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里仁篇第二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里仁篇第二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
第一篇:论语里仁篇第二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
论语里仁篇第二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
每日论语腾讯儒学2013-10-24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注释】
(1)约:穷困、困窘。
(2)安仁、利仁:安仁是安于仁道;利仁,认为仁有利自己才去行仁。【译文】
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中。仁人是安于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则是知道仁对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 【评析】
在这章中,孔子认为,没有仁德的人不可能长久地处在贫困或安乐之中,否则,他们就会为非作乱或者骄奢淫逸。只有仁者安于仁,智者也会行仁。这种思想是希望人们注意个人的道德操守,在任何环境下都做到矢志不移,保持气节。
第二篇:论语里仁篇第三唯仁者能好人
论语里仁篇第三唯仁者能好人
每日论语腾讯儒学2013-10-24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注释】
(1)好:音hào,喜爱的意思。作动词。
(2)恶:音wù,憎恶、讨厌。作动词。【译文】
孔子说:“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爱人和恨人。” 【评析】
儒家在讲“仁”的时候,不仅是说要“爱人”,而且还有“恨人”一方面。当然,孔子在这里没有说到要爱什么人,恨什么人,但有爱则必然有恨,二者是相对立而存在的。只要做到了“仁”,就必然会有正确的爱和恨。
第三篇:论语里仁篇教学设计
《论语.里仁篇》教案
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学习《论语》,积累其中的经典语句,激发学生对国学的热爱之情。
二、在教师的指导下,达到用经典文化有效指导生活的目的。
三、汲取“君子”精华思想,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教学重点与难点:
结合实际理解孔子积极倡导的君子自我修养的要求。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动机:
西方人讲“绅士风度”,要求男性在公众交往中注意自己的仪容举止,风姿幽雅,能给人留下彬彬有礼和富有教养的印象。我们中国古人提倡的是“君子之风”。君子之风无论是穷是达,人人适用。那么,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品行修养,才算有“君子”?它对我们有哪些要求呢?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论语里仁篇》。(板书:君子)(从“绅士风度”引出“君子之风”,简单比较,激起学生了解其内容和要求的兴趣。)
二、检查预习,组内讨论。每个组选择最感兴趣的一章研讨。
1、组内先正音,然后然后检查朗读。组内齐读课文,人人过关。
2、组内对照注释和译文初步解释句子含义,并谈谈自己的认识。
3、针对预习中提出的问题,组内讨论解答。
三、小组汇报,合作探究
各小组主动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其他小组交流补充。
1、每个小组先范读,正音,再带领大家齐读。
2、解释本章的含义。
师结合板书(仁德、道义、见利思义、见贤思齐、讷言敏行)
3、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
4、其他同学交流补充或发表不同看法。
四、教师精讲,点拨提升
(一)总结君子的特点。
其一,君子要重义避利,追求道义。孔子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里仁》)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于
比。
其二,君子要重视自我修养、仁德。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里仁》)在孔子看来,作为君子就必须重视仁德修养,不论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离开仁德。
其三,君子必须言行一致,讷言敏行,即所谓:“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为政》)君子是我们做人的目标。一部《论语》关于君子的言行标准及道德修养要求,共有80多处。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会继续了解君子的特征。
君子是一种道德高尚的人,君子是一种勤勉自律的人,君子是具有综合素质的人。相信同学们一定能成为君子。
(二)总结学习方法。
刚才,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学《论语》,做到了学以致用!《论语》不是教人读的,是要让人行的。程子说:“如果读了后自己的言行和品德没有什么改变,相当于没有读。”所以,同学们每读一章,应该静下心来想想,自己如何学以致用。
五、巩固检测,拓展升华
1、出示小黑板,按原句填空。
学生在课堂本上填空,指一生上黑板写。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②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③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于比。④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⑤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创设具体情境,学以致用
现在的家长教育孩子,“你出去一定要会说话,这样别人才会喜欢你,你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你会用《论语》中的哪句话反驳他?
3、拓展升华:
《论语》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1988年在巴黎集会,发表宣言称:“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要从两千五百年前的孔夫子那里去寻找智慧。”这话一点也不夸张。作为中国人,我们理应做得更好,一定要去学习《论语》,进一步认识孔子。让我们与圣贤为友,从经典中汲取营养,做有根的中国人。课后,请各小组继续研究“君子和小人”的区别,下节课研讨。
第四篇:论语里仁篇第四苟志于仁
论语里仁篇第四苟志于仁
每日论语腾讯儒学2013-10-24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译文】
孔子说:“如果立志于仁,就不会做坏事了。” 【评析】
这是紧接上一章而言的。只要养成了仁德,那就不会去做坏事,即不会犯上作乱、为非作恶,也不会骄奢淫逸、随心所欲。而是可以做有益于国家、有利于百姓的善事了。
第五篇:《论语里仁第四》原文注释翻译与解读
《论语里仁第四》原文、注释、翻译与解读
《论语*里仁第四》原文、注释、翻译与解读本篇重点谈论“仁”,“礼”是“仁”的外在表现形式,“仁”是“礼”的核心,本篇章也是整部《论语》的重点篇目,集中地记载了孔子的“仁学”思想。“仁”不但是孔子学说的核心,也是儒家追求的最完美的道德境界。
【原文】4.1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译文】孔子说:“居住在有仁爱的地方最好。选择居住环境而不讲究仁德,怎么算是聪明?”
【解读】安德义解读认为此章是孔子的环境论,我以为有道理。但我还以为生命成长应该从生命的内在开始,似乎这句话与“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宪问》篇)有关。实际上讲的就是人的生命的美好,要以内在的仁德修养为基础,离开对内在仁德的追求都是不明智的。
【原文】4.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