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建中汤2
小建中汤的功能主治
小建中汤的功能主治简介小建中汤是一种中药方剂,由黄芩、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等中药组成。
它具备广泛的功能主治,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和症状。
本文将介绍小建中汤的功能主治以及适用的人群。
功能主治小建中汤具备以下功能主治:1.清热解毒:小建中汤具有较强的清热解毒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因火热引起的疾病。
例如,可以用于治疗口腔溃疡、咽喉炎和急性扁桃体炎等。
2.利湿健脾:小建中汤中的白术和茯苓等中药有利湿健脾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湿热引起的脾胃不适、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
3.宽中止痛:小建中汤中的黄芩具有宽中止痛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脘腹疼痛、痢疾腹泻等症状。
4.调理气血:小建中汤中的人参和甘草等中药有调理气血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体虚气短、面色苍白、心悸失眠等症状。
适用人群小建中汤适用于以下人群:1.口腔溃疡患者:小建中汤的清热解毒作用可以帮助治疗口腔溃疡,缓解溃疡疼痛,促进溃疡愈合。
2.咽喉炎患者:小建中汤对咽喉炎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可以缓解咽喉疼痛、红肿等症状。
3.急性扁桃体炎患者:小建中汤的清热解毒作用有助于缓解急性扁桃体炎引起的咽喉不适、发热等症状。
4.脾胃不适者:小建中汤的利湿健脾作用适用于脾胃湿热型疾病,如脾胃不适、食欲不振、大便稀薄等症状。
5.脘腹疼痛患者:小建中汤的宽中止痛作用可缓解脘腹疼痛,适用于因湿热引起的痛证。
6.体虚气短者:小建中汤中的人参和甘草有调理气血的作用,适用于体虚气短、面色苍白、心悸失眠等症状的人群。
使用方法小建中汤的使用方法如下:1.口服:每次服用10克小建中汤,每日3次。
2.煎服:将10克小建中汤放入适量清水中,煎煮15分钟,取药液去渣,分次温服。
注:使用小建中汤时,应根据具体症状和个体情况进行调整剂量和服用次数。
注意事项在使用小建中汤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对本方剂中的任何成分过敏者禁用。
3.使用过程中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小建中汤《中医治法与方剂》
小建中汤《中医治法与方剂》小建中汤(《伤寒论》)【组成】桂枝15g 芍药30g 生姜15g 炙甘草10g 大枣12枚【用法】水煎,汤成,去渣,纳饴糖60g 再加热使其溶化,温服,1日3次。
【主治】中焦虚寒,脾虚肝乘,腹部挛痛,喜温喜按,面色无华,舌质淡嫩,脉象弦涩。
【证析】此方以腹痛为主证,属于中焦虚寒,脾虚肝乘机理。
腹痛喜冷为热,喜温属寒;拒按属实,喜按为虚。
腹痛喜温喜按,既是虚寒现象,也是肝木侮土辨证依据。
通过按摩可使疼痛暂时缓解,证明不是内脏实质性病变而是经隧失去和柔呈现的痉挛性疼痛。
这种标在脾、本在肝的病变机理,称为肝木侮土。
【病机】中焦虚寒,肝木侮土。
【治法】温中补虚,柔肝缓急法。
【方义】中焦虚寒,肝木侮土,治宜温中补虚以建中阳,柔肝缓急以解挛急。
本方由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组成。
方中桂枝、生姜、甘草、大枣辛甘化阳,温中补虚;芍药、甘草、大枣、饴糖酸甘化阴,柔肝缓急,共呈温中补虚,柔肝缓急之效。
用于上述腹痛机理,确有疗效。
上述解释限于腹痛机理,但此方作用并不限于调理肝脾,还有调理明阳之功。
方中桂枝、生姜、甘草、大枣补气温阳;芍药、饴糖补血益阴,既可双补气血,也即调理营卫阴阳。
由于肺脾主乎卫与气,心肝主乎营与血,故可用于心脾、肝脾、心肺同病,或心阴心阳两虚证候,体现调理阴阳之法。
此方按阴阳两虚解释的根据何在?根据有二:①观其所治都是阴阳不和。
②此方由桂枝汤加味而成,桂枝汤有调和营卫之功,营为阴,卫为阳,和营卫即所以和气血,和气血即所以和阴阳。
故桂枝汤外证得之可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可化气调阴阳,所不同处,仅病位有表里之分而已。
此方由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而成,自然可以调和阴阳。
营卫不和机理仲景曾明确指出是因营弱卫强所致。
治疗之际须着眼于使卫不强,营不弱,营卫才得和谐。
两方用药虽然大体相同,却有侧重。
桂枝汤所治的营卫不和,病位在表,着眼于外邪相加形成的卫强,故用桂枝、生姜之辛以散外邪,邪去而卫不强矣!此方所治的阴阳不和,病位在里,着眼于内伤虚损形成的营阴不足,故倍芍药、加饴糖以增强补阴力量,阴充则阴阳和矣!同而不同,学者留意。
小建中汤加减方有哪些?小建中汤名医心悟与加减经验
小建中汤加减方有哪些?小建中汤名医心悟与加减经验小建中汤小建中汤节药多,桂姜甘草大枣和;更加台糖补中脏,虚劳腹冷服之癮。
增入黄芪名亦尔,表虚身痛效无过;还有当归建中法,产后诸虚用效多。
(一)小建中汤的组成与功效小建中汤由饴糖30克,酒炒白芍18克,桂枝、生姜各9克,炙甘草6克,大枣4枚组成。
水煎服。
加黄芪9克,名黄芪建中汤,主治虚劳里急,诸不足。
加当归12克,名当归建中汤,主治产后腹痛。
小建中汤具有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之功效。
是主治中焦虚寒,肝脾失调所致的虚劳里急证的首选方剂。
临床应用以脘腹痛喜温喜按,心悸怔忡,恶寒发热,面色无华,舌质淡,脉沉弱或细弦为其辨治之要点。
但阴虚火旺、呕吐、吐蛔、中满等几种病人,忌用。
凡属中焦虚寒,阴阳不和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神经衰弱、再生障碍性贫血、功能性发热、眩晕、溶血性黄疸、肾性尿毒症、更年期综合征等病症,用治有效。
(二)加减方法若面色萎黄,精神倦怠,属虚寒者,去饴糖,加人参、黄芪、当归,以补养气血;寒重者,加花椒;气滞者,加木香;便溏者,加白术。
(三)名中医用方心悟唐·孙思邈(唐代医学家)疗男女因积劳虚损,或大病后不复,常若四肢沉重,骨肉酸痛,呼吸少气,行动喘乏,胸满气急,腰背胀痛;心中虚悸,咽干唇燥,面体少色;或饮食无味,胁肋腹胀,头重不举,多卧少起,甚者积年,轻者百日,渐至瘦弱,五脏气竭,则难以复振(摘自《千金要方》)。
宋·赵佶(宋代医学家)以小建中汤去大枣,治非时便血(摘自《圣济总录》)。
宋·苏轼、沈括(宋代儒医)本方治腹痛如神,然腹痛按之却便痛,重按之却不甚痛,是气痛(重按之则愈痛而坚者当有积也);气痛不可下,下之则愈甚,此虚寒证也。
本方专治腹中虚寒,补血,尤治腹痛(摘自《苏沈良方》)。
明·武望之(明代医学家)治胃虚不能摄血,吐血自汗。
即小建中汤,以阿胶代胶饴(摘自《济阴纲目》)。
清·何仲皋(清代医学家)此方为虚劳第一方,加黄芪补气,为黄芪建中汤。
小建中汤--甘温建中,缓急止痛
小建中汤--甘温建中,缓急止痛小建中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桂枝9g 炙甘草6g 大枣工2枚芍药18g 生姜9g 胶饴200ml 上前5味,以水1400ral,煮取600ml,去滓,内胶饴,温服200ml,日服三次。
(功效}甘温建中,缓急止痛。
(主治]虚劳发热,洒淅恶寒,腹中拘急,心悸而烦,四肢酸痛,脉沉涩或缓弱;虚寒腹痛,症见脘腹拘急疼痛,时痛时缓,按之则适或减,心悸而烦,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脉沉涩虚弱无力;产后或经后腹中拘急疼痛,喜温欲按,心悸多梦,手足心热,脉沉涩无力。
(临证加减) 1。
本方加减治胃脘痛:药用饴糖18g,芍药12g,桂枝6g,炙甘草3g,生姜9g,大枣4枚。
每日1剂,水煎去渣后加饴糖溶化,温服。
寒重加蜀椒;气滞加广木香;便溏加白术;体虚乏力加黄芪、党参;产后体衰,腹痛不止加当归;便血加地榆、槐花;呕血加白芨、侧柏叶;吐酸加瓦楞子、乌贼骨。
本组均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国医论坛,1988,c+,:22] 2.本方加味治疗乙型肝炎:药用桂枝、饴糖、黄芪、丹皮、麦芽各lOg,白芍、板蓝根各25g,干姜、甘草、薄荷各6g,肉桂粉3g(冲服),白术、茯苓各15g。
每日工剂,连服工0剂后,隔日1剂,疗程半年。
[中级医刊,1990,c2s,:6] 3.本方加味治疗蛔虫性腹痛:以小建中汤加川椒、乌梅,服药2剂时腹痛消失,或有蛔虫排出。
[江西医药,1964,c4,;203] 4。
本方加川椒、乌梅、雷丸、使君子治蛔虫腹痛.5.本方加乌贼骨、公丁香、制附子治十二指肠溃疡(虚寒者)。
6.本方加鹿角胶、龟板胶、熟地治脊髓空洞症;本方加鱼鳔胶、熟地、当归、丹参、生黄芪等治再生障碍性贫血。
7。
本方加制附子,小茴香治痛经(虚寒者)。
8。
本方加白头翁、川连治寒热交错痢疾。
9.本方加当归治产后诸虚不足,腹中痛引腰背,少腹拘急者,名当归建中汤。
[千金翼方] 10.本方加前胡、细辛、黄芪、橘皮、人参、当归、茯苓、麦门冬、半夏、去饴糖。
经方:小建中汤(虚劳,腹中虚寒而痛)
经方:小建中汤(虚劳,腹中虚寒而痛)小建中汤【原文】桂枝三两(去皮)芍药六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胶饴一升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呕家不可用小建中汤,以甜故也。
【作者】张仲景【出自】《伤寒论》【经典回顾】1、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甘故也。
(伤寒)2、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与小柴胡汤主之。
(伤寒)3、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伤寒)4、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金匮)5、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
(金匮)6、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
(金匮)【剂量】1、来自桂枝汤。
芍药要是桂枝的两倍。
芍药和桂枝等量时就是桂枝汤。
饴糖1两半。
2、桂枝15克,芍药30克,生姜15克,炙甘草10克,大枣30克,饴糖30克【组成】桂枝芍药甘草大枣姜饴糖【功效】温中补虚,和里缓急【时机】1、最多见到的是小孩子:很皮,不吃饭,鼻子中间是黑的(因为里面是寒的),专门治疗肠比较冷的状况;2、腹中虚寒的痛,即喜按。
拒按的腹痛不可用此方;3、肝虚时,“上工治未病”的治肝实脾;4、印堂处青色,或者有青筋。
【禁忌】1、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甘故也。
【应用】1、虚劳腹痛,温按则痛减,舌淡苔白,脉细弦而缓。
或心中动悸,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或四肢疫楚,手足烦热,咽干口燥。
2、虚寒性的胃溃疡、一般的腹痛等;3、小建中汤是一个非常好的治疗虚劳的一个处方。
这个虚劳你可能看到的外症,小孩子的气喘,怎么病那么多,还有呢小孩子每天出去运动太阳一晒就昏倒,怎么晒个太阳也昏倒,这种就是虚劳。
4、瘦子要长胖、厌食(减肥的要吃桂枝汤)。
【说明】1、温补缓急是补药,身体虚用小建中汤,便得以补养。
临床上最常见在小孩子身上,脾胃虚寒,不吃饭,养不大,瘦巴巴,因为里面有饴糖,不仅可以补养,还好吃,甘味就能养脾胃,胃口就会开,长的就好。
小建中汤---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小建中汤---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小建中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桂枝9g 炙甘草6g 大枣工2枚芍药18g 生姜9g 胶饴30~--50ml 上5味,以水1400ml,煮取600ml,去滓,温服200ml,每日3服。
胶饴冲服。
(功效]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主治] 主证:心悸而烦,腹中痛,虚怯少气,面色不华,神疲乏力,苔白润,舌质淡,脉涩或弦或缓弱.副证: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四肢酸痛,梦遗失精,鼻衄,里急。
(临证加减]L自汗者,本方加黄芪、防风。
2.盗汗者,本方加浮小麦、桑白皮、青蒿、地骨皮。
3.胃纳不佳,食欲停滞者,加鸡内金、神曲、党参,或白术、茯苓、莱菔子、炒谷麦芽等。
4.气血明显虚弱者,酌加肉苁蓉、黄精、枸杞子、当归、炙黄芪、熟地黄等。
5。
有瘀痛者,加田七;有痹痛者,加桑寄生、姜黄;有虚秘者,酌加生地黄、生白术、火麻仁、生首乌、肉苁蓉等。
6。
有咳嗽者,加川贝;心烦不宁者,加酸枣仁、炒栀子、淡豆豉。
7.反酸及干呕口吐涎者,加川连、吴茱萸;少腹冷痛者,加沉香、小茴香。
8.吐蚘,腹痛时时发作,腹痛喜温喜按者,加川椒、雷丸、使君子等。
.9。
本方治疗胃病的体会:凡胃病,有下列四点中之一二项,便可用本方:①胃痛时必兼肢冷且喜按;②中虚,内无热邪,便结而小便不黄者;③El虽渴必喜热饮,舌苔多淡或色白者;④腹中急痛,心悸,脉象弦缓或涩弱者。
[广东医学.祖国医学版,1965, (6): 17] 、10.本方加味治疗消化性溃疡:药用小建中汤加黄芪治疗消化性溃疡,25天为1个疗程.临证加减:反酸者,加乌贼骨、川贝母l痛甚者,加延胡索、丹参、川楝子。
:11。
本方加味治疗寒性溃疡病:以小建中汤加味治疗溃疡病属虚寒证者。
处方组成及用法,黄芪12g,桂枝9g,白芍18g,生姜3片,大枣7枚,炙甘车5g,饴糖50g(冲)。
上方水煎去渣,加入饴糖烊化,每日1剂,分2次服。
连服7剂为1个疗程,于第8天服粗鹿茸(价廉效佳)3g.鹿茸焙成焦黄色,研细末,用鸡汤或瘦肉汤送服。
小建中汤配方与临床运用,小建中汤的功效与作用
小建中汤配方与临床运用,小建中汤的功效与作用【小建中汤条文】1.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
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
(100) )2.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102)3.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金匮要略》第六篇)4. 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
(《金匮要略》第十五篇)5.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
(《金匮要略》第二十二篇)【小建中汤组成配方】饴糖30g 桂枝10g 白芍20g 炙甘草6g 生姜10g 红枣12枚【煎服】水浸30分钟,煎30分钟,约600ml,去渣,入怡糖再煮,至溶化,于早、午、晚饭前服。
【主治】腹痛,喜温喜按,或虚劳里急,心悸,衄血,梦遗,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身黄,脉弦细者。
【加减】1.少腹疼痛,经后腹痛加当归。
(当归建中汤)2.自汗短气,加黄芪。
(黄芪建中汤)3.脉沉肢冷,加附子。
(附子建中汤)4.心悸眩晕,腹中上冲,属水气凌心者,加茯苓。
(茯苓建中汤)【禁忌】1.呕家不可服。
(甘能动呕)2.中满者,忌之。
(中满忌甘)3. 口渴思冷者,忌之。
4.腹痛拒压者,忌之。
【类方】1. 桂枝加芍药汤:同可治虚寒腹痛。
不同者,桂枝加芍药汤证表证未解,气血不和。
小建中汤证以虚劳为主,绝无表证。
2.理中汤;同为温补中焦,治虚寒腹痛之方。
不同者,理中汤偏于温中祛寒,用于止吐止利;小建中汤偏于调和营卫,用于缓急止痛。
3.桂枝甘草汤:同为治心悸之方。
然桂枝甘草汤证之心悸,为汗出过多,心阳受损所致;小建中汤证之心悸系脾胃虚弱,血气不足引起。
【小建中汤临床运用】1.此方治痢,不分赤白新久,但腹中大痛者神速,其脉弦急,或涩浮大,按之空虚或举按皆无力者。
(《证治准绳》)2.月事将行,必先腹痛,脉虚,此多属血亏,本方加当归。
(《经方实验录》)3.不问男女,或急性、慢性疾患而发之腹痛,呈贫血虚寒型,按之则痛减。
小建中汤的功效与作用
小建中汤的功效与作用
小建中汤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方剂,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
其主要成分是桂枝、附子、甘草、生姜和大枣。
1. 温阳祛寒:小建中汤的成分中包含有温阳之药,如桂枝和附子,可以温暖体内,祛除体内寒气,改善寒症状。
2. 祛湿止泻:小建中汤可用于治疗湿寒泄泻症状,如腹泻、腹胀、恶心等。
桂枝和附子有温经散寒的作用,能缓解肠道湿寒。
3. 消食理气:小建中汤还能促进消化功能,改善食欲不振、胃脘胀闷等消化不良症状。
生姜具有健胃消食的功效,能帮助消化食物。
4. 舒缓情绪:小建中汤中的甘草具有舒缓神经和安抚情绪的作用,有助于缓解焦虑、烦躁等症状。
5. 改善血液循环:小建中汤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使气血运行畅通,缓解手脚冰凉、四肢无力等循环系统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小建中汤属于辛温之剂,用于寒湿内蕴、阳气不足之症状较为适用,对于其他类型的病症需要谨慎使用。
同时,使用前最好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并遵循正确的用药方法和剂量。
温里剂—小建中汤(方剂学课件)
伍、临 床 应 用
本方是治疗中焦虚寒,里急腹中痛的常用方。以腹中时时
01
拘急疼痛,喜温按,面色无华,舌淡,脉细弦为辨证要点。
本方为强壮的健胃剂, 02 临 床 常 用 于 虚 寒 性 溃 疡 病 、 急 慢 性 胃 肠 炎 、 胃 痉 挛 、 胃 下 垂 、
第六章
第二节 小建中汤
温里剂
壹 、小 建 中 汤
《伤寒论》:“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壹 、小 建 中 汤
组成
1
饴糖、桂枝、芍药 生姜、大枣、甘草
功效
2
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壹 小建中汤 1 中焦虚寒之虚劳里急证 2 腹中时时拘急疼痛,喜温喜按 3 神疲乏力,肢体酸软 4 心中动悸,虚烦不宁面色无华 5 手足烦热,口燥咽干 6 舌淡苔白,脉细弦
陆 作业 小建中汤与理中丸均治中焦虚寒证,两方如何区别运用?
柒 小结
小建中汤为治疗虚劳里急的常用方剂。 临床以腹中挛痛,喜得温按,面色无华, 舌淡苔白,脉细弦为辨证要点。
捌 、方 歌
小建中汤芍药多, 桂姜甘草大枣和; 更加饴糖补中脏, 虚劳腹冷服之瘥。
01
桂枝助阳气驱寒邪、芍药缓肝止痛为臣
02
生姜温中散寒、大枣益气补脾为佐
03
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使
叁 方义分析
桂枝 --辛
生姜 饴糖 --甘 大枣
辛甘化阳 酸甘化阴
芍药 --酸
重在治脾,温中补虚以祛寒邪 二者合用,平调阴阳,调和肝脾 重在治肝,养阴生津以缓急止痛
肆、制 方 特 色
1 气血阴阳俱不足,取治于中,遣药于甘,旨在建中焦阳气;
小建中汤的配方组成
小建中汤的配方组成小建中汤是一种传统中药方剂,主要用于缓解寒证引起的气滞和痰饮等症状。
该方剂由多种中药组成,下面是小建中汤的配方组成详解:1.苏子苏子,学名薏苡仁,具有渗湿利水的功效。
在小建中汤中的作用是清除体内的湿气,消除水肿,有助于利尿排水。
2.白术白术具有健脾化湿的作用,能够改善脾胃功能,增强消化吸收能力,并消除体内湿气。
3.茯苓茯苓被称为“天然利水剂”,具有利尿消肿和舒缓心脾的功效。
它可以帮助体内湿气的排除,增强脾胃功能。
4.苡仁苡仁是一种渗湿利尿的中药,具有祛湿消痰、舒筋活血的功效。
它可以通过促进尿液排泄来减轻体内湿气的积聚。
5.半夏半夏是一味消痰药,具有祛痰止咳、健脾开胃的作用。
它不仅有助于缓解湿气引起的胸闷等症状,还可以提高消化系统的功能。
6.枳壳枳壳有温中行气、燥湿化痰的功效。
它可以促进湿气和痰的排泄,减轻胸闷、呕吐等问题。
7.神曲神曲是一种发酵的糯米,可以促进脾胃消化功能,有助于消除湿气。
它还具有降低胆固醇、改善肠道菌群的作用。
8.生姜生姜被称为“百草之王”,具有温阳散寒、解表化湿的作用。
它可以缓解体内寒湿的症状,促进血液循环。
9.炙甘草炙甘草具有调和药性、补益脾胃的功效。
它可以调节其他中药的药性,增强药物的疗效。
以上就是小建中汤的配方组成的详细介绍。
每味中药在方剂中都有其独特的作用,相互配合以达到整体的疗效。
但应注意,以上介绍只是一般情况下的配方组成,并不适用于所有病症,如需使用中药,建议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小建中汤的临床应用
小建中汤的临床应用小建中汤是中医临床治疗慢性胃炎的经典方剂,被广泛应用于中医内科的诊治中。
它由桂枝、甘草、生姜、大枣、黄芩、木香、红花等组成,具有温中散寒,解表祛湿,活血化瘀,止痛消炎的作用。
下面我将从小建中汤的配方组成、临床应用及适应症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小建中汤的配方组成小建中汤由六味药物组成,其配方如下:桂枝10克、甘草6克、生姜6克、大枣10枚、黄芩10克、木香10克、红花6克。
二、小建中汤的临床应用1.治疗慢性胃炎小建中汤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可增强胃肠道的气血运行,促进胃肠道的消化功能,从而缓解胃肠道的痉挛,改善胃酸分泌,增进消化吸收功能,有效地缓解胃肠道的炎症和疼痛症状,用于治疗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等疾病。
2.治疗风寒感冒小建中汤具有解表祛湿的功效,可以促进表层的气血运行,改善人体的代谢功能,从而对寒性感冒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可缓解感冒的头痛、咳嗽、喉咙痛等症状,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感冒的复发。
3.治疗痛经痛经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小建中汤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消炎的作用,可以有效缓解痛经带来的不适。
特别是对于寒凝型的痛经,小建中汤更是具有显著的疗效,有效缓解经期疼痛、腰酸腰痛等症状。
三、小建中汤的适应症小建中汤主要适用于以下疾病:1.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胃痛、胃胀、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疾病。
2.风寒感冒、鼻塞、咳嗽、发热等症状。
3.痛经、腰酸腰痛、经期不调等妇科疾病。
四、小建中汤的副作用和禁忌症小建中汤因为是一种中药方剂,故也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和禁忌症。
具体如下:副作用小建中汤副作用相比于现代西药而言并不明显,主要表现在轻微的过敏反应上,如皮肤瘙痒,恶心呕吐等。
禁忌症小建中汤对于孕妇不适用,可以引起胎动差,导致早产或胎儿发育不良等情况。
同时对于肝肾功能异常,以及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也不宜使用。
小结综上所述,小建中汤是一种经典的中药方剂,在中医临床中被广泛应用,具有温中散寒、解表祛湿、活血化瘀、止痛消炎的作用,在治疗慢性胃炎、风寒感冒、痛经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小建中汤
小建中汤1.桂枝9g、炙甘草6g、大枣4枚、芍药18g、生姜9g、饴糖30g[2]2.芍药(酒炒)18g、桂枝(去皮)9g、炙甘草6g、生姜切9g、大枣4枚、饴糖30g用法用量:前5味水煎后加饴糖后微火使之溶解,每日1剂,分3次服。
用药禁忌: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
忌海藻、菘菜、生葱。
必小便自利,证非湿热者乃可用之。
方解:方中饴糖甘温质润,温中健脾,和里缓急,为君药。
芍药养血敛阴,柔肝缓急而止痛;桂枝温阳祛寒,温凉共用,一散一收,调和阴阳,共为臣药。
炙甘草甘温益气,助饴糖以补虚,合桂枝则辛甘养阳,配芍药又酸甘化阴;生姜、大枣温胃补脾,升中焦生发之气而调营卫,共为佐使药。
全方辛甘酸合用,酸甘养阴以柔肝缓急,辛甘化阳使阴阳相生,营卫和谐,虚劳阳虚所发之热能除,体现“甘温除热”法。
诸药合用,使中气健,化源足,气血生,营卫调,则虚劳诸证可解。
本方中桂枝、芍药之比是1:2,以芍药柔肝以止痛,桂枝温阳而祛寒,芍药同甘草相伍,酸甘化阴,缓急止痛;桂枝同饴糖相伍,辛甘养阳。
虚劳里急一证,系中焦虚寒、肝脾失调所致,故腹痛喜温欲按;中虚则化源不足,阴阳俱乏,无以奉心,则虚烦心悸;营卫不和则虚劳发热。
证虽不同,但病因则一,即以中焦虚寒为主,理应温中补虚为法,温建中阳,和里缓急止痛。
方中饴糖甘温质润入脾,益脾气而善脾阴,湿中焦而缓急止痛,故为君药。
芍药养阴而缓肝急,桂枝温阳而祛虚寒,2味为臣。
炙甘草甘温益气,既助饴糖、桂枝辛甘养阳,益气温中缓急,又合芍药酸甘化阴,柔肝益脾合营。
生姜温胃,大枣补脾,合用以升腾中焦生发之气而调营卫,共为佐使之用。
6味配合,于辛甘化阳之中,又具酸甘化阴之用,共奏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之效。
中气健,化源足,肝脾调,阴阳和,里急腹痛,虚劳发热,心悸虚烦自除,故方名“小建中汤”。
运用:1.本方是治疗虚劳里急证的代表方剂。
凡临床上出现以腹痛喜得温按、面色无华、舌淡、脉弱或弦细等为主要表现者,即可使用本方加减治疗。
086?小建中汤方
086小建中汤方小建中汤方方义:此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之方。
主治:腹痛喜按,或心悸心烦。
但必须是不喜冷性饮食,脉虚弱者。
按:此方补而不滞,治虚而兼寒之胃下垂、大便不利、腹胀,不适用参、芪补剂者用之最效。
药品:桂枝一钱半至三钱炙草一至二钱生姜钱半至二钱生杭芍三至六钱大枣二至四枚饴糖二至四钱煎服法:水三茶杯,煎至一茶杯,去滓,人饴糖再煎至半茶杯,温服。
禁忌症:呕家不可服,甘能动呕也。
喜冷者不可服,热证不宜用温性方药也。
腹痛拒按者不可服,实证不宜用补性方药也。
用药大意:桂枝、芍药温通血脉,饴糖、大枣、生姜、炙草补中散寒,故治虚而兼寒之种种疾病。
类似方剂参考:(1)桂枝加芍药汤:此是治寒性腹痛之方。
(2)桂枝甘草汤:此是治心阳虚心悸之方。
(3)内补当归建中汤:此是治产后虚羸不足,腹中绞痛不止之方。
谭杰中论述:小建中汤方桂枝三两芍药六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劈)胶饴一升右六味,以水七升,先煮五味,取三升,去滓,纳饴,更上微火消解。
温服一升,日三服。
呕家不可用,以甜故也。
首先我们看小建中汤的结构哦,伤寒部分的小建中汤,它是放二两甘草,而且,没有写那个甘草要炙过,所以这样甘草有一点只是在缓和药性的那种感觉。
而如果是虚劳部分的小建中汤的话,它的甘草就是放三两炙甘草,那这样就是摆明了是用甘草在补这个人的脾胃之气哦。
所以,在治伤寒跟治这个虚劳的时候是有一点不一样的。
我想如果炙甘草放到三钱的话,除非是治太阴病那种地方的病,如果是太阳或者是少阳哦,三钱甘草可能还是会有一点束住邪气的问题吧,所以在感冒的时候炙甘草不要放那么多。
小建中汤的基本结构,首先我们可以想到的是桂枝汤,对不对?桂芍草姜枣。
然后呢,桂枝汤在使用于太阴篇的时候,就当一个人的桂枝汤证,他内陷成太阴病的时候,太阴篇里面有一个方子叫做桂枝加芍药汤,当你把桂枝汤里面的芍药加倍的时候,这个芍药的药性哦,在桂枝汤结构里面,它有个功能是把这个汤剂的范围约束在一个什么地方。
小建中汤原文用法用量与原方组成注...
小建中汤原文用法用量与原方组成注...小建中汤《金匮要略》《伤寒论》【原文用法与原方用量】虚劳里急[1],悸,衄,腹中疼,梦失精,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金匮虚劳:13)小建中汤方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三两[2](炙)大枣十二枚芍药六两生姜三两胶饴一升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
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其甜故也。
《千金》疗男女因积冷气滞,或大病后不复常,苦四肢沉重,骨肉酸疼,吸吸少气,行动喘乏,胸满气急,腰背强痛,心中虚悸,咽干唇燥,面体少色,或饮食无味,胁肋腹胀,头重不举,多卧少起,甚者积年,轻者百日,渐致瘦弱,五脏气竭,则难可复常,六脉俱不足,虚寒乏气,少腹拘急,羸瘠百病,名曰黄芪建中汤,又有人参二两。
注释:[1]里急:指大腹里急,脾居大腹。
急,即拘急、拘迫。
[2]甘草三两:《伤寒论》为甘草二两(炙)。
【功效配伍】小建中汤甘温建中,扶阳益阴。
本方即桂枝汤倍用芍药加饴糖组成。
方用桂枝汤调和脾胃阴阳,倍用芍药以增强补益营血,缓解里急;加饴糖温养脾胃。
方中桂枝与生姜、饴糖、大枣、炙甘草相配,辛甘化阳,以温脾阳,祛散寒气;芍药与饴糖、大枣、炙甘草相配,则酸甘化阴,以养胃阴,消除虚热。
方中除芍药外,其他药物均为甘温之品,故本方侧重甘温建中,扶阳而益阴,使阴阳协调,气血调和。
方名“建中”者,即建立中焦脾胃之阳气。
脾胃居中焦,为营卫气血之化源,后天之本,中气建立,则气血生化充足,五脏皆得气血所养,故诸虚损疾病皆可得治。
经方芍药尚未分白芍、赤芍,本方宜用白芍。
呕家不可用建中,因方中有甘甜药,盖防其甘而壅滞故也。
上六味药,水煮取汁,再入胶饴微火消解,一日三次,温服。
【方证论治辨析】小建中汤治虚劳腹痛,阴阳两虚证。
症见大腹里急,绵绵作痛,四肢酸痛,梦遗失精,心悸,衄血,手足烦热,咽千口燥。
本证为脾阳虚损,阳损及阴,致阴阳俱损,寒热互见。
脾阳虚损,寒自内生,故大腹里急,绵绵作痛;气血虚衰,不能营养四肢,故四肢酸痛;脾虚及肾,精关不固,故梦遗失精;脾阳虚损致心营亏耗,故心悸;阴亏生热,损伤脉络,故衄血,手足烦热。
小建中汤
小建中汤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主治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证。
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神疲乏力,虚怯少气;或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或伴四肢酸楚,手足烦热,咽干口燥。
舌淡苔白,脉细弦。
本方常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慢性胃炎、神经衰弱、再生障碍性贫血、功能性发热等属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者。
药物介绍【方名】小建中汤【出处】《伤寒论》【分类】温里剂-温中祛寒【方诀】小建中汤芍药多,桂姜甘草大枣和。
更加饴糖补中脏,虚劳腹冷服之瘥。
更加黄芪名亦尔,表虚身痛效无过。
【方剂组成】饴糖(30克) 桂枝(9克) 芍药(18克) 生姜(9克) 大枣(6枚)炙甘草(6克)。
【用法】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渣,内饴,更上微火消解。
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取汁,兑入饴糖,文火加热溶化,分两次温服)。
【方论】本方为桂枝汤倍芍药加胶饴组成。
方中重用饴糖温中补虚,和里缓急;桂枝温阳散寒;芍药和营益阴;炙甘草调中益气。
诸药合用,共奏温养中气,平补阴阳,调和营卫之功。
【禁忌】呕吐或中满者不宜使用;阴虚火旺之胃院疼痛忌用。
方解本方病证因中焦虚寒,肝脾失和,化源不足所致。
中焦虚寒,肝木乘土,故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中焦虚寒,化源匮乏,气血俱虚,故见心悸、面色无华、发热、口燥咽干等。
症虽不同,病本则一,总由中焦虚寒所致。
治当温中补虚而兼养阴,和里缓急而能止痛。
方中重用甘温质润之饴糖为君,温补中焦,缓急止痛。
臣以辛温之桂枝温阳气,祛寒邪;酸甘之白芍养营阴,缓肝急,止腹痛。
佐以生姜温胃散寒,大枣补脾益气。
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是为佐使之用。
其中饴糖配桂枝,辛甘化阳,温中焦而补脾虚;芍药配甘草,酸甘化阴,缓肝急而止腹痛。
六药合用,温中补虚缓急之中,蕴有柔肝理脾,益阴和阳之意,用之可使中气强健,阴阳气血生化有源,故以“建中”名之。
本方是由桂枝加芍药汤,重用饴糖组成,然其理法与桂枝汤有别。
桂枝汤以桂枝为君,具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功,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营卫不和证;本方以饴糖为君,意在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主治中焦虚寒,虚劳里急证。
小建中汤——精选推荐
⼩建中汤⼩建中汤1.桂枝9g、炙⽢草6g、⼤枣4枚、芍药18g、⽣姜9g、饴糖30g[2]2.芍药(酒炒)18g、桂枝(去⽪)9g、炙⽢草6g、⽣姜切9g、⼤枣4枚、饴糖30g⽤法⽤量:前5味⽔煎后加饴糖后微⽕使之溶解,每⽇1剂,分3次服。
⽤药禁忌:呕家不可⽤建中汤,以甜故也。
忌海藻、菘菜、⽣葱。
必⼩便⾃利,证⾮湿热者乃可⽤之。
⽅解:⽅中饴糖⽢温质润,温中健脾,和⾥缓急,为君药。
芍药养⾎敛阴,柔肝缓急⽽⽌痛;桂枝温阳祛寒,温凉共⽤,⼀散⼀收,调和阴阳,共为⾂药。
炙⽢草⽢温益⽓,助饴糖以补虚,合桂枝则⾟⽢养阳,配芍药⼜酸⽢化阴;⽣姜、⼤枣温胃补脾,升中焦⽣发之⽓⽽调营卫,共为佐使药。
全⽅⾟⽢酸合⽤,酸⽢养阴以柔肝缓急,⾟⽢化阳使阴阳相⽣,营卫和谐,虚劳阳虚所发之热能除,体现“⽢温除热”法。
诸药合⽤,使中⽓健,化源⾜,⽓⾎⽣,营卫调,则虚劳诸证可解。
本⽅中桂枝、芍药之⽐是1:2,以芍药柔肝以⽌痛,桂枝温阳⽽祛寒,芍药同⽢草相伍,酸⽢化阴,缓急⽌痛;桂枝同饴糖相伍,⾟⽢养阳。
虚劳⾥急⼀证,系中焦虚寒、肝脾失调所致,故腹痛喜温欲按;中虚则化源不⾜,阴阳俱乏,⽆以奉⼼,则虚烦⼼悸;营卫不和则虚劳发热。
证虽不同,但病因则⼀,即以中焦虚寒为主,理应温中补虚为法,温建中阳,和⾥缓急⽌痛。
⽅中饴糖⽢温质润⼊脾,益脾⽓⽽善脾阴,湿中焦⽽缓急⽌痛,故为君药。
芍药养阴⽽缓肝急,桂枝温阳⽽祛虚寒,2味为⾂。
炙⽢草⽢温益⽓,既助饴糖、桂枝⾟⽢养阳,益⽓温中缓急,⼜合芍药酸⽢化阴,柔肝益脾合营。
⽣姜温胃,⼤枣补脾,合⽤以升腾中焦⽣发之⽓⽽调营卫,共为佐使之⽤。
6味配合,于⾟⽢化阳之中,⼜具酸⽢化阴之⽤,共奏温中补虚,缓急⽌痛之效。
中⽓健,化源⾜,肝脾调,阴阳和,⾥急腹痛,虚劳发热,⼼悸虚烦⾃除,故⽅名“⼩建中汤”。
运⽤:1.本⽅是治疗虚劳⾥急证的代表⽅剂。
凡临床上出现以腹痛喜得温按、⾯⾊⽆华、⾆淡、脉弱或弦细等为主要表现者,即可使⽤本⽅加减治疗。
小建中汤的功效与作用,小建中汤方歌方解,临床医案道医网
小建中汤的功效与作用,小建中汤方歌方解,临床医案道医网【方剂组成】桂枝9克,芍药18克,生姜9克,大枣4枚,炙甘草6克,饴糖45克(分冲)。
【用法】水煎五味,汤成去滓,内胶饴,更上火上消解,温服。
呕家不可用建中,似甜故也。
【方歌】小建中本桂枝汤,芍药加倍加饴糖,甘温补中兼解外,胃腹满痛力能攘。
【方解】桂枝加芍药汤原治腹满痛,今加大量甘温补虚缓急的饴糖,虽然仍治腹痛,但已易攻为补,故名之为建中。
谓之小者,以其来自桂枝汤,仍兼解外,与专于温里祛寒的大建中汤则比较为小也。
【仲景论述解析】《伤寒论》第100条: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
解析:脉涩为津血虚,阳脉涩,即脉浮涩,为表虚荣卫不利。
弦为寒,阴脉弦,即脉沉弦,为里虚有寒。
伤寒得此脉,常是腹中急痛的反映,治疗宜首先考虑用小建中汤。
不差者,是说服小建中汤后,而病未全解除,这时病多转属少阳小柴胡汤证,故不应再用小建中汤,而宜用小柴胡汤治疗。
按:脉浮涩而沉弦,为小建中汤与小柴胡汤共有的脉象,但腹中急痛,为小建中汤所属,而柴胡汤证不常见。
先与小建中汤,不只是治腹中急痛,而且也因表里实,津液自和,使表证自汗出而解。
假如症状没全消除,知已转属少阳,当用小柴胡汤治疗。
《伤寒论》第102条: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解析:血少心气虚则悸,外邪不解则烦。
小建中内能补虛,外能解表,故能主治此证。
按:伤寒二三日,即见心中悸,是营虚血少,此时虽有表证不可发汗。
当宜首先建中,中气建,营血充足,津液自和,则汗自出表自解。
小建中内能补虚,外能除邪,故主之。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第13条: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解柝:虚劳为古人对虚损不足之病的通称。
里急腹中痛,即腹中痛的互词。
悸者,为血少心气不足。
衄者,为气冲热亢。
梦失精者,为下焦虚,精不内守。
四肢酸痛者,为荣卫不利,外邪未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 张仲景《伤寒论》
脾虚证之气血两虚证
原文: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 中汤主之 桂枝三两(15g) 芍药六两(30g) 炙甘草二两(10g) 大枣4枚 生姜三两(15g) 胶饴一升(50 g)
用法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渣,内 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 (现代用法:水煎取汁,兑入饴糖,文火 加热溶化,分两次温服)。
中焦虚寒
肝脾失和
化源不足
阴阳气血不足
惊悸而烦——气血虚ຫໍສະໝຸດ —中焦(脾胃)— —运化不足——饴糖 肝伐木 (肝血虚 ,肝阳上亢)——白芍
呕家不可用 小建中汤, 以甜故之
内有湿热,常有呕吐,内有湿 邪,而小建中汤重用饴糖,甜 可增湿
虚为何虚
为人体的阴阳俱虚,阴阳本是互相维系, 否则产生寒热错杂的征象关键在于脾胃,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胃不和则气血俱 虚,失去“阴平阳秘”的生理平衡,偏寒 偏热就会出现 偏热——手足烦热,咽干口燥 偏寒——里急腹痛 心营不足——惊 阳虚阴不内守——梦交失惊
实人伤寒发其汗,虚人伤寒健其中
素体气血不足(未表现)——得了外感病 后,正气抗邪于表——里气更衰——气血 不足(明显表现)——心脏失养则为悸, 心神失养则为烦。 重用甘温质润之饴糖为君 甘温药物--温中补虚为主 阴柔药物--柔肝缓急止痛为辅(白芍)
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 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主之(伤 寒论·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 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 主之(金匮要略)
病因病机
中焦虚寒,肝脾失和,化源不足所致 中焦虚寒,肝木乘土,脾胃为气血生化之 源,中焦虚寒,化源匮乏,气血俱虚,故 见心悸、面色无华、发热、口燥咽干等。
方解
饴糖
桂枝
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温阳气,祛寒邪 养营阴,缓肝急,止腹痛 温胃散寒 补益脾胃
白芍
生姜
大枣
炙甘草
症 状
腹中拘急疼痛 喜温喜按 神疲乏力,虚怯少气 面色无华 或:心中动悸,虚烦不宁 或:四肢酸楚,手足烦热 咽干口燥 舌淡,苔白 脉细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