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翻译
从中国翻译史上的三次高潮谈译名
从中国翻译史上的三次高潮谈译名作者:赵洁来源:《新校园(下)》2016年第07期摘要:笔者以三次翻译高潮为时间主线,分别总结了每个阶段的译名问题,列举了译家、译论及目前对这些译论的理解。
笔者认为学习借鉴国外翻译理论的同时,也不应忽略我国的传统文化,应该珍惜、学习前辈们的成就和贡献,并将其发扬光大。
关键词:中国翻译史;翻译高潮;译名我国的翻译有着数千年的历史。
在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全球化发展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国际之间的交流也日趋广泛,从而使英语得到了迅猛发展,并逐渐进入到社会各个领域当中。
此外,新文艺、新科技以及新理论的发展也为英语的发展提供了大量语言素材。
但是,因源语创新、语言表达差异以及文化差异等问题,大量词语在汉语当中是难以用现有词语进行翻译的,从而给目前的翻译工作人员带来了诸多不便。
因此,重谈译名问题有助于解决新词汇不断涌现给翻译带来的各种难题,对指导日益增多的翻译实务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和现实意义。
关于译名的论述出现于春秋时期,在《春秋谷梁传》中记录了孔子的这样一句话:“名从主人,物从中国。
”这正是对译名问题的原则指示。
之后的2000多年来,有关译名问题的论述几乎贯通整个中国翻译史,在中国翻译研究中占的比例很大。
直至今天,新词的翻译仍然是众多翻译者讨论的话题。
我国的翻译史上出现过三次翻译高潮,笔者现结合三次翻译高潮讨论译名问题。
一、第一次翻译高潮——佛经翻译始于东汉桓帝建和二年(公元148年)的佛经翻译构成了我国古代翻译活动的主要内容。
我国唐代的玄奘(俗称三藏法师)提出了著名的“五不翻”,即在五种情况下要采用音译的方法,探讨了译名问题。
第一为“神秘故”,也就是有着很多十分神秘的内涵。
如果我们没有足够把握将其自身的意义借助汉语表达出来,那就不必翻译。
比如“国际歌”当中的“英特纳雄耐尔”,我们就没有必要进行翻译。
究其原因就在于在翻译这首歌的歌词时,没有找到非常准确的词语来表达其应有的含义。
中国翻译简史
林语堂
•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 学家、新道家代表人物,1895年生于福建 漳州平和县坂仔镇一个基督教牧师家庭, 原名和乐,后改名玉堂,又改名为语堂, 早年留学美国、德国,获哈佛大学文学硕 士,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回国后分别 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任教。 林语堂于1940年和1950年先后两度获得诺 贝尔文学奖提名。
中国译历史简介
A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y of translation in China
•
中国的翻译史有史籍记载的已长达三千余 年,早在史前三皇五帝时代就存在翻译活 动,一般认为“五四"以前,中国翻译史上 出现过三次翻译高潮。
三次翻译高峰(three translation peaks)
• 1)东汉--唐宋时期 • 2)隋唐--明末清初 • 3)鸦片战争--五四运动
第一次翻译高峰期
• 佛经翻译(sutra translation)
• 释道安首创译场制度,提出著名"五失本,三不易"理论, 他主张严格的直译 • 天竺人鸠摩罗什创立了一整套译场制度,开集体翻译, 倾向于意译,注重文质结合,既忠实与原文的神情,能 “以实出华”,他反对译经时用“格义”。 • 玄奘(唐朝佛经翻译达到顶峰),他不但把佛经翻译成汉 文,而且把老子著作的一部分译成了梵文,成为了第一个 把汉文著作向国外介绍的中国人,制定了“五不翻”的原 则,即:秘密故、含多义故、无此故、顺古故以及生善故。 译文中运用的种种技巧:补充法、省略法、变位法、分合 法、译名假借法、代词还原法。
第二次翻译高峰期
• 科技翻译(science and technology translation) • 代表人物:中国科学家徐光启和意大利人 利玛窦,合作翻译《几何原本》前六卷。 • 这一阶段主要是外国人口译,中国人笔述, 国人选择译品的余地不大,译者对翻译理 论技巧知之不多,所以译作大都有“文义 难精”之弊。
西方翻译简史(中文)
在法国,文学家阿米欧(Jacqucs Amyot)先后用了十七年(1542-1559 年)时间,译出了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比较列传》(简称《名人 传》)。查普曼(Georga Chapman)1598至1616年译的《伊利亚特》和 《奥德赛》,弗罗里欧(John Florio)1603年所译蒙田的《散文集》,乃是英 语文学译著中一群灿烂的明星。而1611年《钦定圣经译本》的翻译出版则标 志着英国翻译史上又一次大发展。它以其英语风格的地道、通俗和优美赢得 了“英语中最伟大的译著”的盛誉,在长时期里成为英国唯一家喻户晓、人 手一册的经典作品,对现代英语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 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翻译
四、第四次翻译高潮——十四至十六世纪
十四至十六世纪欧洲发生的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思想和文学 的革新运动,也是西方翻译史上的一次大发展。特别是文艺复兴在西 欧各国普遍展开的十六世纪及尔后一个时期,翻译活动达到了前所未 见的高峰。翻译活动深入到思想、政治、哲学、文学、宗教等各个领 域,涉及到古代和当代的主要作品,产生了一大批杰出的翻译家和一 系列优秀的翻译作品。在德国,宗教改革家路德(Martin Luther)顺从 民众的意愿,采用民众的语言,于1522至1534年翻译刊行第一部 “民众的圣经”,开创了现代德语发展的新纪元。
西方翻译简史
西方翻译史于公元前三世纪揭开它的第一页。从广义上 说,西方最早的译作是公元前三至二世纪之间,七十二名犹 太学者在埃及亚历山大城翻译的《圣经·旧约》,即《七十子
希腊文本》(Septuagint);从严格意义上说,西方的第一部译
作是在约公元前三世纪中叶安德罗尼柯(Livius Andronicus)在 罗马用拉丁语翻前三世纪问世,因此可以说西方的翻 译活动自古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裴琰之原文翻译
裴琰之原文翻译裴琰之原文翻译《裴琰之》选自《太平广记》,大家有学习过这篇文言文吗?下面给大家整理了裴琰之原文翻译,一起来看看吧!裴琰之原文翻译原文裴琰之作同州司户,年才弱冠,但以行乐为事,略不为案牍。
刺史谯国公李崇义怪之△问户佐。
佐曰:“司户达官儿郎,恐不闲书判。
”既数日,崇义谓琰之曰:“同州事物固系,司户尤甚,公何不别求京官,无为滞此司也。
”琰之唯诺。
复数日,曹事委积,诸窃议以为琰之不知书,△遨游耳。
他日,崇义召之,厉色形言,将奏免之。
琰之出,谓其佐曰:“文案几何?”对曰:“遽者二百余。
”琰之曰:“有何多,如此逼人。
”命每案后连纸十张,仍命五六人△供研墨点笔。
左右勉唯而已。
琰之不之听,语主案者略言事意,倚柱而断之,词理纵横,文华灿烂,手不停辍,落纸如飞。
倾州官僚,观者如堵墙,惊叹之声不已也。
案达于崇义,崇义初曰:“司户解判邪?”户佐曰:“司户太高手笔。
”仍未之奇也,比四五十案,词彩弥精。
崇义悚怍,召琰之,降阶谢曰:“公之词翰若此何忍藏锋成鄙夫之过。
”是日名动一州。
(选自《太平广记》)【注释】①司户:官名,主管户籍。
②闲:熟习的。
③系:继,连接,这里引申为繁多。
④遽者:这里指需紧急办理的案件。
⑤勉唯:勉强答应。
⑥翰:毛笔,引申为文辞。
翻译裴琰之担任同州司户的时候,刚刚二十岁,每天以玩乐为主要的事,一点也不关心处理公文。
刺史谯国公李崇义怪罪他而去询问户佐,户佐说:“司户是大家的孩子,恐怕不善于处理公文。
”过了数日,李崇义对裴琰之说:“同州的公务繁忙,司户尤为突出。
你何不另外谋求个京城里的官当,没有必要滞留在这里。
”裴琰之只好点头称是。
又过了数日,司户应该办理的公文堆积。
大家偷偷议论,以为裴琰之不会撰写公文,只会玩乐。
后来李崇义召见裴琰之,严厉地对他说,要请示朝廷将他免职。
裴琰之出来问户佐:“有多少公文案卷?”户佐回答说:“着急处理的有二百多份。
”裴琰之说:“我以为有多少呢,竟如此逼迫人!”他命令每件等待处理的案卷后面附上十张纸,又命令五六个人给他研墨点笔,左右的人勉强去做了。
round two翻译
round two翻译
Round Two翻译,可以指“第二轮”,也就是重新开始,有一次新的机会。
它具有多重含义,可以指重新开始某项活动或在某个阶段再次尝试,也可以指继续某项工作或重新考虑某些事情。
Round two翻译的一般意思是“重新开始”,即第二轮,可以指的是重新开始某项活动,或者是在某个阶段再次尝试。
例如,当你希望重新开始一个项目时,可以说“Let's start round two”(让我们开始第二轮)。
Round two还可以用来指继续某项工作。
例如,当你想要继续做之前的事情时,可以说“Let's go for round two”(让我们继续第二轮)。
此外,round two翻译也可以指重新考虑某个问题。
例如,当你认为上一次的决定不太好时,可以说“Let's do round two”(让我们做第二轮),表示你想重新考虑这个问题。
此外,round two翻译也可以指第二次尝试去解决某个问题。
例如,当你第一次尝试解决问题失败后,可以说“Let's try round two”(让我们尝试第二轮),表示你想要再次尝试解决这个问题。
Round two翻译可以指的是重新开始,也可以指继续某项工作或重新考虑某些事情,当你想要重新开始某项活动或重新尝试某些事情时,可以使用这个短语。
同时,round two翻译也可以指第二次尝试去解决某个问题,即再次尝试去解决一个问题,以期望能够得到更好的结果。
高级英语第二次课文需背诵翻译部分原文+译文
Lesson2The little crowd of mourners -- all men and boys, no women--threaded their way across the market place between the piles of pomegranates and the taxis and the camels, walling a short chant over and over again. What really appeals to the flies is that the corpses here are never put into coffins, they are merely wrapped in a piece of rag and carried on a rough wooden bier on the shoulders of four friends. When the friends get to the burying-ground they hack an oblong hole a foot or two deep, dump the body in it and fling over it a little of the dried-up, lumpy earth, which is like broken brick. No gravestone, no name, no identifying mark of any kind. The burying-ground is merely a huge waste of hummocky earth, like a derelict building-lot. After a month or two no one can even be certain where his own relatives are buried.(翻译)一小队送葬者——所有送葬者均为男子——迂回穿行于集贸市场,从一堆堆石榴以及出租汽车和骆驼间挤道而行,一边走一边悲痛地重复着一支短促的哀歌。
简述中国对外文化交流与历史上三次翻译高潮的相互影响
简述中国对外文化交流与历史上三次翻译高潮的相互影响作者:何斌慧来源:《大东方》2017年第01期摘要:本文通过回溯我国历史上的三次翻译高潮和同时期的文化交流概况,阐述了翻译高潮与对外文化交流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
关键词:翻译高潮;文化交流;影响我国的翻译活动历史悠久,周朝就开始设译官。
东汉以后翻译开始渐成规模,以“五四”运动为界,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三次翻译高潮:东汉至唐宋(25-1279)的佛经翻译,明末清初(十七世纪初)的科技文献翻译,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时期(1840-1919)的西学翻译。
这三次翻译高潮成为那几个时代中外文化和思想交流的先导。
一、东汉至唐宋的佛教翻译秦代及秦以前,由于大一统的国家还没有建立,与现在理解的外国之间的文化交流甚少,今天所知者已不多。
相传殷朝灭亡后箕子曾入朝鲜,传播了中国的教化,统一的秦王朝声名远播。
而东汉一直到唐宋的佛经翻译,就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翻译高潮。
在此间,我国不但通过大量翻译外文佛教典籍使得本土佛教取得重大的发展,有了自己的特点,同时还通过向日本、朝鲜等周边国家的经济和文化辐射奠定了东亚文化大国的地位。
也许是唐朝时期中国鼎盛的文化和对外交流盛况太过耀眼,在宋元时期并没有出现许多有影响力的译著,翻译方面乏善可陈。
但是,被四面包围的北宋和偏安的南宋都依然保持着活跃的对外贸易和交流的生命力,而不断发展的海上交通也使得中原与外界的交流没有中断。
尤其是元朝时,疆域的不断扩张不但重新打通了丝绸之路,而且扩大了中华文化辐射的范围,使得火药、印刷术等都传到的欧洲。
也为明清时越来越多的西方传教士到达中国奠定了历史基础。
二、明清的中外交流和明末清初的科技文献翻译我国历史上的第二次翻译高潮始于明朝后期。
明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就范围而言,远远超过以往。
不但日本、朝鲜及东南亚诸国这样的近邻和中国交流频繁,甚至远达西欧国家,官方、民间都有交往。
政治使节、商业贸易、学习、传教、移民以至战争,各种渠道皆起过作用。
西方翻译史
西方翻译简史一、西方翻译简史1第一次翻译活动高潮(公元前3世纪)罗马文学三大鼻祖之一的安德罗尼柯于公元前3世纪翻译的拉丁文版《奥德赛》被视为西方翻译史上最早的译作。
其后的一些大文学家们也都开始尝试用拉丁语翻译或改写希腊戏剧作品,从而掀起了西方历史上第一次翻译高潮。
这一阶段的翻译活动将古希腊文学介绍到罗马,促进了罗马文学的诞生和发展。
2第二次高潮(罗马帝国后期)圣·哲罗姆翻译的《通俗拉丁文本圣经》成为定本,标志着《圣经》翻译取得了与世俗文学翻译同样重要的地位。
3第三次高潮(11-12世纪)出现了大规模的翻译活动:西方翻译家把大批阿拉伯语作品译成拉丁语,在翻译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
4第四次翻译活动高潮(文艺复兴时代晚期)翻译活动已经深入到思想、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同时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翻译家和译作。
英王詹姆士一世1611年命人翻译的英文钦定本《圣经》则标志着英国翻译的一次飞跃。
这部译着至今仍被奉为英语语言的经典之作,对英语语言和英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5第五次次高潮(17-20世纪)这一时期的翻译比文艺复兴时期稍为逊色,但仍有大批西方文学名著被翻译出来,此时东方的一些优秀文学作品也开始被译成各国文字。
6第六次高潮(二战时期,一直延续至今)。
二战以来,世界经济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科技领域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翻译的范围随之大大扩展,科技和商业翻译日趋成熟。
各种国内、国际翻译协会和团体的组建,为集中翻译力量多出翻译精品打下坚实的基础。
更重要的是,随着计算机的出现,人们对机器翻译的研究也已正式提上议事日程。
虽然目前计算机翻译的质量远远不如人工翻译,但其速度却是人类无法比拟的,这无疑对人工翻译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在未来的世纪里计算机到底能不能代替人脑还是个谜。
二、西方翻译理论和翻译活动、翻译名家1最早的翻译家罗马帝国时期的西塞罗1)翻译的定义(解释家和演说家---直译与意译)2)意义(开创翻译的先河)昆体良的“与原作竞争”和哲罗姆的“文学用意译,《圣经》用直译”之说;奥古斯丁的《圣经》翻译凭“上帝的感召”和他的有关语言符号理论。
王夫之《读通鉴论》阅读答案及解析翻译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成而不倾,败而不亡,存乎其量之所持而已,智非所及也。
量者心之体,智者心之用。
用者用其体,体不定,则用不足以行;体不定而用或有所当,惟其机.也。
机者发而可中,而不足以持久,虽成必败,苟败必亡。
故曰非智所及也。
项羽、李存勖【1】战而必胜,犯大敌而不挠.,非徒其勇也,知机之捷亦智矣,卒以倾亡者,岂智之.遽穷乎?智则未有不穷者也。
【甲】项羽不足以持败,一摧垓下,遂愤恚失守而自刭,量不足以胜.之也。
藉令戢悻悻之怒,渡江东以为后图,韩、彭、英布非不可移易而必忠于汉者,收余众,间.群雄,更起而角死力,汉亦疲矣。
而羽不能者,量止于一胜之威,败出于意外而弗能自固也。
【乙】李嗣源定入汴之策,既灭朱友贞,一入汴而以头触嗣源曰:“天下与尔共之。
”卒为.嗣源所迫,身死国灭,量不足以受之也。
藉令忍沾沾之喜,以从容论功而.行赏,人且喻.于君臣之义,虽有大勋,亦分谊所当尽,嗣源虽挟不轨之心,无有为之效命者,自敛雄心以.俯听。
而存勖不能者,量尽于争战之中,胜出于意外而弗能自抑.也。
【丙】汉高一败彭城,再败荥阳,跳身孤走,而神不为怵,故项羽终屈其难折之锋。
宋祖端居汴京,曹彬为.下江南,收六十余年割据不服数千里之疆土,而不轻授以使相,故功臣终安臣节而天下定。
成大业者,在量而.不在智,明矣。
量者,定体于恒者也。
体定于百年之长虑,而后机不失于俄顷。
忧喜变迁,须臾不制,转念知非.,而势已成乎莫挽,唯定体之.不立故也。
【丁】败则唯死而已,胜则骄淫侈靡,无所汔.止,羽、存勖之以倾败终也,决于此耳。
生之与死,成之与败,皆理势之必有,相为圜转而不可测者也。
既以.身任天下,则死之与败,非意外之凶危;生之与成,抑固然之筹画。
生而知其或死,则死而知其固可以生;败而知有可成,则成而抑思其且可以败。
生死死生,成败败成,流转于时势,而皆有量以受之,如丸善走,不能踰越于盘中。
其不动也如山,其决机也如水,此所谓守气也。
气守而心不动,乃以得百里之地而观诸侯、有天下,传世长久而不危。
2019河南省中考语文《说明与检测》试题课外文言文翻译
2019河南省中考语文《说明与检测》上册试题课外文言文翻译一、文言文专题阅读指导部分(一)《吕氏春秋·高义》节选(对比阅读:《鱼我所欲也》)原文: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
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今说③景公,景公未之行④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
”令弟子趣⑤驾,辞而行。
翻译:孔子拜见齐景公,景公送给他廪丘作为食邑。
孔子谢绝了,不肯接受,出来以后对学生们说:“我听说君子有功因而接受颁布俸禄,现在我劝说景公听从我的主张,景公没有采纳我的主张,却要赏赐给我廪丘,他太不了解我了!”让学生们赶快套好车,告辞以后就走了。
(二)《新序》节选(对比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
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
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节选自《新序》)译文:宋昭公国亡后出逃,到达了邻国,感慨说道:“我知道亡国的原因了。
我朝做官的千百人,施政做事,没有一个不说:‘我们君主圣明!’侍从妃子数百人,披着衣服站立,没有一个不说:‘我们君王长得英俊!’朝内朝外都听不到说我的过错,因此到了这个地步!”(在宋君看来),做君王的之所以离开国家失掉社稷,是因为说谄媚话的人太多。
所以宋昭公逃出了国家后能够醒悟,最后得以返回国家。
[2](三)《资治通鉴》节选(对比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齐威王召即墨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
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
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
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
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
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崐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汉译英段落翻译讲解(2nd assignment第二册课堂用20170417)
汉英段落翻译学习方法指导&举例分析
涉及范围:历史、文化 经济,社会 策略:化长为短、化整为零、化繁为简
化整个段落为5-6句(in terms of punctuations)。 其实就是句子翻译, 逐句拆分。
先找主干。
Company Logo
译句做题步骤:句子结构+时态+词组搭配
汉译英翻译举例分析及错误分析
旅游业是(近二十年来在世界各地迅速发展的)一个行 业,现在正引起中国公众越来越多的注意。
Tourism, a fast developing business over last two decades in all parts of the world, is now attracting increasing publicity in China.
截至2012年底,中国已经在全球108各国家和地 区建立了400所孔子学院和535个孔子课堂。
By the end of 2012, there had been 400 Confucius Institutes and 535 Confucius Classrooms established in 108 countries and regions all around the world.
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交往的日益广泛,世 界各国对汉语学习的需求急剧增长。
@四次翻译理论发展
从中国历史上四次翻译高潮谈翻译理论的发展——张景丰翻译是不同民族进行交流的重要媒体之一。
在中国历史上,周朝已开始设译官,此后出现过多次翻译高潮,每次高潮都涌现出许多优秀的翻译理论家,经百家争鸣,翻译理论不断发展、进步、趋于完善。
因此要了解翻译理论的发展,须了解翻译的历史,总结经验。
下面仅从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四次翻译高潮对翻译理论的发展予以探讨。
第一次翻译高潮:东汉至唐宋时期在三国时期,支谦的《法句经序》中提出了“因循本旨,不加文饰”的译经原则。
有人认为,支谦此序“可以算是最初的直译说了”(罗根泽语)。
晋、前秦时道安继而在《革卑婆沙序》中提出了比支谦更为明确的主张,即“案本而传,不令有损言游字;时改倒句,余尽实录。
”道安涉及译论的佛经序文较多,最有名的是提出“五失本”、“三不易”之说。
其意思是,翻译佛经在五种情况下会失去本来面目,有三件事决定了译事是很不容易的,因此必须慎之又慎。
北朝末年及隋初,彦琮著《辨证论》,它可以看作是我国第一篇翻译专论,他主张译经“宁贵朴而近理,不用巧而背源”。
可见他也是坚持忠实第一并倾向于直译的。
以上三家的论点颇为近似,他们的原则可以概括为“重质朴,轻文采”。
唐代僧人玄奘,其真本领在于翻译佛经,是中国佛经翻译史上集大成并后来居上的翻译家,他不仅译出了七十五部佛经,而且还把老子的部分著作译成梵文,成了第一个向国外介绍汉语著作的中国人。
他的指导原则就是:“既须求真,又须喻俗”。
“求真”即追求准确,要力求“忠实原作”,这是一切认真负责的翻译工作者的共同理想。
同时必须“喻俗”,亦即使群众理解,这就是说要“通顺”。
道宣在《续高僧传》中对玄奘及其前辈的佛经翻译作了比较,他说:“自前代以来,所译经教,初从梵语,倒写本文;次乃回之,顺同此俗。
然后笔人观理文句,中间增损,多坠全言。
今所翻传,都由奘旨,意思独断,出语成章。
词人随写,即可披玩”。
不难看出,玄奘在翻译上已达到炉火纯青、得心应手的熟练程度。
中外翻译简史
天文学方面,有利玛窦与李之藻合译的《乾坤体译》 天文学方面,有利玛窦与李之藻合译的《乾坤体译》是最早 介绍西方普通天文学著作之一, 介绍西方普通天文学著作之一,较好的反映了当时入传西方天文 学的实际水平。 学的实际水平。 数学方面,慕凤泎与波兰耶稣会士通过合译书, 数学方面,慕凤泎与波兰耶稣会士通过合译书,最早将当时 为世界最先进数学知识之一的对数术传入我国。 为世界最先进数学知识之一的对数术传入我国。等等一系列的数 学方面的引入。农也水利方面,徐光启与熊三拔合一《泰西水 学方面的引入。农也水利方面,徐光启与熊三拔合一《 此书是徐启光从利玛窦处得知“水利” 法》,此书是徐启光从利玛窦处得知“水利”对改善农业十分有 益后,想尽许多办法才与熊三拨合译的。 益后,想尽许多办法才与熊三拨合译的。
有的西人认为:“中国语言文字最难为西人所通 即通之亦难将西书之 有的西人认为 中国语言文字最难为西人所通,即通之亦难将西书之 中国语言文字最难为西人所通 精奥译至中国。盖中国文字最生而最硬,若以译泰西格致与制造等事 若以译泰西格致与制造等事,几 精奥译至中国。盖中国文字最生而最硬 若以译泰西格致与制造等事 几 成笑谈。 傅兰雅则认为其“实有不然” 因为 因为“ 成笑谈。”傅兰雅则认为其“实有不然”,因为“明时利马窦诸人及今 各译之人,并未遇有甚大之难以致中止 所以只要努力解决译名问题 并未遇有甚大之难以致中止” 所以只要努力解决译名问题,西 各译之人 并未遇有甚大之难以致中止”,所以只要努力解决译名问题 西 方科学就会顺利翻译成中文。他又说:“二三百年前 二三百年前,英国多藉希腊与罗 方科学就会顺利翻译成中文。他又说 二三百年前 英国多藉希腊与罗 马等国文字以作致与制造内之新名,后则渐除不用 或换以更妥者,而中国 后则渐除不用,或换以更妥者 马等国文字以作致与制造内之新名 后则渐除不用 或换以更妥者 而中国 亦难免此举” 指出 译西书第一要事为名目,若所用名目必为华字典内 指出“ 亦难免此举”,指出“译西书第一要事为名目 若所用名目必为华字典内 之字义,不可另有解释 则译事永不能成” 不可另有解释,则译事永不能成 之字义 不可另有解释 则译事永不能成”。
第二次翻译高潮的特点及其对译界的影响
第二次翻译高潮的特点及其对译界的影响作者:米思旋来源:《现代交际》2020年第13期摘要:在我国翻译历史上的第一次翻译高潮——佛经翻译之后,于明末清初时期迎来了第二次翻译高潮。
这次翻译高潮所带来的国外先进科技知识为我国近代科学发展与研究提供了可靠依据,同时也为我国翻译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明清时期科技翻译高潮兴起的原因入手,总结第二次翻译高潮呈现的特点,并分析其对我国译界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第二次翻译高潮形成原因特点影响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3-0102-0216世纪末17世纪初,西方国家进入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开始进行海外扩张。
他们踏入了中国的领土,随之而来的还有许多传教士。
这些传教士在中国宣传天主教教义,也带来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
传教士与中国士大夫们采取中西合译的方式将这些知识翻译成了系统的汉字,掀起了科技翻译高潮。
根据《在华耶稣会士列传及书目》和《欧洲著作汉译书目》记载,耶稣会士的汉文西书共437部,其中宗教类书籍251种;人文科学类书籍55种[1]。
从中可以看出,明末清初科技翻译高潮为中国科学水平的进步创造了条件,推动了我国社会的进步,而对于翻译本身来说,在这一时期出现的翻译理论虽然没有系统性,但也为后来出现的翻译高潮奠定了基础,促进了我国翻译事业的发展。
一、第二次翻译高潮产生的背景1.外有耶稣会传教士的推动1583年,利玛窦来到肇庆建立了仙花寺,这也是中国内地的第一所教堂。
但这时中国文人士大夫们对于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还是持有异议,一是因为耶稣会代表着天主教、各宗主国与西方殖民者的利益,这与明朝自身利益相悖;二是因为东西方的宗教信仰和传统文化与中国文化产生的冲突。
为了顺利在中国内地传教布道,利玛窦制订了一系列缓和策略,如以留长辫穿儒服的儒生形象示人以获得士大夫们的好感;结交官员精准受众;从传播西方科学技术和人文科学入手,激起中国知识分子的兴趣;尊重儒家习俗,把天主教与儒家的伦理道德相结合等[2]。
第二次翻译练习Homework
Homework翻译练习21.Clearly a tug of war over key policies continues between the pragmatic and ideological camps.2. She scolded her maid and was as cross as two sticks.3. The senator picked up his hat and courage.4. I read this letter with both surprise and excitement, surprise because he is still around, excitement because he didn’t ever forget me.5. I want a worker, not a clock watcher. Don’t you understand?6. A good teacher should have his head in the clouds sometimes, but his feet always on the ground.7. Everybody said how well the new Secretary was doing, but old Mr. Carr said shortly, “Yes. New brooms sweep clean.”8. World-famous for his works he was never personally well known, for throughout his life he avoided publicity.9. He wants a lawyer who understands his case, who sympathizes with him and who has been there himself.10. Because of limited insurance coverage, many people will have to look to their own resources -- both emotional and financial -- to care for aninfirm or recovering relative at home.11. The history of a tree from the time it starts in the forest until the boards which it yields are used, would form an interesting and, in many instances, an exciting story.12. I can see three different types of composers in musical history, each of whom creates music in a somewhat different fashion.13. To petrol we owe the existence of the motor-car, which has replaced the private carriage drawn by the horse. To petrol we owe the possibility of flying.参考译文:1.Clearly a tug of war over key policies continues between the pragmatic and ideological camps.不言而喻,注重务实的和强调意识形态的两大营垒还会在重大政策上争吵不休.tug of war 本意为"拔河", 在此处为比喻用法, 指"双方势均力敌,争吵不休", 直译显然不妥, 故采用释义法.)2. She scolded her maid and was as cross as two sticks.她骂斥自己的女仆,而且脾气非常不好。
第二次翻译文本及参考译文
Here are a few general pointers about brushing.Brush at least twice a day-one of those times should be just before you go to bed. When you sleep, your mouth gets drier. This makes it easier for acids from bacteria to attack your teeth. Also try to brush in the morning, either before or after breakfast.After breakfast is better. That way, bits of food are removed. But if you eat in your car or at work, or skip breakfast, brush first thing in the morning. This will get rid of the plaque that built up overnight.Brush no more than three times a day-brushing after lunch will give you a good midday cleaning. But brushing too hard can damage your gums. It can cause them to recede (move away from the teeth). Plaque attaches to teeth like jam sticks to a spoon. It can’t be totally removed by rinsing, but a light brushing will do the trick. Once plaque has hardened into calculus (tartar), brushing can’t remove it. If you think you might brush too hard, hold your toothbrush the same way you hold a pen. This encourages a lighter stroke.Brush for at least two minutes -set a timer if you have to, but don’t skimp on brushing time. Two minutes is the minimum time you need to clean all of your teeth.Have a standard routine for brushing-try to brush your teeth in the same order everyday. This can help you cover every area of your mouth. If you do this routinely, it will become second nature.Always use a toothbrush with soft or extra-soft bristles-the harder the brush, the greater the risk of harming your gums.下面是一些刷牙的一般要点:每天至少刷两次-你睡前一定要刷一次。
子路见孔子翻译及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子路见孔子【原文】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
”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①可及乎”子路曰:“学岂②益哉也”孔子曰:“夫人君而无谏臣则失正,士而无教友则失听。
御狂马者不释③棰策也,操弓不反于檠④,然后可持也,木受绳则直,人受谏⑤则圣,受学重问⑥,孰不顺哉。
谤毁仁者憎怒士人必主于刑也,君子不可不学。
”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⑦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⑧。
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栝⑨而羽之,镞而砺之⑩,其入之不亦深乎。
”子路再拜曰:“敬受教。
” (选自《孔子家语》)【注释】①岂:同“其”,代词,相当于“谁”。
②岂:表示反诘语气,相当于“难道”。
③释:放;策:马鞭子。
④檠:(qíng)矫正弓弩的器具。
反:反对,引申为“丢弃”。
⑤谏:直言规劝,批评;圣:通达,明智。
⑥受学:从师学习;重:重视,注重。
⑦揉同“糅”,用熨木,通过人力加工,把曲的变直,直的变曲。
⑧犀革:犀牛的皮制品。
⑨栝(guā):箭的末端;羽:作动词用,即用羽毛装饰。
⑩镞:(zú):箭头;砺:磨刀石,作动词用,即磨砺。
【参考译文】孔子对子路说:“你有什么喜好”子路回答说:“我喜欢长剑。
” 孔子说:“我不是问这方面。
以你的天赋,再加上学习,应该能有好的才能。
”子路说:“学习能够增长我们的能力吗” 孔子说:“好比君王如果没有敢进谏的大臣,政事就会有错失;君王没有遇到敢于进谏的大臣就会迷失方向,有才能的人没有能够教会自己的朋友就会听不到正确的意见和建议。
对性情狂放的马不能放下鞭子,操弓射箭则不能随便更换辅正的檠。
树木如果以墨绳来牵引就能长得笔直,人能接受善言规劝就能品格高尚。
接受教导认真多问,没有什么学不成的。
违背仁德专行恶事的人,随时要接受国法的制裁。
所以说君子不能不学习。
” 子路说:“南山有一种竹子,不须揉烤加工就很笔直,削尖后射出去,能穿透犀牛的厚皮,所以有些东西天赋异秉又何必经过学习的过程呢” 孔子说:“如果在箭尾安上羽毛,箭头磨得锐利,箭不是能射得更深更远吗”子路听后拜谢说:“真是受益良多。
从回顾中西方翻译高潮来认识翻译的历史价值
从回顾中西方翻译高潮来认识翻译的历史价值【摘要】作者认为,我们在讨论翻译的各种价值时,不该忽视它在历史事件中所体现出来的意义。
这样才能让我们真正认识翻译的历史价值,并且树立正确的翻译历史价值观。
而本文主要从中国四次翻译高潮和西方五大翻译发展阶段来论述了翻译的历史价值。
【关键词】翻译历史价值尤金·奈达曾指出,所谓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最自然的对等话语再现原语的信息。
笔者认为,翻译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人类社会活动。
它是一种跨文化间的交流活动。
季羡林先生在谈到翻译作用时,曾进行过如下阐述:“英国的汤因比说没有任何文明史能永存的。
我本人把文化(文明)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诞生,成长,繁荣,衰竭,消逝。
”(季羡林,许钧,1998:210)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并肯定翻译的价值,树立正确的翻译价值观。
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对翻译的历史价值观进行探讨。
一、中国的四次翻译高潮在研究翻译的历史价值之前,首先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四次翻译高潮。
第一次翻译高潮是东汉至唐宋时期的佛经翻译。
到西汉末年与东汉初年,中国封建制度的不断发展,赋税徭役加重,人民的生活痛苦不堪。
这时佛教所宣扬的“普渡众生”,“因果报应”,“生死轮回”即满足了当时统治阶级想利用佛教麻醉、迷惑老百姓以巩固自身的统治地位,也满足了老百姓想借助宗教得到精神慰藉的心理需求。
“在这样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佛教作为一种外来宗教,自然受到欢迎,佛经的翻译也因此受到广泛重视。
”(谭载喜,2000)因此佛经的翻译受到了广泛的重视,掀起了中国翻译的首次高潮。
第二次翻译高潮是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
明末清初时期,随着航海事业的发展,各国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
翻译科技著作成为当时一大热潮。
而翻译的科技作品使得一批文人志士意识到了科技的重要性,开阔了视野,打破了思想上的禁锢,从而不断推进了科技在当时落后的中国的发展。
但当时的科技翻译高潮好景不长。
这是因为中国的闭关锁国,最终导致鸦片战争中的惨败。
翻译社会功能论文
翻译社会功能论文摘要:从中国历史上三次翻译高潮可以看出,无论是佛经翻译运动、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活动还是清末的西学翻译,虽然三次高潮兴起和结束的时间有所不同、主题各异,但它们都在中国的文化、科技发展中展现了其特有的社会功能。
当今社会经济加速发展,全球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翻译的社会功能应当更加引起重视。
如何充分发挥翻译的社会功能、并将其功能最大化,是值得每位翻译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一、引言翻译活动作为不同文化间沟通的桥梁,其作用不仅仅限于连接两种或是多种不同的文化。
在翻译的过程中,外来的语言文化不仅对译入语本身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还作用于译入语所在的社会环境。
在中国的翻译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三次翻译的高潮,从不同的翻译高潮能够分辨出当时不同的社会环境的需要及翻译发挥的不同社会功能。
本文主要针对中国历史上出现的三次翻译高潮,对翻译的社会功能都体现在哪些方面及其具体影响进行了探讨。
二、三次翻译高潮1.佛经翻译。
起源于东汉时期的佛经翻译是中国翻译史上的第一次高潮。
我国最早的汉译佛经是《四十二章经》,这是我国翻译梵文佛经的开始。
随后,从东晋开始,梵文佛经大量传入中国。
随着统治者日益信奉佛教,佛经翻译工作也开始由私人翻译转为官方翻译,至唐代,梵文佛经已经能够得到全面系统的翻译。
著名的四大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真谛、玄奘、不空都是在第一次翻译大潮中为佛经的翻译做出了突出贡献。
大量的佛教典籍进入中国以后,对于中国的语言文字、哲学宗教、绘画艺术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明清科技翻译。
中国历史上第二次翻译高潮,是明末清初的一百多年间以科技为主要内容的翻译活动。
16世纪至18世纪初,正值欧洲各国家文艺复兴、工业革命和科学革命产生的时期。
当时的中国政府相对封闭落后,但在西方传教士的影响之下,渐渐兴起了科技翻译的高潮。
在这次翻译高潮中,传教士利玛窦与汤若望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607年,利玛窦与徐光启合译的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成为第一本西方科学著作的中文译作。
中西方翻译史对比
中西方翻译史对比Western translation history翻译在西方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出现过5次高潮。
第一个高潮是在公元前3世纪中叶。
当时最著名的译作为《希腊文旧约圣经》(Septuagint). 据说该译作由72名学者在72天内从希伯来语译为希腊语,以满足讲希腊语的犹太人学习《圣经》的需要。
与此同时,由于希腊丰富的文化遗产吸引着发展中的罗马,罗马文学家将荷马史诗《奥德赛》(Odyssey)和大批希腊戏剧作品译为拉丁语或用拉丁语改编希腊戏剧,打开了欧洲翻译的局面,使古希腊文学得以传播和继承。
第二个高潮发生于公元4世纪至6世纪之间。
它与基督教的发展密切相关。
由于《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要传播基督教必须将希伯来语和希腊语写成的《圣经》译为拉丁语才能为罗马人所接受,于是各种译本相序问世,其中杰洛姆(Jerome)翻译的《圣经通用本》(the Vulgate)最具权威性。
出于对宗教的狂热和对上帝的敬畏,当时许多译者认为忠实地传达原文意思必须采用直译的方式,所以他们的译文难懂,而杰洛姆(Jerome)的思想比较开明,他坚持“在不损害意思的前提下,应当使译文符合译语的韵律和各种特征”,因此他的译文流畅自然,易于读者接受。
第三个高潮是11世纪至12世纪之间。
由于基督教与穆斯林对彼此的文化深感兴趣,大批作品从阿拉伯语译成拉丁语,希腊语译成古叙利亚语,西班牙的托莱多因翻译活动的繁荣成为欧洲的学术中心,这一高潮持续了近一百年。
14-16时机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思想、文学和艺术的革新,引起了翻译的第四次高潮,翻译活动的高潮,又推动了思想、文学和艺术等众多领域的发展。
德国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将《圣经》译为民众喜闻乐见的德语,为现代德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路德翻译《圣经》的原则之一是:“译者必须同家庭主妇、街上的儿童和市场上的普通人谈话,了解他们怎么说话,在此基础上进行翻译,使民众明白并意识到有人在用德语同他们谈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最近正在进行大规模的经济改革。
2013年11月15日,中国推出了一系列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社会和经济上的改革政策。
但国家主席和其他领导人明确指出,中国将会进行可持续发展、内需为依托的经济转型,为此中国可以忍受稍微慢一些的增长速度。
同时,中国领导人会刺激国有经济。
资助更多的扩张性增长项目,比如用以支持城镇化发展的基础建设的投资,包括大量的房屋、学校、公路等方面的建设。
Recently, China is being the large-scale economic reform. In Nov.15, 2013, China pushed out a series of the polices guiding by the market economy of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reform. But the Chairman of the nation and the other leaders to show clearly that China will be be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ased on domestic demand of the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so China would stand a little slower growth. Meanwhile, Chinese leaders will stimulate the state-owned economic, helping the more aggressive growth programs, such as to support the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including a great deal of houses, schools, the construction of roads,etc.
China has recently made major decisions about its economic fu ture. On November 15, 2013, China announced dramatic new s ocial and economic policies contemplating much greater relianc e on market forces. However, the president and other leaders h ave made it clear that China is willing to accept a slower gro wth pace if this will allow for a more sustainable, consumer-dr iven expansion of its economy. Meanwhil e, China’s leadership will ignite the capital economy, funding an aggressive growth program with major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s to support urban development, including huge constructions for housing, schools, roads, and more.
固定搭配:
依赖、依靠、依托rely/depend o n……
依赖名词短语reliance/dependence on……
明确表明/明确指出…… make it clear (that) ……
增长速度rate of growth/growth pace
忍受allow for/stand/tolerate
由……驱动的/受到……驱策的be driven by……
目标驱动的target-driven
刺激、点燃ignite/stimulate
国有经济state/capital economy
城镇化的、城镇的urban
城镇化urbanization
住房、房建housing
段落翻译常见考点总结
1.固定搭配
固定搭配不仅是翻译中的最为核心的考点,也是四六级考试中其他试题部分出现密度最高的知识点,尤其应该引起考生的高度重视。
翻译中一句话除了有一定的语法外,更要有固定搭配来完整整个句子,保证句子的正确无误,比如说名词与动词搭配,形容词与名词搭配,动词与副词的修饰关系,名词与介词搭配,更为重要的是常见的固定词组以及固定表达,这次都可能成为段落翻译出题的重点。
2.核心语法
语法知识虽然看起来很枯燥,但是在翻译和写作两个部分的运用却是最多的,翻译这部分语法考点大多数是以前词汇语法考题考点的重现和转移,这一点要引起同学的重视,尽管句子翻译现在不考了,但是段落翻译还是由一个个单独的句子组成,所以大体上它们有些考点是一致的。
核心语法考点最重要的虚拟语气,其次是倒装结构、从句知识、倒装结构、非谓语动词等,这些只是从中学时我们就接触过了,也应该了解它们在英语中的重要性。
3.核心动词以及动词短语的考查
动词可以说是英语中运用最为灵活的一类词,动词可以按照含义及它们在句中的作用分成四类,即行为动词(也称实义动词)、连系动词、助动词和情态动词,这些动词又可以细分出很多知识点,运用的时候要根据句子的实际情况加以筛选,所以考生一定要重点掌握。
冲刺备考建议
首先,在进行翻译练习时,尽量力求翻译答案多样化,特别化。
常用的简单的表达方式尽量不要用了,选择一些不常用的复杂一点的表达方式会让我们的翻译内容显得更有水平。
其次,掌握重点核心表达,多背搭配,同时利用经典搭配多造句子,完善语法结构。
这样不仅可以扩展思维、开阔思路,同时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最后,分析历年真题,强化重点语法知识。
如倒装结构、虚拟语气、比较结构、定语从句、状语从句、非谓语动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