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退变性滑脱的X线平片和CT表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腰椎退变性滑脱的X线平片和CT表现

【摘要】目的探讨X线平片和CT对腰椎退变性滑脱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8例腰椎退变性滑脱患者的平片和CT资料,分别对腰椎序列、椎体及附件的形态和骨质结构,滑脱相应部位椎体和附件、硬脊膜囊、神经根和韧带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X线平片能直观地显示腰椎退变性滑脱全貌,在显示腰椎序列、椎体及附件的形态和骨质结构等方面比CT优越,而CT在显示椎间盘、硬膜囊、关节突和椎管内外结构的变化等明显优于X线平片。结论X线平片与CT结合能提高腰椎退变性滑脱的诊断准确率,对腰椎退变性滑脱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腰椎;退变;滑脱;X线;CT

腰椎退变性滑脱常因腰椎退行性变引起,是引起慢性腰腿痛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以前退变性腰椎滑脱主要靠X线平片诊断,随着CT的广泛应用显示了其在诊断该病的诸多优势。本文旨在探讨X线和CT 对腰椎退变性滑脱的诊断价值。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48例中,男9例,女39例,年龄34~82岁,平均63岁。病史9个月~20多年不等。临床症状主要有腰痛,腰痛并腿痛,腰酸,腿痛,下肢麻木,间歇性跛行,其中以腰腿痛所占比例最大。典型体征包括腰椎前屈范围加大,背部可触到因棘突前移而造成的“阶梯”征。

1.2检查方法所有病例全部摄腰椎正侧位X线平片及腰椎CT检查,其中36例加摄过曲过伸位片,对滑脱的椎体进行观察和分析。所用X线机为北京万东公司500MAX光机,富士CR处理系统,CT机为东软飞利浦双排螺旋CT,CT 检查选择层距和层厚均为

2.5 mm、120KV、250mAs、平行于椎间隙对滑脱椎体部位包括上下两个椎体进行扫描。

2结果

2.1腰椎退变滑脱的部位、程度和方向

48例退变性腰椎滑脱中,均发生在L3以下椎体,其中L3滑脱2个,L4滑脱35个,L5滑脱11个,用Meyerding四度分级法【1】,将下位椎体的上缘分为四等份,上位椎体每前移一份为I°。作为腰椎滑脱程度判断标准,其中Ⅰ度滑脱45个,Ⅱ度滑脱3个。L3前滑脱2个,L4前滑脱33个,后滑脱2个。L5前滑脱11个。共计前滑脱46个,后滑脱2个。

2.2 腰椎退变性滑脱的临床与发病机制

腰椎退变性滑脱常发生在40岁以上女性,男女发病率之比为4:1,好发于腰4~5节段,以前滑脱多见【2】,本组病例中前滑脱46例(占95.8%)。本组病例年龄相对偏高,48例中最年轻者34岁,其中60岁以上29例(占60.4%),本症主要病理改变是由于椎间关节和椎间盘的退变以及其它因素异常,包括椎间关节面的发育异常、椎体周围软组织和腹盆部肌肉松弛等,导致的一个或多个椎体连同椎弓的移位,而椎弓保持完整,椎体移位导致继发性椎管、椎间孔和侧隐窝狭窄。椎体的不稳可导致腰椎小关节有过度运动,久之可产生小关节的磨损和反应性骨增生,最后发生骨性关节炎,这样既减低了制约椎体的前屈功能,又加重了椎体的不稳,从而引起椎体滑脱,下部腰椎受重力的影响大,是腰椎退变和滑

脱的好发部位。本组48个椎体滑脱中,L4滑脱35个,L5滑脱11个,占95.8%。

2.3 腰椎退变滑脱的X线表现

(1)椎体滑脱表现:滑脱椎体相对下位椎体向前或向后移位, 椎体前后缘序列连线不连续呈阶梯状(图1、2)。(2)滑脱腰椎退变表现:腰椎椎体邻近部位椎体有不同程度骨质疏松,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部骨质增生,椎体相邻面骨质硬化等。本组48例中,椎间隙变窄26例。椎小关节面增生硬化28例,椎小关节面增生硬化并小关节间隙变窄8例。(3)椎管和椎间孔改变:表现为滑脱椎体不同程度的骨性椎管前后径变小,椎间孔狭窄变形。

图1 图2

图3 图4

(同一病人)

图1、2 腰椎正侧位片显示L4向前呈I°滑脱,椎体后缘序列连线不连续呈阶梯状改变,L4-5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部见骨质增生。

图3、4 CT清楚显示双椎体缘,相应椎间盘膨出、硬膜囊狭窄、椎小关节突退变和椎管内外结构的变化。

2.4 腰椎退变滑脱的CT表现

(1)椎体滑脱表现:横断面上可见“双椎体缘”,并可见相对性椎间盘膨出(图3、4)。(2)椎间盘退变表现:椎间盘向周围均一性膨隆,本组48例均有不同程度椎间盘膨出,以L4~5为多见33例。椎间盘真空征16例,表现为椎间盘内有气体影。(3)椎体和小关节退变表现:腰椎椎体边缘骨质增生及腰椎骨质疏松。小关节均有不同程度退变,表现为关节面增生硬化、关节面下囊变、关节间隙狭窄或不对称和关节囊钙化,其中13例有一侧或两

侧小关节真空征。椎体边缘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位于前后缘和侧缘。多数腰椎有不同程度骨质疏松。黄韧带增厚8例,前纵韧带钙化5例。(4)椎管、侧隐窝和椎间孔改变:表现为滑椎均有不同程度的中央性椎管狭窄以及侧隐窝和椎间孔狭窄。

3 讨论

3.1退变性腰椎滑脱类型

退变性脊椎滑脱症是指在椎弓完整的情况下发生的脊椎滑脱,又称为“假性脊椎滑脱”及“椎弓完整性脊椎滑脱症”。Newan[1]认为本症多伴有椎间盘及椎小关节的退行性变,故命名为“退变性脊椎滑脱症”。退变性脊椎滑脱症表现为一个或数个椎体连同椎弓向前或向后移位,向前者为前滑脱,反之为后滑脱。退变性脊椎滑脱以腰椎最多见。腰椎小关节是连接腰椎间的重要关节,它的形态及关节角对下腰椎运动的影响较大。正常成人腰椎以L3为中心前突,其稳定性依靠腰椎韧带及关节结构的完整,腰椎后关节的主要功能是保持腰椎的稳定性,而不是承受重力。正常腰椎由L1~L5椎小关节的方向逐渐由矢状位向冠状位移行,至L5~S1水平主要呈冠状位。一般椎小关节面呈双向结构,其前内份呈冠状位,后外份呈矢状位。冠状位部分可制约椎体的前移,该部分若减少,其制约能力将随之降低。退变时可见部分椎小关节倾斜角的减少,尤其是L4~5,L5~S1椎小关节倾斜角的减少,是导致滑脱的重要因素。Gobler等研究发现当小关节角52°时腰椎较易发生退变性滑脱。鉴于以上原因故认为椎间小关节退变是腰椎退变性滑脱的主要原因。椎间盘退变是腰椎退变滑脱的重要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由于椎间盘退变,导致了小关节不对称,这种应力的改变作用于小关节,从而增加了小关节的不稳定和松弛,继发小关节磨损和增生等。从而对腰椎退变滑脱起了促进作用。退变性腰椎后滑脱时,脊柱生理弯曲的存在及腰椎关节突(椎弓根)关节的大致矢状走行等是本病发生的解剖基础,脊柱退行性变和周围韧带肌肉的松弛是本病后滑脱发生的潜在原因,而身体过度屈曲,突然用力等是导致本病的诱发因素。三者共同作用而诱发了退变性腰椎后滑脱的发生。退变性腰椎滑脱类型根据滑脱发生的部位、方向、形态及数目可分为3型5种,即前滑脱、后滑脱和交错型滑脱3型,其中前滑脱包括单椎体前滑脱和多椎体梯形前滑脱。后滑脱包括单椎体后滑脱和多椎体梯形后滑脱。退变性腰椎滑脱的部位最好发于L4,其次为L3。本组L3,L4的滑脱84个占89.4%。滑脱方向以前滑脱为多85.1%,也是多见于L4,后滑脱多见于L3。前后滑脱好发部位的差异原因与解剖结构有关,主要与腰椎曲度有关,即与每单个腰椎所处位置有关。正常成人腰椎生理曲度以L3为中心前突,L4为最前有关,L4及其以下椎体存在向前下移位的倾向,而L3以上椎体则有向后下移位的趋势。由于腰椎椎小关节突及椎间盘退变导致腰椎不稳,引起椎体前移。滑脱时由于椎弓完整,移位的椎弓峡部到达下位椎体上关节突后缘时,滑脱即被阻挡,所以滑脱一般在I度以内。本组退变性腰椎滑脱Ⅰ度者92个,约占97.9%。退变性腰椎后滑脱一般较轻,一般不超过1 cm,平均4 mm 左右。

3.2退变性腰椎滑脱应与椎弓峡部裂滑脱相鉴别。

两者的鉴别点为前者滑椎小关节退变和半脱位,滑脱多为I度,椎弓根完整,伴椎体及椎间盘退变。后者椎弓峡部出现裂隙,无椎小关节半脱位。滑脱程度以峡部裂所致的滑脱为重。腰椎前、后滑脱时CT扫描均可见滑椎下缘相邻间盘相对性前、后膨,但在相应层面的方向相反,即扫描层面包括滑椎椎体下缘及相邻间盘时,在前滑脱表现为相对后膨,在后滑脱表现为相对前膨。而扫描层面包括滑椎下位椎体上缘及相邻间盘时,在前滑脱表现为相对前膨,在后滑脱表现为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