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汇编(附评课)
[专题范文]地震中的父与子评课(精选5篇)
[ 专题范文 ] 地震中的父与子评课 ( 精选 5 篇)地震中的父与子评课地震中的父与子评课(一):《地震中的父与子》评课稿这天,我聆听了 xx 年级 xx 老师上的《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听后细细品味,深有感想,更是受益无量。
一、课堂导入,初读感知,字词授课陈老师在导入时,采用发言揭穿课题,让学生齐读课题,斩钉截铁。
此后,让学生自由朗诵课文,以各种朗诵方式初读课文,做到在自主中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资料。
以《地震中的父与子》中“他挖了8 小时、 12 小时、24 小时、 36 小时,没人再来阻截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充满血丝,全身上下褴褛不堪,各处是血迹。
”片断为例。
他挖了 8 小时、 12 小时、 24 小时、 36 小时,没人再来阻截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充满血丝,全身上下褴褛不堪,各处是血迹。
1、看看父亲挖了多少时间,谁来读一读。
2、同学们你们看到了父亲的脸了吗?说说你看到了什么?3、若是你是废墟中的儿子看到了这样的场景,你想对爸爸说些什么?4、你能告诉我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吗?5、再读这句话,除了读得越来越响,还能够怎样读?二、以读代讲,品析句子,打破难点在解析最让你动人的句子时,陈老师主要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读句子。
个性是一位年轻的父亲因为曾对儿子说过:“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齐。
”和“他挖了8 小时, 12 小时, 24 小时, 36 小时,再没人来阻截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充满血丝,衣服褴褛不堪,各处都是血迹。
”对这两句话,陈老师重点透过朗诵来概括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让学生在朗诵中理解父亲对孩子的爱,这是一位刚毅不拔的父亲,的难点也自可是然地解决了。
三、感情震撼,读中体验,感情升华在这节课中,语文授课要到达高层次和理想化的境地,我感觉调动学生的感情特别重要。
要想使学生动情,教师自己第一得动情,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作为“引语”能点燃学生感情的火花,使充满主观意识的课堂授课活动获得发挥。
在提炼中心句“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齐”并进行朗诵训练时,陈老师巧妙地运用搭桥性的语言,进行引读,在层层推进中增强感觉,促使感知转变成深刻的感悟。
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方案及反思
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设计及反思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在没人理睬和帮助的情况下,历尽艰辛,用了38小,徒手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了儿子和他幸存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章内容浅显,但内涵深刻,语言平实,但描写具体,情感真挚,令人震撼。
传递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初步感受作者借人物外貌、语言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式。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于地震由于本班的孩子来说,甚是遥远,无法体会地震带来的重大冲击力,所以理解父亲这种坚定的信念与爱创造奇迹比较以切身体会到。
而现在的孩子往往都能感受到父母给予他们的爱意,但是如何表达出来,就是这节课所教的重点,学习作者如何通过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表达真实情感的,为今后的习作打下基础。
本节课要引导学生潜心钻研文本,充分感悟,在读中悟情,在想象中悟形,在回味中悟神。
在听、说、读、写落实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教案重难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精神力量。
感悟坚定的信念与爱的传递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八、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17、地震中的父与子了不起父子决不放弃坚忍不拔恪守诺言舍己为人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九.教案反思可以从如下角度进行反思(不少于200字):《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震撼人心、情感性很强的文章。
但文章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距离,生离死别的痛苦学生很少有体验。
文章值敲的句段很多,人物的心理变化较复杂。
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入情入境,情有所动,理有所悟,我选择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策略,全息解读文本,择取文章精华,删繁就简,引领学生潜心会文,透视人物内心世界,感悟人物坚定信念,提升人物饱满形象。
试图借助精设计,精妙的点拨,精彩的回应,牵引学生灵动于字里行间。
文艺理论提到“形象大于思想”,文学作品的教案中,往往对形象的感受重于对观点的领悟。
《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学设计优秀6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学设计优秀6篇篇一:《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词。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
一、新导入课同学们齐读《父爱》这首诗歌,并谈谈读后的感受。
师:是的,父亲是一棵大树,用枝枝叶叶给予我们世界上最安全、最温暖的庇护。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地震中的父与子》,感受深沉而宽广的父爱。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地震中父亲与儿子之间又发生了什么故事?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课文,在文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三、认读生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1、交流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并在课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
2、观看洛杉矶大地震留下的图片,并从中认识课文中必须掌握的生词。
3、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品读课文,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1、快速浏览课文,文中告诉我们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2、学生齐读“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3、学生静心默读课文的1—12自然段,体会父亲的了不起,并找到相关的语句写上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4、交流:<1>抓住父亲面对不同的人的劝告,回答的却是同样一个意思的三句简单的问话,“你是不是来帮助我”体会父亲不同的心情。
创设情境,指导朗读,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2>抓住“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这句话中的“挖”字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指导朗读。
讨论: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父亲挖了36小时,而要这样罗列时间的进程?创设不同的情境,指导朗读这句话,在读中感受如山的父爱。
〈3〉抓住“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这句外貌描写,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5、小练笔:36个小时过去了,可儿子仍生死未卜,父亲会对儿子说些什么了?五、总结同学们动情的话语,让我们再次感受到父亲的了不起。
《地震中的父与子》评课 (三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评课 ( 一)周玲老师执教的《地震中的父与子》在整个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文本达到了和谐统一的境界。
教师作为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组织者,就像一个大朋友,时刻随着孩子们的情感变化而变化,孩子们与文本对话,理解父亲、阿曼达的情感,老师就随着走进学生的情感中,去感悟、去对话、去交流,教师在这里“隐没”了教师的身份,学生把教师也看成是一个学习者。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入了文本,感受了文本的真情对话,内心的情感,使整个课堂弥漫着一种和谐康的气息,让每个孩子都在投入情感地学习。
课堂上,学生在整个语文的学习过程中,都有积极的情感参与。
学生的情感世界是丰富的,他们有自己的生活体验,有自己的人生体验,所以当他们面对汶川地震的情境时,就会发出感叹;当他们面对“父亲”的执着时,就会产生敬佩;当他们面对“阿曼达”的不畏艰险、沉着冷静时,就会发出赞叹。
在整个课堂上,教师调动了孩子已有的情感,激发了孩子内心的情感,并且深化了孩子的情感。
孩子在与文本对话“默读、朗读、交流、对话”的过程中,获得了精神的愉悦,获得了情感的飞跃。
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深深打动了在场的老师和学生,乃至潸然泪下,学生有感而发,体会了父母深沉伟大的爱,在美好的情感体验中受到人文的熏陶。
引领学生潜心会文,透视人物内心世界,感悟人生坚定信念,提升人物饱满形象,牵引学生灵动于字里行间,我们的思绪已被教师牵引到了课堂上,情感受到强烈的震撼,我认为这是一堂非常成功的课,《地震中的父与子》评课 ( 二)《地震中的父与子》评课稿今天有幸聆听了大乌江小学王道琼老师的语文课,感触颇深。
与其说是评课,还不如说是学习,我是带着汲取前辈的长处以弥补自身不足的心态来学习的。
下面就刚刚听王老师执教的《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谈一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投一石,激起千层浪花。
教学一开始,王老师就利用课件播放地震中的一段录象,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地震震撼人心的悲惨场面,带着对地震中生离死别的初步认识再让学生自由读课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优秀6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优秀6篇)四年级下册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课文1至12自然段,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一)齐读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二)质疑: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地震中的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二、初读课文(一)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上两个问题,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混乱、昔日、废墟、爆炸、瓦砾、洛杉矶、阿曼达、地震、安顿、坚定、疾步、挖掘、破烂不堪、绝望、叹息、悲痛、砸着、颤抖、拥抱2、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句子1 :“…… 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30万人”“ 不到四分钟”两个数字词感受这是一场大地震;找好关键词感情朗读突出大地震)句子2:“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A、观看地震后的图片出示生字词:混乱、昔日、废墟、爆炸、瓦砾,从画面中可以理解混乱:乱七八糟,这就叫做混乱废墟:房子倒塌后成了废弃的地方,那就叫------瓦砾:废墟里面看到有许多碎的瓦片、砖块,这就是-----)(这就是大地震留在我们脑海中的几个词语,你看,我们学词语可以查字典,可以联系上下文,也可以借助画面,还可以联系我们的所见所闻。
读书就是这样,要做个有心人。
)除了了解这些词语,还有其他词语的意思希望大家运用老师介绍的方法自己理解。
3 、在这场大地震中一对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儿子被埋在废墟中,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经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及其同伴)的故事。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及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及反思《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读熟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回答课文的主要内容)除此之外我们还知道文中的父子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板书了不起)现在我们再一次走近这对父子,来聆听他们的感人故事.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想一想,哪些画面让你感动(在自己感动的地方作上记号,并且多读几遍.)二,品读父亲的"了不起"1,学生自读课文.2,刚才同学们读的很认真,各自读出了自己的感情,让我们先来看看,父亲哪个画面最让你感动,有谁愿意第一时间与同学分享(学生自由回答,并说说感动的理由,教师只需适当引导.) 3,精读第12自然段."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A,你为什么感动(父亲挖的时间很长,很艰难等等.)B,教师范读.(相信你们也能读好.)C,学生齐读.(过度:父亲不断地挖,挖破了手,挖破了衣服,挖出了血,同学们想想:在这36小时中,父亲曾发生过那些事情)D,学生自由想象.(教师做适当引导.)E,小节:让我们带着想象,再来读这段话.(过渡:挖的时间如此之长,挖得如此艰难,但是为什么父亲还是没有放弃)4,因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多么简单的一句话啊,让我们读读它.)学生读.(多么重要的一句话啊,让我们读好它,)学生再读.(过渡:就是这句话,架起了父与子的桥梁,创下了奇迹,等到父亲挖到了38小时的时候————奇迹终于出现了.)5,师生对读.(父与子的对话.)(过渡:每当读到这里,老师的内心总会涌起一种别样的感情,你们感动了么你们为谁感动)三,体会儿子的"了不起".1,分角色朗读.(父与子的对话.)(感谢这几位同学的感情朗读,这里哪里感动了你)[不!爸爸,,,,,,]2,阿曼达不仅坚信父亲会与他在一起,在这么危险的时候让同学先出去.(看图:在怎样的情况下,让同学先出去)[可能会发生余震,可能会爆炸等]3,小结:看到这儿,我为他感动,毕竟是在地震中.毕竟他只有7岁,他怕么(不怕)因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4,设问:阿曼达还有怎样的表现(父亲挖了38小时,他等了38小时,在这漫长的38小时中,儿子在做些什么)学生想象.(过渡:在这充满危险,充满恐惧的环境中,他们战胜了饥饿,战胜了恐惧,战胜了疲劳,是因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5,设问:这句话里面到底有什么,竟能让这对父子这样做(学生答:承诺信赖有勇气有哝哝的爱等.)6,最后你从哪体会到他们是非常幸福的呢(读最后一句话)四,小结:总有一个人将我们支撑,总有一种爱让我们心痛,这个人就是父亲,这种爱就是父爱.文章已经结束了,我们的课堂也接近了尾声,但是,父爱不回结束,感动不会结束.回家后,把这故事给父母讲讲,把你的拥抱送给你的父亲吧.板书设计:地震中的父与子了不起父亲:儿子:承诺信赖爱教学安排和理念《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组第一篇幅精读课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与反思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本文记叙了一次大地震后,一位父亲坚信儿子在废墟里等待自己的帮助,不停地挖着。同样,儿子也抱着这一坚定的信念耐心等待父亲,终于营救成功,父子相聚。赞颂了父爱的伟大。
五 这堂课总的来说还是满足了我的期望水平,课堂上没有太多意外发生。其他专家点评也让我受益匪浅,他们建议我在朗读这块对学生加以训练,让学生把自己的情感放在句子中,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六 如果让我重新上这堂课,我可能会在地震危害上加以渲染,插入一小段视频,因为视频的冲击感比图片更直接。学生在了解了地震是如此无情后,可能对父爱会有更深刻的了解。
4面对这样的地震,其他的父母是怎样的态度?而父亲呢?(永不放弃)
这样的鲜明对比,让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父亲呢?
(四)到底是什么在支撑着父亲,给他力量?(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这是父亲给儿子的承诺,也是支持父亲不放弃的信念。
•当这位父亲看到一片废墟,伤心欲绝的时候,让他重新挺立的是这句话——
•当人们一次又一次劝说他,让他放弃的时候,在他耳边响起的是这句话——
2老师觉得这个句子太罗嗦了,变动一下你们看看,他挖了36个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你们觉得哪个句子好?(课文中句子更能体现挖的时间长,过程的艰辛)
小学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情节,理解父与子的情感变化。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推理和判断。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父与子之间深厚的感情,培养亲情观念。
(2)学会珍惜生命,懂得面对困难时要勇敢、坚定。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懂得家庭、亲情、责任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课文内容,分析父与子的情感变化。
3.朗读课文,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课文情节的理解与分析。
2.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3.亲情观念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地震中的父与子,这是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
在地震中,一位父亲为了寻找失踪的儿子,冒着生命危险,坚持不懈地寻找。
最终,他能否找到儿子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感受父与子之间的亲情。
2.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讨论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3.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学会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分析课文情节,引导学生理解父与子的情感变化。
(3)讲解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朗读练习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通过朗读,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5.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父与子之间深厚的亲情。
在地震中,父亲为了寻找儿子,不惜一切代价。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生命是宝贵的,亲情是无价的。
我们要珍惜生命,珍惜家人,学会面对困难,勇敢地去追求幸福。
6.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写一篇关于父与子之间亲情的短文。
(3)观察身边的亲人,体会亲情的伟大,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五、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情节,理解父与子的情感变化。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在一次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为了寻找儿子,锲而不舍地在废墟中挖掘,最终与儿子劫后相逢的感人故事。
赞扬了父子俩在险恶的环境面前自信、不向困难屈服的品格,表现了父子之间深深的情意。
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二是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
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体会父亲在救助儿子过程中的心情,以及他不向困难屈服的坚强意志。
3、理解信念和父爱的伟大力量。
三、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与子的了不起,在险恶的环境面前充满自信,不向困难屈服的坚强意志。
四、教学准备:1、学生预习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2、教师和学生搜集有关地震的材料。
3、教师准备课件。
(课件,《九江地震》视频,父亲在营救儿子时候的图片等。
)五、教学过程:(~)引入课题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相信在座的每位同学都还记忆犹新吧!(播放图片)说说看过后有什么感想?学生说一说。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1994 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同样顽强的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了儿子和同学的事。
板书课题(二)创设情景,初读课文,整体感悟1、创设情境(老师让学生扮演被埋在废墟中的儿子,老师扮演父亲,都躲进课桌底下)2、师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3、场景模拟,学生一个个从“废墟”下爬出来与“父亲”拥抱。
4、畅谈感受。
5、再次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谈谈读了课文,自己有什么感受?(板书:父子)在正常情况下,埋在废墟下的人生还的可能性大吗?是的,生还的可能性非常小,然而这篇课文讲的一个儿子与十四个同学在废墟下支撑了38个小时,一个父亲不顾危险坚持不懈地挖了38小时,你觉得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呢?(板书:父了不起子)(三)品读课文,了解父与子的了不起。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教案:《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了解地震对生活和人们的伤害;2.通过讲述一个父子在地震中拯救生命的故事,培养学生勇敢和乐于助人的品质;3.让学生明白父母对自己的爱和责任,并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二、教学重点:1.学习地震的基本知识,理解地震对人们的危害;2.通过故事感受父子之间深厚的亲情和家庭责任。
三、教学难点:故事中的父子亲情如何影响学生。
四、教学准备:1.复印故事《地震中的父与子》;2.一张世界地图;3.备课PPT。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0分钟)1.教师展示地图,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国家和大陆分布;2.教师提问:你们有没有听说过地震?地震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3.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提出关于地震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步骤二:学习地震知识(20分钟)1.教师通过PPT讲解地震的基本知识,包括地震的形成原因、地震带、地震的伤害等;2.教师示范展示地震灾害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地震对人们的影响;3.学生观看图片,描述地震对人们生活的危害。
步骤三:讲述故事(30分钟)1.教师告诉学生,今天要讲述一个关于地震中的父与子的故事;2.教师分发故事《地震中的父与子》,让学生阅读;3.教师讲述故事的过程,并引导学生思考,在故事中父子之间的亲情如何影响他们行动和拯救他人的勇气。
步骤四:情感教育(2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故事中,父亲为了救人,面对危险和困难,展现了怎样的勇气和责任感?2.教师鼓励学生思考父母对自己的无私关爱,在平常生活中应该如何回报父母的爱?3.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步骤五:总结与评价(10分钟)1.教师总结地震知识,强调重要内容;2.教师和学生一起评价教学过程,回顾学习收获;3.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的作文。
六、板书设计:地震知识:-地震:地球地壳的震动-地震的成因:板块运动、岩石断层运动等-地震的危害:破坏建筑物、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故事《地震中的父与子》七、作业布置:写一篇关于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的作文。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评课
《地震中的父与子》评课
本课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在一次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为了寻找儿子,锲而不舍地在废墟中挖掘,最终与儿子劫后相逢的感人故事。
赞扬了父子俩在险恶的环境面前充满自信、不向困难屈服的品格,表现了父子之间深深的情意。
1、张传美老师:营造情景,增强气氛。
这一节课开始,王老师就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了地震后的景象,把学生带进了紧张的气氛中,引起了学生对文中人物命运的的关注。
在教学最后一段,老师又利用父子相拥的感人画面,配上感人的音乐,让学生深深地陶醉在爱的氛围之中。
2、李凡老师:本节课教学目标非常明确,环节齐全,环节之间衔接较好,过度自然吧,但信息量大,内容讲述过多。
孔燕老师:在教学中,教师虽然抓住了文中的重点语句进行朗读感悟,没有深入引导,挖掘,学生学习的学习激情和欲望还需进一步激发。
多媒体课件使用情况较好。
3、孔冬梅老师:父亲和儿子的了不起”是这节课处理重难点的挈入点,王老师抓住父亲和儿子的了不起入手,体会和感悟父亲的伟大力量。
老师先引导学生走进父亲的了不起,让学生通过读书思考,看文中那些地方写了父亲的了不起,接着课件出示“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这一段引导学生品悟,并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感悟通过读表现出来。
王老师在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时,时而引导学生读、时而引读、时而齐读,学生品读的多有感情。
4、王老师: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多媒体课件应用,很必要。
教师出示地震图片把学生带入场景,创设悲情基调,对于感悟文本大有裨益。
看来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可以使我们的教学优化。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事件及情节-掌握小说中的重要词汇和表达方式-通过阅读小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提炼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进行书面表达和文学作品分析2.情感目标-通过阅读小说,培养学生对家庭、亲情和生命的珍贵的感受-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阅读的习惯和爱好-引导学生形成积极、乐观和勇敢的品格-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家庭,关爱身边的人二、教学内容1.《地震中的父与子》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2.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事件及情节3.小说中的重要词汇和表达方式4.小说的主题和内涵5.小说的阅读分析和评价三、教学过程1.导入启发学生对地震的理解和感受,引入小说主题。
2.学习与讨论分段阅读小说,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和情节,学习重要词汇和表达方式。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分组练习设置小组讨论和分组展示环节,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写作训练要求学生进行书面表达和文学评论,提高写作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5.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关心家庭和亲情,培养学生的感恩和责任意识。
6.总结与评价对学习内容和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价,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和应用。
四、课堂设计1.多媒体辅助在课堂中使用多媒体资料,如图片、视频和音频等,激发学生兴趣和激发学习动力。
2.角色扮演设置小说中的人物角色扮演环节,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和情感。
3.小组讨论设计小组讨论题目,激发学生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4.作业布置布置阅读任务和写作任务,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提高综合能力。
五、课堂效果经过教学和学习,学生将对《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不仅提高了对文学作品和阅读的兴趣,也培养了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了综合运用知识和写作能力。
通过阅读这部小说,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社会、家庭和人生,培养出积极、乐观、勇敢和有责任心的品格。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案例及反思(合集)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案例及反思(合集)第一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案例及反思教学案例及教学反思《地震中的父与子》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城关街道北苑小学马玉会马玉燕《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目标:1、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2、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3、阅读配套丛书《穿透岁月的温情》,进一步理解爱的力量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这句话的含义,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2、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教学工具多媒体录像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课题,提出疑问地震是残酷的,他使多少人失去亲人,失去家园,当巨大地震的危害侵袭美国洛杉矶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
(出示录像:有关地震的实况,让同学们直观了解地震的危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面里寻点,筛选主要问题1、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边读边做批注,可以是对字词的理解,对句子的感悟,对人物的理解,还可以写下自己的质疑。
2、小组内成员互相交流、请教,由小组长负责记录,记下你们小组内的收获以及你们小组内弄不明白的问题或弄不透彻的问题,全班交流各小组不明白、不透彻的问题,师生共同筛选主要问题,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问题1:文末有一句话: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的紧紧拥抱在一起。
课文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文章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来表现父子的了不起?问题2:课文中的哪句话支撑着他们共同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为什么文中3次出现类似的话?三、师生互动,解决主要问题。
引导学生有重点的读某些段落或句子,从而理解把握课文。
(一)学生精读读课文第2至23自然段,边读边划,从中划出表现父子了不起的句子或词语。
语文五年级优质课《地震中的父与子》评课稿
语文五年级优质课《地震中的父与子》评课稿小学语文五年级优质课《地震中的父与子》评课稿我第一次试教特别悲观,为什么呢?因为我发觉,事实上这篇课文的教学是特别难的。
学生没有这种灾难的情境体验,这种情感,亲人的,骨肉分别的亲情的体验也是少之有少,这就成了我上好这篇课文最困难的地方。
所以大家可以发觉,我上这篇课文,应当说,老师的导是比拟多的。
我回忆自己的教学,没有向我以前的课那样潇洒自如,这就是我觉得最缺憾的地方。
因为当你上这篇课文,会觉得真的,几乎很难潇洒自如。
因为你得紧紧地扣劳情感这条线索。
而且这篇课文的情节特别困难,高潮迭起。
那么,最终我改了几次方案,然后选择一个策略,也就是全息阅读的这种策略,也就是说找出一处或两处,最能折射全文的语段,反复诵读、反复扣问、反复感受。
使它能够发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成效。
由此在透视人物的内心里,感悟人物的宏大形象。
在孩子心中高竖起一座精神的丰碑。
那么详细的我表达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我考虑的就是抓文眼,删繁就简,简简洁单教语文假如详细分析,就父亲的形象就有这样几幅画面可以绽开,前面哀思欲绝,但又坚毅挺立,这是一幅画面;其次幅画面就是,很多人都在劝他,但是他坚持着要去挖;第三幅画面就是父亲孤军奋战,伤痕累累的画面,这父亲的一个形象就有三幅画面可以让人去分析,于是,我就只抓了第三幅画面,父亲伤痕累累,坚持着,由这幅画面辐射开去,删繁就简,简简洁单教语文。
为什么能够这么做呢?首先,这幅画面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震撼力,只要我们充分感悟父亲这种沉甸的爱,包含血泪的情,足以震撼人心。
其次,这幅画面有很强的辐射力,你看由这幅画面完全可以辐射到前面第一幅画面,也可以辐射到劝阻的画面。
第三个理由呢是这样抓文眼,照顾文本的阅读的方法正可以表达阅读的整体性,提升阅读的品质,总之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大家可以看到,我整篇文章的教学,就是以一条主线两个版块整体规划,一个版块就是感受父亲的了不得,其次个版块就是感受儿子的了不得。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说课、反思.doc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有默读课文,体会父亲说话的深刻含义,教育学生做事要有信心,要尽自己最大努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并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3、认识"逞、崎、岖、煌"四个生字,会写"斯、凝、煮、蝉、哲、燃、煌、智、慧"九个字,结合课文理解词语:慢条斯理、一五一十。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父亲说的话,体会父亲持之以恒的精神,教会学生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
教学难点结合自身体会,理解父亲说话的含义,激发学生做事情要有信心、恒心,尽力做事的精神。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喜欢爬山吗?能谈谈自己爬山的感受吗?生:谈感受。
师:每个同学都有自己不同的体会。
今天我们来学习《爬山》这篇文章,看看在这篇文章里,作者又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生:自由读课文师:课文读完了,生字词能读准吗?生:试读一同桌互读一指生读(强调崎岖)师:老师发现,凝视的"凝”不好写,我们一块来写一写。
生:写两个师:认识了生词,我们再来想想,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生:26年前一个夏日的清晨,一对父子爬山的经过。
师:谁来补充一下,从爬山这件事作者学到了什么?生:从青山那里,我学到了沉静;从父亲身上,我学到了智慧。
师:这里有个词“沉静“你怎么理解?生:沉着冷静不动摇。
师:理解了这个词,再读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生:"智慧”是什么意思?生:学到了什么智慧?师:我们把问题整理一下,”学到了什么智慧?"师:在爬山过程中,父亲的话或许对我们解决问题有所帮助,默读课文,请随笔画出父亲的话语。
生:认真读,认真画。
师:刚才同学们学习得很认真,老师都被同学们感染了。
现在我们交流一下,谁来读读画出的句子?生:我找到的是在山顶的句——爬到山顶固然令人高兴,但是爬山的过程更让人愉快。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汇编(附评课)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父亲抢救儿子的画面。
2、运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父爱的伟大。
3、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4、使学生受到“爱别人以及做人应有责任感”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板书“地震”,让学生汇报所搜集的有关地震危害的资料。
2、播放教师搜集的影片资料,学生谈感受,(地震对人们的危害是很大的)3、揭示课题:1989年,当巨大地震地危害侵袭美国洛杉机时,曾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地故事。
让我们来共同走进《地震中的父与子》(补全板书)二、自由读文感知内容1、小组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课文,自己读课文,自己设计问题,自己做出回答。
(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自主布置学习任务,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方面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并且训练了学生的对语言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2、小组间交流学习收获。
三、品读精华感悟亲情1、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式朗读,在读中感受“父亲的了不起”(“读懂”既包括读懂这句话所包含的思想感情,也包括读懂作者用来表达情感的语言形式,了解课文的语言特色。
这个环节意在让学生领悟“父亲”的了不起,受到崇高亲情的感染和熏陶,同时让学生消化、吸纳课文的语言,掌握课文的语言形式。
)2、学生尝试续写(师:那14个孩子的父亲就更加觉得这位父亲了不起了,我相信他们之间一定会谈论些什么?或者对这位父亲说些什么,是吗?下面就请你们续写这篇课文,把你们对这位父亲的敬佩之情融入其中。
)(这个环节一方面学生对词语的综合运用能力,另一方面训练写作能力)3、学生汇报。
四、感情升华:设计两个和结尾不同的可能发生的结局:A:挖出了孩子,但是孩子已经死了。
B:父亲在挖孩子的过程中突然发生爆炸,父亲也和孩子“在一起”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父亲抢救儿子的画面。
2、运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父爱的伟大。
3、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4、使学生受到“爱别人以及做人应有责任感”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板书“地震”,让学生汇报所搜集的有关地震危害的资料。
2、播放教师搜集的影片资料,学生谈感受,(地震对人们的危害是很大的)3、揭示课题:1989年,当巨大地震地危害侵袭美国洛杉机时,曾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地故事。
让我们来共同走进《地震中的父与子》(补全板书)二、自由读文感知内容1、小组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课文,自己读课文,自己设计问题,自己做出回答。
(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自主布置学习任务,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方面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并且训练了学生的对语言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2、小组间交流学习收获。
三、品读精华感悟亲情1、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式朗读,在读中感受“父亲的了不起”(“读懂”既包括读懂这句话所包含的思想感情,也包括读懂作者用来表达情感的语言形式,了解课文的语言特色。
这个环节意在让学生领悟“父亲”的了不起,受到崇高亲情的感染和熏陶,同时让学生消化、吸纳课文的语言,掌握课文的语言形式。
)2、学生尝试续写(师:那14个孩子的父亲就更加觉得这位父亲了不起了,我相信他们之间一定会谈论些什么?或者对这位父亲说些什么,是吗?下面就请你们续写这篇课文,把你们对这位父亲的敬佩之情融入其中。
)(这个环节一方面学生对词语的综合运用能力,另一方面训练写作能力)3、学生汇报。
四、感情升华:设计两个和结尾不同的可能发生的结局:A:挖出了孩子,但是孩子已经死了。
B:父亲在挖孩子的过程中突然发生爆炸,父亲也和孩子“在一起”了。
学生来讨论,父亲是否还“了不起”?(学生产生心灵上的震撼,被主人公执着的爱感染)五、实话实说:学生谈谈自己是怎样感受父爱的?(学生自省,达到良好教育效果)六、拓展延伸学生搜集其他赞颂亲情的文章。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之一教学要求: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父亲抢救儿子的画面。
2、运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父爱的伟大。
3、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板书:地震]师:同学们,大家用课余时间搜集了有关地震危害的资料,谁愿意把搜集到的信息告诉大家?(学生谈论)2、师:老师也带来了相关影片资料,请看……(播放影片片段)大家看了有什么感受?(学生谈感受)3、揭示课题: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残酷,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流离失所。
1989年,当巨大地震地危害侵袭美国洛杉机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地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十一课——《地震中地父与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自由读文,初步感知1、自由读文,要求:①自由读文,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地句子认识本课地生字和新词,②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③用“”画出使你深受感动地句子,在小组内交流。
2、学生自由读文,交流学习收获。
三、品读感悟,深入情境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从一次大地震中,一对父子靠着互相坚定地信念,父亲终于救出了儿子和儿子的14各同学的事情)2、文中的哪些描写使你深受感动?估计学生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
“(这个句子说明父亲关爱孩子,担心孩子会有危险了。
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冲”字,这个动作体现了这位父亲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够平安。
)(2)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从这里可以看出父亲见到废墟以为儿子已经死了,他感到极度痛心,体现了他失去儿子的悲痛心情,是去,心爱的儿子不在了,父亲那嘶心裂肺的喊叫声,该怎样读呢?(绝望、失去了一切……)指名读,评议,齐读。
(3)“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从这儿可以看出父亲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儿子会记住他的话,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所以他——坚定地站起身)你看得真仔细,你的确体会到的。
(学生补充:当父亲坚信儿子在等他时,就疾步走到那里,可见父亲救儿子的急切心情,他想快些救出儿子。
)父亲坚信儿子仍然活着,是因为他记得儿子说的那句话。
那我们该怎样读这段话呢?请大家分小组讨论后练读,(个人读,评议,齐读)(4)“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父亲坚信儿子没有死,奋力拯救儿子,顾不得休息,可见父亲对儿子爱的伟大)是什么是父亲没完没了地挖呢?(是一个信念,——“儿子在等我”)这是多么伟大的父爱!这是多么坚定的信念,与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还能体会到什么?(有些父母看到废墟痛苦后绝望地走了。
而这位父亲不理他人的劝阻,只有一个信念——儿子在等他)(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引读: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儿子在等我)(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
)引读: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使这位年轻的父亲不停地挖,挖了8小时……(生接)这伟大的力量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挚朴实的话——“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5)儿子看到爸爸来救他,自信地告诉爸爸,他曾经对同不说的话:“只要我爸爸活着……,他总会和我们在一起。
”(从这儿可以看出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他坚信父亲会来救他。
即使在最危险,最艰险的时刻,儿子的信念都没有动摇。
)儿子深深地信任父亲也正是由于那句话——(生说)指导读:这句朴实的话终于让父子团圆,此时心中有千言万语,又激动人心的场面往往通过言语来表现,读一读父子间的对话,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惊喜,自信,激动)(6)儿子还是个无私的人,在父亲救他的时候,他让同学们先出去,要父亲先救他人,而这又是那朴实但又强有力的话语。
——(生说)是呀!父亲与儿子都是了不起的,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更让我们感动。
一句平实而强有力的话连接着两颗心,因此,阿曼达被救后,这对——(引读)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拥抱在一起。
(投影:图片、音乐)四、总结全文,发散思维。
1、总结: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学习后,你有什么感受?2、学生讲。
3、感受多深呀,回家后把你们的感受对父母说一说,或是记在日记中,这就是一种积累。
【教学理念】《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组第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自己的生死,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了儿子和儿子同学的故事,谱写了一首父子情深的颂歌。
整篇文章字里行间充满着浓浓的父爱,所以我在教学中,力图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作者进行心灵对话,在品读中,珍视学生独特体验,感受信任的力量,父爱的伟大,让课堂充盈着人性的光辉,流溢着生命的色彩!【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洛杉矶、混乱、疾步、绝望、爆炸、瓦砾、开辟、砸着、颤抖、阿曼达、破烂不堪”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描述,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理解信念和父爱的力量是伟大的,在最艰难的时候,它能激励人面对困难,战胜困难。
【教学重难点】1、通过对父亲言行的描写,体会其爱子之情。
在品词析句中感悟父爱的伟大力量。
2、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以读促思,在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音乐伴奏。
2、课前了解地震的知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同学们,看老师写两个字(板书:地震)你经历过地震吗?(生:经历过)。
那你们有什么样的感受呢?(生:……)其实你们所感受到的只是一点点,一点点的余震,而大地震的场面更为可怕!你们看!(课件出示灾难片。
)2、1994年1月17日,美国洛杉矶西北部发生了里氏6.6级的地震,这次地震造成了62人死亡,9000多人受伤,25000人无家可归。
面临这样的大灾难,人类如同蚂蚁般渺小,生命在弹指间灰飞烟灭。
可就是在这样的一场灾难中,有一对父子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对地震中的父与子。
(填完课题)看看在他们身上究竟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请同学们翻开93页,我们来共同学习17课,请齐读课题。
(学生读题。
)二、自由读文,初步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课文,可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再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学生自由读文。
3、谁来把词语读读:(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阿曼达”是课文中小主人公的名字,组词的时候可以组“轻歌曼舞”。
“着”字是多音字,在课文中应读“zháo”。
我们再来把词语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
(齐读)三、品读感悟,深入情境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在一次大地震中,一对父子靠着互相坚定的信念,父亲终于救出了儿子和儿子的14个同学。
)2、事情究竟是怎样发生的呢谁能找到相关段落读一读。
(指名读1~3段)3、是啊,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了一片废墟。
父亲面对这一片废墟会怎样呢大家一起告诉我!(课件出示第3段生读)为什么父亲眼前一片漆黑?(生:……)于是他大喊(生:阿曼达,我的儿子)这喊声还不够绝望,于是,他大喊(生:阿曼达,我的儿子)4、绝望中,他猛然想到了什么?(板书: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你怎么理解父亲的这句话?(生:……)在学习中,阿曼达遇到了困难,很苦恼(生:父亲和他一起商量如何解决)在生活中,阿曼达和同学踢足球,受伤了(生:父亲带他去医院)而此时此刻,阿曼达被压在废墟底下,生死未卜(生:父亲一定要找到他)父亲将会做些什么呢?默读课文,找到最让你感动地方,把你的感受批注在旁边。
(学生默读。
)四、深读课文,品评父爱刚才同学们有的动笔写,有的和同学说,非常认真!谁来说说文中哪些地方使你身受感动句子: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