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二首
高中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鉴赏

⾼中语⽂必修四《苏轼词两⾸》鉴赏 ⼈教版必修4中的《苏轼词两⾸》,分别选⼊了苏轼不同时期的代表词作。
下⾯是店铺给⼤家带来的⾼中语⽂必修四《苏轼词两⾸》预习提⽰,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语⽂《苏轼词两⾸》鉴赏 《念奴娇》⽤豪壮的情调抒写胸中块垒。
这⾸词的豪壮情调⾸先表现在对⾚壁景物的描写上。
⼀开篇就显⽰了词⼈的⼴阔视野:“⼤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物。
”这不仅写出了长江的⾮凡⽓象,⽽且将⾃古以来这⾥出现过的许多威武雄壮的战争故事都概括进来了,表达了词⼈对古代英雄的向往。
于是词⼈开始寻找英雄们的遗迹,“故垒西边,⼈道是,三国周郎⾚壁”。
周郎,是词⼈⼼中最景仰的英雄,但这⾥只是先埋伏⼀笔,暂不展开写,接着就来勾画古战场的险要形势:“乱⽯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词⼈写到这⾥,⼼潮起伏,禁不住慨叹“江⼭如画,⼀时多少豪杰!”轻轻结住,将江⼭之胜和怀古之情融为⼀体。
这样的景物描写,读罢使⼈⽌不住内⼼的激荡,颇有“天风海⾬逼⼈”之感。
词中的豪壮情调还表现在对周瑜形象的塑造上。
词的上⽚将“周郎”和“⾚壁”并称,已经肯定了周瑜在⾚壁之战中的决定性作⽤,表明了词⼈对他的景仰;到下⽚再着⼒写他的才华和功勋,英雄形象就变得格外鲜明了。
“遥想公瑾当年,⼩乔初嫁了”,以美⼥衬英雄,⼜以“雄姿英发”来描绘周瑜的动⼈姿貌和出众才华,说明他的确是能担当⼤任的英霸之器。
以上两句都是铺垫,下⾯转⼊正题:“⽻扇纶⼱,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壁之战对吴军来说,是⼀场以弱抗强的战争,⽽作为吴军统帅的周瑜不仅没有丝毫的畏怯,反⽽从容闲雅,⼀⾝儒装,说说笑笑,⼀把⽕就把敌⽅的战船烧成灰烬。
这种指挥若定的风度何等令⼈⽣敬啊!词⼈这样来称颂周瑜,表明他渴望能像周瑜⼀样为⾃⼰的国家建⽴丰功伟业。
《定风波》以⼩见⼤,托物⾔志,是本篇最突出的特征。
《定风波》以道中遇⾬这寻常⼩事,隐喻仕途风⾬,并进⽽借⾬后“也⽆风⾬也⽆晴”的景象,寄托宠辱皆忘,超然物外的境界,这就是托物⾔志、以⼩见⼤。
苏轼词两首解析

苏轼词解析苏轼词两首解析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4知识点苏轼词两首下面是苏轼的两首词《定风波》和《江城子·密州出猎》都是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4中的课文,那么在苏轼的这两首词中,我们应该掌握哪些要点呢,下面为同学们总结了这两首词的重要知识点,同时还有一些练习题供同学们练习。
《定风波》苏轼三月七日①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②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 ①指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这是作者贬谪黄州的`第三年。
②啸:撮口长啸,魏晋者常作此以示洒脱。
(1)古人评苏轼这首词时说,“足征是翁坦荡之怀,任天而动”且“能道眼前景,以曲笔直写胸臆”(郑文焯《手批东坡乐府》)。
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词人是如何“任天而动”的。
(4分)(2)古今不同读者对这首词的理解各异,有人认为这首词是“旷达人语”,也有人认为这首词是“归隐人语”。
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4分)答:⑴所谓“任天而动”即自然景物引发、牵动人的主观情感。
这首词表面写道中遇雨,雨过天晴遂又感春风,又见阳光;实指人生亦会遭遇突如其来的风雨(如政治生活的风浪),而这一切终会过去,不要把它们放在心上。
这便是作者的“以曲笔直写胸臆”。
(本题3分,答出“任天而动”的意思给1分,结合作品分析曲笔表意给2分。
)⑵(示例一)风雨不定,依然“吟啸”与“徐行”;暂失鞍马,内心依然轻松;纵然是“蓑衣烟雨”,也可了此一生;在作者眼中,春风、朝阳终会有,风雨阴晴以及一切的如意不如意总会“归去”……由此可见这首词确是“旷达人语”。
(示例二)隐居山林,“吟啸”“徐行”;视竹杖草鞋胜过鞍马品级;情愿蓑衣独钓,了此一生;在作者眼中,“归去”的生活中无所谓风雨阴晴……由此可见这首词确是“归隐人语”。
(本题3分,能结合作品自圆其说即可给分。
苏轼 词两首 《念奴娇》《定风波》

一个妓女穿过江边,笨拙地露出 半点姿色 一只远航归来的船便打开了海 人们的思想像包袱一样开始往下 沉 踉跄吃下去的几口水
有时也有人学着古人卷起衣袖 把内心高高地挂上枝头 把文字漂亮地撒进大海 可最终也被朝廷捞上来关进了监狱
于是他们纵身跃入大海 在一个行之将死的朝代面前 悄悄吐在革命前的文字上 吹起一阵风 被一个轻浮的人酝酿成了内心的 成为世人敬仰的旗帜 酒
天子从江南岸一刀切下去 时间就流出血来 多数人都失足跌落水中 成为另一滴水 他们的身体被覆盖在水下面 笔泡得太软 写出流水一样的文章来
落 难 书 生
一群文人一心把笔捏成半壁江山 让自己的老婆用种庄稼的手勾勒 出三宫六院 他们和才华过早来到 他们写诗写在朝代前面 骑马跑在功名后面 闲时也带上个叫做初恋的女子 把手指放在寂寞的北窗东游西荡
返回
人的一生,不论他处于什么朝代,都难免 会遭受风雨、不幸和打击。正所谓“人生不如 意者十之八九”。可以说,只要生活,就有可 能遭受“风雨”,就有可能遭遇不幸。怎样面 对人生道路上的风风雨雨,怎样面对人生的种 种不幸?当我们无法排解时,就让我们诉诸内 心、诉诸文字。白居易说过“无论海角与天涯, 大抵心安即是家”;庄子也说过“顺适自然, 则无物不可观,无物不可乐。”苏轼的洒脱正 是他寄托于内心,从中寻找到平衡点,这也正 是我国传统文化在他身上的体现。懂得了这一 点,我们便了解了与生活和谐相处的真谛。
一、小序作用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 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时间:三月七日 ★地点:沙湖道 中。 ★环境:先雨后晴。 ★事件:遇雨。 ★人物:雨具(拿着雨具的仆人),同行,余。 ★感觉:狼狈 不觉 ★故:交代写作缘 由。
小序交待了写作时间、地点、环
苏轼词两首 赤壁怀古 登建康赏心亭

• 10. 但1091年(元祐六年),他又被召回 朝。但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外放颍州。
• 11. 于1101年8月24日(建中靖国元年七 月二十八日)卒于常州(今属江苏)。葬于 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享年六十四岁, 御赐谥号文忠(公)。
旷 世 奇
才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唐宋八大家之一
念
[]
雄小遥 姿乔想
北 宋
奴 娇
英初公
发嫁瑾 。 了当
苏 轼
赤 壁
,年
怀
,
古
下片着力塑造周瑜,为 何要插入“小乔初嫁了” 这一细节?
1.以美人衬托英雄。
2.着力表现周瑜年轻有 为、风流倜
奴 娇
灰间纶
飞,巾 烟,
苏 轼
赤 壁
灭
怀
。
古
念
[]
早多故 生情国
北 宋
回首向来萧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 相迎” 三句给我们怎样的人生启示? 风雨之后见彩虹,面对困难要乐观豁 达。
• 最后一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 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表达的是归 人隐语还是旷达超脱?
神秀: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
明 杨 慎
《 临 江 仙 》
中今一渚。依非,
。多壶上 旧成浪
,
念
[]
千浪大 古淘江
北 宋
奴 娇
风尽东
流,去 人,
苏 轼
赤 壁
物
怀
。
古
三人故 国道垒 周是西 郎,边 赤, 壁 。
[]
念
北 宋
奴 娇
苏 轼
赤 壁
《苏轼词二首》(《定风波》20张)[1] (1)
![《苏轼词二首》(《定风波》20张)[1] (1)](https://img.taocdn.com/s3/m/3ff0fb23fc4ffe473368abd2.png)
当时情况
1.乌台诗案: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 琅铛月向低。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 命如鸡!(《狱中寄子由二首》<其二>)
命悬一线 九死一生 2.沙湖买田: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
黄桑三百尺。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 面如墨。(《次韵孔毅父久旱已而甚两三首<其一>)
开荒种地 生活艰难
知人论诗·整体感知 词中写了一件什么事情?描绘了 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谈谈你最喜欢词中哪一句? 请说明理由。
“归” 苏轼要归向何处?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 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 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hú绉纱 似的皱纹,常用以喻水的波纹]纹平。小舟从此 逝,江海寄余生。(《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处处是家。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
心安是家。
定风波
1.思想内容:借自途己中当遇时雨的这内样心一感件受生,活体中现的作小者事藐,视来政写治
祸难、达观自信的智者胸襟。
2.表达方式: 融叙事、写景、抒情、议理于一体。
以小见大:以生活小事为题材来表现对人
3.表现手法 生的思考。
虚实结合:“一蓑烟雨”既是眼前的实景, 又虚指作者的人生遭遇。
4.风 格: 语言质朴,感情平和,境界明快。
5.抒情主人公形象: 旷达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超脱乐观的智者形象。
哪些词直接表现了作者的 感情,应该怎样读?
定风波
上片: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 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词二首原文及翻译

苏轼词原文及翻译
苏轼词二首原文及翻译
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主要代表,那么小编今天为大家准备的内容是苏轼词二首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代: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
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带着上千骑的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
为了报答满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情厚意,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虽然)两鬓微微发白,(但)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一样信任我)呢?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朝着西北瞄望,射向西夏军队。
原文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宋代: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译文
游玩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
山脚下刚生长出来的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的一尘不染,傍晚,下起了小雨,布谷鸟的叫声从松林中传出。
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
苏轼豪放派诗词十首

苏轼十首绝美诗篇1、《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4、《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5、《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6、《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7、《和董传留别》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8、《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9、《阳关曲·中秋月》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0、《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最新高中语文精品课件_苏轼词二首

东坡在玉堂(官署名)日,有幕士善歌, (苏轼)因问:‚我词何如柳七(柳永)?‛ 对曰:‚柳郎中 (柳永) 词,只合十七八女郎, 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 (苏轼)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 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俞文豹《吹剑录》
苏轼的书法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 居 士,眉山 (今四川眉山县) 人。 是北宋时诗坛成就卓越的大家,宋仁宗景佑 三年生,嘉佑二年进士,累官至端明殿学士 兼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以作诗讪谤朝 廷的罪名被捕入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元由祐年间,调任起居舍人、中书舍人、翰林 学士知制诰、杭州知州、颍州知州。不久又以写文章 讥斥朝廷的罪名被贬为建昌军司马惠州安置。接着再 贬为琼州别驾昌化军(治所在今海南儋县)安置。1100 年被赦北归,第二年病死于常州。
水调歌头 Wò quán (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 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 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 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 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 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 风。 欹(qī):倾斜 杳(yăo)
政治上他既反对王安石比 较急进的改革措施,也不同 意司马光尽废新法,因而在 新旧两党间均受排斥,仕途 生涯十分坎坷。 思想上 他出 入儒道,杂染佛禅,既能关 注朝政民生,保持独立的见 解,又能随缘自适,达观处 世。宏博通达的学识才华和 饱经忧患的人生体验,玉成 了苏轼诗歌体裁多样,内容 广博,立意新奇,“吞五湖 三江”的气象。
籁(lài)
1、诵读课文后,找出写景的句子? 2、这些写景的句子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 的情怀? 3、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中把 “舞”改为“起”好不好? 有人说白头翁实际上是作者人生的 真实写照!你同意吗?你觉得浪涛和 白头翁有什么象征意义呢? 4、词末作者引用关于宋玉的典故,作者 是否赞成“雄风”与“雌风”之说法?
苏轼苏东坡诗词16首

苏轼苏东坡诗词16首1.《沁园春·孤馆灯青》年代: 宋作者: 苏轼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
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清清。
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
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
似二陆初来俱少年。
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
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
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2.《南乡子·凉簟碧纱厨》年代: 宋作者: 苏轼凉簟碧纱厨,一枕清风昼睡馀。
睡听晚衙无一事,徐徐,读尽床头几卷书。
搔首赋归欤,自觉功名懒更疏。
若问使君才与术,何如?占得人间一味愚。
3.《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年代: 宋作者: 苏轼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妖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4.《南乡子·何处倚阑干》年代: 宋作者: 苏轼何处倚阑干。
弦管高楼月正圆。
胡蝶梦中家万里,依然。
老去愁来强自宽。
明镜借红颜。
须著人间比梦间。
蜡烛半笼金翡翠,更阑。
绣被焚香独自眠。
5.《清平乐·清淮蜀汴》年代: 宋作者: 苏轼清淮蜀汴。
更在江西岸。
红旆到时黄叶乱。
霜入梁王故苑。
秋原何处携壶。
停骖访古踟蹰。
双庙遗风尚在,漆园傲吏应无。
6.《如梦令·水垢何曾相受》年代: 宋作者: 苏轼水垢何曾相受。
细看两俱无有。
寄语揩背人,尽日劳君挥肘。
轻手。
轻手。
居士本来无垢。
7、《春宵苏轼》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管楼亭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8、《上元侍宴苏轼》淡月疏星绕建章,仙风吹下御炉香。
侍臣鹄立通明殿,一朵红云捧玉皇。
9、《花影苏轼》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10、《守岁诗苏轼》儿童强不食,相守应欢哗。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苏轼词两首》课件

4.识记字音
(1)单音字
故垒.( ) 公瑾.( ) 萧瑟.( ) (2)多音字
还酹.( 料峭.(
纶((
)纶巾 )垂纶
任((
)任凭 )姓任
)
樯.橹( )
)
一蓑.( )
觉( (
)觉悟 )午觉
答案:(1)lěi lèi qiánɡ jǐn qiào suō sè (2)ɡuān/lún jué/jiào rèn/Rén
【注解】 ①亟(jí):急切。 【译文】 强大而骄傲的,就会损害他的强大;弱小却 骄傲的,只会快速灭亡。
【评说】 骄傲与膨胀好比人的高血压,若不加以控制 就会脑出血、颅内压骤然升高而导致死亡。
夯基础
1.作者名片
词坛巨人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 属四川)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书画家、诗 人,豪放词派的代表,“唐宋八大家”之一。出身于一
问题1 有人说《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诗句“人 生如梦”表现了作者消极颓废的处世态度,你是怎样认 识的呢?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点二)并非消极颓废。 结合上下阕词句可以看出,“人生如梦”是词人在 遭受压抑情况下的自慰之词,但他并未想到及时行乐,
他的“一尊还酹江月”不过是要向“江月”倾诉壮 志难酬的苦闷。综观全词,可以说是意境壮阔,风格豪 放,豪放中略见苍凉,但“苍凉”掩盖不了其豪放旷达 的精神。
问题2 作为豪放派的开创者,苏轼唱出了当时时 代的最强音,他的奔放热情,他的豪迈旷达,感染了后 人。但是有人评论说苏轼在《定风波》中的“回首向来 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有些消极,与全词的 感情基调不合,你是怎样认识的?
苏轼经典的诗词(精选35首)

苏轼经典的诗词(精选35首)苏轼经典的诗词11、《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3、《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4、《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5、《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上人困蹇驴嘶。
6、《有美堂暴雨》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
唤起谪仙泉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7、《浣溪沙》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
相挨踏破茜罗裙。
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
道逢醉叟卧黄昏。
8、《浣溪沙》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
隔篱娇语络丝娘。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麦少]软饥肠。
问言豆叶几时黄。
9、《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
何时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
使君元是此中人。
10、《浣溪沙》山色横侵蘸晕霞,湘川风静吐寒花。
苏轼词二首《定风波》《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思考:词中除了写词人心理上不畏风雨, 还有哪些方面能体现作者对于风雨的态度?
动作描写:吟啸、徐行 外貌描写:竹杖芒鞋 环境描写:穿林打叶、烟雨
词中塑造了一个怎样 的诗人形象?
这首词中塑造了一个面 对风雨甚至人生苦难镇 定从容、泰然自若、旷 达乐观的仕人形象。
分析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要注重下列几个方 面:
苏轼在黄州生活的这七年,他没有俸禄、生活 困苦、衣食不足,而且受到监督,没有住的地方, 只好暂居庙里,后来得了一块荒地,耕种,造屋。 元祐元年(1086) 重获启用官至礼部。 旧党执政。受到皇太后重用保护,苏轼被调回京 都任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后自请外任杭州太守。 后被召回京师,担任兵部尚书、礼部尚书。 绍圣元年 (1094) 又遭贬职惠州儋州。 皇太后驾崩,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再 贬儋州(今海南), 元符三年(1100) 渡海北返次年病逝。 66岁死于常州。
这首词中塑造了一个面对风雨甚至人生苦难镇定从容、泰 然自若、旷达乐观的仕人形象。 词人拄着竹杖、穿着草鞋、 顶风冒雨、吟啸徐行,不畏艰难、镇定从容。表现了一种 无喜无悲,胜败两忘、旷达乐观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
下片:“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你如
何理解句中的“风雨”和“晴”的?这三句是此篇的画龙点 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 示,请谈谈是怎样的一种顿悟和启示?
• “风雨”比喻人生中的逆境,如各种政治打 击和人生险途. • “晴”比喻春风得意的顺境
• 人生有顺逆,有成败,有荣辱,有福祸.但无论处于何种境 地,我们都要以坦然而超脱的心态去对待,胜不骄,败不 馁,福不喜,祸不悲,这样才能完成自己的人格修养.
•词中记叙的只 是出游时途中 遇雨的一件小 事,但从中表 达了作者洒脱、 旷达的人生态 度。
苏轼的诗和词

苏轼诗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者] 苏轼[朝代] 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作者] 苏轼[朝代] 宋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作者] 苏轼[朝代] 宋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作者] 苏轼[朝代] 宋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定风波·两两轻红半晕腮[作者] 苏轼[朝代] 宋十月九日,孟亨之置酒秋香亭。
有双拒霜,独向君猷而开,坐客喜笑,以为非使君莫可当此花,故作是篇两两轻红半晕腮,依依独为使君回。
若道使君无此意,何为,双花不向别人开。
但看低昂烟雨里,不已。
劝君休诉十分杯。
更问尊前狂副使...秧马[作者] 苏轼[朝代] 宋春云蒙蒙雨凄凄,春秧欲老翠剡齐。
嗟我妇子行水泥,朝分一垄暮千畦。
腰如箜篌首啄鸡,筋烦骨殆声酸嘶。
我有桐马手自提,头尻轩昂腹胁低。
背如覆瓦去角圭,以我两足为四蹄。
耸踊滑汰如凫鷖,纤纤束胁亦可齎。
何用繁缨与月题,却从畦...次韵道潜留别[作者] 苏轼[朝代] 宋为闻庐岳多真隐,故就高人断宿攀。
已喜禅心无别语,尚嫌剃发有诗斑。
异同更莫疑三语,物我终当付八还。
到後与君开北户,举头三十六青山。
新城道中二首其一[作者] 苏轼[朝代] 宋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辔听溪声。
苏轼名诗词

苏轼名诗词1、《题西林壁》[ 宋 ] 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宋 ] 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 ] 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 ] 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5、《龙尾砚歌》[ 宋 ] 苏轼黄琮白琥天不惜,顾恐贪夫死怀璧。
君看龙尾岂石材,玉德金声寓於石。
与天作石来几时,与人作砚初不辞。
诗成鲍谢石何与,笔落锺王砚不知。
锦茵玉匣俱尘垢,捣练支床亦何有。
况瞠苏子凤咮铭,戏语相嘲作牛後。
碧天照水风吹云,明窗大几清无尘。
我生天地一闲物,苏子亦是支离人。
粗言细语都不择,春蚓秋蛇随意画。
愿从苏子老东坡,仁者不用生分别。
人教版高二下册语文课文《苏轼词两首》及译文

人教版高二下册语文课文《苏轼词两首》及译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小学资料、初中资料、高中资料、大学资料、文言文、中考资料、高考资料、近义词、反义词、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imary school materials, junior high school materials, senior high school materials, university materials, classical Chinese, senior high school examination materials,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materials, synonyms, antonym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人教版高二下册语文课文《苏轼词两首》及译文大江①东去,浪淘②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词二首概要

极言油漆新,色泽鲜明
•2018/10/28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引用) 长记:经常记起 杳杳:遥远迷蒙的样子。
欹枕:斜躺着看风景的悠然自得的情态
认得:体会到。
经常记起当年在平山堂上的时候,躺着看江南风景悠然 自得的情态,遥望远方迷蒙的天际孤鸿出没的情景。今 天看到眼前的景象,我方体会到醉翁(欧阳修)词句中 所描绘的,山色若隐若现的景致。
王国维《文学小言》:“三代以下之 诗人,无过庄子、渊明、子美、子瞻者。 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 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 伟大之文章者,殆未之有也。”
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答题。 相见欢 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 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 生长恨水长东! 简要指出词上阙所绘景物特征,并结合全 词分析词人触景所生的情感。 答: 【答案】好景不长:暮春时节,寒雨急风摧花。 /见早晚风雨摧花落而生无尽国破家亡之恨。
相关链接
五祖欲求法嗣,令诸僧各出一偈。 上座神秀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 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时惠能正在厨房舂米,听了道:“美 则美矣,了则未了。”因自念一偈: “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 一物,何处染尘埃!”五祖便将衣钵 传给了他。
鉴赏手法
以小见大:以生活小事为题材 来表现对人生的思考。 曲笔抒情:“风雨”既是眼前 的实景,又虚指作者的人生遭 遇。
双关、以小见大、用典
3、主旨:本词作于东坡贬居黄州的第四年 ,是苏轼豪放词代表作之一。全词通过描 绘快哉亭周围壮丽的水光山色,抒发了作 者身处逆境却泰然面对的达观情怀和 博大的胸襟。
•2018/10/2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被贬黄州: 苏轼被贬黄州: 黄州
有职无权,一家人生计成问 有职无权, 题。 自建瓦房,取名“雪堂”; 自建瓦房,取名“雪堂” 躬耕东坡,荒地变菜地,自 躬耕东坡,荒地变菜地, 号“东坡居士” 东坡居士”
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 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彻底洗去了人生的 难言的孤独 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他渐渐习惯于淡泊 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他渐渐习惯于淡泊 …… 和静定。艰苦的物质生活, 和静定。艰苦的物质生活,又使他不得不亲自垦 荒种地,体味着自然和生命的原始意味。这一切, 荒种地,体味着自然和生命的原始意味。这一切, 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 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 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 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 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 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 ——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 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 灾难之后 灭寂后的再生, 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 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 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 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 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 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 黄州,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天光射向黄州 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 《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余秋雨 苏东坡的突围》 余秋雨《 ——余秋雨《苏东坡的突围》
苏轼被贬杭州 苏轼被贬杭州: 杭州:
我本无家更安住, 我本无家更安住, 故乡无此好湖山
贬官黄州 贬官黄州: 黄州:
长江绕郭知鱼美, 长江绕郭知鱼美, 好竹连山觉笋香
贬官惠州 贬官惠州: 惠州:
日啖荔枝三百颗, 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
被贬儋州(今海南): 被贬儋州(今海南): 儋州
“食无肉,病无药,居无 食无肉,病无药, 出无友,冬无炭, 室,出无友,冬无炭,夏 无寒泉” 无寒泉” 贬谪三适” “贬谪三适”: 旦起理发,午窗坐睡, 旦起理发,午窗坐睡,夜 卧濯足
风流旷达苏东坡
苏轼, 子瞻,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 居士,北宋中期的公元1037 居士,北宋中期的公元1037 年出生于四川眉山 1101年 四川眉山, 年出生于四川眉山,1101年 死于江苏常州,终年65 65岁 死于江苏常州,终年65岁。 北宋著名文学家 书画家, 文学家、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 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弟 并称为“三苏” 辙并称为“三苏”。南宋时 追谥文忠 文忠。 追谥文忠。
【诗】 1.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1.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欲把西湖比西子, 饮湖上初晴后雨】 【饮湖上初晴后雨】 2.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2.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竹外桃花三两枝, 慧崇春江晚景】 【慧崇春江晚景】 3.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 【题西林壁】 4.莫嫌荦确坡头路 自爱铿然曳杖声。 4.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莫嫌荦确坡头路, 东坡】 【东坡】
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黄州惠州儋州。
苏轼画像
东
宦海沉浮
坡 独 乌台诗案 以 罪 名 被贬黄州 太 高 。 , 何
1080年,苏轼因反对新法,在备受折磨 年 苏轼因反对新法 苏轼因反对新法, 和严酷审讯后,幸免一死,被贬到黄州, 和严酷审讯后,幸免一死,被贬到黄州, 他当时的恐悸、苦闷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 他当时的恐悸、苦闷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 他曾决心“不复作文字” 他曾决心“不复作文字”,不仅对时政噤 若寒蝉, 若寒蝉,而且在与朋友的书信往来中也不 敢畅所欲言;他经常出入佛寺道观, 敢畅所欲言;他经常出入佛寺道观,俨然 以佛子道士自居, 以佛子道士自居,一修炼就是七七四十九 他经常一个人策杖江边,踽踽独行, 天;他经常一个人策杖江边,踽踽独行, 品尝着这生活的苦果。 品尝着这生活的苦果。后来他在调离黄州 时所写的谢表中有两句话很好的概括了他 当时的处境: 惊魂未定,梦游缧绁之中; 当时的处境:“惊魂未定,梦游缧绁之中; 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 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
• • • •
墨
迹
• • 枯 木 怪 石 图
竹杖芒鞋轻胜马, 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
——《定风波》 ——《定风波》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 ——《江城子》
人有悲欢离合,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苏轼的三位“ 苏轼的三位“王” 知己女佣:王朝云,生四子遁, 知己女佣:王朝云,生四子遁,夭 妻 折
“敏而好义,忠敬如一” 敏而好义,忠敬如一” 12岁的歌妓朝云被送给苏轼做了丫 12岁的歌妓朝云被送给苏轼做了丫 一直伴在苏轼身边22年 鬟,一直伴在苏轼身边22年,陪伴 苏轼走过的是最艰难的道路, 苏轼走过的是最艰难的道路,直到 流放岭南。 流放岭南。
苏轼的三位“ 苏轼的三位“王” 续弦:王闰之,生二子迨、 续弦:王闰之,生二子迨、三子过 妻 三子如一,得失如一,随遇而安” “三子如一,得失如一,随遇而安”
王闰之陪伴苏轼经历官海的大起大 他们共同生活的25年 落。他们共同生活的25年,先后历 经著名的“乌台诗案” 经著名的“乌台诗案”和“黄州贬 经济最困难时期。 谪”,经济最困难时期。
——《江城子》 ——《江城子》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蝶恋花》 ——《蝶恋花》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东坡的思想
外儒内道:既积极又消极 外儒内道:
儒:入世——渴望建功立业 入世—— ——渴望建功立业 道:出世——超然物外 出世—— ——超然物外 旷达乐观 佛:精通禅学
苏东坡的成就
中国古代 第一全才 第一全才
词:首开豪放派词风,与辛弃 首开豪放派词风, 豪放派词风 疾同为豪放派的代表 代表, 疾同为豪放派的代表,合称 苏辛” “苏辛”。 诗:提高了宋诗的质量,成为北 提高了宋诗的质量, 宋诗坛骄傲 骄傲, 宋诗坛骄傲,与黄庭坚合称 苏黄” “苏黄”。 散文: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 散文: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 唐宋八大家”领衔人物, 为“唐宋八大家”领衔人物, 与欧阳修合称“欧苏” 与欧阳修合称“欧苏”。
苏轼词两首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赤壁怀古》 《定风波》 定风波》
豪放——婉约 豪放——婉约
宋人俞文豹《吹剑录》 宋人俞文豹《吹剑录》: 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 “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 因问: 我歌何如柳七? 因问:‘我歌何如柳七?’对 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 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 女郎, 红牙板、 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 风残月。学士词, 关西大汉, 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 铜琵琶,铁绰板, 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 坡为之绝倒。 去。’坡为之绝倒。”
苏轼轶闻
1、年少轻狂 苏东坡少年时读了一些书,因为聪慧,常得到师长赞扬。 苏东坡少年时读了一些书,因为聪慧,常得到师长赞扬。颇为自负地在自己房前贴了一幅 对联: 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其母程氏回来后,批评了苏轼, 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其母程氏回来后,批评了苏轼,于是苏轼把对联改为 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用以自勉。 “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用以自勉。 2、东坡肉 苏轼被贬黄州的时候,有著名的《猪肉颂》打油诗: 黄州好猪肉,价钱等粪土。 苏轼被贬黄州的时候,有著名的《猪肉颂》打油诗:“黄州好猪肉,价钱等粪土。富者不肯 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这里的“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 就是著名的东坡肉烹调法了。 这里的“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就是著名的东坡肉烹调法了。苏东坡后来任杭 州太守深受百姓爱戴。而这“东坡肉”也跟着沾光,名噪杭州,成了当地的一道名菜了。 州太守深受百姓爱戴。而这“东坡肉”也跟着沾光,名噪杭州,成了当地的一道名菜了。 3、出人头地 苏轼在京城会考时,主审官是大名鼎鼎的北宋文学名家欧阳修。他在审批卷子的时候被苏轼 苏轼在京城会考时,主审官是大名鼎鼎的北宋文学名家欧阳修。 华丽绝赞的文风所倾倒。为防徇私,那时的考卷均为无记名式。 华丽绝赞的文风所倾倒。为防徇私,那时的考卷均为无记名式。所以欧阳修虽然很想点选这篇 文章为第一,但他觉得此文很像门生曾巩所写,怕落人口实,所以最后评了第二。 文章为第一,但他觉得此文很像门生曾巩所写,怕落人口实,所以最后评了第二。一直到发榜 的时候,欧阳修才知道文章作者是苏轼。知道真实情况后欧阳修后悔不已, 的时候,欧阳修才知道文章作者是苏轼。知道真实情况后欧阳修后悔不已,但是苏轼却一点计 较的意思都没有,苏轼的大方气度和出众才华让欧阳修赞叹不已: 这样的青年才俊, 较的意思都没有,苏轼的大方气度和出众才华让欧阳修赞叹不已:“这样的青年才俊,真该让 他出榜于人头地,并正式收苏轼为弟子。 他出榜于人头地,并正式收苏轼为弟子。 4、“尸骨”未寒 尸骨” 一天,苏轼和佛印乘船游览西湖,佛印大师突然拿出一把题有东坡居士诗词的扇子,扔到 一天,苏轼和佛印乘船游览西湖, 佛印大师突然拿出一把题有东坡居士诗词的扇子, 河里,并大声道: 水流东坡诗( )!”当时苏轼楞了一下, 河里,并大声道:“水流东坡诗(尸)!”当时苏轼楞了一下,但很快笑指着河岸上正有在啃 骨头的狗,吟道: 狗啃河上(和尚) 骨头的狗,吟道:“狗啃河上(和尚)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