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拳自修入门百日功

合集下载

大成拳核心训法(完整)

大成拳核心训法(完整)

一、问题的由来对于任何事物来说,都有本质的东西,抓住了问题的本质,就等于抓住了关键。

学拳的道理也是一样。

对于大成拳而言,什么是它的核心呢?有的人总认为自己练的是真正的大成拳。

他们判断拳法的依据主要是姿势的差异。

如果拜了姓刘的师父,那就说姓张的师父或者姓徐的师父练法不正确。

其实这是很片面的。

从绝对意义上讲,只有宗师本人传授的才是真正的大成拳。

俗话说:“十个徒弟十个样”,也就是说,每个弟子学成后的定拳模式都不可能一模一样。

哪怕是最直系的传授,也会产生细微的形式差别。

在第二代大成拳代表人物中,他们在每个环节的训练内容中都是有区别的。

比如,笔者开始从学于王安平先生,其养生桩以抱球桩为主,技击桩则以扶按式为主。

试力时进行整体的向前移动或向后回拉,以产生整体之力。

王老师的功法来源于宗师的弟子王斌魁先生。

姚宗勋先生以抱树桩为主,训练时意感抱一大树,然后意想将大树进行上提、下按、回拉、前抱、外撕或内合,其目的是为了训练六面争力;王选杰先生教授的养生桩则以浑元桩为主,技击桩以矛盾桩为主,试力则以勾挫试力为主,这样的目的是在于培养锻炼“内劲”。

上述三位大师虽然师出同门,但训练方法却有如此大的差异,难道我们会对他们推广的功法进行非议吗?事实上,他们所学皆为宗师的拳学所在。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形式上的区别呢?为什么他们都能代表真正的大成拳呢?这是因为他们所学完全符合宗师的拳学思想。

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是因为宗师在判断一个拳学的真伪时,重本质而不拘泥于形式。

笔者的推论是:弟子请教先生时。

先生让你站某一桩式或进行某一试力,即使弟子的胳膊或高一点或低一点,姿势的幅度或大一点或小一点,但只要功法内涵符合拳学的思想,都会得到先生的首肯。

这样,当一个弟子的训练模式定型后。

则会以自己多年形成的经验来对自己的学生进行传授,如此就产生了同师不同法的现象。

我们在学拳时,不能仅从姿势上加以模仿,应该抓住拳学的本质,方为上策。

现行流传的大成拳,有“七妙法门”之说,但是,从王芗斋先生一些拳学论著中根本找不到关于“七妙法门”的字眼或论述。

大成拳

大成拳

大成拳武术气功本一家,可叹后学习练差,内外兼修含奥义,艺高体健气伸发(形意拳名家马礼堂诗一首)得意忘形勾心斗角(大成拳明家刘新军论站桩)大成拳七妙法门大成拳的七妙功法包括站桩、试力、步法、发力、试声、推手和实作等七种锻炼方法,也就是以站桩为主,佐以试力、摩擦步、发力、试声、推手、实作。

称为大成拳的“七妙法门”。

以上七个锻炼步骤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如果单纯以力的角度来讲,力由站桩而得,由试力而知,由发力而用,由推手而懂,由实作而知变化,由试声而固元气。

总之,只有通过对“七妙法门”系统学习,力量才能笃实。

大成拳的另一个特点是医疗保健、养生强身、技击实战融为一体,以站桩不动为其基本锻炼手段,没有固定不移的套路和招法训练。

大成拳站桩锻炼原则,以求物为目的,以“站桩站桩,体认功能,收视听内,训练神经。

离开己身,无物可求,执着己身,永无是处”为基本学说,它与《管子》的“毋先物动、毋代马走、毋代鸟飞”的三毋学说及《老子》的“独立不改”和《黄帝内经》的“独立守神”等学说是相吻合的。

养生桩歌两脚平站腿微屈(曲),松静安详要调息,气沉丹田须自然,松圆常圆是根基。

(王永祥)双推手歌两臂相搭点相连守中用中瞬息间神经反应贵神速浑圆一体气为先筋骨要松皮毛要攻节节贯穿虚灵在中(wyx)浑圆歌(wyx)三圆:松圆→常圆(经常松圆,指球体--丹田气)→实圆(浑圆一体)欲求浑圆气充足拨水试力最为先树木立基根生地再把六面争力添三个争力要单做然后组合成浑圆大成拳的基本要求静中求松,松中求整,松中求紧,松紧结合。

静—松---神不外溢,意不露形,形不破体,力不出尖,气贯全身,法合自然。

习拳入手之法习拳入手之法非只一端,而其结晶之妙,全在神、形、意、力、气、法、声之运用,互为一致,此种运用,视之无形,听之无声,无体亦无象。

就以有形而论,其势如空中之旗,漂摆无定,唯风力是应,即所谓与大气相应合。

又浪中之鱼,起伏无方,纵横往返,以听其触,只有一片相机而动,应感而发和虚灵守默之含蓄精神,以虚无而度其有,亦以有处而揣其无。

大成拳步法

大成拳步法

大成拳步法擒摔法训练大成拳擒摔法使用的技术是中国跤中最为简单实用的精华技术,其中许多技术在现在的摔跤柔道比赛中已经被禁止使用,但在大成拳中仍保留了这些技术的训练,使用擒摔法要干脆利落,摔倒对手后自己保持站立,大成拳擒摔法不主张使用舍身技与对手一起倒地,然后靠地面技法取胜,因为真正的实战对方很可能不止一人,自己也和对方一起倒在地面上就给对方其他人站立踢踩的机会,从而陷于被动挨打的局面,但是地面技法也应该练习,如自己被对方施擒摔技从而失去平衡,无法避免倒地的话,如有机会应尽力将对方也拖倒,双方都倒地的情况下要尽力避免和对方在地面做过多的纠缠,应想办法尽快恢复站立。

大成拳擒摔法的训练通过降龙桩培养擒摔所需的功力,通过一系列精选的擒摔技术单操练习培养运动中使用擒摔的技能,通过双人喂招的训练熟练技法运用的要领,此外学习大成拳擒摔法还应先了解一些擒摔法的常识。

擒摔法的常识1、擒摔法要和击打法有机的结合,不能为摔而摔,一切技法的使用都是为了战胜对手,应该在出现能利用擒摔战胜对手时果断地使用擒摔技法。

2、擒摔技法的双人喂招练习一般上身穿着中国跤的褡裢进行练习,褡裢非常结实,不易损坏,可以练习对着装对手的各种抓把手法,但在实战中对方着装不适于某些把位的抓把时,要有使用其它控制手法完成擒摔技的能力。

3、大成拳的各种控制手法在为使用擒摔技法创造机会时仍然适用,但练习擒摔法还需掌握擒摔技独特的抓把技术以便完成技法。

褡裢上可抓的把位有大领、小袖、直门、偏门、反挂门、中心带、偏带、后带、底岔,这些把位都有规范的抓把手法,被对方抓住这些把位可使用撑、挒、绕法迅速解脱,我方抓住对方把位后可以使用撕法、走法破坏对方平衡,此外象抹眉、抓发、拧头、搂脖、锁脖、掐喉、圈胳膊、捯胳膊、锁胳膊、错胳膊、搀胳膊、攒胳膊、抓裆、抱腿等手法都应熟练掌握。

4、引手在擒摔法与击打法中都普遍使用,与击打法运用中先用一种打法作为引手以便为决定胜负的击打创造机会一样,擒摔法运用中往往先用一种抓把法作为引手以成功完成决定胜负的抓把;借手在擒摔法与击打法中同样普遍被使用,许多擒摔技法都可以通过借手完成。

大成拳初学入门:大成拳七妙法门

大成拳初学入门:大成拳七妙法门

大成拳初学入门:大成拳七妙法门大成拳又称意拳,是汉族传统拳术之一,属于内家拳。

此次店铺为大家带来的是大成拳初学入门:大成拳七妙法门。

欢迎阅读。

一、站桩(一)浑元桩元桩的姿势是两脚平行而方,左右分开,与肩同宽,身体重心落在两脚掌上,以保持身体平稳。

腿部略有弯曲,以利于下肢产生弹力。

两膝略往前顶,配合练此桩时臀部后坐,以保持前后力量的平衡。

两手抬至胸前,略高于自己双肩,呈臂半圆、腋半虚的姿势,以利于实作时的间架配备。

两手手心向内,十指自然分开,如抱两球和状态,以增长臂部的外撑内裹的力量,并可使力量容易达于指端。

双手与自身距离约有三拳,这可在技击时守住自己上身的要害部位。

更须做到头直项竖,身形中正,胸窝微收;周身上下,大小关节,要"逢节必顶,逢曲必夹"。

就是说凡是关节之处,都需要有外顶的力量;凡是关节反面的弯曲部位,都要有内夹的力量,这样才能使周身的力量平衡均整,从而达到动作时"一动无有不动"的整体运动。

除此之外,站此桩时,还要做到头顶如绳吊紧,这样可以振奋精神,还能助长下肢动作时的灵活性。

肩部稍往后张,使心胸开阔,有利于肺部的呼吸和精神的舒放。

两目微睁,目光远望,以蓄养精力。

全身松,有益于周身气血的通畅运行,既可养生又可增长技击时的力量。

在意念中要做到"凝神定意,清净无为"这样日久功深,就能够达到内无身心,外无世界的忘我境界。

到此境界,性不养而自养,身不练而自练。

久练此功,可收精神充沛、气贯周身和力量雄厚之效。

这就是大成拳所说的"神元、气元、力元"的浑元之体,所以此桩法名为浑元桩。

(二)技击桩此桩是练习大成拳技击必不可少的桩法,故名技击桩。

其姿势是两足呈稍息姿势,前足向外方移出,约有一脚远,两脚呈丁八字步行,称为丁八步,又称半丁半八步。

身体微斜,两腿弯屈,身往后坐,前脚根略离地面,膝盖前顶,目视前方。

两手抬起,屈肘环抱,肩松肘横,十指分开,如抓球状。

武当道家百日筑基功

武当道家百日筑基功

武当道家百日筑基功武当道家修炼以性命双修为本,达到平阴阳,调气血,打通大小周天,内丹大成,达到祛病延年、健身长寿的目的。

百日筑基功,是练好武当武术的基础内养功,也是十分重要的配合功法。

它包括调息、守玄、排浊、洗脸收功四步动作。

下面先来看武当道家百日筑基功的功法口诀,再一一介绍功法要领。

功法总诀:上丹端身坐,巍巍不动型。

松静空定灵,修炼大丹功。

天桥休搭紧,两眼莫圆睁。

河图抱在脐,全身都放松。

耳听无弦琴,鼻息不闻声。

女子总诀:仰头起邪火,埋头阴气生。

松静空定灵,修炼女仙功。

心悟往呼吸,意悟昭灵宫。

若是心意散,应守灵台中。

时刻要勤坐,自然性觉通。

第一步入静调息身体面向南方,双腿盘坐,上体端正,双手平放在膝盖,全身放松,口唇微合,舌抵上腭,双目微闭,保持内心平静,排除杂念,意守丹田,达到入静状态。

调整呼吸,使呼吸变得轻细自然,静静打坐二十分钟。

第二步意守玄关玄关位于两眉之间,丹经上叫“灵台”,亦称“方寸”。

入静调息二十分钟之后,双手掐子午扣(即左手拇指掐左手中指尖为午位,右手拇指从左手虎口插入,按在左手第四指根部子位上,其余四指合抱在外,成双手合掐子午扣式),放在小腹前。

内心安宁,排除杂念后只感觉到自己的细长呼吸,意守玄关,练半个小时。

第三步退符排阴这一步也叫“以意排浊”。

当“意守玄关”做完后,两腿伸直,双手分开,分别放在左右两膝上,手心向上。

舌尖放下,嘴也张开,双眼睁开,目视两足尖。

意守双足涌泉穴,想象全身的病气、浊气、阴气、毒气不断地从涌泉穴流出。

以意排浊,练十分钟。

第四步仙人洗脸这一步是收功的动作。

分散意念后,两腿收回盘坐或者不收回也可。

双手掌互相搓热,双手用手掌在脸上从上往下按摩。

头后至头顶用十指抓点头上各穴。

即拇指从“风池穴”开始,一直上行至头顶“百会穴”。

前下后上,反复做三十六次。

最少做九次,然后收功。

练习五分钟左右。

所谓“百日筑基”,即是说练习此功需要一些时日的坚持修炼,持之以恒方能见功效。

大成拳的横拳练法

大成拳的横拳练法

大成拳的横拳练法大成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重要流派之一,以其独特的拳法技艺和强大的攻击力在武术界享有盛誉。

横拳作为大成拳中的一种重要技法,有着独到的训练方法和独特的技巧。

今天,我们将一探大成拳横拳的练法之道。

一、基本功的训练在练习大成拳横拳之前,必须要有扎实的基本功。

因为横拳是建立在基本功之上的,只有基本功扎实,才能在实战中发挥出最大的威力。

1.手法训练:横拳的手法主要是靠手臂的旋转和肩部的动作来完成的。

所以,要通过反复的手臂旋转和肩部的稳定性训练,以增强手法的锻炼。

2.身法训练:身法是横拳的灵魂所在,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身法,才能使横拳发挥出最大的威力。

所以,在训练中要注意保持身体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3.步法训练:步法的灵活和准确是横拳技法的基础,只有通过反复的步法训练,才能使横拳的功夫更加扎实。

二、核心技法的练习横拳的核心技法主要包括拳头的挥击和躲闪。

只有通过反复的练习,才能掌握这些技法的精髓,才能使横拳的攻击力发挥到极致。

1.拳头的挥击:拳头的挥击是横拳的基本技法,通过反复的挥击动作,可以增强手臂的力量和速度,提高攻击的效果。

2.躲闪:躲闪是横拳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技法,通过灵活的身法和准确的步法,可以使得对手的攻击无法命中,增加自己的防守能力。

三、实战演练的训练横拳作为一种实战技法,必须通过实战演练来不断提高。

只有在实战中不断磨炼,才能使横拳的技法更加熟练,达到出拳准确、力量强大的效果。

1.对手模拟:通过与不同类型的对手进行模拟,可以更好地掌握横拳的实战特点和应对策略,提高自己的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2.实战演练:在实战演练中,要注意保护自己身体的安全,同时也要尽量切实地体验到对手的攻击力度,以及如何在实战中灵活应对。

四、心境与内功的培养大成拳的横拳练法不仅仅是一种身体上的技术训练,更是一种心境与内功的培养。

只有在修炼心境和内功的同时,才能真正达到横拳的境界。

1.冥想与放松:通过冥想和放松训练,可以使内心平静,身心放松,提高集中力和反应能力。

大成拳力的运用基本技法100条

大成拳力的运用基本技法100条

大成拳力的运用基本技法100条大成拳自问世以来,其拳学理论、训练方法自成体系。

关于大成拳发力机理的系统理论问题,不仅为拳学界关心,也与各类体育运动项目相关联。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成拳力的运用基本技法100条。

欢迎阅读!大成拳力的运用基本技法100条1、发力时注重精神力,力在预发即发之间不犹豫。

2、交手时保护自己的中心,找对方的中心。

3、交手时逢闪必攻,逢退必进。

4、对方进击时先有承受力,然后利用物体的反作用力把对方击出去,这就要利用杠杆、撬板、螺旋力的作用。

5、物体动荡起来力量大。

形意拳中说:‘伸手如号脉,看人如薅草,打人如走路,起钻落翻如箭窜。

’6、一伸手“捧、捋、挤、按”结合一起用,几种劲综合运用。

捧中有捋、有挤、有按,按中有捧(膨)、有挤……。

7、推手应注意:(1)掌握距离,有利于个人发挥良好技能作用。

搭手手臂不可伸直,半圆为宜。

(2)听劲(也叫懂劲)。

知道对方要干什么?通过皮肤的感觉了解对方的功力大小,了解、掌握对方的企图。

(3)知道身体的松紧。

不要把自己的手臂、身体当作对方的杠杆,特别是接触点要注意,要松到身体不散,意不断要连贯,随时又能合,松懈就不行了。

(松而不懈,紧而不僵)8、不要轻易动步,动一步就要有一步的作用、价值。

9、一动手就要有必胜的信心,提起精神,连续进攻,给对方沉重的打击,不要留给对方喘息的余地。

10、有时和对方同时进击,以击还击。

进就是保存自己,打击敌人。

11、推手就是打。

12、在对手想发未发时是进击的好机会,“一”字未出口力就要发出去。

肌肉原在放松状态,意念一紧,啪!力就发出去了。

13、实做起来,两手不能平行,要一前一后,一上一下,一左一右,这样进击和防守时才方便。

14、平时养成形松意紧的习惯,遇到对手也不要紧绷肌肉,否则易被对方牵动,失去平衡。

15、先师说:‘瞎打打也有好处’,和各类人打,不会拳的有的比练拳的还难对付。

练拳的心里有框框,没练拳的没包袱。

16、顾,就是打,打就是顾。

道家百日筑基功,每天晚上练习半小时

道家百日筑基功,每天晚上练习半小时

道家百⽇筑基功,每天晚上练习半⼩时
在道家⽓功的修炼中,⼊门后的第⼀个阶段,便是筑基阶段,就是打地基的意思。

修炼筑基功法,要先从静功开始,⽤⽓、精、⾎转化形成体内真⽓。

每天晚上练习半⼩时即可。

道家百⽇筑基功
练功之时,不要穿过紧的⾐服,腰带可以松⼀松,以利于⽓⾎流通。

最好⽤盘坐的姿势,双⼿相叠,放在肚脐,也可平坐在沙发上,⼿抚两膝。

⼈静时,双⽬微闭,眼观⿐,⿐观⼼,⼼观丹⽥。

因为,睁开眼睛,容易滋⽣杂念,⽽眼睛完全闭上,⼜容易使⼈昏昏欲睡,两者都不利于修炼。

所以,要双⽬微闭,眼⽪⾃然下垂,以能看到眼前之物⼜不能看清为度。

两⽿须屏蔽外界⼀切⼲扰,凝神听息。

同时,⾆⾯反卷,以⾆尖底⾯顶住上腭。

⾸先缓缓吐出体内浊⽓,再由⿐中吸⼊清⽓,意想咽⼊下丹⽥,以补充呼出的⽓。

要注意,呼⽓时要呼尽,吸⽓时要吸满。

吸⽓时⼩腹⿎起,呼⽓时⼩腹回收,⼒求以⼼领⽓,以⽓随⼼,吸⽓时随意念下注丹⽥,呼⽓时以意念领出窍外,也就是道家所说的“⼼息相依”。

----------------------------------
我的健康我做主!。

百日筑基功(入门功法)(1)

百日筑基功(入门功法)(1)

百日筑基功法简述小周天的训练,是以养足元气,打通任督二脉为主的。

它在功法程序上大致分以下几个步骤一、收心求静。

二、炼养丹田。

三、积气冲关。

四、炼养周天。

这里虽然没有丹道周天那样严格的火候。

但还是要有一定的火候要求的。

每一步均需达标。

在积气冲关完成以后,若需直接转入大周天训练,亦可跳过还虚静养一节,在元气充足的情况去通十二正经与奇经八脉。

亦可先还虚静养,待经络周天出现元气充分活跃的条件下去转通大周天。

下面说一下每一步主要要求:一、收心求静:“气功非气功,全在意念中。

”气功训练是以心意训练为核心的。

入静是心意训练的基本要求。

所以,要进行周天功的训练,第一步需要收心求静。

要静到什么程度才算标准呢?对于传统的丹道周天,收心的阶段,称之为炼己还虚。

要求身心要大静,回到先天虚无态,才能进行先天的精气神的内炼。

而我们普通的周天功,虽然没有这样的要求,但也要是心平气和。

也要收拾杂念以达到基本的静心要求。

在呼吸上,要达到呼吸柔和,缓细匀长,以耳中听不到声音为止。

在意念上,要心意轻微,恬然自得,坐久不累,不烦不燥,杂念不起,一念微微,心境堪然的效果。

二、炼养丹田:要能有力的去打通任督二脉上的难关,就要有充实的元气(能量)基础。

否则元气不足,力量弱,就无法将这些难关冲开。

造成气机不上不下,影响正常生活。

若是强行去冲,意则容易上火。

气不足,强行用意引气称之为煮空档。

不但不能起到健身效果,反而为因为意重而生燥火。

轻则产生上火证疾,重则烧伤经络甚至脏腑,祸害无穷。

所以在通周之前,一定要做好炼养丹田这一关。

自身元气不足,我们可以去采天地的气能,采入下丹田炼养。

亦可直接意守丹田以养足元气。

总体要就是要温养丹田元气,使气足方能通周。

三、积气冲关:在丹田气足的基础上。

已经有足够的信心与力量去冲关时。

则可以意引气按小周天的路线去冲关。

行气的路线是督升任降。

从下丹田起,至会阴、尾闾、命门、夹脊、大椎、玉枕、百会、上丹田、中丹田后回下丹田。

大成拳养生桩系列大成拳养生桩操作大全(下)

大成拳养生桩系列大成拳养生桩操作大全(下)

大成拳养生桩系列大成拳养生桩操作大全(下)四、拳法搭配桩练习1.太极扇练习法(1)扇形移位法右腿前置,左腿后撑直,右手扇子斜举,左手扇子平持。

身体沿顺时钟方向移位,右手扇子往右偏,左手扇子往左偏,然后身体沿逆时针方向移位,左手扇子往左偏,右手扇子往右偏。

练习时要注意扇子的高度和移位的稳定性。

两手扇子向两侧张开,随后再收回。

在练习过程中要注意扇子张开和收回的平滑性和协调性。

两手扇子向外张开,腰部往右扭转,随着身体向前旋转。

旋转到逆时针方向时,两手扇子向内合拢,腰部往左扭转;旋转到顺时针方向时,两手扇子向外张开,腰部往右扭转。

练习时要注意身体和扇子的平滑性和协调性。

2.八卦扇法右手扇子往左抽打,左手扇子往右抽打。

由于抽打时需要体力支撑,因此抽打动作要有力度,但同时也要注意不要用力过猛。

3.形意扇法(2)双手扇法两手扇子斜举,右手扇子上方,左手扇子下方。

两腿分开,身体微微向右转。

右手扇子向右侧拍打,左手随之移动。

然后两手扇子持平,身体向左转。

两手扇子向左侧拍打,身体再向右转。

在练习中要注意动作的平滑性和协调性。

五、注意事项1.练习前要做好热身,需要特别注意手指、腕部和肩膀的热身。

2.练习时应选择一个平坦、干燥、空气流通的场地,并佩戴适合的鞋子和衣服。

3.练习时要保持身体姿势正确,不要扭曲身体或翘起脚后跟。

4.练习时要感受到气的流动和呼吸的平稳,不要强行练习过度。

5.对于初学者,每天的练习时间不要过长,以防过度疲劳。

6.练习时应以轻柔为主,不要用力过猛,以免引起肌肉拉伤等不良后果。

7.注意饮食和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和健康的生活习惯。

总之,通过大成拳养生桩系列的练习,可以使身体健康、心境舒畅、意志坚强,并且能够提高自身的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通过恰当的练习,还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从而增强身体的自我修复和保护能力。

因此,我们应该坚持勤练,才能收获养生的好处。

大成拳基本功法-乌龙卷臂试力大成拳桩功

大成拳基本功法-乌龙卷臂试力大成拳桩功

大成拳基本功法-乌龙卷臂试力大成拳桩功习武讲究循序渐进,我们看武侠小说的时候总是看到急于求成的练武者非常容易走火入魔。

就是因为他们练武顺序不对。

在大成拳的练习中,很多人都先练钩挂试力,钩挂试力就是由乌龙卷臂试力演变的。

其实林肇仑在教学生试力时,往往是先练乌龙卷臂试力。

下面店铺带大家了解一下大成拳基本功法-乌龙卷臂试力,欢迎阅读。

大成拳基本功法-乌龙卷臂试力乌龙卷臂试力又称“进退卷臂”,是意拳(大成拳)中比较重要的试力功法。

王芗斋先生在《意拳正轨》中云:”意拳之正轨,不外古势之老三拳,与龙虎二气。

龙虎二气为技,三拳为击“。

乌龙卷臂就是其中龙法的基本功法之一。

乌龙卷臂试力的基本运动形式为浑元桩的向内、向上的撑抱拧转、外翻为大天星桩,再由大天星桩往回卷、往内、向下的撑拧裹抱变为抓球桩,再由抓球桩变为扶按桩。

其练法如下:下肢站成丁八步,两手前伸,左手在前,右手在后,两手心向下,手指自然撑开,两手相距25厘米左右,目视前方,然后,两手外旋180度(左手顺时针,右手逆时针),至手心斜向上方。

运转中要始终保持肘部外撑。

动作不停,两手由斜向上,往回、往内扣腕裹卷内旋90度(左手逆时针,右手顺时针),同时配合手部的运动,后胯往后指,前膝前顶降低身体重心,身体微坐。

然后两手外旋90度至手心向下,肘部依然保持外撑,同时后胯往前催,前脚踩实,头与两脚相挣,两手向左前方缓缓推出(要有顺力逆行之意)。

如此往复不断。

左右可交换练习。

以上为乌龙卷臂试力的定步练法,待动作熟练后,可结合各种步法进行进、退活步练习。

试力的意念:设想自己站在一望无垠的大海之中,双手如龙身,如神龙游空,挟风裹浪,百折不回;又如巨龙潜底,旋转起伏不已;更要有蛰龙振电直飞之神气。

日久功深,自能感到身形矫健,神形力具,达到动若腾蛟,形如流水,忽隐忽现,变化无常,不可捉摸之境界。

练习此试力的要求:1、先求舒展,后求紧凑。

练习中要求形体放松,始终保持三角支撑,依靠身体的整体运动来带动两手做乌龙卷臂试力。

王芗斋大成拳拳谱、桩法、步法、试力、发劲、实战技巧

王芗斋大成拳拳谱、桩法、步法、试力、发劲、实战技巧

大成拳谱绪言禅家者流,乘有大小,宗有南北,道有正邪,学者须从最上乘,具正法眼,悟第一义。

若小乘禅,非正法也,论拳如论禅,内家拳则第一义也,外家拳,则小乘禅,已落第二义矣。

大抵禅道,惟在妙悟,拳道亦在妙悟。

然悟有深浅,有分限,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

大成拳,应不立招术,乃透彻之悟。

大成拳,即大乘拳也。

不立招术,乃透彻之悟也。

其它拳术,虽有所悟,但皆立招设术,俱非第一义也。

若以为不然,则是见拳之不广,参拳之不熟耳。

试取外家拳谱而熟参之,次取太极、八卦而熟参之,其真是非,自有不能隐者!夫学拳者,应以意为主,入门须正,立志须高,不可以小成为是,必以大成为志焉。

技有未到,可以加功,路头一差,愈骛愈远,由入门之不正也,工夫须从上坐下,不可以从下坐上,上者何第一义也,此念酝酿胸中,久之自然悟入。

虽云不至,亦不失正路,此谓之而上一路也。

拳之极致有一曰:力感如透电,拳而力感如透电,至矣尽矣无以加矣!唯大成拳得知之,其它拳术力感,得之盖寡也。

大成拳之力感如此,其力如何!此力乃人之本能活动力也!人之本能活力,盖为种种社会应力抑制,不能欲之即击也,大成拳之妙用,即在恢复人之本能活力,其它拳术,皆不能也,此即吾创此拳之目的。

总纲意拳遗形独与力俱集古大成实践服膺身无定势随遇平衡脚无定位蹉线踏重手艺定踪沾身纵力落无定法抽身劲发蛮用拙力戕生之道精神内守食力而饱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力无虚靶靶要定的内不外游外不内侵循力而行唯奸唯诈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放不务重务审所达击不务远务审所及彼竭我盈契机发力动如遇仇不以先举打后需看落水上岸活中反死死中反活拳本无法制人以力有法也空法为力居力弥时所凝重如泥四体一劲遇物惊炸神松意紧形曲意直浑浑噩噩形行拙笨力生有两两则能一力虽为一发则俏伎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嘉彼钓翁得鱼忘筌混元惊炸无我神化技到无心信手即真(一)大成拳的站法混元桩桩法是大成拳的基础,站桩,能恢复人的本能活力。

人的本能活力是什么?首先,应知道什么是力,战国时代的墨子,曾给力的这个概念,下过一个科学的定义。

百日掌握养生法 受用终生保健康

百日掌握养生法 受用终生保健康

百日掌握养生法受用终生保健康养生需要功法。

养生的功法用文字表述不易看懂,而由老师面对面言传身教则一学就会。

为了让养生的人们有章可循,走上正途,进入更高的境界,大河健康报社联合河南大成职业培训学校,开办“百日养生训练班”,现征集报名。

为什么是“百日”?因为古往今来正统的养生都强调“百日筑基”,就是在百日之内构筑基础,之后受用终身。

传授并保证学员掌握如下功法和知识:1.经络拍打法:人体有12条经络,加上任脉(身前正中线)督脉(身后正中线),合称14经脉。

经脉不通是百病之源,经脉通畅则百病不生。

现代医学也证明,经络附近肌肉里如蛛网般分布的毛细血管,在静止状态下仅开通7%,而在拍打振动状态下则几乎全部开通。

2.关节筋脉松柔法:人老腿先老,其实是腿的双膝关节先老,然而何止双膝关节,双肩关节、双胯关节、双肘关节、双腕关节、双踝关节都一起衰老。

如果对这12关节进行松柔,就可防止衰老,已经衰老的可以恢复年轻。

关节与筋紧密关联,常言道:打断骨头连着筋。

大筋联络关节,小筋附于骨骼,关节衰老常伴随着筋脉疲劳,筋脉疲劳又加速关节衰老,所以松柔关节与松柔筋脉同时进行。

松柔的方法是特定的肢体动作。

3.四步呼吸法:呼吸氧气比吃饭更重要,但是,饭量减少你会以为是病,而呼吸量的减少你却不知不觉。

都市里的人们,呼吸短而浅,很普遍。

纵观一生,呼吸氧气的量的多少与寿命的长短呈正相关。

四步呼吸法就是四步一呼、四步一吸,把短而浅的呼吸变成长而深的呼吸。

平地步行亦可训练,但登山过程中训练得最好。

4.脊椎康复太极操:各种脊椎疾患司空见惯,按摩管一时,手术怕风险,不如练习脊椎康复太极操。

脊椎与督脉重合,脊椎有疾患则督脉不通,督脉通畅则脊椎无恙。

脊椎康复太极操是综合太极拳各个门派的精髓而创,可通督脉,可去脊椎疾患。

5.静修:身体静止容易,心理静止难,但是在特定曲谱的音乐环境下,在催眠式语言的引导下,很容易进入心理静止状态。

现代医学证明,在身体和心理完全静止的状态下,人体的免疫力最强。

大成拳功法歌诀

大成拳功法歌诀

大成拳功法歌诀功法歌诀一、技击桩歌诀半丁半八弓箭步,轻舒两臂如抱婴。

竖项虚灵挺拔立,神充意紧形要松。

二、钩锉试力歌诀前后出手如钢锉,回手缠绵似钩竿。

神园意在周身外,虚灵充实在腹间。

三、摩擦步歌诀神形端正头要悬,胯似鸡行逆水间。

前行后进用肩胯,提膝纵胯似兜泥。

四、发力歌诀遍体发奋松如棉,神充意念指端间。

周身炸力无断续,如同强弓射硬箭。

五、试声歌诀天籁之声起丹田,噫字之音胸腹前。

绵绵胸部莫费力,声似深山撞古钟。

六、单推手歌诀两腕相接如试力,取中入中神意真。

前后转动凭力点,抖放扔人步须先。

七、双推手歌诀敌我小臂紧相连,前进后移步为先。

控点如同绳索缚,打顾摔放身自然。

拳法训练秘诀(一)试力在大成拳中,试力实为至关重要的一种功法,它是静功与动功的过渡,也是通向推手与断手的必要训练过程。

如果试力这个关口过不了,就如同万马千军屯兵困谷一般,无所作为。

试力,要在具备各种桩功的条件下才能练习,它是站桩功在运力上的发挥,如果桩功不到位,做试力便会出现问题。

所以必须桩功浑厚,各种劲力在桩上求得之后,才能试力。

练习试力,有一定的规范,比如钩挫试力,按托宝贝桩姿势站立,回拉时要保持站桩时所求出的六面力,随后变为浑圆桩,然后变为小天星上式,再还原到托宝贝桩,这才是钩挫试力的全部过程。

另外,做各种试力时,不应用手做来回的运动,要用身体来移动,两臂做各种桩的姿势演变。

而且做试力时应始终达到站桩时的意境,不可因身体运动而丢失站桩时的意境和浑厚力。

(二)摩擦步摩擦步实际上是试力的继续。

上面所述试力是定步试力,是手臂与身体的运力。

而摩擦步则是下盘脚与腿的试力,定步试力要有相当的功夫之后,才能练此功法,否则上下难合。

在练习摩擦步时,上盘用托宝贝桩做肩架,在运步过程中上盘为钩挫试力,然后还原到托宝贝桩。

摩擦步整个过程实际上是桩功的移动,在移动过程中要不失中和均。

走摩擦步的过程,是桩功在运动中的变化,每时每刻都要有桩的浑厚,有六面相连浑身争力。

大成拳精华功法

大成拳精华功法

大成拳精华功法大成拳作为当代一种实战拳法,一直受到武术爱好者特别是青年武术爱好者的喜爱。

多年来,笔者因为协助师傅王建民先生创办山东省德州市大成拳研究会,同时推广大成拳法,所以,经常接到一些求学者的来信来电,咨询各类问题,其中提出最多的要算是入门的途径。

由于我经常得到师伯赵祯永先生的指教和师傅王建民先生的口传心授,并经过多年的潜心实战训练,对这一问题有一些心得,现公布出来,不当之处,请各界师友指正。

众所周知,实战技击性是武术的精髓所在。

在中国武林界,除去少数已经向养生或表演方向转化的派别之外,绝大多数武术门派都非常重视锤炼自己的技击性,不断地发展完善获取技击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大成拳作为实战拳法,有自己一整套科学实用的实战训练方法,其中入门之法是技击桩加技击意念。

技击桩是身形的训练,技击意念是神意的训练,有形无意为空形,有意无形为虚意,但二者结合起来,却能够形成强大的催化力,使练者体内产生出功力、抗重击力、快速反应能力等一系列实战所需的技击能力。

大成拳技击桩约有二十多种,入门阶段只需站两个,一为矛盾桩,一为托婴桩。

其它桩法待入门后再行选练。

矛盾桩练法如下:立正站好,抬左脚向左前方进半步,两脚站成稍息姿势,右脚落实,左脚跟虚起,两腿负重之比为前三后七。

右膝弯曲,臀部后坐,大腿微向内裹。

左腿膝盖处前顶上提。

两手上抬,环抱胸前,左手抬至与肩平齐,五指指向右方,掌心距胸口约三至四拳。

右手低于左手,五指指向前下方,掌心距肋部二至三拳。

十指自然撑开,肩撑肘横,两眼顺左手腕上方向远处视(此为左式,右式须改变方向,站法相同)。

(王选杰先生演示)托婴桩练法如下:下肢姿势与矛盾桩相同,两手上抬,抬至肩头高度,两手十指撑开,指向前方,掌心相对,两掌之间约有一头宽度,左手略高,右手略低,曲肘环抱,两眼顺左手所指向远方视(此为左式,右式须改变方向,站法相同)。

(王选杰先生演示)以上是矛盾桩与托婴桩的桩法姿势,再配合相应的技击意念就可以使体内锻造出我们在实战活动中所需要的技击能力。

大成拳系列功法(二)

大成拳系列功法(二)
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搭手作人;二是不抡拳头;三是打实不打虚;四是硬打硬进无遮拦;五是出手不空回,不靠“连珠炮”取胜;六是胜负的必然性增强,偶然性降低,能做到“五行归一处,放胆即成功”。
四、大成拳劲力的物质基础
大成拳劲力的特点具有众多优胜因素,因此大成拳重劲不重招,属于典型的功夫拳,而不是“上打咽喉下撩阴”的技术拳(当然,这种说法是相对的)。类似于现代战争中的“武器致胜论”。
以上从八个方面谈到了大成拳劲力的特点。其实这八大特点并非完全各自独立的,割裂的,而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根据大成拳劲力划分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多种,诸如螺旋力、杠杆力、二争力、吞吐力、滑车力等等,但从其本质上说,只有一种力,即整体惊弹力。一句话,整体惊弹力具备了上述八大特点,也只有完全具备了八大特点,才具备、获得了大成拳的劲力——整体惊弹力。众所周知,王芗斋先生与人交手,一触之间,对手就飞跌丈外,甚至昏迷过去。在旁观者看来,王先生的身体在发力的一瞬间,外形几乎是不动的。后人常常练习,一生无所得,百思不得其解,只好称“芗翁给后人留下了神秘课题”云云。其实,过去形意大家也是这样的,如郭云深、尚云祥等。在外形不动或微动的情况下把对方抖放出去,且使对方如受电击,不知自己是如何被击出的。这种现象只有发力者具备了较强的整体惊弹力才会发生。
对于上述原理,王芗斋先生早有明训。《大成拳论》说:“自卫,即技击之谓也。须知大动不如小动,要知不动才是生生不已之动。”此处是讲无功夫的人大动的技击效果没有有功夫的人小动或不动的技击效果好。《拳学要义》说:“所谓大动小动之别,实在乎个人之基础功夫,对各种力量身得意领否,如能抬手动足浑身处处含有力学的本领,大动亦可,小动亦可,不大不小亦可,若根本无力学的能力,任凭怎么都不可。”此处是讲大动小动之间的辩证关系和获得真劲与没有真劲之间的区别。《大成拳精义》说:“不会动的人,初练时更不应动,不动之动才是生生不已之动。”此处是讲大成拳的训练程序问题。

大成拳的功法训练之站桩如何训练

大成拳的功法训练之站桩如何训练

大成拳的功法训练之站桩如何训练大成拳功法有七种,即站桩、试力、走步、发力、试声、推手、实作,其中站桩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功法。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大成拳的功法训练之站桩。

欢迎阅读!大成拳的功法训练之站桩:养生桩养生桩的桩法亦繁亦简。

繁者,如肩架姿势种类较多;简者,姿势虽多,但功法内容一致。

如要持桩先将肩架安排好,使身体及四肢百骸做到相对均匀,含胸拔背,头顶项竖,松肩坠肘,发挺腰松,头脑清静,呼吸静、长、细、均,周身骨节放松,肌肉放松,但又不能过懈,应做到松而不懈,紧而不僵,松紧要适度调配,应以舒适得力,不要过力为原则。

养生桩的种类姿势较多,大体上可分为站式、坐式、卧式、行走式和半扶式等几个类别。

下面介绍几种出功快、基础强的桩法。

(1)三才桩(天地人为三才)上势两脚呈八字形分开,胯距与肩同宽。

两脚着地,脚心内吸平均着力。

两膝弯处成钝角。

上肢保持正平,臂半圆,腋半虚,两肩吐出,胸自含之。

双手十指相对,齐眉,两手相距两拳,有如抱一纸灯笼,两臂撑四抱六。

两目微闭或自然张开,口微张,似笑非笑。

下身为似紧非紧之状。

中势两臂半圆,两手齐胸,十指分开。

其余同上势。

下势两臂半圆,双手抱腹,十指分开。

其余同上势。

(2)伏按桩两臂略抬起,十指分开,自然弯曲向斜前方。

双手置于肚脐高度,手心向下,位于两胯左右。

两手有如扶按水中的木球之上。

其它要求同三才桩。

(3)休闲桩双手背到身后,两手背放在两侧腰眼处,开档坐胯,背向后靠。

其余同三才桩。

(4)提按桩手臂伸向前下方,左右自然张开,微微弯曲,两臂提起,两肘外撑,手略与脐同高。

掌心向下,指尖向前微微分开,自然弯曲,双手既向上提,又向下按,有提按冰山勿令低昂之意。

其余同三才桩。

(5)撑扶桩两臂自然抬起,大约与肩同高。

掌心向前,两手相对,指尖向斜上方。

手指自然撑开,微微弯曲,两肘外撑,双手意如撑扶在意想中的物体之上。

久练之则有撑扶乾坤山岳使之摇动之意。

其余同三才桩。

(6)托球桩两臂自然放于身体前方,合抱成圆形,两肘外撑。

大成拳自学入门百日功

大成拳自学入门百日功

大成拳自学入门百日功大成拳以养生与实战价值吸引了无数武林学子。

大成拳博大精深,愈钻愈觉其深,愈练愈感其难。

修习大成拳无固定之法,修习者可根据自身情况灵活掌握。

但在众多大成拳习练者中,能够得到明师指点、口传身授者极少,大多数人是靠自学。

自学大成拳有一定难度,许多人习不得法,或因种种条件所限,一直未能真正步入大成之门。

笔者也是一名自学大成拳者,幸小有所成。

今愿将本人自修入门之过程心得整理出来,以助初学者一臂之力,早日步入大成之门。

习练者参考时不可拘泥。

自修大成入门功整个过程约百日。

准备工作初学大成拳,当研读王芗斋所著《大成拳论》,以后修习过程中也须时时参照,认真体会。

大成拳讲究“悟”性,而“悟”的基础则是对拳学理论的深刻体会。

非边思边练不能有得。

第1~10天只站浑元桩摆好桩式后,从头顶开始至颈至躯干及臂、腿依次放松。

须松静站立,不加任何意念,切记头直、目正、神庄、心静,并于桩功中体会这四个词的含义,照此修正外形及神意。

呼吸自然,不应憋气或做作。

双目可睁可闭,不可意守任何部位。

大成拳不走经络不练气,练意则对,练气则错(初学者尤须注意)。

站桩时间不强求,欲速则不达,每次桩功,应站至感到疲劳或酸痛难支时即止。

若用拙力勉强支撑,则有害无益。

初练者可能站桩时间较短,益多加练习,每日最好能站三至四次,且两次站桩之间隔一定时间,这样既能尽快出功,还有利于神经和肌肉疲劳后的恢复。

第11~30天加练摩擦步和试力经过10天修习,再站浑元桩时可加入一定意念,如:摆好桩式、放松身心后,即可意念两臂环抱一气球,既不可松,松则飞走;也不可紧,紧则会破。

再以意念使气球慢慢胀大,同时两臂及手似被气球所撑,稍向外拉开一点,体会两手拉开时的感觉。

意念中双手、双臂抱紧一点,体会抱紧时气球的阻力感。

初练时,动作幅度可大一点,越缓慢、均匀越好,但不可用拙力。

此时,即可感觉到内劲的初步产生,两手随意念会有发麻通电之感,但意念不可过强,似有似无即可。

大成拳自修入门百日功——唐成根

大成拳自修入门百日功——唐成根

大成拳自修入门百日功——唐成根大成拳以养生与实战价值吸引了无数武林学子。

大成拳博大精深,愈钻愈觉其深,愈练愈感其难。

修习大成拳无固定之法,修习者可根据自身情况灵活掌握。

但在众多大成拳习练者中,能够得到明师指点、口传身授者极少,大多数人是靠自学。

自学大成拳有一定难度,许多人习不得法,或因种种条件所限,一直未能真正步入大成之门。

笔者也是一名自学大成拳者,幸小有所成。

今愿将本人自修入门之过程心得整理出来,以助初学者一臂之力,早日步入大成之门。

习练者参考时不可拘泥。

自修大成入门功整个过程约百日。

准备工作初学大成拳,当研读王芗斋所著《大成拳论》,以后修习过程中也须时时参照,认真体会。

大成拳讲究“悟”性,而“悟”的基础则是对拳学理论的深刻体会。

非边思边练不能有得。

第1~10天只站浑元桩(于永年先生演示浑圆桩)摆好桩式后,从头顶开始至颈至躯干及臂、腿依次放松。

须松静站立,不加任何意念,切记头直、目正、神庄、心静,并于桩功中体会这四个词的含义,照此修正外形及神意。

呼吸自然,不应憋气或做作。

双目可睁可闭,不可意守任何部位。

大成拳不走经络不练气,练意则对,练气则错(初学者尤须注意)。

站桩时间不强求,欲速则不达,每次桩功,应站至感到疲劳或酸痛难支时即止。

若用拙力勉强支撑,则有害无益。

初练者可能站桩时间较短,益多加练习,每日最好能站三至四次,且两次站桩之间隔一定时间,这样既能尽快出功,还有利于神经和肌肉疲劳后的恢复。

第11~30天加练摩擦步和试力(姚承光先生教授王志方先生意拳走步摩擦步)经过10天修习,再站浑元桩时可加入一定意念,如:摆好桩式、放松身心后,即可意念两臂环抱一气球,既不可松,松则飞走;也不可紧,紧则会破。

再以意念使气球慢慢胀大,同时两臂及手似被气球所撑,稍向外拉开一点,体会两手拉开时的感觉。

意念中双手、双臂抱紧一点,体会抱紧时气球的阻力感。

初练时,动作幅度可大一点,越缓慢、均匀越好,但不可用拙力。

此时,即可感觉到内劲的初步产生,两手随意念会有发麻通电之感,但意念不可过强,似有似无即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成拳自修入门百日功大成拳以养生与实战价值吸引了无数武林学子。

大成拳博大精深,愈钻愈觉其深,愈练愈感其难。

修习大成拳无固定之法,修习者可根据自身情况灵活掌握。

但在众多大成拳习练者中,能够得到明师指点、口传身授者极少,大多数人是靠自学。

自学大成拳有一定难度,许多人习不得法,或因种种条件所限,一直未能真正步入大成之门。

笔者也是一名自学大成拳者,幸小有所成。

今愿将本人自修入门之过程心得整理出来,以助初学者一臂之力,早日步入大成之门。

习练者参考时不可拘泥。

自修大成入门功整个过程约百日。

准备工作初学大成拳,当研读王芗斋所著《大成拳论》,以后修习过程中也须时时参照,认真体会。

大成拳讲究“悟”性,而“悟”的基础则是对拳学理论的深刻体会。

非边思边练不能有得。

第1~10天只站浑元桩(于永年先生演示浑圆桩)摆好桩式后,从头顶开始至颈至躯干及臂、腿依次放松。

须松静站立,不加任何意念,切记头直、目正、神庄、心静,并于桩功中体会这四个词的含义,照此修正外形及神意。

呼吸自然,不应憋气或做作。

双目可睁可闭,不可意守任何部位。

大成拳不走经络不练气,练意则对,练气则错(初学者尤须注意)。

站桩时间不强求,欲速则不达,每次桩功,应站至感到疲劳或酸痛难支时即止。

若用拙力勉强支撑,则有害无益。

初练者可能站桩时间较短,益多加练习,每日最好能站三至四次,且两次站桩之间隔一定时间,这样既能尽快出功,还有利于神经和肌肉疲劳后的恢复。

第11~30天加练摩擦步和试力(姚承光先生教授王志方先生意拳走步摩擦步)经过10天修习,再站浑元桩时可加入一定意念,如:摆好桩式、放松身心后,即可意念两臂环抱一气球,既不可松,松则飞走;也不可紧,紧则会破。

再以意念使气球慢慢胀大,同时两臂及手似被气球所撑,稍向外拉开一点,体会两手拉开时的感觉。

意念中双手、双臂抱紧一点,体会抱紧时气球的阻力感。

初练时,动作幅度可大一点,越缓慢、均匀越好,但不可用拙力。

此时,即可感觉到内劲的初步产生,两手随意念会有发麻通电之感,但意念不可过强,似有似无即可。

如此每日修习,这种力感会由手渐及臂、肩等处。

每次站桩完毕,可做一些试力动作,不必多,一两种即可,如钩锉试力、开合试力都行。

试力时切记松、缓。

在松和柔顺、意念集中的状态下,方可真切细微地体会到桩功所得的内劲。

功力浅时,只在手部有力感;日渐功深后,全身处处皆力感,由此可知自身功力进步情况。

摩擦步的练习,宜在桩功后进行。

初时应只求慢、稳、松,体会全身之动,不可求快。

练习时间宜长一些,最好练至稍有疲乏出汗为止。

此时的摩擦步练习,既可练习全身之动,又可增强下肢力量,对桩功大有益处。

本阶段总结:随功力的加深,站桩时间应相应延长(全凭自然,不可强求),而力感也会由两手渐及肩背,酸、麻、胀、痛、热等感觉均可能出现。

此时当继续放松身心,体会身体内部的细微变化。

第31~40天只练矛盾桩(王永刚先生演练矛盾桩)经过30天的认真练习,大致应能初步体会到内劲的存在。

若求技击,则可开始站矛盾桩。

按桩式要求站好后,需保持以下原则:1.头上顶,有挺拔之意;2.两臂及全身各处夹角均成钝角;3.继续保持放松,绝不可有拙力。

在此10天中不需加意念,只需在间架不变的情况下保持松静,站至疲乏即止。

此阶段,主要是适应矛盾桩的桩式。

本阶段总结:初站矛盾桩,可能会觉得原来站浑元桩时的力感有所减弱,且站桩时间减少,酸、麻、胀、痛的感觉加重。

这些都是桩功的正常反应,当努力放松身心,一段时间后自会适应。

第41~80天矛盾桩、钩锉试力、摩擦步矛盾桩适应后,当加入一定的意念活动,即用心去体会两手臂的开与合、推与拉、提与沉之力,亦即体会左右、前后、上下六面力。

配合意念活动可逐一试之,两手及臂可有微微动作,并以全身与之应合。

此时应能逐渐感觉到六面阻力的存在。

随动力加深,两手臂犹如固定在空中,移之不动,并有很强的沉重感和膨胀感。

练习钩锉试力,要注意以下几点:1.用意不用力,意念高度集中,全身松和柔顺。

2.愈缓愈慢愈好,在缓慢动作运行中去体会两手臂及身体的细微反应及变化,体会身体的内动,再体会身外之阻力。

3.多面力感:向前推时,双手要有向前、向上及向左右的分力;向后拉时,要有向后、向下及向左右的合力。

4.体会争力:向前推时,两手掌根要有后拉之意;向回拉时,两手指端要有前指之意。

此即李照山先生所讲的“力意相逆”之意。

本阶段的摩擦步训练已不再是单纯的步法训练,要在走步中去体会全身的阻力感(实际是全身的试力),走时宜平心静气、缓慢运行,要有王芗斋所讲“在大气中游泳”之意,久而久之,自有所得。

同时,利用走步可结合试力训练,但须注意保持全身上下协调一致,一动无有不动。

本阶段总结:在此阶段,随着桩功的修习,功力会明显增长,力感亦由手臂渐及肩、颈,而后达胸、腹。

同时,由于走步和桩功的配合训练,双脚及腿部也开始有内劲产生,并向腰部逐渐会合。

全身会有重力感和膨胀感,站桩时有,平时也有;肩、背、胸、腹等部位同时有流动感,十指时常有不规则跳动。

全身大部已具备一定的抗击能力,身体敏捷,打击力倍增。

第81~100天矛盾桩、单操手试力及摩擦步训练此时练功,应不再局限于固定时间,除站桩外,平时心中应常存意念,时时体会身体气血之流动、身外阻力之变化,即所谓“行走坐卧,不离这个”、“拳拳服膺”之意,如此功力才能迅速增长。

桩功可仍站矛盾桩,应多加意念活动。

此时力感已渐达全身,站桩时,全身形成整体,犹如一个圆桶。

在外形不动的情况下,加推拉、提沉、撑抱六面力意念,均有强烈力感。

此时已可做单操手试力,如劈拳、崩拳、炮拳、虎扑、圈捶等。

练习时须注意以下几点:1.动作要缓慢,要柔顺、要“整”,即以全身之动去动。

2.要有对敌意识,取“无敌似有敌”之意,即虽为试力,但神意要真。

3.在精不在多,要选择自己认为得心应手的单操手多加练习,以备日后实作之需。

此时的摩擦步训练已是一种综合性训练,即是走步,又是试力,还需有一定的应敌意识。

节奏和速度也可有快有慢,并可任意结合试力和单操手动作。

本阶段总结:经过百日苦修,学者应具备一定的功力,胸部坦荡,腰部充实,全身力量浑厚而又柔和,全身力感渐渐融为一体。

日后更须苦心修习,认真思考,细心体会,边思边练,边练边悟,依次修习七妙法门,努力奔向大成之境。

本阶段总结:随功力的加深,站桩时间应相应延长(全凭自然,不可强求),而力感也会由两手渐及肩背,酸、麻、胀、痛、热等感觉均可能出现。

此时当继续放松身心,体会身体内部的细微变化。

第31~40天只练矛盾桩经过30天的认真练习,大致应能初步体会到内劲的存在。

若求技击,则可开始站矛盾桩。

按桩式要求站好后,需保持以下原则:1.头上顶,有挺拔之意;2.两臂及全身各处夹角均成钝角;3.继续保持放松,绝不可有拙力。

在此10天中不需加意念,只需在间架不变的情况下保持松静,站至疲乏即止。

此阶段,主要是适应矛盾桩的桩式。

本阶段总结:初站矛盾桩,可能会觉得原来站浑元桩时的力感有所减弱,且站桩时间减少,酸、麻、胀、痛的感觉加重。

这些都是桩功的正常反应,当努力放松身心,一段时间后自会适应。

第41~80天矛盾桩、钧锉试力、摩擦步矛盾桩适应后,当加入一定的意念活动,即用心去体会两手臂的开与合、推与拉、提与沉之力,亦即体会左右、前后、上下六面力。

配合意念活动可逐一试之,两手及臂可有微微动作,并以全身与之应合。

此时应能逐渐感觉到六面阻力的存在。

随动力加深,两手臂犹如固定在空中,移之不动,并有很强的沉重感和膨胀感。

练习钩锉试力,要注意以下几点:1.用意不用力,意念高度集中,全身松和柔顺。

2.愈缓愈慢愈好,在缓慢动作运行中去体会两手臂及身体的细微反应及变化,体会身体的内动,再体会身外之阻力。

3.多面力感:向前推时,双手要有向前、向上及向左右的分力;向后拉时,要有向后、向下及向左右的合力。

4.体会争力:向前推时,两手掌根要有后拉之意;向回拉时,两手指端要有前指之意。

此即李照山先生所讲的“力意相逆”之意。

本阶段的摩擦步训练已不再是单纯的步法训练,要在走步中去体会全身的阻力感(实际是全身的试力),走时宜平心静气、缓慢运行,要有王芗斋所讲“在大气中游泳”之意,久而久之,自有所得。

同时,利用走步可结合试力训练,但须注意保持全身上下协调一致,一动无有不动。

本阶段总结:在此阶段,随着桩功的修习,功力会明显增长,力感亦由手臂渐及肩、颈,而后达胸、腹。

同时,由于走步和桩功的配合训练,双脚及腿部也开始有内劲产生,并向腰部逐渐会合。

全身会有重力感和膨胀感,站桩时有,平时也有;肩、背、胸、腹等部位同时有流动感,十指时常有不规则跳动。

全身大部已具备一定的抗击能力,身体敏捷,打击力倍增。

第81~100天矛盾桩、单操手试力及摩擦步训练此时练功,应不再局限于固定时间,除站桩外,平时心中应常存意念,时时体会身体气血之流动、身外阻力之变化,即所谓“行走坐卧,不离这个”、“拳拳服膺”之意,如此功力才能迅速增长。

桩功可仍站矛盾桩,应多加意念活动。

此时力感已渐达全身,站桩时,全身形成整体,犹如一个圆桶。

在外形不动的情况下,加推拉、提沉、撑抱六面力意念,均有强烈力感。

此时已可做单操手试力,如劈拳、崩拳、炮拳、虎扑、圈捶等。

练习时须注意以下几点:1.动作要缓慢,要柔顺、要“整”,即以全身之动去动。

2.要有对敌意识,取“无敌似有敌”之意,即虽为试力,但神意要真。

3.在精不在多,要选择自己认为得心应手的单操手多加练习,以备日后实作之需。

此时的摩擦步训练已是一种综合性训练,即是走步,又是试力,还需有一定的应敌意识。

节奏和速度也可有快有慢,并可任意结合试力和单操手动作。

本阶段总结:经过百日苦修,学者应具备一定的功力,胸部坦荡,腰部充实,全身力量浑厚而又柔和,全身力感渐渐融为一体。

日后更须苦心修习,认真思考,细心体会,边思边练,边练边悟,依次修习七妙法门,努力奔向大成之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