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管理主义到企业主义:晚期资本主义城市治理的转型

合集下载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历史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历史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历史讲授的基本思路:讲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管理理论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是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企业管理的发展阶段入手,大体是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要讲清楚三个问题,即这个阶段产生的历史背景、管理上的主要内容、管理上的主要特点。

讲授中国社会主义时期企业管理的发展演变过程,主要是讲授中国企业发展的主要阶段、回顾历史给后人留下了哪些重要的经验教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企业管理上发生了哪些重大的变革。

第一节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企业管理的发展沿革一、传统管理阶段(早期的企业管理)1、背景:18世纪中叶--19世纪末工厂制的产生--自由竞争18世纪后期,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产业革命,即以机器大生产代替作坊手工业的革命,工厂成为资本主义生产的主要形式,从而引起对工厂应如何进行管理的问题,早期的管理思想是伴随着工厂制的出现而形成的。

1769年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工厂—英国的毛纺厂。

2、内容:生产管理(劳动分工)、工资管理(固定工资、分得的利润、奖励)和成本管理(固定成本、提高效益),呈现出明显的粗犷型特点。

3、特点:1)两权合一(所有权、经营权)企业由资本家直接管理,缺乏专职的经营者,由于资本家的知识和经验有限,这时企业的管理是粗放的、低水平的。

2)企业的生产和管理要凭个人经验办事。

工人凭个人经验操作,没有科学的操作规程;管理人员凭个人经验管理,没有科学的管理规章制度。

3)工人的培养主要是师傅带徒弟的方式,靠传授个人经验培养工人,缺乏科学的教育与培训。

4、传统管理中的几个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管理思想:(1)英国的经济学家詹姆斯.斯图亚特,曾著《政治经济学原理研究》,提出了实行刺激工资、工作方法研究、管理者与工人之间的分工等重要的管理思想;(2)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了劳动分工、“经济人”假设、管理控制和注意计算投资回收期当重要的管理思想;(3)英国的数学家查尔顿.巴比奇,1832年发表《机器与制造业经济学》,提出了专业分工、工具使用、时间研究、批量生产、均衡生产、成本记录、专业技能应是工资基础当重要的管理思想;(4)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是最早研究人力资源的重要性,比较注重劳动者的福利,认为重视人的因素和尊重人的地位可以使工厂获得更多的利润,他被称为“现代人事管理之父”;(5)德国军事战略理论家卡尔.冯.克劳塞维茨,以便军事打仗为例,研究了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性。

全球化世界中的城市

全球化世界中的城市

《全球化世界中的城市——全球人类住区报告2001》纪录了人类住区状况和发展趋势,强调了从1996年在伊斯坦布尔召开的联合国第二次人类住区大会(人居Ⅱ)以来的5年中取得的进步和将要继续遇到的一个变化的世界的问题。

在强调这些问题时,报告的结构延续人居Ⅱ议程中的两个主要战略性问题:为所有人提供足够的住所以及在这个城市化过程中建设可持续的人类住区。

①写在联合国第二次人类住区大会召开之前的《全球化世界中的城市——全球人类住区报告2001》有助于全世界人们理解议程中的人类住居问题。

1996年以《城市化的世界》为题的报告,把世界各地的城市描绘为充满机遇的地方,把城市看成能够带动发展的动力。

今天,尽管存在全球化的问题,城市化的趋势仍在继续。

如同城市化一样,全球化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问题,全球化所带来的影响日益明显,在城市中体现得更清楚。

面临的挑战是在强化全球化积极影响的同时,找出全球化带来的问题的解决办法。

通过培育良好的管理办法和有效的合作关系,人类住区在其中可以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全球化世界中的城市——全球人类住区报告2001》承认全球化带来的积极影响:便利的知识扩散,民主管理规范易于传播,环境公正和人权,城市之间在知识、经验和最佳实践和课程等方面进行更多的交流,市民和城市管理者都意识到需要学习。

报告也关注了许多紧迫而尚未解决的问题。

在非洲只有三分之一的城市家庭安装了自来水。

在南美洲,城市贫困达到30%。

在亚太地区只有38%的城市家庭有排水系统。

在欧洲,社会排斥过程使许多低收入和少数民族的家庭边缘化;而城市犯罪和城市外围房地产的衰落破坏了许多社区的社会凝聚力。

在北美洲,尽管近来的经济有所增长,但是居住隔离、住宅市场的歧视和购买能力继续存在,特别是在大城市。

在全世界范围内,无数人生活在一贫如洗的状况中,在资源分配上受到极度不平等的对待。

本报告中的研究指出:虽然有些人改善了自己的住房条件,但是世界人口中还有相当多的人的住房状况更加恶化。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原因和实质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原因和实质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原因与实质当代资本主义主要是指自二战结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与二战前的资本主义相比,当代资本主义在许多方面已经并正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

揭示这些新变化的表现、原因和实质,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主要表现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多方面的,大体说来,主要体现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方面以及阶级、阶层结构和就业结构方面。

1.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资本占有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从资本主义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不断演进和变化的,依次经历了如下四种形式,即个体资本所有制、私人股份资本所有制、国家资本所有制和法人资本所有制。

每一次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的变化都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资本占有的社会化程度随着这些变化也不断提高。

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个体资本所有制是占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形式,其特点是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与控制权统一于资本家自身。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股份公司成为主要的企业经营组织形式,私人股份资本所有制取代个体资本所有制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形式,其特点是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与控制权不再统一。

二战后,资本主义所有制发生了新的变化,这就是国家资本所有制形成。

国家资本所有制指生产资料由国家占有并服务于垄断资本的所有制形式.其特点是国家作为出资人,拥有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国有制在整个资本主义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大,但是由于其主要存在于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部门,所以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法人资本所有制是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发展的新形式,法人资本所有制是法人股东化的产物.其基本特点是各类法人(企业法人和机构法人)取代个人或家族股东成为企业的主要出资人,法人股东干预甚至直接参与公司治理,使公司资本的所有权与控制权重新趋于合一.资本主义所有制经过这些形式的演变,资本占有的社会化程度大大提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笔记第四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演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笔记第四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演变

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概念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在商品货币关系有了较大发展,封建制度逐步解体的过程中产生的,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资本雇佣劳动力为核心的一种经济制度。

2、前资本主义制度的更迭(1)原始社会特征a.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从事简单的集体劳动•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产品进行平均分配•通过采集和狩猎获取产品,仅能维持基本生存,没有多少剩余•第一次社会大分工b.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交换产生•分裂了两大阶级:奴隶主(剥削者)和奴隶(被剥削者),出现了零散现象的奴隶制•第二次社会大分工c.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行业•氏族成员之间贫富分化加剧,私有制出现•(2)奴隶社会(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阶级社会)产生条件——私有制的发展a.私有制产生后,社会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一则,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剩余产品,从而具备了剥削他人劳动的物质条件二则,因为生产的发展需要增加劳动力,于是战俘成了最早的奴隶,用来减轻生产者本身的劳动量制度——奴隶制b.奴隶制是社会制度的一个根本的组成部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基础是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和完全占有奴隶奴隶制的双重性c.尽管奴隶制是人类历史上最野蛮,最残酷的剥削制度,然而,在当时的条件下,奴隶制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奴隶制度逐渐丧失了合理性。

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又阻碍了生产力的继续发展•在奴隶制下,出现了城市和乡村、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和对立d.(3)封建社会经济基础:土地私有制a.封建领主将私有土地的部分作为自营地,另一部分领地以分地形式分给农奴耕种,农奴要为封建领•第四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演变2022年4月25日18:30主无偿提供各种劳役地主通过地租形式对农民进行剥削: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农民与地主之间的封建制关系,实质上是一种人身依附关系b.c.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封建地主阶级私有和封建行会组织的排他性、保守性,成为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二、资本原始积累1、实质资本原始积累是指通过暴力手段迫使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一方面,资本原始积累使大量社会财富迅速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并转化为资本另一方面,使大批直接生产者被剥夺了生产资料而变成一无所有的自由劳动者,沦为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工人2、方式圈地运动:封建贵族圈占农民土地,将耕地变为牧场,使农民不得不到资本家开设的手工工场去出•卖劳动力以暴力为基础,如通过殖民地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等行径实现财富在宗主国的积累,进而转化成•资本利用国家机器,如通过国债制度,现代税收制度和保护关税制度等进行收入再分配,把国民收入中•的一部分集中起来,转化为资本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1、经济条件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从封建社会经济结构中产生,即在小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的基础上产生(部分小生产者破产,成为雇佣工人;另一部分发财成为了资本家。

世界企业管理史话

世界企业管理史话

世界企业管理发展史话西方国家企业管理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它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科学管理经验,很值得我国认真地研究和借鉴.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弗雷德—泰勒(Frederic Winslow Taylor)在1881年,手拿跑表,对一个名叫施米特的铲装工人的操作进行分解试验。

泰勒对施米特的每一个操作细节都作了很祥细的具体规定,通过对无效部分的去除和对技术的改进,使施米特的劳动生产率大为提高。

西方企业管理的发展过程,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一、传统管理阶段资本主义现代工厂管理,产生于十八世纪八十年代工业革命以后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

现代大工业代替了工厂手工业。

”工业革命以后,工厂成为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从而引起了工厂管理的需要,资本家非常重视关心工厂管理,直接担任管理者。

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凭个人的经验进行生产和管理,工人凭自己的经验来操作,管理人员凭自己的经验来管理.管理人员和工人的培养,也是采取师傅带徒弟传授个人经验的办法.这种做法还没有完全摆脱小生产的传统,因而人们把它称为传统管理,也有人称为粗放管理。

这个阶段的管理,发展比较缓慢,大约经历了一百多年。

到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传统管理已经不能适应企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开始从传统的经验管理走向科学管理阶段.一、科学管理阶段1、科学管理是随着生产的发展,企业规模的扩大,特别是公司的兴起,管理日益复杂,管理工作逐渐成为一种专门职业。

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在过去根据个人的经验和判断进行管理的基础上,总结提高,使它向科学化、系统化、标准化发展。

用科学管理代替传统管理的最初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泰勒(Frederic Winslow Taylor)。

他根据自己多年试验研究的结果,于1911年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在西方企业管理历史上,泰勒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十一)·世界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十一)·世界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世界经济的现代化进程世界经济的现代化,其本质是指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化。

近代,伴随着两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资本主义的现代化模式得以确立。

进入现代以后,现代化模式出现了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三种类型。

第三次工业革命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世界经济的现代化出现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一、近代时期的现代化进程:1、新航路的开辟与整体世界的出现(1500年前后—1760年)(1)发展进程:欧洲人通过新航路的开辟,开始向世界其他地区大规模地扩张和殖民。

到18世纪60年代,西方的殖民势力遍及美洲,到达东南亚、印度和非洲的沿岸地区。

这些国家和地区桩强行卷入国际交换领域。

同时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重要条件。

(2)经济联系的特点:以西欧的大西洋沿岸地区为中心;国际贸易开始具有全球性;贸易的商品种类突破了奢侈品的范围,大众消费品和日用工业品增多;贸易数量大增;开始出现商品交易所之类的有固定组织的市场。

2、第一次工业革命与整体世界的初步形成(1760年—1860年)(1)发展进程:工业革命18世纪印年代首先从英国开始,18世纪末扩展到欧美各国,19世纪70年代完成。

生产技术的革新,大机器和蒸汽机的使用,工厂制的推行,空前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工业革命促进了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的进程。

同时,工业革命它还引起了社会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的巨大变化,对19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对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对民族解放运动的开展等,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工厂制度的建立:工业革命建立了以机器为主体的工厂制度,取代了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手工工场。

资本家占有所有生产资料,控制整个生产过程,工人被严格地组织在工厂里,成为依附于机器的雇佣劳动者。

资产阶级要求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自由资本主义在西欧和北美发展起来。

(3)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提供了质优价廉的工业制成品,使各国生产社会化,劳动专业化,社会分工向国际领域扩展,把一系列国家的生产纳入国际分工体系。

企业管理西方管理思想发展史

企业管理西方管理思想发展史

企业管理西方管理思想发展史(这条文章差不多被阅读了866 次) 时刻:05/07/16 13:51 来源:江上郎治理运动(1886)在治理思想和理论进展的历史上,美国"治理运动"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十九世纪中叶以后,现代公司制度在美国确立,企业的规模、数量不断扩大,治理人员碰到了许多往常没有碰到过的问题,因此研究新的治理理论、规则和方法形成一个社会性潮流,直截了当导致Tailor 制度等现代治理理论的显现。

因此,"治理运动"是现代治理的前奏,是古代治理走向现代治理的标志。

回忆现代治理一百多年的历史,不能不从美国的"治理运动"开始。

历史上,组织专门是经济组织的演变与治理思想和理论的进展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

经济组织的演变为治理提出新的研究课题,而治理研究的进展又为新型组织的巩固提供了支持和保证。

这种如影随形的互动关系是治理思想和理论演进的全然动力。

在古代,社会生产力处于手工劳动时期,技术水平低,交通、通讯不便,人与人之间社会联系的成本高、有效性低,经济组织和社会活动一样以家庭为差不多单位进行,规模小、结构简单。

因此,那时的治理差不多上是建立在个人观看、判定和直观基础上的传统体会治理,尽管治理思想源远流长,治理理论却进展甚微。

工业革命后,机器劳动取代手工劳动使社会生产力取得了飞跃进展,新的经济组织--工厂制度普遍建立,组织规模扩大,北部结构复杂。

组织运作所要求的连续性、规范性、精确性使治理难度空前增大,治理成本大为上升,大量工厂的经营不善和破产倒闭使传统的体会治理遇到了挑战,改进治理降低组织活动的成本成为当务之急。

因此以小瓦特、欧文、亚当.斯密、巴贝奇等人为代表,人们开始真正重视组织治理理论的研究,从此生产打算、技术和劳动分工、设备的合理使用、劳资关系等成为治理者的研究专题,治理思想从体会直觉进入了较系统的研究。

但在此之后,尽管工厂制度极其治理体会从英国推广到其他国家,但由于缺乏连续的技术和组织创新动力,因此治理理论没有大的进展。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特点、步骤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特点、步骤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特点、步骤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是指在资本主义工商业基础上,通过国家干涉和控制,实现向社会主义方向转型的过程。

其特点是有计划的经济、公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的发展、对资本主义家庭、企业和市场的改造。

具体来说,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实现:
第一步,国家掌握经济命脉。

国家采取计划经济体制,通过国家计划和控制,调节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调整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配置,确保经济高效运行。

第二步,实现公有制、集体所有制和私有制体系的发展。

国有企业成为主导力量,集体所有制作为中间过渡阶段,私有制逐渐减少。

国有企业享有优越的条件和优先发展的机会,同时鼓励集体所有制发展,创造适合市场需求的工业品。

第三步,开展农村集体化运动。

在农村实现土地公有化的过程中,农民组成农村集体,实现集体生产和集体经营,从根本上摒弃了私人占有和竞争的经济关系,推动社会主义改造的发展。

第四步,改造资本主义企业。

通过国家干涉和管理,改造资本主义企业的经营机制和利润分配方式,实现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包括对资本家的业务进行整改,增强企业的集体主义精神,建立员工代表大会和职工自治委员会等相关机构。

第五步,深化文化教育改革。

对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进行认真的改革和调整,以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同时在德育、智育、体育的各个方面进行建设,构建口号鲜明、身体健康、政治成熟的劳动人民。

总的来说,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是让国家干预市场,以
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尽管在具体实践中,也遇到了种种困难,但社会主义改造最终是实现的。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12个社会转型817~18世纪的社会转型(含解析)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12个社会转型817~18世纪的社会转型(含解析)

17~18世纪的社会转型一、总体特征:欧美处于手工工场时期和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这一阶段的历史继承了前一时期(14~16世纪)的巨大转折和变化,向着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

二、具体表现:①政治领域:欧美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进程开始启动,英法美通过革命相继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确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代议制)。

②经济领域:欧美国家大力推行重商主义政策,资本主义工商业得到迅速发展。

③思想领域:继文艺复兴之、宗教改革后,欧洲出现了启蒙运动,重创神学和专制思想体系。

④对外关系:积极进行对外殖民扩张,荷兰17世纪有“海上马车夫”之称,英国最终(18世纪中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日不落帝国)。

⑤科学方面迅速发展:其中,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为法国启蒙思想奠定了科学基础,并且推动工业革命的兴起。

三、转型原因: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四、高考真题1.(2019·江苏高考·16)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经过长达四个月的激烈辩论,通过了联邦宪法,各州批准宪法情况见右图。

据此可知,当时的美国( )A.联邦体制确立经历艰难历程 B.各州的矛盾和分歧已经消除C.南方与北方处于对立的状态 D.邦联政治体制尚未正式建立【答案】A【解析】“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经过长达四个月的激烈辩论,通过了联邦宪法”可知体现的是在宪法确立过程中矛盾和分歧较大,这也说明联邦体制经历艰难历程,故A项正确;各州的矛盾和分歧无法消除,因而后来爆发了南北战争,故B项错误;美国1787年宪法协调了南方与北方的矛盾,故C项错误;邦联政治体制在美国独立后就正式建立,故D项错误。

2.(20·浙江高考·19)有学者指出,法国大革命的根本目的,无非就是要打破王公贵族的政治垄断,要在一种新的思想基础上重建政治统治的合法性。

这次革命也因此获得了自己的正当性乃至神圣性。

这种“新的思想”是( )A.三权分立 B.君主立宪 C.人民主权D.君主制【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打破王公贵族的政治垄断……重建政治统治的合法性”,结合所学,打破等级森严的贵族对政治的垄断,以社会契约论为基础,建立人民主权的政治统治,故选C 项;三权分立仅是实现民主的一种方式、手段,排除A项;君主立宪是实现近代民主的一种政体形式,排除B项;君主制是法国传统等级制度体现,排除D项。

国外城市企业主义研究综述

国外城市企业主义研究综述

国外城市企业主义研究综述李凌月【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新自由主义和经济全球化,城市企业主义理论受到来自地理学、政治经济学以及城市规划领域的持续关注.国外城市企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对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城市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概述城市企业主义起源和内涵,再从企业化管治和企业家城市策略梳理研究框架和国外相关文献.企业化管治关注从管理型向牟利性转变的政府同私人部门和市民社会的三方关系,企业家城市则侧重在这种政府转型背景下的城市设计、旗舰项目和地域营销等创新策略对城市竞争力的提升.本文提出,关注社会维度、可持续发展以及该理论与新概念的交叉结合可作为未来重点关注方向.【期刊名称】《上海经济》【年(卷),期】2017(000)001【总页数】10页(P48-57)【关键词】城市企业主义;企业化管治;企业家城市;研究综述【作者】李凌月【作者单位】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城市区域经济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99.23(一)城市企业主义理论的起源城市企业主义(urban entrepreneurialism)理论兴起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欧美地理学及城市研究学者对于危机时代政府角色及治理方式转变的广泛关注。

总体而言,城市企业主义是西方发达国家遭遇经济衰退后奉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而产生的管治手段和城市发展策略转向。

美国总统里根和英国首相撒切尔极力推崇的自由竞争和市场机制直接或间接引起传统僵化的福特制规模生产向更加灵活的后福特制弹性生产模式转变。

Harvey在1989年所著的《从管理主义走向企业主义:城市管治在晚期资本主义中的变革》一文中提出:城市管治向企业主义的转型由城市间竞争机制所导致,这种转向意味着地方政府获得了相当程度的自治权。

正是从Harvey开始,城市企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进入了系统化时期。

由于城市企业主义的主旨在于提升城市竞争力,因此该理论范式下的很多策略和管治手段都被我国各级政府所参考。

西方行政学说史

西方行政学说史

行政学发展历程:西方行政学提出和创立时期(1887-1918):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城市化、工业化国家的行列,社会矛盾激化,原有行政管理方法不适应时代要求,对行政学发展产生了需求。

代表人物:威尔逊--《行政学研究》,主张政治与行政分离,建立一们独立的行政学科,行政学创始人。

古德诺--进一步发展了政治-行政二分法《政治与行政》。

泰勒—倡导科学管理运动,使人们将政府的行政与管理的科学化联系在一起,《科学管理原理》。

法约尔--管理学派的奠基人,提出了一般管理理论《国家行政理论》、《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西方行政学的正统时期(1919-1941):这一时期行政学家接受了“真正的民主与真正的效率是统一的”,认为经济和效率是行政管理的基本准则,将官僚制度及其组织和管理问题作为研究重点,力图通过对行政现象的科学分析,发现行政管理的原则和规律,并尝试为行政学确立一个基本的理论模式和学科体系。

代表人物:韦伯—现代官僚制的奠基人,西方管理制研究基石的《论官僚制》。

怀特—对行政学发展为一门独立学科起到重要作用的美国第一本行政学教科书《行政学导论》批评与转变时期(1941-1959)世界性经济危机和二战史西方世界放弃了传统经济学倡导的放任自由的经济政策,开始了国家对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干预。

行政管理在官僚体制、行政权力、行政职权等方面发生了根本改变。

原有行政学说受到质疑和挑战。

代表人物:对行政原则进行猛烈抨击并率先将行为主义研究方法和决策概念引入行政学管理研究,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决策理论体系的美国行为主义行政学家西蒙;以渐进调适的观点对行政决策的过程和方法进行了全面分析,进而建立了一种新的决策模式-渐进决策模式的美国著名政治学家林德布洛姆。

应用与发展时期(20世纪60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管理现代化,也为行政学注入活力。

行政学摆脱了对政治学的过分依赖,由纯理论专项应用研究,成为一门融多学科理论方法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学科地位得到巩固。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广西专版2025届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社会热点集训9科技创新经济转型__创新驱动发展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广西专版2025届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社会热点集训9科技创新经济转型__创新驱动发展

集训(9) 科技创新,经济转型——创新驱动发展一、选择题1.(2024·江苏扬州期末)关于下面思维导图的推论,正确的是( )A.程朱理学阻碍了古代科技发展B.批判宗教是程朱理学的核心传承C.格物穷理推动了宋元科技发展D.大胆怀疑是古代科技的思维方式2.(2024·江苏苏锡常镇一模)《海国图志》刊行之初得到了当时一些文人和官员的赞许,其中大多数人只是为书中呈现的万国风土人情所折服,却对该书核心观点“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漠然而视。

该现象折射了( )A.西方的风土探讨比技术更有价值B.学习近代科技不能挽救民族危机C.作者的思想主见危及统治者利益D.封建传统积习太深难以快速转向3.(2024·河北大数据调研测试)1990年2月,《人民日报》刊文指出,中产阶级、私营企业和个体户就是资产阶级自由化的经济根源。

不久,北京有广泛影响力的期刊《当代思想》发文指出,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就会冲击社会主义经济。

类似观点的文章在当时多有发表。

这反映出当时(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受到质疑B.拨乱反正工作提上日程C.思想观念亟需进一步的解放D.现代企业制度引发争辩4.(2024·广东江门一模)下表为18世纪70年头至19世纪60年头的重要科技成果。

据此推知,这一时期( )人物贡献时间安东尼·拉瓦锡(法国人) 提出物质守恒定律18世纪70年头贾斯特斯·冯·李比希(德国人) 制成化学肥料钾肥19世纪40—50年头W.H.珀金(英国人) 制成合成染料19世纪50年头路易·巴斯德(法国人) 提出疾病的微生物理论19世纪50—60年头A.各学科间联系日益紧密B.公共卫生观念受到关注C.自然科学取得重大突破D.工业革命仅局限于欧洲5.瓦特在他的蒸汽试验笔记中说,中国人独创的茶壶是人类设计出的最好的加热器。

在试验当中,他亲自画试验用的茶壶的草图,运用茶壶做蒸汽试验,有时用麦片粥把茶壶的盖子黏住,用它来视察潜热现象。

近代以来中国经济史:五次转型

近代以来中国经济史:五次转型

“落后的顺差”
农业时代的外贸需求一般主要是奢侈品需求,强 大帝国的这种需求(可以货币支付的需求)往往 高于衰弱国家,因而容易形成更大的逆差,是为 “前重商主义强势逆差”。 初级工业化开始后,大宗产品供给与大宗原材料 需求同步增加,但如果它是与没有投资需求的传 统农业国进行贸易,则它的大宗原材料需求会比 大宗产品供给更易实现,从而也造成大量逆差, 是为“乔治逆差”或曰产业强势逆差。 秦汉唐宋与罗马属于前一种情况,而18世纪前后 的西欧属于后一种情况。但两者都不表明它们的 经济不如其贸易对象。 勿宁说,在前重商主义条件下,明清时代中国对 外贸易之从此前的历史性逆差转变为顺差,倒更 有可能是她开始逐渐转为相对落后、相对“边缘” 化的体现。
从外贸角度看中国历史上经济 的相对盛衰变迁
秦汉唐宋直至元朝,是中国“前重商主义强势”期。此 期间的逆差与罗马帝国的逆差相似,都是中国在那时的 贸易圈中国力相对强盛、购买力高昂、通货信用度高的 体现。 明后期直至清末甲午,是中国“前重商主义弱势”期。 此前的相对强盛不再,“消费劣势”导致顺差大增。而 此期间西方则经历了从“前重商主义强势逆差” 到工 业化开始后的 “乔治逆差”的转变。 甲午后至1949年,中西贸易具有典型的重商主义性质。 在中国开始投资品输入后,西方摆脱“乔治逆差”,转 而因产业优势取得顺差,中国因产业劣势且无关税保护 而逆差。这种逆差迴异于汉宋间的强势逆差,它反映的 是中国的“重商主义弱势”和西方的“重商主义强势”。 但仅就中国方面的纵向比较而言,这种“重商主义弱势” 并不比此前以顺差体现的“前重商主义弱势”更落后。
但是上述几个变化并不始于1949……
摆脱“半殖”:1928年的“改订新约,收回权益”, 实现关税自主。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列强废除租界和 在华特权。抗战末中国成为联合国“五常”之一。 入越受降,控制中缅边界的果敢与“1941年线”外 大片地区,收回台澎…… 未收回的:港澳、蒙古和其他俄占土地,1949年后 也未收回。 雅尔塔新国耻:苏联以出兵攻日为筹码逼取旅顺、 大连与中东路。1949年以后仍然维持,斯大林死后 才由赫鲁晓夫示好归还。 抗战期间的地权分散:土地分配吉尼系数 无锡 0.544(1932) 0.329(1941) 常熟 0.423(1934) 0.400(1941) 资源委员会与战后“接收”:资本国有化过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主题: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第2节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学习时间:2016年6月27日-7月3日内容:我们这周主要学习第五章,第2节的相关内容。

希望通过下面的内容能使同学们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一、学习要求1.掌握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二、主要内容(一)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变化(1)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不断演进和进化的。

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个体资本所有制是占主导地位的所有制。

在这种所有制形式中,生产资料的经济上的所有权与法律上的所有权是一致的,所有权与控制权统一于资本家自身,雇佣劳动者在资本家的直接支配和监督下,使用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为资本家无偿地生产剩余价值。

这种占有关系反映了个体资本家同雇佣劳动者的剥削和对立关系。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股份公司成为主要的企业组织形式,私人股份资本所有制取代个体资本所有制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形式。

私人股份资本所有制是一种私人资本家联合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其特点是资本占有主体多元化,而资本的使用具有整体性,作为资本所有者的股东,仅凭借所有权凭证即股票,以股息的形式得到一部分剩余价值,整个股份资本由职业经理人直接管理和控制,生产资料的经济上的所有权与法律上的所有权发生分离,所有权与控制权不再统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所有制发生了新变化,这就是国家资本所有制形成并发挥重要作用;法人资本所有制崛起并成为居主导地位的资本所有制形式。

国家资本所有制指生产资料由国家占有并服务于垄断资本的所有制形式。

国家资本所有制的主要特点是,国家作为出资人,拥有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国有企业的重要职能是推行政府的社会政策和经济政策,为私人垄断资本的发展提供服务和保障。

国有制在整个资本主义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大,但是由于其主要存在于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部门,所以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变化

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变化

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变化一、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发展演变1.重商主义:工业革命前,西方国家普遍采用重商主义经济政策,国家大力扶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努力扩大出口,抑制进口,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自由主义: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最早制定了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和德国坚定地举起了自由主义的大旗。

自由主义信奉“小政府、大社会”的理念,尽量减少对经济活动的干预,由市场自由调节社会经济。

3.凯恩斯主义: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是对自由主义经济的沉重打击,之后美国首先摒弃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开始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

二战后,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进一步发展,成为西方国家制定经济政策的基本原则。

4.后凯恩斯主义: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危机暴露了凯恩斯主义存在的问题,出现了国有企业效率低下、国家财政不堪重负的问题。

之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压缩了国有经济的规模(私有化),使资本主义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经济的繁荣。

二、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变化1.对外政策上的非殖民化:二战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的殖民体系崩溃,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西方国家转而依靠雄厚的资本和技术优势继续剥削亚非拉国家,形成了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

2.经济结构上的后工业化:二战后,西方国家大力发展以服务业为核心的第三产业,服务业成为国家经济的主导,西方传统工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一方面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环境污染的转移。

3.居民生活上的逆城市化:二战后,由于科技进步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大城市人口向小城镇或者乡村转移,缓解了城市的就业和环境压力,工业革命后,首次出现了逆城市化趋势。

4.资本结构上的社会化:二战后,股份制企业继续发展,随着股票市场的日趋完善,企业所有权进一步分散,单一所有者的企业成为个例,大部分企业成为社会的公共产品,资本社会化趋势更加明显。

5.财富分配上的国家化:二战后,随着福利国家的建立,国家通过各种税收等手段将社会财富进行二次分配,保证了社会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缓解了社会的贫富分化趋势,缓和了社会矛盾。

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国有企业改革

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国有企业改革

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国有企业改革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国有企业改革,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工业革命以来近代经济的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我们所称的“市场经济”的发育和发展过程。

当今西方的发达国家,在早期工业革命的推动下,由中世纪的封建经济制度逐步过渡到近现代的市场经济制度。

在这个过程中,尽管不同的国家由于历史背景不同呈现出过渡的差异。

例如,由于国家介入程度的差别而有所谓的“美国式道路”和“德国式道路”的区分,但在总体上,自由企业制度和主张自由竞争、抵制国家过多干预的意识形态占主流地位,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具有“自然发育”的特点。

十月革命以后特别是二战以后相继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批国家,在其初期则采取了计划经济体制。

其中的一些国家,如前苏联和东欧国家,此前资本主义经济曾经获得过一定程度的发展,另一些国家如中国,整个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只是在局部地区有所发展,更大范围内则处在萌芽状态。

在实行计划经济的初期和中期,这些国家曾有过工业和经济的高度增长,但体制内部不可克服的矛盾,最终促使这些国家以不同的方式开始了向市场经济的“转型”。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就1、明确并初步学会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

2、刺激了供给增加和买方市场的形成。

3、产品和企业的分化加快,一批有竞争力的优势企业脱颖而出。

4、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涌现出一批企业家。

改革开放以前,国家对国有企业实行计划统一下达,资金统贷统还,物资统一调配,产品统收统销,就业统包统揽,盈亏都由国家负责,国有企业没有经营自主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让企业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

按照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方向,先后在国有企业推进了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利润递增包干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试点,调整了国家与企业的责权利关系,进一步明确了企业的利益主体地位,调动了企业和职工的生产经营积极性,增强了企业活力,为企业进入市场奠定了初步基础。

企业转型是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的根本

企业转型是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的根本

企业转型是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的根本
邓荣霖
【期刊名称】《人民论坛》
【年(卷),期】2008(000)024
【摘要】我认为,企业转型是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的根本,而企业制度转型又是企业转型的根本。

要大力提倡和发展不同所有制、多种经济成分的企业,破除掉单一所有制的做法。

【总页数】1页(P86)
【作者】邓荣霖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导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1
【相关文献】
1.基于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的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以首批资源枯竭城市为例
2.提高效能是企业转型根本之道
3.乡镇经济发展与大冶市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一)——论乡镇经济发展对大冶市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的积极作用
4.规范:义乌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科学发展之根本
5.规范:义乌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科学发展之根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后危机时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及中国的应对

后危机时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及中国的应对

后危机时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及中国的应对
王向明;闫海潮
【期刊名称】《哲学进展》
【年(卷),期】2015(004)002
【摘要】后危机时代资本主义失去了昔日的光环,处于深度调整期,出现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新变化:在经济领域,实施再工业化战略,抢占世界产业链的制高点;在政治领域,国家民粹主义再次泛滥,政局面临诸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在国际领域,资本主义国家的作用相对下降,并采取不负责的手段阻碍国际格局和秩序转型。

面对资本主义新变化,中国要以自身发展来做世界经济政治的稳定器,国际新秩序的推动者,同时要防止国内民粹主义化。

【总页数】8页(P28-35)
【作者】王向明;闫海潮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2]天津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天津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
【相关文献】
1.后危机时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论争与认证 [J], 贺方彬
2.后危机时代中国应对资本主义新变化的三个问题 [J], 肖爱民
3.中国应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路径选择 [J], 肖爱民
4.全球化时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对中国的挑战及其应对 [J], 李保国
5.论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新变化及中国应对 [J], 张保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管理主义到企业主义:晚期资本主义城市治理的转

大卫哈维
简单地说20世纪60年代所持有的“管理”方法已经逐步然位于70年代的80年代的“企
业”行为方式。

罗伯特·古德曼将国家和地方政府描述为“最后的企业家”。

城市企业主义:
1、国际劳动分工内的竞争意味着利用特殊优势生产产品和服务。

2、城市地区也可以提高消费空间的竞争地位。

3、为了得到巨额融资、政府或信息收集与处理(包括媒体)等领域的重要控制权,与支配
职能部门而展开的剧烈斗争也深深滴影响了城市企业工商主义。

4、通过中央政府中心分配剩余物资具有的竞争优势依然极为重要,因为重要政府不再像以前那样重新分配物资了,这种说法有些不切实是。

(长岛——圣地亚哥军事防御合同。

)由于空间障碍减少,在确定地点时,距离市场和原材料远近就无关紧要。

“商品品种”的概念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

资本比地点具有更大的选择权。

在地区立场上考虑物质问题,如果地区不能为企业同工必要的条件让物质来到或继续留在城中,那么物质很可能会增强或丧失其经济活力。

简言之,城市治理的任务就是将具有高流动性和高弹性的生产流、资金流和消费流新引导自
己的地区。

城市竞争和城市企业主义使得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城市空间可以按照各种新的发展模式开
发。

城市政治的转变及其向企业的转向,机打的出尽了从以凯恩斯的国家福利主义为支撑的、在地域上相当严格的福特式生产体系,向地理上更加开放、市场更具弹性的积累的过渡。

进而提出,在设计、文化形式和生活方式上从以城市为基础的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过渡,也与
城市企业的兴起密切相关。

城市企业主义鼓励拥有最强的地方能力的活动,他们可以提高房地产价值、改善税基、促进收入的地方流通、提高就业机会不断加剧的地理流动性和技术变化使得许多产品的生产形势及其可疑,因此,(A)高度地方化(B)即使周转时间数算不上及时但也算迅速的服务生产,似乎都成了城市企业努力中最稳固的基础。

如果每个人,从朋克到说唱艺术家到“雅皮士”和高雅资产阶级,都可以通过创造各自的社会空间参与城市的形象创造,那么所有人都会至少会觉得自己属于这个地方。

精心安排改造城市形象,如果成功的话,还有助于一种社会团结、市民的自豪感和地方性忠诚,甚至可以让城市形象为越来越被资本消弱地区感的世界上提供一个精神港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