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赵树理小说语言的口语化特征(1)[1]
浅析赵树理小说的艺术特征
浅析赵树理小说的艺术特征[内容提要]:赵树理的短篇小说,典型表现了社会的变动和历史的变迁。
他是一位有着鲜明特色的作家,他的艺术特征特色最主要的是通俗化,大众化,创造了新的民族形式等等。
他的独树一帜的文学作品,高举民族文学大旗,其作品模式对整个解放区乃至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文学创作影响巨大。
他创造了新的民族化、大众化形式,不仅赢得了根据地广大工农兵的热爱,也受到了中国著名的老作家郭沫若,茅盾,朱自清等人的高度赞扬,他作为这个时代的文学创作代表,被誉之为“人民作家”。
赵树理的小说,在创作上真正实现了“民族化、大众化”艺术风格。
赵树理把自己的作品通称为“通俗故事”。
他创作的路线和主张的核心就是为群众而创作,他熟悉群众的生活,立志为大众创作,他的“通俗故事”是真正的艺术品,是民族化和大众化的高度统一,是艺术性和人民性的艺术。
[关键词]:赵树理小说艺术特征民族化大众化浅析赵树理小说的艺术特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赵树理是一个非正视不可的富有个性特色的作家。
在20世纪40年代的解放区文坛上,以独树一帜的文学作品,高举起民族文学大旗,其作品模式对整个解放区乃至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文学创作影响巨大。
如今从文学观念到表现手法,从审美对象到欣赏趣味,有关文学的一切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今天的新农村和赵树理时代的农村也完全不同了。
加快建设现代化新农村,实现全面小康宏伟目标,这些都是赵树理生前所企盼的,也是赵树理在文学理想中所追求的。
为了更好地弘扬赵树理文学精神,我们的作家、艺术家要像赵树理那样写出新的农民,写出新时代的农村、新的农村文化来。
这也是我们研究赵树理小说艺术特征的当代意义和价值。
赵树理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和他的作品都已成为历史。
那么,今天研究作为历史人物的他,还有什么意义呢?赵树理不是现代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作家,今天不少人也并不喜欢他;但无论如何他还是重要作家,有鲜明特色的作家。
他的艺术特征特色是什么呢?我以为最重要的是通俗化、大众化,创造了新的民族形式等等。
赵树理小说语言特点刍议
、
词 语 的锤 炼
意义 是词语 的 内涵 , 如 果 不从 意 义着 手锤 炼 词 语, 那 么文 章就 会显 得 冗长 繁琐 。如 《 小二 黑 结婚 》 中对 于福 的描 写 : “ 于福 是个 老 实 后生 , 不 多 说一 句 话, 只会在 地 里死 受 。 ” 此处 如果 用 “ 埋 头苦 干 ” 形 容 于福 的做 事风 格 就不 太恰 当 , 用“ 蒙 着头 干 活 ” 又显 得 平 淡无 奇 , 而“ 死” 字 却 形象 贴切 地 概 括 出 了这方 面 的意思 , 而 且 比苦 干要 更深 一 层 。而 “ 受” 字 又有 “ 受罪” 的之 意 , 故 这个 词 用 的很 好 , 有 助 于 凸 显 于 福 的形 象 。 由于本 篇 小说 反 映 的大都 是太 行 山 区农 村 和农 民的生 活 , 所 以创 作 的作 品 表 现 出了很 浓 的 地方 色 彩 , “ 熟 悉 的语 言 、 熟 悉 的地 方 风趣 是有 助于 感 情 深刻 化 的” 。『 1 ]
一
在《 语言小谈》 中, 赵树理说 : “ 那么学语言应该
从 哪里 学 呢 ? 应 该从 广 大 的劳 动人 民群 众 中学 。见 的人 多就 听 的话 多 。广大 群 众就 是话 海 , 其 中有 很 多 的天 才 和专业 家 ( 即 以说话 为业务 的 人 ) , 他们 每 天 每时 都说 着 能为 我们所 欣 赏 的话 。 我们 只要 每 天 在 这些 人群 中生活 , 那些 好 的话 和那 些 好 的说 话 风 度、 气 魄就 会 填满 我 们 的记 忆 。” ( P 9 5 ) 赵 树 理 一 方 面注 意从 群众 的语 言 中汲 取 丰富 的养 分 , 他 有一 条 铁 的写作 原则 即他 的作 品是写 给农 民朋 友读 的 , 他 也 是一 直 根 据 这 一写 作 原 则 来搜 集 素 材 、提 炼 主 题、 塑造 形象 , 同时根 据这 一 写作 原则 锤 炼语 言 ; 另
试论赵树理小说语言的口语化特征(1)[1]
四川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初稿)题目:试论赵树理小说语言的口语化特征指导教师:杨晓峰准考证号:032204100089考生姓名:张延平宜宾(地、州)南溪县(市、区)工作单位:南溪县大观中学写作时间:2010年8月28日_题目提纲、、、、、、、、、、、、、、、、、、、、、、、、、(1)内容提要、、、、、、、、、、、、、、、、、、、、、、、、、(2)摘要、、、、、、、、、、、、、、、、、、、、、、、、、、、(3)关键词、、、、、、、、、、、、、、、、、、、、、、、、、(3)引言、、、、、、、、、、、、、、、、、、、、、、、、、、、(3)一、赵树理小说语言口语化的形成基础、、、、、、、、、、、、(3)二、赵树理小说语言的口语化特征的表现、、、、、、、、、、(4)1、通俗化、大众化、、、、、、、、、、、、、、、、、、、(4)2、形象化、、、、、、、、、、、、、、、、、、、、、、、、(5)3、个性化、、、、、、、、、、、、、、、、、、、、、、、、(6)三、赵树理小说语言的口语化特征的政治和文学史上的影响、、(7)注解、、、、、、、、、、、、、、、、、、、、、、、、、、(7)参考文献、、、、、、、、、、、、、、、、、、、、、、、、(7)内容提要:赵树理被视为中国文学走民族化,大众化之路的典范,是他长期在农村生活体验的结果,是毛主席《讲话》后最能体现讲话精神的一位划时代的作家。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体现在赵树理作品的语言上,赵树理那口语化,形象化,个性化的语言就是民族化,大众化的具体实践。
就因为这种“喜问乐见”的形象的口语化语言体现了和解决了中国现在文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民族化,大众化问题,确立了赵树理在中国现代化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我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方向。
试论赵树理小说语言的口语化特征摘要:本文对赵树理小说语言口语化特征的形成及特点(通俗化、大众化、形象化、个性化)以及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一些论述。
浅谈赵树理小说的艺术特色
浅谈赵树理小说的艺术特色浅谈赵树理小说的艺术特色内容摘要:赵树理小说具有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生动的人物描写、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曲折的故事情节等艺术特色。
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是赵树理小说创作的一贯特色。
四十年代由于他的小说对解放区农村生活的深刻开掘,真实反映了解放区农村正在发生的伟大变革,他被人们称为“地道的解放区歌手”。
赵树理小说的现实主义精神,首先,表现在反映生活的真实性与深刻性;其次还突出地表现在建国以后他更加注意人物形象的多样化,努力根据实际生活创造出多种多样的人物来。
赵树理小说是典型的现实主义小说,但是,他基本上不用现实主义小说常规的“典型化”原则来刻画人物。
赵树理笔下的人物刻画具有独具风格,形成了他的小说的一大特色。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赵树理笔下的人物,从来不脱离故事情节作抽象介绍,而是让人物在具体的环境中以自己的行动来自然的显示出他们的性格特征。
其次,他还擅长于用人物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
其三,用辩证的观点,现实主义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其四,赵树理讲究用传神的“白描”手法描写人物。
赵树理被称为语言大师,他的语言创造达到了很高的成就,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他的小说语言是真正的三晋农村农民语言。
其二他的小说语言具有辛辣的讽刺幽默感。
赵树理的小说故事性很强。
其创作情节曲折,耐人寻味。
努力探索民族化,大众化,重视使自己的作品要为中国老百姓,特别是广大农民群众喜闻乐见。
关键词:赵树理小说现实主义生动描写独特语言曲折情节浅谈赵树理小说的艺术特色赵树理(1906—1970),山西沁水县人,他是一个在中国民间传统文化浸淫和“五四”新文学熏陶下成长起来的有政治头脑和政治热情的农村知识分子。
他始终认为,新文学的圈子过于狭小,无法正真满足农民的需要,他一直希望能将民间文化直接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实现“老百姓喜欢看,政治上起作用”的创作理想。
因此,他积极参加过解放区的反奸反霸、减租减息、土地改革等一系列的群众斗争,了解农村生活的特点,熟悉农村中各阶层人物和他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瘦而实腴形象生动_谈赵树理小说的语言特点
化的。”[2]
祥英死去活来,甚至当孟祥英当了干部“打不得”、“骂不得”时,
如:
竟然密谋要把孟祥英卖掉。
三仙姑下神,足足有三十年了。那时三仙姑才十五岁,刚刚
我们若用一种历史的、美学的眼光来透视孟祥英的婆婆时,
嫁给于福,是前后庄上第一个俊俏媳妇。于福是个老实后生,不 会发现她不过同她的上辈人一样,不自觉地继承了老辈人传下
物,用它作喻体,形象地描绘出一向爱占小便宜且霸道不讲理的 出版社,1981.
小腿疼被制服后,急切寻找援助的模样。
[5]朱栋霖,丁帆,朱晓进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北京:高等教
这些比喻不仅亲切可感,鲜明生动,喻体还饱含着作者的爱 育出版社,1999.332.
与憎。如上例中“母猪”、“老鼠”这些喻体饱含着作者对农村封建 旧势力的憎恨之情。“驴粪蛋”、“货郎鼓”暗含着对这些有“劣根 性”的农民的“嘲讽”之意。“仙果”传达着作者对进步农民的喜爱
多说一句话,只会在地里死受。于福的娘早死了,只有个爹,父子 来的老规矩、老传统— ——民族文化心理与道德规范而已。当媳妇
两个一上地,家里就只留下新媳妇一个。村里的年轻人们觉着新 时,必须完成传宗接代的任务,必须忍受婆婆的百般挑剔和虐
媳妇太孤单,就慢慢自觉地来跟新媳妇做伴,不几天集合了一大 待,而一旦地位改变,多年的媳妇熬成婆时,就得会打骂媳妇,不
象声词是摹拟自然界声音的词,它能够使语言具体形象,给 新鲜性,具有出其不意的艺术效果。如“,有个农村叫张家庄。张
人以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实感,如“门‘啪’一声开了”、“跪在地 家庄有个张木匠。张木匠有个好老婆,外号叫个‘小飞蛾’”(《登
下咕咚咕咚磕了几个头”(《李有才板话》),用“啪”摹拟开门声, 记》)。这几句运用了顶真,头尾蝉联,句句顶接,顺势而下,气势
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语言特点分析
为 累 。” l3]王 世 贞提 出“合 而离 、离 而 合 ”的 口号 ,在 倡 导 古法 的 同 时 强 调 “不似 之似 ”与“妙 合 自然 ”的 美 学 原 则 ,确 实 向人 们 提 示 了 一种 学 习古 人 的正 确 态 度 和 方 法 。从 王 世 贞 对法 度 的 要 求 可 以看 出明 人 诗 歌 创 作 的风 尚 与 特 点 ,这 是 他 对 诗 法 理 论 发 展 的 贡献 所 在 。
二 、语 言 的通 俗 化 作 为语 言 艺 术 大 师 ,赵 树 理 一 方 面从 人 民群 众 的语 言 中 吸 取 丰 富 的营 养 ,予 以充 分 的加 工 .另 一方 面借 鉴 中 国古 典 小 说 、民 间文 学 和 戏 曲 的语 言 与 表 达 方 式 加 以 创 造性 的运 用 ,从 而 成 功 地 将 农 民群 众 的 口头 语 言 提 炼 为 准 确 、质 朴 、明 快 、活 泼 、鲜 明 生 动 和 风 趣 幽 默 的文 学 语 言 ,深 受 广 大 读 者 ,尤 其是 农 民大众 的喜 爱 。本 文从 以下 几 个 方 面进 行 分 析 。
《小 二 黑 结 婚 》是 赵 树 理 的 成 名 作 ,读 过 这 篇 小 说 之后 ,我 感 觉 到 了 一种 美 的享 受 ,从 中体 会 到 了这 篇 小 说 的语 言 是那 么 的质 朴 、明 快 、活 泼 和 幽 默 风 趣 ,不 仅 段 落 之 间 清 晰 ,情 节 引 人 人 胜 ,行 云 流 水 ,可 以一 气 读 完 .毫 不 累人 ,而且 读 者 都 能 读 得 懂 。 该 作 品一 经 发 表 就 得 到 了 文 艺 界 和 广 大读 者 的高 度 评 价 。其 中周 扬 同 志对 他 进 行 了很 高 的表 扬 ,称 赞 他是 :“实 践 了 毛 泽 东 的文 艺 方 向 ”.“是 毛 泽 东 文 艺 思 想 在 创 作 实 践 上 的一 个 胜 利 ”,“不 是 墨 守 陈规 者 ,而 是 革新 家 ,创 造 家 ”,“是 一 位 在 成 名 之 前 ,已经 成熟 了 的作 家 ”,“是 一 位具 有新 颖 独 创 的 大众 风 格 的人 民艺 术 家 ”,等 等 。
赵树理小说的语言特色分析
赵树理小说的语言特色分析作者:朱星畅来源:《现代交际》2017年第24期摘要:赵树理是著名的农民作家,他擅长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进行创作,其中有大量的民间口语,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
他的语言质朴,生动丰富,让他的作品极具特色。
本文就赵树理小说的语言特色进行分析。
关键词:赵树理小说语言特色分析中图分类号:I20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24-0106-01赵树理是20世纪中期我国著名的作家和人民艺术家,也是“山药蛋派”的创始人及主要代表人物。
他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涉及的内容也非常丰富,他的作品还被选入语文教材,很多作品被改编成戏曲、电影等,深受人们的喜爱。
赵树理的作品之所以得到人们的认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他独特的语言特色。
一、小说语言中浓厚的乡土气息赵树理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因为有在农村生活的经历,使他对农村的生活习惯,农民说话的语气、方式、态度等都非常熟悉,这就给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生活和语言素材。
所以,他的小说语言让人感到非常的朴实、亲切,这些跟他的生活经历有很大的关系。
1.传统民间艺术形式的描写赵树理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作家,他对民间的一些打油诗、快板、顺口溜等艺术形式都有深刻的理解,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去。
这些民间艺术是人民群众对自己真实生活进行的加工和创作,赵树理在作品中,对这些艺术的理解和把握非常准确,能够灵活运用。
以《李有才板话》为例,小说取材于人民群众勇斗地主恶霸的故事。
在斗争中,李有才以“快板诗”这种形式,揭露地主恶霸的凶狠无耻,经过不懈的斗争,以李有才为代表的人民群众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小说的选材和人民的生活非常贴近,又采用了说唱结合的艺术形式,整个故事读起来生动活泼,趣味性十足。
在小说中,一共有13段快板,每一段都韵律和谐,内容清晰,让人读来朗朗上口,在群众中很快就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其中有这样一段快板:“村长阎恒元,一手遮住天,自从有村长,一当十几年。
对赵树理小说语言特点的解读
对赵树理小说语言特点的解读作者:罗新芳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14年第01期摘要:作家赵树理一直被人们称为是“农民作家”,在小说创作中赵树理积极使用一些人民群众喜闻乐道的词语进行创作,符合群众的阅读习惯,所以有大量的民间口语。
然而这种语言上的创新并不是一味地迎合读者习惯而用语粗俗鄙夷。
相反,赵树理是在人民群众语言基础上经过加工和提炼形成的文学语言,显得更加朴实质朴,形象生动,风趣幽默,这也极大地丰富了小说的表现内容,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学语言风格。
本文将选取赵树理小说中的若干语言片段为载体,对赵树理小说的语言风格进行分析。
关键词:赵树理小说语言生动形象作家赵树理在小说创作的过程中,充分考虑群众的阅读习惯,使用了很多人民群众耳熟能详的语言进行小说创作,比如“然而”显得文气了就用“可是”,“所以”生疏了就用“因此”,用词这般讲究,小说的句子就更不用说了,句子长了怕读者拿捏不好就直接进行改动,例如,“鸡在叫,狗在咬”直接改成“鸡叫狗咬”。
因此,赵树理的作品十分熟练地运用了人民群众地道的口语进行创作,不仅是他对于口语驾驭能力的体现,也是他文学创作的情结体现。
一、赵树理小说朴实无华的语言特点三仙姑下神,足足有三十年了。
那时三仙姑才十五岁,刚刚嫁给于福,是前后庄上第一个俊俏媳妇。
于福是个老实后生,不多说一句话,只会在地里死受。
于福的娘早死了,只有个爹,父子两个一上地,家里就只留下新媳妇一个。
村里的年轻人们觉着新媳妇太孤单,就慢慢自觉地来跟新媳妇做伴,不几天集合了一大群,每天嘻嘻哈哈,十分红火。
(《小二黑结婚》)我们在阅读上面节选《小二黑结婚》的片段可以发现:故事的讲述人用“全知全能”口语化的语言讲述故事,上面选段里面出现的“足足”、“俊俏”、“老实”、“死受”、“上地”、“嘻嘻哈哈”、“红火”这些词语都是经常挂在人民群众嘴边约定俗成的词语,让人读起来有一种淳朴无华的感觉。
但需要指出的是,赵树理在小说创作中使用的语言并非一味迎合和迁就观众的习惯而语言粗俗鄙夷,刚好相反,赵树理小说的语言是对人民群众语言进行精心加工改造后的文学语言,通过一种说话式的语言表达更生动形象。
赵树理被称为语言大师
关键词关键词关键词关键词::::赵树理人物形象语言个性化艺术特色一、赵树理小说作品中有一突出特点就是人物语言口语化,语言运用上,大量提炼晋东南地区的群众口语,通俗浅懂而又极富表现力,使小说表现出一种“本色美”,在艺术与通俗性结合上达到很高的境界。
席扬称:“赵树理是了不起的语言大师。
其语言明白晓畅、生动活泼,增添了作品无穷的艺术魅力。
”[1]赵树理的语言是真正从群众中来的,又是经过加工冼练的,那么平易自然,没有一点矫揉造作的痕迹。
赵树理的小说基本上以说话为基础, 如加以修饰,则是为了把生活中的原话说得更准确、鲜明、生动。
如“鸡叫”“狗咬”本来就很习惯,何必写成“鸡在叫”“狗在咬”呢?赵树理作品中的叙述语言是完全群众化的。
在《小二黑结婚》,就似乎在听一位机智风趣、生活经验丰富的老农讲故事,话虽然平易,却耐人咀嚼,质朴无华,通俗晓畅,却又简洁明快,轻松幽默,魅力无穷。
比如“三仙姑到区上”那段,从群众议论中描写三仙姑老来俏的不正派性格,便用了极其生动的群众语言:“邻近的女人们都跑来看,挤了半院,唧唧哝哝说‘看看!四十五了!看那裤腿!看那花鞋!’”又如“三仙姑却和大家不同,虽然已经四十五岁,却爱当个老来俏,小花鞋上仍要绣花,裤腿上仍要镶边,顶门上的头发脱光了,用黑手帕盖起来,只可惜宫粉涂不平脸上的皱纹,看起来好像驴粪蛋上下了霜。
”通过这些描写,我们看到了一个与当时时代、年龄不相称的落后的妇女形象,而这个妇女仿佛就在我们身边[1]。
在他之前还很少有人完全做到使用农民的口语来写作。
不但人物语言是农民的口语,就是作者的叙述语言也完全口语化了。
无论讲述故事或评论人物、事件,都使人觉得是一个农民在说话。
但这又是经过提炼的,纯粹、质朴、平易,描情状的,绘影传神,都能形象逼真,生动活泼;在轻松幽默、风趣横生之中,表现出人民群众的聪明机智和乐观主义。
没有这种独具色彩的语言,也就没有赵树理的特殊的艺术风格。
如写老秦怕老婆说出地押给了谁,赶忙向老婆喝道:“你这老不死,不知道你那一张疯嘴该说什么!可憋不死你!你还记得啥?还记得啥?”一方面是责骂、恐吓老婆,制止她再吐露实情;另一方面暗示老杨,意思是她的话是因为老糊涂了一时胡乱说出来的,她再不记得什么了。
现当代文学专题(2)参考资料一赵树理的小说
现当代文学专题(2)参考资料一:赵树理的小说赵树理(1906--1970),原名赵树礼,是最受中国农民欢迎的作家之一。
1931年开始发表通俗文艺作品,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给他指明了方向,发表了最能体现这一讲话精神的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和《李有才报话》,从此名声大振,成为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崛起的新型作家的代表。
以后又发表了短篇小说《地板》、《小经理》、《福贵》、《邪不压正》、《传家宝》、《田寡妇看瓜》,长篇小说《李家庄的变迁》。
新中国成立后,出版了长篇小说《三里湾》,长篇评书体小说《灵泉洞》(上)及短篇小说多篇。
近年又有《赵树理文集》及《赵树理文集读编》问世。
《小二黑结婚》和《李有才板话》是建国前赵树理小说的代表作。
《小二黑结婚》描写的是根据地一对青年男女小二黑和小芹,冲破封建传统和落后家长的重重束缚,终于结为美满夫妻的故事。
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二诸葛和三仙姑两个农民中的落后人物的形象。
二诸葛胆小怕事、落后迷信,极力想维护家长制的权威,顽固地反对儿子小二黑与小芹自由恋爱结婚。
三仙姑本是一个好逸恶劳、作风不正的妇女,不仅忌妒女儿小芹的幸福婚姻,而且还贪财出卖女儿。
赵树理通过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深刻地揭示了农村小生产者精神的落后、陈腐,说明实行民主改革、移风易俗确实是势在必行。
小二黑和小芹是年轻的进步力量的代表,他们争取婚姻的斗争,展示了新生事物一定要战胜旧事物的历史大趋势。
《小二黑结婚》热情地歌颂了民主政权的巨大力量,反映了解放区农村的重大变化,积极地扶持了新一代农民的成长。
《小二黑结婚》的出现,是千百年来的中国文坛发生彻底变化的报春花。
如果说《小二黑结婚》是赵树理表现小世界的代表作,那么,《李有才板话》就是表现大世界的代表作。
这部小说准确真实的描写了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农村“政治生活的横断面”,反映了农村各阶层人物的心理变动,赢得了“反映农村斗争的最杰出的作品,也是解放区文艺的代表之作”的赞誉。
赵树理作品人物分析[2篇]
赵树理作品人物分析[2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赵树理作品人物分析的资料2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赵树理作品人物分析第一篇试论赵树理作品的民间文学特征赵树理是一位蜚声文坛的“农民作家”,他创作了大量以农民生活为题材的小说。
这些作品无论是选题、情节结构、叙述表达,还是人物形象、语言对话,都富有鲜明的民间文学特征,为广大老百姓,特别是农民所喜闻乐见。
如1943年5月,赵树理创作了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这是赵树理的成名之作。
这篇小说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真实事件,结合当时农村斗争的需要加工提炼而成的。
小说发表后,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文学作品的魅力往往源于其鲜明的艺术特色,《小二黑结婚》的成功同样也是如此。
在这里,我就主要以这篇小说所体现出的民间文学特征谈一谈自己理解。
我认为,作品《小二黑结婚》所体现出的民间文学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具有民间文学传承性特征一般来说,民间文学作品固然有不断变化的特征,但是,同时又存在着一些相对稳定的因素,世世代代传承下来。
这显然是口头文学几千年以来的传统所决定的。
这些标志了民间文学传统的诸特点,总括起来我们可以称其为传承性。
民间文学的传承性,主要表现在艺术形式方面。
一些常见的体裁、常用的表现手法和格式,在人们口头世代相传沿袭长久。
赵树理小说主要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典小说和说唱文学的传统,以叙述故事为主,人物情景的描写融化在故事叙述之中,结构顺当,层次分明,人物性格主要通过语言和行动来展示,善于选择和运用内涵丰富的细节描写,语言朴素、凝炼,作品通俗易懂,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
并大量借鉴使用了中国传统民间文学的艺术手法,创造了为中国人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赵树理说过:“我不想上文坛,不想做文坛文学家,我只想上文摊,写些小本子夹在卖小唱本的摊子里去赶庙会,三两个铜板可以买一本,这样一步一步地夺取那些封建小唱本的阵地,做这样一个文摊文学家就是我的意愿。
赵树理作品的语言特点
文学评论·现当代文学赵树理作品的语言特点陆淼焱 百色学院摘 要:赵树理在我们国家的近代文学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他是一位被文学界以及大众读者所普遍认同的文学艺术宗师,在当时的中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力。
本篇论文将着重从赵树理小说作品当中的语言风格着手,分析他对语言的锤炼以及运用,并且从用词的通俗化以及所用的句式这几个方面来整体对赵树理的创作风格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赵树理;语言特点;通俗化风格作者简介:陆淼焱(1973.8-),女,壮族,广西南宁人,硕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汉语方言。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8-057-01赵树理有着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因为他特立独行而又极具特殊魅力的语言风格,形成了“山药蛋”风格的小说流派。
赵树理本人也成为了“山药蛋”的小说流派的开山鼻祖之一。
因为赵树理是在农村的土地上出生,长大的,所以,在乡村当中的生活经历就是他创作小说的灵感源泉。
下文就从赵树理对小说语言的运用和修饰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一、词语的锤炼对于什么是词语的锤炼,大多数的文学家认为,这就是对于小说作品当中所用辞藻的反复提炼。
一部文学作品当中,其中所蕴含的含义以及所能得到的收获与其实才是这个小说的根本意义,。
假如不把小说的根本意义作为主要目的来进行语言上的锤炼,就会使得整部小说的语言较为繁琐,并且通读下来内容比较空洞。
赵树理所书写的小说的语言风格不同于当时其他作者的风格,他的小说的用词比较特别,个性比较鲜明,具有着非常强的表现性。
因为这个原因,使得赵树理的小说在语言的风格上有着比较鲜明以及个性化的特点,他可以用三言两语,用十分简单明了,轻快利落的语言把一些比较复杂和繁杂的事情描述的一清二楚,让读者可以一下子就读懂。
比如在赵树理的经典小说——《小二黑结婚》当中,作者有关于福的人物描述就非常的写实并且所用的语言简单明了。
“于福是个老实后生,不多说一句话,只会在地里死受。
浅谈赵树理小说的
浅谈赵树理小说的“腔调”“腔调”一词《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三种解释,第一种是指戏曲中成系统的曲调如西皮、二黄等;第二种是指调子;第三种是指说话的声音、语气等。
本文所论述的“腔调”有别于词典里的解释,是指赵树理小说有特点的语言运用,形成独特的语言风格。
作为土生土长的山西人,他的小说所体现的“腔调”是极具特点的,可以说是“通俗易懂,诙谐成趣,土而不僻,通而不俗”。
“语言的结构系统十分复杂,由各个分支系统或层次组成,如单位层次、词汇层次、语法层次。
”各层次系统依靠语法或修辞手段进行组织衔接,常常以声音、语气等外在形式表现出来,形成语言的特点,即“强调”。
“强调”的表现常要借助语音、词汇、语法及修辞等手段表现出来。
作为“山药蛋”派的代表,赵树理形成的与其它地区作家迥然不同的语言特点,也正是从语音、词汇以及语法修辞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
一、语音(一)讲求语言的谐音押韵“谐音是表达者利用词语的语音和谐,从某个词语引起暗示和联盟,由本体向谐音相关体及隐蔽谐音的词语转化,也就是讲能指意义转化为新的所指意义,从而达到符合语境要求的语言表达目的的修辞方法”赵树理在《李有才板画》、《锻炼锻炼》等作品中写了多段快板大的其他韵文,处理内容的诙谐幽默外,音韵谐和的本身,更显示出奇巧,使人觉得有趣。
例如,在《李有才板画》中:张德贵,真好汉(h a n),跟着恒元舌转(z h u a n)一只虎,阎喜富(fu),吃吃喝喝有来路(l u)老恒元,真混账(z h a n g),抱住村长死不放(f a n g)丈地的,真奇怪(g u a i),七个人,不一块(k u a i)(二)重视句与句之间的节律美“汉语语音节奏是由音长、音高、音强、音色四个要素构成的。
由音长构成的节奏,主要表现在声音的长短、快慢和停顿的问题的间歇交替上形成的节奏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节拍。
有音强构成的节奏,主要表现在重音和非重音的交替上,音量的强弱是形成节奏的最鲜明的因素;由高音构成的节奏,主要表现在平仄和语调上,即交替运用不同的声调和语调的高低升降变化,形成抑扬有致的节奏;有音色构成的节奏,主要在双声、叠韵和押韵上,利用声韵对立来有规律的组合,给人一种回环往复、和谐悦耳的节奏感。
浅谈赵树理小说的语言风格
浅谈赵树理小说的语言风格内容摘要:赵树理小说描写手法平实朴素,人物性格鲜明突出。
他在作品中把行动描写作为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段之一,让各类人物自己出来充分表演,行动的描写来反映出人物个性;作品叙述语言客观化、口语化。
关键词:赵树理群众语言人物性格赵树理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具有新颖独创的大众风格的人民艺术家”。
被称作是描写农村生活的“铁笔”和“圣手”。
他自幼生活在农民中间,酷爱民间艺术,决心为农民写作,不想上“文坛”,只想上“文摊”,做一个“文摊文学家”。
他先后创作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孟祥英翻身》、《邪不压正》、《田寡妇看瓜》、《三里湾》、《登记》、《锻炼锻炼》等作品。
从创作初期开始,他就有意识地致力于文艺大众化,使他成为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家,尤其在语言方面,赵树理被称为语言大师,他的语言创造达到了极高的成就,我认为大致来说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只通过行动和对话去写人他的小说描写手法很是平实朴素,但是人物性格鲜明突出。
作者曾经说过:“我就不着重去描写扮相和穿戴。
只通过行动和对话去写人”。
人物的行为动作是人物性格的具体表现。
能准确地描写人物的行为动作是人物就一定能表现出人物的思想品质,能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赵树理充分的认识到了这一点,并把行动描写作为塑造的主要手段之一。
准确地描写人物的行为和动作就能够表现出人物的思想品质,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赵树理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并把行动描写作为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段之一。
一、让各类人物自己出来充分表演首先他总是让各类人物自己出来充分表演。
如《李有才板话》就着重写出阎恒山、广聚、老秦、老杨、章工作员等不同阶级或阶层的人物在改选村政权与减租斗争中的各种行为,又如《求雨》就写作了面临着旱灾威胁,党支部书记于天水开渠引水,而于天佑老头们却向龙王求雨。
作家就是这样的,用人物的行动来表明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具有什么样的人物性格。
民间文化的传承者——论赵树理小说语言的民族化
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二○一九年第十二卷第四期︵总第六十六期︶民间文化的传承者——论赵树理小说语言的民族化张扬(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南充637000)摘要:赵树理小说的语言充满了地方色彩和风土人情,将民间文艺融会贯通,灵活运用于小说创作,反映了本民族风格,体现了民族精神,是民族化的表现。
通过对语言特色的分析,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小说中蕴含的民间语言艺术形式以及农民群众的口语表达。
作品语句通俗生动,简单凝练,贴近生活且富有画面感,展现了板话、顺口溜、快板、曲艺等民间艺术形式的魅力,优秀的民族品质跃然纸上,在渴求解放的时代,激起了人们心中的涟漪。
关键词:赵树理;语言;民族化;民间艺术形式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078(2019)04-0009-04DOI :10.3969/j.issn.1674-5078.2019.04.003收稿日期:2019-04-11作者简介:张扬(1995-),女,新疆奎屯人,在读硕士。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赵树理小说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作品一经问世就得到了高度赞誉。
作品保留了“底层人民”淳朴、诚实的特色,还原了晋东南农民生活的本来面貌。
作者坚持着自己的文学理念,将自身对于社会美好生活的想象和对民间美好品质的维护寄托在作品之中,在极具变革的年代带给读者美好的向往。
农村细节化的描写以及传统民间语言形式的运用,令其小说充满了民族化、通俗化的色彩,语言运用经得起推敲,灵活把握了传统艺术形式,通俗易懂,回味无穷。
“‘民族化’是指借鉴、吸收本民族和其他民族文化成果并使之转化成本民族性的东西。
”[1]语言的民族化就是令文学作品充满民族风格,体现民族气息,反映作者本土民族的风土人情、生活经历、习惯爱好等。
鲁迅曾言“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不仅本人的文学创作充满了民族精神,而且高度肯定了从本民族角度出发的创作。
作为山西农民小说家代表,赵树理小说充满了地方色彩,体现出文艺作品民族化的重要价值。
赵树理小说的语言特色探讨
赵树理小说的语言特色探讨作者:张阳克来源:《智富时代》2019年第07期【摘要】赵树理被誉为写农村小说的“圣手”,他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作家,有地道的农村气质,成功的开创了大众化的创作风格,顺应了大众化的文艺方向。
赵树理的语言通俗朴实、风趣幽默,呈现出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的语言风格,他称得上是语言大师。
【关键词】语言风格;大众化;地域特色赵树理是20世纪中期我国著名的作家和人民艺术家,周扬称他是:“一位具有新颖独创的大众风格的人民艺术家。
”席扬称:“赵树理是了不起的语言大师。
其语言明白晓畅、生动活泼,增添了作品无穷的艺术魅力。
”赵树理的作品受到大众的喜爱,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语言风格的独特性。
赵树理出身于农民家庭,是农村才子,他身上混合着农民和文人的气质。
他年少时参加过乡下的“八音会”,耳濡目染,感受和学习到了民间戏曲中唱词念白的韵味和农民朴素、明快的语言风格。
他的生活经历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影响到了他的语言风格,成就了他小说语言中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域特色。
在《孟祥英翻身》中,写男人对付女人的规矩时,这样写道:“娶到的媳妇买到的马,由人骑来由人打。
”这种泥土气息的用词和娓娓动听的语调,增添了小说的趣味性和幽默感,这也正是赵树理追求的大众化创作。
赵树理的语言功力不在修饰,而在口语化的艺术,他的语言中渗透着农民式的思维。
郭沫若在《读了》中这样评价赵树理作品的语言风格:“不仅每一个人物的口白适如其分,使全体的叙述文都是平明简洁的口头语,脱尽了‘五四’以来欧化的新语言臭味。
”赵树理是农民出身,这让他吸收了丰富的群众性的生活语言。
赵树理的语言朴素简洁而又趣味横生,小说语言的口语化是他小说的重要特征。
赵树理用农民的口吻来说话,读起来朗朗上口,那种亲切的味道操控着读者的感情。
他刻意回避新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文艺腔”,力图回到农民的生活形态中去,用农民的思维去“驾驭”语言,用“大白话”去表现乡村生活的多姿多彩。
试论赵树理小说的幽默风格1
试论赵树理小说的幽默风格摘要:幽默,作为生活中的客观存在,它不仅理所当然地应被反映到文学作品中,而且也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赵树理同志往往以幽默作为观照现实生活的主旋律。
由于其独特的成长环境,所以他的作品充满了农村生活情趣以及农民式的幽默感,激励人乐观向上,给人以力量。
赵树理的幽默感,表现在叙事写人时的妙语横生,并善于概括人物的性格的形象鲜明的绰号。
这种幽默为赵树理的创作又增加了风趣、乐观的生活气息。
关健词:幽默、风趣、农民、人物、语言赵树理的小说,继承了我国古典文学的优良传统,吸收了我国民间文学的丰富营养,借鉴了“五四”以来新文学的进步因素,经过自己长期的摸索和实践,创造了一种新颖独特的艺术形式。
继而成为毛泽东同志《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我国文坛上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这种形式具有“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特点,又体现着赵树理个人的质朴、明朗、隽永、幽默的艺术风格。
他的作品充满农村生活情趣和乐观向上的精神,给人以幽默感。
这些作品语言朴实而又风趣,人物生动鲜明,具有新鲜活泼的风格。
他的小说赢得了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一“诗品出人品”。
文章风格正是一个作家的思想品性、精神气质的综合体现。
作家创作风格的形成,往往是由他的出身、教养、性格、爱好等因素所决定的。
幽默是一种心态,是一种作家气质在文艺作品中的体现,是创作主体与客体的有机统一。
赵树理是一个很有幽默感的人,他的幽默和老舍的幽默不同。
老舍的幽默是“市民式”的幽默,赵树理的幽默则是“农民式”的幽默。
在生活中,他是一个快乐的人,他常常会想到一件么事,独自咕咕地笑起来,谁也不知道他笑的是什么。
他对生活的态度始终是乐观的。
甚至是在十年浩劫中,作家依然保持着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
有个造反派想把花园里的一盆花拿回家去,但不知道这盆花好不好,就去问那些“黑作家”们。
被专政的作家们不想理他,推说不知道,这个造反派火了,指着赵树理说:“你也不知道?”赵树理说:“我不是不知道,是不好说。
【特色】赵树理小说的幽默语言特色
【关键字】特色赵树理小说的幽默语言特色1、异常我们知道,异常、特别是反常会令人发笑。
赵树理就是为了这种“出乎情理之外”的异常现象,但又使人在发笑的同时感到这些异常现象是“在情理之中”的,因而获得了艺术的真实感。
也只有富有真实感的表现异常的作品,才能真正有幽默感,赵树理有风趣的语言描写了他的人物与客观现实不协调的异常行动、表情,外貌及语言等。
二诸葛在久旱逢雨后竟念念有词地说“不宜栽种”,结果违背了自然规律,误了农时,这种与周围人们完全不同的反常言行愚蠢可笑,他还善于描写人物的蠢话、假话。
“传家宝”中落后守旧婆婆李成娘蠢话边篇,还自以为是,真是可笑至极。
她笑媳妇走路不像女人家,力气太大,使水费,使油费……当面撒谎,更使人感到荒谬绝伦:三仙姑装神弄鬼,口吐谎言说神非叫于福(小芹爹)“马上打小芹一顿不可”。
《李有才话》中描写得贵跟着恒元屁股转时引起发李有才的段快板:“…… 恒元说‘砂锅能捣蒜’,得贵就说‘打不烂’;恒元说‘公鸡能下蛋’,得贵就说‘亲眼见’。
”恒元说的是谎话、假话,得贵则谎上加谎,深刻地揭示了张得贵丧失贫农立于场,与坏人互通鼻息的劣根性。
《小二黑结婚》中写二诸葛见儿子小二黑被抓后自己心中恐慌的一段话,搞笑至极:“二诸葛连摇头说:‘唉!我知道这几天要出事啦:前天早上我上地去,才上到岭上,碰上个骑驴媳妇,穿了一身孝,我就知道坏了,我今年是罗堠星照运,要谨防带孝的冲了运气,因此哪里也不敢去,谁知躲也躲不过?昨天晚上二黑他娘梦见庙里唱戏,今天早上一个老乌鸦落在东房上叫了十几声、、、、、、唉!反正是时运,躲也躲不过’。
”异常会产生幽默。
异常有种种,有异常的表情,异常的动作,异常的语言等。
异常的语言也可以叫异常说法,有时候人物的语言与身份、地位、文化程度不相协调,失去了常格。
人们往往适应常态、不适应异常、反常,所以异常就法会引人发笑。
如:(1)他一见老杨同志,就满面陪笑道:“这位就是县农会主席吗?慢待、慢待!……晌午我就听说你老人家来了,去公所望发好几次也没有遇面对面……(2)二诸葛发急道:“千万请区长恩典恩典,命相不对,这是一辈子的事!”(《小二黑结婚》)例(1)张得贵本来是穷人,一个大字不识,可是多年跟着地主恒元转,耳濡目染,学会了几句半通不通的浮言客套,让人听起来觉得好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初稿)题目:试论赵树理小说语言的口语化特征指导教师:杨晓峰准考证号:032204100089考生姓名:张延平宜宾(地、州)南溪县(市、区)工作单位:南溪县大观中学写作时间:2010年8月28日_题目提纲、、、、、、、、、、、、、、、、、、、、、、、、、(1)内容提要、、、、、、、、、、、、、、、、、、、、、、、、、(2)摘要、、、、、、、、、、、、、、、、、、、、、、、、、、、(3)关键词、、、、、、、、、、、、、、、、、、、、、、、、、(3)引言、、、、、、、、、、、、、、、、、、、、、、、、、、、(3)一、赵树理小说语言口语化的形成基础、、、、、、、、、、、、(3)二、赵树理小说语言的口语化特征的表现、、、、、、、、、、(4)1、通俗化、大众化、、、、、、、、、、、、、、、、、、、(4)2、形象化、、、、、、、、、、、、、、、、、、、、、、、、(5)3、个性化、、、、、、、、、、、、、、、、、、、、、、、、(6)三、赵树理小说语言的口语化特征的政治和文学史上的影响、、(7)注解、、、、、、、、、、、、、、、、、、、、、、、、、、(7)参考文献、、、、、、、、、、、、、、、、、、、、、、、、(7)内容提要:赵树理被视为中国文学走民族化,大众化之路的典范,是他长期在农村生活体验的结果,是毛主席《讲话》后最能体现讲话精神的一位划时代的作家。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体现在赵树理作品的语言上,赵树理那口语化,形象化,个性化的语言就是民族化,大众化的具体实践。
就因为这种“喜问乐见”的形象的口语化语言体现了和解决了中国现在文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民族化,大众化问题,确立了赵树理在中国现代化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我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方向。
试论赵树理小说语言的口语化特征摘要:本文对赵树理小说语言口语化特征的形成及特点(通俗化、大众化、形象化、个性化)以及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一些论述。
关键词:赵树理口语化艺术在现代文学语言杰出的作家中,赵树理(1906—1970)是非常特殊的一位。
他是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土生土长的作家,是一位真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人民艺术家,是一位拥有最广大农民读者的作家。
他的小说,不仅以内容的脍炙人口而闻名遐迩,而且以民众化、口语化特征称著于世。
他在创作中“最突出的是语言”,①他有一条铁的写作原则:我的作品是写给农民读者读的。
②他就是根据这一创作原则来搜集素材、提炼主题、塑造形象,同样根据这一原则,锤炼语言,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他的作品得到了文艺界和广大读者的高度评价,周扬称赞他是:“实践了毛泽东的文艺方向”,“是毛泽东文艺思想在创作实践上的一个胜利”, “是一位具有新颖独创的大众风格的人民艺术家”。
③由于他的作品大部分是在学了《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之后写的,被视为最能体现毛主席《讲话》所提出的文艺路线的典范,被解释为一种新型“方向性”文学的代表。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一种“方向性”的文学是怎样在作品语言中体现的?本文就是赵树理小说语言大众化、口语化特征这一点上作一些肤浅的探讨。
一、赵树理小说语言形成的基础一个作家作品的语言风格的形成非一朝一夕所就,它是作家长期从自身生活的语言环境中既潜移默化吸收,又不断弃旧图新、勇于探索、追求的结晶。
赵树理出生山西沁水县农村。
1906年至1925年夏,一直在家乡务农,长期的农村生活与农民打成一片。
这使他既精通各种农村技艺,深切地体验到农民的喜怒哀乐,更接受民间艺术与农民语言的熏陶,日后的创作奠定了农村生活基础。
可以说,赵树理与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村的农民保持着最深刻的血肉般的精神联系。
他的根深植于农村,无论是生活习惯,还是思想气质都彻底农民化、农村化的。
他在师范学校读书时,阅读了大量鲁迅等前辈作家的作品,认识到现代文学脱离人民大众的特点,立志做一个与封建小唱本争夺阵地的“地摊文学家”,使新文学真正走向劳动人民。
于是,赵树理进行了不懈地努力和艰难的跋涉,成为一位把自己的全部创作都贡献给广大农民兄弟的“农民作家”,亦称“为农民代言的小说家”。
④他的小说,语言风格清新,具有鲜明的山西乡土气息和社会风俗气息,并以他为代表,逐步形成了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勃勃生机的文学流派—山药蛋派,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高尔基在论述文学语言时,曾引过一个民间谜语:“不是蜜,但是它可以粘住一切。
”⑤赵树理同志的这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不正是“可以粘住一切”的“蜜”吗?这种“蜜”是毛泽东1942年5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毛主席在《讲话》中提到要写老百姓“喜闻见乐”的作品,要走民族化、大众化的道路。
毛主席《讲话》要求与赵树理长期以实践中体验追求的方向、志趣完全吻合,他曾说,《讲话》更坚定了我为普通群众写读本的信心。
⑥赵树理以此作为创作起点,锲而不舍地走民族化、大众化的道路,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留下一条深深的足迹。
二、赵树理小说语言的口语化特征的表现总体说来,赵树理小说实践了他追求的民族化、大众化的方向,具体体现在小说语言上,以通俗化、大众化、形象化、个性化为特征,下面分别论述。
1、以通俗化、大众化,是赵树理小说语言口语化的最大体现。
语言从语体色彩分为口语和书面语。
由于赵树理描写的对象---中国农村中普通的农民,加上他自己是农民出生,在他笔下的农民已经不再是30年代作家笔下模糊苍白的概念化形象,而是作为生活的真正主人和作家热情歌颂的对象,有鲜明的个性气质和真正可信的生活环境。
这标志着赵树理对农民题材的描写,对于农民形象的塑造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真实程度,标志着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实现了新的重大突破。
这样,对受压迫受剥削的农民来说,有了为自己说话的人,有了歌颂自己的感兴趣的作品。
了让农民朋友们更好的读得懂,不识字的也读得懂,这就要求用口语化。
赵树理切切实实的做到了这一点。
赵树理的小说大都故事性很强,而朴素明快的口语,正是作家用来叙述故事的最得力的手段。
一部故事性强的作品,按照农村读者的欣赏习惯,要求作家在叙述情节、描写环境时开门见山,时间、地点、人物交待得清清楚楚,一开始就知道什么人在做什么事。
那种把叙述描写语言作为作者自由驰骋的天地,离开人物和事件,堆砌一大堆空洞华丽的词句,是不利于结构故事情节,同时也不符合农村读者的欣赏习惯的。
在赵树理的小说中,人物对话和叙述描写,语言是完美统一的,不仅人物对话是口语化的,而且作家的叙述语言也是真正口语化的。
语言的口语化,通俗易懂,平易朴实,生动风趣;他的语言能使读者造成在场感,语言简洁,上口,合乎自然语流。
多用短语,短句,限制使用多重的修饰语,如“刘家峤,有两个神仙,邻近村无人不晓,一个是前庄上的二诸葛,一个是后庄的三仙姑。
二诸葛原来叫刘修德,当年做过生意,抬脚动手都要论阴阳八卦,看一看黄道黑道。
三仙姑是后庄于福的老婆,每月初一,十五都要顶着红布摇摇摆摆装扮天神”等等都可体现这点。
在语言的使用上十分注意地方色彩和乡土风味,为了避免采用文人书面语,也淘汰了生僻的字眼。
作者吸收了通俗易懂的方言口语进入作品,如在文中“死受”这类语言同福州的民情风俗融合在一起构成赵树理小说别具一格的语言风格。
《小二黑结婚》中写三仙姑“老来俏”的那段文字,“三仙姑却和大家不同,虽然已经四十五岁,却偏爱当个老来俏,小鞋直仍要绣花,裤腿上乃要镶边,顶门上的头发脱光了,用黑手帕盖起来,只可惜宫粉涂不平脸上的皱纹,看起来好象驴粪蛋上下了霜。
”全是群众的口语,十分生动,质朴无华,通俗晓畅,叫人过目不忘。
《登记》的开头是:“有个农村叫张家庄。
张家庄有个张木匠。
张木匠有个好老婆,外号叫个小飞蛾。
小飞蛾生了个女儿叫艾艾,算到一九五零年阴历正月十五元宵节,虚岁二十,周岁十九。
庄上有个青年叫小晚,正和艾艾搞恋爱。
故事就出在他们两个身上。
”这里既没有任何修饰的成分,也没有作家的议论,语言朴实无华,十分简洁明快,一句一个意思,把时间,地点,人物及其相互关系交代的请清楚楚。
读赵树理的作品,就像听农民群众诉说家常一样,娓娓动听。
另外,《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三湾里》都是这样的。
赵树理不仅从群众口头语言中吸取了宝贵的原料,而且也从民间口头文学里得到了丰富的营养。
民间口头文学是群众口头语言的艺术化。
反映在赵树理的小说中,就使他的作品中的口语色彩更为鲜明,音调更为响亮,往往富有语言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孟祥英翻身》中的孟祥英被婆婆,丈夫折磨的吃不上饭,进不了家,“坐在屋檐下,哭着哭着就睡了,一觉醒来,婆婆睡的呼啦啦的,丈夫睡得呼啦呼啦的,院子里静静的,一天星头明明的,衣服湿湿的。
”这种及其朴素的口语,有音响,有色彩,有情态,强烈地烘托出孟祥英的艰难处境和不幸遭遇。
赵树理的小说中,常常夹杂着许多诗歌,快板,顺口溜。
这些来自民间口头文学中的东西,使他的作品别具一格,更为生动幽默。
大家熟悉的,《李有才板话》就是最突出的一篇。
农民诗人李有才和他的伙伴们,编写的大量快板,凝聚着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成为他们同地主及狗腿子斗争的武器。
如“模范不模范,从西往东看,西头吃烙饼,东头喝稀饭。
”用生动形象的对比,用活波欢快的地方口语充分表现了农民群众爱憎分明的阶级感情和讽刺,嘲笑的语言技巧。
2、形象化,是赵树理小说语言口语化特征的另一体现。
文艺创作必须运用形象思维塑造艺术形象,那么,作为构成艺术形象的语言,当然也应该是形象的。
赵树理小说语言的形象化,突出的表现在表情状物栩栩传神,刻画人物惟妙惟肖,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小黑结婚》的开头:“刘家郊有两个神仙:一个是前庄上的二孔明,一个是后庄上的三仙姑,二孔明也叫二诸葛,原来叫刘修德,当年做过生意,抬手动脚都要论一论阴阳八卦,看一看黄道,黑道。
三仙姑是后庄于福的老婆,每年初一十五都要顶着红布遥遥摆摆装扮天神。
”全然是白描手法,在他这自然,朴实,鲜明,准确地叙述故事的同时,我们从字里行间随时都可以看到他塑造的人物的鲜明形象。
《小二黑结婚》中描写三仙姑到区上出丑的那一段,就十分生动形象:“邻近的女人们都跑出来看,挤了半院,唧唧哝哝说:“看看,四十五了”“看那裤腿”“看那鞋”三仙姑半辈子没有脸红过,偏这会撑不住气了,一道道热汗在脸上流。
在这里,妇女们对三仙姑评头论足的热闹场面,三仙姑尴尬不安的窘态都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了。
作家没说三仙姑羞愧难当,而是说“一道道热汗在脸上流。
”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作家对人物性格特征和外貌的描绘,很少直接去写,往往是通过别人的口,眼,用形象化的大众语言表现出来的。
小二黑的漂亮,是以“每年正月扮故事,不论去到那一村,妇女们的眼睛都跟着他转。
”反映出来的。
小芹的漂亮,是通过村里的小伙子的围着她转描绘出来的:“小芹去洗衣服,马上青年们也都去洗;小芹上山采野菜,马上青年们也都去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