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套叠影像学(最新课件)
合集下载
肠梗阻肠套叠X线表现医学影像学精品PPT课件
卧位平片见“川字征”(充气之闭袢) 钡灌肠:鸟嘴征
No Image
No Image
麻痹性梗阻
常见病因:急性腹膜炎、腹部术后、低钾症等 X线平片及CT平扫可见:腹部肠腔普遍性中等
度积气。立位平片见阶梯状气液面(透视下静止 液面) 鉴别诊断:由腹膜炎症所致的反射性肠郁张可 伴有
腹壁脂肪线模糊或消失 肠壁水肿增厚 透视下见液平为静止性 横膈运动减3天禁服影响胃肠道功能药物 2、禁服含金属药物 3、禁食十小时以上 4、有幽门梗阻者先抽胃液
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
1、形态改变 a 位置 b 轮廓改变 c 黏膜皱襞改变 d 充盈缺损 e 龛影
2、功能改变
a 张力改变 b 蠕动改变 c 分泌
肠梗阻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梗阻端见杯口状充盈缺损 套叠鞘之肠壁可呈弹簧弓样征象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绞窄性肠梗阻
常见病因:扭转、内疝、粘连等 扭转肠段>70cm时可出现下列征象:
“假肿瘤”征 “咖啡豆”征 空回肠扭转征 肠段排列异常
结肠梗阻
梗阻近侧结肠胀气扩大并积液,可见腹部 固有结肠袋所致肠间隔
最常见为乙状结肠扭转
立位平片见“天平征”(即闭袢扩大伸长气 液面)
No Image
No Image
麻痹性梗阻
常见病因:急性腹膜炎、腹部术后、低钾症等 X线平片及CT平扫可见:腹部肠腔普遍性中等
度积气。立位平片见阶梯状气液面(透视下静止 液面) 鉴别诊断:由腹膜炎症所致的反射性肠郁张可 伴有
腹壁脂肪线模糊或消失 肠壁水肿增厚 透视下见液平为静止性 横膈运动减3天禁服影响胃肠道功能药物 2、禁服含金属药物 3、禁食十小时以上 4、有幽门梗阻者先抽胃液
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
1、形态改变 a 位置 b 轮廓改变 c 黏膜皱襞改变 d 充盈缺损 e 龛影
2、功能改变
a 张力改变 b 蠕动改变 c 分泌
肠梗阻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梗阻端见杯口状充盈缺损 套叠鞘之肠壁可呈弹簧弓样征象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绞窄性肠梗阻
常见病因:扭转、内疝、粘连等 扭转肠段>70cm时可出现下列征象:
“假肿瘤”征 “咖啡豆”征 空回肠扭转征 肠段排列异常
结肠梗阻
梗阻近侧结肠胀气扩大并积液,可见腹部 固有结肠袋所致肠间隔
最常见为乙状结肠扭转
立位平片见“天平征”(即闭袢扩大伸长气 液面)
肠套叠x线诊断与复位 ppt课件
在其剖面可分三层肠壁 鞘部:外层肠管 套入部:中层和内层肠管 颈部:肠管开始进入肠套叠处 头部:套入部的最远端
广东医学院附属厚街医院医学影像科
病理
1、气体消失:呕吐: 2、扩张:肠管内容物通过障碍; 3、积液:肠壁发生血运障碍,产生肠管缺血坏死,粘液
、血液渗出;
4、破裂:严重பைடு நூலகம்引起肠穿孔致腹膜炎。
叠头,但气体难以 进入小肠,小肠内 气体未见明显增多, 高度怀疑小肠套小 肠的小肠型套叠。
手术证实:小肠套 叠。
2020/3/22
广东医学院附属厚街医院医学影像科
病例9
病史: 男,10月,哭闹14小时,呕吐6小时,
疲倦,苍白,腹扪及包块,肠鸣音弱,肛 门指检,血便。
2020/3/22
广东医学院附属厚街医院医学影像科
空 气 灌 肠 : 肠 套 叠
广东医学院附属厚街医院医学影像科
空气灌肠的价值
价值: 空气灌肠的诊断准确率达95%--98%,复
位率达90%以上,操作设备比较简单,技术 也容易掌握,价值很大。
2020/3/22
广东医学院附属厚街医院医学影像科
空气灌肠的价值
适应证: 发病48小时内,全身情况尚好,腹部无
烦躁儿可给予镇静剂
2020/3/22
广东医学院附属厚街医院医学影像科
2020/3/22
广东医学院附属厚街医院医学影像科
2020/3/22
广东医学院附属厚街医院医学影像科
空气灌肠的价值
复位标准: ➢1.套入部阴影消失,大量气体进入小肠; ➢2.患儿安静;(安然入睡) ➢3.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 ➢4.停止灌肠后排出正常大便。
2020/3/22
空气灌肠:结肠内软组织肿块影
完整版肠套叠.ppt
..分割..
25
并发症
急性肠套叠未能及时处理则导致嵌顿肠管坏死、穿孔、急性 弥漫性腹膜炎,病儿可并发脱水、电解质失衡和中毒性休克等。
..分割..
26
实验室检查
急性肠套叠时,粪便检查可见暗红色黏液血便,镜下以红细 胞为主;慢性肠套叠,大便隐血试验可呈阳性反应。
..分割..
27
其他辅助检查
1.肛门指诊 为本病的常规检查。可见指套染血或排出血便, 个别肠套叠严重时套入顶点可达直肠,此时直肠指检可扪及子 宫颈样肿块。
..分割..
7
病因
此外婴幼儿的食物性质突然改变,食物过敏、腹泻等,都可能 成为肠套叠的促发因素。新生儿回盲部系膜常不固定,一般要 在生后数年内才逐渐固定附着于后腹壁;因系膜过长、松弛, 致使回盲部游动过大,是该部位肠套叠发病的主要解剖因素。
2.肿瘤 是成人肠套叠最常见的原因。肠道的息肉、平滑肌瘤、 脂肪瘤、纤维瘤及癌肿等,均可引起继发性肠套叠。这是因为 回盲部或其他肠段如有肿瘤存在,常会导致肠蠕动失常,而成 为引起套叠的诱套点。
..分割..
10
病因
Cooperman报道阑尾切除术后残端套叠多在术后2周发生,也有 至术后6年出现症状者,对创伤或腹部手术后发生肠套叠的原 因尚不清楚,推测可能与肠壁血肿、水肿、粘连,肠道功能紊 乱,电解质失衡,肠腔内置管及慢性肠扩张、肠吻合口对位不 良有关。腹部创伤和手术后多为小肠型套叠。
4.其他原因 肠道炎症引起肠蠕动紊乱,主要有局限性回肠炎、 非特异性回盲部溃疡、急性回盲瓣炎、急慢性阑尾炎等,此外 肠结核、菌痢性或伤寒性溃疡者可引起肠套叠。
..分割..
8
病因
Felix分析1214例肠套叠,小肠套叠668例,其中383例(57%)为肿 瘤,116例(30%)为恶性;结肠套叠546例中379例(69.4%)为肿瘤, 其中261例(69%)为恶性。Nagomey统计2/3结肠套叠和1/3小肠 套叠为癌肿,后者70%为转移癌。小肠套叠以绒毛状腺瘤、脂 肪瘤、平滑肌瘤和各种息肉包括Pentzjeghers综合征等良性病变 为多见。十二指肠良性肿瘤引起套叠较为罕见。Orenstein曾报 道1例绒毛状腺瘤致十二指肠空肠套叠并发胰腺炎,Jennings亦 报道过1例脂肪瘤引起十二指肠套叠。
肠套叠.PPT演示课件
便血: 为肠套迭最重要症状之一。发病后4~12小时,就可出现 紫红色或“猪肝色”大便,并有粘液。直肠指诊指套上可染 血迹,有时可触到套迭之头部。
腹部包块:
在病儿安静或熟睡时,腹壁松弛情况下,在腹部可摸到 “腊肠样”的肿块,如为回盲型,则肿块多在右上腹部或腹 中部,表面光滑,稍可移动,腹痛发作时,肿块明显,肠鸣 音亢进,右下腹有“空虚感”。但在就诊较晚的病儿,由于 明显腹胀或腹膜炎存在而使肿块不易扪清
手术治疗:
肠套叠晚期或经钡灌肠复位无效者,均应采取手术疗 法进行复位,避免延误时机,造成肠坏死或穿孔。术中发 现肠套叠部位后,可轻轻地、反复地由肠套迭远端向近端 挤压推出。切忌牵拉套迭肠管以免撕裂。
晚期肠套叠,常因肠管水肿不易复位,甚至有部分 发生坏死,可将坏死部分切除,然后作肠吻合术。
成人的肠套叠,由于肠道常同时存在肿瘤,息肉、 憩室等病变,一般宜采用手术治疗,切除病变后作肠吻 合术。
病因
饮食改变(出生后4—10个月,正是添加辅食 及增加乳量时期,也是肠套叠发病的高峰期。)
回盲部解剖因素(婴儿期回盲部游动性大,会 盲瓣过渡肥厚,小肠系膜相对较长。)
病毒感染 肠痉挛及自主神经失调 遗传因素
病理
肠套叠的方向: 一般肠套叠是顺行的与肠蠕动方向一致,近端套入远
端内,极少数可逆行。
护理措施
1、生命体征观察:肠套叠复位后,患儿大便次数常会照平常增加,并伴 存血便,出现这种症状与肠套叠后肠管水肿,肠粘膜出血,梗阻解除, 肠内容物排除有关,应告知家长不必惊慌,一般术后数日可缓解,但应 注意大便次数。如次数增多,可引起脱水,及酸中毒,应及时报告医生, 遵医嘱给予抗生素及补液对症治疗。
多发性
在肠管不同区域内,存在分开的 2、3个或更多肠套叠
腹部包块:
在病儿安静或熟睡时,腹壁松弛情况下,在腹部可摸到 “腊肠样”的肿块,如为回盲型,则肿块多在右上腹部或腹 中部,表面光滑,稍可移动,腹痛发作时,肿块明显,肠鸣 音亢进,右下腹有“空虚感”。但在就诊较晚的病儿,由于 明显腹胀或腹膜炎存在而使肿块不易扪清
手术治疗:
肠套叠晚期或经钡灌肠复位无效者,均应采取手术疗 法进行复位,避免延误时机,造成肠坏死或穿孔。术中发 现肠套叠部位后,可轻轻地、反复地由肠套迭远端向近端 挤压推出。切忌牵拉套迭肠管以免撕裂。
晚期肠套叠,常因肠管水肿不易复位,甚至有部分 发生坏死,可将坏死部分切除,然后作肠吻合术。
成人的肠套叠,由于肠道常同时存在肿瘤,息肉、 憩室等病变,一般宜采用手术治疗,切除病变后作肠吻 合术。
病因
饮食改变(出生后4—10个月,正是添加辅食 及增加乳量时期,也是肠套叠发病的高峰期。)
回盲部解剖因素(婴儿期回盲部游动性大,会 盲瓣过渡肥厚,小肠系膜相对较长。)
病毒感染 肠痉挛及自主神经失调 遗传因素
病理
肠套叠的方向: 一般肠套叠是顺行的与肠蠕动方向一致,近端套入远
端内,极少数可逆行。
护理措施
1、生命体征观察:肠套叠复位后,患儿大便次数常会照平常增加,并伴 存血便,出现这种症状与肠套叠后肠管水肿,肠粘膜出血,梗阻解除, 肠内容物排除有关,应告知家长不必惊慌,一般术后数日可缓解,但应 注意大便次数。如次数增多,可引起脱水,及酸中毒,应及时报告医生, 遵医嘱给予抗生素及补液对症治疗。
多发性
在肠管不同区域内,存在分开的 2、3个或更多肠套叠
肠套叠诊断与治疗PPT
病史询问:了 解患者年龄、 性别、发病时
间、症状等
体格检查:观 察腹部情况, 如腹部包块、
压痛等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大便
常规等
影像学检查:X 线、CT、MRI 等,观察肠套 叠的部位、程
度等
内镜检查:肠 镜、胃镜等, 直接观察肠套 叠的情况,并
进行治疗
PART THREE
钡剂灌肠:通过钡剂造影检 查,确定套叠部位和程度
保持良好的生活 习惯,避免过度 劳累
保持良好的心理 状态,避免过度 紧张和焦虑
PART FIVE
肠梗阻:手术治疗,解除 梗阻
肠坏死:手术切除坏死肠 段,进行肠吻合
肠穿孔:手术修补穿孔, 进行肠吻合
腹腔感染:抗生素治疗, 控制感染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 惯,避免暴饮暴食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及时发现并治疗肠 道疾病
避免过度劳累,保 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加强锻炼,提高身 体素质,增强免疫 力
PART SIX
运动方式:散 步、慢跑、瑜 伽等有氧运动
运动时间:每 次30-60分钟,
每周3-5次
运动强度:中 等强度,以不 感到疲劳为宜
运动注意事项: 避免剧烈运动, 注意运动安全,
如有不适及时 停止运动并就
医。
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避免焦 虑和紧张
饮食:术后应清淡饮食,避 免刺激性食物
观察: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病 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诊
药物:术后应遵医嘱按时服 药,避免擅自停药或减量
PART FOUR
增加纤维素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 食物
减少脂肪摄入:少吃油炸、油腻食物
增加水分摄入:多喝水,避免脱水
避免刺激性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肠套叠病症PPT演示课件
超声
可发现“同心圆”或“靶环”征, 纵切面呈“套筒”征或“假肾”征 ,是诊断肠套叠的可靠依据。
CT或MRI
可清晰显示肠套叠的部位、范围和 程度,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03
治疗原则与方法
非手术治疗
空气灌肠复位
通过肛门注入气体,利用气体压力将套入的肠管推出,恢复肠道通畅。此方法适 用于病程不超过48小时,全身情况良好的患者。
肠套叠
汇报人:XXX
2024-01-11
• 肠套叠基本概念与流行病学 • 临床表现与诊断 • 治疗原则与方法 • 并发症与风险评估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 总结与展望
01
肠套叠基本概念与流行病学
定义及分类
பைடு நூலகம்
定义
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 连的肠腔内,并导致肠内容物通 过障碍。
分类
根据套叠部位不同,可分为小肠 型、结肠型和复合型三类。
心理支持重要性
缓解焦虑和恐惧
肠套叠可能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心理支持有助 于缓解这些情绪,增强患者的信心和勇气。
提高治疗依从性
通过心理支持,患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治疗方案,从而提高 治疗依从性。
促进康复
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患者身体的康复,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 的发生。
家属参与和沟通
高。
性别差异
男女均可发病,但男性发病率 略高于女性。
地域差异
肠套叠的发病率和地域、季节 等因素无明显关系。
02
临床表现与诊断
症状与体征
腹痛
患者常表现为突发的、剧烈的 腹痛,呈阵发性加重。腹痛部
位多位于脐周或右下腹。
呕吐
腹痛发作后不久,患者即可出 现呕吐,呕吐物初为胃内容物 ,后可含有胆汁。
肠套叠的CT诊断 课件
(乙状结肠)隆起型高-中分化腺癌,侵及肠壁全层。
男 34岁发现右下腹部肿物20余天 。CT0330762
(升结肠)非霍奇金 淋巴瘤,结合免疫组 化结果,考虑弥漫大 B细胞淋巴瘤,肿瘤 侵及肠壁全层。
女 58岁右上腹闷痛1周。CT0350753
22001122-0-042-1-294
男 11岁反复腹痛半年余,加重两个月。CT0313107
病因
原发型:病因不明 a:占小儿肠套叠95%,可能与饮食改变、 回盲部解剖因素、病毒感染、肠 痉挛及自主神经因素、遗传因素等有关。 b:仅占成人肠套叠的10%-15%。 继发型:有明确病因;成人多为慢性、继发性肠套叠(70%-90%)。
➢文献统计发生于 结肠的成人肠套叠 多由恶性病变继发; 小肠肠套叠多为良 性病变伴发。
男 61岁 排便次数增加3个月,排血便伴腹痛10天。 CT273218
(右半结肠)隆起 型中分化腺癌,侵 及管壁全层,伴坏死。
男 61岁 脐周闷痛数周。CT0326146A
肠腔腺上皮呈息肉样生长,粘膜下层见多量扩张血管、脂 肪组织及明显增生的平滑肌组织,符合错构瘤改变。
男 83岁反复便血1月余 CT0267725
近侧肠管扩张 肠梗阻:不完全或完全性 肠壁水肿增厚及气体影:提示血运障碍或肿瘤浸润 肠间积液及积气 腹水 肠系膜:血管扭转或充血、脂肪间隙模糊 肠穿孔 增强扫描:环状强化的鞘部及部分强化的肠系膜血管
原发病灶:由于成人型肠套叠多为继发性,因 此仅仅诊断肠套叠是不够的, 尚须寻找隐匿 的原发病灶,一般在套叠头部。 ➢肠壁不规则增厚 ➢密度不均或均匀的肿块:软组织密度或脂肪 密度 ➢周围肠系膜的浸润 ➢肠系膜及腹膜后淋巴结
小动脉 受压
套入部 时间 肠管淤 血水肿
肠套叠.ppt
急性肠套叠:
急性肠套叠是婴儿期的一种特 有疾病,一岁以内多件,占60%— 65%,以4—10个月婴儿多见,2岁 以后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年减少,5 岁罕见。男婴发病率较高,男女之比 为2.3:1。且肠套叠一年四季均有发 病,以春末夏初发病率较高,可能与 上呼吸道感染及淋巴病毒感染有关, 夏冬次之,秋季较少见。
3、饮食指导:复位成功6小时候可实验性给水,患儿无呕吐可进少量流
食,而后进低纤维易消化饮食,如进食后再发生呕吐,立即暂停饮食、
及时报告医生,遵医嘱再行决定何时给予患儿饮食。
THANKS
感谢观看 一起奋斗吧!
分 型
小肠型 小肠套入小肠,少见 回盲型
回盲瓣是肠套叠头部,带领回肠末端进入 升结肠,盲肠、阑尾也随着翻入结肠内, 此型最常见,约占总数的50%—60%
回肠从具回盲瓣几厘米处起 ,套入回肠最末端,穿过回 盲瓣进入结肠,约占30%
回结型
分型
结肠型 结肠套入结肠,少见
复杂性或复套型
常见为回回结型 占10%—15%
护理措施
1、生命体征观察:肠套叠复位后,患儿大便次数常会照平常增加,并 伴存血便,出现这种症状与肠套叠后肠管水肿,肠粘膜出血,梗阻解除, 肠内容物排除有关,应告知家长不必惊慌,一般术后数日可缓解,但应 注意大便次数。如次数增多,可引起脱水,及酸中毒,应及时报告医生, 遵医嘱给予抗生素及补液对症治疗。 2、密切观察患儿腹痛、呕吐及腹部包块情况。 成功复位后患儿可表现为安静入睡、呕吐消失、不再哭闹,如患儿再 次出现烦躁、哭闹等症状,及时通知医生,防止复套。
便血:
为肠套迭最重要症状之一。发病后4~12小时,就可出现 紫红色或“猪肝色”大便,并有粘液。直肠指诊指套上可染 血迹,有时可触到套迭之头部。
肠套叠医学PPT
药物治疗
根据病情需要,使用抗生素、止痛 药等药物进行治疗。
康复指导
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 劳累,适当进行运动。
心理调适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减轻心理 压力,增强康复信心。
定期复查
按照医生建议定期进行复查,以 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复发或并发症
。
04
肠套叠的并发症与进行肠套 叠复位,具有创伤小、恢 复快的优点。
其他治疗方式
饮食调整
对于症状较轻的肠套叠,可以通过调整饮食来缓解症状,如避免过度喂养、适 当增加膳食纤维等。
胃肠减压
通过放置胃管,吸出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减轻肠道压力,缓解症状。
03
肠套叠的预防与护理
预防措施
保持饮食卫生
定期体检
肠套叠医学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contents
目录
• 肠套叠概述 • 肠套叠的治疗 • 肠套叠的预防与护理 • 肠套叠的并发症与预后
01
肠套叠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其相连 的肠腔内,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 碍。
分类
根据发病部位,肠套叠可分为小 肠型、结肠型和回盲型。
01
02
03
空气灌肠
通过向肠道内注入空气, 利用气压使肠套叠复位。
钡剂灌肠
使用钡剂灌入肠道,通过 X线检查观察肠套叠复位 情况。
药物治疗
使用解痉药、镇静药等药 物缓解肠道痉挛,减轻症 状。
手术治疗
肠切除
对于无法复位的肠套叠或 出现肠坏死的情况,需要 进行肠切除手术。
肠复位
通过手术将套叠的肠道复 位到正常位置。
肠套叠可能导致肠道梗 阻,使肠道内容物无法
根据病情需要,使用抗生素、止痛 药等药物进行治疗。
康复指导
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 劳累,适当进行运动。
心理调适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减轻心理 压力,增强康复信心。
定期复查
按照医生建议定期进行复查,以 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复发或并发症
。
04
肠套叠的并发症与进行肠套 叠复位,具有创伤小、恢 复快的优点。
其他治疗方式
饮食调整
对于症状较轻的肠套叠,可以通过调整饮食来缓解症状,如避免过度喂养、适 当增加膳食纤维等。
胃肠减压
通过放置胃管,吸出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减轻肠道压力,缓解症状。
03
肠套叠的预防与护理
预防措施
保持饮食卫生
定期体检
肠套叠医学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contents
目录
• 肠套叠概述 • 肠套叠的治疗 • 肠套叠的预防与护理 • 肠套叠的并发症与预后
01
肠套叠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其相连 的肠腔内,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 碍。
分类
根据发病部位,肠套叠可分为小 肠型、结肠型和回盲型。
01
02
03
空气灌肠
通过向肠道内注入空气, 利用气压使肠套叠复位。
钡剂灌肠
使用钡剂灌入肠道,通过 X线检查观察肠套叠复位 情况。
药物治疗
使用解痉药、镇静药等药 物缓解肠道痉挛,减轻症 状。
手术治疗
肠切除
对于无法复位的肠套叠或 出现肠坏死的情况,需要 进行肠切除手术。
肠复位
通过手术将套叠的肠道复 位到正常位置。
肠套叠可能导致肠道梗 阻,使肠道内容物无法
肠套叠讲课PPT课件
肠管功能障碍:肠 管功能障碍如肠管 痉挛、肠管麻痹等, 导致肠套叠发生
肠套叠的病因分类
机械性肠套叠:由于肠管本身的病变或肠管外的压迫引起 动力性肠套叠:由于肠管的蠕动异常引起 功能性肠套叠:由于肠管的神经调节异常引起 肠系膜血管异常:由于肠系膜血管的异常引起
肠套叠的流行病学
发病率:肠套叠在儿童中较为常见,成人中也有发生 性别差异: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年龄分布:多见于2岁以下儿童,成人发病率较低 季节性:无明显季节性差异 地区差异:无明显地区差异 病因:包括先天性因素、后天性因素和感染因素等
单击 肠套叠的病因 肠套叠的治疗
肠套叠的概述 肠套叠的诊断 肠套叠的预防
定义和简介
肠套叠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表现为肠道的一部分套入另一部分。 肠套叠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但最常见于儿童。 肠套叠的症状包括腹痛、呕吐、腹泻等。 肠套叠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肠套叠的分类
原发性肠套叠:病因不明,多见于婴幼儿 继发性肠套叠:由其他疾病引起,如肠炎、肠肿瘤等 肠扭转:肠管扭转,导致肠套叠 肠套叠综合征:肠套叠与肠梗阻同时存在
肠套叠的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肠套叠具有一 定的遗传倾向
家族史:有肠套叠家族史 的人更容易患病
基因突变:某些基因突变 可能导致肠套叠的发生
遗传易感性:某些人群对 肠套叠具有遗传易感性
肠套叠的诊断方法
病史询问:了解患 者是否有腹痛、呕 吐、腹泻等症状
体格检查:观察患 者腹部是否有压痛、 肿块等异常
实验室检查:进行 血常规、尿常规、 便常规等检查,了 解患者身体状况
避免长时间站立 或久坐,适当进 行运动和锻炼
肠套叠的高危人群
老年人:肠道功能衰退,容 易发生肠套叠
小儿肠套叠的影像PPT课件
精选ppt
13
空气灌肠
❖ 空气灌肠指由肛门注入气体,在X线透视下观察, 作检查的一种方法,如有肠套叠可见到杯口阴影, 并能清楚看到套叠头,同时可进行复位治疗。所以 空气灌肠既可作诊断也可治疗用。
❖ 空气灌肠的准确率达95%--98%,复位率达90%以 上,操作设备比较简单,技术也容易掌握,价值最 大。
精选ppt
8
男、6M,大便次数增多3天,发绀2小时,腹胀,肠 鸣音活跃,肛门指检见果酱样便
❖ 中腹部见许多含气的肠管局限地聚集在起,行空气 灌肠后证实为肠套叠
精选ppt
9
病史:女,9M,呕吐3天,伴血便(血丝), 腹胀,肠鸣音活跃。
❖ 腹部局限左侧出现的连续胀气扩张肠管。 空气灌肠:肠套叠。
精选ppt
精选ppt
11
超声价值
❖ 据统计超声的准确率有90%左右,而且可以通过超 声的监视,作水压灌肠来复位。
❖ 不足之处: 1、准确率还是不够高,对于早期的肠套叠,复杂 型肠套叠诊断率较低。 2、即使可通过超声的监视,作水压灌肠来复位, 但复位率相比之下较低,操作时间较长,技术难度 较大,
精选ppt
12
钡灌肠价值
❖ 钡灌肠:可见到钡剂充盈套入部的远端,钡柱的远 端呈杯形或新月形充盈缺损,在钡柱的压力下,套 入部向回盲部退缩。
❖ 复位的标准为:钡剂充盈盲肠及未端小肠一定高度, 并可见钡剂和气体混和。
❖ 价值:由于钡灌肠对小肠型套叠、复杂型套叠诊断 率低,复位率不如空气灌肠,而且有穿孔的危险,
目前已少用,价值不大
精选ppt
4
精选ppt
5
病理
❖ 当肠管套入后,由于被鞘部压迫可引起不同程度的 静脉阻塞、进行性肠壁肿胀,同时使动脉受损害、 粘膜因缺血导致粘液及血液渗出,最后引起血管完 全阻塞,产生肠管缺血坏死,或引起肠穿孔致腹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50-60mmHg(6.6-8.0kPa)压力灌肠,气柱前端形成“杯口影”、 “钳状阴影”或“葫芦状”、“哑铃状”、“球形”等。
:
• 注:100mmhg=13.3kp
球形阴影
辅助检查:
CT检查:
①靶型或肾型肿物。 ②彗星尾征。 ③肠系膜脂肪套入形成半月形或环型征象很重要。 ④环行征。 诊
2.术前准备:
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失衡、输血、给氧、 退热等。
解放初期: 手术治疗 ——病死率20%~30%
现在: 空气灌肠+手术治疗——病死率0.1%
2020/11/21
42
感谢您的下载观看
一、原发型: 占95% 婴幼儿为主,小儿肠蠕动活跃,在添加辅食的年龄,
可因肠蠕动紊乱而发生肠套叠。
二、继发型:占5% 成人多见,多发生在有病变的肠管,如良性或恶性
肿瘤、息肉、结核、粘连以及梅克尔氏憩室,可影响肠管的正常蠕动,成 为肠套叠的诱发因素。
促发因素:肠蠕动正常而节律紊乱所致,如饮食改变、肠炎、腹泻、高热
禁忌症:
1. 新生儿、小于2月婴儿 2. 发病>48小时而全身情况不良者,便血超过24h。 3. 腹部异常膨隆,透视下腹腔内有多个巨大液平面,腹肌紧张疑有腹
膜炎时。 4. 有高热脱水精神萎靡不振及休克等中毒症状。 5. 试用空气灌肠时逐步加压,而肠套叠阴影仍不移动、形态不变者。
常见并发症:
1. 误吸引起窒息 2. 肠穿孔产生大量气腹导致呼吸、心跳停止 3. 迟发性肠穿孔
断肠套叠有较大帮助
女性患者,22岁,反复上腹痛3天
男,43岁,结肠癌(结肠肝曲段);病变累及浆膜层,并附近淋巴结增大。 回结型慢性肠套叠,肿瘤沿壁侵犯。
(一) 空气灌肠复位法(非手术疗法)
适应症:
1. 年龄<6个月,发病时间<24 h 2. 年龄>6个月,发病时间<48 h 3. 年龄在1 岁以上,发病时间>48 h的慢性肠套叠患儿。 4. 全身情况好的病例。
先停灌后停透视。检查完后一定要照个立位片,证明离开科室时没 有气腹表现。
复位的判定:
✓ 拔管后排出大量臭气和粘液便。 ✓ 病儿安静,不再阵发性哭闹。 ✓ 腹部原有肿块不能再触及。 ✓ 碳剂试验:口服0.5~1g活性碳,于6~8小时后排便时出现。
空气灌肠复位率可达90%以上。
空气灌肠终止指征:
1. 注气后见肿物巨大,套入部呈分叶状,提示复套存在,复位可能 性较小。
肠套叠四大主要症状:
阵发性腹痛,呕吐,便血,肠样肿块。
✓ 有以上1-2个症状均要考虑该病,3个可确诊。
对不明原因的腹痛,腹胀,停止排便排气等,尤其 对婴儿哭闹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早期便血尚未发生时可作直肠指检,观察指套上有 无血便。
辅助检查:
B超: “同心圆”或“假肾”征。
辅助检查:
X线透视下空气灌肠造影:
定义(Definition)
肠套叠是指某段肠管及其相应的肠系膜进入 邻近肠管内引起 的一种肠梗阻。
发病率(Incidence Rate)
小儿:低于2岁,尤其是4~10个月为高峰期。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 下降。肠套叠占肠梗阻的15%~20%。
成人:任何年龄,以中、老年居多。
绝大数肠套叠是近端肠管向远端肠管内套入 逆性套叠较罕见,不及总例数的10%。
实施方法:
术前常规拍摄腹部立位片(证实无气腹) 经肛门插管注入空气,灌气压力从60mmHg(8KPa)开始,逐渐加压,最高可达 100mmHg( 13.3KPa );透视下见肿块阴影逐渐缩小直至完全消失,大量气体进 入小肠。
(爆破样充气)
操作注意事项:
操作前先透视后加压,以免将小的肠套叠瞬间灌通后误认为没有肠 套叠
肠套叠的类型:
约50一60% 特点:回盲瓣是头部 盲肠、阑尾套入结肠内
约30% 特点:回肠是头部 穿过回盲瓣进入结肠
约10% 特点:复套,回肠套入回肠
后再套入结肠内
较少见 很少见
极少见
临床表现
1. 阵发性腹痛:
腹痛(小儿表现哭闹不止):因肠系膜被牵拉, 套叠鞘部强烈收缩 所致,占90%以上。
2. 注气过程中套入部退缩不明显,或见套入部退而复进,表示套叠 颈部过紧,复位困难。
3. 注气后肿物渐次后退通过回盲瓣,肿物消失而小肠迟迟不进气, 提示存在小肠套叠复位困难。
4. 复位过程中肿物消失,但荧光屏上突然有闪光改变,旋即见膈下 游离气体,表明发生肠穿孔,应立即停止注气。
1.适应症:
空气灌肠未成功者; 小肠套叠; 晚期肠套叠。
操作前注意事项:
1. 小儿哭闹可用阿托品和镇静药。 2. 事先应向家长做好解释工作,告之治疗性灌肠的优缺点和相
关并发症,以及出现并发症时的处理方案, 取得家长同意后, 签署知情同意书,才能开展治疗性空气灌肠术
3. 对于严重脱水、电解质失衡患儿术前应有效纠正后再行治疗 性灌肠
4. 检查机器的性能
准备器材: 气囊肛管(Foley氏管) 注射器 针头(备用)
等。
肠套叠的方向:
一般肠套叠是顺行的 与肠蠕动方向一致 近端套入远端内 极少数可逆行
肠套叠的构成
头部 套入部 颈部 鞘部
被套入的肠段进入鞘部后,其顶点可继续沿肠管推进,
肠系膜也被牵入,肠系膜血管受压迫,造成局部循环障 碍,逐渐发生肠管水肿,肠腔阻塞,套入的肠段被绞窄 而坏死,鞘部则扩张呈缺血性坏死,甚至穿孔而导致腹 膜炎。
移至腹部左侧,最远可达直肠内。
5. 全身情况:面色苍白、精神萎靡、表情呆钝、嗜唾、高热、
严重脱水、腹胀、休克等。
临床表现
年龄越大,发病过程越缓慢,呈亚急性肠梗阻的症状: 肠梗阻是多为不完全性,肠坏死发生较迟。 症状常不典型,有阵发性腹痛,腹部包块能明显触及,常无便血
或发病数天后出现便血,约占40%,呕吐亦不多见。
其它疼痛表现: 神萎 、面色发白 、痉挛
临床表现
2. 呕吐: 早期症状之一, 发生率>90%。 3. 便血: 果酱色血便,发生率>80%,发生在疾病开始后
8~12小时。肛门指检对早期发现和帮助诊断有重要意义。
临床表现
4. 腹部肿块: 腊肠样包块,约70~80%,
随疾病不同时
期肿块位置发生改变,早期多位于右侧上腹部肝下,晚期沿结肠
:
• 注:100mmhg=13.3kp
球形阴影
辅助检查:
CT检查:
①靶型或肾型肿物。 ②彗星尾征。 ③肠系膜脂肪套入形成半月形或环型征象很重要。 ④环行征。 诊
2.术前准备:
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失衡、输血、给氧、 退热等。
解放初期: 手术治疗 ——病死率20%~30%
现在: 空气灌肠+手术治疗——病死率0.1%
2020/11/21
42
感谢您的下载观看
一、原发型: 占95% 婴幼儿为主,小儿肠蠕动活跃,在添加辅食的年龄,
可因肠蠕动紊乱而发生肠套叠。
二、继发型:占5% 成人多见,多发生在有病变的肠管,如良性或恶性
肿瘤、息肉、结核、粘连以及梅克尔氏憩室,可影响肠管的正常蠕动,成 为肠套叠的诱发因素。
促发因素:肠蠕动正常而节律紊乱所致,如饮食改变、肠炎、腹泻、高热
禁忌症:
1. 新生儿、小于2月婴儿 2. 发病>48小时而全身情况不良者,便血超过24h。 3. 腹部异常膨隆,透视下腹腔内有多个巨大液平面,腹肌紧张疑有腹
膜炎时。 4. 有高热脱水精神萎靡不振及休克等中毒症状。 5. 试用空气灌肠时逐步加压,而肠套叠阴影仍不移动、形态不变者。
常见并发症:
1. 误吸引起窒息 2. 肠穿孔产生大量气腹导致呼吸、心跳停止 3. 迟发性肠穿孔
断肠套叠有较大帮助
女性患者,22岁,反复上腹痛3天
男,43岁,结肠癌(结肠肝曲段);病变累及浆膜层,并附近淋巴结增大。 回结型慢性肠套叠,肿瘤沿壁侵犯。
(一) 空气灌肠复位法(非手术疗法)
适应症:
1. 年龄<6个月,发病时间<24 h 2. 年龄>6个月,发病时间<48 h 3. 年龄在1 岁以上,发病时间>48 h的慢性肠套叠患儿。 4. 全身情况好的病例。
先停灌后停透视。检查完后一定要照个立位片,证明离开科室时没 有气腹表现。
复位的判定:
✓ 拔管后排出大量臭气和粘液便。 ✓ 病儿安静,不再阵发性哭闹。 ✓ 腹部原有肿块不能再触及。 ✓ 碳剂试验:口服0.5~1g活性碳,于6~8小时后排便时出现。
空气灌肠复位率可达90%以上。
空气灌肠终止指征:
1. 注气后见肿物巨大,套入部呈分叶状,提示复套存在,复位可能 性较小。
肠套叠四大主要症状:
阵发性腹痛,呕吐,便血,肠样肿块。
✓ 有以上1-2个症状均要考虑该病,3个可确诊。
对不明原因的腹痛,腹胀,停止排便排气等,尤其 对婴儿哭闹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早期便血尚未发生时可作直肠指检,观察指套上有 无血便。
辅助检查:
B超: “同心圆”或“假肾”征。
辅助检查:
X线透视下空气灌肠造影:
定义(Definition)
肠套叠是指某段肠管及其相应的肠系膜进入 邻近肠管内引起 的一种肠梗阻。
发病率(Incidence Rate)
小儿:低于2岁,尤其是4~10个月为高峰期。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 下降。肠套叠占肠梗阻的15%~20%。
成人:任何年龄,以中、老年居多。
绝大数肠套叠是近端肠管向远端肠管内套入 逆性套叠较罕见,不及总例数的10%。
实施方法:
术前常规拍摄腹部立位片(证实无气腹) 经肛门插管注入空气,灌气压力从60mmHg(8KPa)开始,逐渐加压,最高可达 100mmHg( 13.3KPa );透视下见肿块阴影逐渐缩小直至完全消失,大量气体进 入小肠。
(爆破样充气)
操作注意事项:
操作前先透视后加压,以免将小的肠套叠瞬间灌通后误认为没有肠 套叠
肠套叠的类型:
约50一60% 特点:回盲瓣是头部 盲肠、阑尾套入结肠内
约30% 特点:回肠是头部 穿过回盲瓣进入结肠
约10% 特点:复套,回肠套入回肠
后再套入结肠内
较少见 很少见
极少见
临床表现
1. 阵发性腹痛:
腹痛(小儿表现哭闹不止):因肠系膜被牵拉, 套叠鞘部强烈收缩 所致,占90%以上。
2. 注气过程中套入部退缩不明显,或见套入部退而复进,表示套叠 颈部过紧,复位困难。
3. 注气后肿物渐次后退通过回盲瓣,肿物消失而小肠迟迟不进气, 提示存在小肠套叠复位困难。
4. 复位过程中肿物消失,但荧光屏上突然有闪光改变,旋即见膈下 游离气体,表明发生肠穿孔,应立即停止注气。
1.适应症:
空气灌肠未成功者; 小肠套叠; 晚期肠套叠。
操作前注意事项:
1. 小儿哭闹可用阿托品和镇静药。 2. 事先应向家长做好解释工作,告之治疗性灌肠的优缺点和相
关并发症,以及出现并发症时的处理方案, 取得家长同意后, 签署知情同意书,才能开展治疗性空气灌肠术
3. 对于严重脱水、电解质失衡患儿术前应有效纠正后再行治疗 性灌肠
4. 检查机器的性能
准备器材: 气囊肛管(Foley氏管) 注射器 针头(备用)
等。
肠套叠的方向:
一般肠套叠是顺行的 与肠蠕动方向一致 近端套入远端内 极少数可逆行
肠套叠的构成
头部 套入部 颈部 鞘部
被套入的肠段进入鞘部后,其顶点可继续沿肠管推进,
肠系膜也被牵入,肠系膜血管受压迫,造成局部循环障 碍,逐渐发生肠管水肿,肠腔阻塞,套入的肠段被绞窄 而坏死,鞘部则扩张呈缺血性坏死,甚至穿孔而导致腹 膜炎。
移至腹部左侧,最远可达直肠内。
5. 全身情况:面色苍白、精神萎靡、表情呆钝、嗜唾、高热、
严重脱水、腹胀、休克等。
临床表现
年龄越大,发病过程越缓慢,呈亚急性肠梗阻的症状: 肠梗阻是多为不完全性,肠坏死发生较迟。 症状常不典型,有阵发性腹痛,腹部包块能明显触及,常无便血
或发病数天后出现便血,约占40%,呕吐亦不多见。
其它疼痛表现: 神萎 、面色发白 、痉挛
临床表现
2. 呕吐: 早期症状之一, 发生率>90%。 3. 便血: 果酱色血便,发生率>80%,发生在疾病开始后
8~12小时。肛门指检对早期发现和帮助诊断有重要意义。
临床表现
4. 腹部肿块: 腊肠样包块,约70~80%,
随疾病不同时
期肿块位置发生改变,早期多位于右侧上腹部肝下,晚期沿结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