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解释与建立模型
七年级下册第5章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第5章知识点七年级下册的第5章主要讲解了关于模型图的构建,平面图形的绘制以及比例的应用等知识点。
以下将分别进行讲解。
一、模型图的构建模型图是指能够在很小空间内反映出大空间物体或场景的三维形体模型。
它是建筑、机械等行业中常用的表达和展示手段。
在构建模型图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先分析需要构建的物体或场景,确定其形状特征和比例大小。
2.将物体或场景按比例放大或缩小,选择合适的尺寸。
3.利用纸板或软木板等材料,按照实际大小将物体的各个部分以比例精确表达出来。
4.将各个部件拼装好,形成完整的模型图。
二、平面图形的绘制在学习平面图形的绘制时,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图形和线段的名称和特征,例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直线、射线、线段等。
在绘制平面图形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首先确定图形的基本特征,例如边长、角度等。
2.确定图形的位置和大小,可通过比例尺和直尺等绘制工具来实现。
3.用起点和终点确定线段的长度,用直线或射线表示直线的方向。
4.根据图形的特征,绘制几何图形并标注相应的名称和特征。
三、比例的应用比例是指两个相同事物之间的大小关系。
在实际生活中,比例的应用十分广泛,例如:地图上的比例尺、烹饪时的食材比例、建筑设计时的尺寸比例等。
在学习比例的应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确定比例尺,明确比例关系。
2.结合实际情况,确定比例的具体应用。
3.进行计算并验证结果的正确性。
4.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灵活运用比例,避免出现误差或不合理的情况。
以上是关于七年级下册第5章知识点的讲解。
相信通过本章的学习,大家已经掌握了模型图的构建、平面图形的绘制以及比例的应用等基本知识,为今后的学习与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五单元《2 建立模型》 苏教版
《建立模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
教学目标:1、知道模型的种类及作用。
2、能够建立一些简单的模型,用模型做出解释。
教材分析:建立模型实质上是用模型来表现内在的思想,无论建立的是物理形态、图形态,还是数学公式形态的模型,其科学探究的意义、趣味与艰难程度都丝毫不亚于其他过程探究技能。
学情分析:前一节课学了解释,本课主要是上一节课的延伸,是学生学会建立简单模型并使用模型进行解释。
教材在展现一系列模型的基础上,说明模型的作用,指导学生展开针对具体模型的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模型解释了宏观世界的物体关系、模型解释了微观世界的物质形态、模型将静态的形态动态化、模型用静态结构解释了不同事物和现象的动态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球仪、细胞模型图、长方形公式卡片学具准备:实验报告单、圆纸筒、回形针、线绳、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模型的作用。
难点:动手建立纸筒模型。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激情导课谈话:今天很高兴和同学们一起上一节科学课,冬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哪位同学给我们解释一下你知道的冬至?学生解释。
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来了解科学家们是如何解释冬至的?在解释过程中用到三球仪和图形模型。
在了解的过程中强调图形和物理模型的应用。
现在大家明白了冬至是怎么回事了吧?刚才我们见到的图形和三球仪其实都是模型。
我们常用到模型来进行解释,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建立模型》(出示课题)。
二、民主导学谈话:1.我们回顾一下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使用过哪些模型?学生先说列举实例,兔子模型,细胞模型,长方形面积公式。
对模型的分类清晰化。
物理模型、图形模型、数学公式模型。
2.说说你对模型的认识。
模型的作用。
重点让学生说模型的好处。
此时不做定义。
3.任务一:黑盒子的秘密A.谈话:同学们,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看不见却可以想得到。
现在我们就先来研究黑盒子的秘密。
这是一个密封的盒子,盒子里有一个滚珠和一个障碍物。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解释与建立模型)教学设计
1.解释【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用多种方法对事物进行观察,并对观察到的事实进行思考、分析;教会学生根据观察的事实提出自己的解释。
2.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解释,理解事实与解释之间的关系,解释是科学探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明白一个正确的解释,需要人们经过长期的验证3.通过活动让学生体会合理解释的重要性,认同解释有待不断完善;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意识,乐于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现象做出多种解释。
【教学难点】区分解释与事实。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记录表。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景,初步理解什么是解释1.同学们,今天我们的科学教室里面,跟以往的科学教室里面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任课老师不一样,多了听课教师,有苹果)2.大家观察得真仔细,(板书:观察),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教室里有许多的变化,大家想一想,怎么会有这么多变化呢?(因为今天有新老师来上课比赛,借我们班上课,所以我们换了教师)(我想今天可能上课要用到苹果,所以老师带来了苹果)追问,你为什么这么说?3.刚才这位同学,在观察的基础上,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思考,(板书:思考),最后向大家进行了说明。
(板书:说明)4.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并说明,科学上叫它解释,今天我们学习的课题就是解释。
(板书,齐读)5.现在大家看一看,解释是不是随便说说呢?(不是)对,解释是在观察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经验认真思考,并合理地说明。
过渡:侦探都会对一些现象仔细观察,并结合自己的经验认真思考,从而发现一些秘密。
大家想不想当个小侦探,去发现一些秘密吗?(想)好,那我们就来当一回小侦探。
二、运用知识经验做出合理的解释(老师出示脚印图,从右向左逐步展示)1.看!图上有什么?这是雪地上留下的两只小动物的脚印图,大家观察一下,这些脚印是怎么样的呢?(大小、疏密)2.这是脚印的一部分,看,脚印还在延伸。
2020秋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解释与建立模型》教案(含目录)
第二课 建立模型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利用模型进行解释; 2、学生会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模型解释的方法、作用。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利用模型解释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形式; 2、了解简单模型可以向别人介绍自己的解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做成模型后的乐趣; 2、意识到利用模型进行解释对科学研究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过程:
2、尊重证据; 3、愿意合作与交流; 4、尊重他人劳动成果。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什么是解释;能区分事实和解释;能利用简文字说明、绘制 图形、建立模型多种方式进行解释。 教学难点:
理解什么是解释。 教学准备:
教师:ppt 课件、活动记录表 12 份,暗盒 12 个,香皂盒 12 个, 毛线绳若干。
第一课时 活动一、黑匣子探秘
1、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解释,这节课首先就请同学 们来解释这只黑匣子。这是一个密封的盒子,盒子里有一个滚珠和一些用 厚纸板做的障碍物。厚纸板粘在盒子的某个部位,不许打开盒子,想办法 知道障碍物的位置和形状,并做出解释。现在考虑一下怎样才能知道障碍 物的位置和形状以及怎样做出解释。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解释 1,创设情景,初步了解什么是解释 (1)播放狗叫声。 (2)狗为什么叫? (3)学生各抒己见。 (3)师小结:大家刚才对狗为什么叫做出的回答,在科学上称为解
释。那么什么是解释?如何才能做出合理、科学的解释?今天我们就来 探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解释) 2、进一步了解解释的概念 (1)(出示解释概念)
3、运用建立模型进行解释 (1)大家想不想知道这个暗盒里的绳子究竟是怎样连的?很遗憾我 们不能打开它,就像我们不能打开地球去看它的内部构造一样。但有 一种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我们自己做一个同样的盒子,如果拉绳子看 到的现象和原先那个盒子的现象完全一致,那我们刚才的解释就是正 确的。这种方法叫做建立模型。(板书:建立模型) (2)如果在做暗盒的时候发现原来的绘图解释有问题,你们还可以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课本答案(上)
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一、太阳和影子问题解答1、阳光下影子的变化有什么规律?答:一是方向的变化:西----东,二是长度的变化:长---短--长。
2、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有什么关系?答: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相反。
3、影子的长短和太阳的位置有什么关系?答:太阳越高影子越短,太阳越低影子越长。
4、预测气温的变化和太阳的位置变化有什么关系。
答:太阳越低,温度越低,太阳越高,温度越高。
实验与制作实验名称:太阳下影子变化的模拟实验。
实验准备:手电筒、绳子、橡皮、铅笔、呼啦圈等实验过程:用手电筒代替太阳,把手电筒用细绳挂在呼啦圈上。
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从西方落下,影子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由西向动转动。
实验结论:1、早上和傍晚的影子最长,中午的影子最短。
2、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相反。
二、太阳钟问题解答人们利用什么知识来制造不同形状的日晷?答:人们利用了太阳位置和影子的关系的知识。
实验与制作实验名称:制作简单的太阳钟实验准备:卡纸、指南针、硬纸板等实验过程:1、在半圆形的卡纸上画上刻度。
2、把一块三角形的硬纸板数值粘在印有刻度的卡纸上。
3、根据三角形纸板的投影,就可以判断当时的时间。
三、昼夜交替问题解答1、根据太阳的东升西落现象,你认为地球仪应该朝哪个方向转动?答:逆时针转动。
2、如果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晚上20点,那么,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观众应该分别在什么时候收看实况直播?答:从时差具体计算:德国—6;美国:-18——-12;澳大利亚+1.30或+2或+2.30。
让学生进行计算,或按白天、黑夜等词语来描述。
实验与制作实验名称:模拟昼夜变化的实验。
实验准备:地球仪、手电筒等实验过程:用手电筒水平照射地球仪,会发现向着手电筒的一面变亮了,背着的一面没有变亮,逆时针转动地球仪,地球仪亮着和黑的一面不断变换。
实验结论: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随着地球的转动,白昼和黑夜交替出现。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五单元《2 建立模型》 苏教版
建立模型一、教学目标:1.能运用模型解释并揭示事物的特征。
2.知道模型的作用及怎样模拟事物的。
3.能建立一些简单的模型,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做出合理解释。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模型的作用。
教学难点:建立模型。
三、教材分析:建立模型实质上是用模型来表现内在的思想,无论建立的是物理形态、图形态,还是数学公式形态的模型,其科学探究的意义、趣味与艰难程度都丝毫不亚于其他过程探究技能。
教材在展现一系列模型的基础上,说明模型的作用,指导学生展开针对具体模型的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模型解释了宏观世界的物体关系、模型解释了微观世界的物质形态、模型将静态的形态动态化、模型用静态结构解释了不同事物和现象的动态关系。
四、学情分析:学生从三到五年级已经接触不少模型,对于模型已经有基本认识,学生在遇到一些难以直观观察研究事物,初步会想办法用现有的模型来解释,但是让学生通过建立模型来研究还是比较少,所以指导学生建立模型是有难度的,特别在建立模型的过程当中,总结提炼出我们建立模型是为了更好研究内部结构、事物变化、事物之间联系,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有难度,最后要教会学生如何用建立模型方法研究日常生活当中遇到难以直接研究事物。
五、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月相盒、桃花模型、地球内构仪。
六、课时安排: 一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搭建食物网,建立食物网模型1.出示图片:看,这是一个什么样场景,能描述一下吗?丰收田野2.讲述:田野里住着很多有生命的物体,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生物呢(生答:稻谷田鼠青虫蛇老鹰青蛙)3.提问: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吃与被吃关系,具体和学生共同分析谁吃谁关系)4.谈话:刚才你们分析他们之间关系,好像有些复杂,能不能用比较简单的方法来解释他们关系呢?(学生想办法)5.(出示一个线团)能不能用这个线团来简单表示他们之间关系,说一说你打算怎么做?(生:我们可以用拉线来表示生物之间吃与被吃关系)6.评价:这是一个不错办法,下面我们一起来借助这个线团来模拟生物之间关系,既然要演戏,总得有演员吧,谁愿意来扮演里面角色(开始选演员),7.提问:你喜欢扮演什么角色?为什么喜欢扮演?(生:老鹰,因为他能翱翔于天空;生2:稻谷,能够提供粮食)8.(学生边说,老师边发给他们要演的角色),现在演员都找齐了,(请6位角色扮演者上台)剩余的同学。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解释与建立模型)教学设计
1.解释【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用多种方法对事物进行观察,并对观察到的事实进行思考、分析;教会学生根据观察的事实提出自己的解释。
2.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解释,理解事实与解释之间的关系,解释是科学探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明白一个正确的解释,需要人们经过长期的验证3.通过活动让学生体会合理解释的重要性,认同解释有待不断完善;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意识,乐于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现象做出多种解释。
【教学难点】区分解释与事实。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记录表。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景,初步理解什么是解释1.同学们,今天我们的科学教室里面,跟以往的科学教室里面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任课老师不一样,多了听课教师,有苹果)2.大家观察得真仔细,(板书:观察),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教室里有许多的变化,大家想一想,怎么会有这么多变化呢?(因为今天有新老师来上课比赛,借我们班上课,所以我们换了教师)(我想今天可能上课要用到苹果,所以老师带来了苹果)追问,你为什么这么说?3.刚才这位同学,在观察的基础上,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思考,(板书:思考),最后向大家进行了说明。
(板书:说明)4.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并说明,科学上叫它解释,今天我们学习的课题就是解释。
(板书,齐读)5.现在大家看一看,解释是不是随便说说呢?(不是)对,解释是在观察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经验认真思考,并合理地说明。
过渡:侦探都会对一些现象仔细观察,并结合自己的经验认真思考,从而发现一些秘密。
大家想不想当个小侦探,去发现一些秘密吗?(想)好,那我们就来当一回小侦探。
二、运用知识经验做出合理的解释(老师出示脚印图,从右向左逐步展示)1.看!图上有什么?这是雪地上留下的两只小动物的脚印图,大家观察一下,这些脚印是怎么样的呢?(大小、疏密)2.这是脚印的一部分,看,脚印还在延伸。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解释与建立模型》课件合集(共2课时)
有些落在陆地上的水流入海中。
模型能方便我们解释那些难以直接观察到的事物内部 构造、事物的变化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
认识模型的作用
回忆从三年级到现在,我们在哪里用到过模型?这些 模型是怎样模拟事物的?它们起了什么作用?
桃花模型
手臂活动模型
红绿灯模型
动手建立模型
黑盒子模型。
1.这里有几种密封的盒子,盒子里有一个滚珠和一些用厚纸板做 的障碍物。厚纸板粘贴在盒子的某个部位,不许打开盒子,想办法把 小组内共同认可的障碍物的位置画下来。
动手建立模型
黑盒子模型。
2.把自己所在组研究的结果公布于众。 3.拿到相同编号盒子的同学在一起商量一下,尽可能使解释一致。
动手建立模型
纸筒模型。
1.这是一个密封的纸筒。在A、B、C、D4个位置露出4个线头,拉 动露在纸筒外面的任意一根线绳,其他的线绳都会缩进纸筒里。把纸 筒里线绳连接的情况画下来。
练习与拓展
填空题
4.许多科学结论就是令人信服的( 解释),它们是科学家长期 观察、调查、实验、分析、思考并不断修改完善的结果。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苏苏教教版点版击小小输入学学标科题科学学五六年年级上级册下册第五第单一元单解元释与我建在立长模大型
2.建立模型
点击输入标题
认识模型的作用 动手建立模型
70
50
01
3
吴逸凡(男) 陈 可(女) 严亚鹏(男) 马文灏(男) 吴思敏(女)
5
7
9
11 12 年龄(岁)
观察思考
这是两只小动物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你能做出怎样 的解释?
观察思考
我们既要善于观察,又要勤于思考。解释就是在观察 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合理地说明事物变化的原因、事物之 间的联系,或者是事物发展的规律。这是一个充满发现和 创造的过程。
小学五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第五单元《解释与建立模型》知识点整理
第五单元解释与建立模型1 解释1、我们既要善于观察,又要勤于思考。
(解释)就是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合理地说明事物变化的原因、事物之间的联系,或者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这是一个充满发现和创造的过程。
2、对发生在吸水纸上颜色分解的解释是:一些颜色并不是我们所看见的那样,而是由不同颜色混合后组成的。
3、颜色的三原色是(红)、(黄)、(蓝);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4、(解释)不一定就是(事实),它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
为了做出正确的解释,需要在获得充分证据的基础上,利用(已有知识),进行合理的思考。
5、许多科学结论就是令人信服的(解释),它们是科学家长期观察、调查、实验、分析、思考并不断修改完善的结果。
6、科学家对“人眼是如何看到东西的”解释:毕达哥拉斯——眼睛发出不可见的光接触物体;柏拉图——看见物体前,阳光与眼睛内部发出的光先混合;亚里士多德——通过发光物体发出的光来看见东西;托勒密——物体像镜子那样反射射向它的光。
阿尔哈曾——光由物体发出,照射到物体上反射到眼睛。
2 建立模型1、科学家常常利用(模型)来解释他们的思想和发现。
2、(模型)能方便我们解释那些难以直接观察到的事物内部构造、事物的变化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
如图形、公式等。
3、模型的类型有:物理模型、图示模型、数学模型。
4、帮助我们探究水在自然界如何循环的模型是水的循环模型。
它告诉我们,从海上蒸发的水有90%又回到海中,落到陆地上的水包括从陆地表面通过蒸发后进入大气的水,还有10%的水是从海洋蒸发的。
5、从三年级倒现在,我们见过的模型有:桃花模型、手臂活动模型、红绿灯模型等。
6、建立模型的基本步骤:分析问题、画出设计图、确定材料、建立初步模型、修改完善模型。
苏教版(三起)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解释与模型 教学设计-word文档
解释与模型(第一课时)解释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用多种方法,对事物进行观察,并对观察到的事实进行思考、分析。
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解释,理解事实与解释之间的关系,知道解释与假设一样,也是科学探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并且,一个正确的解释,需要人们经过长期的验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运用解释的方法进行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解释,理解解释是科学探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并能对某些现象进行解释。
教师准备:滤纸、水、盛水的塑料瓶、水性笔、实物展台、教科书。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直接进行新课1.指导学生知道解释是怎么回事。
(1)讲述:看图,你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板书:看想)(2)学生回答。
(教师不作判断)(3)提问:雪地上留下了很多脚印,看过之后,你是怎样想的?(4)学生回答。
(教师同样不作判断)(5)提问:这是三年级一位同学的油菜生长记录表,你有什么想法?(6)讲述:看到这三幅图之后,我想,每个同学都会有自己的想法。
以前科学课我们曾经学习过,比如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等,通过这些方法得到的信息呢我们可以称之为观察到的现象,也可以叫做观察到的事实,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得到许多事实,我们的大脑就会思考这些事实,并会在这些事实之间建立起一定的联系,刚才同学们的回答和你们还没来得及说的想法,其实就是对这些事实所做出的……解释(板书:解释)2.指导学生认识事实与解释之间的关系。
(1)提问:解释与事实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呢?(出示腐烂苹果)(2)谈话:这是一个腐烂的苹果,这儿有五句话,在这些语言中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解释?(3)学生汇报。
(教师板书:看想事实解释)(4)讲述:苹果变坏只是因为温度太高吗?(学生反应)由此来看,对某一现象的解释,不一定就是事实,它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
为了做出正确合理的解释,你认为还应该怎样做?(5)学生汇报。
(6)教师小结:我们应该获得充分的证据,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合理的思考。
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上五单元解释与建立模型《解释》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解释与建立模型《解释》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
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用多种方法对事物进行观察,并对观察到的事实进行思考、分析;教会学生根据观察的事实提出自己的解释。
2.科学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解释,理解事实与解释之间的关系,解释是科学探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明白一个正确的解释,需要人们经过长期的验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让学生体会合理解释的重要性,认同解释有待不断修改完善;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意识,乐于合作与交流。
2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所教授的五年级学生。
通过两年的科学课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本课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使学生明白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看、听、触摸等往往不是探究目的本身,而是通向进一步认识的方式,进一步认识的需要就是解释。
解释离不开深入地思考、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等。
解释不是盲目的猜想,既要立足于事实,又要凭借逻辑的结构。
所以,引导学生解释的过程是细心观察和积极思考的综合过程。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现象进行解释
教学难点:~区分解释与事实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完整)第五单元 解释与建立模型
第五单元解释与建立模型单元分析一、本单元主要建构依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有较多内容与本单元有关,它们是单元构建的主要根据,其具体内容排列如下。
分目标之科学探究: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初步的分析,并提出合理的解释。
科学探究的具体内容标准;1.4知道在科学探究中,要运用理性思维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整理加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种种解释.2.2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呈现。
2.3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
能对数据整理过程中发现的冲突或矛盾之处进行分析和判断。
2.5能运用语言、图、表等多种方式表达研究的过程和结沦。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
解释是根据事实做出的分析、判断和推理。
建立模型是解释自己的思想和发的方法,模型包括图示模型、物理模型、数学模型等。
模型方便我们解释那些难以直接观察到的事物、事物的变化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二、本单元主要内容木单元的主要内容解释和建立漠型解释与建立模型之间具有连带关系,解释是模型的内容,模型是解释的形式。
1.解释:科学探究中的解释含过程形态(思维过程)和结果形态(得到一种或多种解释)两个方面。
重点在前者。
两者涉及的具体问题是:第一,解释的前提是持续的、认真的观察,在观察中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展开积极的思维c第二,解释中的思维不仅运用到基本的思维过程,即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具体化等,还运用到思维的各朴逻辑)形式,即判断与推理(演绎、归纳、类比),甚至运用到更为复杂的问题解决(觉察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过程.所以,解释充满了理性色彩,闪耀着思辨的智慧光芒:,第三,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是解释中两种基本的探究方法,前者着重针对问题的数据特征,后者着重问题的特性描述.第四,解释不同于事实,解释结果的嬗变折射出科学进步的进程;这部分内容设计主要围绕在观察中进行解释、在解释中积极思维、区分事实与解释的差异、认同并追求合理的解释展开。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课例第五单元第二课《2.建立模型》优秀教学课件
落到陆地上的水包括从陆地 表面通过蒸发后进入大气的水, 还有10%的水是从海洋蒸发的。
有些落在陆地上的水流入海中。
认识模型的作用
科学家常常利用模型来解释他们的思想和发现。 模型能方便我们解释那些难以直接观察到的事物内部构造、 事物的变化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
认识模型的作用
回忆从三年级到现在,我们在哪里用到过模型? 这些模型是怎样模拟事物的? 它们起了什么作用?
视频暂停, 学生活动。
动手建立模型
黑盒子模型。
2.把自己所在组研究的结果公布于众。
动手建立模型
纸筒模型。
1.这是一个密封的纸筒。在A、B、C、D4个位置露出4个线头,拉 动露在纸筒外面的任意一根线绳,其他的线绳都会缩进纸筒里。把纸 筒里线绳连接的情况画下来。
动手建立模型
纸筒模型。
2.按照你画的模型,用这些材料做一个类似的纸筒,验证自己的解释。
视频暂停, 学生活动。
认识模型的作用
三球仪
认识模型的作用
三球仪 物理模型
认识模型的作用
植物细胞模型 图示模型
认识模型的作用
将圆从一个位置滚动一圈回到原位,圆走过的距离就 是圆周长。
圆周长
圆周长 数学公式:π= 圆直径
公示模型
认识模型的作用
水的循环模型 现象模型
从海上蒸发的水 有90%又回到了海中。
苏苏教教版版点小击小输学入学科标题学科五学年六级年上级册下第册五单第元一解单释元与建我立在模长型大
2.建立模型
点击输入标题
认识模型的作用 动手建立模型
认识模型的作用
科学小活动
1、回忆曾经的童谣:
太阳大,地球小;地球绕着太阳跑。 地球大,月亮小;月亮绕着地球跑。
第五单元 解释与建立模型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PPT课件
1.解 释
这是几位同学的身高曲线图,你能从中发 现什么规律性的东西?
➢ 岁 身有数 高时增的女长增孩了长增,不长身是快高匀,也速有会的时随。男之孩增增长长。快。
1.这是一个密封的纸筒。在A、B、C、D 4 个位置露出4个线头,拉动露在纸筒外面的任意 一根线绳,其他的线绳都会缩进纸筒里。把纸 筒里线绳连接的情况画下来。
2.按照你画的模型,用这些材料做一个类 似的纸筒,验证自己的解释。
1.分析问题
5.规定材料
2.搜集数据
6.建立初步模型
3.找出物体之间的关系 7.评价模型
手臂活动模型模拟手臂上的肌肉通过收缩 或者变短、变厚来完成它们的工作。当一块肌 肉收缩时,与它成对工作的那一块肌肉会恢复 到原来的长度。
红绿灯模型模拟通过连接基本电路,画出 电路图,根据电路图连接简单电路,以便知道 一个基本电路的组成要素,同时了解开关在电 路中的控制作用。
2.把自己所在组研究的结果公布于众。 2.把3自.拿己到所相在组同研编究号的盒结子果的公同布学于在众,一以起草商图量的一 形下式,进尽行可展能现。使解释一致。
三球仪是一个物理模型,它将巨大的无法直接观 察的天体以及天体的运动关系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科学家常常利用模型来解释他们的思想和发现。
植物细胞模型是一个图示模型,它将微 波的无法直接观察的生命物质展现出来。
科学家常常利用模型来解释他们的思想和发现。
将圆从一个位置滚动一圈回到 原位,圆走过的距离就是圆周长。
下面这些说法中,哪些是观察到的事实?哪些是解释?
五年级_第五单元 解释与建立模型 2、建立模型教案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
学生准备: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体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情况分析
一、探究“嘿盒子”模型
二、认识如何用模型解释
三、探究纸筒模型
四、小结
1、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解释”,这节课我们首先来解释这个黑盒子。
2、出示盒子,介绍基本信息。
3、同学们已经知道如何找障碍物的方法,现在我们再用画图的方法进行“解释”。
4、谈话:同学们是不是非常想知道盒子内究竟是什么的呢?遗憾的是我们不能打开,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情况。我们只能猜测。
5、教师出示三秋仪、动植物细胞模型、自然界中的水循环(课件)。
6、这些模型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7、谈话:(出示纸筒)这是一个密封的纸筒,拉动露在外面的任意一根线,其它都会动,你觉得里面会是什么样的么?
教学内容
第五单元解释与建立模型2、建立模型
教学内容分析
建立模型实质上是用模型来表现内在的思想,无论建立的是无力形态、图形还是数学共识形态的模型,其科学探究的意义、趣味与艰难程度都丝毫不亚于其它过程探究技能。
预期教学效果
1、知道模型的种类及作用。
2、能够建立一些简单的模型。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识模型的作用。
8、学生建立图示模型来解释。
9、教师小结归纳。
10、怎样建立模型解释现象:1、分析问题,2、收集数据,3、找出物体之间的关系,4、确定条件,5、规定材料,6、建立初步模型,7、评价模型,8、修改模型。
1、学生小组讨论,尝试解决。
2、汇报交流。
3、学生尝试画图,并展示。
4、表达自己的想法。
5、交流对这些模型的作用的解释。
五年级_第五单元 解释与建立模型 1、解释教案
重点:
对证据进行解释。
难点:
区分解释与事实。
教时
1课时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
学生准备: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体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情况分析
一、了解“解释”是怎么回事
二、做“毛细现象”的实验
三、认识事实与解释之间的关系
四、认识正确的解释是经过不断修改来完善的。
1、多媒体出示书中的图。要求仔细观察,看到什么?有想到什么?
8、组织汇报交流。
9、我们应该利用获得的充分证据,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合理的思考。
1、谈话:许多科学结论都是令人信服的解释。那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是怎么得出的呢?
1、学生观察,小组交流。
2、学生表达发现的规律。
3、学生做出解释。
4、学生进行实验。
5、学生回答,教师补充,介绍。
6、学生判断,哪句是解释?哪句是事实?
7、学生阅读资料
教学内容
第五单元解释与建立模型1、解释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有:一、对证据进行观察和思考,做出合理的解释。二、对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引导学生领会解释的效能和条件。三、通过实例辨别事实与解释的联系与区别。四、了解解释要不断完善。
预期教学效果
1、能够辨别事实与推论。
2、知道什么是解释。
3、能对证据进行解释。
2、对这几位同学的身高曲线图,你有什么想法?
3、雪地上留下的脚印,你看了又有什么想法?
4、讲述: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想法。以前在科学课中,我们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观察后总有自己的想法,这就是你对现象做出的解释。
5、谈话:教师介绍材料准备和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本单元主要建构依据 《科学(3—6 年级)课程标准》中有较多内容与本单元有关,它们是单元构建的 主要根据,其具体内容排列如下。 分目标之科学探究: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初步的分析,并提出合理的解释。
科学探究的具体内容标准; 1.4 知道在科学探究中,要运用理性思维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 归纳、概括等整理加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种种解释。 2.2 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呈现。 2.3 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能对数据整理过程中发现 的冲突或矛盾之处进行分析和判断。 2.5 能运用语言、图、表等多种方式表达研究的过程和结沦。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解释是根据事实做出的分析、判断和推理。建立模型 是解释自己的思想和发的方法,模型包括图示模型、物理模型、数学模型等。 模型方便我们解释那些难以直接观察到的事物、事物的变化以及事物之间的联 系: 二、本单元主要内容 木单元的主要内容解释和建立漠型 解释与建立模型之间具有连带关系,解释是模型的内容,模型是解释的形 式。 1.解释:科学探究中的解释含过程形态(思维过程)和结果形态(得到一种 或多种解释)两个方面。重点在前者。两者涉及的具体问题是:第一,解释的前 提是持续的、认真的观察,在观察中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展开积极的思维 c 第二,解释中的思维不仅运用到基本的思维过程,即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 与概括、具体化等,还运用到思维的各朴逻辑)形式,即判断与推理(演绎、归 纳、类比),甚至运用到更为复杂的问题解决(觉察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 验证假设)过程。所以,解释充满了理性色彩,闪耀着思辨的智慧光芒:,第三,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是解释中两种基本的探究方法,前者着重针对问题的数据 特征,后者着重问题的特性描述。第四,解释不同于事实,解释结果的嬗变折
么发现?
2、学生实验。
学生实验
3、提问:对于刚才你们观察到的现象,你怎样来解释呢?
4、学生回答。
5、教师小结:看来,我们要对刚才这些现象做出正确、合理的解
释,还需要这方面的资料。老师建议同学们回家后查找一下关于纸
遇到水会怎样的这方面的资料,有了资料、有了证据以后,你才能
做出合理的解释,得到一个正确的结论。
之间的关系,用动画可以演示自然界水的循环,这些都是科学研究
中很重要的方法——“用模型解释”(板书)。
4、思考并交流:用模型解释事物或现象要经历怎样的过程?
交流汇报
5、谈话:同学们现在是不是还想知道盒子内的障碍物究竟是什么
样的?能否根据本课所学,采用画图以外的方法解释盒内的障碍物?
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题 1、解释是对事物发展变化的( )、(
把科学家的人名与他们各自对“人眼是如何看到东西的”解释用线连起来。
毕达哥拉斯
物体像镜子那样反射射向它的光
柏拉图
光由物体发出,照射到物体上反射到眼睛
亚里士多德 看见物体前,阳光与眼睛内部发出的光先混合
托勒密
通过发光物体发出的光来看见东西
阿尔哈曾
眼睛发出不可见的光接触物体
第五单元课时分配
课题
课时
1、解释
1
2、建立模型
1
第五单元复习与检测
1
总课时
3
班级
课题
教学 目的 和要 求
五年级
科目 科学
1、能够辨别事实与推论。 2、知道什么是解释。 3、能对证据进行解释。
教学时数
5.1 解释
重 点 对证据进行解释。
难点
第周 1 课时
区分解释与事实
教学 方法 教具
实践 活动
检板查
(三)指导学生认识事实与解释之间的关系。
1、提问:解释与事实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呢?(出示腐烂苹果)
2、谈话:这是一个腐烂的苹果,这儿有五句话,在这些语言中哪
些是事实?哪些是解释?
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看
想
事实
解释) 学生汇报
4、讲述:苹果变坏只是因为温度太高吗?(学生反应) 由此来看,对某一现象的解释,不一定就是事实,它可能正确,
大脑就会思考这些事实,并会在这些事实之间建立起一定的联系,
刚才同学们的回答和你们还没来得及说的想法,其实就是对这些事
实所做出的……解释(板书:解释)
(二)指导学生做“毛细现象”的实验。
1、谈话:(教师介绍实验用具)滤纸、水性笔,用水性笔在滤纸
上画一朵小花,然后用笔的另一端蘸点水,滴在花的中心,你有什
“通过反射光看到东西”这一结论现在已经被我们接受了,那么 在这个结论得出之前,人们对“人眼是怎样看到东西”是怎样进行 解释的呢?
(教师指导学生理解书上 58 页的各种解释。) 2、提问:看了这个资料,你认为一个正确结论的得出,经历了怎 样的过程? 3、学生回答。 4、提问:你知道日心说、板块说的结论是怎样得出来的吗? 5、学生汇报自己查找的资料。 6、讲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某些现象 的结论,是科学家们经过长期的观察、调查、实验、分析、思考, 不断修改完善的结果。
第周
1 课时
)等情况做出的说明。
2、做出正确的解释,需要有充分的(
),还要利用
(
),进行合理的思考。
3、模型方便我们解释(
)的事物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
二、判断题
1、科学家做出的解释就一定是事实,绝对正确。
()
2、数学公式也是一种模型。
()
3、对霉烂苹果成因的正确解释是有微生物在苹果内繁殖。( )
三、连线题
7、全班交流。(学生将各组研究结果粘贴在黑板上)
交流汇报
二、认识如何用模型解释
1、谈话:同学们是不是非常想知道盒子内的障碍物究竟是什么样
的?可惜的是我们并不能够打开这个盒子,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
还有很多这样类似与“黑匣子”的事物,我们人类并不能直接观察
它而获得结果,只能依靠这样那样的方法去推测。你们能举出这样
教学反思
班 级 五年级 课题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5.2 建立模型
第周 1 课时
教学 目的 和要 求
1、知道模型的种类及作用。 2、能够建立一些简单的模型。
重点
难点 教学 方法
认识模型的作用。 建立模型
实验探究法、讲授法
教具
三球仪模型、黑盒子模型
实践 活动
检板查
5.2 建立模型 图形、公式也是模型
书
设
4、学生回答。(教师同样不作判断)
学生回答
5、提问:这是几位同学的身高曲线图,你能从中发现什么有什么
想法?
6、讲述:看到这三幅图之后,我想,每个同学都会有自己的想法。
以前科学课我们曾经学习过,比如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
等,通过这些方法得到的信息呢我们可以称之为观察到的现象,也
可以叫做观察到的事实,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得到许多事实,我们的
射出科学进步的进程; 这部分内容设计主要围绕在观察中进行解释、在解释中积极思维、区分事
实与解释的差异、认同并追求合理的解释展开。 2.建立模型:好的模型就是好的解释。化繁为简、化动为静、着色或标记、
放大或缩微……都是很好的解释形式。这部分内容不仅需要学生认识各种物理 模、数学模型和图示模型,认同模型对于解释的作用,还需要学生满怀热情地 投入到模型制作的活动中去。
计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黑匣子探秘
1、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解释,这节课首先就请
同学们来解释这只黑匣子。这是一个密封的盒子,盒子里有一个滚
珠和一些用厚纸板做的障碍物。厚纸板粘在盒子的某个部位,不许
打开盒子,想办法知道障碍物的位置和形状,并做出解释。现在考
虑一下怎样才能知道障碍物的位置和形状以及怎样
2、教师出示 DNA 模型(图)、三球仪(模型)、自然界水的循环
(课件)。让学生说说对这些模型的认识以及作用,还可以说一说
根据这些模型懂得了什么。
3、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用画图的方法解释了“黑匣子”,又
知道用图可以解释 DNA 的样子,用模型可以解释太阳、地球、月亮
也可能不正确。为了做出正确合理的解释,你认为还应该怎样做? 5、学生汇报。 6、教师小结:我们应该获得充分的证据,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 合理的思考。 (四)指导学生认识一个正确的解释是要经过不断的修改完善的。 1、谈话:许多科学结论就是令人信服的解释,这些结论的得出经 历了怎样的过程呢?一个正常人的眼睛能看到很多东西,人眼睛是 怎样看到东西的呢?你是怎样解释的?
书
设
讨论法、讲授法
看 闻 尝 观察到的事实 摸
5.1 解释 解释
计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指导学生知道解释是怎么回事。
1、讲述:观察书上 56 页的图,你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观察图片思考
(板书:看 想)
2、学生回答。(教师不作判断)
3、提问:雪地上留下了很多脚印,看过之后,你是怎样想的?
2、学生汇报。(板书学生提供的方法)
学生汇报交流
3、谈话:同学们已经知道怎样找障碍物的方法,而我们今天就采
用画图的方法进行“解释”。
4、提供给学生同样的,包括里面障碍物的位置和形状,正面四角
标有 A、B、C、D 的黑匣子。并提供标有 A、B、C、D 的图纸。
5、学生分组搜集有关盒子的事实。
6、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