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脂_教案示例_3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油脂教案范

初中化学油脂教案范

初中化学油脂教案优秀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油脂的概念、性质和功能。

2. 使学生掌握油脂的分类、制取和用途。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 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油脂的概念与性质2. 油脂的分类与制取3. 油脂的用途与作用4. 实验操作:提取植物种子中的油脂5. 实际问题分析:油脂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油脂的概念、性质、分类、制取和用途。

2. 难点:油脂的提取实验操作和实际问题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油脂的性质。

2. 利用实验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油脂在生活中的应用。

4.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植物种子、溶剂、实验仪器等。

2. 教学课件:油脂的性质、分类、制取和用途。

3. 参考资料:有关油脂的科普文章、实际案例等。

教案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有机化合物知识,为新课做铺垫。

2. 提问:你们知道生活中常见的有机化合物有哪些吗?二、讲授新课1. 介绍油脂的概念、性质和功能。

2. 讲解油脂的分类和制取方法。

3. 讲解油脂的用途和作用。

三、实验操作1. 分组进行实验:提取植物种子中的油脂。

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四、实际问题分析1. 提问:油脂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分析案例:油脂在食品、化妆品、能源等方面的应用。

五、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油脂知识的理解。

2. 布置课后作业:查阅有关油脂的资料,了解其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六、课后反思1. 学生对油脂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3. 针对不同学生,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搜集有关油脂的资料,增加对油脂的了解。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查阅成果,互相学习。

高三化学第三节油脂教案(精选3篇)

高三化学第三节油脂教案(精选3篇)

高三化学第三节油脂教案(精选3篇)第一节:油脂基本概念一、教学目标1.了解油脂的基本概念和组成成分;2.了解油脂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1.掌握油脂的基本概念;2.了解油脂在食品和工业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了解油脂的组成成分和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食用油脂和工业用油脂的图像,引起学生对油脂的认识和兴趣。

2.讲解油脂的基本概念:油脂是一类由动物脂肪或植物油制得的具有特定用途的脂质。

油脂可以分为动物性油脂和植物性油脂两大类。

动物性油脂:比如牛油、猪油等植物性油脂:比如花生油、菜籽油等油脂主要由甘油与脂肪酸结合而成。

3.讲解油脂的组成成分:油脂中一般含有甘油与三个脂肪酸分子结合形成的甘油三酯。

脂肪酸是油脂的主要组成部分,由长链碳原子构成。

4.讲解油脂的应用:油脂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比如食用油的加工、烹调和调味品的制作;在工业中可以作为机械油和润滑剂,也可以用于生产肥皂、化妆品等。

5.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对油脂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第二节:油脂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一、教学目标1.了解油脂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了解油脂的氧化反应和水解反应。

二、教学重点1.掌握油脂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了解油脂的氧化反应和水解反应的原理。

三、教学难点了解油脂的氧化反应和水解反应的原理。

四、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油脂在不同温度下的物理性质,引起学生对油脂的注意。

2.讲解油脂的物理性质:油脂是非极性物质,不溶于水,但溶于有机溶剂。

油脂的熔点较低,常温下呈液体状。

油脂的密度较小,浮于水面。

3.讲解油脂的化学性质:油脂在空气中易发生氧化反应,产生酸和有味物质。

这是由于油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易受空气中的氧气攻击。

油脂也容易发生水解反应,产生甘油和脂肪酸。

水解反应可以由碱或酸催化。

4.讲解氧化反应的原理:氧化反应是油脂的主要变化过程,会造成油脂发酸、变质。

《油脂》教案

《油脂》教案

《油脂》教案封面目录一、教学目标二、教学重点三、教学难点四、教学准备五、教学方法六、教学过程七、教学总结一、教学目标1. 了解油脂的基本知识和生产工艺;2. 掌握不同种类油脂的特点和用途;3. 熟悉油脂的质量检测方法;4. 学会正确使用各种油脂。

二、教学重点1. 油脂的基本知识;三、教学难点1. 油脂的生产工艺;2. 油脂的质量检测方法。

四、教学准备1. 彩色教学幻灯片;2. 油脂样品。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案例分析法;3. 实验观察法。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通过引入讲述油脂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并为学生介绍《油脂》教案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2. 重点与难点2.1 油脂的基本知识教师通过教学幻灯片,讲解油脂的定义、种类和生产工艺,让学生对油脂有更全面的了解。

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各种油脂的特点、用途和市场需求,能够准确选择使用不同油脂。

2.3 油脂的质量检测方法教师通过实验观察法,让学生掌握常用油脂质量检测方法,如氢化值、酸值、过氧化值等。

3. 典型实验教师通过典型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制作油脂的流程,从而深入了解油脂的生产过程。

4.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所涉及知识做一个简单的梳理,帮助学生加深对油脂知识的印象。

七、教学总结本节课通过引入、重点与难点、典型实验和课堂小结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全面了解油脂知识,并通过实验体验、案例分析等形式加深对油脂知识的理解。

这既提高了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实践能力,也为他们将来的工作提供了帮助和指导。

初中油脂教案

初中油脂教案

初中油脂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油脂的定义、分类和功能。

2. 让学生掌握油脂的消化、吸收和利用过程。

3. 培养学生正确摄入油脂的健康饮食习惯。

教学重点:1. 油脂的分类和功能。

2. 油脂的消化、吸收和利用过程。

教学难点:1. 油脂的消化、吸收和利用过程。

教学准备:1. 课件、教案、教材。

2. 食品样品、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油脂?我们平时生活中接触到哪些油脂?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油脂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之一,我们平时生活中接触到的油脂有植物油、动物油等。

二、油脂的分类和功能(15分钟)1. 教师讲解油脂的分类:植物油、动物油。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总结植物油和动物油的特点和区别。

3. 教师讲解油脂的功能:提供能量、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维持细胞结构、调节生理功能等。

三、油脂的消化、吸收和利用过程(15分钟)1. 教师讲解油脂的消化过程:口腔、胃、小肠。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总结油脂的消化过程。

3. 教师讲解油脂的吸收过程:小肠。

4.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总结油脂的吸收过程。

5. 教师讲解油脂的利用过程:储存、运输、供能。

6.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总结油脂的利用过程。

四、正确摄入油脂的健康饮食习惯(10分钟)1. 教师讲解摄入过多油脂的危害:肥胖、心血管疾病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总结摄入过多油脂的危害。

3. 教师讲解如何正确摄入油脂:适量、多样化、选择健康油脂。

4.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总结如何正确摄入油脂。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油脂的定义、分类、功能、消化、吸收和利用过程以及正确摄入油脂的健康饮食习惯。

2. 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油脂食品,了解其营养成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油脂的定义、分类、功能、消化、吸收和利用过程以及正确摄入油脂的健康饮食习惯。

初中化学油脂教案范

初中化学油脂教案范

初中化学油脂教案优秀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油脂的定义、性质和功能。

2. 培养学生掌握油脂的分类、提取和应用方法。

3. 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油脂的定义与分类2. 油脂的性质与功能3. 油脂的提取方法4. 油脂的应用实例5. 油脂的化学反应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油脂的定义、性质、功能和提取方法。

2. 难点:油脂的化学反应及应用实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油脂的性质和提取方法。

2. 利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身体验油脂的提取和应用过程。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剖析实际生活中的油脂问题。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试管、烧杯、漏斗、滤纸等。

2. 实验试剂:植物油、皂化液、酸碱指示剂等。

3. 课件和教学素材。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烹饪、护肤等,引导学生关注油脂。

2. 讲述油脂的定义与分类:介绍油脂的来源、特点和分类方法。

3. 讲解油脂的性质与功能:阐述油脂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生理功能。

4. 演示油脂的提取实验:介绍实验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

5. 学生分组实验: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6. 分析实验结果:讨论油脂提取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7. 讲述油脂的应用实例:介绍油脂在食品、化妆品等领域的应用。

8. 讲解油脂的化学反应:阐述油脂的皂化、酯化等反应。

9. 分析油脂的化学反应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10.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七、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分析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知识掌握程度。

九、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优点和不足之处。

高二化学教案《油脂》

高二化学教案《油脂》

高二化学教案《油脂》1. 引言本教案是为高二学生编写的化学教案,主题为《油脂》。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学习有关油脂的基本概念、性质以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油脂的产生、组成、特性以及常见的应用领域。

此外,本节课还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目标•了解油脂的定义和产生过程。

•掌握油脂的组成成分、性质以及相关的常见实验方法。

•了解油脂在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教学内容3.1 油脂的定义和产生过程•油脂的定义•植物油和动物油的产生过程3.2 油脂的组成成分和性质•脂肪酸的结构和分类•油脂的三酸甘油酯结构•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油脂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3 油脂的常见实验方法•油脂的萃取实验•油脂的酸值测定实验3.4 油脂在生活中的应用•油脂的食用性质和应用•油脂在食品加工中的作用•油脂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4. 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场景题材的小视频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4.2 知识讲解4.2.1 油脂的定义和产生过程•讲解油脂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介绍植物油和动物油的产生过程,并展示相关示意图。

4.2.2 油脂的组成成分和性质•讲解脂肪酸的结构、分类和命名方法。

•介绍油脂的三酸甘油酯结构和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的区别和特点。

•探讨油脂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包括熔点、燃烧性等。

4.2.3 油脂的常见实验方法•讲解油脂的萃取实验原理和步骤。

•介绍油脂的酸值测定实验原理和步骤。

4.2.4 油脂在生活中的应用•阐述油脂在食品加工中的作用和应用。

•介绍油脂在工业生产中的常见应用。

4.3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分配小组合作完成油脂的萃取实验和酸值测定实验,引导学生探究实验现象和结论。

4.4 总结与讨论带领学生进行本节课的知识总结与讨论,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实验结果和收获,加深对油脂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023年高一化学教案化学教案-《油脂》(精选3篇)

2023年高一化学教案化学教案-《油脂》(精选3篇)

2023年高一化学教案化学教案-《油脂》(精选3篇)教案1:油脂的分类和结构教学目标:1. 了解油脂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常见油脂的分类和结构。

3. 理解不同结构的油脂对人体的影响。

教学重点:1. 油脂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常见油脂的分类和结构。

教学难点:1. 不同结构的油脂对人体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化学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步骤1:导入(5分钟)介绍油脂的定义和特点,引发学生对油脂的思考。

步骤2:讲解油脂的分类和结构(15分钟)通过课件展示常见油脂的分类和结构,如动植物油脂、脂肪酸等。

步骤3:实验演示(15分钟)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如将植物油在水中进行乳化实验、酯化反应实验等,观察油脂的性质和化学反应。

步骤4:总结讨论(10分钟)总结油脂的分类和结构,回答学生的问题和疑惑。

步骤5:拓展延伸(5分钟)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了解油脂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

教学效果评价:观察学生对油脂分类和结构的掌握情况,检查实验的结果和讨论的质量。

教案2:油脂的性质与应用教学目标:1. 理解油脂的性质和特点。

2. 掌握常见油脂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 油脂的性质和特点。

2. 常见油脂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掌握常见油脂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油脂的样品。

教学过程:步骤1:导入(5分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发学生对油脂性质和应用的思考。

步骤2:讲解油脂的性质和应用(15分钟)通过课件展示油脂的性质,如密度、溶解性、氧化性等,并介绍常见油脂在食品、工业和化妆品中的应用。

步骤3:实验演示(15分钟)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如测定油脂的密度、油脂的乳化性实验等,观察油脂的性质。

步骤4:总结讨论(10分钟)总结油脂的性质和应用,回答学生的问题和疑惑。

步骤5:拓展延伸(5分钟)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了解油脂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教学效果评价:观察学生对油脂性质和应用的理解情况,检查实验的结果和讨论的质量。

油脂教案初中化学

油脂教案初中化学

油脂教案初中化学教学目标:1. 了解油脂的定义、分类和性质。

2. 掌握油脂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3. 能够分析生活中油脂的摄入和作用。

教学重点:1. 油脂的定义、分类和性质。

2. 油脂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教学难点:1. 油脂的分类和性质。

2. 油脂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教学准备:1. 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实验器材和试剂。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油脂?我们在生活中如何接触和使用油脂?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油脂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存在于动植物体内,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

我们在生活中通过食用各种食物摄入油脂。

二、学习油脂的定义、分类和性质(15分钟)1. 油脂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油脂是由脂肪酸和甘油组成的有机化合物。

2. 油脂的分类:介绍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分类,以及相应的油脂产品,如动物油脂和植物油脂。

3. 油脂的性质:讲解油脂的物理性质(如熔点、沸点)和化学性质(如氧化性、氢化性)。

三、学习油脂的制备方法(15分钟)1. 提取法:介绍从动植物体内提取油脂的方法,如压榨法、蒸馏法等。

2. 合成法:讲解通过化学反应合成油脂的方法,如脂肪酸甘油酯的合成。

四、学习油脂的用途(10分钟)1. 食用用途:介绍油脂在烹饪和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如食用油、烘焙油脂等。

2. 非食用用途:讲解油脂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化妆品、润滑剂等。

五、生活应用与健康(10分钟)1. 分析生活中油脂的摄入:引导学生了解日常饮食中油脂的来源和摄入量。

2. 油脂与健康:讲解油脂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如适量摄入有益于人体,但过量摄入可能导致肥胖、心血管疾病等。

六、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2. 学生自我评价,分享学习收获。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亲自尝试制备油脂。

2. 开展课后调查,了解生活中油脂的摄入情况,并撰写调查报告。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使学生了解了油脂的定义、分类、性质、制备方法和用途,以及油脂在生活中的摄入和健康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脂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油脂的组成与结构组成:多种高级脂肪酸与甘油生成的酯(油、脂肪);其结构为:2.油脂的物理性质。

3.油脂的化学性质(油脂的氢化、油脂的水解)。

4.工业上制肥皂的原理及简单的生产过程。

(二)能力训练点1.分析思维能力分析油脂和酯的结构特点,类比酯类的化学性质,推出油脂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思维能力的训练。

2.设计实验的探索能力引导学生利用皂化反应原理,探索设计生产肥皂的流程,训练探索创新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渗透点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化学美育的教育。

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油脂与日常用品的关系,密切化学与生活的关系,让学生体验化学工艺的流程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油脂的概念及油脂的化学性质。

2.难点油脂的结构和皂化反应及工业制肥皂的工艺流程。

3.疑点天然油脂是混甘油酯,纯净的植物油,是否为纯净物。

“酯”与“脂”的区别。

首先设计问题: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食用的猪油、牛油、羊油、花生油、豆油、棉籽油等,和用来作燃料的汽油、柴油是否为同类化合物?很多学生对此有很多困惑,这些又是日常生活常见的物质,必然激起学生探索的意识,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按照[学案导学]的设计进行学习。

集中讲解时可以复习高级脂肪酸和丙三醇的知识,进一步搞清楚羧酸、醇、酯的关系,再分析油脂的结构,学生是不难接受的。

教学中注意让学生区分“酯”和“脂”、“油”和“脂肪”概念的区别。

在学习油脂的物理性质时可让学生回顾酯的物理性质,联想生活中接触到的油脂的性质。

如肉汤里的油浮在水面上,油不溶于水,用汽油可去衣服上油渍等。

在讲解化学性质时,仍采用“结构——性质——用途”的模式。

首先通过油和脂肪的状态不同的原因,是由烃基饱和程度引起的,不饱和的当然就可以发生加成,得出油脂的氢化的性质,又由于油脂属于酯类化合物,具有酯的通性能够水解,也就不难理解了。

在进一步深化不同条件下水解产物的不同,工业上的应用,从而引出皂化反应制肥皂。

作为制皂的工艺流程,学生掌握,有一定的难度,可让学生在自习阅读教材的基础上,集中讲解时,引导学生画出示意图。

三、课时安排1 课时。

四、教具准备投影仪。

五、学生活动设计1.阅读材156~157页油脂的组成和结构,然后填写[学案导学]的有关内容。

掌握油脂的物理性质2.对[学案导学]提出的问题分组进行讨论。

部分学生作总结性发言。

六、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知识教学点(1)油脂的组成与结构。

(2)油脂的物理性质。

(3)油脂的化学性质(油脂的氢化、油脂的水解)。

(4)工业上制肥皂的原理及简单的生产过程。

2.能力训练点(1)分析思维能力。

(2)设计实验的探索能力3.情感渗透点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化学美育的教育。

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油脂与日常用品的关系,密切化学与生活的关系,让学生体验化学工艺的流程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油脂是人类主要食物之一,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例如,用来制肥皂,油漆等)。

油脂是一类重要的结构比较复杂的酯,所以,在“酯”节以后介绍油脂,便于在酯的分子结构、性质的基础上学习油脂。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引题】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食用的猪油、牛油、羊油、花生油、豆油、棉籽油等,和用来作燃料的汽油、柴油是否为同类化合物?(学生回答,有是和不是两种答案,教师可不作解答,让学生带着疑问和困惑去学习,自己寻找答案)这堂课我们通过学习第六节,便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请同学们首先阅读材P156- 157油脂的组成和结构,然后填写[学案导学]的有关内容。

[学案导学]内容设计:[学案导学]油脂一、油脂概述油脂是_____和______的统称,呈固态的是________,例如:__________呈液态的是_________,例如:___________。

它们在成分上都是____________跟_________________生成的______,属于_____类化合物。

【思考】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食用的猪油、牛油、羊油、花生油、豆油、棉籽油等,和用来作燃料的汽油、柴油是否为同类化合物?二、油脂的结构1.油脂是由_______、_______或_______等跟________生成的________。

2.油脂的结构式为:3.油脂的分类:根据结构中烃基的不同,可分为:(1)单甘油酯_____________,(2)混甘油酯_________________。

天然油脂大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1.“花生油属于纯净物”这种说法是否正确?2.形成油脂的脂肪酸的饱和度对油脂的熔点有什么影响?【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教材,完成[学案导学]的一些问题,然后讨论,让部分学生作总结性发言。

【集中讲解】一、油脂概述油脂是脂肪和油的统称,脂肪呈固态,油呈液态。

它们在成分上都是高级脂肪酸跟甘油(丙三醇)生成的酯,属于酯类化合物。

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食用的猪油、牛油、羊油、花生油、豆油、棉籽油等,和用来作燃料的汽油、柴油不是同类化合物,汽油、柴油属于烃类化合物。

二、油脂的结构1.油脂是由多种高级脂肪酸如硬酯酸、软酯酸或油酸等跟甘油生成的甘油酯。

2.油脂的结构式为:3.油脂的分类:根据结构中烃基的不同,可分为:(1)单甘油酯(R1、R2、R3相同。

)(2)混甘油酯(R1、R2、R3不同。

)天然油脂大都为混甘油酯。

4.形成油脂的脂肪酸的饱和度对油脂的熔点的影响:由饱和的硬酯酸、软酯酸生成的甘油酯熔点较高,呈固态。

而有不饱和的油酸生成的甘油酯熔点较低,呈液态。

【引题】油脂和我们前面学过的乙酸乙酯属于同类化合物,结构上既相似又有不同,性质上必然也既有相似性,又有所不同,请同学们阅读材P158-160油脂的性质然后填写[学案导学]的有关内容。

[学案导学]内容问题设计:三、油脂的性质1.物理性质:油脂的密度______,比水______;溶解性__________________【思考】工业上如何将植物油从种子里提取并分离出来?2.化学性质【思考】从油脂的结构分析,油脂应当具有怎样的化学性质?(1)油脂的氢化写出油酸甘油酯氢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油脂的氢化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此性质在工业应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列举硬化油的性质和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油脂的水解(以硬脂酸甘油酯为例)A.写出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写出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①油脂在两种条件下水解的产物有什么不同?在工业上各有什么应用?②怎样的反应是皂化反应?③试简述工业制取肥皂的工艺流程。

【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教材,完成[学案导学]的一些问题,然后讨论,让部分学生作总结性发言。

【集中讲解】三、油脂的性质1.物理性质:油脂的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易溶于汽油、乙醚、苯等有机溶剂。

[注]工业上根据这一性质将植物油从种子里利用有机溶剂提取出来,再通过蒸馏分离出来。

2.化学性质由于油脂是多种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的混合物,而高级脂肪酸中,既有饱和的,又有不饱和的。

因此有些油脂兼有酯类和烯烃的一些化学性质。

(1)油脂的氢化油脂的氢化的实质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此性质在工业应用于把多种植物油变成硬化油。

硬化油的性质稳定,不易变质、便于运输,可用作制肥皂、脂肪酸、甘油、人造奶油等的原料。

(2)油脂的水解(以硬脂酸甘油酯为例)A.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B.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注意]①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的产物是硬脂酸和甘油,工业上利用这一原理,用油脂为原料来制取高级脂肪酸和甘油。

而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的产物是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工业上利用这一原理,用油脂为原料来制取肥皂。

②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也叫皂化反应。

③制取肥皂的工艺流程为:(四)总结(投影)总结1.油脂是脂肪和油的统称,脂肪呈固态,油呈液态。

它们在成分上都是高级脂肪酸跟甘油(丙三醇)生成的酯,属于酯类化合物。

2.油脂是由多种高级脂肪酸如硬酯酸、软酯酸或油酸等跟甘油生成的甘油酯。

其结构式为:3.油脂的化学性质由于油脂是多种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的混合物,而高级脂肪酸中,既有饱和的,又有不饱和的。

因此有些油脂兼有酯类和烯烃的一些化学性质。

可发生氢化、水解(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也叫皂化反应)。

(五)布置作业1.做本节课后习题第1—6题。

2.阅读教材160~162页去污原理和合成洗涤剂,然后分析肥皂、洗衣粉、洗涤液的种类及它们的主要成分。

七、板书设计油脂一、油脂概述1.油脂2.油和脂肪的区别“脂”和“酯”的区别二、油脂的结构1.油脂是由多种高级脂肪酸如硬酯酸、软酯酸或油酸等跟甘油生成的甘油酯。

2.油脂的结构式为:3.油脂的分类;根据结构中烃基的不同,可分为:(1)单甘油酯(R1、R2、R3相同。

)(2)混甘油酯(R1、R2、R3不同。

)天然油脂大都为混甘油酯。

4.形成油脂的脂肪酸的饱和度对油脂的熔点的影响:由饱和的硬酯酸、软酯酸生成的甘油酯熔点较高,呈固态。

而有不饱和的油酸生成的甘油酯熔点较低,呈液态。

三、油脂的性质1.物理性质油脂的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易溶于汽油、乙醚、苯等有机溶剂。

[注]工业上根据这一性质将植物油从种子里利用有机溶剂提取出来,再通过蒸馏分离出来。

2.化学性质由于油脂是多种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的混合物,而高级脂肪酸中,既有饱和的,又有不饱和的。

因此有些油脂兼有酯类和烯烃的一些化学性质。

(1)油脂的氢化油脂的氢化的实质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2)油脂的水解(以硬脂酸甘油酯为例)A.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B.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注意]①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的产物是硬脂酸和甘油,工业上利用这一原理,用油脂为原料来制取高级脂肪酸和甘油。

而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的产物是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工业上利用这一原理,用油脂为原料来制取肥皂。

②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也叫皂化反应。

③制取肥皂的工艺流程为:八、参考资料油脂的碱性水解——皂化制肥皂的关键问题是各种原料的配料比和皂化反应迸行的程度。

通常制皂所用油脂都是混合油脂,即用各种不同来源的油脂经过实验,确定一个恰当的比。

皂化时碱的用量一般为混合油脂的15%(质量分数)以上。

皂化进行的愈完全,游离的碱和油脂的含量愈少,肥皂的质量也愈高。

皂化作用完成后加食盐盐析,肥皂即凝结在液面上。

制取肥皂时,还加入多种填料,主要有:CO3作用制得松香皂,然后混入制皂的混合油脂中,松香:先把松香跟Na2它有增加肥皂的泡沫等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