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材学翻译

木材学翻译
木材学翻译

栓皮栎的木材解剖学特性

摘要

栓皮栎在内陆中对生态学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自然保护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葡萄牙,两

个树种的栓皮栎的解剖和结构特征得到描述,包括从未去皮的树和生产软木塞的树,软木橡木树材属于半环多孔性,有单穿孔板的单导管和大的木射线。导管在径向呈斜向排列,早材中的导管细胞比较大且含量丰富,在中间和晚材部分逐渐的减少。

关键词:栓皮蒴,木材解剖,多孔性,导管,软木的提取

引言

麻栎属在全球有500种乔木和灌木树种,特别是在北半球。西班牙栓皮栎生长在西地中海和欧洲的西南部(葡萄牙,西班牙,法国南部和意大利的部分区域),和亚洲北部(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

栓皮栎在生态贫瘠的区域致力于生态保护、保持水土流失、生物量和多样性((Maltez-Mouro et al. 2005)。它们受欧洲联盟保护(Habitat directive 92/43/EEC)。在葡萄牙,栓皮栎的覆盖面积为736,700公顷,占世界总栓皮栎面积的三分之一 (DGRF 2006)。栓皮栎在生理和环境的相互影响 (Villar-Salvador et al. 1997; Mansour & Fay 1998),生长和经营方面(Borges et al. 1997; Paulo et al. 2002; Costa et al. 2004)已经开始研究.

以前,栓皮栎的木材很重要,在造船业和工具制造的供求举足轻重。现在,栓皮栎更是因为可制造软木塞而闻名,它在世界范围内都被用作葡萄酒的瓶塞(Pereira 2007);木材倒是很少用(e.g. charcoal).因此我们并不奇怪现在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软木的研究上而很少致力于栓皮栎的木材上。

木材的结构和解剖特征很大程度的决定了其物理机械性能,并且对材性也有很大影响(Zobel & Van Buijtenen 1989)。在对一些栎树种(Wheeler & Thomas 1981; drexhage et al. 1999; Cherubini et al. 2003),进行研究时发现,木材的解剖特性与树木的生长和生态心理学相关,而且可以用来对年轮的研究(Wheeler & Baas 1991; Wimmer 2002)。

栓皮栎木材尚未受到详细的木材解剖学研究。García Esteban 、Guindeo Casassús (1990), Carvalho (1996, 1997) 和Quilhó et al. (2003) 对软木橡树木材解剖进行了一些描述,但没有很详细。Leal et al. (2006, 2007a)最近对软木橡树木材的导管、木射线和木纤维的寿命和径向变异进行了报道。Schweingruber(1990)在他的欧洲森林全面解剖图提到了栓皮栎。全面描述软木橡树木材解剖仍然缺乏,这是本文的目的。

栓皮栎的解剖结构有大体的描述,用于研究的木材来自于低密度林分的典型葡萄牙农林系统montado,那里的木材用于生产软木塞。当树木生长到胸径70厘米时开始提取软木,相应的年龄约25–30年,并继续在随后的周期间隔一般为9年进行提取(Pereira 2007)。软木的去除对木材解剖的影响在未去皮的栓皮栎和去皮的栓皮栎之间进行了研究。

材料和方法

2002年栓皮栎树从葡萄牙西南部的两个地方获得:Contenda(地点一)栓皮栎林分有40多年并且从没有被去过皮;Albardeiros(地点二)那里的树木有大约60年了,是被用来软

木的生产,经过了至少三次软木的提取。在每一个地点,随机采伐五棵健康的树取样,从胸高1.3米处获得2cm厚的横断面盘。取样地点和取样树的特点列在表1.

木材盘在实验室中风干,用带式砂光机进行表面磨光和抛光(从300到400砂砾)。记录环边界的独特性。在横切面上从髓心向树皮方向用30倍的光学显微镜观察观察导管,在连续的2896 ×2175μm测量面积。频率和导管的弦向直径每棵树研究了80个导管。

大型木射线的宽度在成熟的木材中测量,在横切面上用10倍的光学显微镜观察面积是13 ×8mm(切向轴方向)

宏观的观察和测量用低倍的显微镜((olympus SZH10)耦合到数码相机(日本胜利公司新型tk-c11380e)和图像分析软件(Leica Q Win Standard)来分析。

为了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和测量木射线的解剖结构和高度,我们从成熟的木材上切取小的立方体木块(2×2×2cm),并且将木块在沸水中软化。用滑动的显微镜用薄片切片机准备横向和纵向大约17 μm,用番红染色和一滴胶固定。在横切面上每棵树测量了60个木射线。

木纤维的长度、宽度、细胞壁的厚度和导管的长度的测量使用的成熟木材样品经过30%的乙醇以及过氧化氢和冰醋酸比例为1:1的溶液中,60 oC浸泡48小时,并且用蓝染色。每个样品测量了40个木纤维细胞和25个导管细胞。

现为观察和测量使用的是光学显微镜(Leitz Dialux 20EB)和半自动化的实时图像系统 (Leitz ASm 68K)。一般术语和方法论遵循建议征询IAWA研究所委员会 (1989 年).

使用SPSS 14.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确定解剖变量在未去皮和去皮的栓皮栎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结果

树木的解剖结构式相似的,但是,不同的空隙形态和细胞统计讨论如下,数据如表二所示。

表2.栓皮栎的解剖数量特征,两个采样点五棵树的平均和标准方差。

p

地点1 地点2

图片1.栓皮栎的显微观察,a,横切面,幼材具有明显的年轮界线和大的木射线,如箭头所示,采伐地点1.b,幼材具有明显的生长轮,采伐点2.c,成熟木材具有明显的生长论d,成熟的木材中有明显的界限,采伐点2.d,肉眼可见宽大的木射线。

一般特征

心材的颜色由褐色至深褐色,通常可以与浅颜色的边材明显区分出来。花纹是介质,再木材表面反映了粗粒度和不均匀分布。年轮相当明显(图1),显示着导管大小的变化、细胞壁的厚度和晚材纤维径向光滑的程度。当导管从晚材到早材的大小变化明显时,年轮很容易辨识。肉眼在横切面和经切面可观察到大的木射线。

解剖

栓皮栎是环孔材(图2a)。导管大多是单生的,一般为圆形和椭圆形截面,按斜的径向排列。导管在年轮上的大小和分布的渐变是可以观察到的,早材上导管短、宽,晚材上长、窄(图3a,b)。导管的平均数量是在采伐点一是2.9 ± 0.6/mm2,在采伐点二是5.1 ±1.5/mm2,显著性差异(P<0.001).导管的直径在地点1和地点2分别是(38–)133(–303) μm 和 (30–)139(–293) μm,直径的不同也是显著性差异(P<0.001)。导管的长度分别是s (88–)433(–636)μm 和 (56–)341(–587)μm 显著性差异(P<0.001)。导管的简单穿孔倾斜简直与细胞壁水平(图3c).导管细胞壁上的孔没用,互生,小,椭圆形(图3)地点1和地点2的平均直径是 5.4 ± 0.5 μm 和 5.8 ± 0.9 μm。有侵填体(图4)

纤维细小,但有厚的细胞壁,细胞壁在地点1和地点2的厚度分别为(3.7–)8.1(–12.9)

μm 和 (0.4–)8.1(–10.7) μm。具有简单和持续毗邻的坑(< 3μm),偶尔会有分离。在地点一,纤维的长度和宽度是(0.71–) 1.23(–1.76) mm 和 (14.2–)21.4(–31.1) μm;在地点二,纤维的长度和宽度是(0.7–)1.1(–1.6) mm 和(4.8–)19.8(–26.1) μm 。木纤维假导管有明显的具缘纹孔,环管假导管有大量的纹孔(图5a,b)。有时很难区分他们。

轴向薄壁组织是离孔散生和星散聚合形式按对角线模式排列的,偶尔按切向线3个细胞宽度排列,与木射线形成一个网状网络的模式(图2b),另外也发现了稀疏傍管型和环管型薄壁组织。

木射线是同种横卧细胞,单列和多列(>10)(图6a,b)。单列木射线在点1和点2的高度

分别是(55–)236(–620) μm 和 (9–)197(–791)μm。差异显著(p<0.001)。多列木射线在点1和点2的宽分别是(0.15–)0.46(–1.02)mm 和(1.57–)3.91(–8.31)mm。一些多列木射线高超过了20mm.复合木射线常见,聚合木射线稀少(图6c)。

轴向薄壁细胞和射线细胞中有棱柱(菱形)晶体,有时形成含晶链(图7)。深色(棕色到带红色)染色内容被发现在径向和轴向薄壁细胞。

软木去除的影响

在径向上观察幼龄材和成熟材之间年轮宽度的变化,当树木的软木被提取后,这种变化加强,如点2所示,年轮的宽度岁年龄而变化,可以看到在幼龄材阶段快速的生长。

地点1中幼小的和为去皮的树,幼龄材与成熟才相比导管较短,导管在年轮的早材和晚材中大小区别更明显,幼龄材中较小的导管与成熟的晚材相比占有更多的面积。在成熟的木材中,生长轮很窄,以至于很难区分出生长论,偶尔的,木材表现出不明显的半环空样式。

地点2中去皮的成熟木材中,树干的横切面显示出相关的年龄时,软木的去除已经开始了,更难确定年轮的界限,环孔的样式也是多变的(图1d),木材假定了一个不规则的半环孔材,导管的宽窄混乱,在软木开发的开始阶段,幼龄材中典型的半环孔材与点1中未去皮的树是相似的(图1b).

一般来说,幼龄材阶段的树木在地点1和地点2类似。但是,地点2的树木在成熟阶段因为软木的开发,导管的排列开始不规律,年轮的界限也变的不易区分。

讨论

栓皮栎表现出是环孔材的结构特征,这与Carvalho (1996) 和nunes (1998) 研究结果相同,与 García Esteban 和Guíndeo Casasús (1990), Gourlay和 Pereira (1998) and Garc ía Esteban et al. (2003)研究结果不同,他们把栓皮栎分类到环孔材,在其他的栎属植物中,是环孔材或者就是散孔材,一些树种的分类还具有争议。

一般来说,木本植物生长在地中海气候,具有年轮,由于不同的细胞形成在早期和晚期阶段的季节所以年轮可以很容易区分。然而,这并非总是如此,在栓皮栎中年轮往往不容易识别(图1cd)。不已区分的生长环边界取决于陡峭的孔径转变和纤维和薄壁细胞壁的结构,并在许多情况下过渡是逐渐的和难以确定。

众所周知,水的缺乏可以引起半环孔材的形成,这是地中海气候常见的现象,特殊的导管排列如半环孔材,与季节环境变化有关(Baas et al. 1988)。Cherubini et al. (2003)报道,栓皮栎比土耳其橡树在水缺乏时竞争力更强,同时,根部从土壤中吸收充足的水来维持叶子的水合作用,然而土耳其橡树没有水合作用。这些关于水运输的生态生理反映在栓皮栎生长论的结构上,特别是导管的尺寸和排列。

中医药翻译与文化的关系

The Culture and Translation of TCM TCM is a subject to study human physiology, pathology and the diagnosis and prevention of disease. It carries the experience and theoretical knowledge from the ancient Chinese people’s fighting against the disease. The origin of TCM theory comes from the summary of medicinal experience and the idea of yinyang and the five elements. The Basic Theory of TCM 1.Yinyang: Yinyang theory is the ancient Chinese philosophy category. yinyang is the summary of the interrelated things and phenomena. People use the waxing and waning of yinyang to explain the movement of things. TCM holds that the world is material which is the result of the interaction of yin and yang. 2.The Five Elements: It refers to wood ,fire ,earth ,gold and water, the five kinds of substances and their movement. The five elements complies with the five zang –organs, namely: liver and wood, heart and fire, spleen and earth ,gold and lung water and kidney. 3. Qi-blood and fluid :Qi is the essential element constituting human life and maintaining the activities of human body and it has the functions of warming ,preventing and aeration气化. Blood is the basic material to constitute human life and maintain human activities and it has a high nutrition and owns the function of moistening. Fluid refers to the inner fluid and normal secretions of zang-organs and fu-organs. 4.zang-organs and fu-organs:It mainly studies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and 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five zang-organs, six fu-organs and the extraordinary fu-organs. 5.Channels and collaterals 经络:It is defined as the channel of body running qi and blood, it has the function to link up internality and externality. 6. Five movements and six climates 五运六气:It is the theory to study and explore the change of nature, astronomy, meteorology and climate which make a difference to human health. 7.The holism concept :Human body is an organic whole consisting of a number of organs and tissues with different functions . The unity of man and nature: nature has the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human survival.The chang of nature will affect human body both directly and indirectly. 8.Treatment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bianzheng” is to make clear the reason ,property, posi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zheng and xie of the disease by analyzing and integrating the material ,symptom and data collected through the four diagnostic methods which include looking, listening, asking and feeling. “Lunzhi” also named “shizhi”,is to make appropriate treat principles and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analyzing result fr om “bianzheng. The difficulties in translating Chinese medicine The ambiguity of expression:The Chinese medicine theory’s developing is

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

万方数据

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 作者:王燕 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山西太原,030006 刊名: 大众商务(下半月) 英文刊名:POPULAR BUSINESS 年,卷(期):2010(7) 参考文献(4条) 1.Sarcevic,S New Approaches to Leagal Translation 1997 2.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 1997 3.何自然语用学讲稿 2003 4.何自然Pragmatics and CE/EC translation 1992(01)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刘俊冰从语用学的视角研究翻译[期刊论文]-剑南文学2010(6) 2.秦毅.QIN Yi语用学理论之于翻译等值[期刊论文]-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7(1) 3.容曙翻译中语用学理论的应用[期刊论文]-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z1) 4.郭光霞浅谈语用学在翻译中的应用[期刊论文]-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10(9) 5.马骁骁.庞亚飞.MA Xiao-xiao.PANG Ya-fei从语用学理论探讨翻译的本质[期刊论文]-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9(5) 6.曹宏伟.CAO Hong-wei翻译中应遵循的语用学原理[期刊论文]-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09,18(3) 7.薛雁.戴炜华语用视野下的翻译[期刊论文]-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1) 8.任丽丽浅谈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期刊论文]-科技信息2011(12) 9.赵艳丽语用学框架下的语境分析对翻译准确性的影响[期刊论文]-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0,22(3) 10.盛婧从语用学角度看等效翻译[期刊论文]-科教文汇2008(27)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463355292.html,/Periodical_dzsw-tzb201007174.aspx

中医翻译

课程名称:英汉翻译教程班级:英语11302班学籍号:201301829 学生姓名:王晶 标题:传统文化翻译之中医药效药名翻译

传统文化翻译之中医药效药名翻译 王晶 摘要中医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源远流长,自成体系,富有浓厚的传统文化特色,而中药学则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中药饮片的种类数以千计,若加上纷繁的异名,别称,药名则有数万之众。在如此众多的药名中,蕴涵着大量古代传统文化的信息,使得中药药名及其药效的翻译成为传统文化翻译中的一大难点。近年来,中医药国际交流取得了长足进步,国际市场上对中医药认可和需求日益扩大。然而,长期以来,中药名及其功效语的汉英翻译存在着不规范、不够准确的问题,甚至还存在着严重的漏译、错译现象。如何将中医翻译得准确,使外国人明白和正确理解中医内容,这便是当今中医翻译界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旨在从译词对等及中医的哲学文化角度分析总结中医药效药名的翻译模式及方法。 关键词:传统文化翻译中医药翻译译词对等翻译策略及方法 中医中药概况简介 中医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

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中医药也叫汉族医药,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中药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人体机能的药物。多为植物药,也有动物药、矿物药及部分化学、生物制品类药物。中药按加工工艺分为中成药、中药材。中国医药学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中药在中国古籍中通称“本草”。我国最早的一部中药学专著是汉代的《神农本草经》,唐代由政府颁布的《新修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开创了我国本草著作图文对照的先例,不但对我国药物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而且不久即流传国外,对世界医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自古以来,传统中医药以其药性温和、具有对症下药的特点为国人所认可和接受。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中药早已走出了国门。传统医学的治疗理念正逐渐为世界所接受,传统医药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世界范围内对中医药的需求日益增长,这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然而,目前我国大多中药说明书中对药名及其医治功能都采用了中文汉字和汉语拼音相结合的方式,即使有些说明书进行了汉英翻译,其译文也极不规范、准确,漏译、错译较多。这对国外消费者来说,购买及服用中药会存在一些顾虑。为了更好地宣传和推销中药,为了让世界各地的消费者了解和接受中药,对中药进行规范、

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运用

语言学研究 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运用 王 宏 军 (嘉兴学院 外国语学院,浙江嘉兴 314001) 摘 要:语用学介入翻译,为翻译提供了一种具有深层意义的理论依据。本文就语用学的几个主要理论在翻译中的运用加以论述。语用等效理论是一种避免翻译尴尬且力求等效的新理论模式。合作原则及礼貌原则是在翻译语用意义时牵涉到的两种语言的语用原则,因为不同的社会文化中,其语用原则不尽相同,它们有助于推导语用意义。而关联理论认为,译事是一种三元关系的语用等效翻译。无论在翻译中使用哪种理论,其语用含义是由语境决定的。可见,意义的决定在于使用,而使用的重要因素是语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对语用翻译的探索将是无止境的。 关键词:语用学;语用翻译;语用等效;合作原则;礼貌原则;语境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07)01-0063-04 引 言 Nida 曾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命题,他说“翻译就 是交际”。Newmark 也曾指出“交际是翻译的职 能”。这种交际是原文作者与译者之间的一种行为的相互作用,是一种双向的心理过程。按语用学原理,这是作者与译者之间的编码与解码的过程,译者的解码过程实际上就是翻译的过程。语言学家把语用学看作是研究语言问题的一种新方法,这就为翻译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和诠释。 一、语义与翻译 人们对意义的研究有着不同视角和出发点,意 义不仅属于语言学的范畴,而且还属于逻辑的、哲学的、认知心理学的以及社会文化学的范畴。这就将意义切分为纯语言意义观和语用学意义观。对翻译理论而言,这两者都有着重要的价值。Newmark 曾说,语义学的所有问题都与翻译理论有关。语义学研究的是语言体系中的符号意义,或称规约的意 义,也就是语言结构本身的意义。语义翻译只是将 目的语的语义直接译成母语,力求在句义上的等价。人们一般认为语义翻译似乎忠实原文,它能将目的语的词义准确地译成母语。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人们使用语言的规约也各不相同,由此会产生理解和翻译上的失误。我们说“失误”而不说“错误”是因为某个词或句译出的含义与目的语的含义不同,因而只能说是母语表达不符合原作者的用意而已。 二、语用与翻译 Levins on 说:“语用学是非语义学的语义研究”。 语用翻译是译者将原作与译作在语用用意上的等价翻译,能用母语恰如其分地表达原作的用意。语用学的意义观着重语言成分的用义,即词语在实际运用时所含的意义。语用含义是用义的表现,指一种依赖于语境才能推导出来的意义,这种推导出来的语句的含义是一种话语意义。而语用学则研究语言使用时的说话意义,也就是语言结构在语境中所表达的实际含义或非规约意义,即语用含义。如:Shall 收稿日期:2006-12-25 作者简介:王宏军(1962-  ),男,嘉兴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英语语用学。第3卷第1期西安外事学院学报 N o 11,20072007年3月 Journal of X i πan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Serial N o 16

功能语言学与翻译

功能语言学与翻译 一般说来,语言是一种有规则的系统结构,是一种代码。它由不同的成分组合而成,可用来表达语义。同时,语言又是一个用于交际的系统,可以运用不同的代码形式来指称具体的和抽象的东西,并可创造具有交际价值的信号。在翻译的过程中,有时译者不得不做出选择:一是放弃与语境息息相关的交际价值而保持形式上的等值;一是放弃与语境无关的纯语义等值而保持交际功能等值。这种选择事实上是在“逐词译”与“意译”之间做出的选择。从功能语言学的角度看,选择就是意义。对于译者来说,在做出选择之前,必须弄清楚翻译的目的,同时要明白哪些语言形式可以使预期的目的得以实现。在这一点上,Halliday 提出的功能语言学给我们提出了思考的切入点。 Halliday认为,从语言的使用角度看,情景语境中有三个因素最为重要,它们影响着我们的语言使用。这三个因素是:语场、语旨、语式。这三个因素是情景语境的组成部分,称为语域变体。语场指的是正在发生什么事,所进行的社会活动的性质、特点、语言所谈及或描述的是什么,透过动词类型、主动被动结构、过程参与者等得以体现。语旨指的是谁是交际者,他们的基本情况、特点、地位、角色、关系等,透过语气动词和副词,譬如“但愿”、“应该”、“可能”和评价词汇,譬如“可爱”、“恐怖”等予以体现。语式指的是语言在交际中所起的作用,包括交际渠道和修饰方式,透过语句结构和词汇的连贯方式予以体现。语场、语旨和语式跟语言三个纯理功能相互联系:语场体现了语言的概念功能,语旨体现了语言的人际功能,而语式则是语篇功能的具体体现。语篇功能是三大功能中的核心,它使语言与语境发生联系,使说话人只能生成与情景一致和相称的语篇。研究语篇必须联系其语境,因为在实际生活中,通常都是先有语境,才会有语篇。语境与语篇是互相依存的;特定的语境要求特定的语篇,特定的语篇创造了特定的语境。在交际过程中,语言的意义通常是根据语境来确定的。同一个语言单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义。 例如,要表示“要求某人关门”这一意义,在英语中可以说" Close the door." "Close the door, please.""Please close the door." "Can you close the door?" "Will you close the door?" "Would you please close the door?"等等。这些可能被选择的形式除了表示“要求某人关门”这一基本的概念意义外,

语言学与翻译学的关系

语言学与翻译学的关系 [Abstract]Die Feststellung, da bersetzen ohne linguistisches Wissen nicht m glich ist, erübrigt sich von selbst. Auch die Tatsache, da dieses Wissen in mehreren Sprachen vorhanden sein mu, kann als trivial angesehen werden. Somit hat die Linguistik bereits ein weites Feld von Ph nomenen, die sie beschreiben kann, sei es bei der Ausbildung von bersetzern (die in der Regel auch w hrend der Ausbildung unabh ngig vom Grad ihrer Fremdsprachenbeherrschung weitere Sprachkenntnisse erwerben), sei es im Hinblick auf Mehrsprachigkeit in all ihren Erscheinungsformen (nebenordnend, vermischend oderzusammengesetzt und unterordnend). [Key words]Sprachwissenschaft,bersetzung,linguistischen Modellen I. Einleitung Da die F higkeit zum bersetzen jedoch mehr erfordert als gute Fremdsprach- beherrschung, und da bersetzen alles andere ist als eine blo e Umkodierung ist mittlerweile zu einer Binsenweisheit geworden, die sich jedoch leider noch nicht bei allen an einer bersetzung Beteiligten herumgesprochen hat. Bei Wilss findet sich folgende Anekdote: “Verbürgt ist die Weisung eines Bonner Ministerialbeamten an

语用学与翻译导论期末模拟考试

语用学与翻译模拟考试 Simulated Examination in Pragmatics and Translation PART I TRANSLATION ANALYSIS (20 points) Directions: Beneath either of the following two sentences you will see its English version. Please analyze and make a comment on the translated texts from a pragmatic perspective. Write your comment down on your ANSWER SHEET. 高高兴兴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来。(标语) Go to work happily, and come back safely! PART II SENTENCE TRANSLATION (40 points / 4 points each) Directions: Translate each of the following English sentences into Chinese and Chinese sentences into English. Write your translation down on your ANSWER SHEET. 1.Do you see any green in my eyes? 2.The thick carpet killed the sound of my footsteps. 3.The dangerous situation cannot be overestimated. 4. A thousand men can work together, but not two women. 5.I read his letter with both surprise and excitement, surprise because he is still around, excitement, because he didn’t ever forget me. 6.狭窄的小巷中间横拉着一条绳子。 7.一个人不向别人学习,是不能指望有多少成就的。 8.我们都知道,中国妇女已经走出家门,自由地参加工作了。 9.美国人常说的一句话是,在美国一个人可以从社会的最底层爬到社会的最高 层。亚伯拉罕·林肯就是最著名的例子。 10.小国人民敢于起来斗争,敢于拿起武器,掌握自己国家的命运,就一定能够 战胜大国的侵略。 PART III ENGLISH-CHINESE PASSAGE TRANSLATION (20 points) Directions: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passage into Chinese and write your translation down on your ANSWER SHEET.

文化翻译与语用学

第7卷 第1期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17 No11 2007年2月Journa l of Hebe i Polytechn i c Un i 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 on)Feb.2007 文章编号:167322804(2007)0120144204 文化翻译与语用学 王幼军 (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关键词:文化;翻译;语用学 摘 要:翻译作为一种语码的转换活动,实际上是将一种语码所承载的文化信息用另一种语 码表达出来。从文化和语用学角度探讨翻译的实质。 中图分类号:H31519 文献标识码:A 一 文化内涵与翻译 “文化”一词最早来自德语kultur,原指土地的开垦及植物的栽培,后来指对人的身体,精神,特别是指艺术和道德能力和天赋的培养。“文化”的含义非常广泛,从人类文化学的观点看,文化有两个意思:一是正式文化,包括文化学,历史,哲学,政治等;另一个是普通文化,即普通的社会习俗和惯例。现代文化社会学家认为,任何人类社会都离不开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社会语言学家赫德森指出:文化是“从社会习得的知识”。所谓翻译,就是借助语言这一多功能符号体系,进行各种文化信息之间的转换。因此,任何翻译都离不开文化,“翻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的文化人”(王佐良)。翻译实质上是文化翻译。 二 文化转换 由于两种文化差异的存在,为向译文读者忠实地传达原文语用信息,有时要作适当的文化转换。双关语是个典型的例子。例如, 1 Separate pear,separate pair1分梨,分离。 前一部分是将梨分开,第二部分暗指夫妻天各一方。原文与译文,无论是从形,从音还是从义,都是非常贴切自然,犹如天造地设的一般。 2 I’m thrice a waiter:waiting f or f ood,wait2 ing for sleep and waiting f or death1 我是一个三等公民:等吃,等睡,等死。 本句可能是说某些自我调侃的人,因终日无所事事,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多余的人”,甘愿把自己看作“三等”公民。这与实际意义上的三等“third class”有着根本的区别,前者是从时间或做事顺序方面讲,后者则是指政治上的地位。此译文借助谐音,使人从严肃的话题中读出了几分诙谐和幽默。 3 在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有这样一句对话: Romeo:W hat has thou f ound? Mercutl o:No hare,Sir1 上句是该剧第二幕第四景中Mercuti o讥讽老乳母为娼妓时说的一句话,句中的hare一语双关,既指野兔,又寓指“娼妇”,但我们暗指此义时用“野鸡”不用“野兔”,鸡同妓谐音,梁实秋先生熟练地驾驭两种语言,处理此句时巧妙地传达了两种语言的双关效果,使得语用意义在语法平面上,语言文化上,文字结构上和行文风格上达到了形式对等,曲尽其妙。 4 再看夏威夷大学魏莉莎和丈夫刘丹翻译的京剧《凤还巢》中的两句独白: 程雪雁:咱们两人可以称得郎才女貌。 朱焕然:我看是豺狼虎豹。 Xue yan:The t w o of us will p r ovide a shining ex2 a mp le of“fe male beauty at home and male service t o the state”1 Zhu:It l ooks t o me more like“fe male authority at home and male service t o his mate”1 收稿日期:2006203210

翻译中的语言学(全书,中文版)

《翻译中的语言学》目录 0.前言 1.翻译中的语义学 1.1概述 1.2意义 1.2.1.概念意义 1.2.2.内涵意义 1.2.3.社会意义 1.2.4.情感意义 1.2.5.反映意义 1.2.6.搭配意义 1.2.7.主题意义 1.3语义场 1.4语义成分分析 1.5上下义关系 1.6同义关系 1.7语义变化 1.7.1.语义变化的原因 1.7.2.语义变化的类型 1.8歧义 1翻译中的语用学 1.1概述 1.2语境 2.2.1.话语语境 2.2.2.情景语境 2.2.3.文化语境 1.3指示 2.3.1.指示概述 2.3.2.指示语的翻译 2.3.2.1.人称指示 2.3.2.2.时间指示 2.3.2.3.地点指示 1.4言语行为 2.4.1.言语行为概述 2.4.2.言语行为的翻译 2.4.2.1.个别言语行为的翻译 2.4.2.2.语篇行为的翻译 1.5会话含义 2.5.1.会话含义概述 2.5.2.会话含义的翻译 2.5.2.1.保留原文会话含义形式 1

2.5.2.2.显明原文的会话含义 2.5.2.3.对译文中新产生的会话含义的处理 2.5.2.4.用新的会话含义替代原文中的会话含义 2.5.2.5.避免对会话含义作不必要的增补 1.6礼貌原则 2.6.1.礼貌原则概述 2.6.2.礼貌原则的翻译 2.6.2.1.按照目的语习惯表达礼貌原则 2.6.2.2.保持原文和译文间的礼貌程度对等 1.7前提 2.7.1.前提概述 2.7.2.前提的翻译 2.7.2.1.涉及语言内部前提的翻译 2.7.2.2.涉及语言外部前提的翻译 1.8顺应论 2.8.1.顺应论概述 2.8.2.顺应论与翻译 2.8.2.1.语境关系顺应 2.8.2.2.语言结构顺应 2.8.2.3.顺应的动态性 2.8.2.4.顺应过程的意识程度 2.9.关联理论 2.9.1.关联理论概述 2.9.2.关联理论对翻译的启示 2.9.2.1.翻译是一种明示-推理性质的交际行为 2.9.2.2.翻译的最根本目的是传递交际意图 2.9.2.3.关联理论的“直接翻译”和“间接翻译”概念 3.翻译中的句法学 3.1概述 3.2英汉语基本句型 3.3英汉语句法结构差异及翻译中的句式转换 3.3.1.形合与意合 3.3.2.主动与被动 3.3.3.静态与动态 3.3.4.话题-评论与主语-谓语 3.3.5.有灵主语与无灵主语 4。翻译中的文体学 4.1概述 4.2文体的可译性 4.3.风格 4.4.文体各要素的翻译 4.4.1语音 2

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翻译是难题

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翻译是难题 “中医药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很好的重要载体,但翻译是个‘拦路虎’。”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11月11日在接受记者集体采访,就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的问题回答了本网记者提问。 中医药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载体 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应用 王国强说,报告强调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我特别注意到,报告中提出要建立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医药是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中医药是一个很好的重要载体。 王国强提到,我们很高兴地看到,中医药在世界上的传播速度很快,现在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应用着中国的中医药,当然主要还是针灸和推拿,也有一些中医诊所为世界民众提供服务,而且很受欢迎。颇为重要的是,很多国家的民众正是通过中医药服务来感受着中华文化:为什么有中医药?中医药的精髓是什么?为什么头上的病针灸脚就能治?中医药怎么治病? 王国强认为,中医的服务和疗效,是国外民众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很好途径。但因为中医讲究“经络相通”、“天地人和”、“阴阳平衡”等理论,要国外民众完全接受还有一个漫长过程,只能慢慢的为国外了解。 针灸“申遗”启示:中医走向世界必须受到广泛认同 “在国内继承、弘扬好中医药事业,让中医药为中国民众的健康发挥更重要作用的同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还在积极推动中医药的申遗工作。”王国强谈到,申遗的目的,是为了要更好地保护、更好地去弘扬和发展中华文化,使它能更好地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王国强介绍,去年中国成功地将“中医针灸”申请进入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在世界上反响很好。通过中医针灸“申遗”,我们也得到一个启示:要让世界了解中医,一定要找到世界能接受、能理解的中医项目。未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积极地把有优势的、而且在国际上也能广泛认同、接受的一些项目逐渐地去申请“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在这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细致渐进地进行。 中医药文化向世界传播翻译是个“拦路虎” “将中医药文化推向世界,我们也感到有些困惑和棘手。”王国强坦言,一方面,中医药文化的理论很多来源于中华传统文化,太深奥,翻译是个“拦路虎”;另一方面,中西方文化存在很多差异,而且东方医学和西方医学也有很多差异,国外民众理解是难题。此外,现在海外的中医药工作者大多不太精通当地国的语言。 王国强提到,中医的理论很多来源于中华传统文化,比如说儒教的“仁、义、礼、智、信”,道教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阴阳平衡”,佛教的“和谐”、“和合”,在中医中都有体现,外国民众很难去理解“天人合一”、“不通则痛”、“顺四时、调情志”这些中华文化韵味的内容,要把这些内容介绍给国外民众还比较困难。另外,象《黄帝内经》这样的医学巨著,里面就有很多哲学思想和中华文化,还有医疗的科学知识,要把这样的医学巨著翻译到让外国人看得懂、看得明白,确实是不容易。 王国强最后指出,国家现在也在积极地呼吁、培养既懂中医、又有很好地语言能力的中医专家向世界介绍中医药文化。另外,希望海外的中医大夫过好语言关,因为中医很讲究“望、闻、问、切”,语言沟通很重要,如果中医大夫与患者的语言交流良好,就能更有助于中医药文化的出传播

长大09语言学与翻译B卷答案

Linguistics and Translation (Answers to Paper B) Part A Linguistics (total 100’) I. Define the following terms (2’×10) 1.creativity Human language is resourceful because of its duality and its recursiveness. This ability is one of the things that sets human language apart from the kind of communication that goes on between animals.. 2. Garden path sentences are sentences that are initially interpreted with a different structure than they actually have. It typically takes quite a long time to figure out what the other structure is if the first choice turns out to be incorrect. 3. surface structure the final stage in the syntactic derivation of a construction, which closely corresponds to the structural organization of a construction people actually produce and receive. 4. Immediate Constituent Analysis: the analysis of a sentence in terms of its immediate constituents –word groups (or phrases),which are in turn analyzed into the immediate constituents of their own,and the process goes on until the ultimate constituents are reached. 5. allomorph is the alternate shapes or phonetic forms of a morpheme. For example, the plural form of nouns have the following allomorphs: /s/, /z/, and /iz/. 6. phonology studies the rules governing the structure, distribution, and sequencing of speech sounds and the shape of syllables. 7. backformation this is an abnormal type of word-formation where a shorter word is derived by deleting an imagined affix from a longer form already in the language. For example, the word “edit” is formed by deleting –or in the word “editor”. 8. Constatives is a type of sentence distinguished by Austin. The uttering of these sentences does not make up an action or make any change to the world. 9. Government is a type of control over the form of some words by other words in certain syntactic constructions. 10.parole this is the immediately accessible data, that is what is spoken by different speakers of a language.

最新中医英语术语翻译

Unit 1 1 中国医药学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2中医基础理论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3临床经验clinical experience 4辨证论治treatment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5杂病miscellaneous diseases 6中药学Chinese pharmacy 7四气五味four properties and five tastes 8针灸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acumox 9古代中国哲学classical Chinese philosophy 10汗法sweating therapy; diaphoresis 11下法purgation 12吐法vomiting therapy; emetic therapy 13补土派the School of Reinforcing the Earth 14病因学etiology 15方剂prescription; formula 16医疗实践medical practice 17治疗原则therapeutic principles 18寒凉药物herbs cold and cool in nature 19滋阴降火nourishing yin and reducing fire 20瘀血治病diseases caused by blood stagnation Unit2 1五脏five zang-organs; five zang-viscera 2六腑six fu-organs 3经络系统system of meridians and collaterals 4整体观念holism 5有机整体organic wholenss 6社会属性social attribute 7开窍(of the five zang-organs) open into 8生长化收藏sprout, grow, transform, ripen and store 9诊断学diagnostics 10邪正关系relationship between pathogenic factors and healthy qi 11治疗学therapeutics 12风寒感冒common cold due to wind and cold 13同病异治different therapeutic methods used to treat the same disease 14异病同治the same therapeutic method used to treat different diseases 15水液代谢平衡balance of water metabolism 16清心火clearing away heart fire 17疾病本质nature of disease 18以左治右treating the left side for curing diseases located on the right side 19从阴引阳drawing yang from yin 20.病在上者下取之treating the lower part for curing diseases located on the upper part Unit 3 1哲学概念philosophical concept 2.相互转化mutual transformation 3.阴平阳秘balance of yin and yang 4.阴阳转化transformation between yin and yang 5.寒极生热extreme cold turning into heat 6.病理变化pathological changes 7.绝对偏盛absolute predominance 8.病机总纲general rule of pathogenesis 9.补其不足supplementing what it lacks of 10.祛风散寒eliminating wind and dispersing cold

语用学翻译研究与发展轨迹

文章编号:1009-3907(2005)03-0036-04 语用学翻译研究与发展轨迹 曾文雄 (广东商学院外语学院,广东广州 510320) 摘 要:语用学与翻译结合的研究日益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国内外学者在语用学理论框架下研究指示语及语用推理、会话原则、言语行为理论、关联理论、顺应论与翻译的关系,以及跨文化语用翻译与语用翻译策略等。语用学翻译研究呈现出从理论到应用再到实证,多角度、多维度,兼容并蓄、敢于创新的发展轨迹与发展趋势。关键词:语用学翻译;发展轨迹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04210222 作者简介:曾文雄(1967-  ),男,广西梧州人,广东商学院外语学院副教授,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在读博士生,主要从事口笔译翻译理论与实践及应用语言学研究。 语用学(Pragmatics )最早见于美国哲学家莫里斯的《符号理论基础》(1938),它主要研究的对象是语言的使用与语言使用者的关系,1977年Journal of Pragmatics 的开始发行,给这个领域正式的命名。语用学逐步与其他学科如翻译学、应用语言学等相互渗透与研究。语用学翻译观认为,翻译是信息交流活动,它重视语言交流中的语用意义,强调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的同等语用效果。语用学对翻译有很强的解释力,将语用学引入翻译学领域,我们能从新的角度解释翻译中的诸多矛盾重重的现象,为我们提供新的翻译理论模式。随着语用学的发展和其对翻译领域的层层渗透,语用学翻译研究日益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形成自己的发展轨迹,正为翻译学的建构提供理论与方法的指导。 1 国外典型的语用学翻译观 国外最早用语用学来研究翻译的为哈特姆与梅 森(Hatim &Mas on )写的《话语与翻译》。哈特姆与梅森从语境的语用学翻译角度讨论了言语行为与翻译、合作原则与翻译,同时认为,译者要根据语境对原语的语义进行推理,综合考虑译者和读者的不同文化语境、原语与译语的关联、译文与读者的关联程度,充分挖掘原文的意图,最后把原文的意图在译语中充分传达出来。但该理论较少涉及实际 的翻译操作。 英国语言学家贝尔从认知的角度描述两种语言间的翻译行为,认为翻译的动态过程经过视觉词汇识别系统及书写系统、句法处理器、语义处理器、语用处理器、思维组织器以及计划器。他指出,翻译过程可分为分析和综合两个大阶段,每个阶段包含了不同的操作领域,即句法、语义及语用三个方面。原语到译语的过程要经过语用分析器及语用综合器的过滤和分析。语用分析器主要执行两大任务:一是分离通过语义分析器的信息的主位结构,二是对此信息进行语域分析。语域分析时译者要分析以下的风格参数,即语篇基调、语篇范围、语篇方式。语用综合器主要执行以下工作:处理原文意图、处理原文的主位结构、处理原文的风格。语用分析与语用合成的过程要求译者要根据语境和语义表征提供的命题内容和其他语用信息选择合适的主位结构和语域,并处理好原文的目的、原文的文体,以及原文的言外之力与言语行为。但其理论强调认知的认识过程,但难于具体实施。 威尔逊(Wils on )的学生格特提出的关联理论翻译观强调,辖制翻译的基本原则就是关联,翻译看作一个涉及大脑机制的推理过程,一个对原语进行阐释的明示———推理活动,一种语言交际行为, 第15卷 第3期 2005年6月 长春大学学报JOURNA L OF CH ANG CH UN UNI VERSITY V ol 115 N o 13June.2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