
理解这一时期对于后续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秦朝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了解秦朝的政治制度、统一度量衡和书同文的措施以及秦朝的重大工程建设。
探究秦朝对于中国历史的重要意义。
汉朝的巩固与发展:了解汉朝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探究汉朝对于中国历史的贡献和影响。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探究这一历史时期的政治格局变化、经济发展和文化特色。
[法律资料]第二章西周的法律制度
(2)三不去 有下列三种情况之一者,丈夫不得 休弃妻子:
有所娶无所归 与更三年丧 前贫贱后富贵
30
三、继承制度
嫡长子继承制: (政治身份的继承)
“立嫡以长不以贤 立子以贵不以长” 周幽王因废嫡立子而亡国
31
第五节
西周时期的司法制度
一、主要司法机关 二、主要诉讼制度 1、起诉 2、审理 3、判决 4、上诉 三、监狱制度
西周土地买卖铭文 24
买卖契约:质剂
质—买卖奴隶、牛马所使用的较长的 契约 剂—买卖兵器、珍贵之物所使用的较 短的契约。
契 约 关 系
借贷契约:傅别 租赁契约
25
二、婚姻制度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孔雀东南飞》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陆游《钗头凤 》
20
2、罪人不孥 : 反对诛族连坐,主张罪止一身 3、罔厉杀人: 不要杀无罪者,包含有不乱罚无辜、罪刑相 应 4、罪疑从轻: “五刑之疑有赦,五罚之疑有赦” “附从轻,赦从重” 5、宽严适中 制定刑法和适用刑罚不偏不倚,不轻不重
21
6、区别有无刑事责任能力: 三赦之法:“一赦曰幼弱,再赦曰老耄,三赦 曰蠢愚” 7、同罪异罚: 八辟:对亲、故、贤、能、功、贵、勤、宾等 八种人犯罪减轻刑罚的法律
高考历史考点汇总
高考历史考点汇总必修一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的建立:公元前1046年(1)分封制①内容:西周时期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等。
诸侯的权利: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②分封制的作用: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2)宗法制①特点:宗法制是实行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内容: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
周天子为天下的大宗。
封为诸侯的庶子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
诸侯的庶子分封为卿大夫,他们对诸侯为小宗,在本家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
从卿大夫到士,也形成同样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这样按血缘关系的亲疏就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
③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和政权的结合尚未形成中央集权★考点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的统一:公元前230-221 韩赵魏楚燕齐(1)皇帝制度君权的至高无上(2)秦朝的中央机构三公的职权范围要注意区别,也是选择题中经常命题的重点。
三公的职责:①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②太尉:负责全国军务;③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3)郡县制郡县的设置的影响。
郡县制的建立:秦灭六国后秦始皇采纳李斯推行郡县制度的建议,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郡县制的特点在于郡县的长官都有皇帝任免。
郡县制建立的影响: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4)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考点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汉初郡国并行制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封国制的存在是对中央集权的威胁(2)唐朝三省六部制把握好三省六部的职权范围、工作流程中书省(负责决策、草拟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批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宰相权力一分为三。
七年级历史时间轴和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时间轴和知识点西周时期(公元前1046年-公元771年)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在牧野之战中消灭商朝,建立了周朝。
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
西周时期,周王室集权较强,设置有郡县制度,地方长官由王室任命。
西周时期,著名的历史事件有周武王灭商,周幽王失政,周厉王时期的“酷吏”管仲,周穆王时期的“四美”等。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770年-公元221年)公元770年,周幽王被召公作乱所篡位,标志着周朝已进入衰落时期。
春秋时期,中国分为多个国家,互相争霸,并盛行了一种风气叫“礼乐文化”。
血战频繁,国内的士人也崛起,成为治理国家的重要人物。
该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孔子、荀子、墨子等。
随着战国时期的一系列战争,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公元221年,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秦朝。
秦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开展了一系列改革,被称为“秦始皇变法”。
改革实施后,秦国的统一和民族一体化进一步加强,但也引起了广泛非议。
秦朝著名的历史事件有修筑长城、焚书坑儒、兵马俑等。
汉朝(公元202年-公元220年)公元202年,刘邦的后代刘秀消灭了王莽政权,建立了汉朝。
汉朝的统治时间长达四个世纪,分为两个时期:西汉和东汉。
汉朝时期,经济和文化发展较为繁荣,而且对外扩张,加强了中国统一局面的巩固。
著名历史事件有汉武帝的西域远征、大风歌、甘露之变等。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9年)公元220年,东汉灭亡,义军领袖刘备建立了蜀汉,西晋江南诸侯刘裕消灭东吴,统一南北。
此后,中国进入了三国时期、西晋、东晋、南北朝时期。
这个时期,中国政治动荡,经济衰退,但文化艺术繁荣。
著名的历史事件有三国的赤壁之战、古诗文、佛教进入中国等。
隋唐时期(公元589年-公元907年)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统一南北朝后,建立了隋朝。
隋朝自始就加强了中央集权,开展了一系列建设和改革,但治理时期短暂,其大部分贡献是为隋朝后来的唐朝奠定基础。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朝代之一,历时近三百年,经济、文化、艺术繁荣,国力强盛,称帝国之盛。
历史趣闻周朝历史事件 周朝皇帝列表及重大历史事件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周朝历史事件周朝皇帝列表及重大历史事件
导语: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朝代。
周朝分为“西周”(前11世纪中期-前771年)与“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
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朝代。
周朝分为“西周”(前11世纪中期-前771年)与“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
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宗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东迁,定都雒邑(成周),此后周朝的这段时期称为东周。
其中东周时期又称“春秋战国”,分为“春秋”及“战国”两部分。
周朝是中国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世袭封建王朝,其后秦汉开始成为具有从中央到地方的统一政府的大一统国家。
周王朝存在的时间从约前11世纪至前256年,共传30代37王,共计存在约为791年。
其中西周是中国第三个也是最後一个世袭奴隶制王朝,其後秦汉开始成为具有从中央到地方的统一政府的大一统国家。
史书常将西周和东周合称为两周。
中文名称:周朝
英文名称:The Zhou Dynasty
简称:周
所属洲:亚洲
首都:镐京、雒邑
主要城市:丰京、镐京、临淄、郢、朝歌
货币:贝币、刀币、布币
政治体制:君主制
国家领袖:周文王、周武王、周平王
主要民族:华,夷,戎、狄,蛮
主要宗教:原始宗教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考研复习重点讲义( 夏商西周时期奴隶社会的确立与发展)
夏商西周时期奴隶社会的确立与发展夏商西周( 一)考点解析1.对夏、商、西周三族的起源发展,夏、商、西周朝代更替的过程、背景、影响有基本了解。
2.重点掌握三个朝代国家制度的架构、制度,如以名词解释形式出现的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工商食官”等。
3.了解夏商西周时期的文化,尤其是甲骨文、金文以及这一时期文化遗址考古发掘情况。
如二里头文化以名词解释形式出现。
一、夏代奴隶社会的确立(考研知识点:夏朝的考古发掘和文化遗址)1.夏王朝的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标志着我国历史正式进入了文明时代。
其活动区域主要早中原地区。
(1)1959 年,在河南偃师发现了二里头遗址,六十年代进行了大规模的发掘。
后来在豫西和晋西南地区又发现了数十处遗址,主要有偃师二里头、登封望城岗、夏县东霞冯、临如煤山、洛阳矬李等。
这些文化遗址的类型基本相同,而以偃师二里头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因此统称为二里头文化。
这种文化遗存的时间,据碳一14 测定,约在公元前1900 年左右,属于夏代纪年的范围内。
(2)二里头文化遗址中发掘出许多小件的青铜器:小刀、钻、锥、凿、锛、鱼钩等,说明当时各地都能冶炼青铜,铸造技术已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并作为贡赋献给夏王朝。
亦有兵器和礼器出土,兵器和礼器的出现,是国家确立的重要标志。
此外,还发现有制造骨器的作坊和陶窑遗址,出土的陶器有鼎、盆、盘、罐等,器皿上的纹饰有云雷纹、曲折纹、叶脉纹及动物形纹,在大口尊内发现有二十多种刻画符号,在形制、纹饰和器物群的组成方面,都具有比较明显的特征。
(3)遗址发现的农业生产工具大多是用石、骨、蚌制作的铲、斧、刀、镰、耒等,在一些房基、灰坑和墓葬的壁土上留有用木质耒掘土的痕迹。
出土的陶制酒器甚多,说明当时的粮食产量较高。
二里头遗址发现的长方形圆角、中间鼎立三个柱穴的房基比较特殊,说明房屋建造技术已有很大进步,房屋基址已采用夯筑技术。
二里头遗址还发现了贝,应当是作为货币用的,说明交换也有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周时期(重点)
名词解释:1.明德慎罚:西周时期的立法指导思想之一。
重视道德教化,在立法、司法上做到宽缓、审慎,在执行刑罚使更要谨慎。
2.六礼:西周婚姻制度中婚姻成立的六个程序:
纳采(男方提亲,征得女方同意后准备彩礼求婚)
问名(问女方姓名生辰,占卜,测吉凶)
纳吉(男方卜得吉兆后通知女方)
纳征(男方送聘礼到女家)
请期(选定吉日为婚期)
亲迎(迎娶)
【简单记忆:先去向女神表白求婚,然后问女神星座测一测和自己搭不搭配,测完后高兴地告诉女神你们十分搭配,接着向女神送钱显示土豪金本质,然后定日子结婚,最后把女神扛回家。
】
3.七出:西周婚姻制度中男方休掉女方的七个理由:
无子(生不了娃娃)、淫佚(bitchy)、不事姑舅(不孝敬)、
口舌(多嘴)、妒忌、恶疾(严重的疾病)、盗窃
4.三不去:西周婚姻制度中男方不准休掉妻子的三种情况:
有所娶无所归(休掉女方后女方无家可归)
与更三年丧(妻子正在为男方的爸妈守孝)
前贫贱后富贵(男方娶女方之前贫穷卑微,娶了女方后大富大贵)重点知识:(掌握)
一.西周法律思想(“明德慎罚”与“礼治”)
1.明德慎罚
①内涵:已解释
②意义:第一次动摇神权思想(注意力从神—民)
→从反面说明了“民”的重要性与对历史的推动作用
→奠定了中国古代法律思想中“重德”、“重民”、“仁政”基础
→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诞生提供条件
2.礼治
①基本原则:亲亲(尊重亲属)、尊尊(尊重上级特别是君主)、长长(尊重长辈)、男女有别(男尊女卑、男女授受不亲、同姓不婚)
②基本特征: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贵族特权平民奴隶不得享有;刑罚主要不针对
上级贵族)【是一部不公平的特权法】
二.法典和法律形式
1.法典:《九刑》、《吕刑》
2.法律形式:刑、礼、誓(周王的军令状)、诰(周王训诫之辞)、命(周王的直接命令)
礼:①内涵:维护宗法等级体系的一套典章制度和礼节仪式行为规范。
②渊源:源于其宗教祭祀。
(祭祖先,重血缘)
③性质:法律或国家根本大法的性质。
④作用:维护等级秩序,稳定社会,治理国家,造福后代。
刑:西周刑法制度:①五刑:【墨、劓、刖、宫、大辟(和商朝的唯一区别)】
②五罚:赎刑。
对“五刑”量刑有疑惑的就出钱赎罪。
③五过:赦免。
对“五罚”量刑有疑惑且过失犯罪的就赦免。
④处罚力度:五刑>五罚>五过
★礼刑关系:①.礼是刑的指导原则,刑是礼的有力保障。
二者目的都是为了维护西周等级秩序。
②.礼和刑共同构成了西周法律体系。
③.礼是事前防范,主要功能是正面维护等级体系;刑是事后处理,强调处罚和打击。
(礼之所去,刑之所取)。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三.西周民事制度
1.土地所有权:由土地王有制到土地私有制。
2.契约关系:买卖:记住签订“质剂”
借贷:记住签订“傅别”
租赁:西周出现
四.婚姻制度
1.婚姻缔结原则:一夫一妻多妾制、同姓不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2.婚姻程序以及婚姻解除:六礼、七出、三不去(已解释)
了解性知识:选择题可能会考
1.西周刑法原则:区分故意(非眚)、过失(眚)、惯犯(惟终:至始至终都在干坏事)、
偶犯(非终:并不是一直都在干坏事)
同罪异罚(刑不上大夫的完美体现)
罪疑从轻(五刑—五罚—五过)
罪人不孥(杀一个人不要把他们全家都杀了,反对株连);罔厉杀人(不要错杀无辜)
宽严适中(是“明德慎罚的体现”)
2.西周司法制度:审理制度:“五听制度”(审理过程中察言观色)
监狱制度:“圜土之制”
起诉:诉状和诉讼费
司法机构:司徒、司空、司马司法行政不分未形成专职司法官
中期司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