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脂_教案示例_3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油脂教案范

初中化学油脂教案范

初中化学油脂教案优秀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油脂的概念、性质和功能。

2. 使学生掌握油脂的分类、制取和用途。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 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油脂的概念与性质2. 油脂的分类与制取3. 油脂的用途与作用4. 实验操作:提取植物种子中的油脂5. 实际问题分析:油脂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油脂的概念、性质、分类、制取和用途。

2. 难点:油脂的提取实验操作和实际问题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油脂的性质。

2. 利用实验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油脂在生活中的应用。

4.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植物种子、溶剂、实验仪器等。

2. 教学课件:油脂的性质、分类、制取和用途。

3. 参考资料:有关油脂的科普文章、实际案例等。

教案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有机化合物知识,为新课做铺垫。

2. 提问:你们知道生活中常见的有机化合物有哪些吗?二、讲授新课1. 介绍油脂的概念、性质和功能。

2. 讲解油脂的分类和制取方法。

3. 讲解油脂的用途和作用。

三、实验操作1. 分组进行实验:提取植物种子中的油脂。

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四、实际问题分析1. 提问:油脂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分析案例:油脂在食品、化妆品、能源等方面的应用。

五、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油脂知识的理解。

2. 布置课后作业:查阅有关油脂的资料,了解其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六、课后反思1. 学生对油脂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3. 针对不同学生,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搜集有关油脂的资料,增加对油脂的了解。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查阅成果,互相学习。

高三化学第三节油脂教案(精选3篇)

高三化学第三节油脂教案(精选3篇)

高三化学第三节油脂教案(精选3篇)第一节:油脂基本概念一、教学目标1.了解油脂的基本概念和组成成分;2.了解油脂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1.掌握油脂的基本概念;2.了解油脂在食品和工业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了解油脂的组成成分和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食用油脂和工业用油脂的图像,引起学生对油脂的认识和兴趣。

2.讲解油脂的基本概念:油脂是一类由动物脂肪或植物油制得的具有特定用途的脂质。

油脂可以分为动物性油脂和植物性油脂两大类。

动物性油脂:比如牛油、猪油等植物性油脂:比如花生油、菜籽油等油脂主要由甘油与脂肪酸结合而成。

3.讲解油脂的组成成分:油脂中一般含有甘油与三个脂肪酸分子结合形成的甘油三酯。

脂肪酸是油脂的主要组成部分,由长链碳原子构成。

4.讲解油脂的应用:油脂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比如食用油的加工、烹调和调味品的制作;在工业中可以作为机械油和润滑剂,也可以用于生产肥皂、化妆品等。

5.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对油脂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第二节:油脂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一、教学目标1.了解油脂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了解油脂的氧化反应和水解反应。

二、教学重点1.掌握油脂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了解油脂的氧化反应和水解反应的原理。

三、教学难点了解油脂的氧化反应和水解反应的原理。

四、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油脂在不同温度下的物理性质,引起学生对油脂的注意。

2.讲解油脂的物理性质:油脂是非极性物质,不溶于水,但溶于有机溶剂。

油脂的熔点较低,常温下呈液体状。

油脂的密度较小,浮于水面。

3.讲解油脂的化学性质:油脂在空气中易发生氧化反应,产生酸和有味物质。

这是由于油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易受空气中的氧气攻击。

油脂也容易发生水解反应,产生甘油和脂肪酸。

水解反应可以由碱或酸催化。

4.讲解氧化反应的原理:氧化反应是油脂的主要变化过程,会造成油脂发酸、变质。

《油脂》教案

《油脂》教案

《油脂》教案封面目录一、教学目标二、教学重点三、教学难点四、教学准备五、教学方法六、教学过程七、教学总结一、教学目标1. 了解油脂的基本知识和生产工艺;2. 掌握不同种类油脂的特点和用途;3. 熟悉油脂的质量检测方法;4. 学会正确使用各种油脂。

二、教学重点1. 油脂的基本知识;三、教学难点1. 油脂的生产工艺;2. 油脂的质量检测方法。

四、教学准备1. 彩色教学幻灯片;2. 油脂样品。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案例分析法;3. 实验观察法。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通过引入讲述油脂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并为学生介绍《油脂》教案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2. 重点与难点2.1 油脂的基本知识教师通过教学幻灯片,讲解油脂的定义、种类和生产工艺,让学生对油脂有更全面的了解。

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各种油脂的特点、用途和市场需求,能够准确选择使用不同油脂。

2.3 油脂的质量检测方法教师通过实验观察法,让学生掌握常用油脂质量检测方法,如氢化值、酸值、过氧化值等。

3. 典型实验教师通过典型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制作油脂的流程,从而深入了解油脂的生产过程。

4.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所涉及知识做一个简单的梳理,帮助学生加深对油脂知识的印象。

七、教学总结本节课通过引入、重点与难点、典型实验和课堂小结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全面了解油脂知识,并通过实验体验、案例分析等形式加深对油脂知识的理解。

这既提高了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实践能力,也为他们将来的工作提供了帮助和指导。

初中油脂教案

初中油脂教案

初中油脂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油脂的定义、分类和功能。

2. 让学生掌握油脂的消化、吸收和利用过程。

3. 培养学生正确摄入油脂的健康饮食习惯。

教学重点:1. 油脂的分类和功能。

2. 油脂的消化、吸收和利用过程。

教学难点:1. 油脂的消化、吸收和利用过程。

教学准备:1. 课件、教案、教材。

2. 食品样品、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油脂?我们平时生活中接触到哪些油脂?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油脂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之一,我们平时生活中接触到的油脂有植物油、动物油等。

二、油脂的分类和功能(15分钟)1. 教师讲解油脂的分类:植物油、动物油。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总结植物油和动物油的特点和区别。

3. 教师讲解油脂的功能:提供能量、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维持细胞结构、调节生理功能等。

三、油脂的消化、吸收和利用过程(15分钟)1. 教师讲解油脂的消化过程:口腔、胃、小肠。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总结油脂的消化过程。

3. 教师讲解油脂的吸收过程:小肠。

4.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总结油脂的吸收过程。

5. 教师讲解油脂的利用过程:储存、运输、供能。

6.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总结油脂的利用过程。

四、正确摄入油脂的健康饮食习惯(10分钟)1. 教师讲解摄入过多油脂的危害:肥胖、心血管疾病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总结摄入过多油脂的危害。

3. 教师讲解如何正确摄入油脂:适量、多样化、选择健康油脂。

4.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总结如何正确摄入油脂。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油脂的定义、分类、功能、消化、吸收和利用过程以及正确摄入油脂的健康饮食习惯。

2. 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油脂食品,了解其营养成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油脂的定义、分类、功能、消化、吸收和利用过程以及正确摄入油脂的健康饮食习惯。

初中化学油脂教案范

初中化学油脂教案范

初中化学油脂教案优秀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油脂的定义、性质和功能。

2. 培养学生掌握油脂的分类、提取和应用方法。

3. 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油脂的定义与分类2. 油脂的性质与功能3. 油脂的提取方法4. 油脂的应用实例5. 油脂的化学反应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油脂的定义、性质、功能和提取方法。

2. 难点:油脂的化学反应及应用实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油脂的性质和提取方法。

2. 利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身体验油脂的提取和应用过程。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剖析实际生活中的油脂问题。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试管、烧杯、漏斗、滤纸等。

2. 实验试剂:植物油、皂化液、酸碱指示剂等。

3. 课件和教学素材。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烹饪、护肤等,引导学生关注油脂。

2. 讲述油脂的定义与分类:介绍油脂的来源、特点和分类方法。

3. 讲解油脂的性质与功能:阐述油脂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生理功能。

4. 演示油脂的提取实验:介绍实验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

5. 学生分组实验: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6. 分析实验结果:讨论油脂提取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7. 讲述油脂的应用实例:介绍油脂在食品、化妆品等领域的应用。

8. 讲解油脂的化学反应:阐述油脂的皂化、酯化等反应。

9. 分析油脂的化学反应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10.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七、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分析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知识掌握程度。

九、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优点和不足之处。

高二化学教案《油脂》

高二化学教案《油脂》

高二化学教案《油脂》1. 引言本教案是为高二学生编写的化学教案,主题为《油脂》。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学习有关油脂的基本概念、性质以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油脂的产生、组成、特性以及常见的应用领域。

此外,本节课还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目标•了解油脂的定义和产生过程。

•掌握油脂的组成成分、性质以及相关的常见实验方法。

•了解油脂在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教学内容3.1 油脂的定义和产生过程•油脂的定义•植物油和动物油的产生过程3.2 油脂的组成成分和性质•脂肪酸的结构和分类•油脂的三酸甘油酯结构•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油脂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3 油脂的常见实验方法•油脂的萃取实验•油脂的酸值测定实验3.4 油脂在生活中的应用•油脂的食用性质和应用•油脂在食品加工中的作用•油脂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4. 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场景题材的小视频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4.2 知识讲解4.2.1 油脂的定义和产生过程•讲解油脂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介绍植物油和动物油的产生过程,并展示相关示意图。

4.2.2 油脂的组成成分和性质•讲解脂肪酸的结构、分类和命名方法。

•介绍油脂的三酸甘油酯结构和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的区别和特点。

•探讨油脂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包括熔点、燃烧性等。

4.2.3 油脂的常见实验方法•讲解油脂的萃取实验原理和步骤。

•介绍油脂的酸值测定实验原理和步骤。

4.2.4 油脂在生活中的应用•阐述油脂在食品加工中的作用和应用。

•介绍油脂在工业生产中的常见应用。

4.3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分配小组合作完成油脂的萃取实验和酸值测定实验,引导学生探究实验现象和结论。

4.4 总结与讨论带领学生进行本节课的知识总结与讨论,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实验结果和收获,加深对油脂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023年高一化学教案化学教案-《油脂》(精选3篇)

2023年高一化学教案化学教案-《油脂》(精选3篇)

2023年高一化学教案化学教案-《油脂》(精选3篇)教案1:油脂的分类和结构教学目标:1. 了解油脂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常见油脂的分类和结构。

3. 理解不同结构的油脂对人体的影响。

教学重点:1. 油脂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常见油脂的分类和结构。

教学难点:1. 不同结构的油脂对人体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化学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步骤1:导入(5分钟)介绍油脂的定义和特点,引发学生对油脂的思考。

步骤2:讲解油脂的分类和结构(15分钟)通过课件展示常见油脂的分类和结构,如动植物油脂、脂肪酸等。

步骤3:实验演示(15分钟)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如将植物油在水中进行乳化实验、酯化反应实验等,观察油脂的性质和化学反应。

步骤4:总结讨论(10分钟)总结油脂的分类和结构,回答学生的问题和疑惑。

步骤5:拓展延伸(5分钟)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了解油脂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

教学效果评价:观察学生对油脂分类和结构的掌握情况,检查实验的结果和讨论的质量。

教案2:油脂的性质与应用教学目标:1. 理解油脂的性质和特点。

2. 掌握常见油脂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 油脂的性质和特点。

2. 常见油脂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掌握常见油脂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油脂的样品。

教学过程:步骤1:导入(5分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发学生对油脂性质和应用的思考。

步骤2:讲解油脂的性质和应用(15分钟)通过课件展示油脂的性质,如密度、溶解性、氧化性等,并介绍常见油脂在食品、工业和化妆品中的应用。

步骤3:实验演示(15分钟)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如测定油脂的密度、油脂的乳化性实验等,观察油脂的性质。

步骤4:总结讨论(10分钟)总结油脂的性质和应用,回答学生的问题和疑惑。

步骤5:拓展延伸(5分钟)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了解油脂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教学效果评价:观察学生对油脂性质和应用的理解情况,检查实验的结果和讨论的质量。

油脂教案初中化学

油脂教案初中化学

油脂教案初中化学教学目标:1. 了解油脂的定义、分类和性质。

2. 掌握油脂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3. 能够分析生活中油脂的摄入和作用。

教学重点:1. 油脂的定义、分类和性质。

2. 油脂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教学难点:1. 油脂的分类和性质。

2. 油脂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教学准备:1. 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实验器材和试剂。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油脂?我们在生活中如何接触和使用油脂?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油脂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存在于动植物体内,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

我们在生活中通过食用各种食物摄入油脂。

二、学习油脂的定义、分类和性质(15分钟)1. 油脂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油脂是由脂肪酸和甘油组成的有机化合物。

2. 油脂的分类:介绍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分类,以及相应的油脂产品,如动物油脂和植物油脂。

3. 油脂的性质:讲解油脂的物理性质(如熔点、沸点)和化学性质(如氧化性、氢化性)。

三、学习油脂的制备方法(15分钟)1. 提取法:介绍从动植物体内提取油脂的方法,如压榨法、蒸馏法等。

2. 合成法:讲解通过化学反应合成油脂的方法,如脂肪酸甘油酯的合成。

四、学习油脂的用途(10分钟)1. 食用用途:介绍油脂在烹饪和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如食用油、烘焙油脂等。

2. 非食用用途:讲解油脂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化妆品、润滑剂等。

五、生活应用与健康(10分钟)1. 分析生活中油脂的摄入:引导学生了解日常饮食中油脂的来源和摄入量。

2. 油脂与健康:讲解油脂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如适量摄入有益于人体,但过量摄入可能导致肥胖、心血管疾病等。

六、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2. 学生自我评价,分享学习收获。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亲自尝试制备油脂。

2. 开展课后调查,了解生活中油脂的摄入情况,并撰写调查报告。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使学生了解了油脂的定义、分类、性质、制备方法和用途,以及油脂在生活中的摄入和健康影响。

油脂教案初中化学

油脂教案初中化学

油脂教案初中化学年级:初中课时:1 课时教材:初中化学教材教学目标:1. 了解油脂的性质和组成2. 掌握油脂的生产和用途3. 能够判断油脂的质量和选择适合的油脂教学重点:1. 油脂的性质和组成2. 油脂的生产和用途教学难点:1. 如何判断油脂的质量2. 如何选择适合的油脂教具准备:1. 幻灯片2. 油脂样品3. 实验仪器材料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油脂的话题,让学生思考油脂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了解油脂的定义以及常见的食用油脂和工业用油脂。

二、讲解(15分钟)1. 油脂的性质和组成:通过幻灯片展示,讲解油脂主要由三酸甘油脂组成,具有疏水性和不溶于水的特点。

2. 油脂的生产和用途:介绍油脂的生产过程和常见的用途,如食用油和工业用油。

3. 油脂的质量评价:教学如何判断油脂的质量,包括外观、气味、口感等方面。

三、实验(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通过对不同油脂样品的观察、闻味、尝试等方式,让学生实际了解油脂的质量评价方法。

四、讨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选择适合的油脂,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正确使用和保存油脂。

五、总结(5分钟)教师进行知识总结,并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油脂的使用和选择。

六、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了解一种油脂的生产过程和用途,并写一份简短的报告。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亲自体验油脂的质量评价方法,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同时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油脂的重要性和用途。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引入更多案例和实践操作,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油脂的相关知识。

高中化学选修5油脂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5油脂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5油脂教案教学内容:
1. 油脂的结构和组成
2. 油脂的性质和用途
3. 油脂的合成和提取方法
4. 油脂对人体的影响
教学目标:
1. 了解油脂的基本结构和组成
2. 掌握油脂的性质和用途
3. 理解油脂的合成和提取方法
4. 了解油脂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 导入油脂在生活中的应用,引起学生对油脂的兴趣。

2.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概括油脂的基本性质。

二、讲解油脂的结构和组成
1. 讲解油脂的化学结构和主要成分。

2. 通过示意图或实例展示油脂的分子式和结构。

三、探究油脂的性质和用途
1. 分析油脂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讨论油脂在食品、化妆品和医药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四、学习油脂的合成和提取方法
1. 分析油脂的合成方法和反应机制。

2. 探讨油脂的提取方法和工业生产过程。

五、讨论油脂对人体的影响
1. 分析油脂在人体内的代谢和作用。

2. 探讨油脂摄入过量对健康的影响。

六、总结和提问
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提出相关问题,促使学生思考和讨论。

七、课堂练习
1. 完成相应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油脂知识的掌握程度。

八、作业布置
1.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油脂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对油脂的结构、性质、用途以及对人体的影响有一定的了解
和认识。

同时,通过实例分析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高二化学教案《油脂》

高二化学教案《油脂》

高二化学教案《油脂》教学目标:1. 了解油脂的基本性质和结构特点。

2. 掌握油脂的常见用途和生产工艺。

3. 理解油脂的消化吸收和代谢过程。

4. 讨论油脂与健康的关系,并提出合理的饮食建议。

教学重点:1. 油脂的基本性质和结构特点。

2. 油脂的常见用途和生产工艺。

3. 油脂的消化吸收和代谢过程。

4. 油脂与健康的关系和合理的饮食建议。

教学难点:1. 油脂的消化吸收和代谢过程。

2. 油脂与健康的关系和合理的饮食建议。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关于化学的知识,引起学生对油脂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油脂的基本性质和结构特点:介绍油脂的常见性质和化学结构,比如脂肪酸的组成、油脂的饱和度等。

2. 油脂的常见用途和生产工艺:介绍油脂在食品、工业和医药等方面的常见应用,以及油脂的生产工艺,如榨油、水解等。

三、案例分析(15分钟)通过给出一些与油脂相关的案例,让学生思考油脂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

四、讨论互动(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就油脂与健康的关系展开小组内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五、总结提高(5分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提醒学生注意油脂的正确使用方法和饮食健康。

六、课堂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查找一些常见的油脂产品,并写一份报告,介绍其成分、用途和对健康的影响。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油脂的基本性质和结构特点,介绍了油脂的常见用途和生产工艺,并帮助学生理解油脂的消化吸收和代谢过程。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互动,引导学生思考油脂与健康的关系,并提出合理的饮食建议。

希望学生能够对油脂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油脂,保持健康饮食习惯。

油脂教案初中

油脂教案初中

油脂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油脂的定义、分类和性质。

2. 掌握油脂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油脂的定义、分类和性质。

2. 油脂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教学难点:1. 油脂的分类和性质。

2. 油脂的制备方法。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滴定管等。

2. 实验试剂:植物油、动物油、皂化液等。

3. 课件和教学素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有机物的定义,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 引入油脂的概念,让学生思考生活中常见的油脂。

二、讲解油脂的定义、分类和性质(15分钟)1. 讲解油脂的定义:油脂是由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形成的酯。

2. 讲解油脂的分类:植物油、动物油。

3. 讲解油脂的性质:颜色、气味、溶解性等。

三、演示油脂的制备实验(15分钟)1. 植物油的制备:将花生种子加热至裂开,收集花生油。

2. 动物油的制备:将猪油加热至融化,收集动物油。

四、讲解油脂的用途(10分钟)1. 讲解油脂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烹饪、调味、制糕点等。

2. 讲解油脂在化妆品工业中的应用:护肤品、彩妆等。

3. 讲解油脂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润滑剂、燃料等。

五、课堂练习(10分钟)1. 根据所学内容,完成课堂练习题目。

2. 学生相互讨论,解答疑问。

六、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油脂的定义、分类和性质。

2. 布置作业:让学生收集有关油脂的资料,了解其应用领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油脂的定义、分类和性质,以及油脂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加强实验操作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课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油脂》教案最全版

《油脂》教案最全版

教案授课课题:第四章第一节油脂(1)班级课时知1、认识油脂的看法识2、理解油脂的组成和结构与3、引导学生结合平时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油脂知识与其结构联系起技来,认识油脂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教能过程学经过设计实验、研究实验、阅读资料等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与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实验操作能力、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

目方法的情感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经过比较解析,不停地揭穿问题和解决问题,态让学生从问题中获得新知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同时开发学生度的智力。

重点难点知识结构与板书设价值观油脂的看法油脂的结构第一节油脂 (fats and oils)一油脂的组成和结构1、油脂定义:由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酯叫油脂2、油脂的组成和结构R 1、 R2、 R3代表饱和烃基或不饱和烃基3、油脂的分类计按油脂分子中烃基可否相同分单甘油酯〔 R1 R2 R3相同〕混甘油酯〔 R1 R2R3不相同〕4、油脂的饱和程度对其熔点的影响。

饱和高级脂肪酸形成的甘油脂熔点较高,呈固态。

不饱和高级脂肪酸形成的甘油脂熔点较低,呈液态。

二、、油脂的性质1、物理性质不溶于水,易溶于汽油,乙醚,苯等有机溶剂。

授课过程授课方法、手段、师授课步骤、内容生活动[ 引入 ]油脂是人类的主要食品之一,也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

我们平时食用的猪油,牛油,羊油,花生油,豆油,棉子油等都是油脂。

那么,什么是油脂?他们的结构怎样?拥有什么性质?本节课主要解决这三个问题。

[ 板书 ]第一节油脂(fats and oils)一油脂的组成和结构导入陈述性组织者[ 复习提问 ] 1、什么是羧酸,什么是高级脂肪酸?2、高级脂肪酸定义中对烃基局部有何规定没有?常有的高级脂肪酸有哪三种?3、什么是醇?醇和酸怎样反响生成酯?4、酯有何化学性质?5、写出乙酸和乙醇,乙酸和丙三醇,三种高级脂肪酸与丙三醇反响的化学方程式。

组织学生答复上述[ 问 ] 什么是油脂,油脂定义中的要点是什么?问题后指导阅读课[讲]油脂是多种高级脂肪酸( 如硬脂酸、软脂酸、油酸、亚油酸等)本P74-75跟甘油形成的酯。

初中化学油脂教案范

初中化学油脂教案范

初中化学油脂教案优秀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油脂的定义、分类和性质。

2. 使学生掌握油脂的制取、分离和检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 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油脂的定义和分类2. 油脂的性质3. 油脂的制取方法4. 油脂的分离和检验方法5. 油脂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油脂的定义、分类、性质和制取方法。

2. 难点:油脂的分离和检验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油脂的性质。

2. 利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实验技能。

3. 采用案例分析法,探讨油脂在生活中的应用。

4. 利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油脂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油脂的定义、分类和性质:引导学生了解油脂的基本概念,分析不同类型的油脂,探讨油脂的化学性质。

3. 演示油脂的制取实验:讲解实验原理,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4. 讲解油脂的分离和检验方法:分析油脂的物理性质,引导学生掌握分离和检验油脂的方法。

5. 案例分析:探讨油脂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了解油脂的重要性。

7. 布置作业: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法,评价学生对油脂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实验操作,评价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3. 利用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油脂性质、制取方法、分离和检验方法的掌握情况。

4. 组织小组讨论,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适合学生的化学教材。

2. 实验器材:准备实验室常用的仪器和试剂,如显微镜、试管、滴定管等。

3. 多媒体教学设备:使用PPT、视频等资源,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4. 网络资源:搜集与油脂相关的科普文章、研究案例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油脂的定义、分类和性质。

初中化学油脂教案优秀范文大全

初中化学油脂教案优秀范文大全

初中化学油脂教案优秀范文大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油脂的定义、分类和性质。

2. 让学生掌握油脂的制备方法、用途和健康影响。

3.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油脂的定义、分类、性质、制备方法、用途。

2. 难点:油脂的分子结构、制备方法的原理。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材、课件、实验器材、样品。

2.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笔记本、实验报告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有机化合物,引出油脂的概念。

2. 讲解油脂的定义、分类和性质:介绍油脂的定义,讲解油脂的分类(植物油、动物油、合成油脂),阐述油脂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 讲解油脂的制备方法:介绍油脂的制备方法,讲解动植物油的提取原理,介绍合成油脂的制备方法。

4. 讲解油脂的用途:日常生活用品、食品、工业用途等。

5. 讲解油脂与健康:介绍合理膳食中油脂的作用,分析过量摄入油脂对健康的危害。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油脂的基本知识,包括定义、分类、性质、制备方法、用途和健康影响。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油脂的科学认识。

六、教学延伸:1. 让学生了解油脂的酯化反应及其应用。

2. 引导学生探讨油脂的氧化过程,分析其对食品保存的影响。

七、课堂实践: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油脂的物理性质(如密度、溶解性等)。

2. 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油脂的物理性质。

八、课后作业:1. 请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油脂的基本知识。

2. 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我国油脂产业的发展现状。

九、教学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

2.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十、评价与反馈:1. 学生自评:评价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总结收获。

2. 同伴评价:互相评价,相互学习,提高共同进步。

3. 教师评价: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鼓励和指导,促进学生发展。

高中化学《油脂》教案示例

高中化学《油脂》教案示例

高中化学《油脂》教案例如高中化学《油脂》教案例如第三节油脂●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油脂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2.使学生理解工业上制肥皂的原理及简单消费过程;3.使学生理解合成洗涤剂的优缺点;4.使学生理解油脂与日常用品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油脂的氢化和水解反响。

●教学难点油脂的组成和构造。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通过复习酯的构造和性质,引导学生认识油脂的构造和性质。

●教学用具猪油、羊油、豆油、花生油、芝麻油。

肥皂的合成和肥皂去污原理的录像带。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人类生命活动所需的六大营养素中,哪些能作为供能物质?[生]糖类、油脂、蛋白质。

[引入新课]我们这节课就学习第二类供能物质——油脂。

[板书]第三节油脂[展示]猪油、羊油、豆油、花生油、芝麻油的样品。

[师]这些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的油脂,它们外观有何不同?[生]有的呈固态,有的呈液态。

[师]对。

室温下,动物油一般呈固态,叫做脂肪,植物油一般呈液态,叫做油。

油脂是脂肪和油的总称。

[板书]油脂[问]有些同学认为多吃肥肉,就会使人发胖,因为肥肉中含有大量的脂肪。

那么不吃肥肉就不能使人发胖吗?人体内的脂肪都是由摄入的动物油脂转化成的吗?[生]不是。

摄入过多的糖类也可以使人发胖,因为糖类水解生成的葡萄糖可以转化为脂肪。

[师]好些同学怕吃胖,脂肪多了不好看。

其实,人体中的脂肪是维持生命活动的一种备用能,当人进食量小,摄入食物的能量缺乏以支持机体消耗的能量时,就要靠消耗体内的脂肪来提供能量,满足机体需要。

每克脂肪提供的能量比每克糖类提供能量的2倍还多!而且油脂还可促进人体对某些维生素的吸收,因此,我们每天都需要摄入适量的油脂。

那么,油脂和前面学过的汽油、柴油是不是一回事呢?请同学们想一想汽油、柴油的主要成分属于哪一类化合物?[生]属于烃类。

[师]而我们今天要学的油脂却属于酯类,下面我们来讨论油脂的组成和构造。

[板书]一、油脂的组成和构造[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生物课上讲过的三大营养素的代谢,脂肪在人和动物体内分解生成什么?[生]甘油和脂肪酸。

《专题三 第一节 油脂》教学设计

《专题三 第一节 油脂》教学设计

《油脂》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油脂的基本观点,掌握油脂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油脂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油脂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应用。

2. 教学难点:油脂的化学反应机制和实验操作技巧。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油脂实物、试管、烧杯、滴管、搅拌棒等。

2. 准备实验材料:油脂实验用的相关试剂和容器。

3. 准备PPT课件,用于呈现教学重难点和补充说明。

4. 提前安排学生预习相关内容,并安置思考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引导探究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油脂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熔点等,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油脂的化学性质和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 知识拓展:介绍油脂在工业、医疗等领域的应用,拓宽学生视野。

4. 教室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油脂的组成、分类、性质和用途,帮助学生稳固所学知识。

5.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平时生活实际,思考如何健康应用油脂,撰写一篇小论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6. 反馈评判:通过课后调查问卷或与学生交流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描述油脂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掌握油脂的分类和基本组成,理解油脂在人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油脂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树立健康饮食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油脂的组成、分类和基本性质。

2. 教学难点:油脂在人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含油脂的实物图片、实验演示、相关视频等。

初中化学油脂教案范文大全

初中化学油脂教案范文大全

初中化学油脂教案优秀范文大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油脂的概念、性质和作用。

2. 培养学生掌握油脂的分类、制备方法和应用。

3. 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油脂的定义与分类2. 油脂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 油脂的制备方法4. 油脂的应用5. 实验操作技能训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油脂的分类、性质和应用。

2. 难点:油脂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操作技能。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油脂的相关知识。

2. 运用实验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油脂的重要性。

2. 讲解与演示:讲解油脂的定义、分类、性质和应用,并进行实验演示。

3.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掌握油脂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操作技能。

4. 讨论与交流:学生分组讨论油脂的应用,分享实验心得。

六、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实验报告。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准备问题。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八、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实验报告、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油脂知识的理解和实验操作能力。

九、教学拓展:引导学生深入研究油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开展相关的课题研究。

十、教学资源:1. 教材、实验药品和器材。

2. 网络资源,如相关视频、文章等。

3. 教学课件和教案。

六、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完成。

2. 教学进度:按照教材的顺序,本节课主要讲解油脂的性质和制备方法。

七、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整理好教学课件、教案和实验器材。

2. 学生准备:预习本节课的内容,了解油脂的性质和制备方法。

八、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讲解与演示:讲解油脂的性质,并进行实验演示。

初中化学油脂教案范文大全

初中化学油脂教案范文大全

初中化学油脂教案优秀范文大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油脂的定义、分类和性质。

2. 让学生掌握油脂的制备方法、用途和营养价值。

3.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油脂的定义与分类2. 油脂的性质3. 油脂的制备方法4. 油脂的用途5. 油脂的营养价值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油脂的定义、分类、性质、制备方法、用途和营养价值。

2. 难点:油脂的制备方法和营养价值。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油脂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实验、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油脂产品,引发学生对油脂的兴趣。

2. 讲授:介绍油脂的定义、分类、性质、制备方法、用途和营养价值。

3.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油脂的制备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制备方法。

4. 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油脂的营养价值,分享各自的观点。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油脂的重要性和合理食用油脂的意义。

6. 作业:布置有关油脂的思考题,巩固所学知识。

附: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通过问题驱动法、实验、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了油脂的相关知识。

在实验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制备方法,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

在讨论环节,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例如,在讲述油脂的营养价值时,部分学生对于一些专业术语的理解较为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改进教学方法,力求让每个学生都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注重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教学拓展:1. 介绍生活中常见的油脂来源,如植物油和动物脂肪。

2. 探讨油脂在人体内的消化吸收过程。

3. 分析油脂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如适量摄入油脂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脂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油脂的组成与结构组成:多种高级脂肪酸与甘油生成的酯(油、脂肪);其结构为:2.油脂的物理性质。

3.油脂的化学性质(油脂的氢化、油脂的水解)。

4.工业上制肥皂的原理及简单的生产过程。

(二)能力训练点1.分析思维能力分析油脂和酯的结构特点,类比酯类的化学性质,推出油脂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思维能力的训练。

2.设计实验的探索能力引导学生利用皂化反应原理,探索设计生产肥皂的流程,训练探索创新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渗透点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化学美育的教育。

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油脂与日常用品的关系,密切化学与生活的关系,让学生体验化学工艺的流程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油脂的概念及油脂的化学性质。

2.难点油脂的结构和皂化反应及工业制肥皂的工艺流程。

3.疑点天然油脂是混甘油酯,纯净的植物油,是否为纯净物。

“酯”与“脂”的区别。

首先设计问题: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食用的猪油、牛油、羊油、花生油、豆油、棉籽油等,和用来作燃料的汽油、柴油是否为同类化合物?很多学生对此有很多困惑,这些又是日常生活常见的物质,必然激起学生探索的意识,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按照[学案导学]的设计进行学习。

集中讲解时可以复习高级脂肪酸和丙三醇的知识,进一步搞清楚羧酸、醇、酯的关系,再分析油脂的结构,学生是不难接受的。

教学中注意让学生区分“酯”和“脂”、“油”和“脂肪”概念的区别。

在学习油脂的物理性质时可让学生回顾酯的物理性质,联想生活中接触到的油脂的性质。

如肉汤里的油浮在水面上,油不溶于水,用汽油可去衣服上油渍等。

在讲解化学性质时,仍采用“结构——性质——用途”的模式。

首先通过油和脂肪的状态不同的原因,是由烃基饱和程度引起的,不饱和的当然就可以发生加成,得出油脂的氢化的性质,又由于油脂属于酯类化合物,具有酯的通性能够水解,也就不难理解了。

在进一步深化不同条件下水解产物的不同,工业上的应用,从而引出皂化反应制肥皂。

作为制皂的工艺流程,学生掌握,有一定的难度,可让学生在自习阅读教材的基础上,集中讲解时,引导学生画出示意图。

三、课时安排1 课时。

四、教具准备投影仪。

五、学生活动设计1.阅读材156~157页油脂的组成和结构,然后填写[学案导学]的有关内容。

掌握油脂的物理性质2.对[学案导学]提出的问题分组进行讨论。

部分学生作总结性发言。

六、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知识教学点(1)油脂的组成与结构。

(2)油脂的物理性质。

(3)油脂的化学性质(油脂的氢化、油脂的水解)。

(4)工业上制肥皂的原理及简单的生产过程。

2.能力训练点(1)分析思维能力。

(2)设计实验的探索能力3.情感渗透点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化学美育的教育。

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油脂与日常用品的关系,密切化学与生活的关系,让学生体验化学工艺的流程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油脂是人类主要食物之一,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例如,用来制肥皂,油漆等)。

油脂是一类重要的结构比较复杂的酯,所以,在“酯”节以后介绍油脂,便于在酯的分子结构、性质的基础上学习油脂。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引题】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食用的猪油、牛油、羊油、花生油、豆油、棉籽油等,和用来作燃料的汽油、柴油是否为同类化合物?(学生回答,有是和不是两种答案,教师可不作解答,让学生带着疑问和困惑去学习,自己寻找答案)这堂课我们通过学习第六节,便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请同学们首先阅读材P156- 157油脂的组成和结构,然后填写[学案导学]的有关内容。

[学案导学]内容设计:[学案导学]油脂一、油脂概述油脂是_____和______的统称,呈固态的是________,例如:__________呈液态的是_________,例如:___________。

它们在成分上都是____________跟_________________生成的______,属于_____类化合物。

【思考】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食用的猪油、牛油、羊油、花生油、豆油、棉籽油等,和用来作燃料的汽油、柴油是否为同类化合物?二、油脂的结构1.油脂是由_______、_______或_______等跟________生成的________。

2.油脂的结构式为:3.油脂的分类:根据结构中烃基的不同,可分为:(1)单甘油酯_____________,(2)混甘油酯_________________。

天然油脂大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1.“花生油属于纯净物”这种说法是否正确?2.形成油脂的脂肪酸的饱和度对油脂的熔点有什么影响?【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教材,完成[学案导学]的一些问题,然后讨论,让部分学生作总结性发言。

【集中讲解】一、油脂概述油脂是脂肪和油的统称,脂肪呈固态,油呈液态。

它们在成分上都是高级脂肪酸跟甘油(丙三醇)生成的酯,属于酯类化合物。

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食用的猪油、牛油、羊油、花生油、豆油、棉籽油等,和用来作燃料的汽油、柴油不是同类化合物,汽油、柴油属于烃类化合物。

二、油脂的结构1.油脂是由多种高级脂肪酸如硬酯酸、软酯酸或油酸等跟甘油生成的甘油酯。

2.油脂的结构式为:3.油脂的分类:根据结构中烃基的不同,可分为:(1)单甘油酯(R1、R2、R3相同。

)(2)混甘油酯(R1、R2、R3不同。

)天然油脂大都为混甘油酯。

4.形成油脂的脂肪酸的饱和度对油脂的熔点的影响:由饱和的硬酯酸、软酯酸生成的甘油酯熔点较高,呈固态。

而有不饱和的油酸生成的甘油酯熔点较低,呈液态。

【引题】油脂和我们前面学过的乙酸乙酯属于同类化合物,结构上既相似又有不同,性质上必然也既有相似性,又有所不同,请同学们阅读材P158-160油脂的性质然后填写[学案导学]的有关内容。

[学案导学]内容问题设计:三、油脂的性质1.物理性质:油脂的密度______,比水______;溶解性__________________【思考】工业上如何将植物油从种子里提取并分离出来?2.化学性质【思考】从油脂的结构分析,油脂应当具有怎样的化学性质?(1)油脂的氢化写出油酸甘油酯氢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油脂的氢化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此性质在工业应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列举硬化油的性质和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油脂的水解(以硬脂酸甘油酯为例)A.写出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写出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①油脂在两种条件下水解的产物有什么不同?在工业上各有什么应用?②怎样的反应是皂化反应?③试简述工业制取肥皂的工艺流程。

【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教材,完成[学案导学]的一些问题,然后讨论,让部分学生作总结性发言。

【集中讲解】三、油脂的性质1.物理性质:油脂的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易溶于汽油、乙醚、苯等有机溶剂。

[注]工业上根据这一性质将植物油从种子里利用有机溶剂提取出来,再通过蒸馏分离出来。

2.化学性质由于油脂是多种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的混合物,而高级脂肪酸中,既有饱和的,又有不饱和的。

因此有些油脂兼有酯类和烯烃的一些化学性质。

(1)油脂的氢化油脂的氢化的实质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此性质在工业应用于把多种植物油变成硬化油。

硬化油的性质稳定,不易变质、便于运输,可用作制肥皂、脂肪酸、甘油、人造奶油等的原料。

(2)油脂的水解(以硬脂酸甘油酯为例)A.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B.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注意]①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的产物是硬脂酸和甘油,工业上利用这一原理,用油脂为原料来制取高级脂肪酸和甘油。

而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的产物是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工业上利用这一原理,用油脂为原料来制取肥皂。

②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也叫皂化反应。

③制取肥皂的工艺流程为:(四)总结(投影)总结1.油脂是脂肪和油的统称,脂肪呈固态,油呈液态。

它们在成分上都是高级脂肪酸跟甘油(丙三醇)生成的酯,属于酯类化合物。

2.油脂是由多种高级脂肪酸如硬酯酸、软酯酸或油酸等跟甘油生成的甘油酯。

其结构式为:3.油脂的化学性质由于油脂是多种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的混合物,而高级脂肪酸中,既有饱和的,又有不饱和的。

因此有些油脂兼有酯类和烯烃的一些化学性质。

可发生氢化、水解(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也叫皂化反应)。

(五)布置作业1.做本节课后习题第1—6题。

2.阅读教材160~162页去污原理和合成洗涤剂,然后分析肥皂、洗衣粉、洗涤液的种类及它们的主要成分。

七、板书设计油脂一、油脂概述1.油脂2.油和脂肪的区别“脂”和“酯”的区别二、油脂的结构1.油脂是由多种高级脂肪酸如硬酯酸、软酯酸或油酸等跟甘油生成的甘油酯。

2.油脂的结构式为:3.油脂的分类;根据结构中烃基的不同,可分为:(1)单甘油酯(R1、R2、R3相同。

)(2)混甘油酯(R1、R2、R3不同。

)天然油脂大都为混甘油酯。

4.形成油脂的脂肪酸的饱和度对油脂的熔点的影响:由饱和的硬酯酸、软酯酸生成的甘油酯熔点较高,呈固态。

而有不饱和的油酸生成的甘油酯熔点较低,呈液态。

三、油脂的性质1.物理性质油脂的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易溶于汽油、乙醚、苯等有机溶剂。

[注]工业上根据这一性质将植物油从种子里利用有机溶剂提取出来,再通过蒸馏分离出来。

2.化学性质由于油脂是多种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的混合物,而高级脂肪酸中,既有饱和的,又有不饱和的。

因此有些油脂兼有酯类和烯烃的一些化学性质。

(1)油脂的氢化油脂的氢化的实质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2)油脂的水解(以硬脂酸甘油酯为例)A.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B.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注意]①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的产物是硬脂酸和甘油,工业上利用这一原理,用油脂为原料来制取高级脂肪酸和甘油。

而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的产物是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工业上利用这一原理,用油脂为原料来制取肥皂。

②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也叫皂化反应。

③制取肥皂的工艺流程为:八、参考资料油脂的碱性水解——皂化制肥皂的关键问题是各种原料的配料比和皂化反应迸行的程度。

通常制皂所用油脂都是混合油脂,即用各种不同来源的油脂经过实验,确定一个恰当的比。

皂化时碱的用量一般为混合油脂的15%(质量分数)以上。

皂化进行的愈完全,游离的碱和油脂的含量愈少,肥皂的质量也愈高。

皂化作用完成后加食盐盐析,肥皂即凝结在液面上。

制取肥皂时,还加入多种填料,主要有:CO3作用制得松香皂,然后混入制皂的混合油脂中,松香:先把松香跟Na2它有增加肥皂的泡沫等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