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微课讲稿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21.古诗三首》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21.古诗三首》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 21.古诗三首》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课,包含了《望洞庭》、《饮湖上初晴后雨》和《ates》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学生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阅读能力,对一些简单的古诗可以进行自主阅读和理解。

然而,由于古诗的语言表达方式和现代汉语存在一定的差异,学生对于一些古诗中的字词和意境可能还不太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古诗语言和意境的解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和主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解析古诗,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阅读兴趣和欣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领略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对古诗的热爱和尊重。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和主题。

2.难点:解读古诗中的字词和意境,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语言和意境。

2.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朗读和背诵,引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讨论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4.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展示古诗中的景象和背景,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引入话题,引起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三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为学生阅读古诗做好准备。

3.阅读理解: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和理解古诗,解读古诗中的字词和意境。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5.欣赏与欣赏: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的语言和意境,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四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爬天都峰》人教版部编1

四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爬天都峰》人教版部编1

四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爬天都峰》人教版部编 1一. 教材分析《爬天都峰》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小时候和父亲一起爬天都峰的经历。

通过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到天都峰的壮丽景色,以及爬山的艰辛和快乐。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适合四年级的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描述性的语言有了一定的欣赏能力。

但是,对于一些生僻的词语和句子,学生可能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生僻的词语和句子,同时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爬山的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生能够学会从文中提取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培养对爬山的兴趣,激发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一些生僻的词语和句子,学会从文中提取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法和情境教学法。

问题驱动法可以帮助学生主动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境教学法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天都峰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激发学生对爬山的兴趣。

2.自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标记生字词。

3.讲解生字词:针对学生标记的生字词,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4.分析课文:引导学生从文中提取信息,理解作者对天都峰的描述,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5.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于爬山的经历和感受,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6.总结课文: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7.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写一篇关于自己爬山的经历的小作文,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景色 - 艰辛 - 快乐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

人教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17《爬天都峰》优质课说课稿

人教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17《爬天都峰》优质课说课稿

人教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17《爬天都峰》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爬天都峰》是人教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讲述作者童年时与父亲一起攀登天都峰的经历,表现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要有互相鼓励、互相学习的团队精神。

教材以记叙文的形式,描绘了黄山天都峰的壮丽景色,以及作者在攀登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体会自然之美,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怀,同时学会在生活中互相鼓励、互相学习。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对记叙文的特点也有初步的认识。

但他们在理解文中深刻的哲理和情感表达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心情,并从中得到启示。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都峰的壮丽景色;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勇于攀登的精神,学会在生活中互相鼓励、互相学习,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学会生字词。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所表现的深刻哲理,以及如何将课文中的情感表达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讨论法、引导发现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生字词卡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黄山天都峰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自然美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默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理解课文内容。

3.合作学习: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互相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讲解课文:教师详细讲解课文,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单元备课主讲稿 全册14页word文档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单元备课主讲稿 全册14页word文档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单元备课主讲稿全册
备注:主备人不填写“你的建议”、“课堂生成教学问题”、“解决问题的措施”。

东丽七小学2019上语文“单元预案·问题教研”主讲稿
备注:主备人不填写“你的建议”、“课堂生成教学问题”、“解决问题的措施”。

东丽七小学2019上语文“单元预案·问题教研”主讲稿
备注:主备人不填写“你的建议”、“课堂生成教学问题”、“解决问题的措施”。

东丽七小学2019上语文“单元预案·问题教研”主讲稿
东丽七小学2019上语文“单元预案·问题教研”主讲稿四年级六单元主备人:常秀玲参与人:
备注:主备人不填写“你的建议”、“课堂生成教学问题”、“解决问题的措施”。

东丽七小学2019上语文“单元预案·问题教研”主讲稿
备注:主备人不填写“你的建议”、“课堂生成教学问题”、“解决问题的措施”。

第一单元教材教法试题
姓名:
一、如何指导学生写好借景抒情作文?
二、说说你如何结合本单元的教学,指导学生修改作文?。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语文2.《走月亮》优质精品课公开课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语文2.《走月亮》优质精品课公开课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语文2.《走月亮》优质精品课公开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走月亮》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巴金所写的一篇散文。

这篇课文描绘了作者在一个月夜下的漫步,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出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寓意深刻,适合四年级的学生阅读。

在教材中,这篇课文位于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是一个很好的阅读材料,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教学这篇课文之前,我首先对学生的学情进行了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在阅读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他们能够理解一些简单的文学作品,但是对一些深刻的寓意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可能还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通过细读课文,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体会课文的寓意。

三. 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阅读课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细读课文,学生能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情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课文,学生能够理解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阅读课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教学难点:学生对课文中一些深刻的寓意和细腻的情感表达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月夜的美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同时,通过播放配乐朗诵,让学生感受课文的情感。

六. 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1.导入:以一个问题导入,让学生猜测作者在月夜里看到了什么,引发学生的兴趣。

2.自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四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17.爬天都峰》人教(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17.爬天都峰》人教(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17.爬天都峰》人教(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17.爬天都峰》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讲述作者小时候和家人一起攀登天都峰的经历,展示了他们在攀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相互鼓励、共同克服困难的精神。

课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富有启发性,既能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又能激发他们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信心。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故事性较强的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他们在生活中也经历过一些困难,对于如何面对困难、克服困难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仍有待引导和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从中获取启示。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一家攀登天都峰的经过及所得到的启示。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提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相互鼓励、团结协作的精神,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一家攀登天都峰的经过及所得到的启示。

2.难点:领悟课文中所展现的相互鼓励、团结协作的精神,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图片、视频等形式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采用情感教学法,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从中获取启示。

4.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丰富课堂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展示天都峰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攀登天都峰的经过。

3.合作探讨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课文中所展现的相互鼓励、团结协作的精神。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搭石讲课稿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搭石讲课稿

搭石第二课时讲课稿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字词,读通了句子,初步感受了文中的文中的画面美,(指黑板,师生同答)摆搭石,一行人走搭石,面对面走搭石,遇老人走搭石。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细细品味这些美。

二、深入课文,体味心灵美部分一:摆搭石过渡语:摆搭石的画面美在哪里,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

(出示PPT)预设:1、无论,只要,一定。

从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上了年岁的人不管什么情况下,都会去调整搭石2、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才。

与老人急着赶路相对比,体现了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

(出示标红字词PPT)(穿插读)跟大家说说你为什么会找到这些词语(学生体会善良,为他人着想,立即板书善良)这些词语详细描写了上了年岁的人摆搭石的动作,从这些动作描写中表现了搭石人善良的品质,同学们,你们体会到了吗?来,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搭石人的内心世界,想一想搭石人在做这些动作时会想些什么?(出示PPT)同学们真实搭石人的知音,从这一简单的搭石一画面的描写,读懂了他们内心善良,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

那我们带着这些感受再来读一读这么美的画面。

结语:搭石摆好了,人们可以安安心心走搭石了,那一行人走搭石的画面又是怎样的呢?第二部分:一行人走搭石过渡语:同学们,读一读一行人走搭石的画面,哪里让你感受到了美?预设:协调有序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一个词有本义和文义,现在我们手中没有字典,那从字面来看,协调有序你怎么理解?预设:相互配合得很好,有秩序理解得很好,那文中又是怎么理解的?请找出文中的句子。

预设: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老师现在请这一排的同学来走走搭石,大家注意了,家乡有一句走搭石的俗语叫:(师生共同答)紧走搭石慢过桥,所以你们走搭石一定要紧跟老师的节奏。

来,你走前面,你走后面……(6个学生)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同学们,这搭石可不好走啊,有信心走好吗?来,我们女生走在前面,男生走在后面。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长城》微课教案 (2)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长城》微课教案 (2)

17 长城——感受长城雄伟激发爱国之情【微课目标】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微课内容】导入:第一页PPT内容:17 长城——感受长城雄伟激发爱国之情解说词:据有幸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介绍,在月球上用肉眼看地球,能看见的建筑物只有一座,那就是我国的长城。

长城以其雄姿和壮美,深深地吸引着中外游客,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下面我们就进一步感受它的高大坚固、气势雄伟。

第二页PPT内容:一、看图体会。

鸟瞰图近景图解说词:文中有两幅图片,一幅是气势磅礴的长城鸟瞰图,一幅是长城城墙的近景。

鸟瞰图蜿蜒曲折,像一条长龙在山上蜿蜒盘旋,非常有气势。

在近景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方砖、条石、垛子、瞭望口和射口,从这些细节让我们感觉到了长城设计的巧妙,无数人为建造长城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第三页PPT内容:二、抓数字体会。

一万三千多里两三千斤重解说词:文中引用了很多具体的数字来说明长城的长和条石的重。

如介绍长城的长,说它有“一万三千多里”。

我们走路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10里,要走1300小时,如果日夜不停地走,也要走50多天。

犹如介绍条石时,例举的数字是“一块有两三千斤重”。

一袋大米重50斤,40袋大米重两千斤,由此可见,条石真的很重啊。

这么重的条石,古代的劳动人民是怎样把它们运上山的呢?他们付出了多少艰辛的劳动啊!第四页PPT内容:三、抓重点句子体会。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解说词:本文具体描写长城雄伟壮丽的句子有很多。

如第一句,描写远看长城的样子,“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这句话把长城比作巨龙,把它的曲折说成是“蜿蜒盘旋”,突出了长城的长和气势的雄伟。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全部课文优质公开课说课稿设计精编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全部课文优质公开课说课稿设计精编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全部课文优质公开课说课稿设计精编1.《观潮》[说教材]《观潮》一课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向读者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

文章思路清晰,语言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是一篇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培养留心周围事物习惯的好教材。

[说学生]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与人交流,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景象,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教师提供直观的图象帮助理解。

[说目标]依据大纲的要求,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体会钱塘江大潮的壮观与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强烈的情感。

2、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提高学生品味词句的能力。

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是理解“潮来之时”的记叙。

教学难点是体会钱塘江大潮的雄壮的磅礴的气势。

[说教学]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让学生在读、悟、议这种宽松民主中的氛围中学习。

作为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去深入地感受。

因此,我的教学设计如下:一、运用电教媒体,直观感受,激发情感和兴趣。

1、导入:在我国,有许多奇特的自然景观,钱塘江大潮就是其中一处,有谁知道钱塘江大潮?见过吗?2、放录像,直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和壮观。

3、请学生谈观看钱塘江大潮后的感受。

运用电教媒体,让学生直接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磅礴雄壮的气势,学生的激情马上被调动起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利于学生理解词句。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顺序课文脉络非常清楚,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能很快理清文章的顺序,在此基础上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组织教学。

三、创设情境,体会观潮人的感受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体会到观潮人的急切、激动的心情。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8课《颐和园》。

2、教材简析:《颐和园》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移步换景,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喻、贴切的过渡,展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秀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颐和园》作为本组文的一篇精读课文,其编排的意图如下:一是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美丽的景色,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二是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这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

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万寿山、昆明湖。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学习作者按照观察顺序,抓住每处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审美爱美的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抓住课文中表示地点转换的词语,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二、说教法、学法(1)运用多媒体技术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增加学生的表象积累,拓宽学生视野。

(2)创设旅游情境,让学生扮演小导游结合课文相关内容或课外内容进行演示讲解,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3)加强朗读训练,培养语感,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

反复朗读、比较品读、展开想象是语感教学的主要策略。

(4)加强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观潮》微课教学设计.说课稿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观潮》微课教学设计.说课稿

《观潮》微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12个字,认识6个字,注意多音字“号”的读音理解“笼罩、水天相接、人声鼎沸、横贯”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3、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4、学习作者按照观潮顺序记叙事物的写作方法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情景,使人们由衷地感到钱塘江大潮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重点理解“潮来之时”部分,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2、难点:理解作者听其声、观其形、思其序的观察方法,掌握观察事物必须有顺序的规律教学时数:2课时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知道,海塘大堤上人们等着、盼着,期待一年一度的钱塘江大潮的到来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为什么说它是天下奇观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二、整体感知3——5自然段1、请同学们翻开书114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3——5自然段,说说你的感受(学生交流3——5自然段中的内容)2、师:课文是怎样把钱塘江潮起潮落那壮观的一幕展示在我面前呢?只有走进课文,细细品读,才能体会出来三、学习第3自然段1、先默读第3自然段,说说:潮初来时,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边读边勾画相关语句2、学生交流,整体感知第3自然段3、潮初来时,你最先听到的是:CAI出示句子:“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师:雷声真响啊!谁再来读一读师:这雷声从何而来?谁再来读这一句(板书:响声隆隆)师评:从很远的地方就能传来如此响声4、师生配合读第二句师:顿时——生: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说,潮来了!CAI出示句子:“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说,潮来了!”师:等啊、盼呀,终于听到——生:潮来了!师:你为什么要这样读?(高兴、激动、潮终于来了)师:这么多情感都汇集在一个小小的感叹号上谁再来读读这三个字指名读这三个字于是,人们兴奋地传递这个消息,赶快把这个消息告诉你周围的观潮人(学生互相说“潮来了!”)交谈声、议论声吵吵嚷嚷,就像开了锅一样,这就叫——人声鼎沸谁来读读这一句指名读(板书:人声鼎沸)于是——5、师读: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看不出什么变化,大家有开始静静地等着、盼着接着又听到什么?(响声越来越大)CAI出示句子:“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师:这仅仅只是写听到的吗?(还有看到的)看到了什么?(一条白线)还有吗?(看到人群沸腾)师:人群为什么会沸腾?(因为人们不仅听到了声音,而且看到了一条白线)(板书:越来越大、一条白线)所以此时此刻,人们会做些什么?师:人们一起踮着脚、探着身子、往前挤,人潮在涌动,这种急切想看到潮来的情景使整个人群——沸腾(板书:人群沸腾)那这句话该怎么读,自由练读这一句,边读边想象当时那沸腾的场面师评:响声越来越大就说明潮水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指名读师评:一条白线的出现就足以让等潮、盼潮、望潮的人们激动不已、欣喜若狂!师过渡:潮起时声音之响亮,样子之特别,让人如此欣喜!四、学习第4自然段1、那潮来时又会出现怎样的景象呢?自由读第4自然段学生交流2、首先,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生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CAI出示句子:“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这句话该怎样读,你为什么要这样读?读出气势大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气势大(横贯)再指名读3、还看到了什么?CAI出示句子:“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这里作者把大潮比作什么?(师板书:白色城墙)师:城墙有多高?(两丈)有两三层楼那么高谁能读出你的感受师评:浪潮翻滚、浪头真高啊!指名读两三层楼的城墙直逼眼前,此刻观潮人有怎样的感受?(害怕、奇观)那这句话该怎么读,边读边想象这震撼人心的画面指名读4、师生配合读引出最后一句CAI出示句子:“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A:自由读这句话,想想这句话从哪几个方面在写潮水?(大潮的形态和声音)B:作者是怎样写大潮形态和声音的?请同学们默读这句话,边读边思考师:这两个比喻的连用,让我们仿佛来到了观潮的现场C:大家边听边思考,这样的描写让你从中感受到什么?D:学生交流:追问: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师:战马不仅有气势、还在奔腾、在跳跃,在并肩前进师:飞一样的奔跑过来,有一种奔腾的力量、势不可挡的力量指名读这是一种无法遏制的力量师:潮头就是这样齐头并进、飞奔而来、水势迅速扩大、就形成了一种气势——那就浩浩荡荡,谁再来读一读师评读:这大有排山倒海之势师:从“山崩地裂”体会到声音很响,从“颤动”体会到这种气势磅礴指名读潮水能发出这么大的声音又给你怎样的感受?巨大的冲击力、震撼指名读师:看!万马奔腾听!山崩地裂!全班齐读师:此时此刻,作者连用两个比喻,不仅把看到的大潮比作白色战马(板书:犹如……)还把声音比作山崩地裂,并且连同自己感受也写了出来(板书:如同……)不仅是观潮人和作者,还有老师和每一个同学都被眼前的情景所震撼,我们情不自禁地要说钱塘江大潮真是——天下奇观啊!宋代苏轼说的一点也没错,真是“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啊!5、师:想不想亲眼目睹这一天下奇观?(CAI潮来时视频)听到这儿、看到这儿你想说什么?师:这扣人心弦、惊心动魄的一幕正是作者按从远到近的顺序写了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情景,先写听到的、看到的、再写自己的感受,用上了比喻等修辞手法,使我们深深地被感染!(手指板书)6、我们再把这感受送到文字中去吧!师生配合读3、4自然段(CAI出示第3、4自然段)五、指导背诵第3、4自然段1、你能把潮来时的情景讲给爸爸妈妈听吗?这里有提示,同学们根据提示边看书边读边讲,脑海里一定要浮现潮来时变化的过程,一定要把大潮的气势讲出来(CAI出示第3、4自然段内容提示学生自由背)2、师生齐背六、学习第5自然段1、潮来时,我们感受到它奇特、壮观,那潮退后你又能从哪些语句感受到它的不同凡响?自由读读第五自然段2、学生交流句子:第一句:你从哪些词体会到它是奇观?“漫天卷地”“依旧”“风号浪吼”读评:余波还能铺天盖地、风号浪吼!第二句:你从哪些词体会到它是奇观?“过来好久”“恢复”,读虽然潮去之后没有那么激动人心,仍然让我们回味无穷第三句:你从哪些词体会到它是奇观?“两三丈”,读潮退以后江水陡涨两三层楼那么高,让我们惊叹不已啊!师:看来,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不足为奇了!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师:潮来之前,江面平静如镜;潮来了,真是翻江倒海,惊天动地;潮去了,依然风号浪吼目睹这一幕幕奇特的景观,心潮难平,难怪作者开篇就说:“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作者正是抓住了自己听大的、看到的、感受到的,抓住大潮的形态、声音的变化写出了自己的感受,让我们由衷地发出这样的感慨,钱塘江大潮真是——天下奇观六、课后练习1、有感情地背诵第3、4自然段2、学着作者的写法,写一写你看到的一处景象板书设计:潮来前风平浪静人山人海响声隆隆越来越大人声鼎沸19、观潮潮来时一条白线人群沸腾天下奇观白色城墙犹如……如同……潮去后依旧……已涨……《观潮》说课稿【说教材】这篇课文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课文思路很清晰,先是写潮来之前江边的景物,由远到近地描述了周围的环境及人们等待潮来时的心情从观潮的人之多、热情之高间接地表现了大潮的奇特;然后细致、直观、形象地描述了潮来时的场景,从声音、气势、形态几个方面直接描绘了大潮的奇特课文的第3、4自然段是重点从远到近,写得有序写声音、写景象,写得直观形象使人如临其境,感到响声越来越大,大潮越来越近,潮头越来越高、声势越来越猛;最后写潮落,依然让人们感觉到大潮的壮观作者用心观察,叙述有序,文字自然流畅,又形象生动【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会12个字,认识6个字,注意多音字“号”的读音理解“笼罩、水天相接、人声鼎沸、横贯”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按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方法,抓住关键词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把感情朗读贯穿始终,引导学生自读自悟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学情分析】该班学生学习热情高,学习习惯好,思维活跃在老师的指导下,既能通过语言表达自己对文字的理解,还能通过感情朗读表达自己的情感【设计说明】根据本文的特点,我在教学设计中,以潮来前、潮来时和潮来后各种奇异的景象为主线,在字里行间里引导学生充分感受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我开课时以“为什么说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引路,结尾处以“我们不得不说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收尾,在学生的不断朗读与感悟中,又时时回扣“天下奇观”,努力做到教学思路清晰、教学重点突出为了更好的使学生跟随作者走进文本,走近钱塘江大潮,我以“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为中心问题,努力引导学生从形象的词句中想像真实的画面在教学中,我牢牢抓住课文里的四字短语、重点语句充分引导学生理解、想像大潮的声音是天下奇观、形态是天下奇观、气势是天下奇观尤其是在潮来时这部分教学中,我通过CAI视频让学生亲眼目睹这一天下奇观,通过老师声情并茂地讲述,通过视频的画面、声音,使学生增加对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的感性认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从中学习语言、训练思维、培养想象力,让学生由衷地发出感叹“钱塘江大潮真是天下奇观啊!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背诵3、4自然段,通过板书,通过师生配合读第3、4自然段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最后,我再次引导学生回归整体,明确作者的写作顺序及写作方法,并指导学生学习运用总之,我希望通过指导阅读理解,指导朗读感悟,指导读写实践,架起学生和文本沟通的桥梁使学生形成在文本的对话中主动理解和体验的习惯,提升语文素养。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全册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全册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说课稿《钓鱼的启示》第一课时一、说教材及教学目标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七册第29课《钓鱼的启示》。

这是今年的新增篇目。

这篇精读课文回忆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好不容易钓着了一条大鲈鱼,“父亲”却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生的启示一事,从而说明一个人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记叙的,钓鱼过程中有大量细致入微的心理活动描写,启示部分的句子比较难懂又包含着深刻的做人道理。

课文蕴藏的、倡导的道德品质都是现代社会所呼唤、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如规则意识、如诚实守纪、如不为名利所惑等等。

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理解课文内容,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朗读等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能正确、流利、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从小进行道德实践对人一生成长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确定为:读中感悟文中深刻的做人道理。

教学难点为:理解“父亲”告诫“我”的一段话。

二、说教法及教学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

既是对话就不能训话,就不是教师一相情愿地在说教在传授,而是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从而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去朗读、去感悟、去探究、去积累、去运用,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心灵共鸣,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基于以上认识,我采用以下方法来展开课堂教学。

1、组织教学。

因为是抽签借班上课,第一次见学生。

我先话家常式地让学生猜“老师喜欢什么样的学生”,从而让学生明白“要敢问敢答,不怕问错答错”,消除学生的顾忌和紧张,拉近师生心灵的距离,以营造一种轻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2、导入。

采用师生互背“名言”形式,既让学生明白语言积累的重要,又在学生取得成功体验得到激励性评价,情绪高涨之时出示投影,赠送给学生一段“名言”,也就是文章的难句、中心句。

2019新人教部编版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

2019新人教部编版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

说课稿(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篇《观潮》说课稿一、说教材《观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第一课。

这是一篇十分优美的写景的文章,描写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

全文共5个自然段,先总写,然后从“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三个方面,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刻画了钱塘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有声有色,有景色的正面描写,也有观潮人的侧面烘托,使人读后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可以说这是一篇很好的进行朗读训练的文章,也是进行写景类文章写作训练的典范。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正确读写“宽阔、笼罩、逐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重点:积累语言,引导学生感受大潮的神奇壮观。

难点:体会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三、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与人交流,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有限,对潮汐的形成原因,和文中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景象,仅凭想象深刻感受,需要教师提供直观的图像。

四、说教法学法。

基于对文本的把握和对学生的学情分析,我采用“创设情境法,多媒体辅助法”进行教学,努力为学生创设情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将自己想象成观潮人群中的一个,身临其境地融入学习活动中。

同时我还采用了“朗读法”,因为阅读教学的重点要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实现理解内容,体会感情,领悟表达的方法的目的。

在新课标的理念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合作者,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他们在自主能动的学习过程中发现学习的快乐,为此,我采用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我将本课分为两课时来完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文一开始我就初始爬山虎图片,板书课题,让同学们齐读课题。

接着问一问大家,我们以前有一篇课文学习过爬山虎,这篇课文是——学生会回答《爬山虎的脚》。

我继续问大家,在我们没有读课文之前,看到这个题目我们很容易以为这是写什么的文章呢?学生会回答认为是写爬山虎的,或者说写植物的文章。

于是我让学生初读课文,之后再让学生回答这个问题。

这时学生回答说,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

我进一步提出,那文章中都写了谁?这时有一部分学生说写的是作者肖复兴。

我马上进行反问,那作者写这篇文章难道是为了赞美自己吗?在学生明白了这篇文章主要是为了赞美叶圣陶老先生后,我进一步提出,那课文围绕叶圣陶先生分别写了几件事情呢?从这些事情可以看出叶老先生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呢?这时可以让学生再读课文,并分小组合作学习来回答老师的问题。

学生会在再次阅读中得出问题的答案,课文写了叶圣陶先生的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叶圣陶先生给我改作文,第二件事是叶圣陶先生邀请我去他家做客。

在学生学习第一部分时,我让学生看看课文后面叶老先生修改的原文,让学生在体会叶老先生一丝不苟的文品的同时也掌握一些修改文章的符号和方法,以及作文用词用句的准确严谨。

在学生学习第二部分时请同学们划出课文中描写爬山虎的句子,自己细细读一读,品味品味。

学生找出这两件事情之后,我再次提出问题,从这两件事情中我们可以看出叶老先生的什么品质呢?学生第三次品读课文,回答问题。

从叶老先生改作文的事情中可以看出他做事认真、仔细、负责、对小事都很上心等等,我们归纳为他一丝不苟的文品;从叶老先生邀请我做客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尊重他人、不摆架子、谦逊有礼的人,我们归纳为他平易近人的人品。

最后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作者的感受,体会“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其实是暗喻叶圣陶老先生渊博的知识和海纳百川的气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