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相关行为及行为改变理论PPT课件
合集下载
健康相关行为与行为改变理论共61页PPT
健康相关行为与行为改变理论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第三章 健康相关行为 ppt课件
每日正常而规律的三餐,避免零食;
每天吃早餐;
每周2~3次的适量运动; 适当的睡眠(每晚7~8小时); 不吸烟; 保持适当的体重;
不饮酒或少饮酒。
危害健康行为
定义
是指偏离个人、他人、社会的期望方向,
客观上不利于健康的一组行为。
危害健康行为
特点
危害性 稳定性 习得性
分类
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
人的行为有5个基本因素
行为主体----人 行为客体----人的行为的指向目标 行为环境----行为主体和行为发生联系的客 观环境 行为手段----行为主体作用于行为客体时所 应用的工具和使用的方法 行为结果----行为主体预想的行为与实际完 成的行为之间相符的程度
(二)行为分类
5、教育者加强对健康行为的强化和督促,受教育者巩固和发 展有益健康的行为
予警示,从而预防事故发生并能在事故 发生后正确处置的行为。
溺水、车祸、火灾 等意外事故发生后的自 救、他救行为。
分类
1.基本健康行为 2.戒除不良嗜好 3.预警行为 4.避开环境危害 自然环境
心理社会环境
分类
1.基本健康行为 2.戒除不良嗜好 3.预警行为 4.避开环境危害 5.合理利用卫生服务 预防保健行为 求医行为 遵医行为
课堂讨论
他(她)的行为属于促进健康行为吗?
某影星一年到头忙于拍片,只能在为数 不多的几天中规律饮食、按时睡觉、锻 炼身体。
课堂讨论
他(她)的行为属于促进健康行为吗? 海南8岁的张慧敏在2007年7月3 日开始了她长达2个多月的长跑征途 (目标是从三亚跑到北京,路途约4000 公里)。
7项与人们的期望寿命和良好健 康显著相关的简单而基本的行为
每天吃早餐;
每周2~3次的适量运动; 适当的睡眠(每晚7~8小时); 不吸烟; 保持适当的体重;
不饮酒或少饮酒。
危害健康行为
定义
是指偏离个人、他人、社会的期望方向,
客观上不利于健康的一组行为。
危害健康行为
特点
危害性 稳定性 习得性
分类
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
人的行为有5个基本因素
行为主体----人 行为客体----人的行为的指向目标 行为环境----行为主体和行为发生联系的客 观环境 行为手段----行为主体作用于行为客体时所 应用的工具和使用的方法 行为结果----行为主体预想的行为与实际完 成的行为之间相符的程度
(二)行为分类
5、教育者加强对健康行为的强化和督促,受教育者巩固和发 展有益健康的行为
予警示,从而预防事故发生并能在事故 发生后正确处置的行为。
溺水、车祸、火灾 等意外事故发生后的自 救、他救行为。
分类
1.基本健康行为 2.戒除不良嗜好 3.预警行为 4.避开环境危害 自然环境
心理社会环境
分类
1.基本健康行为 2.戒除不良嗜好 3.预警行为 4.避开环境危害 5.合理利用卫生服务 预防保健行为 求医行为 遵医行为
课堂讨论
他(她)的行为属于促进健康行为吗?
某影星一年到头忙于拍片,只能在为数 不多的几天中规律饮食、按时睡觉、锻 炼身体。
课堂讨论
他(她)的行为属于促进健康行为吗? 海南8岁的张慧敏在2007年7月3 日开始了她长达2个多月的长跑征途 (目标是从三亚跑到北京,路途约4000 公里)。
7项与人们的期望寿命和良好健 康显著相关的简单而基本的行为
《行为与健康》课件
康。
05
个人卫生与健康
个人卫生的重要性
保持身体舒适
良好的个人卫生有助于减少身体上的 不适感,如瘙痒、异味等。
提高自信心
预防疾病
个人卫生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如 洗手可以减少细菌传播,刷牙可以预 防口腔疾病等。
清洁、卫生的形象有助于提升自信心 ,让人更加自信地面对生活和工作。
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
家庭教育
勤洗手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尤其 是在接触公共场所和饮食前后。
口腔卫生
每天刷牙两次,使用牙线清洁牙缝, 定期洗牙和口腔检查,有助于预防口 腔疾病。
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适当使用护肤品,避 免皮肤感染和炎症。
饮食卫生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变质 的食物和饮用生水,预防消化道疾病 。
06
环境因素与健康行为
《行为与健康》ppt 课件
目录
• 行为与健康概述 • 健康饮食行为 • 运动与健康 • 心理健康与行为 • 个人卫生与健康 • 环境因素与健康行为
01
行为与健康概述
行为与健康的关系
行为与健康相互影响
健康的行为习惯可以促进身体健康,而不良的行为习惯可能导致 疾病的发生。
健康行为对预防疾病的作用
健康的行为可以降低患慢性疾病和传染病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从小培养孩子的个人卫生习惯, 家长应该以身作则,引导孩子养
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学校教育
学校应该加强个人卫生教育,通过 课堂教育、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 生了解个人卫生的重要性并付诸实 践。
社会宣传
政府和社会组织应该加强个人卫生 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个人卫生 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个人卫生与疾病预防
手卫生
01
05
个人卫生与健康
个人卫生的重要性
保持身体舒适
良好的个人卫生有助于减少身体上的 不适感,如瘙痒、异味等。
提高自信心
预防疾病
个人卫生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如 洗手可以减少细菌传播,刷牙可以预 防口腔疾病等。
清洁、卫生的形象有助于提升自信心 ,让人更加自信地面对生活和工作。
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
家庭教育
勤洗手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尤其 是在接触公共场所和饮食前后。
口腔卫生
每天刷牙两次,使用牙线清洁牙缝, 定期洗牙和口腔检查,有助于预防口 腔疾病。
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适当使用护肤品,避 免皮肤感染和炎症。
饮食卫生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变质 的食物和饮用生水,预防消化道疾病 。
06
环境因素与健康行为
《行为与健康》ppt 课件
目录
• 行为与健康概述 • 健康饮食行为 • 运动与健康 • 心理健康与行为 • 个人卫生与健康 • 环境因素与健康行为
01
行为与健康概述
行为与健康的关系
行为与健康相互影响
健康的行为习惯可以促进身体健康,而不良的行为习惯可能导致 疾病的发生。
健康行为对预防疾病的作用
健康的行为可以降低患慢性疾病和传染病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从小培养孩子的个人卫生习惯, 家长应该以身作则,引导孩子养
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学校教育
学校应该加强个人卫生教育,通过 课堂教育、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 生了解个人卫生的重要性并付诸实 践。
社会宣传
政府和社会组织应该加强个人卫生 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个人卫生 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个人卫生与疾病预防
手卫生
01
健康相关行为PPT课件
实用文档
三、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理论
(二)健康信念模式 健康信念形成的因素 1、感知疾病的威胁(行为健康后果信念)
知觉到易感性; 知觉到严重性 2、感知健康行为的益处和障碍(行为效果 信念) 知觉到益处; 知觉到障碍
3、自我效能(效能期望) 是个体对自己能力的评价和判断,即是 否相信自己有能力控制内外因素而采纳 健康行为,并取得期望结果。 “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eneral seltefficacy scale, GSES)
4、社会人口学因素 5、提示因素:诱发健康行为发生的因素
实用文档
(三)团体健康相关行为 1、团体的概念 2、促进健康团体行为
危害健康团体行为 危害所有人群的行为 3、干预策略和方法
实用文档
信息
知:知识和学习 基础
知
信:信念和态度 动力
信
行:行为改变
目标
行
增进健康
实用文档
三、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理论
(二)健康信念模式 (health belief model,HBM)
是用社会心理学方法解释健康相关行为 的模式。感知在决策中的重要性,强调 个体的主观心理过程,即期望、思维、 推理、信念等对行为的主导作用
健康相关行为
实用文档
第一节 行为
指有机体在外界环境刺激下所引起的反 应,包括内在的生理和心理变化。
S
O
R
刺激
机体
行为反应
(stimulus) (organization) (reaction)
实用文档
行为的形成和发展
四个阶段 被动发展阶段:0~3岁 主动发展阶段:3~12岁 自主发展阶段:12~成人 巩固发展阶段:成人以后
实用文档
健康相关行为
三、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理论
(二)健康信念模式 健康信念形成的因素 1、感知疾病的威胁(行为健康后果信念)
知觉到易感性; 知觉到严重性 2、感知健康行为的益处和障碍(行为效果 信念) 知觉到益处; 知觉到障碍
3、自我效能(效能期望) 是个体对自己能力的评价和判断,即是 否相信自己有能力控制内外因素而采纳 健康行为,并取得期望结果。 “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eneral seltefficacy scale, GSES)
4、社会人口学因素 5、提示因素:诱发健康行为发生的因素
实用文档
(三)团体健康相关行为 1、团体的概念 2、促进健康团体行为
危害健康团体行为 危害所有人群的行为 3、干预策略和方法
实用文档
信息
知:知识和学习 基础
知
信:信念和态度 动力
信
行:行为改变
目标
行
增进健康
实用文档
三、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理论
(二)健康信念模式 (health belief model,HBM)
是用社会心理学方法解释健康相关行为 的模式。感知在决策中的重要性,强调 个体的主观心理过程,即期望、思维、 推理、信念等对行为的主导作用
健康相关行为
实用文档
第一节 行为
指有机体在外界环境刺激下所引起的反 应,包括内在的生理和心理变化。
S
O
R
刺激
机体
行为反应
(stimulus) (organization) (reaction)
实用文档
行为的形成和发展
四个阶段 被动发展阶段:0~3岁 主动发展阶段:3~12岁 自主发展阶段:12~成人 巩固发展阶段:成人以后
实用文档
健康相关行为
《行为与健康》PPT课件
Tobacco Blood pressure Alcohol Cholesterol Body mass index Low fruit & veg. intake Physical inactivity Illicit drugs Unsafe sex Iron deficiency Lead exposure Childhood sexual abuse
不及时增减衣服者:易感冒 养鸟、养猫、养狗:动物传染的疾病增多 同性恋、吸毒: 艾滋病的传播
白领患糖尿病机会较高:
经常坐在办公室缺乏运动;经常外出用膳进食 高热量、高糖分高脂肪食物;余暇消遣皆以静 态活动为主。
h
32
行为与健康的关系
无论是传染性还是非传染性疾病,都与生活方式存在不健康不科学的因素有 很大关系: 不良行为生活方式可致癌症(80%):
• 研究认为,良好的生活方式使年龄在40岁的中年人,其健康程度与20
岁的具有不良生活方式的青年人的健康情况几乎相等。
h
34
• 美国加州对6928名成年人进行5.5年追踪观察,结果发现:遵守下列6—7
项健康行为的人群比只遵守0—3项的人群期望寿命延长11年。
7项生活方式: (1)减少夜生活,每天吃早餐; (2)每天睡眠7—8小时; (3)一日三餐间不吃零食; (4)保持标准体重; (5)有规律的体育锻炼; (6)不吸烟; (7)不饮酒或少量饮酒。
Occupational risk factors for injury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8000 Number of deaths (000s)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可直接使用】健康相关行为与行为改变理论.ppt
2.致病行为模式。致病行为模式是导致特异性疾病发生的行为模式,国内外研 究较多的是A型行为模式和C型行为模式。
A型行为模式是一种与冠心病密切相关的行为模式,其核心表现为不耐烦和敌意。 有关研究表明,具有A型行为者冠心病的发生率、复发率和死亡率均显著地高于非A型 行为者。C型行为模式是一种与肿瘤发生有关的行为模式,其核心行为表现是情绪过 分压抑和自我克制,爱生闷气。研究表明:C型行为者宫颈癌、胃癌、结肠癌、肝癌、 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生率高出其他人3倍左右。
法 行为结果 —— 行为主体预想的行为与实际完成的行为之间的相符程
度。 (一)个体行为发生的心理机制:条件反射与学习理论
精选
(二)人类行为的影响要素
在人类行为形成和发展中,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学习因素发挥着重 要作用。
1.遗传因素:基因除了影响行为,还能决定人的行为特征和行为倾向, 同卵双胞胎行为特征和行为倾向的相似正是遗传物质影响的结果。
行为
此理论认为行为改变是目标,为达到行为改变,必须有知
(知识和学习)作为基础,有信(正确的信念和积极的态
度)作为动力。知识(信息)是行为改变的必要条件,但
知识与信息不一定能直接导致行为的改变。信念(态度) 反映行为倾向性,要转变行为需先转变态度。
精选
(二)主要过程
1、信息暴露 2、觉察信息 3、引起注意 4、感兴趣 5、理解信息 6、记忆信息 7、思考信息 8、相信信息 9、决心行动 10、尝试行动 11、开始行动 12、坚持行动 13、确认行动
美国学者布莱斯勒(Breslow)等 每日正常而规律的三餐,避免零食;每天吃早餐;每周2~3次的适量运动;
适当的睡眠(每晚7~8小时);不吸烟;保持适当的体重;不饮酒或少饮酒。
A型行为模式是一种与冠心病密切相关的行为模式,其核心表现为不耐烦和敌意。 有关研究表明,具有A型行为者冠心病的发生率、复发率和死亡率均显著地高于非A型 行为者。C型行为模式是一种与肿瘤发生有关的行为模式,其核心行为表现是情绪过 分压抑和自我克制,爱生闷气。研究表明:C型行为者宫颈癌、胃癌、结肠癌、肝癌、 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生率高出其他人3倍左右。
法 行为结果 —— 行为主体预想的行为与实际完成的行为之间的相符程
度。 (一)个体行为发生的心理机制:条件反射与学习理论
精选
(二)人类行为的影响要素
在人类行为形成和发展中,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学习因素发挥着重 要作用。
1.遗传因素:基因除了影响行为,还能决定人的行为特征和行为倾向, 同卵双胞胎行为特征和行为倾向的相似正是遗传物质影响的结果。
行为
此理论认为行为改变是目标,为达到行为改变,必须有知
(知识和学习)作为基础,有信(正确的信念和积极的态
度)作为动力。知识(信息)是行为改变的必要条件,但
知识与信息不一定能直接导致行为的改变。信念(态度) 反映行为倾向性,要转变行为需先转变态度。
精选
(二)主要过程
1、信息暴露 2、觉察信息 3、引起注意 4、感兴趣 5、理解信息 6、记忆信息 7、思考信息 8、相信信息 9、决心行动 10、尝试行动 11、开始行动 12、坚持行动 13、确认行动
美国学者布莱斯勒(Breslow)等 每日正常而规律的三餐,避免零食;每天吃早餐;每周2~3次的适量运动;
适当的睡眠(每晚7~8小时);不吸烟;保持适当的体重;不饮酒或少饮酒。
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理论共36页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理论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健康相关行为与行为改变理论PPT讲稿
2020/6/11
19
2020/6/11
20
3、不安全性行为 --STDs、AIDS
4、不合理膳食
5、缺乏运动
2020/6/11
21
行为生活方式因素
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
健康
卫生服务因素
2020/6/11
22
– 行为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 – WHO1992年的一份报告指出,
全球大约有60%的死亡与不良 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有关。 – 与行为/生活方式有关的死亡所 占比例逐年增加。
2002年自杀死亡率(1/10万)
男性 女性 合计
城市
13.16 12.40 12.79
大城市 6.90 5.51 6.22
小城市 18.18 17.12 17.66
农村
15.24 15.40 15.32
2020/6/11
8
二)、行为与健康的关系
遗传生物因素
行为生活方式因素
健康
环境因素
2020/6/11
- 后天习得 - 环境影响
2020/6/11
31
三、人类行为概述
3、人类行为的特点 (1)适应性
- 反射: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 自我控制:追求奖励性行为后果。 - 调适:与其他个体、群体的相互配合与适应。 - 顺应:改变自己以适应客观环境。 - 应对:决定是否做、如何做以实现自身需要。 - 应激:肌体非特异性反应,激发潜能。
卫生服务因素
9
1、行为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的作 用
• 慢性非感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 • 发现疾病 •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治疗与康复
2020/6/11
10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包括哪些病症?
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理论
变理论模型(TTM)起源于精神病例学和 行为改变的领先理论的比较分析,这些精 神病理学和行为改变的目的在于整合已经 分散进300个以上的精神病理学理论的领域
精选ppt课件最新
3
▪ 当Prochaska及其同事实施一项烟民中的 自我改变者和接受专家治疗的吸烟者之间 的对比分析时,这一模型的动力产生了。 在这些研究人群中,我们确认出10个预示 着成功地戒烟的变化过程。其中包括产生 于弗洛伊德传的意识,来自斯金纳传统的 偶发事件处理及来自荣格传统的帮助关系 。
精选ppt课件最新
15
▪ 自我解放
▪ 既指对于一个人能够改变和做出努力的 信念,又指针对这一信念的再努力。新年 规划、公共证明及多项而非单一选择能够 强化为公众所说的意志力。
精选ppt课件最新
16
▪ 社会解放
▪ 需要更多的社会机遇与选择,特别是对 那些相对贫困及受压制的人们。宣传倡导 、赋权规程及适当的政策能够增加机会来 促进未成年人、同性恋者及贫困人口的健 康。相同的这些常规做法也能够帮助所有 人的改变,常有的类似做法有无烟区、学 校速简餐厅的色拉自助柜及避孕套和其它 避孕工具的便捷获取等等。
精选ppt课件最新
4
提问
▪ 三位心理学家关于意识、行为的观点 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
精选ppt课件最新
5
一、行为转变理论模型(TTM)理 论的核心结构
▪ 行为转变理论模型的结构
▪ 改变阶段 ▪ 决策平衡
改变过程 自我效能
精选ppt课件最新
6
行为转变理论模型的结构
▪ 行为转变理论模型的结构.docx
▪ 巩固阶段指是指人们已经在生活方式上有显著
的转变并且正在努力防止故态萌发,然而并没有 像在行动阶段中那样频繁地应用变化的程序。他 们很少有故态复萌的趋势,并且认为自己能够继 续改变的信心正在持续增长。根据诱因与自我效 能数据,巩固阶段的时间预计会从六个月持续到 五年。
精选ppt课件最新
3
▪ 当Prochaska及其同事实施一项烟民中的 自我改变者和接受专家治疗的吸烟者之间 的对比分析时,这一模型的动力产生了。 在这些研究人群中,我们确认出10个预示 着成功地戒烟的变化过程。其中包括产生 于弗洛伊德传的意识,来自斯金纳传统的 偶发事件处理及来自荣格传统的帮助关系 。
精选ppt课件最新
15
▪ 自我解放
▪ 既指对于一个人能够改变和做出努力的 信念,又指针对这一信念的再努力。新年 规划、公共证明及多项而非单一选择能够 强化为公众所说的意志力。
精选ppt课件最新
16
▪ 社会解放
▪ 需要更多的社会机遇与选择,特别是对 那些相对贫困及受压制的人们。宣传倡导 、赋权规程及适当的政策能够增加机会来 促进未成年人、同性恋者及贫困人口的健 康。相同的这些常规做法也能够帮助所有 人的改变,常有的类似做法有无烟区、学 校速简餐厅的色拉自助柜及避孕套和其它 避孕工具的便捷获取等等。
精选ppt课件最新
4
提问
▪ 三位心理学家关于意识、行为的观点 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
精选ppt课件最新
5
一、行为转变理论模型(TTM)理 论的核心结构
▪ 行为转变理论模型的结构
▪ 改变阶段 ▪ 决策平衡
改变过程 自我效能
精选ppt课件最新
6
行为转变理论模型的结构
▪ 行为转变理论模型的结构.docx
▪ 巩固阶段指是指人们已经在生活方式上有显著
的转变并且正在努力防止故态萌发,然而并没有 像在行动阶段中那样频繁地应用变化的程序。他 们很少有故态复萌的趋势,并且认为自己能够继 续改变的信心正在持续增长。根据诱因与自我效 能数据,巩固阶段的时间预计会从六个月持续到 五年。
健康教育行为改变理论yPPT课件
2)利用信息接受者身边的实例,强化对行为已改变者所获效益的 宣传,特别有助于那些半信半疑、信心不足者的态度转变。
3)针对那些“明知故犯、知而不行”者的具体原因,有针对性地 强化行为干预措施。
4)对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则可依法采取强制手段促其态度的转化。
5
第5页/共56页
认知失调
• 认知失调论(cognitive dissonance theory ) • 费斯汀格假定,人有一种保持认知一致性的趋向。在现
• 内部回报:实施有害健康行为所带来的主观的愉快感受,如上述吸烟所致快 感
• 外部回报:实施有害健康行为所带来的某种客观“好处”,如上述吸烟所致 交往便利
16
第16页/共56页
健康信念模式示意图
修正因子 人口特征(年龄、性别、种族) 社会心理因素(人格、社会地位、同事、团体,等) 结构因素(对此疾病的知识、以前患此病的经验) 行为提示因素:传媒活动、他人忠告、医护人员提醒、 亲友的疾病经验、某种标志物,等
严重性认识 易感性认识
行为效益 效能期待
内部回报 外部回报
恐惧
行为代价
威胁评估 应对评估
个人认知
第17页/共56页
行为意向
行为技能 行为条件 行动可能 17
(三)行为改变阶段模式 行为改变阶段模式(stages of change model, SCM)
将变化解释为一个连续的、动态的、有五个步骤逐渐推进的过程。 该模式注重个体的内在因素,认为人们修正负向行为或采取正向行为实质 上是一个决策过程,此过程包括十个认知和行为步骤。
a.知觉到益处:对行为有效性的认识是人们对于实施或放弃某 种行为后,能否有效降低患病的危险性或减轻疾病后果的判断, 包括减缓病痛,减少疾病产生的社会影响等;
3)针对那些“明知故犯、知而不行”者的具体原因,有针对性地 强化行为干预措施。
4)对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则可依法采取强制手段促其态度的转化。
5
第5页/共56页
认知失调
• 认知失调论(cognitive dissonance theory ) • 费斯汀格假定,人有一种保持认知一致性的趋向。在现
• 内部回报:实施有害健康行为所带来的主观的愉快感受,如上述吸烟所致快 感
• 外部回报:实施有害健康行为所带来的某种客观“好处”,如上述吸烟所致 交往便利
16
第16页/共56页
健康信念模式示意图
修正因子 人口特征(年龄、性别、种族) 社会心理因素(人格、社会地位、同事、团体,等) 结构因素(对此疾病的知识、以前患此病的经验) 行为提示因素:传媒活动、他人忠告、医护人员提醒、 亲友的疾病经验、某种标志物,等
严重性认识 易感性认识
行为效益 效能期待
内部回报 外部回报
恐惧
行为代价
威胁评估 应对评估
个人认知
第17页/共56页
行为意向
行为技能 行为条件 行动可能 17
(三)行为改变阶段模式 行为改变阶段模式(stages of change model, SCM)
将变化解释为一个连续的、动态的、有五个步骤逐渐推进的过程。 该模式注重个体的内在因素,认为人们修正负向行为或采取正向行为实质 上是一个决策过程,此过程包括十个认知和行为步骤。
a.知觉到益处:对行为有效性的认识是人们对于实施或放弃某 种行为后,能否有效降低患病的危险性或减轻疾病后果的判断, 包括减缓病痛,减少疾病产生的社会影响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糖尿病
表现: 空腹血糖>=6.1mmol/L 可疑糖尿病 “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消瘦
危险因素: 肥胖、缺乏运动 高脂、高糖饮食
2020/8/4
17
溃疡
表现:有规律上腹痛,和进食有关、 有一定季节性、有返酸等症状。
危险因素: 不良饮食习惯:暴饮暴食、烫食 吸烟 酗酒 精神紧张、情绪压抑
2020/8/4
24
三、人类行为概述
1.行为的概念
行为(Behavior)指的是有机体在外环 境刺激下所引起的反应,包括生理、心理 (内在行为)和外在表现的变化(外显行 为),一般所谈的行为指外显行为,但外 显行为是由内在行为转化而来,或者说行 为实际是心理活动过程的延续及外化。
S
O
R
Stimulus Organism Reaction
3 呼吸系统疾病 恶性肿瘤
4 心脏病
心脏病
5 损伤和中毒 损伤和中毒
2020/8/4
6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WHO预测:
到2020年,非传染性疾病占
我国死亡原因的比例将由目前的
58%上升到79%,其中心血管疾
病将占首位。
2020/8/4
7
传染性疾病
2003年全国27种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 (1/10万):
2020/8/4
14
高血压
血压值:收缩压 140mmHg,舒张压 90mmHg 危险因素:
年龄:男>55岁,女>65岁 高盐饮食 吸烟、静息为主的生活方式、肥胖、紧张压力 总胆固醇>5.72mmol/L(220mg/dl) 家族史: 高密度脂蛋白与低密度脂蛋白:
2020/8/4
15
2020/8/4
行为与健康 Behavior and Health
七十七团疾控中心
2020/8/4
1
整体概述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内容
一、概述 二、健康相关行为 三、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理论 四、行为矫正
病毒性肝炎
68.55
肺结核
52.36
痢疾
34.52
新生儿破伤风 18.00淋病Fra bibliotek14.09
2020/8/4
8
心理卫生问题
• 竞争加剧、社会支持网络削弱、心理应 激因素增加,心理卫生问题日益突出。
• 在损伤和中毒中,近1/4为自杀。
2002年自杀死亡率(1/10万)
男性 女性 合计
城市
13.16 12.40 12.79
大城市 6.90 5.51 6.22
小城市 18.18 17.12 17.66
农村
15.24 15.40 15.32
2020/8/4
9
二)、行为与健康的关系
遗传生物因素 行为生活方式因素
健康
环境因素
卫生服务因素
2020/8/4
10
1、行为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的作用
• 慢性非感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 • 发现疾病 •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治疗与康复
2020/8/4
32
三、人类行为概述
3、人类行为的特点 (1)适应性
2020/8/4
20
2020/8/4
21
3、不安全性行为 --STDs、AIDS
4、不合理膳食
5、缺乏运动
2020/8/4
22
行为生活方式因素
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
健康
卫生服务因素
2020/8/4
23
– 行为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 – WHO1992年的一份报告指出,
全球大约有60%的死亡与不良 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有关。 – 与行为/生活方式有关的死亡所 占比例逐年增加。
2020/8/4
3
一、概述
一)、疾病流行情况分 析
2020/8/4
4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男性
女性
城市 1 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
2 脑血管病
脑血管病
3 呼吸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4 心脏病
心脏病
5 损伤和中毒 损伤和中毒
2020/8/4
5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男性
女性
农村 1 恶性肿瘤 脑血管病
2 脑血管病
呼吸系统疾病
2020/8/4
11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包括哪些病症?
高血压
糖尿病
冠心病、动脉硬化
高血脂、脂肪肝、肥胖
肿瘤
胃十二指肠溃疡
2020/8/4
12
1、 吸烟
2、物质滥用
2020/8/4
13
肿瘤
• 常见恶性肿瘤: 肝癌:与肝炎、黄曲霉毒素、酒精性肝 硬化有关 胃癌:与亚硝基化合物(水污染、淹菜、 熏肉、防腐剂等)、胃部疾病有关 肺癌:与吸烟、烹调油烟、煤烟、大气污 染、职业因素有关。
5、心理动力理论 行为是心理活动的外部表现。
2020/8/4
26
三、人类行为概述
人的行为 指具有认知、思维能力,并具有情感、意 志等心理活动的人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做出 的能动的反应。分为:
外显行为:可直接观察到的行为。
内隐行为:不能被他人直接观察到的行为。
2020/8/4
27
行为也可分为:
高可变行为 低可变行为
- 行为的遗传性 - 行为以生理形态和功能为前提 - 具有本能行为:摄食行为、性行为、躲 避与防御行为、探究行为、睡眠。
2020/8/4
31
三、人类行为概述
(2)社会属性 社会行为指人在社会化(socialization)过 程中形成的,与环境相适应的行为。包括 社会生活技能、劳动技能、社会生活行为 规范、社会角色行为等。 - 后天习得 - 环境影响
2020/8/4
28
高可变行为
正处在发展时期或刚刚形成的行为 与文化传统或传统的生活方式关系不大 在其他计划中有成功改变的实证 社会不赞成的行为
2020/8/4
29
低可变行为
形成时间已久 深深的根植于文化传统或传统的生活方式 中 既往没有成功改变的实例
2020/8/4
30
三、人类行为概述
2.人类行为的属性 (1)生物属性
2020/8/4
25
行为产生的机制
1、行为主义理论 人的行为是反复刺激-反应-强 化的结果,条件反射原理包括条件反射和操作 性条件反射。
2、社会学习理论 行为是经过自我调控和观察学 习而形成的反应模式。
3、人本主义 行为是反映机体各种内在需要的外 部活动。
4、认知学习理论 行为是机体对外部刺激经过一 系列的认知活动后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
2020/8/4
18
健康的基石
• 健康的四大基石
合理膳食
适量运动
戒烟限酒
心理平衡
能使:高血压减少55%,
脑瘁中、冠心病减少75%,
糖尿病减少50%, 肿瘤减少1/3,
平均寿命延长10年以上
2020/8/4
19
2、行为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
• 保护易感者 • 切断疾病的传播途径 • 病症的识别与就诊 • 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