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学生心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学生的心灵
摘要:数学教学要面对现实,要面对学生,要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学生的心灵是开放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开放自己心灵的前提下,增大学生内在心灵的开放度,由此相应增加了学生广阔心灵空间盛开创新之花的可能。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生活化、综合化;教学问题的开放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4-048-01
在以人为本的数学教学观下,数学教学唯有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的心灵开放,学生才会心甘情愿地接纳数学、接纳教师、接纳同学、接纳生活,才会发挥潜能、输出“创造”。
下面我结合初中数学进行的“课改”实践,具体谈几点体会。
一、要运用探究式学习方式——让学生有一颗快乐的心
学生有好动、好奇、好胜、好表现等心理特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的呈现方式要丰富多彩”。
据此,教师要善于设计一些生动活泼的情景来“包装”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形式中感到学习数学是一件舒心、快乐的事情。
如平面图形的镶嵌这课中,我放手让学生感受,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结果课堂气氛生动、活泼组织很好;所以只要教师大胆给学生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探索,给学生时间,让他们去支配,给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创造,学生一定会还给你无数个惊
喜!新课程倡导探究式学习,新教材内容的编排和呈现有利于探究式学习。
但要注意,并不是所有教学内容都适宜探究式学习。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综合化——让学生有一颗平常心
学生的学习首先是从自己熟悉的平常的生活开始的。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选取自然、社会与其他学科中的素材。
”据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社会生活和学习生活组织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到学习内容并不陌生,是平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1、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教师应让学生从生活实际认识知识,借助生活实际理解知识,回归生活实际运用知识,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数学”。
如平面图形的镶嵌这堂课中,在课前我要求学生去采集由各种各样的多边形拼出的多姿多彩的图案,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思考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过程,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多彩的世界。
2、教学内容的综合化
教师不应该把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各学科知识孤立地割裂开来,其实各学科知识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要善于将各学科知识有机结合,帮助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让学生体会“各学科中的数学”。
例如《认识几何图形》课尾可让学生用各种形状各种大小的贴纸来设计图画,也可让学生在电脑中用各种大小的图形来设计。
三、教学问题的开放——让学生有一颗灵动的心
学生的思考、探究、创造来自于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索和创新。
”据此,教师要设计一些有价值的问题促使学生进行探索研究、发散思维。
另外,还要引导学生用灵敏的心灵触角去发现问题,让学生放飞驿动的心去不断创新。
1、设计的问题要鼓励学生去“学”数学
数学知识的教学一般以问题呈现。
教师不应把问题处理简单化,直接抛出问题答案而忽视学生探索的过程,或者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失去探究的价值。
例如《有理数的加减法》的教学让学生通过“24点游戏”自己探索出有理数的加减法的算式。
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愉快地学习,兴趣盎然,情绪高涨,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只要我们将数学教出了“味”学生就会在嚼之有味中爱学、想学、乐学,迷恋于“做”数学、“搞”数学,在“做”与“搞”的过程中学会数学,会学数学。
所以我们要给学生一个探索的空间,使学生能够真正地的在“做”中学数学。
2、要注重教学方式的改变
教师要深刻领会新教材所体现的新课程理念,注重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
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老教材编拟了各类习题。
并对各类型的
不等式组的解的情况进行了归类。
新教材则不然,特别突出了“数形结合”思想,强调了数轴在解题中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利用数轴充分体验各种不等式组答题。
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归纳“大小小大取中间”的口诀以利于记忆。
总之,数学教学要面对现实,要面对学生,要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学生的心灵是开放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开放自己心灵的前提下,增大学生内在心灵的开放度,由此相应增加了学生广阔心灵空间盛开创新之花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