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套叠-影像学

合集下载

肠梗阻肠套叠X线表现医学影像学精品PPT课件

肠梗阻肠套叠X线表现医学影像学精品PPT课件
卧位平片见“川字征”(充气之闭袢) 钡灌肠:鸟嘴征
No Image
No Image
麻痹性梗阻
常见病因:急性腹膜炎、腹部术后、低钾症等 X线平片及CT平扫可见:腹部肠腔普遍性中等
度积气。立位平片见阶梯状气液面(透视下静止 液面) 鉴别诊断:由腹膜炎症所致的反射性肠郁张可 伴有
腹壁脂肪线模糊或消失 肠壁水肿增厚 透视下见液平为静止性 横膈运动减3天禁服影响胃肠道功能药物 2、禁服含金属药物 3、禁食十小时以上 4、有幽门梗阻者先抽胃液
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
1、形态改变 a 位置 b 轮廓改变 c 黏膜皱襞改变 d 充盈缺损 e 龛影
2、功能改变
a 张力改变 b 蠕动改变 c 分泌
肠梗阻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梗阻端见杯口状充盈缺损 套叠鞘之肠壁可呈弹簧弓样征象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绞窄性肠梗阻
常见病因:扭转、内疝、粘连等 扭转肠段>70cm时可出现下列征象:
“假肿瘤”征 “咖啡豆”征 空回肠扭转征 肠段排列异常
结肠梗阻
梗阻近侧结肠胀气扩大并积液,可见腹部 固有结肠袋所致肠间隔
最常见为乙状结肠扭转
立位平片见“天平征”(即闭袢扩大伸长气 液面)

【影像诊断】小肠和结肠

【影像诊断】小肠和结肠

溃疡性结肠炎的X线表现
初发早期--炎性改变(刺激状痉挛收缩、结肠袋变浅消失、 肠管蠕动增强、钡剂分布不均匀、黏膜紊乱)
溃疡形成--小溃疡锯齿状龛影、较大溃疡不规则锯齿龛影, 穿透肠壁时“T”字形或领扣状溃疡
息肉形成--息肉样充盈缺损 晚 期--肠腔狭窄、肠管短缩、结肠袋消失,严重时、肠管
光滑僵硬、肠管舒张与收缩呈“水管状”
复习题
• 1 、跳跃征影像表现 • 2 、结肠癌的病理分型
ulcerative colitis
【临床与病理】
好发部位: 结肠下段
好发年龄: 青壮年(20-40岁)
【临床与病理】
病理:
早期黏膜充血水肿
淋巴细胞浸润 无数小脓肿、小溃疡
大而深的溃疡 溃疡间黏膜颗粒状
晚期纤维化、肠管短缩
【临床与病理】
急性爆发型--中毒性巨结肠
【临床与病理】
临床:
慢性:便血、腹泻、腹痛、里急后重 急性爆发型:高热、腹泻、毒血症
【诊断与鉴别诊断】
溃疡性结肠炎 结肠结核
分 左半结肠 逆 右半结肠 顺行
布 行发展
发展
龛 弥漫小锯齿或 尖刺状 影 不规则锯齿
充 大小不等结节 小结节状 缺状
肠 痉挛狭窄及 管 “水管征”
“跳跃征”及 狭窄变形短缩
分 移行 界
移行
瘘 可见 管
可见
二十、回 盲 部 肠 结 核 tuberculosis of intestine
多见
分界 移行
清晰
【诊断与鉴别诊断】
分布
龛影
充缺 肠管
分界 瘘管
回盲结核 右半结肠 顺 行发展 尖刺状
小结节状 “跳跃征”及 狭窄变形短缩 移行

肠套叠ct诊断标准

肠套叠ct诊断标准

肠套叠ct诊断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肠套叠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腹痛疾病,通常发生在婴儿和幼儿身上,但也有可能在成人中发生。

如果不及时发现和治疗,肠套叠可能导致肠壁组织坏死、出血甚至穿孔,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

因此,准确的诊断对于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至关重要。

目前,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是诊断肠套叠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在CT图像上,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肠道的形态、位置以及可能存在的套叠部位,从而帮助确定诊断。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关于肠套叠CT诊断的标准,以便帮助临床医生提高诊断准确性和诊断效率。

一、直接征象的诊断标准1. 肠管肥厚:在CT图像上,肠管呈现肥厚、增粗,这是肠套叠的直接表现之一。

通常,肥厚的肠管与套叠部位相连,形成明显的肠壁厚实的“环形征”。

2. 肠套叠部位的闭塞征象:肠套叠引起的梗阻会导致套叠部位局部的闭塞,CT图像上可见该部位的肠管扩张,并出现积液或积气,形成“套叠征”。

3. 肠道血供减少:在CT血管造影后的图像上,套叠部位的肠壁会显示出血供减少的表现,表现为肠壁强化程度减弱,呈现为“充血性肠套叠”征象。

以上是肠套叠CT直接征象的诊断标准,通过观察这些征象,医生可以在图像上明确地看到肠套叠的存在,有助于确定病情的严重程度。

二、间接征象的诊断标准除了直接征象外,肠套叠的诊断还需要结合一些间接征象来进行综合判断。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肠套叠CT间接征象的诊断标准:1. 肠管内积气:受到套叠部位阻塞的影响,患者肠道内的气体不能正常排出,从而在CT图像上显示为肠管内积气,呈现为“积气征”。

2. 肠系膜肿块:肠套叠引起的肠道损伤和炎症反应可能导致附近肠系膜的肿胀和增厚,CT图像上呈现为肠系膜的肿块,有助于诊断肠套叠的可能性。

3. 肠周积液:在肠套叠的早期,患者可能会出现轻度的肠管积液,这是肠套叠造成的肠内液体滞留的表现之一。

CT图像上可以看到肠周区域有一定程度的液体密度影像。

犬肠套叠的影像诊断与手术治疗

犬肠套叠的影像诊断与手术治疗
将 手 伸 入腹 腔 内探 查 套叠 肠 段 并将 其 牵 引 至腹 外 .
1 典 型 病 例 介 绍
德牧犬 , 3月 龄 ,k , 8 g 发病 已 4 。主诉 该犬 突 然 d
用无 菌生理盐 水纱 布 隔离术 部 , 保护 健康 肠段 . 经检 查 为 空 肠套 入 回肠 , 套叠 部 分肿 胀 , 暗红 色 , 度约 长
收 稿 日期 :0 1叭 一 5 2 1- O 作 者 简 介 : 志 兰 (9 9 )女 , 苏 盐 城 人 , 医师 , 要 从事 药 品研 发 与 技 术 服务 工 作 ,电 话 )5 3 8 82 8 ( 姚 17 一 , 江 兽 主 ( O 2 — 6 4 2 8 电子 信 箱 ) yl9 8 2 . r。 t z19 @16Cn z O
后不 见改 变 . 本确定 套 叠部肠 管 已发 生坏 死 。 得 基 征
到类 似香肠 样 的肠段 . 1c 左右长 。 有 0m
2 影 像 诊 断
根据该 犬 的临 床症状 及触 诊 到类似 香肠 样 的肠 段 可作 出初步 诊断 了进一 步确诊 , 为 对该 犬进行 了 B超诊 断 。 法为 : 方 仰卧保 定患 犬 , 部剃 毛 , 腹 暴露 皮
诊与 影像学 结合 的方 法诊 断 出肠道 套叠 患犬 l 2只 . 其 中 1 采取整 复 治疗获 得康 复 . 0例 另外 2例 由于套 叠 段肠 管坏 死 采 取 肠 切 除 与端 端 吻 合手 术 获 得 康 复
术 部 常 规剃 毛 、 毒 , 创 巾 , 脐 孔下 腹 白线 消 盖 在 上 作 5 m长 的切 口 , c 切开各 层组 织 , 打开腹 腔 。术者
3 2
湖 北
畜 牧

【小动物影像技术课件】肠套叠影像诊断技术

【小动物影像技术课件】肠套叠影像诊断技术

《小动物影像技术》
五、病例解析
德牧,2月龄,雌性, 患细小病毒5天时出现 腹痛,触诊肠道有香 肠样物,触诊时敏感 疼痛,初诊肠套叠。
《小动物影像技术》
思与练
1. 肠套叠影像学表现?
《小动物影像技术》
谢谢
《小动物影像技术》
四、影像检查与表现
❖ 1.检查方法 ❖ 需拍摄X线正位与侧位两个方位X线片,并配合造影检
查。 ❖ B超检查
《小动物影像技术》
四、影像检查与表现
❖ 2.X线特点 ❖ ①完全性阻塞的x线征象明显。可见套叠处前段肠袢充
盈气体和液体并扩张,后段肠管排空。 ❖ ②套叠处的包块密度增高,可在中腹部呈现软组织阴
和坏死,迅速死亡。 ❖ 犬的肠套叠较多见,尤其幼犬发病率较高,多见于小
肠下部套入结肠。
《小动物影像技术》
二、发病原因
❖ 多因肠蠕动过度或逆蠕动而引起,如受惊、饮冰冷的 水、肠炎、肠梗阻,以及寄生虫和异物的刺激等。此 外,受惊、剧烈运动而使腹内压突然增高也会导致本 病。患犬细小病毒感四、影像检查与表现
❖ 3.影像表现 ❖ X线造影表现:造影剂
停留于套叠部位,或 套叠后部只有少量细 条状造影剂通过。
《小动物影像技术》
四、影像检查与表现
❖ 4.B超影像 ❖ 套入部常肿胀水肿,表现
为低回声的边缘。横截面 的典型征象是低回声与强 回声相间的同心环,这是 由内陷的强回声鞘部和低 回声的套入部造成的。
《小动物影像技术》
肠套叠影像诊断技术
《小动物影像技术》
教学 目标
1.掌握肠套叠概念、 临床症状和检查方法 2.会判读影像表现
教学 重点
肠套叠影像表现
教学 难点
影像表现分析

小儿慢性肠套叠影像学分析

小儿慢性肠套叠影像学分析
1资 料 与 方 法
本 组男 性 6例 , 性 2例 , 龄 2 女 年 1个 月一 7岁 , 均 45 平 . 岁 ; 程 3周一 病 2年 , 平均 3个 月 。所 有病 例 均 有不 同程 度腹
痛 。 中呕 吐 3例 ; 均无 明显 血便 史 , 中间断 性 腹 泻 3 其 8例 其 例 。 秘 2 。人 院查 体 : 便 例 8例均 有 不 同程度 纳 差 、 消瘦 , 6例 腹 部压 痛 , 触 及 肿块 , 5例 肿块 呈椭 圆形 , 小 、 态 及 位 置 大 形 不 固定 。人 院 时仅 2例 诊 断正 确 , 6例分 别误 诊 为先 天 性 巨 结肠 2例 , 旋 转 不 良 2例 , 炎 1例 , 肠 肠 神经 母 细胞 瘤 r 。 例 全部病 例均拍摄 腹部平 片 , 钡剂 灌肠造 影 7例 , 检查 7例 , B超

据。@ CC套人肠管早期常无 明显坏死而使套叠较松弛 , )I 钡
剂 逆行 注 入 时 。 叠部 容 易 退 出 复位 , 套 此外 套 叠 部 肠 管 为不
21影像 学表现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例均 摄腹 部平 片 。 肠 管积 气扩 张 , 位时 可 见小 液 5例 立 气平面。 3例正 常 。7例行 钡剂 灌 肠造 影 检 查 , 钡剂 逆 行 4例
完全 性 梗阻 。 灌肠 时 钡剂 逆行 亦 可 通过 套 叠部 而无 明显 梗 阻 征象 , 有时 仅显 示 套叠 部肠 管稍狭 窄 。因此 灌 肠造 影 时 应在
注 人 套 叠部 肠 管时 受 阻 呈 杯 口 和 “ 簧 ” 而 明确 诊 断 , 形 弹 征 2 例 分别 误诊 为先 天 性 巨结肠 和肠 旋 转不 良 , 例 漏诊翻 1 。B超 检 查 7例 。 5例发 现高 低 平 行 相 间 回声 肿 块 , 即呈 “ 环 ” 靶 样 征象 。 2例未探 及 肿块 而 漏诊 。4例腹部 触 及 肿块 而行 C T扫 描。 3例发 现环 状 低等 密度 相 间 的肿块 而 确诊 , 例 阴 性 。 1

120例小儿肠套叠X线影像特征及空气灌肠整复治疗的观察

120例小儿肠套叠X线影像特征及空气灌肠整复治疗的观察

120例小儿肠套叠X线影像特征及空气灌肠整复治疗的观察目的探討和分析小儿肠套叠X线影像特征及空气灌肠整复治疗效果。

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0月期间接受治疗的小儿肠套叠X线影像以及整复治疗的120例相关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空气灌肠在诊断遇到不确定现象时,可以帮助进一步确诊。

小儿肠套叠X线影像呈现出局限性小肠拱形扩张的表现形式,其软组织呈肿块的形状;当X线影像出现袖套特征的时候则代表空气灌肠整复失败,盲部小肠表现出卷曲聚集的团块的现象,而没有套入的小肠则发生扩张现象,同时伴随积液和积气的特征。

空气灌肠整复法的总成功率高达至97.5%。

结论小儿肠套叠以及空气灌肠整复失败的时候,其X线影像均会表现出相应的不同特征。

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患者的发病年龄、套叠的类型以及发病时间。

同时采用镇静剂与腹部按摩的方法对其成功率有一定的提高作用。

标签:小儿肠套叠;X线影像特征;空气灌肠整复治疗肠套叠在儿科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在3岁以下的儿童群体中比较多发,并且该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相对不是特别复杂,目前为止对于小儿肠套叠的治疗通常会选用空气灌肠整复的方法,该种治疗方法具有很高的安全性,操作方法简便容易,是治疗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治疗方法[1]。

本次研究将会对小儿肠套叠X线影像特征及空气灌肠整复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观察。

具体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对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0月期间接受治疗的小儿肠套叠X线影像以及整复治疗的120例相关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所有患者中,有男孩78例,女孩42例,年龄8个月~3岁,平均年龄(1.1±0.3)岁。

其中有98例患者在发病的初期发生率呕吐的症状,但是在病发后的12~24 h呕吐的症状逐渐消失。

1.2 方法液气平面特征一般会表现出低位肠梗阻征的现象,通常会伴随十二指肠和胃的扩[2]张。

根据套叠时间的长短会出现两种现象,包括长液平面征和窄液平面征;其中窄液平面征相对较为常见。

犬肠套叠的影像诊断与手术治疗

犬肠套叠的影像诊断与手术治疗

犬肠套叠的影像诊断与手术治疗作者:姚志兰,傅宏庆,卓国荣,卢炜来源:《湖北畜牧兽医》2011年第05期中图分类号:S858.29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73X(2011)05-0032-02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及其肠系膜一起套入到邻近一段肠管内,由此诱发肠道中的内容物通过障碍的现象。

犬肠道的任何部位都可发生套叠,但以空肠和回肠常见,套叠部分的肠段常因血液循环障碍而出现坏死。

2008年8月至2011年1月,笔者采用触诊与影像学结合的方法诊断出肠道套叠患犬12只,其中10例采取整复治疗获得康复,另外2例由于套叠段肠管坏死采取肠切除与端端吻合手术获得康复。

1典型病例介绍德牧犬,3月龄,8kg,发病已4d。

主诉该犬突然没有食欲、无精打采、呕吐、发病初期尚见少量粪便,之后未见排便,收腹拱背,不愿被人触摸,消瘦。

经检查:该犬中度脱水,体温39℃,呼吸25次/min,听诊肠蠕动音减弱,触诊腹壁敏感,腹腔触诊于腹腔内摸到类似香肠样的肠段,有10cm左右长。

2影像诊断根据该犬的临床症状及触诊到类似香肠样的肠段可作出初步诊断。

为了进一步确诊,对该犬进行了B超诊断。

方法为:仰卧保定患犬,腹部剃毛,暴露皮肤,涂耦合剂,选择扇形扫描,探头为5.0MHz,在超声影像图上,出现了典型的低回声和强回声相间的同心环带。

3手术治疗由于该犬发病时间长,套叠肠段较长,保守整复可能性小,于是考虑采取手术治疗。

由于该犬状况较差先进行了输液以调整机体状况,之后进行手术。

3.1器械常规软组织切开、止血、缝合器械,经高压高温灭菌备用。

3.2麻醉全身麻醉,肌注846,0.04~0.08mL/kg。

麻醉前15min注射阿托品抑制腺体分泌。

3.3保定取仰卧保定,四肢张开。

3.4术式术部常规剃毛、消毒,盖创巾,在脐孔下腹白线上作5cm长的切口,切开各层组织,打开腹腔。

术者将手伸入腹腔内探查套叠肠段并将其牵引至腹外,用无菌生理盐水纱布隔离术部,保护健康肠段,经检查为空肠套入回肠,套叠部分肿胀,暗红色,长度约11cm左右,直径约2.5cm。

小儿肠套叠是否可以借助超声诊断

小儿肠套叠是否可以借助超声诊断

小儿肠套叠是否可以借助超声诊断临床儿科急腹症领域,小儿肠套叠占较高病发比例,该病以0-2岁为主要发病年龄段,其中又以4-9个月为高发时段。

是主要诱导婴幼儿并发急性肠梗阻的原因,对患儿生命健康构成的威胁较为严重。

超声为重要对肠套叠诊断的影像学技术,其精准性、清晰度已被临床广泛证实。

同时具无创、操作简便、安全迅速等多项优势,还可用于治疗后复位状况的动态评估观察,故价值十分突出,对超声诊断特征展开分析,可为临床操作提供参考依据。

1 小儿肠套叠临床表现有哪些?肠套叠在临床可按原发和继发两种病理类型划分,患儿以频繁呕吐、阵发性腹痛等为最典型症状。

腹痛时,可有烦躁、哭闹不安等表现,哭闹呈阵发性,每次有5-10分钟,或数十分钟安静后,又重新哭闹,且有屈膝和尖叫体征伴发。

后有腹泻、呕吐症状,可伴粪臭味;此后12小时内,有胶冻样黏液血便,若症状较为典型,血便可为果酱样;部分就诊延迟病例,可有发热、衰竭并发。

进行触诊检查时,上中腹通常有肠型团块触及。

如为梗阻不全的情况,肠套叠症状可呈数天持续,患儿以相对呈独立状的结肠炎发作为临床表现。

若临床诊治不及时,可明显增加肠壁缺血坏死风险,病情严重者,可对患儿命安全构成威胁。

总之,腹部包块、血便、腹痛为肠道套最为常见且典型的临床症状。

2 小儿肠套叠病理生理特征目前,临床尚未明确肠套叠病因和病机,可能与小儿肠管解剖特征、蠕动方面出现异常、或肠功能失调等因素相关。

针对临床收治的婴幼儿肠套叠病例,通常无器质性改变,在病理特征上,一般为原发性,由肠蠕动紊乱、回盲部活动度大、肠系膜过长等诱导发生的肠套叠发病率为90%-95%。

也可能与肠运动机能紊乱、肠病毒感染相关。

原发性小儿肠套叠约占95%,在腹腔内肠套叠的肠套,及邻近区域,无器质性病变找出,而约5%的小儿,为继发性,属肠腔内或肠壁发生的器质性病变诱导所致,在常常规超声基础上,辅以彩色多普勒检查,可做出较为明确的诊断。

3 超声在小儿肠套叠诊断中的价值超声属一项具可重复、无创、医疗费用低、无痛苦等多项优势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在对小儿肠套叠进行诊断过程中,价值主要体现在:(1)无痛,患儿易接受;(2)诊断准确率居较高水平;(3)可对手术指征予以评估。

肠套叠的鉴别诊断

肠套叠的鉴别诊断

#肠套叠的鉴别诊断
肠套叠是一种儿童常见的急性腹痛疾病,也可见于成人。

它是一种疾病过程中出现一段肠管滑入另一段肠管的情况,通常出现在小肠和大肠交界处。

肠套叠的诊断需要仔细的鉴别,以便确定最合适的处理方案。

以下是肠套叠的鉴别诊断要点:
##1. 体格检查腹部触诊: - 肠套叠时可出现压痛、脓性分泌物和腹围增大等症状。

- 注意检查腹壁是否紧张,有无腹部包块或腹部扭转等体征。

其他部位触诊: - 注意检查肛门直肠部位是否有肿块或其他异常。

- 注意检查腹股沟区域是否有明显疼痛或包块。

##2. 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 - 肠套叠常表现为空气水平肠管内可见“鱼饼样”或“浓缩咖啡样”病灶。

- 腹部X线平片可显示肠套叠引起的胆气扩张和液平面。

超声检查: - 腹部超声可以明确观察到肠套叠的情况,并帮助鉴别其他原因引起的腹痛。

##3. 实验室检查血液检查: - 血常规检查可能显示白细胞计数增高,提示炎症可能存在。

- C反应蛋白和血清白蛋白检查有助于评估体内炎症水平。

尿液检查: - 尿液分析可排除泌尿系统问题对腹痛的影响。

##4. 其他检查胃镜检查: - 对于怀疑有其他原因引起的腹痛的患者,胃镜检查可以帮助排除其他胃肠问题。

CT扫描: - CT扫描可以提供更准确的肠套叠诊断信息。

综上所述,对于疑似肠套叠的患者,医生应该综合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信息,确保做出准确的诊断。

及时诊断和治疗可以降低肠套叠引起的并发症风险,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

肠套叠患儿经HFUS_检查的影像学特征及与腹部X_线片对疾病诊断效能的比较

肠套叠患儿经HFUS_检查的影像学特征及与腹部X_线片对疾病诊断效能的比较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3年3月上第21卷第7期·医学综合论坛·作者简介:叶建伟(1975.06—),男,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儿童危急重症。

E-mail :189****************肠套叠患儿经HFUS 检查的影像学特征及与腹部X 线片对疾病诊断效能的比较叶建伟1…杨用2(1.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州人民医院儿科,云南 楚雄州 675000) (2.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州人民医院超声科,云南 楚雄州 675000)【摘要】目的:探讨肠套叠患儿经HFUS 检查的影像学特征及与腹部X 线片对疾病的诊断效能。

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疑似肠套叠患儿81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所有患儿均行HFUS 检查、腹部X 线片检查。

以临床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HFUS 检查、腹部X 线片检出结果;不同检测方法的诊断效能;小肠套叠与大肠套叠患儿的临床特征及HFUS 特征。

结果:疑似肠套叠患儿81例经空气灌肠或手术检查,其中阳性58例,阴性23例;经腹部X 线片检查,其中阳性59例,阴性22例,其中50例为真实肠套叠患儿;经HFUS 检查,其中阳性57例,阴性24例,其中56例为真实肠套叠患儿。

经HFUS 检查的灵敏度、准确率、特异度高于经腹部X 线片检查;与小肠套叠组比,大肠套叠组便血、腹块的患儿比例较高;与小肠套叠组比,大肠套叠组套叠外径、套叠长度较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肠套叠患儿经HFUS 检查的诊断效能较高,可为患儿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的依据,并且可通过套叠的外径、长度特征及便血、腹块等症状的发生情况来鉴别大肠套叠和小肠套叠,对患儿套叠的严重程度和部位进行明确,可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肠套叠;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腹部X 线片;诊断效能;临床特征【中图分类号】R4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249(2023)07-0188-04肠套叠主要是由于比分肠管及肠系膜等将相邻的肠管腔套入所引起的肠梗阻,其典型症状多表现为腹部肿块、便血、阵发性腹痛等,好发于婴幼儿群体,可能因为在喂食过程中方法不正确致使患儿的肠蠕动功能出现节律紊乱情况,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和生命安全[1-3]。

肠套叠名词解释

肠套叠名词解释

肠套叠名词解释肠套叠是指肠道中出现的一种疾病,也称为肠梗阻。

它是由于肠道发生异常扭曲或折叠而导致减少或阻塞了肠腔内的通畅度。

肠套叠通常发生在小儿和婴儿身上,但也可能发生在成人身上。

肠套叠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

原发性肠套叠是指肠道本身发生了异常折叠,通常是由于肠道壁内的肌肉层发生过度收缩或异常收缩引起的。

继发性肠套叠是指肠道受到了外部因素的压迫或扭曲,例如肿瘤、炎症、手术后的瘢痕组织等,这些因素导致肠道的异常扭曲和折叠。

肠套叠通常表现为腹痛、呕吐、腹泻和便血。

这些症状的严重程度取决于肠道的损害程度和是否发生了肠坏死。

腹痛通常是周期性的,间歇性的,而且通常伴随着呕吐和腹泻。

便血是肠套叠的一个典型症状,是由于肠道的折叠和扭曲导致肠道黏膜的破裂和出血。

肠套叠的诊断通常是通过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影像学检查,如X光和超声来确认。

在X光检查中,肠套叠通常表现为梨状或细长的肠道气泡,称为“腔鼓泡征”。

超声检查可以更准确地显示肠道的异常折叠和扭转。

肠套叠可以通过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来处理。

保守治疗通常包括肠道内的洗胃和排气,以减轻肠道的扭曲,并通过输液和营养支持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需求。

但是对于严重的或不可逆的肠套叠,手术可能是必要的。

手术治疗通常包括切除或解除肠道的异常折叠,以恢复肠道的通畅度。

肠套叠虽然在小儿和婴儿中较为常见,但在成人中也是一种罕见的疾病。

它可能与遗传因素、肠道异常发育、肠道肌肉层的过度收缩以及肿瘤等因素有关。

及早的诊断和治疗对于预防肠坏死和其他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因此对于出现上述症状的个体,应及早就医。

弹簧征名词解释1

弹簧征名词解释1

弹簧征名词解释1
弹簧征是指在肠道钡剂造影检查中,观察到的一种影像学表现。

当小肠发生肠套叠时,钡剂通过套叠部位时,可以观察到套叠部位呈现一种弹簧样改变,即钡剂通过时呈现弯曲、扭曲的形态,类似于弹簧的形状。

这种表现是由于套叠部位肠管的管壁紧张、痉挛所导致的。

当发生肠套叠时,小肠套入鞘部,鞘部弹簧的中心则呈一轴样阴影,若进行钡剂检查则可以看到套叠中心管内有钡剂充盈,此种征象是诊断肠套叠的证据。

此外,弹簧征还可见于其他肠道疾病,如肠结核病或克隆病等。

在这些情况下,病变部位只侵犯局部小肠,而周围小肠正常,钡剂通过时可迅速越过病变部位,发生所谓跳跃现象。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并非专业医疗建议。

如果身体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诊断和治疗。

肠套叠-影像学ppt课件

肠套叠-影像学ppt课件
.
常见并发症:
1. 误吸引起窒息 2. 肠穿孔产生大量气腹导致呼吸、心跳停止 3. 迟发性肠穿孔
.
操作前注意事项:
1. 小儿哭闹可用阿托品和镇静药。 2. 事先应向家长做好解释工作,告之治疗性灌
肠的优缺点和相关并发症,以及出现并发症 时的处理方案, 取得家长同意后, 签署知 情同意书,才能开展治疗性空气灌肠术 3. 对于严重脱水、电解质失衡患儿术前应有效 纠正后再行治疗性灌肠 4. 检查机器的性能
促发因素:肠蠕动正常而节律紊乱所致,如饮食改变、
肠炎、腹泻、高热等。
.
肠套叠的方向:
一般肠套叠是顺行的 与肠蠕动方向一致 近端套入远端内 极少数可逆行
.
肠套叠的构成
头部 套入部 颈部 鞘部
被套入的肠段进入鞘部后,其顶点可继 续沿肠管推进,肠系膜也被牵入,肠系 膜血管受压迫,造成局部循环障碍,逐 渐发生肠管水肿,肠腔阻塞,套入的肠 段被绞窄而坏死,鞘部则扩张呈缺血性 坏死,甚至穿孔而导致腹膜炎。
排便时出现。
空气灌肠复位率可达90%以上。
.
空气灌肠终止指征:
1. 注气后见肿物巨大,套入部呈分叶状,提示 复套存在,复位可能性较小。
2. 注气过程中套入部退缩不明显,或见套入部 退而复进,表示套叠颈部过紧,复位困难。
3. 注气后肿物渐次后退通过回盲瓣,肿物消失 而小肠迟迟不进气,提示存在小肠套叠复位 困难。
壁间的气体,对诊断肠套叠有较大帮助
.
.
.
女性患者,22岁,反复上腹痛3天
.
.
男,43岁,结肠癌(结肠肝曲段);病变累及浆膜层,并附近淋巴结增大。 回结型慢性肠套叠,肿瘤沿壁侵犯。
.
.
(一) 空气灌肠复位法(非手术疗法)

肠套叠-影像学

肠套叠-影像学

MRI检查的优缺点
01
缺点
02
检查费用较高;
03
04
检查时间较长;
需要使用造影剂,存在过敏风 险。
05
CATALOGUE
超声检查
腹部超声检查
无创、无痛、无辐射
腹部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无痛、无辐射的检查方法,对婴幼儿 和年老体弱者较为适宜。
实时动态监测
腹部超声检查可以实时动态监测肠套叠的情况,观察套叠的部位 、程度和范围。
超声检查的优缺点
优点
无创、无痛、无辐射,实时动态监测,诊断准确率高。
缺点
需要专业医生进行操作,对技术和经验要求较高,且在肠道气体的干扰下可能影响诊断效果。
THANKS
感谢观看
肠梗阻
肠套叠会导致肠道梗阻, 影像学检查可观察到肠道 扩张和气液平面等梗阻表 现。
影像学在肠套叠诊断中的价值
确诊依据
影像学检查是确诊肠套叠 的主要依据,通过观察特 征性的影像表现,可以明 确诊断。
评估病情
影像学检查可以评估肠套 叠的严重程度,了解套叠 的部位、长度以及是否有 肠坏死等并发症。
指导治疗
肠套叠-影像学
目录
• 肠套叠的影像学概述 • X线检查 • CT检查 • MRI检查 • 超声检查
01
CATALOGUE
肠套叠的影像学概述
影像学检查方法
X线钡剂灌肠
通过向肠道内注入钡剂,然后进 行X线检查,可以观察到钡剂在肠
道内的流动情况,从而判断是否 存在肠套叠。
超声检查
通过高频超声探头对腹部进行扫描 ,可以观察到肠套叠的特征性影像 ,如“同心圆”或“靶环”征。
应用
02
主要用于进一步明确肠套叠的部位、范围和程度,以及鉴别诊

肠套叠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肠套叠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肠套叠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肠套叠是指肠道的一段被另一段肠道嵌套进去的情况,常见于婴幼儿和幼童。

肠套叠的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几方面:
1. 肠道肌肉活动异常:肠道肌肉的异常收缩或放松可能导致肠套叠发生。

2. 肠道异物:肠道中存在的异物(如食物残渣或其他异物)可以引发肠套叠。

3. 肠道肿瘤或息肉:肠道内肿瘤或息肉的存在可以增加肠套叠的发生几率。

解决肠套叠问题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通过X线和超声波检查确定诊断:医生会借助影像学检查
来确定肠套叠的位置和严重程度。

2. 气囊复位法:将气囊插入肠道,通过给气囊充气的方式把套叠段分离开来,解决肠套叠问题。

3. 手术治疗:对于复杂或无法通过气囊复位法解决的肠套叠,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可以将套叠部分切除或重新定位。

4. 病因治疗:对于引起肠套叠的潜在原因,如肠道肌肉活动异常或肠道肿瘤,需要针对性的病因治疗来预防复发。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婴幼儿和幼童,肠套叠属于紧急情况,应尽早就医并接受治疗,以避免引发严重并发症。

肠套叠影像表现诊断

肠套叠影像表现诊断

MRI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肠套叠的形 态、位置和范围,以及肠壁和肠系膜 的情况。
03 肠套叠影像表现
X线表现
腹部立位平片
可见肠梗阻的X线征象,如肠管扩张 、气液平面等。
钡剂灌肠
可见钡剂在套叠部位受阻,呈“杯口 状”或“钳状”或“靶环征”,是肠套叠的特征性超声表现 。
在影像学检查过程中,应全面观察 肠道的形态、位置、大小以及肠壁 厚度等指标,以便准确判断病情。
鉴别诊断
肠套叠的影像表现应与其他肠道疾 病进行鉴别,如肠梗阻、肠扭转等 ,以避免误诊和漏诊。
挑战与难点
症状不典型
部分肠套叠患者症状不典型,仅 表现为腹部不适、呕吐等轻微症
状,给诊断带来一定难度。
影像学表现不典型
MRI诊断标准
T1加权像
MRI的T1加权像可见肠套叠部位的低信 号肿块。
VS
T2加权像
MRI的T2加权像可见肠套叠部位的信号强 度增高,中央部高信号,周围部低信号。
05 肠套叠影像表现诊断的注 意事项与挑战
注意事项
早期诊断
肠套叠的早期诊断对于治疗和预 后至关重要,因此应尽早进行影
像学检查。
全面观察
纵切面扫查
可见“套筒征”,即套叠肠管的纵切面呈“双平行管征”。
CT表现
肠套叠肿块
CT平扫可见肠管内软组织密度肿块,增强扫描可见明显强化。
肠梗阻
CT扫描可见肠管扩张、积气、积液等肠梗阻征象。
MRI表现
肠套叠肿块
MRI可见肠管内软组织密度肿块,T1加权像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 信号。
肠梗阻
THANKS
详细描述
患者X线平片显示,腹部存在软组织肿块影 ,呈“杯口状”或“弹簧状”,这是肠套叠 的特征性表现。此外,还可见到肠梗阻和肠 扩张等征象。

小儿急性肠套叠与肠梗阻腹部DR影像学特点探析

小儿急性肠套叠与肠梗阻腹部DR影像学特点探析

小儿急性肠套叠与肠梗阻腹部DR影像学特点探析小儿急性肠套叠与肠梗阻都是儿科的常见病症,而且这些年,发病率有所升高的趋势,对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同程度上的影响,降低生活质量,儿童健康成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早期诊断小儿急性肠套叠与肠梗阻,至关重要。

其中,腹部DR检查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什么是DR技术?DR(Digital Radiography)指的是一种在计算机控制下直接进行数字化X 线摄影的新技术,换言之,借助非晶硅平板探测器,将穿透人体的X线信息转化成数字信号,并且通过计算机重建图像,进行一系列图像后处理。

DR系统的构成要素多,如系统控制器、影像监示器、直接转换平板探测器、影像处理工作站、X线发生装置等。

DR系统,采用数字技术,可根据临床需要,对图像进行不同的后处理,如图像自动处理技术,边缘增强清晰技术等。

DR系统已经打破了传统X图像的观念,实现了由模拟X线图像到数字化X图像的转变,和CR (Computed Radiography)系统比较,优势明显。

小儿急性肠套叠医学上,将一段肠管套入临近的肠腔中,称之为肠套叠。

一般情况下,急性肠套叠多发生在4-10个月儿童中,然而,慢性肠套叠在儿童与成人中均容易发生。

病因:(1)饮食性质及规律发生变化;(2)肠道炎性病变;(3)肠寄生虫以及毒素的刺激作用;(4)伴有神经肌肉运动不协调疾病或者倾向者;(5)腺病毒感染者;(6)年龄稍大儿童中,个别与肠息肉、肠重复畸型、梅克尔憩室等因素有关。

分型:仅仅一段肠管套叠,称之为单套叠,套入的肠管再套入值另一相邻肠管,称为复套叠,复套叠在临床较少见。

根据套叠的部位,可分成回盲部套叠(回肠套入结肠)、小肠套叠(小肠套入小肠)、结肠套叠(结肠套入结肠)等类型。

临床表现:大部分病人以腹痛、呕吐、血便以及腹部包块等症状为显著表现小儿肠梗阻肠梗阻,是指肠管内或者肠管外的病变导致肠内容物难以通过障碍。

病因与分类:根据病因,可将肠梗阻分成两类。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理ppt
整理ppt
肠套叠的类型:
约50一60% 特点:回盲瓣是头部 盲肠、阑尾套入结肠内
约30% 特点:回肠是头部 穿过回盲瓣进入结肠
约10% 特点:复套,回肠套入回肠
后再套入结肠内
整理ppt
较少见 很少见整理ppt
极少见
整理ppt
临床表现
1. 阵发性腹痛:
腹痛(小儿表现哭闹不止):因肠系膜被牵 拉, 套叠鞘部强烈收缩所致,占90%以上。 其它疼痛表现: 神萎 、面色发白 、痉挛
24h。 3. 腹部异常膨隆,透视下腹腔内有多个巨大液平
面,腹肌紧张疑有腹膜炎时。 4. 有高热脱水精神萎靡不振及休克等中毒症状。 5. 试用空气灌肠时逐步加压,而肠套叠阴影仍不
移动、形态不变者。
整理ppt
常见并发症:
1. 误吸引起窒息 2. 肠穿孔产生大量气腹导致呼吸、心跳停止 3. 迟发性肠穿孔
(一) 空气灌肠复位法(非手术疗法)
适应症:
1. 年龄<6个月,发病时间<24 h 2. 年龄>6个月,发病时间<48 h 3. 年龄在1 岁以上,发病时间>48 h的慢性肠套叠
患儿。 4. 全身情况好的病例。
整理ppt
禁忌症:
1. 新生儿、小于2月婴儿 2. 发病>48小时而全身情况不良者,便血超过
整理ppt
临床表现
2. 呕吐: 早期症状之一, 发生率>90%。 3. 便血: 果酱色血便,发生率>80%,
发生在疾病开始后8~12小时。肛门指检对 早期发现和帮助诊断有重要意义。
整理ppt
临床表现
4. 腹部肿块: 腊肠样包块,约70~80%,
随疾病不同时期肿块位置发生改变,早期多 位于右侧上腹部肝下,晚期沿结肠移至腹部 左侧,最远可达直肠内。
柳州市人民医院 影像教研组
整理ppt
定义(Definition)
肠套叠是指某段肠管及其相应的肠系膜进 入 邻近肠管内引起的一种肠梗阻。
整理ppt
发病率(Incidence Rate)
小儿:低于2岁,尤其是4~10个月为高峰期。随年 龄增长,发病率逐渐下降。肠套叠占肠梗阻的15% ~20%。
成人:任何年龄,以中、老年居多。
整理ppt
操作前注意事项:
1. 小儿哭闹可用阿托品和镇静药。 2. 事先应向家长做好解释工作,告之治疗性灌
肠的优缺点和相关并发症,以及出现并发症 时的处理方案, 取得家长同意后, 签署知 情同意书,才能开展治疗性空气灌肠术 3. 对于严重脱水、电解质失衡患儿术前应有效 纠正后再行治疗性灌肠 4. 检查机器的性能
绝大数肠套叠是近端肠管向远端肠管内套入 逆性套叠较罕见,不及总例数的10%。
整理ppt
一、原发型: 占95% 婴幼儿为主,小儿肠蠕动活跃,
在添加辅食的年龄,可因肠蠕动紊乱而发生肠套叠。
二、继发型:占5% 成人多见,多发生在有病变的肠
管,如良性或恶性肿瘤、息肉、结核、粘连以及梅克 尔氏憩室,可影响肠管的正常蠕动,成为肠套叠的诱 发因素。
整理ppt
肠套叠四大主要症状:
阵发性腹痛,呕吐,便血,肠样肿块。
✓ 有以上1-2个症状均要考虑该病,3个可确诊。
对不明原因的腹痛,腹胀,停止排便排气等,尤其 对婴儿哭闹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早期便血尚未发生时可作直肠指检,观察指套上有 无血便。
整理ppt
辅助检查:
B超: “同心圆”或“假肾”征。
整理ppt
辅助检查:
X线透视下空气灌肠造影:
用50-60mmHg(6.6-8.0kPa)压力灌肠,气柱 前端形成“杯口影”、“钳状阴影”或“葫 芦状”、“哑铃状”、: “球形”等。
注:100mmhg=13.3kp
整理ppt
球形阴影
整理ppt
辅助检查:
CT检查:
①靶型或肾型肿物。 ②彗星尾征。 ③肠系膜脂肪套入形成半月形或环型征象很重要
5. 全身情况:面色苍白、精神萎靡、表情呆
钝、嗜唾、高热、严重脱水、腹胀、休克等 。
整理ppt
临床表现
年龄越大,发病过程越缓慢,呈亚急性肠梗 阻的症状: 肠梗阻是多为不完全性,肠坏死发生较迟。 症状常不典型,有阵发性腹痛,腹部包块能 明显触及,常无便血或发病数天后出现便血 ,约占40%,呕吐亦不多见。
整理ppt
准备器材: 气囊肛管(Foley氏管) 注射器 针头(备用)
整理ppt
整理ppt
实施方法:
术前常规拍摄腹部立位片(证实无气腹) 经肛门插管注入空气,灌气压力从60mmHg(8KPa)开始, 逐渐加压,最高可达100mmHg( 13.3KPa );透视下见肿 块阴影逐渐缩小直至完全消失,大量气体进入小肠。 (爆破样充气)
。 ④环行征。 ⑤偏心或外周气泡:偏心气泡是套入部与鞘部肠
壁间的气体,对诊断肠套叠有较大帮助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女性患者,22岁,反复上腹痛3天
整理ppt
整理ppt
男,43岁,结肠癌(结肠肝曲段);病变累及浆膜层,并附近淋巴结增大。 回结型慢性肠套叠,肿瘤沿壁侵犯。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整理ppt
操作注意事项:
操作前先透视后加压,以免将小的肠套叠瞬 间灌通后误认为没有肠套叠
先停灌后停透视。检查完后一定要照个立位 片,证明离开科室时没有气腹表现。
整理ppt
复位的判定:
✓ 拔管后排出大量臭气和粘液便。 ✓ 病儿安静,不再阵发性哭闹。 ✓ 腹部原有肿块不能再触及。 ✓ 碳剂试验:口服0.5~1g活性碳,于6~8小时后
排便时出现。
空气灌肠复位率可达90%以上。
整理ppt
空气灌肠终止指征:
1. 注气后见肿物巨大,套入部呈分叶状,提示 复套存在,复位可能性较小。
2. 注气过程中套入部退缩不明显,或见套入部 退而复进,表示套叠颈部过紧,复位困难。
3. 注气后肿物渐次后退通过回盲瓣,肿物消失 而小肠迟迟不进气,提示存在小肠套叠复位 困难。
促发因素:肠蠕动正常而节律紊乱所致,如饮食改变、
肠炎、腹泻、高热等。
整理pt
肠套叠的方向:
一般肠套叠是顺行的 与肠蠕动方向一致 近端套入远端内 极少数可逆行
整理ppt
肠套叠的构成
头部 套入部 颈部 鞘部
被套入的肠段进入鞘部后,其顶点可继 续沿肠管推进,肠系膜也被牵入,肠系 膜血管受压迫,造成局部循环障碍,逐 渐发生肠管水肿,肠腔阻塞,套入的肠 段被绞窄而坏死,鞘部则扩张呈缺血性 坏死,甚至穿孔而导致腹膜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