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试题
商鞅变法习题专练
商鞅变法练习题一、选择题1、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所反映的社会矛盾是A、奴隶和奴隶主的矛盾B、农民和地主的矛盾C、平民和奴隶主的矛盾D、新兴地主和奴隶主贵族的矛盾2、史家认为,管仲在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是一次重大的变革,因为它的实质是A、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B、扩大了作战的兵源C、争取了民众的支持D、提高了平民的地位3、下图所反映的现象,其历史作用是A.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确立B.使秦国成为七国实力最强大的国家C.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准许土地买卖D.铁器从此得到广泛的应用4、春秋战国时期改革运动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出现C、各诸侯国国君的重视D、新兴地主阶级的强烈要求5、春秋时期,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实行“初税亩”,实质都是要A、建立地主阶级专政B、发展封建经济C、逐步承认土地私有D、消灭奴隶制残余6、商鞅变法法令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反映了变法的根本目的是A、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B、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C、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D、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7、商鞅变法中,最能体现中央集权制萌芽的措施是A、废井田,开阡陌B、奖励军功C、废除“世卿世禄制”D、建立县制8、商鞅变法的各项措施中,最明显、最直接触犯旧贵族利益的是A、废井田,开阡陌B、奖励军功C、建立县制D、禁止弃农经商9、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建二十等爵制,使得①有军功的农民可以得到官爵成为中小地主②军功定尊卑,废除世卿世禄制度③中央集权建立起来④贵族失去了通过军功加官进爵的机会A、①②B、③④C、③D、④10、《左传》记载,襄公4年(前569年),“土可贾(买)焉”,,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土地可以买卖B、土地禁止买卖C、土地私有出现D、农业水平提高11、《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族多怨望”。
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12、(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商鞅变法》测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商鞅变法》测试试题(含答案)第二单元《商鞅变法》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提出“君者舟也,庶民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著名论断的思想家是A.老子 B.孔子 C.荀子 D.墨子2.有学者谈到先秦诸子百家时说:① 思想是保守的,认为社会是退化的,最好的时代已经过去;② 思想是逃避的,视人生富贵尊荣为浮云;③ 思想是一种统御术,认为崇古是一种罪恶,最好的时代是现在。
三处空格上分别是A.①儒家、②道家、③法家 B.①法家、②道家、③儒家C.①道家、②法家、③儒家 D.①儒家、②法家、③道家3.商鞅在变法中制定了秦律,秦律的突出特征是A.强调社会和谐 B.倡导公平公正 C.维护农民利益 D.实行轻罪重罚4.某历史探究小组就管仲改革和商鞅变法展开了探究性学习,其以下观点正确的是A.内容相同,性质相反B.都改变了所在国家的社会性质C.都增加了本诸侯国的实力D.结果都废除了奴隶制,确立了封建制5.商鞅变法规定:私自移动田界,将被处以“赎耐”之刑(强制剔去须鬓,以羞辱之)。
此规定的目的是()A.奖励耕织B.重农抑商C.维护净田制D.保护私有财产6.下列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在经济方面沉重打击了旧贵族的是A.“燔诗书而明法令” B.“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C.“为田开阡陌封疆,平赋税” D.“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7.“人无于水监(通“鉴”,以水为镜),当于民监。
”与此话相吻合的是百家中的A.法家 B.道家 C.儒家 D.阴阳家8.公元前338年,秦惠文王听信谗言,下令逮捕商鞅。
商鞅在逃亡途中投宿旅店遭到拒绝。
店主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
”无处可去的商鞅最后被逮捕处死。
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说明秦国A.变法深入人心 B.法治代替人治 C.变法违背民意 D.变法最终失败9.战国初期,楚国虽地广人多,但国力萎靡,后吴起至楚“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
商鞅变法习题及答案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20题50分)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风潮迭起。
请回答1~5题。
1.这是春秋战国时期贵族使用的酒容器。
这一容器的使用反映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与进步,与这一相关的是()A.铁农具B.牛的使用C.手工业技术的进步D.商业的繁荣2.相传孔子的学生冉耕伯牛、司马耕字子牛,这反映出()A.孔子的弟子注重务农B.当时牛耕开始普及C.当时牲畜是财富的象征D.农本思想基本确立3.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实质都是要()A.建立地主阶级专政B.发展封建经济C.逐步承认土地私有D.消灭奴隶制残余4.在春秋战国时期,其思想符合当时统治者要求并被提倡的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5.商鞅变法最根本的前提条件是()A.封建土地所有制发展B.新兴地主阶级已形成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C.秦孝公审时度势取变法强国之路D.争霸战争的形势迫使秦国改革内政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实行最彻底、最全面,为期最长久,影响最深远的变法。
请回答6~10题。
6.商鞅变法哪些内容直接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①奖励军功②重农抑商③为田开阡陌封疆④废分封行县制⑤实行连坐法A. ①③④B. ①②⑤C.②③⑤D.②③④⑤7.商鞅变法中提到“燔诗书而明法令”,这一措施的实质是()A.宜传法家思想B.以法治国C.富国强兵D.思想文化上的专制9.商鞅推行变法,以立法形式确立的封建制度是()A.中央集权制B.土地私有制C.赋税制度D.郡县制10.商鞅变法中为加强对基层民众的管理与统治而设立的制度是()A.“为田开阡陌封疆”B.“世卿世禄制”C.行县制D.连坐法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是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之一。
请回答11~12题。
11.下图是出现于商鞅变法之后的砖画,反映的内容与商鞅变法中哪一条相关()A为田开阡陌封疆 B.奖励耕织 C.统一度量衡 D.推行县制12.秦国商鞅变法提出“重农抑商”的主观目的是()A.确立土地私有制度B.建立地主阶级统治C.发展封建地主经济D.限制旧贵族的权力商鞅变法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在政治上的反映。
《商鞅变法》习题
《商鞅变法》习题一、基础题1、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掀起变法运动,曾在秦国进行变法的是()A.管仲B.吴起C.李悝D.商鞅2、战国前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是()A. 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B.农业技术的进步C.水利工程的兴修D.农业产量的提高3、战国前期,七个诸侯国中,相对落后的是() A.秦国 B.魏国 C.燕国 D.赵国4、商鞅变法发生在()A. 商朝B. 西周C. 春秋D.战国5、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的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变革。
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的是() A.秦穆公 B.齐桓公 C.楚庄王 D.秦孝公6、商鞅变法的时间是在() A.公元前359年 B.公元前356年 C.公元356年 D.公元359年7、下列内容中不属于战国时秦国商鞅变法内容的是()A.废除土地国有制,不认为私有B.重农抑商C.严明法令,实行“连坐法”D.推行县制8、战国时期比较彻底的变法运动是()A.管仲改革 B.周世宗改革 C.商鞅变法 D.王安石变法9、与右图所反映的史实直接相关的改革家是()A.管仲B.商鞅 C.王安石D.康有为10、秦国成为战国七雄实力最强的国家,其主要原因是()A.进行了比较彻底的改革 B.正确的军事策略C.正确的外交策略 D.重视水利,发展生产二、综合题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吕氏春秋》记载:“使乌获疾引牛尾,尾绝力颤,而牛不可行,逆也。
使五尺竖子引其棬,而牛恣所以之,顺也。
”材料二:右图是考古工作者在山西战国墓中发掘出来的“牛尊”。
从牛尊来看,牛鼻穿有鼻环。
请回答:(1)两则材料说明了战国时期,我国哪一项生产技术的改进?(2)这项生活技术的改进有何作用?2、阅读下列材料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
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孥(奴隶)。
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
——《史记·商君列传》请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一次变法的内容?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这一变法的内容吗?(2)这次变法发生于哪一年?当时的国君是谁?(3)如何评价这次变法,这次变法有什么作用?三、提高题1、阅读材料商鞅进行变法前夕曾与代表贵族势力的大臣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辩论。
历史商鞅变法试题
历史商鞅变法试题1.(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商鞅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男子授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女授露田20亩,不授桑田。
死亡者或年满70岁后免课者,露田归还国家。
桑田为世业,身死不还官,桑田须种一定数量的桑、榆、枣树等。
不适合桑蚕的地方,改授麻田,男子10亩、女子5亩。
露田、麻田均不得买卖,桑田也限制买卖。
——据《魏书》卷一百一十译编材料三魏孝文帝的文化习俗改革是从婚俗改革开始的,……拓跋贵族与汉族高门建立了广泛的姻亲关系。
……太和二十年改鲜卑复姓,在把宗族十姓改为汉姓的同时,还特别规定十姓百世不通婚。
——史仲文《中国全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在土地制度和政权建设方面采取的措施。
(6分)(2)从文明史观的角度来看,材料二实行的制度有何作用?(2分)(3)依据材料三谈谈你对婚俗改革作用的认识。
(2分)【答案】(1)商鞅变法:变土地国有制为土地私有制,土地可自由买卖;政治上建立县制,中央集权制度建设由此开始。
(3分)北魏实行均田制,露田、麻田均不得买卖,桑田限制买卖;政治上实行俸禄制、三长制。
(3分)(2)从物质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均田制的实行推动着鲜卑族从游牧文明向农耕文明的转变,促进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
(2分)(3)婚俗改革是政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联姻是处理政治矛盾的一种有效策略;婚俗变化反应时代变化并推动社会进步。
(2分)【解析】(1)回顾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在土地制度和政权建设方面采取的措施。
(2)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国家收入,孝文帝推行均田制,按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平均分给农民耕种,受田农民向国家缴纳赋税,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均田制的推行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同时大片荒地被开垦,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
高二历史商鞅变法试题
高二历史商鞅变法试题1.世人对战国时期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造成这一印象的主要原因是商鞅变法采取了()A.奖励军功B.奖励耕织C.焚烧诗书D.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的认识与理解。
依据所学可知,商鞅变法的措施“薄恩礼,好生分”造成人与人的关系陌生,“什伍连坐制”就使人与人之间相互防范、相互监视,从而造成关系紧张。
所以应选D。
【考点】中国古代的变法与改革·商鞅变法·商鞅变法的内容2.假设丁一是秦国某县县令,下列相关叙述明显有误的是()A.他负责主持该县的县政B.他是由朝廷直接任命的地方官C.其助手的官职名称是“丞”D.他提拔弟弟担任县尉以负责军事【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秦国县制的理解。
秦国早在春秋的时候就已实行县制,商鞅变法时普遍推行县制,县的长官由国君直接任命,进行管理。
分析选项,A、B、C均合史实,D表述错误,所以应选D。
【考点】中国古代的变法与改革·商鞅变法·商鞅变法的内容3.(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的成功,在于他的改革抓住了问题的核心,那就是帝道、王道的理想境界,秦孝公等不及,因而必须用简单的、易于操作的、见效快的办法,像魔术师一样,变出一个生龙活虎的秦国。
抓农业,等于让国家经济有了保障;抓军事,这是那个崇尚丛林法则的年代里,最硬的硬道理。
——聂作平《秦国是怎样崛起的?》材料二孝文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音,禧赞成其事。
于是诏:“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
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不听,不允许)仍旧。
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
”——《北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认为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4分)结合所学知识,商鞅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孝文帝的改革政策并说明其历史意义,(4分)该项改革政策的具体规定体现了孝文帝怎样的政治智慧?(2分)【答案】(1)抓住秦孝公富国强兵的需要,得到他的全力支持。
商鞅变法练习题(打印版)
商鞅变法练习题(打印版)一、单项选择题1. 商鞅变法的实施时间是:A. 春秋时期B. 战国时期C. 秦朝时期D. 汉朝时期2. 商鞅变法的主要目的是:A. 增强秦国的军事实力B. 促进秦国的经济发展C. 改革秦国的法律制度D. 巩固秦国的统治地位3. 商鞅变法中,以下哪项措施与农业生产无关?A. 推行均田制B. 鼓励农业发展C. 奖励军功D. 建立县制4. 商鞅变法中,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主要体现在:A. 限制商人的商业活动B. 增加农民的税收C. 减少农民的劳役D. 鼓励农民从事手工业5. 商鞅变法中,对秦国军事改革的措施不包括:A. 推行军功爵位制B. 建立常备军C. 强化军事训练D. 废除世袭制二、填空题1.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推行____制度,以确保土地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2. 商鞅变法中,通过实行____制度,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和士兵的积极性。
3. 商鞅变法期间,秦国的法律制度得到了改革,其中重要的一项是实行____,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社会秩序和行为规范。
4. 商鞅变法中,为了促进经济发展,采取了____政策,限制了商业的发展,鼓励了农业的发展。
5. 商鞅变法的实施,极大地增强了秦国的国力,为秦国的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最终实现了____。
三、简答题1. 简述商鞅变法中推行的均田制对秦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2. 描述商鞅变法中对法律制度的改革,以及这些改革对秦国社会秩序的积极作用。
3. 商鞅变法中,如何通过军事改革增强秦国的军事实力?四、论述题论述商鞅变法对秦国乃至整个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以上练习题涵盖了商鞅变法的主要知识点,包括变法的时间、目的、主要内容以及其对秦国及中国历史的影响。
通过这些练习题,可以加深对商鞅变法这一重要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
关于商鞅变法的习题
关于商鞅变法的习题一、选择题1. 商鞅变法发生的年代是:a) 春秋时期b) 戰國時期c) 元朝时期d) 明朝时期2. 商鞅变法的目的是:a) 解决国家财政困难b) 解决国家军事弱势c) 解决国家政治腐败d) 解决国家道德沦丧3. 下列哪一项不是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之一?a) 实行郡县制b) 推行法治c) 开展军事改革d) 保留封建等级制度4. 商鞅变法的一个重要成果是:a) 解决了国家的贫富差距b) 解决了国家的外交问题c) 解决了国家的内忧外患d) 解决了国家的弱势经济5. 商鞅变法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a) 对中国历史产生了负面影响b) 对中国历史产生了积极影响c) 对中国历史没有产生任何影响d) 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中立影响二、判断题6. 商鞅变法是指商鞅发起的改革运动。
(对/错)7. 商鞅变法的实施导致了秦国的强盛。
(对/错)8. 商鞅变法是秦国第一次改革封建制度。
(对/错)9. 商鞅变法的失败导致了商鞅被贬谪。
(对/错)10. 商鞅变法的实施使秦国成为了统一中国的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帝国。
(对/错)三、简答题11. 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商鞅变法采取了哪些具体的措施来实现这一目的?商鞅变法的目的是解决国家的财政和军事问题,以实现国家的强盛和统一。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商鞅变法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 实行郡县制,将国家行政区划重新划分为郡县,以便更好地管理和控制。
- 推行法治,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规,强化法律的执行力度,建立起稳定的社会秩序。
- 开展军事改革,增强国家的军事实力,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以确保国家的安全和统一。
- 取消兼并制,使土地流转自由,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12. 商鞅变法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什么?商鞅变法对中国历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商鞅变法不仅解决了当时国家的财政和军事问题,而且为后来的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变法构筑了中央集权的体制,为秦国成为统一中国的第一个中央集权帝国奠定了基础。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商鞅变法课时训练 试题
第8课商鞅变法一、选择题1.〔2021·〕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
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这反映了牛耕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
牛耕的作用开场于〔〕A.春秋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2.战国时期各大诸侯国都最大程度地重视农业开展。
假设说战国以前国之大事为“在祀与戎〞,那么战国时期已转变为“在农与战〞。
该时期,我国农业开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A.磨制石器的使用B.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C.冶铁业程度的进步D.防洪灌溉工程的兴建3.〔2021·〕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由于国力不强,受到各诸侯国的歧视,痛感脸面尽丢。
为此,秦孝公〔〕A.实行分封制B.任用商鞅变法C.推进大一统D.推行汉化4.热播电视剧大秦帝国·裂变讲述了秦孝公大胆起用商鞅进展变法,使秦国由弱变强的故事。
电视剧中,商鞅变法后秦国的农民想获得爵位最好的途径是()5.(2021·模拟)HY的缔造者HY对商鞅评价很高,说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可以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彻底的HY家,他的HY不仅限于当时,更影响了中国数千年〞。
商鞅的变法内容中,直接促进封建经济开展的措施有()①HY土地制度②推行县制③奖励HY功④重农抑商A.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④6.以下是描写公元前351年生活在关中地区的某人发迹的故事,以下各项不可能发生的是()A.他在一次战争中杀敌立功,得到了几十亩土地的恩赐B.几年后,他辛勤耕种这些土地,因粮食喜获丰收,国家免除了他的徭役C.接着,他用卖粮食得来的钱,又添置了几十亩土地,成了小地主D.四十五岁后,他卖掉所有土地经商,得到政府的奖励,后来成为拥有雄厚资本的大商人7.〔2021·〕HY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以下情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一户人家: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徭役,老三那么被国君派往小县为吏。
商鞅变法练习题
商鞅变法练习题一、选择题1. 商鞅变法发生在我国的哪个朝代?A. 周朝B. 春秋战国C. 秦朝D. 汉朝2. 商鞅变法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加强中央集权B. 发展农业生产C. 提高军队战斗力D. ABC都是A. 连坐法B. 轻罪重罚C. 废除井田制D. 统一度量衡A. 韩国B. 赵国C. 魏国D. 楚国5. 商鞅变法后,秦国的军事制度发生了哪些变化?A. 建立县制B. 实行军功爵制C. 废除世袭制D. BC都是二、填空题1. 商鞅变法的时间大约在公元前____年至公元前____年。
2. 商鞅变法中,废除井田制,实行______制度。
3. 商鞅变法期间,为了鼓励农业生产,实行了“______”政策。
4. 商鞅变法后,秦国实行了严格的______制度,以加强中央集权。
5. 商鞅变法中,为了统一度量衡,制定了______标准。
三、简答题1. 简述商鞅变法的背景。
2. 商鞅变法对秦国社会经济发展有哪些积极影响?3. 商鞅变法中的“法治”与“德治”有何区别?4. 请举例说明商鞅变法中的“重农抑商”政策。
5. 商鞅变法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四、论述题1. 试论述商鞅变法的成功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2. 分析商鞅变法对我国封建社会制度形成的影响。
3. 从商鞅变法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运动的共同特点及其历史作用。
五、判断题1. 商鞅变法中,商鞅本人因变法有功而被封为贵族,享尽荣华富贵。
()2. 商鞅变法时,实行了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买卖。
()3. 商鞅变法中,取消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变法的主要内容之一。
()4. 商鞅变法期间,秦国实行了严格的户籍制度,禁止人民自由迁移。
()5. 商鞅变法后,秦国的军队战斗力显著下降,导致秦国在战国时期的地位一落千丈。
()六、匹配题措施:1. 废除井田制2. 实行军功爵制3. 统一度量衡4. 建立县制5. 重农抑商效果:A. 提高了军队战斗力B. 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C. 加强了中央集权D. 方便了商品交换E. 稳定了社会秩序七、连线题人物:1. 商鞅2. 秦孝公3. 公孙衍4. 惠施5. 张仪角色:A. 变法的支持者B. 变法的反对者C. 变法的执行者D. 提出连横策略E. 提出合纵策略八、案例分析题材料一:“商鞅变法,使秦国强盛一时,但也因变法过于激进,导致民怨沸腾,最终商鞅本人也遭到车裂之刑。
初一上册历史商鞅变法试题及答案
初一上册历史商鞅变法试题及答案1.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掀起变法运动,曾在秦国进行变法的是()A.管仲B.吴起C.李悝D.商鞅2.战国前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是()A.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B.农业技术的进步3.战国前期,七个诸侯国中,相对落后的是()A.秦国B.魏国C.燕国D.赵国4.商鞅变法发生在()A.商朝B.西周C.春秋D.战国5.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的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变革。
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的是()A.秦穆公B.齐桓公C.楚庄王D.秦孝公6.商鞅变法的时间是在()A.公元前359年B.公元前356年C.公元356年D.公元359年7.下列内容中不属于战国时秦国商鞅变法内容的是()A.废除土地国有制,不认为私有B.重农抑商C.严明法令,实行“连坐法”D.推行县制8.战国时期比较彻底的变法运动是()A.管仲改革B.周世宗改革C.商鞅变法D.王安石变法9.与右图所反映的史实直接相关的改革家是A.管仲B.商鞅C.王安石D.康有为10.秦国成为战国七雄实力最强的国家,其主要原因是()A.进行了比较彻底的改革B.正确的军事策略C.正确的外交策略D.重视水利,发展生产11.战国后期,秦国修建的两大水利工程有()①灵渠②都江堰③郑国渠④白渠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12.商鞅变法后,秦国的都城迁到()A.邯郸B.大梁C.咸阳D.郢都13.下列对商鞅变法的作用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使秦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B.是春秋时期一项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C.秦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D.秦国的社会经济得到发展14.战国时期,农业生产以经开始广泛使用()A.青铜农具B.铁制农具C.石制农具D.木制农具15.我们说春秋战国是大变革的时期,是因为()A..战争频繁B.诸候争霸C.新旧制度更替D.百家争鸣A.允许土地私有B.重农抑商C.实行“连坐法”D.推行县制17.《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
商鞅变法习题及答案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每小题分,共20题50分)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风潮迭起。
请回答1~5题。
1.这是春秋战国时期贵族使用的酒容器。
这一容器的使用反映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与进步,与这一相关的是()A.铁农具B.牛的使用C.手工业技术的进步D.商业的繁荣2.相传孔子的学生冉耕伯牛、司马耕字子牛,这反映出()A.孔子的弟子注重务农B.当时牛耕开始普及C.当时牲畜是财富的象征D.农本思想基本确立3.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实质都是要()A.建立地主阶级专政B.发展封建经济C.逐步承认土地私有D.消灭奴隶制残余&4.在春秋战国时期,其思想符合当时统治者要求并被提倡的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5.商鞅变法最根本的前提条件是()A.封建土地所有制发展B.新兴地主阶级已形成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C.秦孝公审时度势取变法强国之路D.争霸战争的形势迫使秦国改革内政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实行最彻底、最全面,为期最长久,影响最深远的变法。
请回答6~10题。
6.商鞅变法哪些内容直接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①奖励军功②重农抑商③为田开阡陌封疆④废分封行县制⑤实行连坐法A. ①③④B. ①②⑤C.②③⑤D.②③④⑤7.商鞅变法中提到“燔诗书而明法令”,这一措施的实质是()?A.宜传法家思想B.以法治国C.富国强兵D.思想文化上的专制9.商鞅推行变法,以立法形式确立的封建制度是()A.中央集权制B.土地私有制C.赋税制度D.郡县制10.商鞅变法中为加强对基层民众的管理与统治而设立的制度是()A.“为田开阡陌封疆”B.“世卿世禄制”C.行县制D.连坐法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是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之一。
请回答11~12题。
11.下图是出现于商鞅变法之后的砖画,反映的内容与商鞅变法中哪一条相关()A为田开阡陌封疆 B.奖励耕织 C.统一度量衡 D.推行县制12.秦国商鞅变法提出“重农抑商”的主观目的是()·A.确立土地私有制度B.建立地主阶级统治C.发展封建地主经济D.限制旧贵族的权力商鞅变法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在政治上的反映。
商鞅变法初一试题及答案
商鞅变法初一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商鞅变法发生在哪个朝代?A. 唐朝B. 宋朝C. 秦朝D. 汉朝答案:C2. 商鞅变法的主要目的是?A. 增加税收B. 统一度量衡C. 增强国力D. 改革教育答案:C3. 商鞅变法中,以下哪项措施不属于其改革内容?A. 废除井田制B. 实行郡县制C. 推行科举制D. 奖励耕战答案:C4. 商鞅变法中,奖励耕战的措施主要体现在哪个方面?A. 鼓励农业生产B. 鼓励商业发展C. 鼓励文学创作D. 鼓励军事扩张答案:A5. 商鞅变法中,实行郡县制的主要作用是什么?A. 加强中央集权B. 促进地方自治C. 减少官僚机构D. 增加地方税收答案:A6. 商鞅变法对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A. 促进了农业发展B. 促进了商业繁荣C. 促进了文化进步D. 所有以上答案:D7. 商鞅变法中,废除井田制的意义是什么?A. 打破土地私有制B. 促进社会公平C. 增加国家税收D. 减少农民负担答案:B8. 商鞅变法中,推行的法律制度对秦朝的统治有何影响?A. 增强了法律的权威性B. 减少了法律的执行难度C. 增加了人民的负担D. 削弱了中央集权答案:A9. 商鞅变法中,实行的军功爵位制度对秦朝军事有何影响?A. 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B. 降低了军队的纪律性C. 增加了军队的规模D. 减少了军队的开支答案:A10. 商鞅变法的实施对秦朝统一六国有何作用?A. 加强了秦朝的军事力量B. 削弱了其他国家的实力C. 促进了秦朝的经济繁荣D. 所有以上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商鞅变法是秦朝时期由______发起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答案:商鞅2. 商鞅变法中,实行的“连坐法”是指一人犯罪,______受罚。
答案:全家3. 商鞅变法中,推行的“均田制”是为了解决______问题。
答案:土地分配不均4. 商鞅变法中,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是为了______。
答案:鼓励农业生产5. 商鞅变法的实施,为秦朝的统一六国奠定了______基础。
商鞅变法高中试题
商鞅变法高中试题### 商鞅变法一、选择题1. 商鞅变法发生在中国历史上的哪个时期?A. 春秋时期B. 战国时期C. 秦朝D. 汉朝2. 商鞅变法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增加国家财政收入B. 强化中央集权C.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D. 以上都是3. 商鞅变法中,以下哪项措施不是商鞅所提倡的?A. 废井田制B. 推行郡县制C. 推行分封制D. 推行军功爵位制度二、填空题1. 商鞅变法是秦国在__________时期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其主要推动者是商鞅。
2. 商鞅变法中,废除了__________,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3. 商鞅变法中,推行了__________,使得军队的战斗力大大增强。
三、简答题1. 简述商鞅变法对秦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四、论述题1. 论述商鞅变法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影响及其历史意义。
五、材料分析题阅读以下材料:“商鞅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请根据材料,分析商鞅的治国理念,并结合商鞅变法的内容,说明其对秦国统一六国的作用。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B2. D3. C二、填空题1. 战国2. 井田制3. 军功爵位制度三、简答题商鞅变法对秦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废除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制,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其次,推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得秦国的行政管理更加高效。
再次,实行军功爵位制度,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秦国的军事扩张奠定了基础。
最后,商鞅变法还通过法律的改革,加强了国家的法制建设,为秦国的稳定和繁荣提供了保障。
四、论述题商鞅变法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它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变法推动了封建经济的发展,通过废除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制,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提升。
其次,变法加强了中央集权,通过推行郡县制,削弱了贵族的权力,加强了国家的统一。
再次,变法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通过实行军功爵位制度,激发了士兵的战斗意志,为秦国的军事扩张提供了动力。
高二历史商鞅变法试题
高二历史商鞅变法试题1.商鞅在秦国变法,“商君虽死,秦法未败”。
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秦孝公大力支持变法B.变法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C.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拥护D.变法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阐释的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国古代战国时期这样一个动荡纷争、分封制逐渐瓦解、诸侯兼并不断这样一个大变革时代,商鞅的变法的确让秦国强大起来,成为“虎狼之师”,最为根本的是,商鞅的变法顺应了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历史潮流,是一种进步。
故,D符合题意。
ABC三项均不正确。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商鞅变法·商鞅变法的内容2.【选做题《历史上重大改革与回眸》】(16分)材料一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
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
食贵,籴(dí,即买进粮食)食不利,而又加重征,而民不得无(不)去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矣。
——《商君书·外内》材料二熙宁四年(1071年),司农寺拟定的免役法规定: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衙前等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
原不负担差役的官户、女户、寺观,要按同等户的半数交纳钱,称助役钱。
熙宁五年(1072年),颁行市易法。
在京城设市易务(后改为市易司),以100万贯作本,负责平价收购商人滞售的货物,赊货给商贩贩卖,也向商贩发放贷款。
商贩赊货物及借款,需以财产作抵押,5人以上互保,每年纳息二分。
(1)材料一中商鞅认为农民贫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在惠农方面的具体做法及目的。
(8分)(3)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对商业的态度及目的。
(6分)【答案】(1)粮食价格过低。
(2分)(2)商鞅的措施:提高粮食价格。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商鞅变法》测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商鞅变法》测试试题(含答案)第二单元《商鞅变法》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提出“君者舟也,庶民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著名论断的思想家是A.老子 B.孔子 C.荀子 D.墨子2.有学者谈到先秦诸子百家时说:① 思想是保守的,认为社会是退化的,最好的时代已经过去;② 思想是逃避的,视人生富贵尊荣为浮云;③ 思想是一种统御术,认为崇古是一种罪恶,最好的时代是现在。
三处空格上分别是A.①儒家、②道家、③法家 B.①法家、②道家、③儒家C.①道家、②法家、③儒家 D.①儒家、②法家、③道家3.商鞅在变法中制定了秦律,秦律的突出特征是A.强调社会和谐 B.倡导公平公正 C.维护农民利益 D.实行轻罪重罚4.某历史探究小组就管仲改革和商鞅变法展开了探究性学习,其以下观点正确的是A.内容相同,性质相反B.都改变了所在国家的社会性质C.都增加了本诸侯国的实力D.结果都废除了奴隶制,确立了封建制5.商鞅变法规定:私自移动田界,将被处以“赎耐”之刑(强制剔去须鬓,以羞辱之)。
此规定的目的是()A.奖励耕织B.重农抑商C.维护净田制D.保护私有财产6.下列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在经济方面沉重打击了旧贵族的是A.“燔诗书而明法令” B.“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C.“为田开阡陌封疆,平赋税” D.“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7.“人无于水监(通“鉴”,以水为镜),当于民监。
”与此话相吻合的是百家中的A.法家 B.道家 C.儒家 D.阴阳家8.公元前338年,秦惠文王听信谗言,下令逮捕商鞅。
商鞅在逃亡途中投宿旅店遭到拒绝。
店主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
”无处可去的商鞅最后被逮捕处死。
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说明秦国A.变法深入人心 B.法治代替人治 C.变法违背民意 D.变法最终失败9.战国初期,楚国虽地广人多,但国力萎靡,后吴起至楚“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
高一历史商鞅变法试题
高一历史商鞅变法试题1.商鞅变法中废除了许多旧制度,实行了社会性质的转变,其中得以保留的是A.井田制B.分封制C.王位世袭制D.奴隶主贵族世袭特权【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商鞅变法强调加强以国王为核心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因此王位世袭制得意保留,A项商鞅变法中井田制被废除,B分封制和D奴隶主贵族世袭特权遭到极大的削弱,所以答案选C。
【考点】商鞅变法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商鞅变法的具体举措的重要影响,高考对其的考查角度多样,主要突出其对秦国统一中国的奠基作用和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它实现了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变革,是一定程度上的经济革命和社会革命,对后世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也成功地实现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
2.“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博。
斯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该历史事件记载于A.《诗经•国风•秦风》《春秋•鲁桓公十八年》B.《诗经•国风•秦风》《战国策•秦策》C.《战国策•秦策》《史记•秦始皇本纪》D.《战_策•秦策》《史记•商君列传》【答案】D【解析】略3.秦国商鞅变法的内容中体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是A.奖励军功B.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度C.废除奴隶主的特权D.鼓励耕田织帛,生产多的,免除徭役【答案】D【解析】略4.从法律上明确废除井田制,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肯定的是()A.晋国的税制改革B.齐国“相地而衰征”C.鲁国的“初税亩”D.商鞅变法【答案】D【解析】略5.战国时期各国在变法后大都实行了县制,这与分封制相比大大强化了中央集权,主要表现在A.地方实行分权,官员间相互监督B.地方官员由国君直接任免C.地方行政体系独立,有高度的自治权D.县的统治区域一般都比封国小【答案】B【解析】略6.商鞅变法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擎。
”材料中的“本业”指的是A.工业B.手工业C.农业D.商业【答案】C【解析】略7.阅读下列材料:(11分)材料1: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
高三历史 商鞅变法 练习题 (含答案)
高三历史复习商鞅变法专题复习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 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下图。
据此可知,战国以前( )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 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 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2. 探究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技能。
根据提示,下表中应填入( )①使用铁器和推广牛耕提高了生产力②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③农民起义频繁④各国竞相实施富国强兵的变革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 下列改革中,实现了富国强兵,“倾邻国而雄诸侯”的是( )A.商鞅变法B.汉武帝改革C.北魏孝文帝改革D.王安石变法4. 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5. 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 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 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6. 有学者称商鞅变法“是在黄金大时代的一次惊心动魄的大魔术”。
这次变法使秦国( )A.出现迁徙与择业的相对宽松环境B.私人工商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C.士人阶层冲破束缚出现思想争鸣D.创建新权力结构实现富国强兵7. 春秋末期至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内逐渐形成了专制权力。
中原各国的专制权力多由“卿室”主导,如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楚国和秦国的专制权力则是由国君(“公室”)掌握。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 )A.西周分封的同姓诸侯集中于中原地区B.中原诸侯国更加遵守西周的礼乐制度C.楚国和秦国传统的贵族势力比较薄弱D.宗法分封制在边缘国家首先遭到破坏8. “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商鞅变法内容考试题目
商鞅变法内容考试题目一、单选题(每题5分,共30分)1. 商鞅变法中,废除的旧制度是()A. 井田制B. 分封制C. 禅让制D. 世袭制答案:A。
解析:商鞅变法中,秦国废除了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这是秦国经济制度的重大变革。
2. 商鞅变法规定,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这项措施的直接作用是()A. 加强了中央集权B. 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C.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D. 确立了封建制度答案:B。
解析:奖励军功使得秦国的士兵为了获得爵位和田宅而奋勇作战,直接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3. 商鞅变法中,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是()A. 建立县制B. 奖励耕织C. 按军功授爵D. 统一度量衡答案:A。
解析: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地方,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4. 商鞅变法后,秦国的农民如果想获得爵位,最好的办法是()A. 努力开垦荒地B. 经商发财C. 当兵打仗建立军功D. 多生产粮食布帛答案:C。
解析:商鞅变法规定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所以农民想获得爵位最好的办法是当兵打仗建立军功。
5. 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是()A. 奖励耕织B. 承认土地私有C. 废除旧贵族特权D. 建立县制答案:D。
解析:建立县制被后世所沿用,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深远。
6. 下列商鞅变法的内容中,最能体现变法性质的是()A. 编制户口,加强刑罚B. 奖励耕织C. 允许土地自由买卖D. 建立县制答案:C。
解析:商鞅变法的性质是封建性质的改革,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最能体现变法的性质。
二、多选题(每题8分,共40分)1. 商鞅变法的内容包括()A. 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B. 奖励耕织C. 奖励军功D. 建立县制答案:ABCD。
解析:这些都是商鞅变法的重要内容,承认土地私有促进了封建经济发展,奖励耕织有利于农业发展,奖励军功提高军队战斗力,建立县制加强中央集权。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之商鞅变法卷(有答案)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之商鞅变法卷(有答案)一、单选题(共30题;共60分)1. ( 2分)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变法推动了社会进步,其中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的社会变革是()A. 尊王攘夷B. 重农抑商C. 实行分封制D. 商鞅变法2. ( 2分) 商鞅受到秦孝公的重用,推行改革,提振国力。
这件事发生在()A. 商朝B. 西周C. 春秋时期D. 战国时期3. ( 2分) 陕西西安栎阳城遗址是“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经考古认定是商鞅变法的发生地。
该遗址位于战国时期的()A. 齐国B. 赵国C. 秦国D. 楚国4. ( 2分) 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原因有()①变法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②变法的内容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③商鞅有革新的魄力,得到秦孝公的支持④变法符合奴隶主贵族的心愿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5. ( 2分) 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
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是()A. 奖励耕战B. 承认土地私有C. 废除贵族世袭特权D. 确立县制6. ( 2分) 战国时期,兴义属夜郎国。
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为哪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A. 魏国B. 吴国C. 秦国D. 晋国7. ( 2分) 某校七年级一班同学在学习“商鞅变法”时,排练了形象生动的历史课本剧。
下面是四位同学模拟发布的告示,其中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A. 小华:出生贵族的人,爵位保持世袭B. 小丽:努力种田的人,可以免除徭役C. 小红:土地属于私有,可以自由买卖D. 小强:军功卓著的人,授予爵位田宅8. ( 2分) 在我们的家乡——扬州,有一个宝应县。
‘县’作为行政区划单位的制度由来已久,这种制度最早开始于()A. 夏朝B. 西周C. 春秋D. 战国9. ( 2分) 《史记·商鞅列传》中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族多怨望者。
……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遂灭商君之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鞅变法》试题
1.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最主要目的是
A.吸引商人把钱财投人农业B.鼓励人民从耕织中求功名
C.防止商人和高利贷者兼并土地D.满足发动兼并战争的需要
2.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建二十等爵制,使得
①有军功的农民可以得到官爵成为中小地主②按军功定尊卑,废除世卿世禄制度
③中央集权建立起来④贵族失去了通过军功加官晋爵的机会
A.①②B.③④C.③D.④
3.下列关于商鞅变法推行县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其目的是加强中央对基层的控制B.县制的推行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商鞅是中国推行县制的第一人D.县的长官由国君直接进行委派
4.商鞅变法中提到“燔诗书而明法令”,这一措施的实质是
A.宣传法家思想B.依法治国C.富国强兵D.思想文化上的专制
5.商鞅变法强制推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政策,其主要目的是为了
A.革新中国婚姻制度B.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C.打击旧贵族势力D.发展农业生产
6.右图是1975年湖北云梦县睡虎地秦墓出土的武士斗兽纹铜镜,表现了商鞅变法后秦人形成的
A.法制意识
B.重农精神
C.娱乐意识
D.尚武精神
强化提高
7.商鞅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仁义、贞廉、非兵和羞战统称为六虱,认为应该统统毁灭。
其实质是
A.统一思想
B.加强中央集权
C.思想文化专制
D.打击旧贵族的势力
8. 商鞅变法的各项措施中,最明显、最直接触犯旧贵族利益的是A.废井田,开阡陌B.奖励军功C.建立县制D.禁止弃农经商
9.商鞅变法措施中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最深远的是
A.废井田,开阡陌B.实行县制
C.奖励耕织,废除贵族特权D.限制工商业者的活动
10.下列变法措施中有利于确立封建地主阶级政治地位的有
①实行二十等爵制②实行连坐法③废除世卿世禄制④“燔诗书而明法令”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课外延伸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秦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为私斗者,各以
轻重被刑大小。
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避亲近。
法及太子,黥劓其傅。
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
兵革大强……孝公已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
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
且夫商君固大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
”——《战国策•秦策一》
材料三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
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
(1)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变法法令得以推行的原因何在?
(2)据材料二、三分析,商鞅变法产生了哪些主要的社会影响?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
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
——《商君书•更法》
材料二乃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
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
(1)材料二中的“务本”是什么意思?“王制”又指什么?
(2)从上述材料中,引用一句原文,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
高考链接
13.(1999年全国)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A.实行商鞅变法
B.更多地使用铁农具
C.牛耕得到推广
D.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14.(2004年广东)韩非子指出,商鞅虽死,“秦法未亡也”。
结合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分析其历史影响。
参考答案
基础巩固
1.D 商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是为了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以便在激烈的兼并战争中取胜。
2.A 本题考查对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内容的理解能力。
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建立二十等爵制:规定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官吏从有军功爵的人中选用,人们按照爵位的高低占有不同数量的田宅、奴婢。
据此分析应排除③④。
3.C A、B、D三项叙述正确,符合提干“不正确”之意的是C项,因为秦国早在春秋时就设县。
4.D “燔诗书而明法令”主要目的是为依法治国制造思想舆论和环境。
主要是为适应中央集权政治而建立的。
因此实质是进行思想文化上的专制。
5.B A、B、C、D四项都是其目的之一,但符合题干“主要目的”之意的是因为小家庭政策的推行,增加了秦国政府的户赋收入。
故选B项。
6.D 根据铜镜的图案内容,可以说明当时秦人形成了尚武精神。
强化提高
7.C 商鞅认为诗书礼乐代表的是儒家学说,而他提倡的是法家学说。
在思想文化领域加强控制,实质都是实行文化专制。
8.B 本题考查对商鞅变法内容及影响的分析、理解能力。
从最明显,最直接的方面去分析,应是B项“奖励军功”,原来为世卿世禄制,变法后按军功授爵,奴隶主贵族没有军功,就得不到爵位。
9.A 本题主要考查对商鞅变法意义的理解能力。
解题关键词是“影响最深远”。
据所学知识,A项废除了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确立了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实现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
10.B 选项②属于维护社会治安的措施,进而可排除含有②的A、C、D三项。
课外延伸
11.【解析】本题以商鞅变法的材料为依托设置三个问题。
主要考查提取有效信息和分析论证问题的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弄懂材料,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及题后的设问综合作答。
注意:答案组织要语句流畅,言简意赅。
【答案】(1)法家思想。
秦孝公的支持,商鞅赏罚分明,公正无私。
(2)社会秩序安定,国力增强;旧制度被废除,社会各阶层的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
12.【解析】再阅读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联系相关史实分析说明问题。
第(1)问较为简单,不仅要知道所谓的本和末的含义,还要理解商鞅为什么会提出重农抑商的政策。
第(2)问要结合商鞅变法的目的加以考虑。
【答案】(1)“务本”指重视农业生产。
“王制”指以井田制、分封制为基础的奴隶制度。
(2)“倾临国而雄诸侯”。
高考链接
13.A 本题旨在考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明确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比较彻底的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它通过变革生产关系解放社会生产力,是秦国实力增强的重要原因,B、C、D三项是当时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
14.【解析】本题注意准确再现史实说明和分析历史问题。
要做好本题除了记住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外,还应该
理解每项措施有什么具体影响,不要凭空想象,要结合变法发生的历史背景加以理解。
【答案】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废除旧贵族特权、奖励耕战,按军功授爵和赐给田宅;建立县制,由国家统一派官吏治理。
顺应了时代发展要求,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促进了新的生产方式的确立,
使秦国迅速强大起来,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