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空间与层次
《第4课 空间与层次》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美术苏少版八上
《空间与层次》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空间与层次的基本概念,培养他们观察和表现空间层次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作业内容1. 绘画任务:学生需以“家乡的小山村”为主题,运用所学的透视知识,画出小山村的空间层次。
要求表现出山体的远近、高低、遮挡等空间关系,以及山村建筑、树木、小路等元素之间的层次关系。
2. 观察任务:学生需在课后选择一处自然景观,观察其空间层次关系,并尝试用语言描述出来。
3. 讨论任务: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空间层次美的表现特点,并总结出一些规律和技巧。
三、作业要求1. 绘画任务:学生需认真观察主题,运用所学透视知识,画出小山村的空间层次。
绘画过程中,要注意线条的疏密、色彩的明暗等表现手法,以突出空间层次感。
2. 观察任务:学生需认真观察所选自然景观,尽可能选择不同的角度和距离进行观察,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其空间层次关系。
3. 讨论任务:学生需积极参与小组讨论,积极发言,共同探讨家乡空间层次美的表现特点,并总结出一些规律和技巧。
讨论过程中,学生需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逻辑性。
4. 提交时间:绘画任务和观察任务需在课堂结束前提交,讨论任务需在课后完成并提交小组总结报告。
四、作业评价1. 绘画作品评价:评价标准包括空间层次表现是否准确、线条和色彩运用是否得当、整体构图是否合理等。
评价方式可由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
2. 观察报告评价:主要评价学生对空间层次的观察和描述能力,以及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逻辑性。
评价方式可由教师评价和小组互评相结合。
3. 讨论报告评价:主要评价学生总结的规律和技巧是否准确、全面,以及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评价方式可由教师评价。
五、作业反馈1. 学生提交作业后,教师需及时给予反馈,指出作业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2. 对于评价结果优秀的学生,可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表扬,以激励他们继续努力。
3. 对于评价结果不佳的学生,教师需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帮助他们找出问题所在,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第4课 空气与层次 教案 苏少版美术八年级上册
空间与层次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风景系列课程中的第三课,本课的主题是风景造型表现中的透视和空间法则,即学习和了解如何通过透视、虚实表现风景绘画中的空间关系,体验和领会各类风景绘画中透视和空间的表现方法,塑造风景绘画中的空间感。
二、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好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在教师的领导下,比较容易理解风景画中透视和空间的法则。
通过前面两课的学习,对风景画的构图能力、对树木、房屋的表现能力都有了一定提高,相信通过此节课的学习,大多数学生能运用速写的方法描绘景物,并能在作业呈现中很好的根据生活经验结合个人情感去表现,学生对风景画中建筑物的透视和空间也能有初步的感受。
三、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风景画中体积感、空间感的形成原因,领会风景绘画中,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的基本法则。
2、技能目标:学会用形体透视法则描绘风景画。
3、情感目标:感悟不同的透视、构图为画面营造的氛围和情绪表达。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透视的基本规律与法则。
难点:体会不同透视对画面表达、表现的意义和作用。
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不同视角的风景作品,同一景物不同视角的透视变化图片,大师作品,教师范画,课件等。
学生准备:自己擅长的绘画材料。
六:教学过程:【导入】一、欣赏导入: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一幅摄影作品,提问:画面中云有什么变化?同学们欣赏、思考、分析生回答:有形状的变化、色彩的变化、明暗的变化等。
师提问: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生回答:距离产生了近大远小的原因。
师总结:同学们说的很好,就像我们的屏幕一样是二维的,只有宽和高,如何在二维空间上表现有纵深距离感的三维空间,也就是立体感,这就是绘画技巧,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空间与层次》。
【讲授】二、分析理解形体透视:1、媒体展示一组春夏秋冬树的摄影作品(一点透视),启发学生观察、分析图片中的变化,体现什么样的视觉现象?2、媒体展示一组校园内风景的图片,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透视现象,启发学生观察、欣赏、比较、分析、交流,丰富感知。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4课古老的城楼|广西版
教案名称: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4课古老的城楼|广西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城楼的建筑特点和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元素表现城楼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创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古代城楼的建筑特点:城楼的结构、屋顶形式、墙体装饰等。
2. 城楼的历史背景:城楼在古代城市防御体系中的作用,以及具有代表性的城楼实例。
3. 表现城楼的绘画技巧:线条、形状、色彩的运用,以及画面构图和空间处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古代城楼的建筑特点和历史背景,学会运用绘画技巧表现城楼。
2. 教学难点:城楼建筑细节的描绘,以及画面构图和空间处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城楼图片、绘画材料(如铅笔、橡皮、水彩笔等)。
2. 学具:绘画本、铅笔、橡皮、水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古代城楼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城楼的建筑特点和历史背景。
2. 新课导入:介绍古代城楼的建筑特点,如城楼的结构、屋顶形式、墙体装饰等。
3. 案例分析:分析具有代表性的城楼实例,如北京故宫的午门、南京城墙等,让学生了解城楼在古代城市防御体系中的作用。
4. 绘画技巧讲解:讲解如何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元素表现城楼,引导学生关注城楼建筑细节的描绘。
5. 创作实践:学生分组合作,选择一座城楼进行绘画创作,注意画面构图和空间处理。
6.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古代城楼的建筑特点结构:城墙、城门、城楼屋顶形式:歇山顶、庑殿顶等墙体装饰:砖雕、木雕等2. 城楼的历史背景防御作用:古代城市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性城楼:北京故宫午门、南京城墙等3. 绘画技巧线条:流畅、有力形状:准确、生动色彩:和谐、富有层次七、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让学生课后搜集更多关于古代城楼的资料,了解城楼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南京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STEM学习《立体小菜园》第4课时说课稿
南京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STEM学习《立体小菜园》第4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立体小菜园》是南京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STEM学习的一课时内容。
本课时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了立体小菜园的设计、制作和种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立体小菜园的概念、优点以及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他们对植物的生长过程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立体小菜园的设计和制作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立体小菜园的制作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种植中。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立体小菜园的概念、优点以及制作方法,能够独立完成立体小菜园的设计和制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劳动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立体小菜园的概念、优点以及制作方法。
2.教学难点:立体小菜园的制作方法和植物种植技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践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实践和合作。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植物标本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立体小菜园的相关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的立体小菜园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探究立体小菜园的概念和优点: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小组讨论,了解立体小菜园的概念和优点。
3.学习立体小菜园的制作方法: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掌握立体小菜园的制作方法。
4.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制作属于自己的立体小菜园。
5.种植植物: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植物的生长习性,然后进行种植。
6.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评价,教师进行总结评价。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立体小菜园的概念、优点、制作方法和植物种植技巧等内容,通过板书设计,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
《第4课空间与层次》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美术苏少版八上
《空间与层次》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空间与层次》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理解空间与层次在美术作品中的基本概念;2. 掌握运用色彩、线条、构图等基本元素表现空间与层次的方法;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作能力,提高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二、作业内容本次作业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理论学习:学生需通过课堂讲解和教材自学,掌握空间与层次的基本概念及表现手法。
2. 素材准备:收集与空间、层次相关的图片资料,如不同角度的建筑照片、风景画等。
3. 创作实践:学生以“空间与层次”为主题,运用所学知识,结合个人创意,创作一幅素描或色彩画作品。
作品需体现出空间感和层次感。
4. 作品说明:学生需为作品撰写一段简短的创作说明,阐述作品中如何表现空间与层次的。
三、作业要求为保证作业质量,特提出以下要求:1. 理论学习要扎实,对空间与层次的概念有清晰的认识;2. 素材收集要丰富,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图片资料;3. 创作实践要充分发挥个人创意,运用所学知识表现空间与层次;4. 作品要整洁、规范,色彩、线条运用得当;5. 作品说明要简明扼要,突出表现空间与层次的技巧和思路。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理论掌握:评价学生对空间与层次概念的理解程度;2. 素材运用:评价学生素材收集的丰富程度及运用的合理性;3. 创作实践:评价学生作品的创意性及空间、层次的表现力;4. 作品规范:评价作品的整洁度、色彩和线条的运用是否规范;5. 作品说明:评价学生创作说明的简明性和表现思路的清晰度。
五、作业反馈作业反馈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逐一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并给出改进建议。
同时,教师还将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和交流,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借鉴。
学生需根据教师的反馈和同学的建议,对作品进行修改和完善,以提高自己的美术创作水平。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课时作业设计旨在巩固学生在初中美术课程《空间与层次》中学习的知识,通过实际操作提升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和审美水平,加深对空间与层次的理解和运用。
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4课《线与造型》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作画工具。 学生:扭扭棒、彩笔、勾线笔作业纸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教师提问学生上节课掌握的知识点。 学生回答。 教师:线条是艺术家的语言,线条有长短、曲直、刚柔、虚实、方圆、疾缓的变化。直 线呈刚性,曲线呈柔性,用曲直对比表现画面的灵动;在用笔转折的表现上,转则圆,折则
活以及美术中的广泛运用和重大作用。 2.运用直线、曲线、细线、粗线、长线、短线、实线、虚线、有规则的线和自由表现的
线表现自己对事物的感受和线造型的创意表现。 3.学生感受线造型的艺术特点,体会线造型结构带来的审美趣味,丰富视觉和审美经验,
立足美术素养,培养善于观察的基本能力。
教学思路 针对本课的主要内容一线条和重要目标一造型,采用不同层次的观察的教学方法展开教
作的,大家仔细感受作品中线的特点,说说画家用线的方法?找一找图中一共有多少种不同 类型的线条?
学生:直线、曲线长线、短线、粗线、细线、实线、虚线…… 教师同时在黑板上画出各种线条。 教师:想一想,为什么在同一幅作品里会有这么多种不同的线?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 学生:线条可以让画面丰富多彩,层次丰富。 (2)教师补充:中国画中完全用线条来表现物象的称“白描”。中国画白描作品是以单 纯的线条勾勒作为造型手段,借线的粗细、长短、曲直方圆、轻重缓急、虚实疏密、顿挫刚 柔、浓淡干湿在造型上生动运用和有机结合,表现形体的质量感、体积感、动态感和空间感, 是在对自然物象深刻理解的基础进行主观创造,从而达到抒情表意的目的,它是神与物游, 物我两忘的主客观结合的产物,区别于西方以色彩、明暗来表现物体的方法。 《朝元仙仗图》中飘带用长长的曲线进行造型,体现了神仙腾云驾雾时迎风飘逸的动感, 短线细密有秩序的组织表现了盔甲的厚重和威严的气势,线条在长短、疏密的对比之中形成 了画面的节奏美。线的深浅、虚实变化,使画面层次丰富,具有空间感,这幅画既体现了作 者对用线的深厚艺术造诣又表达了他对仙人的敬仰之情。 2.欣赏荷兰画家凡高的《星空》 教师:观察和分析作品用线描的形式进行创作表达,说出画中的线条都有哪些?带给你 怎样的感受? 学生:画中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线条风格,一是弯曲的长线,二是破碎的短线。二者 交互运用,使画面呈现出眩目的奇幻景象。 师:大家看同样是对线的组织,荷兰画家梵高则是大胆的运用曲线的排列,夸张的表现了 星空的绚丽和充满动感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 3.用线的方法 同学们你们明白用线的秘密了吗?谁来概括一下用线的方法。 生答:线可以确定轮廓,线在使用时有疏密变化、虚实变化。 板书:线——轮廓、疏密、虚实、穿插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中、西方名作,深入感受不同国家线条的运用和处理,表现了造 型的质感、动感,及作者的强烈情感。)
第4课 空间与层次-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4课空间与层次-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和运用空间和层次的概念。
2.能够运用空间和层次的知识,创造出有层次、有空间感的画面。
3.能够欣赏具有层次和空间感的艺术作品,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空间和层次的概念及其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如何将空间和层次的概念具体化,应用到绘画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向学生展示一些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的艺术作品,让学生感受图像中的空间和层次,并引导学生多看几遍、多思考。
2. 知识讲解(20分钟)1.什么是空间和层次?–空间:指画面中的虚实关系,包括前后、上下、左右等方向上的关系。
–层次:指画面的分层关系,由于物体远近不同,会形成不同的分层。
分层关系包括前景、中景、背景等。
2.空间和层次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通过透视、减法、增量等方式表现空间。
–通过利用颜色、线条、轮廓等方式表现层次。
3.如何创造出有层次、有空间感的画面?–需要注意构图、色彩、线条等方面。
–应该注重对画面的有机组合和整体感的体现。
3. 练习与讨论(30分钟)1.学生练习画面的分层关系和虚实关系。
2.学生讨论成果,并总结出有关空间与层次的基本规律和方法。
3.通过讨论分析一些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并理解其中的空间和层次运用。
4. 实践演练(40分钟)1.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绘画作品的创作。
2.老师布置一些作品制作任务,让学生能够尽可能地运用空间和层次的知识和方法。
3.学生进行分组研究与探讨,实践运用所学,创作具有空间和层次感的美术作品。
4. 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在家中绘制一张具有空间和层次感的画面,并撰写简单的心得体会。
四、教学效果评估1.学生画面的分层和虚实关系是否准确切实。
2.绘画作品是否具有层次和空间感。
3.学生是否领会了空间和层次在绘画中的极为重要的应用效果。
4.运用空间和层次的知识,创造出具有良好空间和分层的美术作品。
中班数学上下空间的辨识教案ppt
03
教学方法
实物教学
总结词
通过实物展示,帮助学生直观理解上下空间的概念。
详细描述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具体的物品,如玩具、书籍等,来展示上下空间的关系。通过 将物品放在不同的高度,让学生观察并理解上下空间的概念。这种方法可以帮助 学生形成直观的印象,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互动教学
总结词
通过互动游戏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上下空间辨识。
深入阶段
问题解决
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上下 空间的概念去解决。例如,可以让学 生通过观察地图,判断某个地点相对 于另一个地点的上下位置。
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 上下空间的理解和感受,通过交流和 分享,加深对上下空间概念的理解。
总结阶段
总结知识点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上下空间的概念和辨 识方法,强调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引入新概念
通过提问和实物展示,引导学生 认识和理解上下空间的概念。
展开阶段
上下空间辨识活动
设计一系列互动游戏和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上下空间的概念。例如, 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判断物品在容器中的上下位置,或者通过搭积木游戏来感
受上下空间关系。
实例解析
通过具体的实例,如树木、建筑物的上下关系,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和理解上下空 间的概念。
06
教学反思
教学效果评估
教学目标达成度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完成 情况,评估学生对上下空间概念
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课堂互动情况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互 动情况,判断学生对教学内容的
兴趣和接受程度。
学生反馈
收集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了解他们对上下空间概念的理解
《室内设计》课件
《室内设计》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室内设计》教材第四章“室内空间布局设计”,详细内容涉及室内空间的功能区划分、动线规划、空间组织与界面处理等,重点探讨如何合理利用空间,提升居住与使用的舒适度。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室内空间布局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2. 学会分析空间功能需求,进行合理的动线规划。
3. 培养学生运用室内设计元素,进行空间组织与界面处理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空间组织与界面处理的方法与应用。
教学重点:室内空间布局设计的原则与动线规划。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室内设计案例图、绘图板、尺子、圆规等。
2. 学具:A3白纸、绘图笔、彩色铅笔、直尺、圆规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室内设计案例,让学生分析其空间布局的优点与不足。
2. 理论讲解(15分钟)介绍室内空间布局设计的基本原则,如功能分区、动静分离、空间通透等。
3. 例题讲解(15分钟)结合教材案例,讲解如何进行空间组织与界面处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根据给定空间需求,进行动线规划和空间布局设计。
5. 互动交流(5分钟)各组展示设计成果,全班同学共同讨论、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6. 知识巩固(5分钟)7. 课堂小结(5分钟)强调室内空间布局设计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价值,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深入研究。
六、板书设计1. 室内空间布局设计原则功能分区动静分离空间通透2. 动线规划方法直线动线曲线动线环形动线3. 空间组织与界面处理墙面处理地面处理顶面处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为自己家中的一间卧室进行空间布局设计。
要求:功能分区合理,动线规划便捷,空间组织与界面处理美观。
2. 答案示例:卧室分为睡眠区、休闲区、储物区三个功能分区。
动线规划采用直线动线,使活动更加便捷。
睡眠区与休闲区之间设置半透明隔断,增加空间层次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室内空间布局设计的原则与方法掌握程度较好,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定问题,如功能分区不够合理,动线规划不够便捷等。
景观建筑设计原理第四章 园林建筑空间的基本类型及组景手法培训课件
瘦西湖的 吹台
凫庄贴水亭榭
闽西连城罗坊云龙桥(明州城的古塔
避暑山庄的金山建筑群
北海濠濮涧
颐和园的云松巢
4.1.3 综合性的内外向空间
4.1.1 内聚性的内向空间 4.1.2 开敞性的外向空间 4.1.3 综合性的内外向空间 4.1.4 长卷式的连续空间
4.1.1 内聚性的内向空间
以建筑、走廊、围墙进行空间围合,庭院内以山水、植物等自然题材进 行点缀,形成一种内向、静谧的空间环境。这种空间一般以近观、静赏 为主,动观为辅。室内外空间联系紧密,庭院空间联系着若干座单体建 筑,起着公共性空间与交通枢纽的作用。
4.1.4 长卷式的连续空间
在中国园林建筑的空间组合方式中, 还有一种把建筑物按照一定的观赏路 线有秩序地排列起来, 形成一种类似中国画长卷式的连续空间。这种方式 显然是摹仿我国一些市镇中的建筑组合方式。
清乾隆年间修建的清漪园, 也曾在后湖仿造江南水乡建起了“买卖街”, 它采取“一河两街” 的形 式, 长达二百多米, 两岸分设各式店铺。
4.1.2 开敞性的外向空间
在大的自然环境中的点景建筑物, 常以单体建筑的形式布置于具有显著 特征的地段上, 起着点景与观景的双重作用。由于是独立地建置, 建筑 物完全溶汇于自然环境之中, 四面八方都向外开敞, 在这种情况下, 建 筑布局主要考虑的是能够取得建筑美与自然美的统一。这类建筑常随环 境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形式, 但都是一些向外开敞、空透的建筑形象。
避暑山庄正宫区串连式组景
4.2.1 串连式
颐和园宫廷区串连式组景
4.2.2 辐射式
景观组织以集中、内向的主体 庭院为系列的核心,其它次庭 院、小庭院呈围合式分布,向 中心辐合,具有向心性。
空间与层次教案
苏少版八年级上学期第四课《空间与层次》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
如何在二维空间的平面上表现三维空间。
本课带领我们走进风景画的世界。
通过同学们熟悉的南京本土的风景图片和画家多种表现技巧的绘画作品。
以“景”为点,以“空间与层次”为线,以“意境”为结,来认识了解绘画的空间与层次,欣赏与表现空间与层次独特的艺术效果。
探究风景画的“空间”的表现特点-:形体透视和色彩透视在绘画中的运用。
解读“层次”在绘画中的处理:由近景、中景、远景构成的景深关系。
通过不同形式的绘画创作,再现风景画的艺术魅力。
教学内容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认识了解绘画中的空间与层次,欣赏探究绘画中的空间与层次,表现展示绘画中的空间与层次。
技能目标:通过对景物的观察,用多种方法表现风景的空间与层次。
情感目标:熟悉的金陵风景,不熟悉的空间与层次,让学生感悟生活处处皆美色,画笔寥寥现意境。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和表现空间与层次,体验不同角度带来的视觉美感。
难点:尝试同不同的材料技法表现不同的画面效果。
三、教学准备:不同风格的作品、资料、课件、绘画材料。
四、教学要点:透视:形体透视,不同视点的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表现方法。
色彩透视,大气透视和空间透视的处理技巧。
景深:近景、中景、远景的合理安排这些要点的和谐统一便体现出风景画的“意境” 。
五、教学过程与方法A、认识空间与层次活动一:看一看观看一幅云的摄影作品问:看见了什么?云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答:有形状的变化,色彩的变化。
总结:由云的变化导入距离,有距离导入空间与层次。
1. 空间:距离产生空间,物体占据空间的大小主要是受长宽高三个特征显现出来的。
因此,长宽高是物体的空间特征。
2. 层次:物体对空间的分割产生层次。
即,物体与物体的叠加,或物体与物体的间隔便是层次。
我们通常用远景、中景、近景来表示。
活动二:说一说绘画是在长宽二维平面上表现长宽高三维空间的视觉效果,即画面的纵深感。
二年级数学上册3角的初步认识第4课时拼角教学设计
第4课时拼角▶教学内容教科书P42例6,完成教科书P42“做一做”和P45“练习八"中第13题。
▶教学目标1。
探索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不同的角.进一步巩固对锐角、直角、钝角的认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2。
经历完整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拼一拼、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拼角活动,进一步认识锐角、直角与钝角的特征。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准备课件,三角尺。
▶教学过程一、活动前--充分准备1.理解“一副三角尺"的含义。
师:观察一副三角尺中的两个三角尺,它们的角分别是什么角?给一副三角尺上的每个角编号。
【学情预设】如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尺编为A尺,其中的直角为直角A,另两个锐角一样大,就为锐角①号;另一个三角尺编为B尺,它的直角为直角B,另两个锐角分别为锐角②号和锐角③号。
2.复习旧知识,激趣引入。
师:锐角、直角、钝角有什么关系?【学情预设】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锐角〈直角<钝角。
师:三角尺上直角、锐角都有,就是没有钝角,你们能用它们拼出一个钝角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拼角)【设计意图】用一副三角尺来进行拼角活动前学生首先要了解的就是“一副三角尺"中“一副”的含义,知道一副三角尺中的两个三角尺各有哪些角,有什么特点。
同时回忆锐角、直角、钝角之间大小关系的知识,为“拼角”打下基础.二、活动中-—合作交流1.小组讨论,自由拼角。
课件出示教科书P42例6.(1)小组交流讨论如何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一个钝角。
(2)学生动手拼角并画下来,教师巡视指导。
【学情预设】有的学生能用一种方法拼出钝角,有的学生能用多种方法拼出钝角。
对于拼角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给予适当的引导。
2。
汇报展示,师生交流。
师:谁来说说利用一副三角尺,怎么拼成钝角?汇报提示:我是用_________角和________角拼成一个钝角的。
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 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对“扶清灭洋”、义和团失败等的分析,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2)通过对畅想天地栏目中材料题的解答,培养学生对历史材料的阅读理解,提炼信息和正确评价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感知八国联军侵华暴行、义和团对八国联军的抗争、《辛丑条约》等史实,深化对中国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时代特征的认识,理解当时民族危机的全面加深与中国人民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2)通过梳理八国联军、义和团、清政府之间的活动,学会整理历史发展线索的方法。
(3)通过分析《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学会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八国联军侵华是中国近代重大的国耻,由此进一步认识帝国主义侵略者凶恶而贪婪的本质,帝国主义的侵略是中国近代贫弱的重要根源之一,从而增强对帝国主义侵略的警惕性,激发爱国主义情感,不忘国耻,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2)抗击八国联军的失败,说明在综合国力落后的形势下,落后阶级领导的采用落后观念与斗争方法的反侵略斗争是无法抵挡用强大的物质力量和先进技术武装起来的侵略者的;进一步认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增强奋发图强、振兴中华的决心,培养面向世界、与时俱进、学习先进、勇于革新的思想意识。
重点:八国联军的侵华暴行;《辛丑条约》。
难点:义和团运动。
[教学方法]“读、讲、议、评”四步教学法[教学过程]课前引导:引导学生回顾上课内容,然后教师指出: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列强对中国的新侵略——八国联军侵华,以及中国人民的又一次伟大抗争——义和团运动。
导入新课一、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1、义和团运动的兴起读:要求学生阅读本目内容,观察《义和团的旗帜》图。
讲:请学生来讲:(1)义和团的前身叫什么?在哪一带活动?参加者主要是些什么人?他们是怎样开展活动的?(2)义和团运动是哪一年在山东兴起的?旗号是什么?说一说义和团在山东兴起时的两件大事。
第4课 空间与层次-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4课空间与层次-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空间的概念和特点;•掌握空间的分类和表现方法;•了解层次的概念和表现方法;•通过绘画作品认识空间和层次的应用。
1.2 教学重点•空间的分类和表现方法;•层次的概念和表现方法。
1.3 教学难点•空间的分类和表现方法;•层次的概念和表现方法。
1.4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1.5 教学资源•图片资料;•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笔等)。
二、教学过程2.1 导入(5分钟)1.上课铃响起,教师引导学生放下课外事务,专心听讲。
2.简单介绍今天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2.2 讲授(40分钟)1.空间的概念和特点。
–定义空间和平面的区别;–分类:三维空间、二维空间,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特点:有长、宽、高,有深度,有空气、光影和色彩。
2.空间的表现方法。
–正视法;–透视法;–模型法;–立体构成法。
3.层次的概念和表现方法。
–定义层次,区别于深度;–表现方法:前景、中景、远景等;–意义:能够加强画面的层次感,增加画面的空间深度。
4.教师演示不同的空间表现方法和层次表现方法,学生跟随演示进行学习和模仿。
5.学生自主练习,尝试使用不同的表现方法绘制空间和层次。
(15分钟)2.3 总结(10分钟)1.教师针对上述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掌握空间和层次的概念和表现方法。
2.引导学生思考绘画作品如何应用空间和层次的表现方法。
2.4 作业(5分钟)1.布置一道作业:让学生根据学习的知识,绘制一个有空间和层次感的作品。
2.强调作业的重要性,并要求学生认真完成。
三、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授、演示和练习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了空间和层次的概念和表现方法。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思考并开展创作,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未来的教学中,需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加强实践操作与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4课《四个太阳》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四个太阳》这篇⽂章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作者凭借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创造⼒,画出四个不同颜⾊的太阳分别送给夏、秋、冬、春,表现了作者希望⼀年四季时时美丽、处处舒适的善良的⼼地和美好的⼼愿。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教版⼩学⼀年级下册语⽂课⽂第4课《四个太阳》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教版⼩学⼀年级下册语⽂课⽂第4课《四个太阳》原⽂ sì gè tài yáng 四个太阳 wǒ huà le gè lǜ lǜ de tài yáng guà zài xià tiān de tiān kōng gāo 我画了个绿绿的太阳,挂在夏天的天空。
⾼ shān tián yě jiē dào xiào yuán dào chù yí piàn qīng liáng ⼭、⽥野、街道、校园,到处⼀⽚清凉。
wǒ huà le gè jīn huáng de tài yáng sòng gěi qiū tiān guǒ yuán 我画了个⾦黄的太阳,送给秋天。
果园 lǐ guǒ zi shù le jīn huáng de luò yè máng zhe yāo qǐng xiǎo huǒ ⾥,果⼦熟了。
⾦黄的落叶忙着邀请⼩伙 bàn qǐng tā men cháng cháng shuǐ guǒ de xiāng tián 伴,请他们尝尝⽔果的⾹甜。
wǒ huà le gè hóng hóng de tài yáng zhào liàng dōng tiān yáng 我画了个红红的太阳,照亮冬天。
第4课 空间与层次第一课时
八年级美术备课课题第4课空间与层次备课人课型造型与表现第 1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风景画中体积感、空间感的形成原因,领会风景绘画中,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大气透视和空间透视的基本法则。
过程与方法在不同的视觉条件下学会各类透视法则的基本应用方法。
感悟不同的透视、构图为画面营造的氛围和情绪表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点掌握各种透视的基本法则。
难点体会不同透视对画面表达、表现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方法教学准备各类不同视角的风景作品;利用电脑对比同一景物下,不同视角的透视变化图片;大师风景作品。
教学过程一、欣赏导课(1)媒体呈现城市各种视角拍摄的照片一组,学生欣赏、讨论照片中不同视角带来的视觉感受。
(2)画面定格幽深小巷照片一张。
教师提问:请认真欣赏这张照片,用一句话描述一下你对这张照片的视觉感受。
学生思考、讨论,进入课题。
二、分析理解(1)媒体继续定格幽深小巷照片,学生再次欣赏。
教师提问:思考是什么视觉元素让你感觉到这种深远感的呢?学生继续讨论,寻找规律。
(2)在学生寻找规律的活动中引出透视原理,并运用录像的形式加深理解透视的规律。
(3)在了解了透视中的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规律后,将其运用在绘画中,画面中的景物就会产生体积感和空间感。
媒体呈现幽深小巷的绘画作品,学生欣赏了解。
(4)呈现运用不同工具材料,如夸大、强化视觉感的幽深小巷绘画作品多幅,引导学生讨论、比较,深入分析艺术作品的表现力问题。
三、拓展思考(1)媒体呈现广场照片一张,教师提问:假如给你们这样一个场景,你们会如何表现?(2)小组讨论,相互探讨各自的表现方法。
(3)教师总结: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大大丰富画面的纵深感和层次感,大气透视和空间透视则为我们营造景物的气氛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4)媒体呈现多幅具有各种透视感的绘画作品,学生欣赏,加深理解。
四、作业要求根据所学透视知识,使用牛皮纸、黑色油性笔、油画棒,运用淡彩的方式表现一幅具有强烈透视感的幽深小巷作品。
中班数学上下空间的辨识教案ppt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4
目录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法 • 教学过程 • 课后作业 • 教学评价
0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上下空间的基本 概念。
理解上下空间与日常 生活的关系。
了解上下空间的方向 和相对位置。
能力目标
能够辨识上下空间的方向和位置 。
通过课堂练习和测试,评估学生对数学上 下空间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
观察学生在解决与上下空间辨识相关的实 际问题时,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 考和操作。
评估学生对数学上下空间辨识的兴趣和态 度,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教师自评
01
02
03
04
教学内容安排
反思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是否 适中,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发
问题解决
提出与上下空间相关的问题,鼓励幼儿思考并尝试解决。
拓展应用
引导幼儿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上下空间的辨识能力,如整理物 品、描述位置等。
总结阶段
回顾所学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帮助幼儿梳 理关于上下空间的认知。
评价与反馈
通过评价和反馈,了解幼儿的学习情 况,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05
课后作业
辨识生活中的上下空间
对教师教学的建议
收集家长对教师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以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 提高教学质量。
对孩子学习进度的了解
与家长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程度,以便教师更好地指导 孩子的学习。
对学校和教师工作的评价
了解家长对学校和教师工作的满意度,以及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期望 和建议。
THANK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透视是绘画术语,也叫 “远近法”。是一种对 所见之物进行空间立体 描绘的方法,也就是在 二维的画面上表现出三 维的立体效果。
透视分类
几何透视 空间透视 大气透视
几何透视:平行、成角、立体
几何透视大大丰富了 画面的纵深感,大气 透视和空间透视则为 我们营造景物的气氛 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透视规律
• 近大远小 • 近高远低 • 近宽远窄 • 近疏远密Βιβλιοθήκη • 1、可以从画面的中景开始扩展开来
• 3、注意通过色调和明度对空间进 行层次表现
• 4、刻画尽可的具体,勿太简单概念化 • 5、正确使用画具,注意保护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