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楼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楼赋
王粲
全赋共分三段。
第一段交代登楼之因,描写登楼所见之景,以及引起的思乡之情。第二段写在城楼上遥望故乡,抒发强烈的思归之情。
第三段写迫切望治的心情,表达怀才不遇之忧。
登楼赋
登上这座楼向四面瞻望,暂借假日销去我的心忧。看看这里所处的环境,宽阔敞亮再也很少有同样的楼。漳水和沮水在这里会合,弯曲的沮水环绕着水中的长洲。楼的北面是地势高平的广袤原野,面临的洼地有可供灌溉的水流。北接陶朱公范蠡长眠的江陵,西接楚昭王当阳的坟丘。花和果实覆盖着原野,黍稷累累布满了田畴。这地方确实美,但不是我的故乡,竟不能让我短暂地居留。
生逢乱世到处迁徙流亡啊,长长地超过了一纪直到如今。念念不忘想着回家啊,这种忧思,谁能承受它的蚀侵。靠着栏杆遥望啊,面对北风敞开胸襟。地势平坦可极目远望啊,挡住视线的是那荆山的高岑。道路曲折而漫长啊,河水荡漾长而深。故乡阻隔令人心悲啊,涕泪纵横而难禁。从前孔丘在陈遭受厄运啊,发出“归欤,归欤”的哀吟。
钟仪被囚弹出楚曲啊,庄骂显贵越免不了露出乡音。怀念故乡的感情人人相同啊,哪会因为穷困或显达
日月一天天过去啊,黄河水清不知要到何日。希望国家能统一平定啊,凭借大道可以施展自己的才力。担心有才能而不被任用啊,井淘干净了,却无人来取食。在楼上徘徊漫步啊,大阳将在西匿。萧瑟的风声从四处吹来啊,天暗淡而无色。兽惊恐四顾寻找伙伴啊,鸟惊叫着张开双翼。原野上静寂无人啊,远行的人匆匆赶路来停息。内心凄凉悲怆啊,哀痛伤感而凄恻。循着阶梯下楼啊,闷气郁结,填塞胸臆。到半夜难以入睡啊,惆怅难耐,辗转反侧。
全文结构严谨,脉络分明。以登楼游览的活动为顺序,以“忧”字贯穿全篇。开头写“登兹楼以四望”,结尾点出“循阶除而下降”;登楼希望借览胜以“销忧”,下楼反而“气交愤于胸臆”,前后照应,首尾相连,形式与内容和谐一致,构成彳氐徊俯仰、一唱三叹的回环之美。
情真词切,抒情浓郁。“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矣。”(白居易《策林六十九》)作者饱受离乱之苦,“意有所郁结”,自然要发之于外。作者登上当阳城楼见景生情,触目兴叹,遂成《登楼赋》。通篇写愁,满纸悲情,思乡怀归之愁、怀才不遇之忧、河清未至之虑、乱离伤时之感交织一起,可谓回肠九转,忧心百结。这些长期积压在作者胸中的郁闷之气,
一旦触发便如地下熔岩喷涌而出,格外强烈,真挚深沉。而这种种愁绪又是乱离之人常有的,颇具有代表性,特别容易引起共鸣,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正是千百年来《登楼赋》打动无数读者的原因所在。
抒情方式灵活多样。一是写景和抒情相结合,具有浓厚的诗意。首段写异乡风光,地势开阔,山川秀美,物产富饶。异乡风光越美好,思乡之情越殷切,以眼前乐景反衬心中哀情,特别深切感人。末段写傍晚景色。日日奄日奄、天惨惨、风萧萧,兽狂顾、鸟倦飞,原野阒寂,悄无人声,一片凄清。作者着意渲染寂寞凄凉的气氛,勾勒出一幅魂断城楼图,有力地烘托了作者内心的凄怆惨恻,读来令人黯然神伤。前后两段景物描写,一段即景生情,一段寓情于景,一乐一悲,相互照应,真切地反映出作者愁绪步步加深、忧伤至极的过程,回环跌宕,感人肺腑。二是借典故抒发感情。此赋是作者有感而发,赋中所用的典故与作者的身世遭际相吻合,因而自然贴切,毫无铺陈堆砌之感。“仲尼叹归”、“钟仪楚奏”、“庄舄越吟”形象地道出了人们思乡的普遍心理,“河清未至”、“匏瓜徒悬”、“井渫不食”含蓄而准确地表达了济世之志不得施展的忧虑。这些典故恰当地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大大地丰富了文章内涵。
此赋风格沉郁悲凉,辞采丰富优美,语言自然流畅,是王粲赋中的名篇,也是建安时期抒情小赋的代表作。曹丕在《典论·论文》中称之“虽张(衡)、蔡(邕)不过也”;清人评价此赋:“全篇无
雕镂之字、幽奥之词,但以直抒胸臆,言足达意而止,较之汉赋,觉得清疏得多”,确实如此。
自王粲登楼作赋后,登楼就与忧愁联系起来了,后人在作品中常常提及,如杜甫《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中“戎马相逢更何日?春风回首仲宣楼”,李商隐《安定城楼》中“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温庭筠《凤栖梧·衰柳疏疏苔满地》中“王粲登临寥落际,雁飞不断天连水”,周密《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中“故园山川,故园心眼,还似王粲登楼”,元遗山《石州慢·击筑行歌》中“生平王粲,而今憔悴登楼,江山信美非吾土,天地一飞鸿,渺翩翩何许”,都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胸中块垒。“王粲登楼”早已成为典故,散发着感人的魅力,吟唱至今。
关于汉赋
一、体裁历史变迁
刘勰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文心雕龙〃诠赋》)赋起源于战国时代,大盛于两汉,汉赋的发展起初是抒情的骚体赋,逐渐演变为散体大赋,这是赋的兴盛阶段;以后逐渐向“睹物兴情”的抒情咏物小赋发展,直到魏晋仍然流行,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种具有影响力的文体。
二、汉赋的思想内容
汉赋大肆铺陈宫苑的富丽、京邑的繁华、物产的丰饶,神仙、田猎、声色之乐,藉以夸耀统一的汉帝国的声威,并对最高的统治歌功颂德,结尾才附以规劝讽谏之意。汉以后的抒情咏物小赋兼具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意。
三、辞赋的语言、音韵特点。
汉赋华丽的词藻、夸张的手法、韵散结合的语言和设为问答的形式,汉以后的抒情咏物小赋则既保留了传统赋体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和对偶等方面的束缚,更多的是散文的成分。
艺术想象和夸张手法的自觉运用,词汇丰富,对各种事物做多方面的形象描绘。语言富有音乐性,大量运用双声、迭韵,音律和谐,声调铿锵。
四、主要代表作品
汉赋〃长门赋〃马相如
汉赋〃神女赋〃宋玉
汉赋〃子虚赋〃司马相如〃
汉赋〃长门赋〃司马相如
汉赋〃吊屈原赋〃贾谊
汉赋〃答客难〃东方朔
汉赋〃刺世疾邪赋〃赵壹
汉赋〃七发〃枚乘汉赋〃文赋〃陆机汉赋〃思旧赋〃向秀汉赋〃洛神赋〃曹植汉赋〃登楼赋〃王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