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为实现其目的而采取的各种具有控制功能的方法程序与措…
内部控制基本知识讲解
内部控制基本知识讲解提纲1首先,我们介绍一下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为什么要提出内部控制?2什么是内部控制?就是内部控制的概念3第三个问题:内部控制的目标,实施内部控制的目的4下面学习第四个问题,内部控制的要素5第五个问题,内部控制的方法6第六个问题,内部控制的设计7第七个问题,内部控制的几大循环7-1首先看采购与付款7-2存货控制7-3以上是关于存货的控制,下面我们看销售与收款的控制。
7-4监督检查8第八个问题,也是最后一个问题,简单谈一下我们公司的内部控制情况。
首先,我们介绍一下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为什么要提出内部控制?一、内部控制的功能由于内部控制具有维护企业财务安全,降低成本,避免资产损失,当好管理者的助手和参谋的特征,因此,内部控制具备以下四种功能。
防护功能:内部控制是以计划目标为依据的控制,内部控制对计划的鉴定与分析,使计划更加正确可靠,更有利于制约管理过程中的各种消极因素。
调节功能:内部控制是管理层的一种职责,内部控制是为了制约标准的执行与平衡偏差,因此,控制的全部工作应包括设计标准、衡量差异、提出分析、采取措施、协助业务部门使其执行结果符合标准,以达到实现监督考核与制约的目的。
反馈功能:由于内部控制一般采取闭环控制方式,有利于各种管理信息的反馈,因此,对管理目标的执行、差异存在的状况、应采取的措施等能够及时准确的报告给有关管理者,有助于企业各项计划、政策的贯彻、落实和执行。
参谋助手功能: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的职能部门,是专职综合性经济监督机构,应能掌握企业经济管理活动中的决策,随时了解经营工作的总体部署、工作重点和重大举措,围绕调控中的热点从宏观着眼,微观入手,监督和协调经济管理各部门、各环节,使其更好的履行职责,并注意发现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进行综合性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以促进各项制度和措施的进一步加强与完善。
二、内部控制的主要作用内部控制的作用指内部控制的功能在实际工作中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外部社会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和效果。
内部控制 牵头部门和评价
内部控制:牵头部门和评价什么是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为了达到企业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控制措施,包括财务、经营和管理的控制。
其目的是保障企业的资产安全,促进企业经营运作的效率和成果。
立项部门在企业内部,对于内部控制的管理和评价需要确定一家牵头部门,该部门负责制定企业内部控制标准、规范、流程等,并推动全公司各部门的落实。
同时,该部门还需要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整体状况进行监督、评估和改进。
评价标准为了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适用性,需要结合企业的特定情况,制定出相应的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的各种因素如文化、领导风险观念、人员管理、组织结构等。
对于这些因素,需要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估。
2.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评估企业内部可控和不可控因素对企业经营的可能影响。
通过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评估各种风险对于企业的影响,以便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策略。
3. 控制活动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在于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可以针对不同控制对象,制定出相应的流程和规范。
评估内部控制活动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可以为企业控制机制的完善提供有力支撑。
4. 信息与通信内部控制的第三个方面是信息与通信,这与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协调等息息相关。
评估信息和通信的流通和沟通的全面性和及时性,可以有效判断内部控制的效果。
5. 监控活动内部控制的最后一个方面是监督控制活动的有效性和有效性。
企业内部监管机制需要对代理机构进行监管,判断他们是否按照规定执行存款、贷款、理财和其他业务,监测其违规行为,保障投资者和各方利益。
总结内部控制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环节,如果能够合理地分配责任和建立评价模型,就可以协调企业的各部门,实现更好的内部控制机制。
对于企业来说,建立完备且完备的内部控制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经营风险,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内控基础知识
内控与风险管理知识目录第一部分内控基础知识 (3)一.什么是内部控制? (3)二.什么是控制环境? (10)三.什么是风险评估? (10)四.什么是控制活动? (10)五.什么是信息与沟通? (10)七.内部控制的四大目标是什么? (10)八.控制环境包括哪些内容? (10)九.内控体系框架五要素是什么? (11)十.《萨奥法案》404条款提出了哪些要求? (11)十一.什么是权限指引? (11)十二.油田公司风险控制管理文件(全部流程)包括哪几部分? (11)十三.风险类别分为哪几种?简称分别是什么? (11)十四.流程命名规则是什么? (11)十五.流程图中各种符号的含义是什么? (12)十六.什么是风险控制文档(RCD)四要素? (13)十七.油田公司重要业务流程目录包含哪些内容? (13)十八.流程类别包括哪几类?编码简称分别是什么? (13)十九.绘制流程图使用的什么软件,作用是什么? (13)二十.从业务流程管理信息系统查看流程图,最方便的访问的途径有几种? (14)二十一.什么是外部审计? (14)沈阳工程技术处参加局技术比赛教材二十二.什么是缺陷报告? (14)二十三.内部控制测试的方法有哪些? (14)二十四.内控测试程序分为几个阶段? (14)二十五.业务层面测试有几种方式? (14)二十六.什么是管理层测试? (14)二十七.内部控制缺陷根据其性质分为哪几种缺陷? (15)二十八.根据缺陷的重要程度分为哪几种缺陷? (15)二十九.什么是监督?监督包括哪几部分? (15)三十.业务流程管理的目标是什么? (15)三十一.业务流程管理的内容包括哪些? (15)三十二.什么情况下需对业务流程做出调整? (15)三十三.内部信息包括哪些内容?外部信息包括哪些内容? (15)三十四.油田公司控制文档包括哪几种类型? (16)三十五.例外事项的类型有哪几种,分别是什么? (16)三十六.油田公司上市单位内控体系建设是从哪年开始的? (16)三十七.常见的舞弊行为有哪些? (16)三十八.什么是流程图? (16)三十九.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主要包括哪几种职务分离? (17)四十.实质性漏洞认定的定性标准有哪些? (17)四十一.《员工职业道德手册》的内容。
管理的方式方法
管理的方式方法管理方法是指用来实现管理目的而进行的手段、方式、途径和程序的总和。
也就是运用管理原理,实现组织目的的方式。
任何管理,都要选择、运用相应的管理方法。
一、任务管理法本世纪初,人们开始对管理方法作专门研究,最早提出科学的管理方法的是美国管理学家泰罗。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中所倡导的科学管理方法其实质就是任务管理法,任务管理法是人们最早研究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
泰罗所说的任务管理,也可以称为任务作业。
任务管理法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通过时间动作研究确定标准作业任务,并将任务落实到工人。
就是说,工人的作业在于完成管理人员规定的任务,而这种任务又是管理人员经过仔细推敲后设计出来的。
这样,组织中的工人都有明确的责任,按职责要求完成了任务则付给一定的报酬。
任务管理法规定组织中的每个人在一定时限内完成任务的数额,但任务管理法并不是只规定每个人的工作量,那就是把任务管理法简单化了。
规定工作量本身并不能说就是科学管理,这里的关键在于所规定的工作量的定额是怎样确定的。
如果定额仍是依靠经验或习惯来确定,那就只是具有任务管理的形式,实质则仍然是经验管理。
科学管理和经验管理的区别,不在于是否给组织的成员分配任务,而在于所分配的任务的质和量是否经过科学方法计算来的。
任务管理法的最明显的作用在于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而提高效率的关键又在于科学地进行时间动作的研究。
泰罗提出的任务管理法的科学成分,也就在于他所倡导的时间动作研究方法。
泰罗所说的时间动作研究,大体包括以下步骤:1.物色比如说l0到15个不同的人员,他们应特别善于做需要分析工作。
2.仔细研究工人在完成被调查的工作中所进行的基本操作或动作,包括每个人员所使用的工具。
3.用秒表研究做每一个基本动作所需要的时间,然后选择每一部份动作的最快工作方法。
4.淘汰所有不正确、缓慢和无效的动作。
5.淘汰所有不必要的动作以后,把最快最好的动作以及最好的工具分别在一个序列中集中归类。
教育技术学专业术语解释(第3版)
教育技术学专业术语解释(第4版)1. 过程:是指为了达到预定学习效果而采取的一系列操作或活动,是一个包括输入、行为和输出的系列。
2.整合技术:指把信息资源、工具、在线帮助等功能综合在一个计算机系统环境中的方法。
它的特征是学习者可以在各种信息资源中进行高度的交互活动。
3.元方法:是在实践活动和思维活动的具体“方法”逐渐积累丰富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方法本身的认识再认识、思考再思考、评价再评价。
4.系统:是有若干相互作用、相互以来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5.正、负反馈一个控制系统既要有控制部分的控制信息输入到受控部分,更要有受控部分的反馈信息回送到控制部分,才能形成一个闭合回路。
反馈分为两种,如果反馈信息能够加强控制信息的作用,则这种反馈称为正反馈;反之,如果反馈信息的作用与控制信息的作用相反,则这种反馈称为负反馈。
6.有序:是指一个系统的性质、结构、功能,又简单向复杂、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
7.系统方法:是运用系统科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时形成的。
系统方法是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它侧重于系统的整体性分析,从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中去发现系统的规律性,从而指名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一般步骤、程序和方法。
8.传播:是由传播者运用适当的媒体,采用一定的形式向接受者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的一种社会活动。
9.教育传播: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递给特定对象的一种活动。
市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10.网络媒体:指通过计算机网络传播信息的文化载体。
11.硬件:指技术设备和相应的教学系统。
12.软件:指与硬件配套的教学软件。
13.潜件:指各种观念、方法、理论体系和相关科学的研究成果。
14.视听教学:强调利用视听设施提供具体的学习经验,把视听教材看做教师教学的传递工具和辅助教学工具,不强调完整的教学过程。
教育技术重要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 过程:是指为了达到预定学习效果而采取的一系列操作或活动,是一个包括输入、行为和输出的系列。
2.整合技术:指把信息资源、工具、在线帮助等功能综合在一个计算机系统环境中的方法。
它的特征是学习者可以在各种信息资源中进行高度的交互活动。
3.元方法:是在实践活动和思维活动的具体“方法”逐渐积累丰富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方法本身的认识再认识、思考再思考、评价再评价。
4.系统:是有若干相互作用、相互以来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5.正、负反馈一个更控制系统既要有控制部分的控制信息输入到受控部分,要有受控部分的反馈信息回送到控制部分,才能形成一个闭合回路。
反馈分为两种,如果反馈信息能够加强控制信息的作用,则这种反馈称为正反馈;反之,如果反馈信息的作用与控制信息的作用相反,则这种反馈称为负反馈。
6.有序:是指一个系统的性质、结构、功能,由简单向复杂、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
7.系统方法:是运用系统科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时形成的。
系统方法是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它侧重于系统的整体性分析,从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中去发现系统的规律性,从而指名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一般步骤、程序和方法。
8.传播:是由传播者运用适当的媒体,采用一定的形式向接受者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的一种社会活动。
9.教育传播: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递给特定对象的一种活动。
市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10.网络媒体:指通过计算机网络传播信息的文化载体。
11.硬件:指技术设备和相应的教学系统。
12.软件:指与硬件配套的教学软件。
13.潜件:指各种观念、方法、理论体系和相关科学的研究成果。
14.视听教学:强调利用视听设施提供具体的学习经验,把视听教材看做教师教学的传递工具和辅助教学工具,不强调完整的教学过程。
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中文名内部控制制度成果成为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目的保护其经济资源的安全、完整目的划分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方法单位内部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完成部门内部审计一、定义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或者由企业章程规定的经理、厂长办公会等类似的决策、治理机构,以下简称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实现企业基本目标的一系列控制活动。
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的各级管理层,为了保护其经济资源的安全、完整,确保经济和会计信息的正确可靠,协调经济行为,控制经济活动,利用单位内部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使之成为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
所谓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
从上述定义可知,内部控制是指经济单位和各个组织在经济活动中建立的一种相互制约的业务组织形式和职责分工制度。
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它是因加强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完善的。
最早的控制主要着眼于保护财产的安全完整,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侧重于从钱物分管、严格手续、加强复核方面进行控制。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生产规模的扩大,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化,才逐步发展成近代的内部控制系统。
审计准则方面的定义:内部控制是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
内部控制是指一单位内部的管理控制系统,即为保证单位经济活动正常进行所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管理措施。
不仅包括单位最高管理当局用来授权与指挥经济活动的各种方式方法,也包括核算、审核、分析各种信息资料及报告的程序和步骤,还包括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综合计划、控制和评价而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
管理学第6版 教学要点 第6章
第6章控制教学指南一、本章要点·控制的含义与作用·管理控制的基本特点·控制工作的过程·管理控制的类型·管理控制的基本原则二、概念原理总结(一)重点概念负馈控制:传统意义上的控制概念,指按照计划标准衡量所取得的成果,并纠正所发生的偏差,以确保计划目标的实现。
这种旨在纠正偏差的控制,可简称为“纠偏”。
正馈控制:指根据情况变化对原定的控制标准和目标做适当的调整和修改,以便把不符合客观需要的活动拉回到正确的轨道上。
这种引致控制标准和目标发生调整的行动,简称为“调适”。
PDCA循环:对管理工作过程循环的一种简化的描述。
这里,P代表计划(plan),D代表实施(do),C代表检测(check),A代表处理行动(action)。
控制标准:一种作为规范而建立的测量标尺,它是控制目标的表现形式,是检查和衡量实际工作的依据和尺度。
偏差:实际工作情况或结果与控制标准要求之间的差距。
容限:准许偏差存在的上限与下限范围。
在这个界限范围内,即使实际结果与标准之间存在差距,也被认为是正常的。
反馈控制:在活动完成之后,通过对已发生的工作结果的测定来发现偏差和纠正偏差(此为正反馈),或者是在企业内外环境条件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导致原定标准和目标脱离现实时,采取措施调整计划(此为正反馈)。
前馈控制:旨在获取有关未来的信息,依此进行反复认真的预测,预先确定可能出现的执行结果与计划要求的偏差(此为负前馈),或者事先察觉内外环境条件可能发生的变化(此为正前馈),以便提前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预防问题的发生。
现场控制:是一种同步、实时的控制,即在活动进行的同时就实施控制。
任务控制:针对基层生产作业和其他业务活动而直接进行的控制。
大多采用负馈控制法,其目的是确保有关人员或机构按既定的质量、数量、期限和成本标准要求完成所承担的工作任务。
成本(责任)中心:以成本花费水平作为主要绩效考评指标的组织单位。
内部控制理论简介
显的感情关系; ——重视可见资产和短期利益,忽视隐形资产和
长远利益; ——习惯于封闭式管理方式,漠视环境变化的影
响;
31
内部控制要素及评价
——唯上级的指令和红头文件为管理依据,忽视 客观规律和员工的主观能动作用;
——唯行政隶属关系为管理关系纽带,忽视产权 关系、科学与法制;
12
内部控制基本框架
五、内部控制类型 1、预防性控制:防止错弊和损失的发生 例如:对客户信用进行审核以减少坏帐发生;采用招标
方式选择理想的供应商等。 2、检查性控制:将已经发生或存在的错误检查出来 例如:核对银行对帐单,检查预防性控制的执行情况等
。 3、纠正性控制:对检查出来的错误进行更正 例如:当计算机检查出输入有误的供应商号码,可以从
内部控制要素及评价
1-4 检查内部控制执行过程中生成的记录和 凭证;
1-5 实地观察,针对关键控制点; 1-6 对具有代表性业务进行穿行测试; 1-7 调查表法
34
内部控制要素及评价
2、 内部控制调查举例:采购业务循环的 内部控制调查
2-1 业务流程描述 采购业务是组织从外部获得商品或劳务并
支付价款的过程。该循环通常包括: (1)提出采购申请,由采购部门或仓库部
29
内部控制要素及评价
六、存在的问题: 1、 组织内控制度实务中存在的多种
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 ——无章可循,内控制度不健全; ——有章难循,内控制度脱离企业实际; ——有章不循,缺乏制度执行机制; ——违章不纠,缺乏必要奖惩制约。
30
内部控制要素及评价
2、传统管理观念的负面影响: ——以“家长制”为主的管理构架,缺乏对员工权
第四讲内部控制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第四讲内部控制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内部控制是组织机构内部为了实现既定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制度。
它旨在确保组织的运营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及合规性。
内部控制的基本内容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与改进。
内部控制的方法主要有风险评估、控制目标、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与评估。
首先,内部控制的控制环境是指组织内部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态度、诚信程度以及价值观。
控制环境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塑造员工的行为规范,建立起一种良好的工作氛围,促使员工合规合法地开展工作。
控制环境的方法包括建立明确的组织结构和责任分配、制定合适的员工激励制度、加强内部沟通与合作等。
其次,风险评估是指对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
风险评估可以帮助组织确定主要风险,并确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风险评估的方法包括制定清晰的控制目标、进行风险辨识和分类、采取适当的风险评估方法并对风险进行排序。
接下来,控制活动是指组织为实现目标而采取的具体措施和制度。
控制活动的目的是确保组织的运营过程按照预期目标进行,以及防范和减轻风险。
控制活动常见的方法有制定适当的政策和程序、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体系、实施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加强对关键业务和账务处理的监控等。
然后,信息与沟通是保证内部控制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
信息与沟通的目标是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及时性,并促使各相关部门之间进行良好的沟通与合作。
信息与沟通的方法包括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保密性、建立及时、准确且有效的沟通机制。
最后,监督与评估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
监督与评估的目的是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和持续性,并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监督与评估的方法包括制定内部控制监督与评估计划、进行定期的内部审计、建立举报和反馈机制、加强对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等。
总之,内部控制是组织机构确保有效运营的重要手段,其基本内容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与评估。
内部控制的五个关键要素
内部控制的五个关键要素内部控制是指一个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活动。
它涉及到许多方面,其中包括风险管理、公司治理、合规性和业务流程。
内部控制的目的是确保组织的资产受到保护,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得到维护,并确保业务活动在法规和道德准则之下进行。
要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五个关键要素是应被重视和关注的。
这些要素是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测。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每个要素,并讨论它们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一. 内部控制环境内部控制环境是指一个组织内部的整体氛围和文化,包括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道义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贯彻情况,以及员工之间相互关系的合作性。
一个健康、稳定和适应性强的内部控制环境能够为组织提供必要的框架,确保内部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在内部控制环境中,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是至关重要的。
管理层应确立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并推动整个组织明确工作责任和权力。
管理层还应根据组织的需求招聘、培训和留住高素质的员工,并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和反馈机制。
二.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指对组织内部和外部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处理的过程。
通过风险评估,组织可以确定其所面临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和控制措施。
风险评估应该是一个全面、系统和持续的过程,以确保组织能够及时应对和管理各种风险。
在风险评估中,关键是要能够识别和分析那些可能对组织目标实现产生重大影响的风险。
对于已经识别的风险,组织应该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并确保这些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三. 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指组织为实现其内部控制目标而实施的各种控制措施和行动。
控制活动的目的是确保组织内部的业务活动符合法规和准则,并减少或消除与目标实现相关的风险。
控制活动可以包括审计、审计、审查和监督等各种手段和方法。
在实施控制活动时,关键是要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组织需要根据其特定的业务需求和风险特征来选择和设计控制措施,并确保这些控制措施得到适当的落实和执行。
治安管理手段与措施
(三)治安行政确认的主要形式
1、确定 3、证明 5、鉴证
2019/2/21
2、认定(认证) 4、登记 6、行政鉴定
第四章 治安管理手段与措施 6
(四)治安行政确认的主要类别 1、对身份的确认 2、对事实的确认 3、对能力的确认
2019/2/21
第四章 治安管理手段与措施
7
三、治安行政命令
第四章
第一节
治安管理手段与措施
治安管理手段与措施的含义、特征和分类
一、治安管理手段与措施的含义 治安管理手段与措施,是指治安管理主体 为了实现治安管理的目标,达到维护社会治 安的目的,依法对社会治安秩序实行控制管 理的各种方法和措施的总和。 二、治安管理与措施的特征 (一)权威性 (二)强制性 (三)目的性 (四)预防性 (五)多样性 (六)互补性
2019/2/21 第四章 治安管理手段与措施 10
四、治安行政监督
(一)治安行政监督
治安行政监督,是指治安管理主体为了实现管 理目标,依法对治安管理相对人遵守治安管理法律 规范,履行治安管理义务的情况进行检查了解而采 取的措施。
(二)治安行政监督的特征
2019/2/21
1、主体为公安机关 2、对象是行政相对人 3、内容特定 4、目的是防止和纠正违法,保障法律法规 的实施
3、总结经验,积极推广
二、治安管理技术手段与措施
(一)现代通信技术 (二)警用电视监控技术 (三)报警技术 (四)安全检测技术 (五)灭火技术
(六)警用电子计算机技术
2019/2/21
第四章 治安管理手段与措施
19
三、秘密控制手段
——治安耳目的布建、使用
(一)秘密控制概述 (二)治安耳目的特点 与作用 (三)治安耳目的物建
内部控制的基本原理
内部控制的基本原理一、内部控制的概念、目标与结构近年来,在我国证券市场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愈演愈烈,从“深圳原野”、“琼民源”、“红光”到“郑百文”、“银广厦”层出不穷,在世界范围,重大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也呈上升趋势,如“巴林银行”、“安然事件”等,这些企业经营失败、会计信息失真及不守法经营在很大程度上都可归结为企业内部控制的缺失或失效。
研究企业内部控制的理论与实务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紧迫问题。
在我国内部控制的理论和实践也得到了空前的重视,新修订的《会计法》十分强调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问题。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内部控制(Internal Control)一词,最早出现在1936年美国会计师协会(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前身)发布的《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审查》文告中,定义为保护现金和其它资产,检查簿计事务的准确性,而在公司内部的运用的手段和方法。
近几十年来,随着对内部控制理论以及认识的不断发展,不仅在美国,而且在其它国家和组织,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当前,比较典型的概念主要有:1.1976年,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在《审计推荐草案》中指出:“内部控制由组织体制的设计和企业管理人员制定的所有协调制度组成,就其实用方面而论,是为取得确定的管理目标,促进企业的业务有秩序和有效率的进行,保证资产的安全、会计记录的可靠和及时地提供准确的财务资料”。
2.1986年,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在第十二届国际审计会议上发表的《总声明》,对内部控制做出了权威性解释:“内部控制作为完整的财务和其它控制体系,包括组织结构、方法程序和效果性,保证管理决策的贯彻,维护资产和资源的安全,保证会计记录的准确和完整,并提供及时的、可靠的财务和管理信息”。
3.1988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的《审计准则文告第55号》指出:“企业内部控制结构包括为合理保证企业特定目标的实现而建立的各种政策和程序”。
4.目前,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同部控制的认识还很不统一。
财务合规与内部控制
财务合规与内部控制财务合规财务合规是指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它是企业运营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保证企业的信誉、维护投资者利益以及促进金融市场的稳定运作具有重要意义。
1. 法律法规的合规性企业在财务管理中首先需要确保自身财务活动的合规性。
这包括遵守财务报告准则、会计法的要求以及各种税收法规等。
合规性不仅仅是遵守法律法规,还包括与企业经营活动相关的行业准则和规范。
2. 准确性和完整性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是保障财务合规的重要方面。
企业需要确保财务报告数据真实可信,没有虚假记载和重大遗漏。
这需要建立健全的财务报告制度和内部控制机制,对财务报告中的重要数据进行认真核实和审计,确保其真实性和准确性。
3. 内部控制的建立内部控制是保障财务合规性的重要手段。
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监控和风险防范等方面。
内部控制的建立可以有效避免企业内部欺诈行为的发生,保证财务报告不受虚假记载和重大遗漏的影响。
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是指为实现企业经营目标,保护企业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提高经济效益以及保证财务信息真实性等目的而建立和完善的各种制度、规程、方法和控制措施。
1. 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有效地避免企业内部欺诈行为的发生,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优化资源配置,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同时,内部控制还可以规范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 内部控制的要素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评价等五个要素。
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它包括企业文化、管理理念和员工行为等方面。
风险评估是确定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控制活动是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建立的各种控制制度和措施。
信息与沟通是内部控制各要素之间的信息传递和沟通流程。
内部控制措施方案
内部控制措施方案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在企业管理中,如何有效地进行内部控制就成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
内部控制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为实现经营目的而采取的各种措施,以确保财务报表真实可靠、资产安全可控、业务符合法律法规和经营目标的方法和措施。
为了对内部控制进行更好地管理,本文将会介绍一份内部控制措施方案。
一、控制目标企业的内部控制目标是确保企业达成策略和目标。
因此,企业的内控措施需与企业的策略和目标紧密衔接。
例如,企业目标中若强调经济效益,则企业内部控制需重视资金管理和预算管理。
二、核心原则内部控制的核心原则是有效性、效率和适应性,即:1.有效性:内部控制需要保证控制措施能够有效地预防错误或欺诈行为的发生,使企业的财务报告真实可靠。
2.效率:内部控制需要平衡控制措施带来的成本和效益,以确保企业的利润能够最大化。
3.适应性:内部控制需要根据企业的规模、业务特点、法规要求等因素进行灵活合理的调整和改进。
三、详细措施为了达成以上核心原则,企业应该根据内部管理需求,提出以下详细控制措施:1.会计核算控制针对已经发生的业务流程和交易,对应进行保科目核算、分析账户并注明交易的时间、地点、对象等重要信息。
2.流程控制将日常操作规程化,并不断审视更新规程,制订严格的审批程序,避免权力集中、监督不够、未按程序审批等情况的发生。
3.资产核算与管理控制集中管理、实行分类帐管理、形成报废分析,针对大额或固定资产的管理与跟踪。
4.资金管理控制强化预算管理机制、完善资金使用计划、制定严格的资金审批程序和资金管理系统,确保资金使用合规且安全。
5.信息技术控制引入安全可靠的计算机技术和系统,加强对信息系统的监管和管理,确保企业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保密性。
四、内部审核内部审核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目的是对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进行检查、核实和评估,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提出改进意见。
五、好的控制措施的基础制定和实施好的内部控制措施需要以下基础:1.定期更新审计规章制度,加强人员培训,引导和要求员工熟悉和执行有关规章制度;2.完善内部控制执行和跟踪的制度,使内部管理规程得到精细化的实施和落实;3.针对实际业务流程,制订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4.是上档人员高度重视制度的管理与执行,到位的组织领导,以持续不断的改进和完善的态度,来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真正取得经济效益。
是为实现其目的而采取的各种具有控制功能的方法、程序
是为实现其目的而采取的各种具有控制功能的方法、程序和措-…内部会计控制前言企业成功十要素:利润永远摆在第一位;明确的企业文化;建立规范的企业制度——重在执行;制定标准的作业流程——重在流程再造;健立建全多元化的激励机制;全面提高市场营销在企业中的地位;全面实施网络化+智能化的办公模式;加快企业公关部门的建设;训练热情周到的客户服务;着力发展与供应商的亲密友谊。
一、内部控制概念1、什么叫控制?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
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加速发展的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使得科学管理对任何单位来讲都愈加重要。
内部控制作为加强单位内部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
那么,什么是“内部控制”呢?要了解这一概念,必须先明确什么是“控制”。
所谓控制,按照现代系统论和控制论的观点讲,是指“施控主体对受控客体的一种能动作用,这种作用能够使受控客体根据施控主体的预定目标而动作,并最终达到这一目标”按照现代管理学的理论,控制是“为了确保组织目标以及为此而拟定的计划能够得到实现,各级主管人员根据事先确定的标准或因发展的需要而重新拟定的标准,对下级的工作进行衡量、测量和评价,并在出现偏差时进行纠正,以防止偏差继续发展或今后再度发生,或者,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和组织发展的需要,在计划的执行过程中,对原计划进行修订或制订新的计划,并调整整个管理工作过程”。
可以说,控制作为一种管理职能是普遍存在的,是为实现组织目标而服务的。
2、什么叫内部控制?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控制目标的过程。
3、内部控制的特征构成的系统性:主体的排异性:内部控制的主体只能是单位内部人员。
由于内部控制属于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因此,内部控制的主体只能是单位内部人员。
主客体的兼容性:内部控制以单位内部的经济活动(或经营管理活动)为客体。
内部控制的客体即是指内部控制的实施对象,它是内部控制系统中的受控系统,体现为单位内部的人、财、物等基本要素及其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组合关系和组合方式。
手段和方法的区别
手段和方法的区别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手段”和“方法”这两个词,它们在表达上的差异并不明显,很容易被混淆。
然而,如果仔细分析这两个词的含义和用法,我们会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区别。
本文将就“手段”和“方法”的区别进行深入探讨,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两个词。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手段”的含义。
手段通常指的是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行动或方式。
它强调的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和方式,通常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和目标导向性。
在实际应用中,手段往往是为了达到某种特定的目的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或手段,它可能是一种权宜之计,也可能是一种不太正当的手段。
总的来说,手段更多地强调的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具体行动或方式。
而“方法”则与“手段”有所不同。
方法通常指的是一套系统的、有条理的步骤或程序,用以解决问题或达到某种目的。
它强调的是一种系统性和有条理性的方式和步骤,通常是经过总结和归纳的,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通用性。
在实际应用中,方法往往是经过实践验证的,是一种经验丰富的、被认可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步骤。
总的来说,方法更多地强调的是一种系统性和有条理性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步骤。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手段”和“方法”的区别主要在于其所强调的方面不同。
手段更多地强调的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具体行动或方式,通常是临时性的,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目标导向性;而方法更多地强调的是一种系统性和有条理性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步骤,通常是经过实践验证的,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通用性。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和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手段和方法。
有时候,我们可能需要采取一些特殊的手段来应对临时的困难和问题;而有时候,我们可能需要运用一些经过验证的方法来解决长期存在的问题。
因此,了解和理解“手段”和“方法”的区别,对我们正确地处理各种问题和情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总之,“手段”和“方法”虽然在表达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在实际含义和用法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控制工作名词解释
控制工作名词解释控制工作名词解释:控制:对系统或过程施加影响,使之在给定条件下实现给定目标的活动。
其基本原理就是人为了达到某个目的而实行有效控制,用各种方法保证该方案实施成功。
1、什么是“控制工作”?“控制工作”一词的提出源于美国西屋电气公司发明家泰勒所著《科学管理原理》一书。
他认为,当一项任务与可能的控制措施不一致时,应将该项任务交由上级来处理,上级有责任决定完成任务的手段和途径。
该书中多处提及控制工作,指出不要将工作的责任推卸给下属,要使下属的工作富有成果。
可见,控制工作自诞生之日起便是被经营管理者们广泛应用并重视的管理技巧。
2、什么是反馈控制?又称闭环控制或无反馈控制,是根据系统的状态或测量结果等信息来判断过程的正确性,然后决定是否采取进一步控制的措施, [gPARAGRAPH3]称这种控制为预先反馈控制。
其特点是通过反馈机制检查过程运行的结果与控制目标之间是否有偏差,如果存在,则需调整控制方案,改变控制程序,直至无偏差。
但这种控制方式会造成一种假象,即把实际存在的问题视为偶然的、随机的,从而无法找出问题产生的真正原因。
为克服这种弊端,可采取根据对过程的状态估计修正控制方案,或在线反馈监控系统方法等措施,以免陷入死胡同。
因此,反馈控制是指控制主体按照一定的控制目标和控制准则,对系统的过程输出及其与控制目标的偏差进行分析,通过控制操纵变量使之朝着预定方向运行的控制方式。
3、什么是前馈控制?前馈控制又叫事前控制或预先控制。
是指对系统进行评价,在发生偏离计划轨道之前,采取措施,纠正偏差,从而使系统沿着计划轨道运行的控制方式。
其优点是便于迅速查明偏差原因,有利于找出偏差产生的原因;也便于在偏差产生之前及时调整计划,加以改进。
4、什么是前馈控制?前馈控制是指控制主体按照一定的控制目标和控制准则,对系统的过程输出及其与控制目标的偏差进行分析,通过控制操纵变量使之朝着预定方向运行的控制方式。
其优点是便于迅速查明偏差原因,有利于找出偏差产生的原因;也便于在偏差产生之前及时调整计划,加以改进。
方法和措施的关系
方法和措施的关系引言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需要解决问题和实现目标的情况。
为了达到这些目的,我们往往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方法和措施。
然而,很多人对于方法和措施的概念存在一定的混淆。
本文旨在探讨方法和措施的关系,并解释它们在问题解决和目标实现中的作用。
方法的定义与特点方法是指根据一定的规定、流程或步骤来处理问题、实现目标的一种方式。
在实际应用中,方法常常具有以下特点:1.目标导向:方法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而存在的,它们提供了一条清晰的道路,使人们能够达到预期的结果。
2.系统性:方法通常是系统化的,它们包括一系列有序的步骤或措施,每一步都有特定的功能和作用。
3.可操作性:方法必须是可操作的,即人们能够理解和按照方法的要求去实施,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
措施的定义与特点措施是指为了解决问题或应对挑战而采取的具体行动或安排。
与方法相比,措施更加具体、针对性更强。
以下是措施的主要特点:1.灵活性:措施通常是因应具体情况而制定的,它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条件进行调整,以便更好地适应变化。
2.实效性:措施的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或应对挑战,因此,它们必须是有效的,能够产生可见的成果。
3.具体性:措施是具体的行动,它们可能包括具体的任务、计划、政策或措施。
方法与措施的关系方法和措施是相辅相成的,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一方面,方法提供了解决问题和实现目标的总体框架和指导原则;另一方面,措施则是在方法的指导下,针对具体情况制定的具体行动和安排。
具体来说,方法的制定和运用为措施的制定提供了指导和框架。
方法中提供的步骤和规范为措施的设计和实施提供了基础和依据。
同时,方法也起到了衡量措施有效性的标准。
通过方法的建立和运用,我们可以评估和判断所采取的措施是否符合预期的要求。
另一方面,措施是方法的具体体现。
方法提供了一个总体的思路和方向,而措施则是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制定的具体行动。
通过制定合适的措施,人们能够更好地实施方法的要求,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部会计控制前言企业成功十要素:利润永远摆在第一位;明确的企业文化;建立规范的企业制度——重在执行;制定标准的作业流程——重在流程再造;健立建全多元化的激励机制;全面提高市场营销在企业中的地位;全面实施网络化+智能化的办公模式;加快企业公关部门的建设;训练热情周到的客户服务;着力发展与供应商的亲密友谊。
一、内部控制概念1、什么叫控制?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
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加速发展的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使得科学管理对任何单位来讲都愈加重要。
内部控制作为加强单位内部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
那么,什么是“内部控制”呢?要了解这一概念,必须先明确什么是“控制”。
所谓控制,按照现代系统论和控制论的观点讲,是指“施控主体对受控客体的一种能动作用,这种作用能够使受控客体根据施控主体的预定目标而动作,并最终达到这一目标”按照现代管理学的理论,控制是“为了确保组织目标以及为此而拟定的计划能够得到实现,各级主管人员根据事先确定的标准或因发展的需要而重新拟定的标准,对下级的工作进行衡量、测量和评价,并在出现偏差时进行纠正,以防止偏差继续发展或今后再度发生,或者,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和组织发展的需要,在计划的执行过程中,对原计划进行修订或制订新的计划,并调整整个管理工作过程”。
可以说,控制作为一种管理职能是普遍存在的,是为实现组织目标而服务的。
2、什么叫内部控制?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控制目标的过程。
3、内部控制的特征构成的系统性:主体的排异性:内部控制的主体只能是单位内部人员。
由于内部控制属于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因此,内部控制的主体只能是单位内部人员。
主客体的兼容性:内部控制以单位内部的经济活动(或经营管理活动)为客体。
内部控制的客体即是指内部控制的实施对象,它是内部控制系统中的受控系统,体现为单位内部的人、财、物等基本要素及其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组合关系和组合方式。
手段与方法的多样性:内部控制的手段和方法多种多样。
内部控制的手段和方法是为实现其目的而采取的各种具有控制功能的方法、程序和措施的总和针对不同的控制对象和要达到的控制目的,可以采用不同的控制手段和方法;即便是同样的控制内容,在不同的单位或不同的时期所采取的控制手段和方法往往也有差别。
4、内部控制五要素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应当包括下列要素:(一) 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
(二) 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三) 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四) 信息与沟通。
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五) 内部监督。
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
5、内部控制五原则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 全面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二) 重要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三) 制衡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
(四) 适应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
(五) 成本效益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1)控制环境。
环境控制的内容包括员工的充实和职业道德、人员胜任能力、管理哲学和经营作风、董事会及审计委员会、组织机构、权责划分、人力资源政策及执行;(2)风险评估。
企业必须制定目标,该目标必须和生产、销售、财务等作业相结合。
为此,企业必须设立可辨认、分析和管理相关风险的机制,以了解自身所面临的风险,并适时加以处理。
其内容包括经营环境的变化、新技术的应用及企业改组等;(3)控制活动。
企业必须制定控制的政策及程序,并予以执行,以帮助管理阶层保证“为保证其控制目标的实现,其用以辨认并用于处理风险所必须采取的行动业已有效落实”。
控制活动的内容包括职务分离、实物控制、信息处理控制、业绩评价等;(4)信息与沟通。
围绕在控制活动周围的是信息与沟通系统这些系统使企业内部的员工能取得他们在执行、管理和控制企业经营过程中所需的信息,并交换这些信息。
其内容包括确认记录有效的经济业务、采用恰当的货币价值计量、在财务报告中恰当的揭示;(5)内部监督。
整个控制的过程必须施以恰当的监督,通过监督活动在必要时对其加以修正。
内容包括日常的监督活动,也包括内部审计及其与单位外部有关方面进行信息交流的监控。
6、内部控制的作用内部控制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管理制度已经被不少经营管理比较出色的企业所采用,内部控制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为:1、保证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与法规制度的贯彻执行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与法令制度是企业的一项法定义务。
而健全和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则是保证这一任务圆满完成的重要手段。
因为,通过内部控制所形成的相互协调与相互制约机制,能够及时地反映、检查、揭示和纠正经营管理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从而有效地保证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与法规制度在企业内部较好地得到贯彻执行。
2、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对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和人员进行合理的分工、协调、监督、检查与考核。
通过内部控制所规定的各种程序和手段,可以将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和人员执行管理部门的方针政策、计划定额以及其他内部管理制度的情况反馈给企业管理部门,及时发现和纠正所出现的偏差,保证各项生产经营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从而全面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各项预定目标。
3、保证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财务会计工作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企业决策和日常管理所需要的信息绝大多数来自财务会计信息系统。
准确可靠的财务会计信息是企业评价过去、控制现在及把握未来的重要条件,也是国家有关部门制定宏观经济决策的依据。
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制定和执行恰当的业务控制程序,科学、合理地划分职责范围,建立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机制,可以使会计活动得到有效的控制,避免差错和弊端的发生,从而可以保证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水平。
保证会计数据的正确性是内部控制最初的也是重要的作用4、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内部控制通过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尤其是不相容职务的分离,使授权人与执行人、执行人与记账人、保管、出纳与会计人员、总账与明细账记录人员得以分开,形成一种内部相互牵制的关系。
同时,实行限制接近财产和内部定期盘点核对制度,使财产的收、付、存、用得以严密的控制,从而可以有效地防止和减少财产物资的损失浪费及贪污盗窃等问题的发生。
5、便于审计工作的开展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有助于审计人员确定合理的审计程序,提高审计效率;有助于审计人员确定审计程序的实施程度,即确定审计的审查方法、抽查重点及审计范围等此外,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还可以保证审计测试的质量。
在审计测试中,无论是符合性的测试还是实质性测试都存在抽样误差。
如果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健全,则抽出样本的代表性就强,审计结论的风险就小;反之,则抽样测试所得出的审计结论可能会有较大的风险二、内部控制的内容职务犯罪的DNA1、多种不相容职务集于一身;2、超支采购,低价推销或奢侈的生活方式;3、与交易商之间不正常的亲密关系或突然换掉一个长期的客户或供应商;4、有意误用管理规定,对岗位职责不付出最起码的注意和谨慎,有实施管理手段的义务不实施、或拖延、或折扣,或歪曲实施;5、隐瞒或错报经济事项;6、无法解释的情绪波动或复杂行为;7、具有使舞弊行为合理化的能力;8、能够利用内部控制的弱项掩盖舞弊行为的机会;9、沉重的个人债务迹象;10、将正常情况下会给组织带来利润的潜在盈利交易转给雇员或外部人员。
(一)几个概念1、组织规划控制:组织规划控制指对企业内部组织机构设置、职务分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的控制。
企业组织机构有两个层面:一是法人的治理机构问题,涉及董事会、监事会、经理的设置及相关关系二是管理部门设置及其关系。
对会计控制而言,就是如何确定会计管理的集权和分权的组织模式。
2、授权批准控制:指对企业内部部门或人员处理经济业务的权限控制。
有效的内部控制要求经济业务事项的开展必须经过适当的授权。
交易授权的目标就是确保业务处理的所有重大交易都达到真实有效,并与企业目标相符合。
授权批准按照重要性分为两种,一般授权和特殊授权。
一般授权:指对办理一般经济业务时权力等级和批准条件的规定,通常在单位的规章制度中予以明确这种授权可以使企业内部员工在日常业务处理中按照规定的权限范围和有关职责自行办理或执行各项业务。
比如,生产部门领用材料、仓库发出商品等。
一般授权的时间较长。
特殊授权:指对特定经济业务处理的权力等级和批准条件的规定这种授权通常由管理部门对特定业务采取逐个审批办法来进行。
特殊授权的对象往往是一些例外的经济业务,一般难以预料,因而不能事先规定相应的处理措施。
因此,发生这样的业务应当经过有关部门的特殊批准才能进行。
3、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不相容职务是指集中一人办理时发生差错或舞弊的可能性就会增加的两项或几项职务。
不相容职务分离指对不相容职务分别由不同部门或人员来办理。
不相容职务必须分离:是任何内部控制的墓本原则。
经济业务活动中应加以分离的不相容职务有:经济业务处理的分工;资产记录与保管的分工;各职能部门具有相对独立性。
4、业务处理程序控制业务处理程序控制指在业务处理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流转环节和处理手续。
业务处理程序控制单位内部在明确岗位责任的基础上,为保证各项经济业务活动能够按照一定的流转过程有效的运行而制定的相应控制措施。
业务处理程序控制的内容主要有:企业决策程序、材料采购业务处理程序、成本核算程序、商品销售业务处理程序等。
5、预算控制:指对企业各项经济业务编制详细的预算或计划,并通过授权由有关部门对预算或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的控制。
6、风险控制:指对某一事件实际与预期结果差异程度的控制风险控制的目标是在实现经营获利目标的前提下,使企业风险达到最小。
可以分为经营风险控制与财务风险控制。
7、资产保护控制。
资产保护控制的目标是保证资产安全完整,并做到保质增值以实现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
资产保护控制可分为资产价值控制与资产实物控制两类。
8、文件记录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