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品读课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感悟课堂异彩

楼主发表于:2013-10-13 22:48来源于:校本研修课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是语文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的个性阅读只有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才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才能有所感悟和思考,才能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中,应根据课文特点,开放教材,开放课堂,在良好的情境中让学生充分品味、感悟语文教学的内容美。下面,我就如何通过品味阅读,感悟课堂异彩浅谈几点体会:

一、个性品读字词,感悟字词魅力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读书、看书的,而不是给学生讲书的。”也就是说,语文教学必须从语言文字入手,引领学生对文学作品反复吟咏体味。给学生创造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的心灵直接对话。教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大量阅读、细细品读、深情诵读中感悟和体味,让学生领会语言文字之美,从而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读中理解生字的方法至关重要。品读字词,离不开特定的语言环境。

如我教学《长相思》一课时,我要求学生先读课文,在初读的过程中找出生词,通过字典,一个一个读准。“聒”学生刚开始时就读成“tián”,查了字典,才知道读“guō”。接着我又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意义。当我分析课文的时候,学生通过读,深深体会到了字词只有与具体的语言环境联系起来,记忆与理解才变得生动而深刻:如“聒碎乡心梦不成”,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丰富的想象,感悟到了“聒碎”的深层意义,更体会到了词的意境: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想家的时候,更何况“风一更,雪一更”。风雪交加夜,一家人在一起什么都不怕。可远在塞外宿营,夜深人静,风雪弥漫,心情就大不相同。路途遥远,衷肠难诉,辗转反侧,卧不成眠。此刻,“聒碎乡心梦不成”的慧心妙语可谓是水到渠成。可见,通过品读,学生获得了学习的主动权,也为知识的积累做了充足的准备。

有人说过:一个成功的教育者,要时刻记住自己扮演着一个怎样的角色。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始终以一个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现,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并注意调动学生的情感,不断变化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教《刷子李》一课时,我采用自由读,指名读,配乐读,互相评读“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一句时,就先让学生读中讨论、感悟“黑”“神圣不可侵犯”“威严”等词的内涵,并边读边交流感受,又要求学生每一次阅读后对词句的理解要不断深入,加深情感的回味。因而,同学们在学习中获得共识:因为曹小三看到师傅穿着一身黑色的衣服,刷完墙壁后,“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有发现”,他的内心感到惊愕,感到震撼,这是师傅高超技艺的见证。因此,曹小三觉得“黑衣服”具有一种威慑力量,那是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力量。这样的描写,极富表现力,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刷子李由衷的肯定与赞美。这样的学习,字斟句酌,涵蕴品味,令人与文融为一体。

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结合文章内容学习生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巩固、理解、

品读生词。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让他们独立探索、大胆想象,感悟字词在具体环境中散发的魅力。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

二、个性品读句子,感悟作者情感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优美的语句,大多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动的时候,知识才能促进人的精神世界。”无庸置疑,阅读教学是一个因文得义、以文悟情的过程。这“得义”、“悟情”的过程中,学生在不停地感知、感悟着,浮想联翩,感情激荡,最后与作者产生了共鸣。此时的读是非常重要的,恰如其分的朗读,读出语文的味道,不仅能传递情感信息,触发情感思维,引起情感共鸣,更能充分发挥语文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如我在教学《荔枝》一课时,我让学生思考文章的结尾的一句话:“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学生刚开始不太容易体会作者的感情,于是,我引导他们去反复诵读、思考,启发他们进行合理的想象,补充作者没有说出的话,让孩子们从中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浓浓思念之情。

又如:《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通过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德国风景、风俗的特点。本篇课文的教学,我力图将“读”的训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自始至终抓住文章的重点句引导学生边评边品,在尊重学生感悟个性的基础上进行导读。

在教学第3自然时,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我采用了指名读、评读、齐读、想象读等方式,让学生充分感悟德国街道“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特点,从而加深了学生对德国风情、风俗的欣赏赞美之情。

再如:我在执教《牧童》一诗时,注意引导学生品字析词,在领悟汉字的人文内涵中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韵味。如教“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我先让学生反复诵读这两句诗,边读边在脑海中形成美丽图景,又问:“你认为哪两个词用得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一开始,学生讲的并不多,但我让学生每读一次就想想有什么不同的感悟,因此学生每次的诵读都会有更深一层的收获。结果,当我要求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时,其中一个同学张明的回答尤为精彩,他说:“我认为‘铺’‘弄’两个字用得太妙了,一个‘铺’字,把草的茂盛,草原给人平缓舒服的感觉表现得淋漓尽致;一个‘弄’字则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了出来。”另一同学林阳则补充说:“我读诗时,就好像看到了一望无际的草原,听到了悠扬悦耳的笛声,感受到了牧童劳作了一天后,轻松闲适的心情。

这种立体感悟式的字词教学,以词义的感悟为核心,既有文字的理性解释,也伴有画面与情感的感性体验,融体验、情境、课文内容于一体,让字词教学变成了一张纵横交错的立体网。笔者认为,要善于引导学生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全方位地交流对句子的解读,才能广泛地调动学生学习字词的积极性,让学生兴趣盎然参与字词教学。

三、品读课文,感悟文章主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