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儿童动作法康复训练个案分析.doc

合集下载

脑瘫儿童动作康复课例分析

脑瘫儿童动作康复课例分析

础上 , 依 据 医教 结 合 理 念 , 综合运 用结构任务板 、 学 生 自我 评 价 系统 等 . 营 造 充 满 乐趣 的 生
活化 康 复训 练环 境 , 取 得 了较 好 的 康 复 训 练 成 效 。
关键词 : 脑瘫 儿童; 动作康 复 ; 课 例 分析 中 图分 类 号 : R 4 9 4
你来试试吧 ! 任 务一 : 扶 物 站 立 抬 腿 。生 手 扶 梯 背架 站 立 , 单 脚
【 训练心得 】
教 师 应 重 视 康 复 阶段 的小 结 反 思 ,每 节 课 的前 后 测情况 、 每 个 课 堂 项 目的达 成 情 况 , 都 要 进 行 记 录 。这 样 , 通过距离 、 时间和数量 的变化 , 来 客 观 分 析 孩 子 的 点滴 进 步 , 推 动 量 变 到 质 变 的过 程 。


个 案 基 本 情 况
情 绪 影 响稳 定 的动 作 控 制 ,二 是 臀 大 肌 肌 力 不 足影 响
高跪和行走能力 , 三 是 双 腿 内收 夹 角在 1 5度 以 内 。根
小吴 ( 化名) , 8岁 , 共 济失 调型 脑瘫 儿童 , 动 作 异
常大于知觉异常 , 存在语言 、 心 理 等 多 方 面 障 碍 。笔 者 通 过 评估 发 现 其 高 跪 能 力 未 通 过 , 重心转移极 弱 , 体 位

借鉴 、 有 推广意义 的经验 , 目前 还 做 得 不 够 。 今 后 , 我
们要把 扫盲工作做 得更实 、 更细、 更好 , 这需 要特教人
( 智力二级 ) 通过康复训练 , 认 知 能 力 不 断提 高 , 逐 渐 学 会 与人沟通 , 见到扫盲教师 , 礼 貌 语 讲 得 很 好 。第 三 期 学 员华平 ( 肢体 ) 、 小 勤( 肢体 ) 接 受 扫 盲 教 育 后 康 复 很

学龄期脑瘫儿童运动康复训练个案

学龄期脑瘫儿童运动康复训练个案

学龄期脑瘫儿童运动康复训练个案发布日期:2015-02-11大水准的代偿性改善,又能够防止肌腱不可逆的挛缩和骨骼畸形突变的发生。

而学龄期脑瘫患儿因为年龄较大,病程较长,且已形成了相对固定的病理姿势和运动模式,康复效果一般较差。

随着我国脑瘫儿童数量的逐年增加以及全纳教育“零拒绝”理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脑瘫儿童步入学校,接受义务教育。

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学校该如何对他们实施康复训练,如何使学龄期脑瘫儿童的身心得到最大水准的康复和发展,需要我们实行深入的研究。

一、基本情况(一)问题陈述小鑫(化名),男,15岁,八年级学生。

三胞胎老大,母亲怀孕7个半月时早产,出生时无缺氧、窒息病史。

出生时体重1.7公斤,出生后无病理黄疸病史,但运动发育较同龄普通儿童缓慢。

7个月时经医院诊断为脑性瘫痪,后辗转多地医院实行手术,术后虽有明显改善,但需配合康复训练。

因住院费用较高,又临近开学,遂不再继续住院接受康复治疗。

现在小鑫虽已返校上课,但刚经历手术不久,行动不便,上下学都要家长搀扶。

针对小鑫术后需要配合实行康复训练的情况,如何对小鑫实施有效的康复训练以解决因其下肢运动功能受限造成的一系列障碍,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

为此,作者决定依托学校现有的资源和条件为小鑫制订一个为期一年的个别化康复训练计划,对其实施以运动康复为主的综合训练,希望通过训练强化手术治疗的效果,实现基本能够独立行走的目标。

(二)功能评定为了给小鑫制订康复训练计划,需要对他的体格状况、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水平等实行评定。

为准确理解小鑫的各方面资料及术后状况,作者首先调阅了小鑫的受教育档案,对其基本情况有了大致理解。

随后又对小鑫的母亲实行了访谈,并通过她查阅了小鑫在北京某医院接受治疗时的病历资料以及术后各项检查情况,对小鑫的情况有了更加全面的理解。

二、行为矫正(一)制订个别化康复训练计划根据术后各项检查结果,结合近期对小鑫的观察理解,作者发现,小鑫的主要问题是双髋略成内收畸形;双侧足尖着地,足跟悬空,呈马蹄形;双膝屈曲,呈屈髋屈膝步态;下肢肌力低下,不能完全独立行走。

重度脑瘫儿童运动技能恢复的个案研究

重度脑瘫儿童运动技能恢复的个案研究

[重度脑瘫儿童运动技能恢复的个案研究](上海市杨浦区五联幼儿园蔡亚华朱月情戴向军朱云)一、问题的提出当前,我国《宪法》《残疾人教育条例》都明确规定:“国家保障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重度脑瘫儿童运动技能恢复的个案研究。

”由此可见,给每一个特殊儿童提供教育不仅是理想,而且是现代法律的要求,这为我们“依法办园,依法治教”提供了法律依据。

的确,教育权是一项基要人权。

作为特教老师,我们深信,每一个特殊儿童都有教育的可能性,也都具有教育成功的可能性。

在此精神的指导下,我区学前特教正大步走向“零拒绝”,教育康复对象由中度智残儿童拓展到o~6岁的中重度、重度和极重度特殊儿童。

长期以来,我园收训了多名脑瘫儿童,他们都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残疾和运动障碍。

2001年,我园又接受了一名同时伴有脑瘫、听力障碍、脊柱侧弯、足外翻、裂腭、瘫痪在床的重度智残儿童。

面对这样的儿童,特别是其运动技能的恢复,我们缺乏相关的康复训练的医疗知识和技能,一切都属起步阶段。

如何帮助类似儿童,有效促进其运动技能的提高,这是我们“零拒绝”工程的实施阶段以及特殊儿童迈向健康之路的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由此我们将陈某的案例展开,进行个案的研究。

二、个案介绍1.基本情况姓名:陈某出生年月:1998年8月智商:无法测试听障程度:左耳90db,右耳90db2.幼儿发展状况该幼儿2001年11月来园时患有脊柱侧弯、足外翻、裂腭,长期瘫痪在床,头围46厘米,胸围41厘米,大腿围21厘米,小腿围15厘米,脚为11码,腿部肌肉已呈萎缩状况,语言功能严重缺损。

另外,该幼儿吸吮能力极差,口、舌、喉的协调运动能力缺乏。

三、研究的内容通过研究,改善陈某的运动状况,探索一套运用膳食、病理、医疗、运动等综合法提高极重度脑瘫儿童的运动能力的康复方法。

四、实践的过程(一)医教结合训练特殊儿童运动能力现代的特殊教育是—种整合的教育,这就促使我们利用相关学科的有利因素,结合特殊儿童的实际水平给予特殊的帮助。

脑瘫患儿运动疗法个案

脑瘫患儿运动疗法个案

( ) 五 借助器械对患儿进行粗大运动 、 精细
运动 、 平衡能力和协 调能力的训练 . 一方 面提
价的方法—— 利用他爱吃的食 品、 的玩具 爱玩 作为强化物 , 点头 、 微笑 、 亲切 注视、 抚摸等方
运用情感交融原则 ( 了解孩子 的喜好 、 当 孩子的最好玩伴 、 一起接触他喜欢 的东西 )变 ; 换情境法( 投其所好 运用拍球 、 转球运动 )经 ; 常给患 儿以积极的评价 :采取直接评价 的方
法; 讲授法 、 及时肯定 , 捉时机 ( 捕 采取直接评
螺丝训练 . 锻炼手指的灵 活性 。
维持 和改善患儿运动器官 的功能 .同时还可 以提高神经系统的调节 能力
( 运动疗法可 以让患儿 发挥主观能动 三) 性. 转化消极情绪。
l. O 重锤式手指肌力训练桌. 右手手指屈伸 肌抗阻肌力训练及改善关节活动范m ̄练。 J I l
l. 手提重物 、 1 右 拿捏 东西 、 拧盖 瓶盖 、 拧
学 2 1 景0年 2 2 第期 1
脑瘫患儿运动疗法个案
王志英 ( 肃省 张掖 市特殊教 育学校 7 4 0 ) 甘 3 0 0
引 言

◆ 探 索 ・ 鸣 ◆ 争

打 自己或用 头撞墙 、 碰地 : 鞭炮声 、 汽车 鸣笛
2 教师的指导 下 . . 在 进行粗 大运动训 练 .
法 .亦称 治疗性 训练 它是康 复医学 中最主
要、 最基本的治疗措施 之一 ( ) 二 运动疗法可以增加患儿的心肺功能 .
患儿不愿运动 . 如果 强制训练 . 就会 出现 情绪波动 : 尤其 是训练右手时常会发脾气 、 摔 东西 为使其 更好配合训练 ,我们采取 以下
策略 :

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个案分析

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个案分析
正常的动作姿势,按翻身、四爬、坐、站立等顺 序进行。
Bobath反射性抑制手法
X X1、XX上半身(头、躯干)反射性抑制屈曲姿势手法
2、下半身(髋、膝、踝)反射性抑制伸展姿势手法。
XXXX
大脑中央前回肢体反射区图解
大脑中央前回肢体反射区图解
分开双腿 放些东西在小儿的头和肩下面,使头、 肩向前。 握住小儿的双膝关节向上屈腿。 当髋屈曲时,腿就会分开
Vojta疗法:是由反射性俯爬与反射性翻身组成的、 诱导出反射性移动运动的促通治疗方法。
Bobath三阶段治疗
第一阶段:使肌张力恢复或接近正常状态,采用
X抑X制X异X常紧张性姿势反射,逐渐获得正常的肌张
力。 第二阶段:促进立直反射与平衡反射发育。
X第X三X阶X段:向随意动作移行阶段,引导患儿出现
共济失调型:病变主要在小脑,平衡功能差,随意运动协调性差,在运动 中表现为低张力性
混合型等
大脑解剖图
大脑中央前回肢体反射区图解
详细图解
锥体系解剖图
存在的异常反射
X1X、X对X称性紧张性颈反射(STNR):颈屈曲—上肢屈
肌优势,下肢伸肌优势 2、紧张性迷路反射(TLR):仰卧位—上下肢伸肌优
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个案分析
☞ 主要内容 :
1
2
3
4
病案介绍 病案分析 康复计划
PT治疗
病案介绍
患儿:谢依然,女,2岁3个月
X诊X断X:X脑瘫(痉挛型)
患儿具体情况:母亲妊娠期有缺氧史,剖宫产,术中 脐带绕颈,运动发育迟缓,于2017年1月入我院进行
X康交X复叉X治呈X疗剪,刀入腿院和时尖不足能,爬改行良、As独hw站o、rt行h分走级,:下2肢级内(收肌

脑瘫儿童康复案例

脑瘫儿童康复案例

脑瘫儿童康复案例:小明的康复之路1. 案例背景小明,男,现年7岁,是一名患有脑瘫的儿童。

他在出生时发生了窒息,导致大脑缺氧引发脑瘫。

小明的父母非常关心他的康复,并希望能够通过康复治疗改善他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2. 康复过程2.1 评估和制定康复计划小明首先接受了一系列评估,包括神经影像学检查、运动功能评估和日常生活能力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医疗团队确定了小明的康复需求,并制定了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2.2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小明康复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

物理治疗师根据小明的具体情况设计了一系列运动训练和技巧练习,旨在改善他的肌肉力量、平衡能力和协调性。

在物理治疗中,小明进行了以下训练:•肌肉强化:小明通过进行各种力量训练,如抬腿、蹲起等,来增强肌肉力量。

•平衡训练:小明进行了一系列平衡训练,如单腿站立、走平衡木等,以提高他的平衡能力。

•协调性训练:物理治疗师通过各种协调性训练,如投掷球、跳绳等,帮助小明提高身体的协调性。

2.3 言语治疗由于脑瘫对口腔和咽喉肌肉造成了影响,小明在言语方面存在一定困难。

因此,他接受了言语治疗来改善他的发音和语言表达能力。

言语治疗师采用了以下方法:•发音训练:通过针对不同音素的发音练习,帮助小明纠正发音错误。

•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通过游戏和互动活动,鼓励小明积极参与口头交流,并提高他的语言表达能力。

2.4 职业治疗职业治疗旨在帮助小明改善日常生活技能,提高他的自理能力。

职业治疗师为小明设计了一系列训练和活动,包括:•自理技能训练:小明通过模拟日常生活场景进行自理技能训练,如穿衣、洗脸等。

•功能性训练:职业治疗师通过各种功能性活动,如握笔写字、使用餐具等,提高小明的手部协调能力和精细动作能力。

3. 康复结果经过几个月的康复治疗,小明取得了显著的康复效果。

他的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得到了明显改善,可以独立站立和行走一段距离。

在言语方面,小明的发音准确度有所提高,并且能够更流利地表达自己。

脑瘫伴感统失调的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脑瘫伴感统失调的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脑瘫伴感统失调的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1.案列背景:可可,男,3岁,是一名早产儿,患有先天性痉挛性脑瘫,6个月左右该儿表现四肢肌张力高,双手中线活动困难,手部紧张握拳,拇指内收不明显;双下肢伸直,以伸肌张力为主,屈曲膝/髋关节活动受限,俯卧能抬头,不能翻身,扶坐头能竖直,通过家庭指导早期干预,孩子能力有所提升,但是2岁该儿童表现双下肢肌张力高,能站立不会跨步,双脚外翻,双膝有过伸现象等,存有中度的感官防御表现,通过专业的评估,该儿童在康复室接受系统康复训练。

1.问题分析:首先,精准评估,发现问题。

根据国际上通用的评估量表GMFM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88项)和FMFM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如下:在评估中还发现该儿存有中度的感官防御,听见吵杂的声音会哭如(电钻声等),看见毛绒玩具害怕,不喜欢别人碰他,虽然喜欢玩玩具,但是只要陌生的老师靠近就躲开,对于特定颜色不敢看等等。

感官防御评估结果如下:1.感官防御正常轻微中度严重听力√触觉√活动√口腔√视力√关节√康复实施:根据个案的基本情况和评估结果,确定该孩子的康复内容以及目标。

短期目标:通过感统治疗,减轻儿童的感官防御,提高配合度;通过科学康复的训练结合游戏活动,提高儿童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借助助行器在室内行走;通过专业的康复手法,提高协调能力,并将训练内容结合日常生活,提高学习能力。

长期目标:通过专业的康复疗法,结合日常生活,能够自己独立自由地使用助行器行走,到学校,到生活区,到操场的任何地方,享受与健全人的同等权利,最终达到全面参与社会生活,融于社会的目的。

(一)通过感官防御的治疗促进儿童全面感统的整合感官防御——这是由于孩子在出生后24小时内,没有得到母体的亲触慢述,从而导致视、触、嗅、听、味、本体感觉及前庭感觉的单一或多感觉方面不同程度的损伤。

所以防御的治疗就是他哪方面有防御,我们就需要加强这方面的感觉刺激俗称“脱敏疗法”例如个案中该儿触觉、听觉、关节和活动都有不同程度的防御,利用压力刷的集中性治疗和四肢的按摩来解决触觉方面的问题,结合不同频率的音乐治疗来缓和听觉方面的防御,促进各个方面的感觉器官的整合,达到正常的效果[1]。

脑瘫儿锻炼肢体教案及反思

脑瘫儿锻炼肢体教案及反思

脑瘫儿锻炼肢体教案及反思一、个案情况与评估(一)基本概况远远是2010年入学的学前班学生。

他出生于2005年4月,出生后被诊断为徐动性脑瘫及中度智力障碍,通过PPVT测试所得智商为58;远远为第二胎,其妈妈在怀孕期间没有任何不良的妊娠反应,但在生产时用产钳没有成功后改为剖腹产,出现过短暂的缺氧。

(二)脑瘫儿童评估2011年初,在江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医生的指导下,我校脑瘫康复训练师对远远进行了六大项目的全面评估,评估结果为:1.上半身的肌张力正常,各关节的活动也正常,能较好地四点爬行,能扶物站立、横向行走;下肢肌张力异常,感觉统合失调,独立站立困难,平时都穿矫正鞋。

2.头面部的控制正常,能够断断续续的说话,气息不稳。

3.颈部控制正常;上肢活动都正常,手指活动灵活。

4.躯干控制也正常,坐姿正常,坐位转向灵活。

5.髋关节控制有一定的障碍,直跪位较为困难。

6.下肢内收肌张力偏高,有轻微的剪刀步态,膝关节活动正常,踝关节活动较正常,不自主动作较多。

二、训练内容根据评估结果,江医生与老师、远远父母一起讨论商议,针对远远存在的下肢肌张力异常、感统失调等情况,确定了以下康复训练内容:(一)感觉统合训练1.巴氏球上训练:远远坐于巴氏球上,康复训练师双手抓握住学生的脚踝,进行由慢到快的轻推、拉、左右摆动,尽可能地让远远在不同体位刺激下保持坐姿;2.辅助站立:远远采用站立位,康复训练师双手扶住学生髋关节,进行前后倾斜、左右重心的转移,刺激远远的本体感受器;3.本体感受刺激:远远坐在秋千上进行旋转、前后、左右晃动等方法,对各种不同体位刺激,激发学生的前庭功能。

(二)髋关节控制训练1.跪位训练:由于远远的髋关节控制不稳定,训练中多采用直跪训练。

远远双膝跪地,双膝自然开立,与肩同宽,大腿与躯干成一直线,尽可能保持长时间。

2.站立位重心转移训练:远远采用站立位,康复训练师双手扶住其髋关节,辅助其重心在左右脚之间转移。

3.辅助仰卧起坐:背部垫楔形垫进行仰卧起坐,加强髂腰肌力。

脑瘫儿小陆康复个案报告论文

脑瘫儿小陆康复个案报告论文

脑性瘫痪儿(矫形手术配套康复)治疗分析----小陆的个案研究报告张尹佳海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科一小儿情况8岁男孩小陆,这两年一直在嘉兴海宁市残联康复学校上学,因不能扶走和独走,家长每天要陪伴左右,压力也非常大.于2014年末,小陆在当地桐乡村委陪同下来海宁二院儿童康复科想寻求进一步治疗,我科经过评价,诊断为脑瘫(脑瘫定义与分型根据最新的儿童康复大会决议:婴幼儿脑部发育时期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脑损伤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分型为:痉挛型双瘫(表现为上半身的障碍轻于下半身,即上肢轻于下肢)访谈得知,小陆母亲怀孕8个月时因在海盐受外力撞击而至早产,经转送浙江省儿保抢救后存活,保温箱抚养20天后出院.经海宁二院儿童康复中心评测,现在的智力发育相当于2岁水平,大运动发育在9个月水平.总结之,患脑瘫的高危因素为:1新生儿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2早产,未熟儿.二个案分析与前期评价小陆在下肢肌张力,独站独走,智力发育,手精细抓握等方面均存在问题,大体情况如下:1.双下肢肌张力偏高,腱反射亢进,下肢呈内收内旋异常姿势,扶站时尖足明显,仅足指着地,内翻变形趋势明显.内收肌角<30度.扶走时为交叉剪刀步态.肌肉无萎缩,跟腱挛缩,有膝反张趋势,双下肢被动活动困难.2.长期大运动发育落后,活动范围较小,信息输入减少,致使智力发育相对落后.且智力发育落后反过来减弱了小儿活动的欲望,使大运动得不到提高,孩子已经不想走路,情绪低昂,于是进入这样一个恶性循环.对小儿非常不利.3.双上肢运动功能基本可以,但手部精细功能较差,如独立使用筷子,如厕后的手纸使用,捏取绿豆大小物体,旋下螺母,打开瓶盖等活动均不可.生活自理能力低.4.与外界交往较少,其父母忙于工作,而奶奶年迈没有机会陪她出去玩.小陆性格又比较内向,也没有其他同龄人与之玩耍.殊不知,儿时的玩伴是任何大人也替代不了的.以前在海宁培智学校时就是因为相关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缺乏,使其厌恶去上学.主动要求放弃上学的机会.这样的话,严重的阻碍了孩子的社会化进程.前期评价采用中国残联编制的<<肢体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档案>>各项评分情况如下:1运动功能:19分2生活自理能力:6分3社会适应能力:6分三远期康复目标(我科指6个月后的大运动目标)1. 独走.四针对康复目标的训练规划与思考通过小儿扶站情况分析直立对线:前脚掌尖足立位,膝盖代偿性后伸(仅有膝反张趋势),髋屈曲.呈极费力的站立姿势.接下来训练的主要问题是怎么纠正对线.结合小儿情况来说最主要是降低肌张力,而现在已经8岁多,且踝关节已经挛缩变形,无法用手法进行有效降低,且估计配置AFO也已无法矫正.所以考虑行相关肌腱切断延长矫形术治疗.不过首先应该进行2个月的术前强化训练,使相关痉挛肌肉达到最佳的术前长度,以保证手术达到最佳矫正效果.也为术后训练打下基础.并要在这两个月中教会患者及家长一些基本的术后家庭训练方法.五康复治疗计划1.运动疗法训练:针对双下肢肌张力的手法牵拉(利用绑带式训练床做髋外展<逐渐被动达到135度>;直腿抬高<被动至80-90度>;髋关节外旋<0-90度>;足背屈等),被动活动扩大或维持ROM;适量进行相关肌力训练,如坐起,仰卧起坐,单双桥式训练等,但要适量,不能使痉挛加重;下肢的各关节的协调运用和整体控制:如让其仰卧位,一侧下肢固定,让另一个下肢足尖够治疗师放在上空的手部并保持等;大运动训练和姿势保持训练:每天单腿跪位保持每腿10分以上,双腿直跪保持10分以上;肢体灵活度训练:鼓励快速四爬,翻身等已经掌握动作来提高孩子主动运动的欲望,增加成功的感觉.2作业疗法训练:上肢及手部被动活动训练;手部精细活动训练(插拔木钉,抓雌雄毛扣,旋螺母等等);ADL训练.3 言语训练进行一年级相当的课本常识学习,为以后独走后及时入学做准备;适当进行心理暗示训练,强化孩子要走,会走的信心.4 理疗痉挛机电疗;下肢包蜡治疗;中药熏蒸;5中医按摩,针灸治疗按摩可以均衡阴阳,舒经活络,活血化瘀,通利关节.小儿脑瘫按摩与其他运动障碍的发病机制不同,因此,我科按摩是根据祖国医学的经络学说,按摩理论.现代神经生理学,运动学的相关知识,结合小陆的疾病特点来进行针对性的按摩治疗.6 家庭训练每天下肢的被动活动,牵拉,按摩,坐起50个/次,仰卧起坐30个/次,双桥30个/次扶物行走累计500m,双手扶住上台阶四层每次.六疗效跟踪经过科室评价和包括家长在内的讨论,认为现在已经达到了矫形手术的条件:1小陆两个月后小陆的双下肢肌张力有所降低,且达到了手法无法再行降低和缓解的可能2且直立肌力量通过训练已得到强化.3小孩通过心理暗示及言语训练,对手术也非常认识和赞同,消除了手术的恐惧,认为手术了就可以走路了.4已经和家长沟通好.于是,送小孩去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做了双侧跟腱延长术和内收肌松解术.术后一周开始,家长按照我们的指导进行早期的训练,至45天拆石膏后来我科开始正规术后康复训练,并于术后3个月开始独立行走.但步态不佳(有代偿性膝屈曲,屈角145度).但家长还是非常满意治疗的全过程,准备于2012年9月让孩子去上正常小学了.思考:1积极控制小陆体重的增加:孩子手术后(特别是石膏固定期间),家长一味的给于进补,加上运动量减少,至使孩子的体重增加迅速,而跟腱为手术延长,步行时则易出现双膝代偿性屈曲,久而久之则会造成跟腱过长,出现蹲伏步.这是需要重视的,且必要时可以考虑着AFO预防.2平衡训练站立和行走时下肢骨对线差,站立时患者处于费力状态,平衡感差,易跌倒.应加强站立抛接球训练,跨步平衡训练,步态训练,辅于感统训练3训练孩子的胆量: 前后方的跌倒保护训练,跌倒后自主恢复步行训练等量表评价情况:初期(指术后拆石膏来我院训练1个月时情况)评价采用中国残联编制的<<肢体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档案>>各项评分情况如下:1运动功能:19分2生活自理能力:6分3社会适应能力:6分中期(指术后拆石膏来我院训练1个月时情况)评价采用中国残联编制的<<肢体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档案>>各项评分情况如下:1运动功能:24分2生活自理能力:8分3社会适应能力:8分末期(指术后拆石膏来我院训练3个月时情况)评价采用中国残联编制的<<肢体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档案>>各项评分情况如下:1运动功能:28分2生活自理能力:10分3社会适应能力:9分疗效对比:初期到中期:1运动功能提高分数(初次至中期):5分2生活自理能力提高分数(初次至中期):2分3 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分数(初次至中期):2分初期到末期:1运动功能提高分数(初次至末期):9分2生活自理能力提高分数(初期至末期):4分3 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分数(初次至末期):2分综合进步情况评定:末期总分值(三项分值相加)-初期总分值:47-31=16分疗效判定为:显著六总结和思考小陆的个案研究,对我们康复工作者的具体实践有以下5点意义:1能通过评价正确的找出患者的问题所在.并结合孩子的年龄,预后来思考.为患者提出长期的治疗规划建议.讲明大致的治疗进程.2要严格按照手术条件来筛选患者,且术前强化训练非常重要,术前训练充分的话可以帮助术者正确判断延长的长度和角度.利于术后功能的恢复,减少一些代偿性的肢体变形或者姿势异常.3注重术前患者和家长的心理辅导,要在术前就教会家长术后每个阶段的具体家庭康复方法,并明确告知康复进程.4术后康复训练需要非常的及时,准确.如果已可独走的小儿,要通过步态分析及时发现现存或者将要发生的变形或者异常姿势,并要做及时的干预.5要全程关注患者体重的变化,以及体重因素在康复恢复中的重要影响.6来自语训师的经验分享:第一要和患者成为朋友,使其愿意和你交流,一起玩,一起训练,一起做游戏.第二平时要用亲切的语言跟患儿交流,关心患儿的成长,并时时给予恰当的心理暗示,让患儿知道:我一定行!第三工序分解法:把对一个正常儿童十分简单的知识分成若干个步骤,使我们的患者在经过自己的努力后完成一个台阶,体验成功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且一定要多多表扬这些孩子.第四循序渐进,在每一个阶段都设立训练的重点,并指导家长针对制定的阶段训练重点家里配合训练.参考文献:[1]李树春.小儿脑性瘫痪.2000年10月第一版.[2]陈秀洁李晓捷.小儿脑性瘫痪的神经发育学疗法.2004年1月第一版[3]第四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大会资料。

脑瘫儿童精细康复训练教案

脑瘫儿童精细康复训练教案

脑瘫儿童精细康复训练教案一、教学目标。

1.了解脑瘫儿童的特点和康复训练的重要性。

2.掌握脑瘫儿童精细康复训练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能够设计并实施针对脑瘫儿童的精细康复训练计划。

二、教学重点。

1.脑瘫儿童的特点和康复训练的重要性。

2.脑瘫儿童精细康复训练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精细康复训练计划的设计和实施。

三、教学难点。

1.如何根据脑瘫儿童的特点设计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

2.如何在训练过程中克服脑瘫儿童的抵触情绪和学习困难。

四、教学内容。

1.脑瘫儿童的特点和康复训练的重要性。

脑瘫是一种由于大脑损伤或异常发育引起的运动和姿势障碍的疾病。

脑瘫儿童常常伴随着肌肉紧张、协调能力差、精细动作困难等问题。

因此,精细康复训练对于脑瘫儿童的康复非常重要。

通过精细康复训练,可以帮助脑瘫儿童改善肌肉控制和协调能力,提高精细动作技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2.脑瘫儿童精细康复训练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1)个性化,根据脑瘫儿童的具体情况和康复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确保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循序渐进,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康复训练,让脑瘫儿童逐步适应和提高。

(3)多元化,采用多种康复训练方法,如物理治疗、言语治疗、作业训练等,全面提高脑瘫儿童的康复效果。

(4)积极性,在康复训练过程中,要注重激发脑瘫儿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参与到训练中来,增强训练的效果。

3.精细康复训练计划的设计和实施。

(1)康复训练内容,根据脑瘫儿童的康复需求,设计包括肌肉控制训练、手部功能训练、手眼协调训练等内容的康复训练计划。

(2)康复训练方法,采用各种物理治疗器械、康复训练器材等,结合言语治疗、作业训练等方法,进行精细康复训练。

(3)康复训练评估,定期对脑瘫儿童进行康复训练效果的评估,及时调整训练计划,确保康复训练的有效性。

五、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向学员介绍脑瘫儿童的特点、康复训练的重要性、精细康复训练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等内容。

脑性瘫痪儿童康复训练的个案研究

脑性瘫痪儿童康复训练的个案研究

脑性瘫痪儿童康复训练的个案研究摘要对1例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的小孩-小乐进行康复训练。

在对该患儿的运动功能、ADL、沟通交流能力、智力等各方面进行评估的基础上,为其制定了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进行了运动能力、ADL方面的训练。

经过个性化的康复训练后,小乐在各方面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和改善。

关键词:脑性瘫痪;康复0 引言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 CP)简称脑瘫,是指小儿从出生前到出生后的1个月内,因为各种致病因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外,还经常伴有智力低下、癫痫以及视觉、听觉、言语、摄食等障碍[1,2]。

脑性瘫痪的发病时出生前后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其中新生儿窒息、早产、缺氧缺血性脑病、先天脑发育畸形、核黄疸、产伤、低体重等是其主要病因[3]。

其中运动障碍对脑瘫儿童生活自理所带来的困难最为突出。

1 研究对象小乐现在的年龄是2岁7个月,竖头稳,能完成翻身,但动作较笨拙,能撑手坐,未能独坐,能腹爬,能扶物站立,未能扶行;双手偶有握拳,拇指内收,有居中玩手,双手主动取物及被动握物但动作笨拙。

双眼追物灵活,对声音刺激反应灵敏,能认识常见物品,能指认五官,能发“爸爸、妈妈”等数个音节。

存在双下肢硬直模式、尖足。

坐位立直建立,坐位平衡欠佳。

站位平衡欠佳。

四肢肌张力高,为1+级(WAS)、肌力3级;双上肢关节活动度欠佳。

2 研究目的本研究着重与运动疗法和小儿推拿对脑瘫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将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与家庭康复相结合,增强患儿的康复效果,力争使脑瘫患儿达到较大程度的康复。

3研究过程3.1评估诊断该患儿的诊断及临床分型符合1988年全国小儿CP座谈会所定的标准[4],为痉挛性小儿脑瘫。

行为及运动系统功能检查:姿势控制障碍,主要表现为立、走等基本动作难以支撑、到位;有多种邻域的运动功能障碍,主要是立位勉强,双下肢硬直模式、尖足,平衡及协调能力差。

特殊儿童康复案例分析 2

特殊儿童康复案例分析 2

《特殊儿童康复训练方法》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一:
家住江西龙南县区的刘先生夫妇的儿子运动系统发育缓慢,不会站,快一岁了还坐不稳,肢体畸形,智力低下,头不能抬起,手掌不能舒张,智力语言也有些问题。

刘先生夫妇为了孩子的健康,带孩子进行检查,最后诊断为:脑瘫。

病情介绍:刘先生的儿子九个月大,一个月大的时候因发烧脱水严重导致肺炎,大脑受损造成小儿脑瘫,患儿四肢僵硬,略角弓反张,双上肢向后,脚尖踮起,头部不能抬起,拇指内收,肌张力呈3级,目不追视,不会翻身,坐不稳。

治疗历史:推拿、针灸都尝试过,却疗效甚微在孩子四五个月大的时候,刘先生夫妇已经发觉出宝宝与其他同龄人有所不同,五个月的孩子已经会翻身了,但是刘先生夫妇的儿子却发育缓慢,不会翻身,手掌紧握不会松开,睡觉的时候吵闹不已。

刘先生夫妇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带着孩子辗转了多家医疗,因孩子太小,太过冒险的手术治疗刘先生夫妇不敢轻易尝试,听说推拿治疗和针灸治疗对脑瘫治疗有效,刘先生夫妇给孩子尝试过这两种治疗方法,但是疗效甚微,最终以失败告终。

治疗:针对刘先生儿子的情况,为他制定了中西结合的治疗方案,经过治疗后,患儿现在能够主动翻身,提高了手、脚肌力,有主动抓握的意识,有向前迈步的意识,注意力明显变得集中一些,能够根据声音区分方向,现在进行进一步后续的治疗。

总结:脑瘫的治疗关键在于早,父母应在日常生活中仔细观察孩子的一言一行,做到及早发现及时确诊立即治疗,才能有效遏制宝宝病情的恶化。

采取综合治疗,才能到达最好的治疗效果。

脑瘫学生运动康复训练的个案研究【完整版】

脑瘫学生运动康复训练的个案研究【完整版】

脑瘫学生运动康复训练的个案研究【完整版】(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可编辑放心下载)脑瘫学生运动康复训练的个案研究常州市光华学校葛小国常州市浦南路61号:213001摘要:由于脑瘫儿童学会各项运动的时间较晚,影响着他们各项肌能发育、开展。

本文通过对2名脑瘫学生的运动康复研究,在为期2年的训练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教者运用家校双配合,有目的性的进行日常运动康复训练,实践证明运动康复对脑瘫儿童的肌能开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本文介绍这2名学生的个别辅导的典型案例,并提出对脑瘫学生进行运动康复的对策。

关键词:脑瘫学生个案研究运动康复训练对策1 引言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 , CP〕是指由出生前至出生后一个月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症[1]。

患者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局部儿童回诱发智力障碍、癫痫、行为异常或感知觉异常等病症[2]。

这些障碍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儿童的发育成长,使儿童无法独立生活。

脑瘫儿童的康复问题一直是医学界和特殊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目前,脑瘫儿童的早期康复倾向于肢体康复训练[3]。

对特殊教育工作者来说,了解、发现脑瘫学生的行为异常并给予及时相应的干预,有利于促进头脑身心的良好开展。

笔者在培智学校多年从事班主任工作及体育训练,在日常工作实践中主要尝试对脑瘫学生进行运动康复的个别辅导。

运动康复也称体疗,是对伤病或伤残者采用各种运动方法,使其在身体功能和精神上获得康复。

本文对2名脑瘫学生的常见行为案例进行总结与分析,为从事智障教育及脑瘫儿童家长提供实践参考依据。

2 脑瘫学生运动康复案例脑瘫儿童的早期康复倾向于肢体康复训练,笔者参考台湾“个别化教育〞课程设制,针对2名脑瘫儿童作精细、粗大两类运动进行康复训练。

因脑瘫儿童本身轻重程度差异较大,针对低功能的进行精细类运动康复训练,针对高功能的进行粗大类运动康复训练,下面具体阐述分析精细类运动康复训练个案1份及粗大类运动康复训练个案1份,与大家共同探讨。

脑瘫肢体训练教案模板范文

脑瘫肢体训练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对象:脑瘫儿童教学目标:1. 通过训练,提高脑瘫儿童肢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2. 培养脑瘫儿童对肢体的自我控制能力。

3. 增强脑瘫儿童的运动自信心,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教学重点:1. 肢体协调性训练。

2. 肢体灵活性训练。

教学难点:1. 脑瘫儿童肢体功能障碍的纠正。

2. 脑瘫儿童心理辅导。

教学准备:1. 教学场地:宽敞、安全、安静的活动室。

2. 教学器材:柔软的垫子、按摩球、平衡板、瑜伽球等。

教学过程:一、热身活动(5分钟)1. 教师带领脑瘫儿童进行简单的肢体伸展运动,如手指、脚趾、手腕、脚踝等。

2. 教师组织脑瘫儿童进行轻松的舞蹈动作,提高肢体协调性。

二、肢体协调性训练(15分钟)1. 教师示范并讲解肢体协调性训练的方法。

2. 脑瘫儿童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训练,如:a. 手脚并用,进行简单的拍手、拍脚动作。

b. 手脚配合,进行简单的踢腿、摆手动作。

c. 双手交替进行拍打、拧动等动作。

三、肢体灵活性训练(15分钟)1. 教师示范并讲解肢体灵活性训练的方法。

2. 脑瘫儿童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训练,如:a. 肩部环绕,提高肩关节的灵活性。

b. 腰部扭转,提高腰部关节的灵活性。

c. 膝盖伸展,提高膝关节的灵活性。

四、心理辅导(5分钟)1. 教师与脑瘫儿童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

2. 教师给予脑瘫儿童鼓励和表扬,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五、总结与放松(5分钟)1. 教师总结本次训练的收获。

2. 教师带领脑瘫儿童进行放松运动,如深呼吸、肌肉放松等。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肢体协调性和灵活性训练,提高了脑瘫儿童的肢体功能。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脑瘫儿童的心理状态,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

3.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继续优化训练方法,提高脑瘫儿童的康复效果。

备注:本教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脑瘫儿童的需求。

痉挛型脑瘫个案课堂康复训练效果及影响因素思考

痉挛型脑瘫个案课堂康复训练效果及影响因素思考

痉挛型脑瘫个案课堂康复训练效果及影响因素思考痉挛型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运动障碍,主要表现为肌肉痉挛、姿势异常和运动障碍。

针对这类患儿,康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他们改善肌肉痉挛,提高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探讨痉挛型脑瘫个案的康复训练效果及影响因素,并提出一些思考。

一、个案情况介绍小明,8岁,患有痉挛型脑瘫。

他的肌肉紧张,行走困难,姿势不稳,生活自理能力较差。

经过康复医生评估后,确定进行康复训练,帮助他改善肌肉痉挛,提高运动功能。

二、康复训练效果1. 肌肉松弛: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小明的肌肉痉挛有所减轻,肌肉变得更加松弛,行走姿势也更加稳定。

2. 运动功能提高:在康复训练的指导下,小明的运动功能得到了提高,他可以更加自如地进行日常生活的动作,如坐立、行走等。

3. 生活质量改善:康复训练使得小明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他不再感到困难和自卑,能够更加积极地与周围的人进行互动。

1. 康复训练的及时性:越早开始康复训练,效果往往越好。

对于痉挛型脑瘫患儿来说,越早进行康复训练,越能够减轻症状,提高运动功能。

2. 康复训练的专业性:康复训练需要由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指导,针对个体情况设计相应的康复方案。

如果康复训练缺乏专业性,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

3. 家庭支持和配合: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需要家庭的支持和配合,家人需要积极参与康复训练,并在日常生活中给予患儿正确的引导和帮助。

4. 患儿的个人意愿和毅力:患儿自身的意愿和毅力也是影响康复训练效果的重要因素。

只有患儿愿意接受康复训练,并且有足够的毅力和耐心,才能够取得良好的康复效果。

四、思考1. 需要关注康复训练的长期性:康复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地进行。

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为痉挛型脑瘫患儿提供持续的康复训练服务和指导。

2. 康复训练的个性化:每个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情况都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其个体情况设计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注重个体差异,以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

脑瘫儿童个案

脑瘫儿童个案

脑瘫儿童个案本文介绍了一位患有脑瘫的___的案例,并探讨了针对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方法。

脑瘫是指脑部在发育成熟前受损而导致的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等后遗症。

此外,患儿还可能伴有智力低下、癫痫以及视觉、听觉、言语、摄食等障碍。

运动障碍是影响脑瘫患儿生活自理的最主要问题。

___是早产儿,出生时体重仅1.6kg,因此在围生期早产是先天致残的主要原因。

___在5岁时开始能够扶杆走路,但是不能独立站立和行走,上下楼梯需要人抱。

___的形象思维明显滞后,短时记忆能力略低于正常水平。

此外,___还有心理和社交障碍。

针对___的康复训练方案主要包括基本活动能力训练、运动康复训练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训练措施包括活动治疗、物理治疗、按摩和心理疏导等。

训练时间为每周5节康复课,并随机安排半小时进行康复训练。

康复场所主要以学校为主,家庭为辅。

同时,医生建议___脚部作矫形支架进行辅助。

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康复教师需要时刻用语言鼓励,激发___接受训练的主动性和自信心,保持训练的持久性。

针对小兰疲软性运动障碍以及下肢的康复期望值限制,提出不同的康复训练目标。

主要采用活动和物理疗法以及按摩辅助进行训练,利用感觉统合室的康复器具对___进行粗大动作功能康复训练。

同时,还需要注意练生活自理能力,创设小兰力所能及的作业内容对其进行精细动作功能的康复训练。

___患有肌张力降低型病损症状,表现为整体躯干和四肢疲软,尤其是下肢无力。

为此,我们为她设计了一个训练计划,每个阶段为一个月。

第一学期的目标是矫正___在卧、坐、跪和站立时的姿势。

第一阶段的训练重点是解决小兰头部和躯体姿势的问题,使其能够保持中立的头部姿态,能够在俯卧位时抬头,并能够平躺。

具体训练内容包括长时间保持头部中立,鼓励俯卧位抬头,以及进行下肢和手臂的负重训练。

第二阶段的重点是解决___在坐姿时的重心控制问题。

通过辅助头部和上身重心保持在中央,自我控制中位重心,以及进行上肢伸直旋转轻推轮椅一侧等训练,帮助___平衡坐姿,增强坐姿反射和坐姿玩耍的能力。

脑瘫幼儿教育案例分析(2篇)

脑瘫幼儿教育案例分析(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脑瘫(脑性瘫痪)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因各种原因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

脑瘫幼儿在认知、语言、社交等方面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

我国脑瘫儿童发病率约为1.8‰,约为0.5亿。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脑瘫幼儿得到了及时的诊断和治疗,但教育问题成为摆在家长和社会面前的一大难题。

二、案例描述小明,男,4岁,出生时因早产、缺氧导致脑瘫。

小明表现为运动障碍,肌肉紧张,姿势异常,语言发育迟缓,认知能力较弱。

在幼儿园接受康复训练期间,教师发现小明在社交、认知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

三、案例分析1. 教育目标针对小明的具体情况,教师制定了以下教育目标:(1)改善小明的运动能力,提高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2)培养小明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其认知能力;(3)增强小明的社交能力,使其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

2. 教育方法(1)康复训练:教师针对小明的运动障碍,采用康复训练方法,如:肌肉放松、关节活动、平衡训练等。

同时,结合游戏、音乐、舞蹈等形式,提高小明的兴趣和参与度。

(2)认知训练:教师通过图片、实物、故事等形式,培养小明的认知能力。

例如,让小明观察图片中的物体,说出物体的名称和颜色;让小明模仿教师的手势,说出相应的动作。

(3)语言训练:教师采用听、说、读、写等多种形式,提高小明的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让小明模仿教师的发音,说出简单的词语;让小明听故事,学习故事中的词汇。

(4)社交训练:教师通过组织游戏、集体活动等形式,增强小明的社交能力。

例如,让小明与同伴一起完成游戏任务;让小明在集体活动中学会分享、合作。

3. 教育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干预,小明在以下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1)运动能力:小明的肌肉紧张程度有所减轻,姿势异常现象得到改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有所提高;(2)认知能力:小明的认知能力得到提升,能够识别简单的物体、颜色和形状;(3)语言表达能力:小明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高,能够说出简单的词语和句子;(4)社交能力:小明的社交能力得到增强,能够与同伴进行简单的交流。

痉挛型脑瘫个案课堂康复训练效果及影响因素思考

痉挛型脑瘫个案课堂康复训练效果及影响因素思考

痉挛型脑瘫个案课堂康复训练效果及影响因素思考痉挛型脑瘫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常见于婴幼儿期,会对患者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

针对痉挛型脑瘫患者的个案课堂康复训练,在提高患者运动能力和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结合具体案例,探讨个案课堂康复训练的效果及影响因素。

一、个案介绍患者为5岁男孩小明,患有痉挛型脑瘫,主要表现为肢体肌肉僵直、协调能力差,无法独立站立和行走。

经过家长的积极配合,小明接受了为期6个月的个案课堂康复训练。

二、课堂康复训练效果评估1. 生理功能经过6个月的个案课堂康复训练,小明的肌肉僵硬度有一定程度的减轻,尤其是在肌肉放松和拉伸训练中取得了明显的改善。

小明的平衡感和协调能力有所增强,能够独立坐下和站立一段时间,并且在辅助下能够迈出数步。

这表明个案课堂康复训练在改善患者的生理功能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 日常生活能力在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小明经过训练后,能够自主进食、穿脱衣物,并且在家长的陪同下能够完成一部分自我卫生。

这些都是个案课堂康复训练的成效之一,通过锻炼,小明的日常生活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3. 心理和社交能力除了生理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个案课堂康复训练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小明的心理和社交能力。

他变得更加自信,愿意尝试新的事物,与其他小朋友进行简单的互动。

这对于痉挛型脑瘫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们通常会因为自身的特殊情况而感到自卑和孤独。

1. 训练频次和持续时间个案课堂康复训练的效果与训练的频次和持续时间密切相关。

若训练频次不够,时间不够,很难取得明显的效果。

小明之所以能够取得一定的康复效果,与他每周坚持接受3次个案康复训练、每次训练60分钟有关,也和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给予他持续的康复训练有密切相关。

2. 康复训练师的水平和经验个案课堂康复训练的师资力量是非常关键的因素。

专业的训练师能够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针对患者的特殊情况量身定制训练内容,并能够灵活地调整训练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动作法对脑瘫儿童进行康复训练的个案
上海市杨浦区扬帆学校冯雅丽
一、前言
动作法是日本九州大学成濑悟策教授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为改善脑瘫儿童运动能力而开发的一种运动治疗方法,在实践中得到了成功的运用。

该方法是在心理治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方法,其康复原理为让脑瘫儿童通过正确的努力,把运动意图与身体的运动协调起来,患儿的心理活动伴随着整个运动训练过程。

动作法的训练步骤主要包括情感交流、躯干旋转、下肢和足的训练、坐位训练、跪位训练、站立训练和行走训练等。

动作法操作起来简便、易行,且疗效显著,容易向学校、家庭和社区推广。

目前,它不仅在日本各地养护学校及相关机构被广泛应用,而且在亚洲、欧美及世界各地也被广泛应用。

二、研究对象
小明,男,出生于1997年7月。

其母妊娠时患妊娠高血压,孕36周行剖腹产。

分娩时,患儿曾窒息、缺氧,后置暖箱急救,经医生诊断患有房间隔缺损。

患儿运动发育较正常儿童明显迟滞,上海市新华医院诊断其为脑瘫。

2006年9月患儿入本校就读,入校后由笔者在上海市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中心的专业人员指导下,从ADL功能、异常运动与姿势、肌力和肌张力、关节活动度等方面对其进行了肢体功能评估,评估结果显示患儿属中度痉挛型脑瘫。

具体表现有:注意力不集中、右侧髋关节外旋、踝关节跖屈内翻、左下肢肌张力为I+、立位平衡感较差、行走时阔步态。

三、训练步骤与方法
在上述评估的基础上,笔者于2006年9月至2007年6月,采用以动作法为主的训练方法对其进行了为期近一年的一对一个别化康复训练,每周五节课,每节课35分钟。

此间,根据小明在每个康复训练阶段的具体情况,笔者定期修订动作法训练的操作步骤和要求,使患儿的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循序渐进地得到改善。

具体训练步骤和方法如下文所述。

(一)建立情感交流
动作法的第一步是与患儿建立情感交流。

脑瘫儿童的患肢运动障碍主要体现在,其运动意图与身体运动不协调,使得患儿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运动身体。

因此,在康复训练初期,训练者与患儿进行良好的沟通,建立起情感交流和默契是非常重要的,这能够帮助患儿较好地向训练者诉说自己的运动意图,便于训练者帮助其完成相应的身体运动。

每节训练课上,笔者都先与小明进行短时间的面对面交流,将他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

然后采用抬臂训练建立起交流的默契。

具体方法为,让小明平躺于垫子上,轻轻地压住
他的双肩,示意他仔细聆听舒缓的音乐,不断地暗示他平静下来。

等他放松下来后,握住他的一只手,将其轻轻举过头顶,然后再放回原处,两臂交替进行。

在这一过程中,训练者用轻柔的语言进行指导,如:“手臂慢慢抬起,抬到了什么位置”,以此来吸引他的注意力。

当小明学会抬臂并将注意力转移到手臂上后,训练者逐渐减少帮助,指导他听指令完成抬臂动作,培养他与训练者交流的习惯与默契。

(二)躯干旋转训练
躯干旋转训练是动作法的第二步,这一步骤训练者协助患儿旋转其躯干,使躯干得到放松。

躯干过于紧张会影响脑瘫儿童的站立和行走,也是造成坐位和立位平衡障碍的主要原因。

这一步骤具体的训练方法是,让患儿侧卧于康复垫上,训练者用腿固定住患儿的臀部,使其臀部与地面保持垂直,训练者用手轻压患儿肩部,使其肩部向后下方旋转,尽可能让肩部贴近康复垫。

在这个过程中,让患儿缓慢加深呼吸,在深呼吸的同时逐渐加大旋转角度。

通过这种旋转呼吸的方式让患儿明白,在遇到阻力时,不能强行用力,而是找到放松的方法,并主动去放松。

小明在每节康复课上,要进行10次躯干旋转训练,左右方向各5次,约需时5分钟。

(三)下肢与足的训练
下肢与足的训练其目的在于放松下肢与足,增强其灵活性。

其中,下肢训练包括下肢的内旋和外旋,起到放松下肢各个关节的作用;足的训练包括踝关节的跖屈和背屈,主要目的在于增强踝关节的灵活性。

小明左下肢功能正常,所以训练时侧重于让他充分感受左侧的运动方式,并以左侧为榜样运动患侧肢体,即患侧肢运动学习健侧肢体运动,训练他的运动学习能力。

具体训练方法如下:
1.下肢训练
让患儿仰卧于康复垫上,训练者握住其左侧下肢,使其被动进行内旋和外旋各5次,而后过渡到右下肢。

在一年的训练过程中,训练者根据患儿的能力和康复进展情况,逐渐较少辅助,不断给予患儿充分的鼓励和表扬,增强他的自信心,使其逐渐过渡到独立完成训练。

2.足的训练
踝关节的畸形会对患儿的站立和行走姿势产生影响,所以踝关节的跖屈和背屈运动就显得非常重要。

具体的训练步骤是,先训练患儿左侧踝关节进行跖屈和背屈运动各5次,然后进行右侧踝关节的训练。

(四)跪位训练
单膝跪地姿势训练的方法是,训练者用左脚掌抵住患儿左膝,右手扶住患儿腰部,左手保持患儿右膝稳定,保持1分钟,再用右脚掌抵住他的右膝,左手扶住患儿腰部,右手保持其左膝稳定,保持1分钟,如此反复进行左右膝交替跪地训练。

训练中,要注意使患儿上身保持直立,迈出的脚不能向内侧弯,身体重心应放在支撑脚上,并用力“向下踩”。

小明每次接受单膝跪地训练左右各5次,共需时10分钟。

(五)站立训练
使患儿身体保持直立,训练者扶住其腰部和肩部,将其重心向一侧转移,使其重心落在单侧,让患儿保持这一姿势,坚持一定时间。

然后将承重一侧的下肢屈膝踩地,体会重心落在这一侧的感觉,再恢复到原来的直立姿势,如此反复进行重心的左右移动。

小明每次进行站立训练10分钟。

四、训练效果
(一)情感交流
经过几个月的康复训练,小明能够做到注意力较为集中,能听懂指令,并能按照训练者的指令进行运动。

此时的康复训练课,已无需从抬臂训练交流感情开始,只需几句简单的谈话,就能使课堂气氛非常融洽,训练也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躯干旋转训练
训练初期,小明的躯干较为紧张,对周围环境和康复教师有陌生感,训练时不能完全放松下来。

经过反复训练,小明躯干旋转的角度逐渐加大,并能配合缓慢均匀的深呼吸,一年后他的肩部可以旋转至贴近垫子。

(三)下肢与足的训练
经过一年的训练,小明的下肢内外旋转和踝关节趾屈、背屈运动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他的患侧肢右下肢由完全不会内外旋转,进展到能够独立从外旋状态内旋至0°;右侧踝关节也可以独立背屈至10°。

(四)单膝跪位训练
训练初期,小明使用右膝着地,左腿支撑时,也需要训练者辅助,训练一年后已能独立跪地,并可以保持良好姿势10秒钟。

(五)立位平衡
小明的立位平衡经过训练后也有很大改善,在立位重心左右移动训练环节,他逐渐脱离了康复教师的辅助,由被动移动过渡到了主动移动。

五、启示
(一)训练者的角色
动作法强调,训练者在进行每个动作训练时,应遵循先健侧训练后患侧训练的原则,主要目的是为患儿提供患侧肢体向健侧肢体学习如何运动的机会。

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训练者应扮演配角,辅助脑瘫儿童患侧肢体进行运动,同时不断进行鼓励,增强患儿主动运动的意识,使患侧肢体建立正确的运动模式。

(二)辅助时机的把握
动作法训练,更重要的是让患儿自己体验放松的过程,学会自我放松。

患儿在初学阶段,需要训练者协助其摆正身体姿势,并不断提示其保持良好姿势,然后逐步过渡到由患儿主动完成训练动作,并保持平衡。

训练者要根据患儿的个体差异,找到合适的辅助方法,并根据患儿训练情况,在适当的时机减少辅助,引导患儿主动运动,使其逐步学会按照自己的意图进行运动,从而使肢体功能得到恢复。

(三)家长的参与
脑瘫康复是一个长期、艰巨、复杂的过程,如果患儿仅局限于学校有限时间的康复训练,显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所以需要训练者与家长共同努力,使患儿每时每刻都保持正确姿势。

因而在康复训练过程中,训练者不仅要对患儿要有高度的责任心、爱心和耐心,而且有责任、有义务向家长宣传康复训练知识,调动家长参与康复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此外,训练者和家长应将患儿在校和在家的训练情况详细地进行沟通,为康复训练计划和目标的修订提供准确依据。

(四)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脑瘫患儿通常自信心较弱,训练时需要不断鼓励。

与此同时,临床显示有些脑瘫患儿家长存在心理问题,直接影响了患儿的康复效果。

所以,在训练期间,加强对脑瘫患儿与其家长的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脑瘫患儿需要不断的鼓励才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康复训练,提高自信心;而其家长则需要提高对脑瘫康复训练的认识。

在治疗中,家长如果认识到,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可以使他们很好地适应社会、做到生活自理,从而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他们就会增强给孩子治疗的信心,才会鼓励孩子坚持治疗。

而脑瘫患儿在训练者、家长的积极鼓励和辅助下,定能在康复训练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上海特教》精粹(第二辑)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9年9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