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五行拳劲力之练法

合集下载

形意拳的十二大劲法

形意拳的十二大劲法

形意拳的十二大劲法武术的劲,是指通过人的肢体运动,即闪展腾拿、吞吐化泄、引进落空、侧身调膀等运动方式所表现出来的力量。

这种力量的最大特点是在意识的支配下,通过气息的吐纳和肌肉筋骨舒展伸缩的有序变化而产生的。

所谓“意识支配”,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对人体内部呼吸和肌肉伸缩的控制而言。

演练形意拳特别强调内三合与外三合,要求意到、气到、劲到,也就是意、气、劲、形的高度统一。

拳谱中讲:“心之所发为之意,意之所向为之拳”,充分说明了形意拳的最大特点。

意、气、劲、形的统一,既能使全身之内力凝聚为一个整劲,又能使这一整劲在意识的指导下,通过身体的某一部位瞬间爆发出去,达到破坚击锐的超常力量。

本文主要是就形意拳法中,对这种在意识指导下,瞬间爆发出来的劲力加以较系统的阐述,以期对形意拳爱好者起到一个参考和辅导作用。

形意拳的劲,归纳起来有十二种劲力,这十二种劲力在技击攻防的应用中各有侧重,现将这十二种劲力分别阐述如下。

一、内劲所谓内劲,是指通过形意桩功(三体式)套路的演练而获得一种能随意识转换方向、变化大小与强弱的一种力,因为这种力的运转特点是隐蔽于内而不显于外,故名“内劲”,例如同行们常讲的“气沉丹田”、“气冲百合”、“迈步如生根”等等,都是指“内气”而言。

“内劲”的锻炼,贵在以意识来引导动作,以呼吸来配合力的蓄发,从而提高驾驭全身肌肉张弛的机能和以气催力的能力。

练习“内劲”的关键是由松静入手,以静练气,以松练体,逐步将显露于外表的刚劲隐藏于内,从而达到外柔内刚、绵里藏针的境界。

二、整劲拳谱所云:“姿势安合劲要整”,所谓“整劲”,是指整个人体所具备的劲力在瞬间汇聚为一。

“整劲”大于人体某一个部位肌肉的收缩力,“整劲”用于进攻对手时,它可汇集于攻击着力部位,能极大地加强攻击力;在防守时,整劲汇集于防守部位,能加大该防守部位的抗击力。

“整劲”贵在一个“整字”。

整劲的培养和锻炼,要求身体各个部位必须在高度集中的唯一意念的指导和支配下,遵循同一个技法的要求,一动无有不动地进行专一的配合,先全身放松,聚气于丹田,再从丹田送达于四梢,根节催中节,中节催梢节,依次催送,节节灵通。

形意拳十二形的劲力与用法有哪些

形意拳十二形的劲力与用法有哪些

形意拳十二形的劲力与用法有哪些形意拳十二形是龙、虎、猴、马、鼍、鸡、鹞、燕、蛇、鸟台、鹰、熊十二种动物的合称。

十二形拳是形意拳象形取意的基本拳式。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形意拳十二形的劲力与用法,希望你们喜欢。

形意拳十二形的劲力与用法一:龙形1、劲力龙形的劲力,向上向前向下劈按,有向怀里的裹送劲。

在动作过程中,拳有向前向上外旋的钻劲,肘含有向怀里的裹送劲;由拳变掌往下劈按时,是用肩、肘的沉坠劲和手腕的内旋劲和下塌劲;最后向前下按时,有肩的探劲,肘的催劲,掌的顶撑劲,食指的上挑劲和其余四指的扣劲;后手有回带下采的劲;头有上顶劲;胸有内含劲;背有拔撑劲;腰有塌挺劲和拧转顺肩的劲;胯有(回)缩劲、坐劲、裹劲。

前脚有摆扣劲和顶撑劲,后腿有膝的跪劲等等。

2、用法与对方交手时,我跳起来以前手变拳上钻对方咽喉或头部。

若对方用手接挡,我则迅速变拳为掌,内旋前臂向下回带其手腕的同时,左手朝对方头部劈按,后脚向前跳换蹬踏对方前腿膝盖,并顺势下採其脚面。

若对方朝后猛抽被带之手,我后手立马松其腕,前掌顺其劲朝前下方猛劈推送的同时,后脚向前踩踏对方前脚背,使之后倒。

形意拳十二形的劲力与用法二:虎形1、劲力在虎扑的发劲过程中,两掌变拳,有向下回勾的牵带劲,随即有由小腹向上经胸前外旋钻的劲,肘向怀里的裹送劲;而后翻腕内旋变掌,有腕的螺旋钻劲和塌劲,形成向前下方的劈按劲;最后有向前上方的拱劲和前推劲。

往前下方按扑是用肩肘的沉坠劲,往前上方的拱劲是发于腰腿的长拔劲和挺劲,往前的推力发于后脚跟半步的催劲。

最后这三个劲是虎形劲力的关键所在,但后两个劲力不明显,取决于自身的意念活动和身法活动;其次还有头的上顶劲,颈的挺劲,背的拔撑劲,胸的内含劲,腰的塌劲、挺劲,臀部的敛劲,膝的微扣劲,脚趾抓地的平扣劲和八面的支撑劲等等。

2、用法如对方以双手朝我头部击来,我则以双拳上钻滚化来拳,随即翻腕内旋变掌,瞬间以劈、拱、推三劲扑击对方胸部。

同时以气催力,增加虎扑的内含力和爆发力。

五行拳怎么练才能得力?

五行拳怎么练才能得力?

五行拳怎么练才能得力?
劈拳如双手举斧劈木,起落成立园,腰腿部起束落展,束身而吸气,展身落拳呼气。

崩拳如拉弓射箭,左右出拳抽身调膀,双手有挣断绳链之脆感,发拳收肛腰挺。

钻拳横园内翻立园出,如同水中旋涡落差很大,岸边激浪拍岸惊起,出拳时后腿蹬腰身展,击敌下巴。

炮拳架打束展拧身,双拳架打同时,方向基本一至,如炮弹出膛,触物爆炸之势。

横拳如盘中滚珠,左右逢园,突然跳出佩合身法,需有顶力,如此练去有劲得益。

亲爱的读者您好!如果你喜欢武术,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功夫之神(GFZS119),与各路英雄相互切磋武艺,提升自我,得到更高的修为。

[转载]形意五行拳劲力之练法

[转载]形意五行拳劲力之练法
[转载]形意五行拳劲力之练法
本门所传之形意拳以五行拳练气、练劲、练步、练身法。具体分四个阶段来练习。限于篇幅,此处仅以五行拳中的劈拳为例作一简要介绍。
第一步是练死步(定步),
要求慢练、不发力。主要是规范拳架,循规蹈矩,进而练调息运气(练逆腹式呼吸、小周天、提放术等),摸劲(练内三合,外三合,用身心去领悟劲)。劈拳的动作极其简单,严格地讲劈拳就两个动作,上一步钻一拳,再上一步劈一掌。如果复杂点说再加上回身和起式、收式动作。但我们不能小瞧了这两个动作,它代表的是两个劲路(若细论它又内涵着若干种劲道)。实践证明,初学者对劈拳劲路的认知,越简单越好,不要太复杂了,搞复杂了一个劲也练不出来。相对来讲,在传统武术中形意拳是比较刚硬的拳种。但本门的练法,第一步功是慢练、练柔、不发力。说是打拳不如说是“摆拳”,老师一个势子一个势子地“摆弄”你。慢得程度近似打太极拳,又像站“活桩”,极其枯燥,但很吃功夫。这种练法要求架子很大,很舒展,呼吸要求顺畅自然。这个阶段主要是练规范拳架,达到抻筋拔骨,通顺经络之目的。
活步发力的要点与跟步发力的要求大致相同,关键要注意在行进中一定要精神专注,六合一体,劲力顺达。
第四步是练行步拳。
这是有了跟步发力,活功夫。主要是练气血畅通,身法轻灵,步法稳健。其特点是步不停拳不停,行拳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所谓行步拳就是“脚踏七星步,手运乾坤转”。练到这步功夫,行拳时要求劲力含蓄,由明转暗,亦刚亦柔,不着意于力,由内而外,顺势而发,劲力顺达,进而向无形无象的化劲阶段转化。
以上是我们这一支锻炼形意五行拳劲力的主要练功方法程序。
通过这几步科学规范的锻炼步骤,习者可以少走弯路,能较快地学习掌握五行拳之拳劲基本功。当然严格地讲,这些还都属于形意拳基本功夫范畴(即有规矩的练法)。得到的东西除了养生效能外,一切拳脚及内在功夫只能间接为散打交手服务,

三种练习李氏形意太极五行拳的方法

三种练习李氏形意太极五行拳的方法

三种练习李氏形意太极五行拳的方法传统太极拳门派众多,各派既有传承关系,相互借鉴,也各有自己的特点,呈百花齐放之态。

练习李氏形意太极五行拳有三个过程,也可以说是三种方法,只有经过这三种方法的训练,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地刻苦用功才可能提高至形神合一的阶段。

下面店铺为大家介绍三种练习李氏形意太极五行拳的方法,欢迎阅读学习。

三种练习李氏形意太极五行拳的方法一、基本方法:用松柔劲学拳初学拳应重点掌握姿势要领,内外放松,减少不当用力,学好基本动作,使三型三法(手型、步型、身型、手法、步法、身法)合度,做到式正招圆,这一方法的锻炼要点可以归纳为:松柔、连贯、圆活、姿势正确、动作整齐、进退和顺、均衡稳定七点。

在这里的所谓的放松是积极的,不是漫不经心的,更是不可懈怠,是要消除拙力(僵劲),按规矩用劲,以意识贯注于练拳动作过程之中,以动作的虚实变化适度地去完成动作。

在陈鑫的《拳论》中说:“沿路缠绵,静运无慌,肌肤骨节,处处开张”,所以我们在练拳初期要先动中求静,中枢神经系统、内脏器官、骨节、肌肉、皮肤同时放松,这样一来不但可以解除疲劳,还可积蓄力量、提高力量、增强耐力、加快速度并有助于提高灵敏度和对抗技巧。

因为学拳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不可能一步到位,先用松柔劲,全身放松,把姿势运用圆活、连贯、正确,才不会发生姿势失中、动作僵硬、呼吸紧张、重心不稳等现象,即使有了不正确的现象发生,也便于纠正更改。

这样通过仿照和体会所学拳势,掌握身体各部分姿势要领,养成正确的定型,使拳法处处符合规矩,周身三节六合安排合体,手脚一致,不仅动作准确,上下合拍,而且要体现周身完整一致,全身各处又不可散乱松懈,做到“神气要舒展不拘,运用要圆活不滞”。

初步打好基础后,就可形成暗劲,进一步求得全身协调。

二、养气力的方法:用暗劲(阴劲)练拳暗劲的用法实际上是一种慢练调气、养生、增力的练习方法,在练拳时通过紧张筋、肉,利用神经的传导浑身蓄劲,手臂出拳时,两手含劲一手前推则一手回拉;有如负重或推物而行,所使都是正反劲即阴阳劲,出拳时如顶重物,似顶动,又似顶不动,徐徐而进;向前迈步时双腿含劲,如在过踝之沉泥中行走一般,这里含有一个想象的空间和过程,意识而形随,意出而形到;前腿有踩劲,后腿有蹬劲,十趾抓地,手足运动再配合呼吸。

古拳谱《形意拳秘法》五行拳

古拳谱《形意拳秘法》五行拳

古拳谱《形意拳秘法》五⾏拳武宗的愿景是“以武学打开世界”,使命是“智者不匹夫,武者⽆懦夫”,价值观是“爱国、强⾝、正义、修⼰、互助、和平”。

真正的中华武学是具有中华民族⽂化的核⼼内涵之道,包括易学、中医、兵法、儒释道之学等普世的民族⽂化。

武有⼤⼩,⼤者卫国,⼩者卫民。

武学不仅是⼤道、哲学,训练⼈的智、信、仁、勇、能,提⾼⼈整个⽣命的⾝⼼健康和质量,更是术学,掌握真正的武术技击能⼒是武术之魂。

⼀、五⾏拳论五⾏者,⾦⽊⽔⽕⼟是也。

五⾏能相⽣,⼜能相克。

相⽣者何?⾦能⽣⽔,⽔能⽣⽊,⽊能⽣⽕,⽕能⽣⼟,⼟能⽣⾦是也。

相克者何?⾦克⽊,⽊克⼟,⼟克⽔,⽔克⽕,⽕克⾦是也。

五⾏拳本五⾏相⽣相克之道,练就劈钻崩炮横五拳。

劈拳似斧属⾦,钻拳似电属⽔,崩拳似箭属⽊,炮拳似炮属⽕,横拳似弹属⼟。

故以相⽣之道论,劈拳⽣钻拳,钻拳⽣崩拳,崩拳⽣炮拳,炮拳⽣横拳,横拳⽣劈拳;反之相克,则劈拳能破崩拳,崩拳能破横拳,横拳能破钻拳,钻拳能破炮拳,炮拳能破劈拳。

若能依此⽣克之理,纯功熟练,⾃能变化⽆穷矣。

⼆、横拳由预备式(图1)作六合式(图5)。

⾝稍起,左脚前进半步,膝前屈,成⼸箭步,左⼿上提前伸。

肘贴肋。

⼿⼼向上;右臂平横,置腹前,和左肘齐,作蛇形式(图6)。

由前式敛左步于原地,右⼿变拳护⼼前,左⼿撤回附右拳下,作怀中抱⽉式(图7)。

接前式,右腿向右前⽅前进⼀步,右拳由内向外直击(肘贴肋),左⼿附于右肘内侧,同时和右拳并进,作横拳右式(图8)。

再敛右脚作怀中抱⽉式,出左拳作横拳左式。

如此循环练习,纯熟以后,继之以劈拳。

【注意】动作须⼿眼⾝法步⼀致,且进步时尤须⿐、膝、脚三尖要齐。

【应⽤】敌⽤攒拳迎⾯拳来,我蹲⾝进右步,如敌右步,向敌肋以横拳打出。

倘敌由下击我胸腹,来⾃“武宗”公众号·我须敛⾝以拳压倒敌⼿,再挺⾝出横拳以击敌腹,敌必倒矣。

此不过应⽤之⼀者,余则变化⽆穷,随机应变,须l瞄阵时审裁之。

三、劈拳由预备式(图1)作六合式(图5),由六合式作蛇形(图6)。

形意拳内功练法

形意拳内功练法

形意拳内功练法民国年间天津的形意拳家张鸿庆。

对古传形意拳谱讲的明劲、暗劲、化劲三种练法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一般拳师教学生练形意拳,都是以刚猛起步,求刚、求快、求整,硬打硬进无遮拦,而张鸿庆先生的教法是以形意五行拳为载体,先让学生弄明白五行拳各形的劲道,调整好每个动作的呼吸,方法是由松柔入手。

慢练、练气、摸劲。

张鸿庆传形意拳,不管是五行拳还是十二形拳,每个形都有三种练法:第一步是练定步,以调息、摸劲(练气);第二步是练跟步,练意、气、力相合,练发力,以内催外,练丹田抖决,整体爆发;第三步是练行步,练意、练形。

这步功夫是身形、步法、手法、气法的高度协调统一。

行步拳也有两种练法:一是在行进中练绞力,以内催外,丹田抖动,整体爆发。

二是练暗劲、化劲,步如犁行,身似龙形,以身化手,形神合一,混元一气,行云流水。

过去有人说形意拳邪性,不敢练形意拳,有人练了,反倒越下功夫毛病越重。

很多老拳师不愿意教小孩子练形意拳,认为成年人会更容易接受形意拳(这和少林拳正好相反)。

这是因为形意拳更侧重于内气的修炼,对于身体还没有发育成熟的青少年更要慎重的缘故。

总之,习练形意拳,不管是青少年还是成年人,都要练之得法。

过去有不少地区的拳师在习练形意拳时都偏重于刚劲爆发,不少人热衷于震脚发力,这样练之日久,结果使不少练家腿伤脑损。

有些拳师到老年时落下严重腿疾,不要说不能练拳了,甚至连走路、蹲厕都困难。

我的恩师张兰普先生对此深有体会。

他年青时练拳,由于脚下过重震伤了脑海,一度走路脚不敢沾地,记得兰普先生生前曾多次告诫我说:“义会呀,这形意拳你以后可千万不要落脚太重,形意劲足发在身上,不是发在脚上。

”另外练形意拳要重视八字二十四法的要求。

因为二十四法对人体各部位按照形意拳的法则,进行了严谨的规范。

要整体地认识,落实二十四法。

千万不要只偏重其中一法,而忽略其它。

常见一些练形意之人,后来成了严重的驼背之形(太过与强调含胸、圆背之故)。

好好一个人,形如残疾,可悲不。

形意拳·五行发力之奥妙

形意拳·五行发力之奥妙

形意拳·五行发力之奥妙形意拳术有'武艺、道艺之分,在三体式中又有单重与双重之别。

求武艺者,重力而轻意,重刚而轻柔,重阳而轻阴,重魄而轻魂;求道艺者,则重意而轻力,重柔而轻刚,重阴而轻阳,重魂而轻魄'。

拳经云∶'神人(指出家人)不以体魄用事,故养魂而弃魄,勇夫只知有身,故养魄而弃魂。

圣贤重魂轻魄,故以魂制魄;勇士重魄轻魂,故以魄制魂,此养气之大别也'。

形意拳的三层功夫练法
头层功夫练明劲。

即垂肩、坠肘,塌腰,与写字之力往下按笔意思相同。


二层功夫练暗劲。

即轻松,往外开劲、缩功,各处之劲与写字提笔相同。

顶头蹬足,按中有提,提中有按。


三层功夫练化劲。

即明劲、按劲具有而不觉有。

只有神行妙用,与作草书相同。

当然没有多年纯功是不可能达到的。

一、劈拳
劈拳里包括三个力。

一个是按力(往下劈的力),一个是催力(往前的推力),一个是提力(向上的归)。

人在只受其中一个力打击时不易跌倒,而受到这三个力的打击时却会跌出很远。

这是因为人在受到按力时会被向下的力迫使其下蹲,这时身体重心下降、后移,身体自然平衡力很小,此时再给以催力,虽然人的本能会用退步抵抗催力以保持身体平衡,可是重心的下降使其腿受到压力,负担加重,退步不能灵活自如,所以来不及用退步保持身体平衡,本来重心后移的身体又被催力向后倾斜,跌倒已不可避免,再给以提力,加上其受拉力时本能的向上抗力,其重心就向后上方而去,必然跌出很远。

在劈拳动作中,三个力是非常紧凑,似揉和在一起在瞬间发出,所以防不胜防。


二、崩拳
崩拳在练习中,须具备顶、拧、磨、翻、蹬、猛、顺、冲等几种劲力。

1.顶就是说在出崩拳时上中下全身都要有向前顶的劲力。

头部的天庭要向前顶劲;前季的食指和中指要有向前的顶劲;前腿的膝关节要有向前的顶劲。


2.拧
有增劲聚力的作用,所以在练习崩拳时,腰部要有拧劲,腿胯要有拧劲,掌臂要有拧劲。

腰部的拧劲,能使腰间筋骨肌肉以及内气拧聚合一,从而促使腰间增聚劲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意五行拳劲力之练法
第一步是练死步(定步),
要求慢练、不发力。

主要是规范拳架,循规蹈矩,进而练调息运气(练逆腹式呼吸、小周天、提放术等),摸劲(练内三合,外三合,用身心去领悟劲)。

劈拳的动作极其简单,严格地讲劈拳就两个动作,上一步钻一拳,再上一步劈一掌。

如果复杂点说再加上回身和起式、收式动作。

但我们不能小瞧了这两个动作,它代表的是两个劲路(若细论它又内涵着若干种劲道)。

实践证明,初学者对劈拳劲路的认知,越简单越好,不要太复杂了,搞复杂了一个劲也练不出来。

相对来讲,在传统武术中形意拳是比较刚硬的拳种。

但本门的练法,第一步功是慢练、练柔、不发力。

说是打拳不如说是“摆拳”,老师一个势子一个势子地“摆弄”你。

慢得程度近似打太极拳,又像站“活桩”,极其枯燥,但很吃功夫。

这种练法要求架子很大,很舒展,呼吸要求顺畅自然。

这个阶段主要是练规范拳架,达到抻筋拔骨,通顺经络之目的。

有了形体的规范,下一步就是“摸劲”。

这又有点像打太极了,不是外形的发力,主要是用意。

有句话叫“有的放矢”,形意拳就是这样,为了这一拳一脚的目的,发招迅捷明快,不拖泥带水。

形意拳的拳劲是要求把全身三盘九节之劲路,把五脏六腑之内气,综合一体形成一个整劲发出去。

这个劲不是一蹴而就能得
到的(是要经过一定时目的系统训练)。

五行拳以极其简练的招式,千万次有意识的操练,其目的就是要摸准这个劲。

“拳法之妙在于运劲”,其实运劲就是运气。

所谓拳劲,应当是通过特殊的训练,人体培养生成的一种内劲。

它是有别于人体自身本力的一种活劲。

本门所传形意拳的练法是讲究以身运气,以气催力,通过身体的强化训练而产生充盈的内气。

需要时靠丹田鼓荡迸发出内力。

内气越足,发力越大越猛,而且是能刚能柔。

刚柔相济、游刃自如。

不要小瞧了劈拳的一钻一劈,就是用这两个式子,本门的传人一代一代练出了拳家梦寐以求的丹田内功。

有了这个内功(内气),既强壮了体魄,也增加了技击和抗击打能力,很是宝贵。

从某种程度上讲本门所传形意拳之拳劲不是打出来的,而是“摸”出来的。

初步练拳就是练这个“摸”劲。

说明白一点,就是打拳时用手、脚、身体去感悟这个拳劲。

当然具体练法很多,比如说一拳打出去,老师说你的肩要放开。

再如一掌劈出去,老师说气要踩在前脚底下,这样讲对初习者可能不明头理,只有经过实际练习了一定程度,慢慢才会有所悟。

初习劈拳的练法记住一句话,“劈拳如推山”。

不是一下子把掌推出去,而是慢慢地推出去,在推得过程中去体会其中的劲。

练形意拳的都知道形意拳有鸡腿一说,其实形意的鸡腿,绝不是仅指其单腿负重而言。

本门所传的鸡腿秘传之法是“拿着”腿行步,只有“拿着”腿走步,才能走出形意拳特有的行犁步,才能前进后退收发自如。

这种步法对日后练习散打实作非常有用。

关于这“拿着”
脚走步,有兴趣者可以细心观察农家散养的大公鸡走步,或有所悟。

第二步功法是跟步练法。

所谓跟步就是行拳时前脚向前趟一大步,后脚随之跟进半步。

有了第一步功法的基础(精气充沛),此时可以试着发力。

形意拳发的是整体劲,要求四肢百骸内外合一整体发劲,不能胳膊是胳膊腿是腿,谁也不管谁。

对于形意拳的发劲,形意门各派练者各有所得。

本门的传法是:后脚蹬劲、前脚前趟;梢节领、中节随、根节追;丹田抖动,脊背发力。

要求发力瞬间,内气下沉,气要踩在前脚底下,丹田鼓荡(小腹凸起),劲力突发。

要想得到形意拳的惊炸弹崩之劲,跟步发劲这步功夫必不可少。

但前提是要通过站桩聚力(浑元力)、定步行拳练气,摸劲之练功程序,得到充盈的丹田内气功夫。

其次是要多练单操发力,要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单式经常反复地操练,如操练:五行手、蛇形手、虎形手、马形手、刀削手、掸手、立桩肘、双开弓、抖绝等。

单操发力之要领是:全身放松,头顶项竖,松肩坠肘,直背塌腰,松胯屈膝,气沉丹田,降至涌泉。

做到腰裆下去,问地要力。

丹田抖动,脊背发力。

发力要短促,发力前全身放松,先蓄后发,发力只在瞬间。

发力时做到:脚蹬地(踏实)、梢打(力点),气沉(小腹凸起),意气力同时到位,瞬间发出一个短促迅猛的爆炸力。

跟步发力是锻炼形意拳发力的关键一步。

但一定要有充盈的内气才可练此步功法,不然盲目操练极易震伤大脑、损害内脏,习者务要
切记。

第三步是练活步发力。

这是在前面跟步发力的基础上练习活步发力。

操练时以左三体式起式,后脚(右)向前上一步,然后左脚向前上一步,最后是左脚蹬劲,后脚(右)再向前趟一大步,同时左脚跟进半步,右掌前劈发力。

此步功法与跟步发力相比,增加了步子也增加了发力难度。

练得是行进中的劲力平衡,身体的松紧适度,步法沉稳,呼吸有序,身法轻灵,行进中身体切忌忽高忽低,一定要在平行中前进,特别是最后一步发力,一定要保持身体的高度协调,这样才能在发力之瞬间,打出浑厚沉实的形意拳特有爆发力。

活步发力的要点与跟步发力的要求大致相同,关键要注意在行进中一定要精神专注,六合一体,劲力顺达。

第四步是练行步拳。

这是有了跟步发力,活步发力基础后,内气更加充盈,劲力愈加饱满,可以进一步练习行步拳,这一步是练暗劲功夫。

主要是练气血畅通,身法轻灵,步法稳健。

其特点是步不停拳不停,行拳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所谓行步拳就是“脚踏七星步,手运乾坤转”。

练到这步功夫,行拳时要求劲力含蓄,由明转暗,亦刚亦柔,不着意于力,由内而外,顺势而发,劲力顺达,进而向无形无象的化劲阶段转化。

以上是我们这一支锻炼形意五行拳劲力的主要练功方法程序。

通过这几步科学规范的锻炼步骤,习者可以少走弯路,能较快地学习掌握五行拳之拳劲基本功。

当然严格地讲,这些还都属于形意拳基本功夫范畴(即有规矩的练法)。

得到的东西除了养生效能外,一切拳脚及内在功夫只能间接为散打交手服务,
若要用于散打实战,还要进一步练习散练五行拳(即盘身掌功夫),
就是把前面所练五行拳的东西串起来,无规矩地自由随意演练。

形意拳练到这一步,已经是无形无象(忘形忘象),完全是脱胎换骨,什么定步、跟步、活步、行步,都已是明日黄花,此时人即是拳,拳即是人。

一经动念,即举摹练,方圆数丈可练,卧牛之地亦可练。

此时走出的东西已不是昨天的架势,可细细品味又都有往日的痕迹。

什么鸡腿龙身熊取物,虎扑鹰捉龙探爪,猴窜马奔蛇吐信,劈拳炮打双换影,全是在不经意之中走出来。

一切都是随心所欲,随招就势,随意而作。

形意拳如练到这一步,已入化境,日久功深而定会达到“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的高深境界。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