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性门静脉高压
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
胰源性 门脉高压 是唯一 能通 过手 术
1 周宁新. 性胰腺 炎与胰 源性 区域性 门脉 慢 高压症. 国实用外 科杂 志,9 7 1 ( ) 中 19 ,7 4 :
2 7. 0
治愈的门脉高压类 型。治疗主要包括 : ① 非出血期主要是 针对胰腺 基础疾 病 的治
疗, 可用抗 凝 药物 防 止脾 静 脉血 栓 的 形 成, 预防性使用抑酸剂保护 胃黏膜。伴 有 上消化 道出血患者可立 即给予药物止血 、
治疗 : 包括选 择性脾动脉栓塞术或经皮脾 动脉栓塞等 , 但是均不能根本解决如脾脓 肿、 脾梗死等并发症 。 目前临床上较少 应 用, 主要 用于不能 耐受手术 、 发疾病 不 原 能祛除而不 宜手术 者及重度 胃底静 脉曲
关 键 词 区域 性 门脉 高压 症
张
腺疾病的表现 ; ②脾肿 大 ; 胃底 或兼 有 ③ 食管下端静脉曲张 , 伴或不伴 上消化道 出 血史 ; ④肝功 能正常 , 因本病 无引 起肝 内 型 门脉高压症 的原 因, 故肝 功能正 常 , 只 有 同时合并有肝 脏疾患 或有其他 原 因所 致者 ( 肝继 发性 胰腺 恶性 肿 瘤或 伴 发 如
联机检索证实 。
MO E与 MO F F比较 , 除有 某 些相 似
1 中国社 区医师 ・ 0 医学专业 2 1 0 0年2 月上期 ( 2 第1 卷总 第2 0 2 期
1. % )肺 部感染却居首位 ( 5 4 , 14 , 约7 . %)
多器官衰竭 ( 简称 MO ) F 的名称及 概 念是 B U A E氏于 17 95年 首先 提 出的 , 被 称 为7 年 代 综 合 征 。 器 官 功 能 衰 竭 0 多
门静脉高压
疾病名:门静脉高压英文名:portal hypertension缩写:别名:门静脉高血压;门静脉血压过高;门脉高压;门脉高压症;门静脉高压症ICD号:K76.6分类:肝胆外科概述:门静脉高压是指由门静脉系统压力升高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是一个临床病症,为各种原因所致门静脉血循环障碍的临床综合表现,而不是一种单一的疾病,所有能造成门静脉血流障碍和(或)血流量增加,均能引起门脉高压症。
所以门静脉高压病人在临床上往往表现出门静脉高压和原发病的症状。
门静脉高压表现有脾脏肿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腹水,常常伴发脾功能亢进、上消化道大出血、门体分流性脑病和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等,而原发病的症状则随疾病的不同而异。
正常人的门静脉压力波动范围较大,为0.981~1.47kPa(7.4~11.0mmHg),但在1.862kPa(14.0mmHg)以内时,仍可以是正常。
当门静脉压力超过2.45 kPa(18.3mmHg)或高出下腔静脉压1.47kPa(11.0mmHg)以上时,便可诊断为门静脉高压;若用间接方法测量,当脾髓压超过2.27kPa(17.0mmHg)或肝静脉楔入压(WHVP)高出下腔静脉压0.533kPa(4.0mmHg)以上时,同样可以诊断为门静脉高压症。
流行病学:据1982年全国普外科学术会议3500例资料分析,肝内型门脉高压症共占97.81%,而肝外型仅占2.19%。
1998年,黄筵庭等汇总全国13个省市的24所医院共施行门静脉高压手术的9980例资料。
其流行病学资料是: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的占71.86%,阴性占28.14%。
肝内型占97.06%,其中坏死性占75.74%,血吸虫性占15.38%,酒精性占2.97%,胆汁性占1.62%;肝外型占2.94%。
从乙肝表面抗原和肝脏病理可见,国内肝硬化仍以肝内型的坏死后性和血吸虫病性肝硬化为主,乙型肝炎仍是国内肝硬化的主要原因。
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肝癌近年来受到重视,本次调查的8327例中有肝癌205例,占2.46%,明显高于普通人群,说明乙型肝炎与肝癌之间的密切关系。
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J o u r n a l o fH e p a t o b i l i a r y S u r g e r y , V o l , 2 1 , N o . 4, A u g . 2 0 1 3
3 1 5
b i n o i d a n d a p e l i n s y  ̄e ms .J P h a r ma c o l Ex p T he r .2 0 1 2;3 4 0:6 2 9
( 5 ) 有 门脉高压 的临床征象 ( 主要是 出血 ) , 而肝功 能检查却 正常 , 因本病无 引起肝 内型 门脉高压 症的原 因 , 故肝功 能正 常 。黄志强 曾将 胃脾 区的区域性 门脉高压 症归纳 为 4个
区域性 门静脉高压症 ( r e g i o n a l p o r t a l h y p e r t e n s i o n . R P H) 又称左侧肝外型 门静 脉高压 、 局 限性 门静 脉高 压症 等 , 是 肝
胰腺病变 ( 炎症 、 肿瘤 、 外伤 、 囊肿 等) , 腹 膜后肿瘤 ( 炎症 、 肿 瘤、 特发 性纤 维化 ) , 脾 脏病 变 ( 脾静 脉海 绵样 变 、 脾动 静脉 瘘、 脾静 脉纤 维化 、 先天 性脾 静脉 异常等 ) ; ( 3 ) 伴 或不 伴有
消化道 出血 的胃底食 管下段静 脉 曲张 ; ( 4 ) 明显 的脾 功能亢 进; ( 5 ) 有 门脉高压的 临床征 象 ( 主要是 出血 ) , 而肝功 能检
—
s p l a n c h ni c a n g i o g e n e s i s a n d p o r t o s y s t e mi c c o l l a t e r a l v e s s e l f o r ma t i o n
门静脉高压症TIPS介入护理
门静脉高压症TIPS介入护理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主要包括针对并发症的处理、针对病因的治疗。
在临床上门静脉高压主要导致上消化道出血、脾功能亢进及腹水等并发症,其中对患者威胁最大的是上消化道出血,临床上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内镜下硬化或套扎治疗、外科分流或断流手术,以及微创TIPS进行处理。
针对脾功能亢进患者,若没有自发性出血的风险,通常可以观察,若存在自发性出血的风险,可以考虑切除脾脏。
顽固性腹水临床上通常缺少有效的治疗手段,可以适当给予补充白蛋白,或者利尿等方式进行处理,严重者可以间断放腹水。
最后针对严重的肝硬化门脉高压、肝功能失代偿患者,临床上可以应用肝移植进行治疗。
通过肝移植切除病变肝脏,替换健康肝脏,可以从根本上去除门静脉高压的病因,门静脉压力下降后,相应并发症的发生也会得到控制与治疗。
本文将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TIPS介入术后护理进行具体阐述。
(一)概述1.门静脉高压定义指当门静脉系统血流受阻、发生淤滞,引起门静脉及其分支压力增高,继而导致脾肿大伴脾功能亢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或伴破裂出血、腹水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疾病。
正常值:13-24cmH2O,平均为18cmH2O;当压力>24cmH2O时称门静脉压力增高;门静脉高压症时,压力大都增至30- 50cmH2O。
肝炎后肝硬化是我国门静脉高压最常见的病因2.门静脉解剖: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汇合而成,全长6-8cm,主干在肝门处分为左、右两支,逐渐分支后与肝动脉血流汇合于肝窦,然后经肝小叶的中央静脉、肝静脉流入下腔静脉(二)病因1.肝内病变:如肝内各种原因导致的肝硬化、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白身免疫性肝硬化,均可能导致门静脉血液经过肝脏受阻2.门静脉病变:门静脉血栓形成导致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因血管病变导致血液回流受阻3.腔静脉或肝静脉病变:导致血液回流心脏受阻,也可导致门静脉压力升高4.胰腺病变:比如胰腺肿瘤或胰腺炎症,导致脾静脉闭塞,脾静脉血液无法正常回流,而在胃底周围形成广泛的侧支血管,从而导致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三)临床表现1、胃肠道表现:胃肠道静脉血回流障碍之后,出现胃肠道淤血,通常引起消化不良,患者表现为胃口差、腹胀、腹痛等2、腹腔积液:根据腹腔积液量,而出现的症状也有所不同,量少表现为消化不良,如果量较多,腹部通常表现为膨隆状态,导致腹部压力升高3、脾大:比如肚子能摸到包块,即脾大,通常可引起体内血小板降低4、原发疾病:如比较常见的乙型肝炎、酒精性肝病,或先天性布加综合征等,同时引起相应肝功能异常等临床表现(四)检查1.内镜检查食管、胃及十二指肠:了解食管曲张静脉分布部位、直径、有无红色征等。
门静脉高压的诊断标准
门静脉高压的诊断标准
门静脉高压是指门脉系统内的压力持续升高,导致门静脉及其分支的扩张、静脉曲张和出血等并发症。
门静脉高压是肝硬化和其他肝脏疾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因此,门静脉高压的诊断非常重要,可通过以下指标进行诊断:
1. 门脉血流速度:门脉血流速度的增加是门静脉高压的早期表
现之一。
门静脉血流速度可以通过超声心动图等影像学检查来测量。
2. 脾脏大小:门静脉高压导致脾脏淤血和肿大。
脾脏大小的增
加可以通过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来测量。
3. 胃肠道黏膜改变:门静脉高压导致胃肠道黏膜充血和水肿,
从而影响其形态和功能。
这些改变可以通过内窥镜检查来观察和诊断。
4. 门静脉压力:门静脉压力是诊断门静脉高压的主要指标之一。
正常门静脉压力应在5-10 mmHg之间。
门静脉压力可以通过导管插入门脉或肝静脉来测量。
综上所述,门静脉高压的诊断标准包括门脉血流速度、脾脏大小、胃肠道黏膜改变和门静脉压力等指标。
通过这些指标的综合评估,可以准确诊断门静脉高压,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 1 -。
区域性门静脉高压
05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患者教育内容
01
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的基本知识
向患者和家属解释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的发病原因、病理生理过程、临床
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等相关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疾病。
02 03
饮食调整与营养支持
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低盐、易消化食物为 主,避免粗糙、刺激性食物。同时,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给予必要的 营养支持。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教育患者如何预防和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 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心理支持措施
建立信任关系
心理疏导与干预
医护人员应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倾听患 者的诉说,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和困惑, 给予关心和支持。
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 题,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帮助他们调整 心态,积极面对疾病和治疗。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肝炎、肝硬化等慢性肝病
这些疾病可导致肝内血管结构紊乱,增加门静脉阻力,从而 引发RPH。
胰腺疾病
胰腺炎、胰腺肿瘤等胰腺疾病可压迫或浸润门静脉或脾静脉 ,导致局部血管狭窄或闭塞,进而引发RPH。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腹部手术或创伤
腹部手术或创伤可能损伤门静脉或其分支,导致局部血管狭窄或闭塞,引发 RPH。
影像学表现
超声检查
MRI检查
可显示门静脉增宽、侧支循环形成等 影像学特征,是诊断区域性门静脉高 压的首选方法。
可提供更为详细的门静脉系统成像, 对于诊断区域性门静脉高压具有较高 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CT检查
可清晰显示肝脏、脾脏的形态和大小, 以及门静脉和侧支循环的情况,有助于 明确诊断和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门静脉高压的病理变化
门静脉高压的病理变化
门静脉高压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门静脉及
其分支的压力升高,导致肝内血管扩张、壁厚度增加、肝内血流量减
少等一系列病理变化。
门静脉高压的病理变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门静脉及其分支的扩张:门静脉高压时,门静脉及其分支的压力升高,导致这些血管扩张。
这种扩张不仅影响了肝脏的正常血液循环,还会
导致脾脏、胃肠道等器官的血流量增加,从而引起这些器官的一系列
病理变化。
2.肝内血管的扩张和壁厚度增加:门静脉高压时,肝内血管的扩张和壁厚度增加是常见的病理变化。
这些变化不仅会影响肝脏的正常血液循环,还会导致肝内血流量减少,从而引起肝脏的一系列病理变化。
3.肝内血流量减少:门静脉高压时,肝内血流量减少是常见的病理变化。
这种减少不仅会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还会导致肝脏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如肝细胞坏死、肝纤维化等。
4.脾脏的扩大:门静脉高压时,脾脏的扩大是常见的病理变化。
这种扩
大不仅会影响脾脏的正常功能,还会导致脾脏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如
脾功能亢进、脾梗死等。
5.胃肠道的病理变化:门静脉高压时,胃肠道的病理变化也是常见的。
这些变化不仅会影响胃肠道的正常功能,还会导致胃肠道的一系列病
理变化,如胃肠道出血、胃肠道黏膜病变等。
总之,门静脉高压的病理变化是多方面的,不仅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还会导致其他器官的病理变化。
因此,对于门静脉高压的治疗,除了
针对肝脏的治疗外,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器官的病理变化,以达到最
佳的治疗效果。
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断与治疗
p r lhpr ni (P ) Meh d Ciia d t o 33 csswt P o a ye es n R H . to s l cl a f 2 ae i R H,ic d g7 cssi o rhsi l t t o n a h n l i ae n u opt un a
张谊 , 张启瑜 , 毅 廖
( 温州 医学 院第 一 附 属 医 院 肝 胆 外科 , 江 温 州 3 5 0 ) 浙 20 0
[ 要 ] 目的 摘
探 讨 区域性 门静 脉 高压
( g nlp r lhp r ni , P ) 病 因 、 r i a ot y e e s n R H @ eo a t o 临床 特 点 和 诊 治 方 法 。方
32 00 5 0
E亟圈
O j t e oep r t tly l i lca c rts i ns n r teto r i a b cv T xle h eo g,cn a hr t sc,d gosad ta n f e o l ei o e io ic a e i i a i em gn
第 2 卷 第 1期 1 20 0 9年 1 月
肝
胆
胰
外
科
杂
志
Vo . N . 1 21 o 1
Ju n l fHe ao a ce tbl r ug r o ra p tp n rao iayS rey o i
Jn 20 a. 09
区域性 门静脉高压症 的诊 断与治疗
a d a e e ot d i i e e l e au e r m a u r 0 0 t r h 2 0 r n l z d r to p c iey n 3 c s s r p re n Chn s i r t r s fo J n a y 2 0 o Mac 0 8 we e a ay e e rs e t l. 1 6 t v
门静脉高压名词解释
门静脉高压名词解释门静脉高压是指门静脉压力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的一种病理状态。
门静脉是人体循环系统中的一条重要血管,它将来自腹腔器官的血液输送到肝脏,通过肝脏进行新陈代谢、分解和排泄,再将新鲜的血液输送至全身。
当门静脉压力升高时,会对肝脏和腹腔其他器官造成一系列的影响和损害。
门静脉高压的成因主要有两个方面:1. 静脉回流阻力增加:例如肝硬化、血管阻塞、血栓形成等情况下,静脉血液排出受阻,导致门静脉压力升高。
2. 动脉血流量增加:当血液从肠系膜动脉和门静脉分支的动脉血流量增加时,门静脉面临的压力会增加。
门静脉高压会引发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转流:当门静脉高压时,部分门静脉血液无法从肝脏顺利通过,会通过侧支血管转流至体静脉系统,形成静脉曲张。
这些侧支血管通常比较脆弱,当破裂时会引发严重的出血。
2. 肝内循环改变:门静脉高压还会导致肝内血液循环的改变,血液供应不足导致肝内缺血,并且难以清除体内代谢产物,使得毒素在体内积累。
3. 肝功能受损:门静脉高压会导致肝脏负担加重,出现肝功能异常、肝衰竭等情况。
4. 腹水:门静脉高压时,肝脏的脉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肝脏静水压增高,从而引起腹水的积聚。
5. 消化系统症状:门静脉高压还会引发上消化道出血、胃肠道静脉曲张、食管静脉曲张等症状。
治疗门静脉高压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内镜治疗和外科手术等。
药物治疗主要通过降低门静脉压力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内镜治疗主要包括内镜下胃肠道静脉曲张的止血和门静脉高压相关的病损处理;外科手术主要是通过减轻门静脉高压、恢复正常血流通道或移植肝脏来治疗。
总结来说,门静脉高压是一种病理状态,会造成肝脏和腹腔其他器官的损害,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
及早发现、诊断和治疗门静脉高压可以有效地预防并控制疾病的进展,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门静脉高压的治疗方法
门静脉高压的治疗方法门静脉高压是一种以门静脉系统内的压力升高为特征的疾病。
在正常情况下,门静脉的压力维持在5-10 mmHg,但如果门静脉高压,则压力会升高至10 mmHg以上。
门静脉高压是由于肝脏疾病引起的,如肝硬化、肝血栓形成或肝脏恶性肿瘤等。
门静脉高压可以导致肝功能减退、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脾功能亢进和门静脉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
治疗门静脉高压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调节肝脏和门脉血流,减轻门静脉高压引起的症状和并发症。
常用的药物包括以下几种:- 元胞活化剂:如去氨肝素和川芎嗪,可以改善肝脏氧合和血液流动,减轻门静脉高压。
- 利尿剂:如螺内酯和依他尼酸,用于治疗腹水和水肿。
- 胃肠道排毒剂:如乳果糖和甘露醇,通过促进肠道蠕动和水分排泄,减轻门静脉高压引起的腹胀、腹痛和腹泻。
2. 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是通过介入手段改变门静脉系统的血流动态,减缓门静脉高压。
常用的介入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 胃食管静脉曲张敷贴术(SOMA):通过在静脉内放置一个特殊的经食管导管,用于闭塞曲张的静脉,以预防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 门静脉系统分支堵塞:通过导管引导,将可溶性栓塞剂注入到特定的分支静脉中,从而减轻门静脉高压。
- 经静脉内注射硬化剂:通过经静脉注射一个硬化剂,如泡沫硬化剂,以减轻门静脉高压。
3. 手术治疗:对于门静脉高压的严重病例,手术治疗可能是必需的。
常见的手术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 脾切除术:脾脏是体内造血和血小板破坏的关键器官,脾切除术可以减轻门静脉高压引起的脾功能亢进。
- 恶性肝肿瘤切除术:对于门静脉高压的主要病因是肝脏恶性肿瘤,手术切除肿瘤可以减轻门静脉高压。
- 肝移植术:对于门静脉高压引起的肝脏功能减退和并发症无法控制的患者,肝移植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除了上述治疗方法外,门静脉高压的患者还应注意饮食调理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减轻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
区域性门脉高压概要
药物治疗降低门脉压力
通过使用血管舒张剂、血 管收缩剂等药物,降低门 脉压力,缓解症状。
抑制胃酸分泌
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 抑制胃酸分泌,减少胃酸 对食管和胃黏膜的刺激。
补充营养
对于营养不良的患者,适 当补充营养,提高身体抵 抗力。
手术治疗
门腔分流术
通过手术将门静脉血液分 流到腔静脉,降低门脉压 力,缓解症状。
此外,还需要加强区域性门 脉高压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合 作,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和 应用。同时,提高公众对该 疾病的认知和重视程度,加 强疾病的早期预防和干预也 是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分类
根据病因可分为肝前性、肝性和 肝后性三种类型。
发病机制与病理生理
发病机制
区域性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可能与门静脉系统血管病变、血流动力 学异常、免疫炎症等因素有关。
病理生理
区域性门脉高压会导致门静脉系统血管曲张、血液淤积,进而引起脾肿大、腹 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消化道出血和肝功能衰竭。
日常护理
饮食调整
遵循低盐、低脂、高蛋白的饮食 原则,避免过度摄入盐分和脂肪,
以免加重肝脏负担。
避免过度劳累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 累,以免影响肝脏的血液回流。
定期监测
定期监测血压、肝功能等相关指 标,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
取相应措施。
注意事项
及时就医
一旦出现门脉高压的相关症状,如腹水、食管胃 底静脉曲张等,应及时就医诊治。
肝内原因
肝内血管病变
如门静脉海绵样变、肝内门静脉血栓 形成等,导致门静脉血流受阻,引发 区域性门脉高压。
谈一种不容忽视的脾胃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
谈一种不容忽视的脾胃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
胡立安;周兆淮
【期刊名称】《淮海医药》
【年(卷),期】1997(15)3
【摘要】门静脉有两条主要属枝——脾静脉与肠系膜上静脉,它们分别收集同名动脉的血供.即脾胃区域、肠系膜区域的回流血液。
前者又叫门静脉的小循环区,回流血量占门静脉的20%.且解剖上不能通过后者分流,而形成上述局部区域的门——体侧枝循环,因此产生的门静脉高压是脾静脉系的,脾胃区域性的,
【总页数】2页(P60-61)
【作者】胡立安;周兆淮
【作者单位】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23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7.34
【相关文献】
1.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的螺旋CT诊断--与门静脉高压的对照研究 [J], 严志汉;周翔平;许崇永
2.胰腺肿瘤相关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的影像特征分析 [J], 谷华丰;李强;孙玲麟;姚伟根
3.重症胰腺炎导致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1例 [J], 王新波; 席江伟; 罗冰清; 刘斌
4.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断和治疗 [J], 张桂英;王烁
5.脾胃区门静脉高压症23例诊治分析 [J], 庄逸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区域性门脉高压症
临床表现
01
02
03
症状
区域性门脉高压症的症状 主要包括腹痛、腹胀、恶 心、呕吐、食欲不振、体 重下降等。
体征
区域性门脉高压症的体征 主要包括腹水、脾大、食 管胃底静脉曲张等。
并发症
区域性门脉高压症的并发 症主要包括上消化道出血、 腹膜炎、肝功能衰竭等。
02
区域性门脉高压症的诊断
诊断标准
肝功能异常
其他治疗方式
内镜治疗
通过内镜对食管胃底静脉 曲张进行硬化剂注射或套 扎,预防出血。
TIPS手术
通过在肝静脉与门静脉之 间建立通道,降低门脉压 力,缓解症状。
放射介入治疗
通过放射介入的方式,对 肝内血管进行栓塞或扩张, 改变血流方向,降低门脉 压力。
04
区域性门脉高压症的预防与护理
预防措施
定期检查
区域性门脉高压症患者的肝功能检查 可能出现异常,如转氨酶升高、胆红 素升高等。
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
影像学检查
通过超声、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 可观察到区域性门脉高压症患者的门 静脉系统扩张、侧支循环形成等特征 性表现。
区域性门脉高压症患者的门脉血流动 力学检查可见门静脉血流阻力增加, 血流速度减慢。
分类
区域性门脉高压症可分为肝内型 和肝外型,其中肝内型又可分为 窦前阻塞和窦后阻塞。
发病机制
肝内型
肝内型区域性门脉高压症的发病机制主要与肝炎、肝硬化、肝脏肿瘤等疾病有 关,这些疾病导致肝窦前或窦后阻塞,引起门脉血流受阻。
肝外型
肝外型区域性门脉高压症的发病机制主要与门静脉血栓形成、门静脉受压、胰 腺炎等疾病有关,这些疾病导致门静脉系统受阻,引起门脉压力增高。
护理学研究进展
门静脉高压的治疗方法
门静脉高压的治疗方法门静脉高压是指门脉系统内血液压力升高的一种病理状态。
它通常是肝硬化等疾病的后果,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治疗。
门静脉高压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内镜下治疗和手术治疗。
以下将详细介绍这些治疗方法。
一、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门静脉高压的基础治疗方法之一。
主要通过药物改善肝功能、降低门静脉压力、预防并治疗并发症。
常用的药物有: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硝酸酯类药物。
这些药物主要通过扩张静脉和降低门静脉压力来缓解症状,并能有效预防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二、内镜下治疗内镜下治疗是一种安全、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适用于部分轻度门静脉高压患者。
常用的内镜下治疗方法有内镜下静脉曲张带箍扎术(戴拇指式箍扎器)、内镜下静脉曲张硬化剂注射术和内镜下玻璃体胶囊贴合术。
这些治疗方法主要通过内镜引导下对门静脉曲张进行带箍扎、硬化剂注射或贴合处理,从而改善门静脉高压症状。
三、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的最彻底的方法,适用于病情严重或内镜下治疗无效的患者。
常见的手术治疗方法有分流手术、解压手术和肝移植。
分流手术主要通过创造人工分流途径(如侧支血管)来减轻门静脉高压,缓解症状。
解压手术则是通过消除门静脉高压的病因(如肝硬化病灶切除)来治疗门静脉高压。
肝移植是适用于肝硬化晚期且已无法改善的患者,通过更换健康的肝脏来治疗门静脉高压。
除了上述治疗方法,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合理饮食:避免过量摄入蛋白质和钠,多摄入蔬菜和水果,保持肠内通畅。
2. 避免饮酒和抽烟:饮酒和抽烟会导致肝功能进一步损害,加重门静脉高压。
3. 防止受伤和出血:避免剧烈运动、高强度劳动和服用影响血液凝固的药物,预防外伤和出血。
总之,门静脉高压是一种需要积极治疗的严重疾病。
药物治疗、内镜下治疗和手术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方法。
同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和行为习惯也需要调整,以减轻症状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左侧门脉高压症
原发病不能去除而不宜手术者;
发生急性上消化道出血,需紧急处理者;
出现重度胃底静脉曲张及中~重度脾功
能亢进需要处理的。
.
29
治疗-血管介入
脾静脉狭窄,远端扩张,胃静脉曲张
近端脾动脉以弹簧圈栓塞后
.
30
治 疗
药物治疗:
使用针对原发病和降低门脉压力的药物
V、胃网膜左V、胃短V、胃
左V回流至门脉,其中脾V
是回流的主要通道
• 脾V回流受阻可累及脾胃区
→局限性高压状态
.
4
解剖学基础
• 正常时脾V直径约0.5cm,长12cm,与脾A伴行紧贴于胰
腺背面。胰腺尤其是胰尾部发生病变很容易累及脾V,严
重时可引起LSPH;
• 胰头或胰体病变及脾A病变也可引起脾V阻塞,如脾A瘤、
.
31
.
32
膜后源性三类,其中胰源性最常见;
随着酒类、脂质类消费上升,诊疗技术水
平及认识程度的提高,目前对LSPH、特别
是胰源性LSPH的发现率日益增高。
.
3
解剖学基础
• 门脉循环可分为“内脏大循
环系”(肠系膜区,即右区)
和“内脏小循环系”(脾胃
区,即左区)
• 脾A携带的血液约为门静脉
总血流的20%左右,通过脾
准确可靠。
脾静脉栓塞,脾门
处侧枝形成
.
21
辅助检查-血管造影
脾门静脉造影是最确实且最广泛应用的方法;
经皮经肝门静脉造影, 但显示脾静脉不佳;
选择性动脉造影之静脉期来观察脾静脉情况:腹
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术
常用的方法、金标准:静脉期的血管造影
区域性门脉高压症5例诊治报告
区, 提示符合病 理改 变 。结果 显示 , 联 合使用 C T和脑 电图检查 , 比单 独应 用更
有助于诊断 , 但需 要有病毒及血清学检查 结果证实 。
改善 临床 症 状 , I I 但  ̄ G用 于 抗 H  ̄治 S 疗 , 已进入 细胞 内的 HS 对 V复 制毫 无抑
制作用 , 其效果有待研究 。关键是早诊 断 治疗 , 对患儿应长期随访和各系统检查 并 评估 , 及时重复治疗和对可能 出现后遗症 进行矫治 , 减少伤残儿 的发生及减轻伤残 程度 。预 防婴 幼儿 H V感 染 , 其 是新 S 尤
2 徐培锡 , 承桂 , 礼壁 , 单纯 疱疹脑炎 花 张 等.
的 临 床 研究 及 与 非 HS E的 散 发性 脑 炎 的 比
较. 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90,2:2 19 3 7 .
3 杜平, 朱关 福 , 刘湘 云 , 现代 临床 病毒 等.
学. 北京 : 人民军医出版社 ,9 15 8 19 :1.
措施 , 由于脾 脏 与周 围有 较 多侧 支 , 但 应
彻底止血 , 胃底静 脉 曲张 明显 , 若 可给予 结扎 , 对原发病灶 的治疗应视具体情况而
炎, 其次是 胰 腺 体尾 癌 , 真假 性 囊 肿 等。 本组 的结果 与此相 同, 因病例 太少 , 但 临 床意义不大 。而 S t n等报道 5 ut o 4例腺静
di 1. 9 9 j i n 0 7 —64 . 00 o:0 36 /. s .10 s 1x 2 1
0 .3 6 17
胰腺囊肿 , 例为胰腺癌 , 1 5例均 为瘀 血性 脾肿大 , 术后 出血停 止 , 随访 15~5年 , .
静脉 闭塞 , 门静脉 正 常; 而 ⑦静 脉造 影示 脾静 脉闭塞 , 门静脉 通畅 。Slm等认 而 a a 为, 在术 中发 现扩 张的 胃网膜 静脉 、 大 肿
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特征及诊治
压 症 的临 床 征 象 ( 要 是 出血 ) 肝 功 能 正 常 。 主 ;
区 域 性 门静 脉 高 压 症 ( P 临 床 较 少 见 , 属 于 肝 外 型 R H) 其 门静脉高压症 的特殊类 型 , 以往 称 左 侧 肝 外 型 门 静 脉 高 压 症 、 胰 源 性 门静 脉 高 压 症 、 胃脾 区 门静 脉 高 压 症 、 段 性 门静 脉 高 节
1 命 名 及 发 病 情 况
大 多 数 肝 外 型 门静 脉 高 压 症 采 用 内镜 注 射 硬 化 剂 、 流 断 术 或 脾 肾远 端 分 流 术 都 不 能 根 治 出 血 , 有 单 纯 脾 静 脉 阻 塞 只 可 通 过 脾 切 除 根 治 。 根 据 R H 原 发 病 的 不 同 , 科 手 术 分 为 P 外
脉 曲 张 伴 出血 史 者 , 行 完 整 的断 流 术 , 宜 即脾 切 除 加 胃底 贲 门
周 围 血 管 离 断 术 。 类 患 者 曲 张静 脉 已 破 裂 , 理 状 态 已 经 形 该 病
环 , 能显示胰 腺 、 膜后和脾血管 的原发病变 。 亦 腹
4 治 疗 原 则
国 内外公 开 医学 杂 志 1 8 ̄ 19 年 共 报 道 7 90 99 5例病 因 明确 的 R H ,9 5 19 P 19  ̄ 99年 笔 者 收治 R H 患 者 1 例 。 6 患 者 中 P 1 8例 胰源性 6 例 ( 5 以慢 性 胰 腺 炎 、 腺 癌 及 胰 腺 囊 肿 引起 者 居 多 ) 胰 , 脾 源 性 1 例 ( 动 静 脉 瘘 引 起 者 6例 ) 其 它 9 , 为 术 中 和 2 脾 , 例 多 术 后 诊 断 , 分 通 过 经 脾 间 接 门静 脉 造 影 、 色 多 普 勒 超 声 等 部 彩 方 法 术 前诊 断 。 6 中有 手 术 记 录 者 6 例 , 中单 纯 脾 切 除术 8例 6 其 3 例 , 切 除 加贲 门周 围 血管 离 断 术 1 例 , 切 除加 相 应原 发 5 脾 6 脾 病 手 术 1 例 。现 对 RP 的临 床 特 征 及诊 治 进 行 讨 论 。 5 H
区域性门脉高压症
发现了与区域性门脉高压症发病相关的关键基因和分子,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可能 。
临床研究进展
区域性门脉高压症的诊断技术
发展了更准确、无创的诊断方法,提高了区域性门脉高压症的早期检出率。
区域性门脉高压症的治疗策略
探索了新的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方法,提高了区域性门脉高压症的治疗效果 和生活质量。
鉴别诊断
需与门脉性肝硬化、布加综合征等鉴别。门脉性肝硬化患者多有长期饮酒史或肝炎病史, 肝脏形态可正常或缩小;布加综合征则多见于中青年男性,CT检查可见下腔静脉阻塞、 扩张等征象。
治疗建议
根据患者病情,建议采用药物治疗、内镜治疗和手术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药物治疗可选用 降低门脉压力的药物,如β受体拮抗剂等;内镜治疗可选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术等;手术 治疗则可选用分流术或断流术等。
疗。
注意饮食
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度摄 入高脂肪、高热量食物,减少肝脏 负担。
控制基础疾病
积极控制可能导致区域性门脉高压 症的基础疾病,如肝炎、肝硬化等。
05
区域性门脉高压症的最新研 究进展
基础研究进展
区域性门脉高压症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
深入探讨了区域性门脉高压症的发生、发展机制,为疾病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症状
腹痛
食欲不振
区域性门脉高压症患者可能会出现腹痛症 状,通常表现为上腹部或右上腹部疼痛, 可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由于门脉高压导致消化液分泌减少和吸收 障碍,患者可能会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 良等症状。
体重下降
疲劳乏力
由于消化吸收不良和食欲不振,区域性门 脉高压症患者可能会出现体重下降的症状 。
门脉高压导致肝脏功能受损,影响能量代 谢,患者可能会出现疲劳乏力的症状。
区域性门脉高压症课件
• (2)其它:介入治疗主要包括两方面:① 选择性脾动脉插管栓塞或经皮脾动脉栓 塞术;② 曲张静脉内镜下套扎术、硬化
术。适应证:由于重要脏器功能障碍不 耐受手术者:由于原发病不能去除而不 宜手术者。但脾动脉栓塞术后的并发症 值得考虑。药物治疗可使用针对原发病 和降低门脉压力的药物。
谢谢
• 是否需要进一步行脾切除术。对继发于急性重症胰腺 炎保守治疗后出现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的病人治疗尤 应慎重,此类病人多表现为脾大、脾亢,合并消化道 出血者并不多见,通常仅行胰尾及脾切除即可治愈。 对于外压性脾静脉阻塞,若术中切除病灶后压力改善, 可考虑保留脾脏。
• (2)门奇静脉断流术:指征为伴有胃底或食管下段曲张 静脉出血史的病人。还需加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但无上消化道出血症状的RPH患者是否需行预防性脾 脏切除术目前尚有争议。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 血可行内镜下止血治疗,但常有复发。
• 肝性静脉曲张以食管区为重,RPH以胃底静脉 曲张明显。(3)超声和CT 辅助检查应首选彩色 超声,既能发现原病,又能进行血流检查。国 内提出了超声学特征,二维B超:①肝脏大小 形态、内部回声正常。②脾门及脾周围胰脾区
可见迂曲成团的静脉,呈蜂窝状结构。③出现 脾功能亢进时的脾体积增大,厚度>4cm,长径 <1lcm 。④明显者可见到曲张的胃底或胃左静 脉团。⑤有原发病的超声特征。
• ④ 医源性,如术中损伤和结扎脾静脉, 脾肾静脉远端分流术后吻合口血栓形成 等;⑤反复的腹腔感染引起的脾静脉炎 或静脉血栓形成:⑥ 其他原因,如脐静
脉插管、创伤、淋巴瘤或肉瘤、腹膜后 纤维化、遗传性血小板增多症、以及后 腹膜脓肿、脾包虫囊肿、多孔状脾静脉 等。
三 发病机制
• RPH的根本原因是脾静脉阻塞,多种胰 腺疾病均可引起脾静脉阻塞。在胰腺急、 慢性炎症,胰腺假性囊肿、脓肿,肿瘤 等疾病时,既可以因为继发水肿、细胞 浸润、胰腺纤维化及胰腺肿大等外压脾 静脉,又可直接造成脾静脉内膜受损而 致脾静脉管壁增粗、管腔变窄等引起脾 静脉流出道不畅,一方面致脾大,另一 方面又造成侧支循环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区域性门静脉高压说起
门静脉(长6-8cm,管径1.0-1.2cm)由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汇合而成,门静脉循环分“内脏大循环系”(肠系膜区,即右区)即“内脏小循环系”(脾胃区,即左区),脾静脉血流为门静脉总血流的20%。
门静脉正常压力为13-24cmH2O,平均为18cmH2O,比肝静脉高5-9cmH2O,门静脉高压时,压力可增加至30-50cmH2O。
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称为“左侧门静脉高压”、“局限性门静脉高压”等,占肝外型门静脉高压的5%,是唯一可以治愈的门静脉高压。
为多种原因引起的脾静脉梗阻,致门静脉脾胃区压力增高超过正常。
按病因可以分为胰源性、脾源性和腹膜后源性三类,其中以胰源性最为常见(72.3%-86.7%),除了引起脾脏淤血肿大外,还以引起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而门静脉、肠系膜静脉及食管静脉较少受累。
胃的血液供应
区域性门静脉高压解剖基础:
脾静脉收集胃网膜左静脉(胃体左侧前后壁)和胃短静脉(胃底前后壁)的血流,胃左静脉有一分支分布在胃底部。
正常血流:
脾静脉阻塞后,胃网膜左静脉及胃短静脉分布区域静脉曲张,血流通过胃左静脉胃底分支进入门静脉系统,形成胃底及胃体大弯侧的静脉曲张。
如果胃左静脉汇入脾静脉,在胃左静脉近端阻塞,可出现食管下段静脉曲张。
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