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设备学CT ppt课件
CT影像课件PPT
高分辨率、无创、无痛、无辐射 破坏、可重复性强、能够提供三 维立体图像等。
CT影像的应用范围
诊断
科研
CT影像可用于全身各部位的检查,如 头部、胸部、腹部、脊柱等,尤其适 用于肿瘤、炎症、外伤等疾病的诊断 。
CT影像在科研领域也具有重要价值, 如解剖学研究、药物疗效评估等。
治疗
在手术前,CT影像可以帮助医生制定 手术计划,了解病变位置和大小;在 手术后,CT影像可以用于评估手术效 果和视察病情变化。
肝癌
CT影像上表现为肝脏内低密度或等密度肿块,形 态不规则,有时可见假包膜。
肾癌
CT影像上表现为肾脏内低密度或等密度肿块,边 缘模糊,有时可见钙化或出血。
血管疾病的CT影像诊断
动脉粥样硬化
CT血管成像(CTA)可显示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管腔狭窄程度 和范围。
主动脉瘤
CTA可清楚显示主动脉瘤的大小、形态、位置和毗邻关系,评估动 脉瘤破裂风险。
PET-CT与常规CT的比较
1 2
功能与结构成像
PET-CT同时具备功能和结构成像能力,能够早 期发现肿瘤等病变,而常规CT主要侧重于结构成 像。
辐射剂量
PET-CT通常需要更高的辐射剂量,但单次全身 扫描的辐射剂量在可接受范围内。
3
适用范围
PET-CT在肿瘤、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等方面具有 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而常规CT应用更为广泛。
避免金属物品
患者应避免穿着或携带金 属物品,以免干扰影像质 量。
保护隐私
医生需保护患者隐私,确 保检查进程的安全与舒适 。
检查后的处理与报告
图像处理与诊断
医生对扫描得到的图像进行预览 、处理和诊断。
撰写报告
根据诊断结果,医生撰写详细的影 像学报告。
医学CT影像设备和应用课件
时间分辨率(temporal resolution)是指影像设备在单 位时间内采集图像的帧数。该性能指标与CT机对每帧图像 的采集时间、重建时间以及连续成像的能力有关。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扫描时间的缩短可以减少病人的检查时间,提高单位时 间内病人的检查量,还能减少不配合病人的运动伪影等。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3.扫描时间、重建时间和周期时间 重建时间是指计算机的阵列处理器将CT扫描的原始数据重 建成图像所需要的时间。目前,由于计算机功能的异常强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8.低对比度分辨力 低对比度分辨力(low contrast resolution)又称密度分
辨力(density resolution)是指在低对比情况下,图像中能 够区分物体密度的微小差别的能力,用百分数(%)表示。 影响因素有探测器灵敏度和采集层厚等。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5.1.3 CT影像设备主要性能指标
CT影像设备可应用于许多领域,如: 应用在工业上可以进行无损检测; 应用在农业上可以测量树木的年轮、虫蛀或含水情况; 应用在地球物理方面可以进行地球资源的勘探、地震的预 测以及地质结构的确定等。 在医学上,目前的CT影像设备几乎可以应用于人体各个部 位的检查,在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 作用。
扫描机架内部结构
5.1.2 CT影像设备功能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CT的基本结构和成像原理课件PPT
2021/3/10
25
❖ 螺距(pitch)
定义:是X线球管旋转360度的进床距离与 总的层面准直宽度之比。
单层螺旋CT的准直器宽度与层厚一致 其螺距可定义为球管旋转一周检查床移动 的距离与层厚的比值。即
pitch=床进速度(mm/周)/层厚(mm)
2021/3/10
26
多层螺旋CT使用多排探测器,其层 厚不是准直器的宽度,故计算时应注意。 如准直器宽度为16*1.5=24mm,球管旋 转一周,检查床移动24mm的扫描方式 中,实际扫描层厚为1.5mm,用准直器 总宽度计算,螺距为1
常规螺旋扫描的螺距用1,即床速与
层厚相等,如病灶较小,螺距可小于, 如病灶较大,螺距可大于1
2021/3/10
4
准直器
❖ 准直器是一种限制X线光束的孔径光栏,它 由大小合适的长方形或圆形的铅片或由彼 此相对移动可调的 铅条带构成。
❖ 作用是大幅度减少散射线的干扰,提高图 像质量,决定扫描厚。
❖ CT扫描机中准直器分为二种:一种是X线管 侧准直器;另一种是探测器侧准直器,两 个准直器必须精确地对准。
64 slice, 0.625 mm 40 mm coverage
64 slice, 0.5 mm 32 mm coverage
64 slice, 0.625 mm 40 mm coverage
CT技术的发展源于探测器技术的发展
2021/3/10
24
螺旋CT的扫描参数
❖ 扫描层厚与射线束宽度
扫描层厚是CT扫描时被准直器校准 的层面厚度,或球管旋转一周探测器测 得Z轴区域的射线束宽度
15
CT基本知识PPT课件
04
CT的优缺点
CT的优点
01
02
03
04
分辨率高
CT检查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 图像,能够清晰地显示组织的 细微结构,有助于发现病变。
多角度观察
CT检查可以从多个角度观察 病变,有助于全面了解病变的
性质和范围。
定位准确
CT检查可以准确地定位病变 的位置,有助于指导医生制定
治疗方案。
无创无痛
CT检查是一种无创无痛的检 查方式,对患者的身体不会造
深度学习重建算法
深度学习重建算法利用深度神经网络对投影数据 进行学习,自动提取特征并重建出高质量的图像 。这种算法具有强大的自适应性和鲁棒性,是当 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03
CT的类型
普通CT
总结词
普通CT是最基本的CT扫描方式, 主要用于观察人体解剖结构和病 变位置。
详细描述
普通CT扫描通常在平静呼吸状态 下进行,扫描速度较快,能够提 供高质量的图像,用于初步诊断 和筛查病变。
使用防护用品
在进行CT检查时,患者和医务人员 应穿戴防护用品,如铅围裙、铅眼镜 等,以减少辐射暴露。
定期维护和校准
医疗机构应定期对CT设备进行维护 和校准,确保设备性能稳定,降低辐 射剂量。
06
CT的未来发展
AI在CT诊断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AI)在CT诊断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AI算法可以通过深度学习和图 像识别技术,自动分析CT图像,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CT基本知识PPT课件
• CT简介 • CT的工作原理 • CT的类型 • CT的优缺点 • CT的辐射安全 • CT的未来发展
01
CT简介
什么是CT
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是一种 医学影像技术,通过X射线对物 体进行多角度扫描,获取物体内
《医学影像技术课件:CT、MRI、PETCT等》
这个医学影像技术的课件将带您深入了解CT、MRI和PET/CT等常见影像技术 的基本原理、图像质量控制以及常见检查部位和诊断。
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
1
CT技术简介
CT(计算机断层扫描)利用X射线和
CT图像质量控制
2
计算机技术创建人体的详细断层图像, 被广泛应用于多种医学领域。
PET/CT图像质量控制
保证PET/CT图像的准确性 和对比度,包括校准、伪 影处理和图像融合等。
PET/CT常见检查部尔茨海默病等。
结语
本课件简要介绍了CT、MRI和PET/CT等医学影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图像质量 控制以及常见检查部位和诊断内容。以这些技术为基础,医学影像技术在疾 病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确保CT图像的准确性和清晰度,包括
校准、噪声控制和伪影消除等。
3
CT常见检查部位及诊断
头部、胸部、腹部、骨骼等部位的检 查和相关疾病的诊断,如肺部感染、 肿瘤和骨折等。
磁共振成像(MRI)技术
MRI技术简介
MRI(磁共振成像)利用磁场 和无线电波技术生成详细的人 体图像,非常适用于软组织的 观察。
MRI图像质量控制
确保MRI图像的清晰度和对比 度,包括参数设置、磁场均匀 性和对比剂使用的优化。
MRI常见检查部位及诊断
脑部、关节、脊柱等部位的检 查和相关疾病的诊断,如脑卒 中、关节退行性变和椎间盘突 出等。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 (PET/CT)技术
PET/CT技术简介
PET/CT(正电子发射断层 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结 合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和 计算机断层扫描的优势, 用于癌症和心脏病等领域。
医学CT影像设备与应用介绍ppt课件
CT世家
16排螺旋CT简介
飞利浦16排螺旋ct
飞利浦Brilliance 16排螺旋CT 是国内较先进的多排螺旋CT机, 它具有运行速度快(0.4 s), 4 s~10 s可完成一个部位扫 描,扫描层薄0.75 mm,分辨 率更高,图像质量更好,一次扫 描可完成16幅图像,采用飞利 浦MRC金属陶瓷球管,精度高、 稳定性高、噪声低,探测器Z 轴宽度:24 mm,扫描层厚选 择:16 mm×0.75 mm,16 mm×1.5 mm,8 mm×3.0 mm。采用多周期三维锥形束 算法,采用比常规滑环快5倍 激光传输。
NPC侧位相(鼻咽顶、后壁肿物)
多层螺旋ct
• 目前,肝脏外科学发展迅速,肝段、亚 肝段甚至楔形切除已成为可能,因此 临床迫切需要对肝脏病变进行术前准 确定位.门静脉系统是肝脏分叶分段 的重要标志,CT门静脉成像(CTP)有 助于肝脏病变的准确定位.近年来,多 层螺旋CT已开始广泛应用于临床,其 扫描及成像速度均较单层螺旋CT大 大提高,且三维重建时间缩短,图像质 量明显提高.在一次屏气状态下,用较 薄的层厚即可完成整个肝脏的容积扫 描,因此,选择门静脉增强最佳时期进 行全肝扫描并应用后处理技术进行三 维重建,有助于肝脏的精确分段.多层 螺旋CT门静脉成像可无创性地提供 有助于制定手术计划的门静脉及肝脏 病变的图像.
医学CT影像设备与应用介绍
指导老师:王世伟教授 制作人:李兴强 班级:93期10班 学号:077007
简述CT的历史
CT是英国工程师Hounsfield1969年设计成功,1972年 公诸于世的。CT不同于X线成像,它是用X线束对人体层 面进行扫描,取得信息,经计算机处理而获得的重建图像。 所显示的是断面解剖图像,其密度分辨力明显优于X线图 像。从而显著扩大了人体的检查范围,提高了病变的检出 率和诊断的准确率。CT也大大促进了医学影像学的发展。 由于这一贡献,Hounsfield获得了1979年的诺贝尔奖金。 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简称 CT)是近十年来发展迅速的电子计算机和X线相结合的一 项新颖的诊断新技术。其主要特点是具有高密度分辨率, 比普通X线照片高10~20倍。能准确测出某一平面各种不 同组织之间的放射衰减特性的微小差异,以图像或数字将 其显示,极其精细地分辨出各种软组织的不同密度,从而 形成对比。如头颅X线平片不能区分脑组织及脑脊液,而 CT不仅能显示出脑室系统、还能分辨出脑实质的灰质与 白质;如再引入造影剂以增强对比度,对其分辨率更为提 高,故而加宽了疾病的诊断范畴,还提高了诊断正确率。 但CT也有其限制,如对血管病变,消化道腔内病变以及 某些病变的定性等。
医学影像设备学概论PPT课件
.
25
(五)热成像设备
所有物体都会发出红外线能量。物体越热,其分子就愈加活 跃,它所发出来的红外线能量也就越多。
热成像设备通过测量体表的红外信号和体内的微波信号 实现人体成像。红外辐射能量与温度有关,因此又可以说, 热成像就是利用温度信息成像。
举例:1.“慧眼HW-05人体温度红外热图像仪”
在华中科技大学研制成功。可在1秒钟的瞬间,立即显示人 体热图像和最高体表温度,温度分辨率可达到0.06℃,甚至 牙痛等局部发热的症状也能显像。
只X线管。 3.20世纪10~20年代,出现了常规X线机。 X线管、高压变压器和相关的仪器、设备以及人工对
比剂的不断开发利用,尤其是体层装置、影像增强 器、连续摄影、快速换片机、高压注射器、电视、 电影和录像记录系统的应用 到20世纪60年代中、末期,已形成了较完整的像仪开发出了一种非血糖值测量的对糖尿病 人代谢功能进行评估的新方法,该方法可以在健康人体检中 应用,筛选出糖尿病发病的高危险人群,从而可以进行糖尿 病发病的早期预报,这是目前用其他方法还不能实现的 。
.
26
医用热成像设备一般包括红外成像、 红外照相、红外摄像和光机扫描成像等。
通过调节磁场,用电子方式确定的,因此能
完全自由地按照要求选择层面;②MRI对软
组织的对比度比X-CT优越,能非常清楚地显
示脑灰质与白质;③MR信号含有较丰富的有
关受检体生理、生化特性的信息,而X-CT只
能提供密度测量值;④MRI无电离辐射。目
前,尚未见到MR对人. 体危害的报道。
21
MRI的缺点:①成像时间较长;②植入 金属的病人,特别是植入心脏起搏器的病人, 不能进行MRI检查;③设备购置与运行的费 用较高。
《医学影像掌握课件CT、MRI、DR》【7页】
MRI扫描不使用X射线, 相较于其他成像技术,对 患者不会带来放射性的伤 害和风险。
MRI能够明确显示软组织 结构,如脑、肌肉和关节 等,帮助医生进行疾病诊 断和治疗。
直接放射线摄影(DR)的原理
1 实时成像
DR(直接放射线摄影)使 用数字探测器替代传统胶片 ,能够实时获取图像并通过 计算机进行处理和分析。
CT扫描是一种非侵入性检查 方法,无需手术或内窥镜, 能够减少对患者的痛苦和风 险。
3 多应用性
CT扫描可用于检测头部、胸部、腹部以及骨骼等各个部位的异常情 况,帮助医生及时发现问题。
MRI如何工作?
1 磁共振原理
2 非放射性
3 软组织成像
MRI(磁共振成像)利用 强磁场和无害的无线电波 ,通过检测人体内不同组 织的信号,生成高对比度 的影像。
医学影像掌握课件:CT 、MRI、DR
本课件旨在介绍医学影像掌握的必要性以及CT、MRI和DR技术的基本原理 和优势。通过本课件,您将深入了解这些先进的医学影像技术。
什么是CT扫描?
1 详尽图像
2 非侵入性
CT(计算机断层扫描)利用 X射线和计算机算法,生成 详尽的身体内部图像,有助 于医生诊断和治疗。
多平面重建
CT图像可以通过计算机重建,产生不同平面和 角度的图像,增加了对疾病结构的理解。
多样化应用
除了常规检查,CT还可用于导航手术和引导病 灶定位等一系列医疗应用。
MRI技术及其优势
高对比度图像
MRI技术能够产生高对比度的图 像,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和评 估病情。
局部放大
MRI图像可以通过局部放大,突 出观察感兴趣区域,提供更清晰 的图像细节。
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性成像
医学影像X线CTMRI课件
医学影像x线ctmri课件xx年xx月xx日CATALOGUE 目录•X线影像基础知识•CT影像基础知识•MRI影像基础知识•X线、CT、MRI影像在临床上的应用及比较•X线、CT、MRI影像检查技术的新发展•X线、CT、MRI影像检查的安全性及防护措施01X线影像基础知识高能电子撞击靶物质,产生能量较低的电磁波,即X线。
X线是由电磁波产生X线是一种电磁波,具有穿透、反射、折射和吸收等特性。
X线的特性X线的产生及性质X线的投照X线管阳极靶面受电子撞击后,产生X线并由特定方向投照至成像物体。
X线的成像原理X线穿透成像物体后,由不同程度吸收和散射造成图像的明暗对比,从而形成图像。
X线的投照与成像原理X线影像解读观察和分析X线影像,可以提供关于成像物体的结构和功能信息。
X线影像判读技巧掌握一定的判读技巧,如对比观察、寻找特征性表现、综合分析等,有助于提高对X线影像判读的准确性。
X线影像的解读与判读02CT影像基础知识CT(Computed Tomography)即计算机断层成像,是一种利用X线束对人体某部位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由计算机接收后进行处理并生成图像的成像技术。
CT设备主要由扫描架、扫描床、计算机系统、显示和存储系统等组成。
CT的基本概念CT的成像原理是利用X线束从多个方向对目标进行扫描,接收器接收穿过人体的X线,将其转化为电信号,再经过计算机处理后生成图像。
CT技术包括平扫、增强扫描、造影增强扫描等,可显示器官的大小、形态、密度、周围关系等,为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CT的成像原理及技术CT影像的解读需遵循一定的步骤和方法,首先应了解病变部位和范围,观察病变内部的密度变化,周围组织关系及毗邻结构关系。
对于不典型的CT表现,应结合临床病史和其他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CT影像的解读与判读03MRI影像基础知识MRI是一种医学影像技术,用于获取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的详细信息,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影像学技能培训(CT)ppt
05
培训与考核
培训计划制定
培训目标明确
根据学员需求和影像学技能要求,制定具体的培训目标,确保培训 内容与实际工作紧密相关。
培训内容设计
根据培训目标,设计涵盖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培训课程,包括CT 原理、操作技巧、诊断分析等。
培训师资力量
选择具备丰富教学经验和专业背景的师资,确保培训质量和学习效果 。
数据采集与重建
电信号经过计算机处理后 ,形成CT图像。
CT成像原理
不同物质对X线的吸收不同
由于人体不同组织对X线的吸收程度不同,CT通过测量不同角度的X线强度, 重建出各组织的图像。
层厚与重建算法
CT图像的层厚取决于扫描的层数和探测器的排数,重建算法则影响图像的质量 和细节。
CT检查流程
预约与登记
培训效果评估
培训反馈收集
01
通过问卷调查、学员座谈等方式收集学员对培训的反馈意见,
了解培训过程中的问题和改进空间。
技能考核
02
对学员进行技能考核,评估学员在实际操作中的技能掌握程度
和应用能力。
培训效果评估报告
03
根据反馈和考核结果,撰写培训效果评估报告,总结培训成果
和改进建议。
考核标准与流程
01
患者需提前预约并登记 基本信息。
检查前准备
根据检查部位,患者需 进行相应准备,如禁食
、排尿等。
检查过程
患者进入检查室,按照 医生指示躺上扫描床,
进行扫描。
检查后处理
扫描完成后,医生会查 看图像并给出诊断报告
。
02
操作技能
扫描参数设置
扫描范围
根据检查部位确定扫描范 围,避免不必要的辐射暴 露。
医学影像技术学--CT ppt课件
ppt课件 (北京分校)
13
ppt课件
14
普通CT与螺旋CT的比较
常规CT 间隔式扫描
螺旋CT:
连续容积扫描,
ppt课件轨迹呈螺旋形
15
ppt课件
16
CT成像系统的组成
(一)硬件系统
1.扫描机架:X线管、准直器、探测器等,机架可倾斜。
2.X线管:大容量、旋转阳极X线管, “飞焦点” 。
3.准直器:决定扫描层厚、减少散射线以提高图像质量、降
这种检查方法开始只能用于头部,1974年 LEDLEY设计成全身CT 装置,使之可以对全身各个 解剖部位进行检查。此后,CT装置在设计上有了很 大发展。
ppt课件
(北京分校)
7
CT图像特点
• X线影像是把具有三维的立体解剖结构摄成二维的 平面图像,影像相互重叠,相邻的器官或组织之间 对X线的吸收差别小,不能形成对比而构成图像。
这些小方块是反映相应单位容积的吸收系数。 CT图像上的黑色表示低吸收区,既低密度区,如 脑室;白色表示高吸收区,即高密度区,如颅骨。 CT图像能分辨吸收系数只有0.1%~0.5%的差异。
ppt课件
(北京分校)
32
CT 图像特点
CT图像是是横断面断层图像,也是计算机 重建图像,是由一定数目从黑到白不同灰度的 像素按矩阵排列所构成。这些像素反映的是相 应体素的X线吸收系数。
17
CT成像系统的组成 (二)软件系统
CT机的软件平台多采用专用操作系统、Unix、Linux等 操作系统。 1.基本功能软件
完成扫描、图像处理、图像存储、照相等常规工作的软 件。 2.特殊功能软件
包括故障诊断软件、特殊扫描软件(如动态扫描、快速 连续扫描、高分辨率扫描等)、图像特殊处理软件(如三 维表面重建、模拟内窥镜等)、定量分析软件等。
影像学技能培训(CT)ppt
操作注意事项还包括对异常情况的应急处理,如设备故障、患者突发状况等,学员 需要具备一定的应急处理能力,确保患者安全和影像学结果的可靠性。
06
进阶技能
高级图像后处理技术
3D重建技术
通过CT扫描数据,利用高级图像后处理技术进行3D重建,以更直 观的方式展示病变部位的结构和形态。
血管成像技术
利用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血管进行重建和可视化,用于诊断血 管病变和评估血管狭窄程度。
虚拟内窥镜技术
通过图像后处理技术,模拟内窥镜的观察效果,对胃肠道、呼吸道 等内部结构进行检查。
疾病诊断进阶课程
肿瘤诊断
01
深入了解肿瘤的影像学特征,提高对肿瘤的早期发现和诊断准
确性。
心血管疾病诊断
02
泌尿系统结石
掌握泌尿系统结石的CT影像表现, 以便及时确诊并制定治疗方案。
疾病诊断流程
影像学检查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影像学 检查方法,如CT平扫、增强扫描 等。
诊断报告
根据分析结果,书写准确、规范 的诊断报告,为临床医生提供可 靠的参考依据。
01
02
患者信息收集
详细了解患者病史、症状、体征 等,为影像学诊断提供线索。
病例难度
病例难度应适中,既不过于简单也不 过于复杂,以利于学员逐步提高分析 能力。
病例分析方法
观察影像学表现
学员应仔细观察影像学资料,了 解病变的位置、形态、密度或信
号等特征。
鉴别诊断
学员应结合所学知识,列出可能 的鉴别诊断,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
诊断依据
学员应明确指出支持诊断的依据 ,以及排除其他疾病的原因。
影像学技能培训(CT)ppt
尽量缩短检查时间和次数,减少辐射暴露时间。
辐射防护措施
优化扫描参数
根据患者情况和诊断需求,合理 设置扫描参数,如管电压、管电 流等。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工作人员和患者对辐射防护 的认识和意识,加强宣传教育。
01
02
提高设备质量
使用低剂量、高分辨率的CT设备 ,降低辐射剂量。
03
建立防护制度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坚实的基础。
培训效果显著
培训过程中,学员们有机会亲身操作CT设备 ,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培训氛围融洽
培训过程中,学员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未来发展与展望
01
继续完善培训内容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 ,未来CT技能培训的内容也需 要不断更新和完善,以适应临 床工作的需要。
误诊纠正方法
重新审查图像
01
仔细检查原始图像,注意细节,寻找可能的误诊线索。
重新评估诊断
02
结合临床资料,重新评估诊断,确保准确性。
寻求专家意见
03
如有需要,可寻求其他医生或专家的意见,以获得更准确的诊
断。
典型病例分享
1
病例一
一位患者因腹部疼痛就诊,CT扫描显示 胰腺炎,但患者症状并不典型。经过重 新审查图像和重新评估诊断,发现是胃 溃疡穿孔。
03
CT常见疾病诊断
呼吸系统CT诊断
支气管扩张
CT表现为支气管壁增厚,管腔扩 大,伴有液气囊腔。
肺癌
CT表现为肺门淋巴结肿大、肺不 张或阻塞性肺炎。
肺结核
CT表现为空洞、纤维干酪样病灶、 钙化灶和播散灶。
循环系统CT诊断
ct教学课件ppt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05
ct设备的维护与保养
ct设备的日常维护
每日检查设备运行状态
检查设备各部件是否正常工作,包括电源、电缆、按钮等。
清洁设备表面
使用干净的湿布擦拭设备表面,以去除灰尘和污垢。
检查设备温度和湿度
确保设备工作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范围内。
ct设备的定期保养
01
定期维护扫描架
02
检查设备内部过滤器
清洁扫描架,检查扫描架运动是否顺 畅,润滑轴承等。
03
ct检查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ct检查的适应症
• 适应症1:颅脑占位性病变 • 适应症2:颅脑外伤 • 适应症3:脑萎缩 • 适应症4:脑梗塞及脑出血 • 适应症5:肺部感染及肿瘤 • 适应症6:纵隔占位病变 • 适应症7:胸膜病变 • 适应症8:肺部外伤
ct检查的禁忌症与注意事项
禁忌症1
心脏起搏器及胰岛素泵等金属异物者
第三代CT
采用扇形束探测器,可以进行快速 连续扫描,提高了图像质量和分辨 率。
第四代CT
采用多排探测器,可以进行全身扫 描,同时得到多个器官的图像。
ct的成像原理与技术特点
1 2 3
成像原理
CT利用X射线的穿透作用和衰减特性,通过计 算机对穿过人体的X射线进行计算和处理,得到 人体各部位的断层图像。
注意事项3
孕妇及儿童尽量减少辐射暴露
禁忌症2
危重及意识障碍患者
注意事项2
意识障碍患者需家属陪同
注意事项1
危重患者需做好急救措施
04
ct检查的流程及准备
ct检查的基本流程
确定检查部位
扫描前的准备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确定检查的部位,如 头部、胸部、腹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pt课件
15
双源CT
ppt课件
16
各代CT比较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第五代
扫描方式 笔束扫描
扇束扫描
运动方式 平移/旋转方式 连续扫描方式
固定
扫描时间 3min
10s~2 min
2.8s~1 0s
1s~10s
更快
主要用途 头颅扫描
全身扫描,观察 可用于血管造 除心脏外的脏器 影和心脏造影
• 优点:结构较简单,使用操作方便,可获得 较理想的CT图像。
• 缺点:需对相邻探测器的灵敏度差异进行校 正,相邻探测器的性能差异将产生同心环形 伪影。
ppt课件
8
第三代CT(旋转-旋转扫描方式)
ppt课件
9
(四)第四代CT(旋转-静止扫描方式)
• 第四代CT具有更多(600~4800个,分布在 360°的圆周上)探测器。扫描时X线管做围绕 病人一周的旋转运动,而探测器则固定不动。
• X线束穿过和探测器同步直线平移运动。 • 获得透射数据后,X线管和探测器环绕中心
旋转1°,做上次相反的直线扫描运动。 • 获得数据后,再旋转1°,重复上述过程直
到180°,采集到数据组成的平行投影值, 即完成了数据的采集过程。
ppt课件
3
第一代CT(平移+旋转扫描方式)
ppt课件
4
(二)第二代CT(平移+旋转扫描方式)
• 扇形线束角度也较大,扫描速度可达1~5s。 • 其工作原理和第三代CT没有本质的区别,仅是
第三代CT的一个变形。
ppt课件
10
第四代CT(旋转-静止扫描方式)
ppt课件
11
(五)第五代CT(静止-静止扫描方式)
• 第五代CT由一个电子束X线管、由864个固体探 测器构成216°的阵列固定环内和一个数据采样、 图像处理、数据显示的计算机系统组成。
• 第二代CT X线束改为扇形线束,由一只X线管和 3~30个晶体探测器组成。
• 由呈扇形排列的多个探测器,每次平移后的旋 转角由1°提高到扇面角度,扫描时间减至18s。 为了提高图像质量采用240°、360°平移加旋 转扫描,比第一代CT各项指标有提高,已具备 了做全身CT检查的条件。
• 第二代CT主要缺点是:在扫描过程时间长,由 于病人的生理运动,易产生伪影。
容积扫描
ppt课件
21
锥形CT THREE-DIMENSIONAL
ppt课件
22
CT工作原理
• X线CT扫描机能对人体进行横断体层成像, 将各种组织对X线的吸收系数以数字(CT值) 表示出来。
• X线CT扫描机与常规X线体层摄影的原理和 成像方法也完全不同,它没有纵向体层摄 影时上下层模糊影像对目标体层的影响, 被检查层各点CT值经数学方法重建出来的 图像。
• 数据采集的基本组成部分是X线管、滤过器、 准直器和探测器,
ppt课件
29
将计算出各单元体衰减系数的过程称 为图像重建。一幅图像至少由几十万 至上百万个单元体(像素)组成。
•式中:I0入射X线强度;I为穿过病人衰减后的强度;D
为组织厚度,µ为线性衰减系数。
ppt课件
沿X线束穿过的人体各组织密度一般是非均
一的。认为是由大量各不相同的密度单元 体所组成。单元体厚度为ΔD,单元体被分 割得越细小,其体内密度越接近一致.
ppt课件
28
二、工作原理
• 需要从一个横断面的许多视角射入X线,以 便测得大量“衰减系数之和”,即所谓数 据采集过程,随后建立n元一次方程组求解, 即可得到各单元体的衰减系数。若一幅图 像有n×m个像素,则需解n×m个n元一次 方程,方能求出一个层面各单元体的衰减 系数。
医学影像设备学
CT机的解剖与生理
ppt课件
1
• CT机的分代:
• 第一代CT机:X线为单束,探测器数有单个或几个, 运动方式平移加旋转,扫描时间长数分钟,头部.
• 第二代CT机:X线为多束,探测器数有数个或几十 个,运动方式平移加旋转,扫描时间数十秒,全身.
• 第三代CT机:X线为扇形,探测器数有几百个扇形 排列,运动方式旋转+旋转,扫描时间长数秒钟.
ppt课件
17
ppt课件
18
二、现状与发展趋势
• 滑环技术(slipring)
• 螺旋扫描技术(helical scan)
• 多层面螺旋扫描技术:2层CT、4层CT、8层、 16层、32层、64层CT……
• 容积扫描(volume Scan)
• 平板探测器CT机:锥形CT扫描机(cone beam CT)。
• 第四代CT机:X线为扇形,探测器数有数百到几千 个呈圆周状排列,提高了图像质量.运动方式为旋 转.
• 第五代CT机:电子束CT超高速型CT机(UFCT).扫描 无机械旋转维护费用高.
ppt课件
2
(一)第一代CT(平移+旋转扫描方式)
• 第一代CT由X线管和1-2个探测器(detector) 组成。
• 每个固体探测器作为一个数据采集单元。它由 一个X线—可见光转换晶体、一个光—电转换硅 二极管和一个前置放大器构成。
• 第五代CT适用于心脏,查易动病人检查,是一 种新型的CT。其缺点是造价昂贵。
ppt课件
12
电子束CT
ppt课件
13
第五代CT (静止-静止扫描方式)
ppt课件
14
电子束CT
ppt课件
23
投影像
ppt课件
X线投影
ppt课件
25
ppt课件
24
26
一、线衰减系数µ
•将X线束穿过人体一横断层面则对面的探测器可获得 该层面的信息。借助于各组织对X线具有不同衰减系 数的特征来实现还原为该层面的图像。X线在人体被 衰减的程度,按组织对X线的衰减系数µ和组织厚度D 以指数函数关系发生变化其式为: • •或
ppt课件
5
ppt课件
6
第二代CT(平移+旋转扫描方式)
ppt课件
7
(三)第三代CT(旋转-旋转扫描方式)
• 第三代CT的扇形角较宽(30°~45°),探测 器增加到300~1000个逐个依次无空隙排列。
• 扫描时,X线管和探测器无直线平移运动,仅 做围绕病人进行连续旋转运动即可。扫描时 间可更短。
• 排(层)的发展:
• 单排CT →双排CT→64排CT→平板(锥形)CT
ppt课件
19
锥形CT机面临的难点是:
•①克服锥形线束伪影 (cone beam artifact); •②改进图像重建算法; •③提高大量数据的处理速 度; •④提高平板探测器的性能; •⑤克服机械结构限制。
ppt课件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