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行为改变的理论I(yan20141029)解读
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理论模式——健康信念模式的主要内容
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理论模式——健康信念模式的主要内容(总1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健康信念模式(HBM, health belief model)是用社会心理学方法解释健康相关行为的重要理论模式,提出健康行为来自于心理社会因素的共同影响,从下图可以看出,该模式认为对易感性和严重性的认知与预防疾病的行为是相关的。
认知系统的核心部分是一套关于疾病的个人信念,这个信念调节着对威胁的感知从而影响采用对抗疾病的行为的可能性。
社会系统的核心部分是多种形式的政策形成和大众媒介宣传运动,这些运动是专门设计以使公众相信危险是真实存在的,但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则可以起到有益的作用。
健康信念是人们接受劝导、改变不良行为、采纳健康促进行为的关键。
(一)主要内容图5 健康信念模式理论框架从上图可知,这个模式分为三个主要部分: 1.个体对健康的认识和观点包括:对疾病易感性和严重性的认识;对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对健康含义的理解;对健康状况的理解;对自我在健康中的作用的理解;对健康促进行为有利性的理解;以及对促进健康行为障碍的认识和理解。
2.修正因素包括:个体的人口学特征、社会心理因素、人际影响、情景因素、行为因素,以及个人的疾病知识和经历等。
3.采取行动的可能性参与促进健康行为的可能性,准备行动的证据。
2。
健康教育行为改变理论0
社会认知理论 社会网络与社会支持 紧张与应对模式
创新扩散理论 社区组织和社区建设
一、知信行模式 (Knowledge,Attitude,Belief,Practice,KABP或KAP)
是知识、态度、信念、行为的简称,是有关行 为改变的较成熟的模式。
信息
知识
信念Biblioteka 行为增进健康知:知识和学习,是基础、是目标;
1)对疾病易感性的认知
2)对疾病严重性的认知
意识到自己在放弃危险行为上所付 特定健康行动的潜在的负面作用, 2、对健康行为益处和障碍的认知 或是认识到的障碍,可能会阻碍个人 出的代价(时间、负担、毅力)确实 前者指个体相信采纳健康行为确实有好 采用该健康行动。 个人会进行一个成 能取得预防结果(降低发病、减轻疾 本—— 利益分析,权衡健康行动的正 处,后者是指个体认识到采纳健康行为中还面 面、负面因素。负面因素可能包括价 病后果),人们才会采取行动。 格昂贵、潜在危险(治疗的副作用, 临着一些障碍。 医源性病变)、不愉快的经历(疼痛、 1)对行为有效性的认识——知觉到益处 困难、难过),不舒适感、时间成本 等等。 2)对实施或放弃行为障碍的认识——知觉 到困难
到的障碍。
防措施后的效果及采取措施所遇
导作用。健康信念是人们接受劝导,改变
预测人的预防性健康行为或
实施健康教育。
不良行为,采纳健康行为的关键。
指个体在对疾病的发病率、流行情况 (一)健康信念模式的基本内容 指个体所认识到的疾病后果(疼痛、伤 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对自身患此疾病概率 残、死亡)的严重性和对疾病所引起的社会 大小做出的判断,其尺度取决于个人对健 1、对疾病威胁的认知 ——产生恐惧 后果(工作烦恼、家庭生活、失业、社会关 康和疾病的主观知觉。 系)严重性的认识。由此产生害怕情绪。
健康教育与指导 健康行为改变理论
知识态度 效益和障碍
自我效能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行为
疾病易感性
环境 促进因素
分类
应用
健康行为 改变理论
健康
信念
常用
模式
理论
行为
转变
模式
某医院医务工作人员都知道吸烟 有害健康,但是吸烟率居高不下。 请思考这是为什么?
在未来6个月内,没有考虑改变自己的行为,或者有意不改变某种 行为
打算转变阶段
在未来6个月内,已经考虑对某些特定行为做出改变
转变准备阶段
在最近30天内,人们承诺做出改变,并且开始有所行动
行为阶段
过去6个月内,已经做出了行为改变
行为维持阶段
改变行为状态已经6个月以上,达到了预期的健康目标
理论指导的重要性;每个理论的优缺点;不同多个理论相结合。
两种 理论 的应用
健康信息模式 行为转变阶段模式
行为:促进和保护健康行为 目标人群:根据人群对易感性和 危害性的 知觉,确定目标人群 行为:改变不健康行为
目标人群:比较普适
行为的建立和改变是
一个长期的过程,行为的
改变、坚持和很多因素有
关。
从多学科/多角度(不 同人群)透视健康相关行 为,仅仅从卫生学的角度 来看待是远远不够的。
健康信念模式内涵 行为健康后果信念 行为效果信念 对自我的信念
自觉到危害性 自觉到易感性
自觉到效益
自觉到障碍 自我效能
行为转变阶段模式定义 该模式将行为变化解释为一个连续的、动态的、逐步推进的过程。
无转变 打算阶段
打算转变 阶段
转变准备 阶段
行为 阶段
行为维持 阶段
行为转变阶段模式内涵
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理论模式知信行模式
行为学的研究表明,知识与行为之间有着重要的联系,但不完全是因果关系;一个人的行为与知识有关,也与其价值观和信念有关,更与长期的生活环境有关;故:知信行理论认为:信息→知→信→行→增进健康知:知识和学习,是基础;信:信念和态度,是动力;行:产生促进健康行为、消除危害健康行为等行为改变的过程,是目标;知识是基础,但知识转变成行为尚需要外界条件,而健康教育就是这种促进把知识转变成行为的重要外界条件;举例:健康方面的信念如“我确信吸烟是有害的”、“只要下决心戒烟肯定是可以实现的”,这种信念会影响他们采纳戒烟的行为;如坚持错误的信念就不会改变其错误的行为;态度通常以好与坏、积极与消极加以评价; 如关于戒烟,为了达到戒烟的目标,对吸烟者而言,吸烟行为是社会行为,是通过学习得来的,要改变它、否定它,也得学习教育者或社会给予的知识;健康教育者必须通过多种方法将有关烟草的有害性、有害成分、戒烟的益处以及如何戒烟的知识传授给吸烟者;具备了知识,只有采取积极的态度,对知识进行有根据的独立思考,对自己的职责有强烈的责任感,就可以逐步形成信念,知识上升为信念,就可以支配人的行动;当吸烟者采取积极的戒烟态度,相信吸烟有害健康,并相信自己有能力戒烟时,戒烟就可成功; 但是,要使人们从接受转化到改变行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信息传播→觉察信息→引起兴趣→感到需要→认真思考→相信信息→产生动机→尝试行为态度坚决→动力定型→行为确立;其中关键的主要有两个步骤:信念的确立和态度的改变;知、信、行三者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但必须有必然性;在信念确立以后,如果没有坚决转变态度的前提,实现行为转变的目标照样会招致失败;所以,在实践中要使40%的人发生行为转变,就要有60%的人持积极的态度参与改变行为实践,这样就要有80%的人相信这种实践对其健康是有益的,要到达这个目标就要使90%以上的人具有改变这种行为所必须具备的知识;。
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基本理论
—X 知-信-行理论I 种族特征I I 工作与学习行为I知信行模式〈KABP 或KAP )是改变人类傩康相关行为的模式之 它将人类行为的改变分为获取扣识、产生信念及形成行为 三个连续过程'可用公式表示: 倍息—知识一信念一行为—増进健康知-信-行模式认为:卫生保健知识和信息是建立积极、正确的 信念与态底 进而改变健康相关行为的基础,而信念和态度则 是行为改变的动力。
只有当人们了解了有关的健康知识,建立 起积极、正确的信念与态度,才有可能王动地形成有益于健康 的行为7改变危害健康的行为。
0 记忆信息 -0-自然环境 社 4环心理环債基志生话生物特征行为生牙方式 冢庭特征丨 I 预防保康复服势 休闲行为 医疗聽劳 ---------- 视而不见--------- 不注意--------- 无兴越---------- 难憧信息--------- 印象不深---------- 关系不大亍动根据知信行模式:知识是基础,信念是动力,行为的产生和改变是目标。
人们通过学习,获得相关的僅康知识和技能,逐步形成僅康的信念和态度,从而促成健庚行为的产生。
关键:确立信念、态度改变二、健康信念模式僮康信念模式(HBM)是运用社会心理方法解軽僅廉相关芍为的理论模式。
该理论强调齐喷(perception)在决策中的重要性,该理论认为信念是人们采纳有利于僅康的行为的基础,人们如果具有与疾病、健康相关的信念,他们就会采^内健康行为,改变危险行为。
人们在决走是否采纳某健庚行为时「首先葵对疾病的威期迪行判断,然后对预防疾病的价值、采纳健康行为对改善健庚状况的期望和克服行动障碍的能力做出判断,最后才会做出是否采纳健康行为栩症。
根据健康信念模式;人们要采取某种促进健康行为或戒除某种危害健康行为,必须具备三方面的认识。
1-认识到某种疾病或危险因素的严重性和易愍性⑴ 对疾病严重性的认识:指个体对罹患某种疾病严重性的看法,包括人们对疾病引起的临床后果的判断,如死亡、伤残、疼痛等,对疾病弓I起的社会后果的判断,如工作烦恼、失业、家庭矛盾等。
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理论模式——知信行模式
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理论模式——知信行模式知信行模式(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简称TPB)是一种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理论模式,旨在解释个体如何通过改变他们的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来实现健康行为的转变。
TPB由社会心理学家Martin Fishbein和Icek Ajzen于1975年提出,并在之后的研究中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包括健康行为改变。
TPB以个体的意图来预测其行为。
意图是个体有意愿采取的其中一种行动,可以被分为三个组成部分: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
具体来说,态度是对于行为的评价,主观规范是对于他人对于行为的期望,知觉行为控制是对于个体能够控制行为的觉察。
这三个因素共同决定了个体的意图,从而影响其行为。
首先,态度是个体对于行为的评价和态度。
个体对于行为的积极评价和态度越强,意图采取该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大。
例如,一个人对于运动的态度是否认为运动有益健康、有趣而且有价值等,都会影响他们意图进行运动的可能性。
其次,主观规范是来自他人对个体行为的期望。
个体感知到他人对于他们采取其中一种行为的期望越高,他们意图采取该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大。
例如,如果一个人的家人、朋友和医生都支持他进行锻炼,那么他采取锻炼行为的意图可能会更强。
最后,知觉行为控制是个体对于行为控制的信念和能力。
个体认为他们能够轻松地控制自己的行为,他们意图采取该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大。
例如,一个人认为自己有足够的时间、资源和知识来进行健康饮食,那么他采取健康饮食行为的意图可能会增加。
在TPB模型中,意图是最直接的预测行为的因素。
它在意图和行为之间有一个中介因素,行为的主观能力(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简称PBC)。
个体认为自己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越大,他们实际采取该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大。
然而,TPB模型也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它假设个体是理性的,并且可以准确地评估他们的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
健康教育学行为改变理论
02.05.2020
潘建平文档
24
7.忧患意识
(critical consciousness)
➢指社区成员共同认识到社区的问题及其后 果,希望改变现状并准备行动。创造社区 成员的忧患意识是授权的基础,对社区的 发展至关重要,这是基于对自身需求和现 实问题的认识的行为动力。
02.05.2020
潘建平文档
知信行模式将人们行为的改变分为获取知识、产生信念 及形成行为三个连续过程。可用下式表示:
知一信一行(KAP)
“知” 是知识和学习,是基础; “信” 是正确的信念和积极的态度,是动力; “行” 指的是行动,是目标。
02.05.2020
潘建平文档
5
知识,是行为的基础,通过学习改变原有
目标,消除过去旧观念的影响,重新学习获取
我已经三天 没有吸烟了
哈!
恭喜你, 3年没有 吸烟了, 太棒了
没有认识
02.05.2020
思考
准备
行动
潘建平文档
持续
18
二、社区组织和社区建设
(一)主要概念
1.社区
通常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群体;至少包
括以下要素:人口、一定的区域(地理)、经济活
动与共同利益(经济)、较密切的社
“喂养”方式开展社区活动,而应使社区成员以主人翁身 份共同来关心社区的问题、主动分担职责、最终解决问题; 这需要在平等基础上提高社区成员的意识、增强自身能力、 自我帮助、实现社区变化。这是社区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 活动是否具有可持续性的关键所在。
02.05.2020
潘建平文档
22
5.社区参与
《阿拉木图宣言》赋予社区组织和社区参与以公
02.05.2020
04健康教育学之行为改变理论
知识 态度 价值观 技能 环境
个体
干预
或
群体
行为改变
公共卫生系辛宝原创 分享知识
行为改变的理论和模式
•为什么要重视理论的学习和应用? -健康相关行为影响因素众多、行为改变的过 程相当复杂,因此必须应用行为改变的相关 理论来对行为作出正确的解释及进行有针对 性的干预
公共卫生系辛宝原创 分享知识
▪不良疾病行为
▪违规行为
公共卫生系辛宝原创 分享知识
行为类型的多样性,决定了行为改变理论 的多样性
公共卫生系辛宝原创 分享知识
常见危害健康的行为分类
种类: • 第一类是与维持正常生理需要的行为的偏离,如
不健康的饮食行为、性乱、性变态行为等; • 第二类是与正常生理需要没有密切关系的各种消
闲行为,如吸烟、饮酒、吸毒、高危体育活动、 赌博行为等; • 第三类是对健康的忽视,如不讲究日常生活卫生、 不卫生的性行为、缺乏运动、拒绝采取安全措施、 拒绝参与需要的健康检查等;
公共卫生系辛宝原创 分享知识
只有当人们了解了有关的健康知识,建立 起积极、正确的信念与态度,才有可能主 动地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改变危害健 康的行为。
行为改变的关键步骤 是确立信念和改变态度
公共卫生系辛宝原创 分享知识
KAP模式认为行为改变的关键步骤
确定信念
改变态度
公共卫生系辛宝原创 分享知识
公共卫生系辛宝原创 分享知识
健康 教育 行为 改变
理论
应用于个体水平的理论 应用于人际水平的理论
知信行模式 健康信念模式 行为变化阶段模式 理性行为理论 计划行为理论
社会认知理论 社会网络与社会支持 紧张和应对互动模式源自应用于社区和群体水平的理论
健康行为改变的理论I(yan20141029)
Definition
Factors that are physically external to the person Person’s perception of the environment Knowledge and skills to perform a given behavior Anticipatory outcomes of a behavior Personal regulation of goal-direction behavior or performance Behavioral acquisition that occurs by watching other’s action/behavior or their outcomes Responses to a person’s behavior that increase or decrease the likelihood of reoccurrence Person’s confidence in performing a particular behavior
行为结果评价 Evaluation of outcomes
对行为结果重要性的评价
2. 主观行为准则
Subjective Norms
• 准则信念Normative belief
对特定个体的想法的信念 • 遵从动机 Motivation to comply 是否愿意遵从特定个体的想法
B ~ I = [Ab + SN]
17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Behavioral belief
Evaluation of behavioral outcome Normative belief Motivation to comply Control belief Perceived power Attitude toward behavior
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理论
精选ppt课件最新
31
▪ 知信行理论 ▪ 健康信念模式 ▪ 计划行为理论 ▪ 合理行为理论模型 ▪ 联合行为模型 ▪ 行为转变的阶段理论
精选ppt课件最新
32
▪ 跨理论模型(Prochaska)的6个阶段:前 意向阶段、意向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 段、保持/巩固阶段、复发阶段。精选Βιβλιοθήκη pt课件最新精选ppt课件最新
17
▪ 对抗性条件作用
▪ 要求人们学习能够代替不良习惯,养成 更健康的生活习惯。放松、维权、摆脱过 敏、戒掉尼古丁以及积极的自我陈述都是 更健康的替代物策略。
精选ppt课件最新
18
决策的平衡
▪ 决策的平衡
▪ 反映出一个人对于改变利弊的相关考量。最初
行为转变理论模型(TTM)依赖于Janis 和 Mann(1977)的决策制定模型,这其中包括四 类的有利之处(自我及他人的指导性收获以及来 源于自己和他人的许可)和弊端(自己和他人的 指导性成本及来源于自己和他人的不认可)。在 试图产生包含8个因素的结构的研究中,几乎总 是会发现一个更简单的2因素结构——改变的正 反利弊。
精选ppt课件最新
8
转变前阶段
▪ 转变前阶段是指人们在短期内不打算改
变行为的阶段,时间通常指在未来6个月内 。原因在于无法预知自己行为的结果或对结 果麻木不仁。或他们曾多次试图改变却不成 功思考他们高危险性的行为。他们属于动机 缺乏群体,会对行为干预产生抵触,或不愿 意接受治疗或参加健康促进项目。
精选ppt课件最新
4
提问
▪ 三位心理学家关于意识、行为的观点 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
精选ppt课件最新
5
一、行为转变理论模型(TTM)理 论的核心结构
健康相关行为与行为改变理论PPT讲稿
2020/6/11
19
2020/6/11
20
3、不安全性行为 --STDs、AIDS
4、不合理膳食
5、缺乏运动
2020/6/11
21
行为生活方式因素
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
健康
卫生服务因素
2020/6/11
22
– 行为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 – WHO1992年的一份报告指出,
全球大约有60%的死亡与不良 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有关。 – 与行为/生活方式有关的死亡所 占比例逐年增加。
2002年自杀死亡率(1/10万)
男性 女性 合计
城市
13.16 12.40 12.79
大城市 6.90 5.51 6.22
小城市 18.18 17.12 17.66
农村
15.24 15.40 15.32
2020/6/11
8
二)、行为与健康的关系
遗传生物因素
行为生活方式因素
健康
环境因素
2020/6/11
- 后天习得 - 环境影响
2020/6/11
31
三、人类行为概述
3、人类行为的特点 (1)适应性
- 反射: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 自我控制:追求奖励性行为后果。 - 调适:与其他个体、群体的相互配合与适应。 - 顺应:改变自己以适应客观环境。 - 应对:决定是否做、如何做以实现自身需要。 - 应激:肌体非特异性反应,激发潜能。
卫生服务因素
9
1、行为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的作 用
• 慢性非感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 • 发现疾病 •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治疗与康复
2020/6/11
10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包括哪些病症?
健康教育学第三章行为改变理论ppt课件
(一)行为变化阶段 • 以戒烟为例,行为改变的阶段模式认为人的行为
变化通常需要经过以下5个阶段:
1.无转变打算阶段(precontemplation) 2.打算转变阶段(contemplation) 3.转变准备阶段(preparation) 4.转变行为阶段(action) 5.行为维持阶段(maintenance)
12
健康信念模式的基本内容
• 健康信念模式认为人们要接受医生的建议而采取某种有益健 康的行为或放弃某种危害健康的行为,需要具有以下几方面 的认识:
1.知觉到某种疾病或危险因素的威胁,并进一步认识到问题 的严重性;
2.对采取或放弃某种行为的结果的估计,包括认识到该行为 可能带来的好处,同时也认识到采取行动可能遇到的困难;
8
“认知不协调”
人们从接受知识到改变行为是一个非常 复杂的过程,知、信、行三者间的联系并不 一定导致必然的行为反应。
人们掌握了某种知识,有可能不按照它 去行动:知识与行为有不一致的情况,即 “认知不协调”。
9
“认知不协调”
例如,许多人明知吸烟有害,且 明确表示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吸烟, 但自己仍坚持吸烟。
22
5.社区参与
《阿拉木图宣言》赋予社区组织和社区参与以公
共卫生含义:人们有权力和义务以个人和 团体的形式参加制定、执行与他们有关 的卫生服务。
23
6.授权(empowerment) 授权是社区组织的核心概念,指通过有 意识的社会行动,使个人、组织和社区在 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更多地掌握自己的命运, 改变不公正和不公平,在更大程度上控制 行为与环境,改善生活质量。
通常指社区内有目的、有计划地建立起来的以满 足一定需要的各种团体和机构。
健康教育行为改变理论
理论概念
• 一级评价:评价紧张事件的严重性,及其是否可 以给自己带来影响。 • 二级评估:对紧张事件的可控性及个人评价能力
的评价
健康教育手段: – 压力日记 –头脑风暴 –小组讨论
理论概念
• 应对策略:基于评估结果所采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① 问题管理:通过个人能力改变环境事件,来解决紧张事件 –解决问题的技能 –寻求建议 –时间管理 –设定目标 ② 通过改变对环境事件的思维方式和感受解决紧张事件 –体育锻炼 –放松 –参加支持组织
1.创新形成(Innovation Development ): 新事物从产生
、发展到成型的全部活动和过程
2.传播(Dissemination):将新事物从发源地向使用者积
极传送的活动,包括确定没标人群和传播渠道
3.采用(Adoption):目标人群对创新的接受
4.实施(Implementation):即创新开始扩散,开始被接受
• 授权(Empowerment):指通过有意思的社会行动, 使个人、组织和社区在一定条件下更多地掌握自 己的命运,改变不公平和不公正,在更大程度上 控制行为与环境,改善生活质量。 • 忧患意识(Critical consciousness):指社区成员共同 认识到社区的问题及其后果,希望改变现状并准 备行动
相关概念
• 社区能力(Community capacity):社区能力是指在某 一特定社区中,能促使社区解决集体问题和改善 或保持社区健康和幸福的人力资本、组织资源和 社会资本的相互作用
社区能力建设的原则: 1. 尊重社区的价值观念、知识、 文化和决策; 2. 社区工作除了技术人员外,社 区领导的投人对全过程来说是 最根本的; 3. 而确定社区问题和需求则是社 评价标志社区能力提高的指标: ①范围,谁参加了或谁没有参加
第五讲 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理论
一、行为转变理论模型(TTM)理 论的核心结构
行为转变理论模型的结构
改变阶段 决策平衡
改变过程 自我效能
行为转变理论模型的结构
行为转变理论模型的结构.docx
行为改变阶段
就部分而言,阶段结构举足轻重,因为 它代表了一个时间尺度。过去行为的改变 通常被理解为是彼此不相关联的事情,例 如戒烟、戒酒和放弃暴饮暴食。行为转变 理论模型(TTM)假定行为转变是随着时 间展开的一个过程,尽管通常不是以线性 方式展开,但这个过程在六个阶段的系列 中进行。
变行为。他们比转变前阶段的人们更清楚 改变行为的好处,同时也更敏锐地意识到 改变行为的弊端。改变行为的代价和利益 之间的平衡可能使人产生极度矛盾犹豫的 心理,导致人长期处在转变阶段。这种现 象的特征往往是长期的冥想和行动上的拖 延。
在准备行动阶段
在准备行动阶段,人们倾向于尽快采取行
动,时间通常是以未来一个月内来计算。 一般在过去一年中,他们已经为改变行为 采取了一些重要的行动。他们有行动的计 划,例如加入健康教育课程,向顾问咨询 ,和他们的医生商谈,购买自助书籍或依 赖自我改变方法。
社会解放
需要更多的社会机遇与选择,特别是对 那些相对贫困及受压制的人们。宣传倡导 、赋权规程及适当的政策能够增加机会来 促进未成年人、同性恋者及贫困人口的健 康。相同的这些常规做法也能够帮助所有 人的改变,常有的类似做法有无烟区、学 校速简餐厅的色拉自助柜及避孕套和其它 避孕工具的便捷获取等等。
的转变并且正在努力防止故态萌发,然而并没有 像在行动阶段中那样信心正在持续增长。根据诱因与自我效 能数据,巩固阶段的时间预计会从六个月持续到 五年。
自我的重新评估
结合了一个人与不健康行为相关或不相
第六章-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理论
第六章-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理论第二节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理论一、“知信行”模式“知信行”是知识、信念和行为的简称。
健康教育的知—信——行(KAP)模式实质上是认知理论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知信行模式认为:卫生保健知识和信息是建立积极、正确的信念与态度,进而改变健康相关行为的基础,而信念和态度则是行为改变的动力。
例如,吸烟——危害健康的行为定式。
戒烟——了解吸烟的危害+戒烟的益处+戒烟的知识但,知识转化为行为改变,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很多因素影响其顺利转化,任何一个因素都有可能导致行为形成/改变的失败。
“知而不信”:所传播信息的可信性、权威性受到质疑、感染力不强,不足以激发人们的信念;“信而不行”:建立行为或改变行为中存在一些不易克服的障碍,或者需要付出较大的代价,障碍和代价抵消了行为的益处,故不产生行动。
二、健康信念模式健康信念模式(HBM)理论强调感知在决策中的重要性。
影响感知的因素很多,是运用社会心理学方法解释健康相关行为的理论模式。
该理论认为信念是人们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的基础,人们如果具有与疾病、健康相关的信念,他们就会采纳健康行为,改变危险行为。
图6-2 健康信念模式影响因素:1.感知疾病的威胁(疾病易感性、疾病严重性)对疾病威胁的感知程度高,是促使人们产生行为动机的直接原因,更有可能采纳健康行为,防止严重健康问题的发生。
(1)感知疾病的易感性:指个体对自身患某种疾病或出现某种健康问题的可能性的判断。
人们越是感到自己患某疾病的可能性大,越有可能采取行动避免疾病的发生。
(2)感知疾病的严重性疾病对躯体健康的不良影响:如造成疼痛、伤残和死亡等。
疾病引起的心理、社会后果:如影响工作、家庭生活、人际关系等。
2.感知健康行为的益处和障碍(1)感知健康行为的益处:指人体对采纳行为后能带来的益处的主观判断,包括对保护和改善健康状况的益处和其他边际收益。
一般而言,人们认识到采纳健康行为的益处,或认为益处很多,则更有可能采纳该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们的行为是受意识支配的,是合乎理性的; 行为发生与否的最重要和最直接的影响因素是人们 的行为意向,即是否有意图或打算采取行动。
Behavioral Belief Evaluation of Outcomes
Attitude towards Behavior
weight
Intention
10
Socio-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Age, gender, income, knowledge
Perceived benefits
Perceived barriers Self-efficacy
Perceived susceptibility Perceived severity
Believe the condition has serious consequences
Believe behavior change can reduce the susceptibility and seriousness Believe the costs of behavior change are outweighed by the benefits
PRECEDE Model
Predisposing Factors Behavior
Reinforcing Factors
Enabling Factors
Health
Environment
倾向因素(Predisposing Factors):又称前置因素,指能促 进或阻碍人们行为改变动机的因素,包括知识、态度、信念、 价值观等; 促成因素(Enabling Factors)又称实现因素,指促成或阻碍 健康行为动机得以实现的因素,包括实现健康行为所必须的
Why is theory useful?
Theory helps us to determine:
Factors affecting behavior To expose the changing pattern of health related behavior in a population Guiding behavior intervention
(Glanz & Rimer, 1997)
Applicable to a broad variety of populations and situations
Abstract and don’t have a specified content or topic area
Major types of theories
Common Health Behavior Change Theories
Cognitive & KAP Model
Health Belief Model
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Social Learning Theory PREDECE Model Socio-ecological Framework
9
HBM Components NhomakorabeaPerceived Benefits: perceived effectiveness of behavior change Perceived Barriers: things that stop one from taking action Cues to A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environmental) events that trigger behavior
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理论
Theories of Health-related
Behavior Changing I
社会医学与健康教育系 常春
What is theory?
“Set of interrelated concepts and constructs that present a systematic view that shows relationships between variables in order to explain or predict situations or outcomes”
技术、物质基础、社会力量等,如卫生机构的可及性、家庭
收入、健康保险、政策、法律法规。
强化因素(Reinforcing Factors)指目标人群在行为改变后 所获得的各种正向或负向反馈。强化因素包括社会支持、同 伴赞许、亲属肯定与鼓励、医务 人员激励、个人感受 等。
Socio-ecological framework
行为结果评价 Evaluation of outcomes
对行为结果重要性的评价
2. 主观行为准则
Subjective Norms
• 准则信念Normative belief
对特定个体的想法的信念 • 遵从动机 Motivation to comply 是否愿意遵从特定个体的想法
B ~ I = [Ab + SN]
Perceived threat
Action/behavior
Cues to action: mass media medical doctor family member/friends
Health Belief Model
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TRA
Fishbein于1967年首次提出理性行动理论,1975 年以后Fishbein和Ajzen对该理论进行多次调整 和修正。
Strategies that are used by a person to deal with emotional stimuli
Reciprocal determinism
The dynamic interaction of the person, behavior and the environment in which the behavior is performed
Social Learning Theory,SLT
行为是一个动态过程,受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 的交互影响。 理论假设:
人们有能力判别行为的“象征意义”,并预见 行为后果 人们会从观察他人中学习 人们会基于自身经验进行行为调整
Social Learning Theory
Behavior
8
HBM Components
Perceived Susceptibility: perceived risk of contracting a health condition Perceived Severity: perceived seriousness of a health condition if left untreated Perceived susceptibility + perceived severity = perceived threat of the health condition
Attitude toward behavior
Behavioral intention
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
Behavior
行为控制能力(Behavioral control)
控制信念( Control beliefs ):指个体对采 纳某种行为的自信心;
感知能力( perceived power ):指个体对 采纳行为过程中困难和难度的察觉能力。
Ab = Bb· E
SN = M· Nb
B: Behavior
I: Intention
Ab: Attitude towards behavior
SN: Subjective norms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Intentions are shaped by: Attitudes toward the behavior: beliefs that the behavior will lead to positively/negatively valued outcomes. Subjective norm: perception of the social pressure to act/not act and motivation to comply with the norm. 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 the ease or difficulty of achieving desired behavioral outcomes.
5
认知过程
人们听说某种行为
人们知道采纳该行为的益处
人们认为该行为值得采纳
人们决定采取行动
KAP Model
Knowledge
Belief (Attitude)
Practice
Health Belief Model
Believe they are susceptible to a condition
17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Behavioral belief
Evaluation of behavioral outcome Normative belief Motivation to comply Control belief Perceived power Attitude toward behavi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