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经》选
中国医学史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1.医学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及与疾病斗争的实践2.传说中中国医药最早创始者不是下列哪一位:雷公3. “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的意义:D. 避免近亲婚配,利于优生4.“六气致病说”载于:《左传》5.阴阳的记载始于:《周易》6.中医外伤科始于何时代独立设科:周代7.五行的记载始于:《尚书》8.对疾病认识的最早记载见于:甲骨文9.“掌养万民之疾病”职责的是:疾医10.相传创制汤液的是:伊尹11.下面的中药理论哪项不是在《神农本草经》上首先提出:引经报使12.现存最早记载经脉的文献是:《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13.最早的医史专篇是:《史记扁鹊仓公列传》14.《内经》运用五行学说的最大特点是:说明脏腑联系15.我国最早、最原始的药物分类是:汉代的上、中、下“三品”分类16.医学上创制“五禽之戏”,开创我国保健体操先河的医生是:华佗17.“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一语见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18.最早记载水银治疗皮肤病的文献是:《五十二病方》19.《内经》最突出地反映了中医学的什么特点:整体观念20.最早的麻风隔离病院建在:秦代21.后世医家形成不同的学术流派和发挥各家学说的基础是:《黄帝内经》22.我国现存最早医案“诊籍”的作者是:淳于意23.古代中药著作皆称“本草”的原因是:因古代以植物药为主24.《难经》候脉之三部是指:寸部、关部、尺部25.属于《神农本草经》在药物学上的重大发现是:海藻疗瘿26.我国现存最早的临证医方专书是:《五十二病方》27.最早提出了三因致病说的著作是:《金匮要略》28.药物炮制方法最早见于:《伤寒杂病论》29.医学上首先使用麻沸散进行手术的医生是:华佗30.《神农本草经》的作者是:不是一时一人之手笔,而是经历秦汉时期,最后加工而成。
31.系统提出四气五味、君臣佐使、七情和合等中药学理论的本草著作是:《神农本草经》32.我国第一部药典是唐代的:《新修本草》33.我国现存第一部系统论述饮食卫生与食物疗法的专书是:《饮膳正要》34.药物炮制方法最早见于:《伤寒杂病论》35.《雷公炮炙论》的成书时间是:南北朝36.我国医学教育最早兴起于:南北朝37.中医临证医学在什么时代出现了专科化发展特点:由晋至唐38.“人若劳于形,百病不能成”的论点出自:孙思邈39.下列哪部著作记载了肠吻合手术:《诸病源候论》40.对《伤寒杂病论》的整理、流传做出重要贡献者是:王叔和41.《素问》最早的注释本是:《素问训解》42.现存最早的以原本形成传世的第一部针灸学专著是:《针灸甲乙经》43.中国医药输入朝鲜大约在:南北朝44.针灸史上第一位女灸家是:鲍姑45.下列哪些不属于《脉经》中所描述的24脉:长脉46.我国现存最早的儿科专著是:《颅囟经》47.下列哪部本草著作最早采用了按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本草经集注》48.《脉经》的作者是:王叔和49.《千金方》的作者是:孙思邈50.中医史上在什么时代记载了最早的免疫实践:晋代51系统提出四气五味、君臣佐使、七情和合等中药学理论的本草著作是:《神农本草经》52.唐代太医署医学分科,其中医科为:体疗、少小、疮肿、耳目口齿、角法(唐代医学分科为医、针、按摩、咒禁)53.下列哪部书最早记载了天花病证:《肘后备急方》54.创立脏腑病机学说的医家是:张洁古55.“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倡导者是:李杲56.世界上最早开办管理药事的药局是在我国的:宋代57.葛可久《十药神书》的主要内容是探讨:肺痨病的分型论治58.张从正私淑于下列哪一位医家:刘守真59.朱震亨主张的学术观点是:相火论60.治疗肩关节脱臼最初采用:椅背复位法61.以下哪首方剂为李杲所创:补中益气汤62.在金元医家中,被李时珍誉为“大扬医理,灵素之下,一人而已”的医家是:张元素63.代表宋代药物学最高成就的药物学著作是:唐慎微《证类本草》64.朱丹溪间接师承于:刘完素65.提出“气有余便是火”著名论点的医家是:朱震亨66.我国发明脊椎骨折的悬吊复位法和外科缝合用的缝合曲针是在:元代67.我国发明了预防天花的人痘接种术是在:明代68.我国明末记载人工提纯白结晶乌头碱的著作为:《白猿经》69.“医司人命,非质实而无伪,性静而有恒……未可轻易以习医”出自:《医学入门》70.《本草述》的作者是:刘若金71.《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的作者是:马莳72.“戾气学说”的创立者是:吴又可73.《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的作者是:蒋廷锡、陈梦雷等74.王清任的代表作:《医林改错》75.现今能看到最早写到“辨证施治”术语的文献是:《周慎斋遗书》76.明清时期西方传教士在中国传教、介绍科学文化知识最早、最著名的是:利马窦77.下列关于《本草纲目》的蓝本,哪种是正确的: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共52卷,载药1892味。
内径选读-经络
《灵枢·经脉》
按 语
二、“是动病”“所生病”的理解 第三、内因外因说:《灵枢集注》云: “夫是动者, 病因在外;所生者,病因于内。”即经脉因受外邪侵犯所 发生的病证称“是动病”,本藏腑发生疾病影响到本经的 称“所生病”。 第四、本经他经说: 《难经经释》云:“《经脉篇》 是动诸病,乃本经之病;所生之病,则以类推而旁及他经 者。”即本经之病称“是动病”,影响至他经之病称“所 生病”。
《灵枢·经脉》
按 语
一、十二经的循行规律和脏腑络属 2.在分布上: 三阳经行于头,三阴经行于胸腹,三阳经行于腰背;
三阴经行于四肢内侧,三阳经行于四肢外侧。
《灵枢·经脉》
按 语
一、十二经的循行规律和脏腑络属 3.在流注交接上:
食指端 足大趾端
鼻孔旁
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足太阴脾经
心中
小指端 目内眦 足小趾端
•
《灵枢·经脉》
3105原文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 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 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 ,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 ,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 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得后 与气则快然如衰,身体皆重。 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体不能动摇,食不下,烦 心,心下急痛,溏、瘕、泄、水闭、黄胆,不能卧,强 立股膝内肿厥,足大指不用。
《灵枢·经脉》
3107原文
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 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筋之间,上循 外后 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 ,抵胃属小肠;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 却入 耳中;其支者,别颊上 抵鼻,至目内 ,斜络于颧。 是动则病嗌痛颔肿,不可以顾,肩似拔, 似折。 是主液所生病者,耳聋目黄颊肿,颈颔肩 肘臂外后廉 痛。
中医基础考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 A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是 ( D )A. 《内经》B. 《难经》C. 《诸病源候论》D. 《针灸甲乙经》2、被后世尊称为“攻邪派”的医家是 ( B)A.刘完素B.张从正C.张元素D.朱震亨3、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 ( D )A. 《内经》B. 《难经》C. 《伤寒杂病论》D. 《神农本草经》4、以制约不足的“消”为主要过程的阴阳消长平衡是 ( A)A. 此消彼长B.此长彼长C.此消彼消D. 此长彼消5、按照五行生克关系,肺为心之 ( D )A. 母B.子C.所胜D. 所不胜6、以下不符合五行生克原理的是 ( C )A. 肝为心之母B.脾为心之子C. 肾为肺之所胜D.肺为肝之所不胜7、被称为“先天之本”的脏是 ( D )A.心B.肝C.脾D. 肾8、与呼吸运动关系密切的脏是 ( B )A.肺与心B.肺与肾C.肺与肝D.肺与脾9、五脏之中,具有“主疏泄”生理特性的是 ( C )A.肺B.脾C.肝D.心10、被称为“髓海”的是 ( C )A. 脉B. 心C.脑D.三焦11、五脏之中与气机升降关系密切的是 ( C )A.肺与心B.肺与肾C.肺与肝D.心与肝12、脏腑之中,既属于六腑,又属于奇恒之腑的是 (B )A.三焦B.胆C. 胃D.心13、与呼吸微弱、脉动异常等病症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 B )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14、质地较为稠厚,流动性较小,具有濡养功能的是 ( A )A.津B.液C.精D.血15、具有营养全身、化生血液作用的气是 ( D )A.元气B. 宗气C.卫气D.营气16、临床上治疗出血证配合补气药的理论基础是 ( C)A.气能行血B.气能生血C. 气能摄血D.血为气母17、行于后头部的经脉是 ( B)A.手太阳经B.足太阳经C.手阳明经D.足阳明经18、在手小指端交接的经脉是 (B )A.肺经与大肠经B.心经与小肠经C. 肾经与膀胱经D.心包经与三焦经19、面白形胖、胆小易惊的体质是 ( B )A. 偏阳质B. 偏阴质C. 阴阳平和质D. 肥胖质20、下列哪项不是疠气的致病特点 ( A )A、一气一病B、发病急病情重C、直接伤及内脏 D 、传染性强烈21、风寒湿三气杂至可致“痹证”,其中“着痹”的特点是 ( D )A.痛无定处B.冷痛剧烈C.红肿热痛D.重着疼痛22、七情内伤易影响脏腑气机,其中恐则 ( B )A.气上B.气下C.气消D.气乱23、导致发病的内在因素主要是 ( A )A.正气不足B.邪气C.七情内伤D.饮食不节24、寒热真假形成的病机是 (D )A. 阴阳偏胜B. 阴阳偏衰C. 阴阳互损D. 阴阳格拒25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治法适用于 ( B )A 、实热证B 、实寒证 C、虚热证 D 、虚寒证26 、“真寒假热证”宜采用下列何种治法 ( A )A.热因热用B.热者寒之C. 阴病治阳D.用热远热27、病人出现精神萎靡、神识朦胧、瞳神呆滞等神气衰败之象的是 ( C )A.神乱B.少神C.失神D.假神28、随生活环境及劳作等因素发生相应变化的面色是 ( B )A.主色B.客色C.善色D.恶色29、以下哪项不是青色主病 ( D )A.寒证B.瘀血C.疼痛D.水饮30、患处漫肿无头、肤色不变、不热少痛者为 ( B )A.痈B.疽C.疔D.疖二、多项选择题1、药物五味中属阳的是 ( AC )A. 辛味B. 酸味C. 甘味D. 苦味E. 咸味2、具有所胜、所不胜关系的是 ( BCE )A.木与火B. 土与水C. 木与金D. 水与金E. 水与火3、脾的生理特性为 ( CD )A. 喜条达恶抑郁B. 喜润恶燥C. 喜燥恶湿D. 以降为和E. 以升为健4、人体之气的生理功能有 ( ABCDE )A.推动B.温煦C. 固摄D. 防御E. 营养5、以下有关望目的各部分与五脏之间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DE )A.瞳仁属肾,称水轮B.黑睛属肝,称气轮C. 白睛属肺,称风轮D. 目眦血络属心,称血轮E. 眼睑属脾,称肉轮三、填空题1、临床常用的补气生血法是根据阴阳的(互根互用 )理论确立的治疗方法。
2024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笔试《中医综合》典型题题库(含答案)
2024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笔试《中医综合》典型题题库(含答案)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35题)1.金元时期,朱震亨“相火论”的基本观点是()。
A.阳常有余,阴常不足B.阴常有余,阳常不足C.五志过极,皆能化火D.六气郁久,皆能化火2.患者眩晕,心重昏蒙,视物旋转,胸闷恶心,呕吐痰涎,食少多寐,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滑,其辨证为()。
A.瘀血阻窍证B.肝阳上亢证C.痰湿中阻证D.痰热上扰证3.苏合香入丸散服的剂量()。
A.0.06~0.1gB.0.3~1gC.1.5~3gD. 5~10g4.常用冰片而不用麝香治疗的是()。
A.水火烫伤B.血滞经闭C.咽喉肿痛D.跌打损伤5.因情志变化导致头晕头疼,甚则昏厥、呕吐的理论根据()。
A.怒则气上B.悲则气缓C.喜则气消D.思则气结6.脏腑热极与血分热盛均可见的表现()。
A.裂纹舌B.齿痕舌C.点刺舌D.胖大舌7.下列叙述中,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是()。
A.尝贵后贱,可至脱营B.形与神俱,不可分离C.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D.四季变动,脉与之上下8.患者胃脘疼痛,痛处固定,按之痛甚,痛时持久,食后加剧,入夜尤甚,舌质紫暗,脉涩()。
A.益气养阴,活血通脉B.化瘀通络,理气止痛C.温中健脾,活血化瘀D.疏肝解郁,理气止痛9.患者腹部胀痛,有索状物隆起,纳呆,舌淡红苔白腻,弦滑脉()。
A.食滞痰阻之聚证B.肝气郁结之聚证C.瘀血内结之积证D.气滞血阻之积证10.天南星的功效是()。
A.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B.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消痞散结C.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D.温肺化饮,祛痰开窍,散结消肿11.患者心悸胸闷,下肢水肿,小便短少,胃寒肢冷,朦胧欲睡,口唇紫暗,舌淡紫苔白滑,脉沉细无力,其诊断是()。
A.心阳虚证B.肾虚水泛证C.心肾阳虚证D.脾肾阳虚证12.患者咳嗽喘促,胸闷气短,动则加重,痰稀色白,下肢浮肿,舌淡苔白滑,脉弱,证属()。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解绪论客观性试题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编号填入题干后面的括号内)1、确立中医学的独特理论体系,为中国医药发展奠定基础的著作是哪部?()①《黄帝内经》②《伤寒杂病论》③《神农本草经》④《难经》【答案】①2、标志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确立,为临床中医学发展的奠基之作是哪部?()①《黄帝内经》②《难经》③《伤寒杂病论》④《金匮要略》【答案】③3、中医学的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书,是隋代巢元方等著的什么书?()①《神农本草经》②《脉经》③《诸病源候论》④《温病条辨》【答案】③(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5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每个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入题干后面的括号内,正确答案没有选全或有选错的该题不得分)1、完整的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确立标志是什么?()()()()()①《黄帝内经》②《难经》③《神农本草经》④《伤寒杂病论》⑤《黄帝内经素问》【答案】①②③④2、金元四大家是指哪四大家?()()()()()张仲景刘完素张从正李杲朱丹溪【答案】②③④⑤3、中医理论体系中的唯物观反映在以下哪些方面?()()()()()天体地球的物质观人体生命的物质观疾病产生的物质观治疗疾病的物质观形神物质观【答案】①②③④⑤4、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唯物辩证观整体观念天人一体观辨证论治辩证论治【答案】②④是非题下列各题,你认为正确的,请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神农本草经》是现在可考的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答案】√2、《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各9卷81篇,共162篇。
()【答案】√3、《伤寒杂病论》为东汉末年张景岳所著。
()【答案】×4、《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被历代医家奉为“四大经典”。
()【答案】×5、医药学的产生与人类的劳动、生活实践密不可分。
论明代古文选本中的诸子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36卷第12期SHANTOU UNIVERSITY JOURNAL(HUMANITIES&SOCIAL SCIENCES MONTHLY)Vol.36.No.122020论明代古文选本中的诸子郑天熙(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广州510000)摘要:明代中后期出现大量选诸子的古文选本,笔者统计的就有66部,所选诸子的种类异常丰富。
中晚明以来,诸子地位得以提高,选家纷纷将之编入古文选本,重视其文章学价值。
无论诸子选本的商业运作,还是对诸子的文学评点,亦或是对诸子的猎奇倾向,都是诸子选本商品化转型的体现。
包括诸子在内的古文,在商品化过程中,“道”的属性被弱化,而“文”的属性被强化。
诸子进入古文选本,在清代有所延续,但种类数量都有所减少。
古文选本选诸子,对古文观念和古文编选传统有冲击、有新变,具有正反面双重意义。
关键词:古文选本;诸子;文章;商品化;奇异;编选传统中图分类号:1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225(2020)12-0005-11《文选》的选文标准是“辞采文华”“沉思翰藻”,不选老庄管孟等以说理为主的诸子,“老庄之作,管孟之流,盖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
今之所撰,又以略诸”o忸一屏诸子于总集之外的做法,影响后世古文选本深远。
《古文关键》《崇古文诀》《文章轨范》《文章正宗》等宋代古文选本,都没有选诸子,②“修而不立诚,达而不适用,乃无用之空言耳,如《庄》《列》之荒唐,扬、马之丽靡是已o”翊乍诸子于古文选本之外的做法,在明代被打破,明中后期出现大量选诸子的古文选本,笔者统计的就有66部,明人将诸子视为有助科举的古文,对诸子文章的文法技巧与美学特征给予充分关注,甚至还有专门选诸子的选本,笔者经眼的就有14种之多。
古文选本入选诸子、评点诸子,在明代中后期是普遍现象,反映出明人富于时代特征的古文观与诸子观,对古文选本的编选传统有冲击、有新变,并影响到清代古文选本,其意义不可小觑。
中医内科选择题
中医内科学选择题汇总一、单项选择题1、皮肤出现青紫斑点或斑块,或伴有鼻紐,齿紐,便血,尿血或发热,口渴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治疗首选:A、归脾汤B、十灰散C、茜根散D、知柏地黄丸E、加味清胃散2、通瘀煎适用于厥证的哪一种A、气厥实证B、气厥虚证C、血厥实证D、血厥虚证 E 、痰厥证3、《证治汇补,郁证》指出“郁证虽多,皆因气不周流。
”并据此提出下列哪些治疗原则A、破气为先B、散气为先C、补气为先D、降气为先E、顺气为先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实喘的表现A、呼吸深长B、吸入为快C、气粗声高D、痰鸣咳嗽E、脉数有力5、痫症的病理因素以下以下哪项为主A、气滞B、血瘀C、火D、痰E、食滞6、下列名称有哪一项不属于泄泻A、濡泄B、飨泄C、五更泄D、大瘕泄E、暑泄7、称阳痿为阴痿的医书是A、《灵枢.经筋》B、《素问.痿论》C、《景岳全书》D、《诸病源候论》E、《灵枢.邪气脏腑病形》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腹痛的辩证A、寒B、热C、虚D、实E、痰9、鼓胀肝脾血瘀证的常用治疗主方是A、调营饮B、血府逐瘀汤C、膈下逐瘀汤D、茜根散E、桃红饮10、痿证与痹症的鉴别重点是A、发热与否B、肢体能否活动C、病程长短D、肌肉是否萎缩E、疼痛与否11、患者小便不爽,点滴短少二天,伴头痛鼻塞,咳嗽咽干,烦渴欲饮,呼吸气短,舌苔薄黄,脉浮数属:A、肝郁气滞之癃闭B、肺热壅盛之癃闭C、膀胱湿热之癃闭D、尿路阻塞之癃闭E、膀胱湿热之癃闭12、风寒头痛常用方剂为A、川芎茶调散B、芎芷石膏汤C、桑菊饮D、羌活胜湿汤E、天麻钩藤饮13、肾虚腰痛的特征A、热通B、冷痛C、刺痛D、重痛E、隐痛14、患者胁肋隐痛,悠悠不休,遇劳加重,口干咽燥,心中烦热,头晕目眩,舌红少苔,脉细弦而数,属下列哪项胁痛A、肝气郁结证B、瘀血停着证C、肝胆湿热证D、肝阴不足证E、肝火旺盛证15、我国最早的肺痨专著是A、《外台秘要》B、《红炉点雪》C、《理虚元鉴》D、《十药神书》E、《丹溪心法》16、“胃不和则卧不安”的临证方剂为A、黄连温胆汤B、黄连阿胶汤C、安神定志丸D、天王补心汤E、半夏絉米汤17,气虚发热在治疗时当采用下列哪一类药物A、辛散之剂B、苦寒之剂C、酸收之剂D、甘温之剂E、养血之剂18、下痢稀薄,带有白冻,甚则滑脱不禁,或腹部隐痛,食少神疲,四肢不温,腰酸怕冷,舌淡苔白,脉沉细弱。
六腑试题
六腑[单项选择题]1、大肠小肠合为()A.飞门B.户门C.幽门D.阑门E.贲门参考答案:D[单项选择题]2、"吸门"是指()A.唇B.齿C.胃上口D.会厌E.肛门参考答案:D[单项选择题]3、"飞门"是指()A.唇B.齿C.胃上口D.会厌E.肛门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七冲门】是指整个消化系统中七个冲要之门,即"飞门"(唇)、"户门"(齿)、"吸门"(会厌)、"贲门"(胃的上口)、"幽门"(胃的下口)、"阑门"(大小肠交界处)、"魄门"(肛门),合称七冲门(见《难经、四十四难》)。
[单项选择题]4、"户门"是指()A.唇B.齿D.会厌E.肛门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七冲门"中"冲"意为"通行的大道,重要的地方",所以从字面即可理解为"七个重要的关口"。
什么是中医里的七个重要关隘?飞门、户门、吸门、贲门、幽门、阑门、魄门就是这七个重要关口,它们是食物从进入人体到排出体外必须经过的通道。
中医学中"七冲门"的说法,首见于《难经o四十四难》:"七冲门何在?然:唇为飞门,齿为户门,会厌为吸门,胃为贲门,太仓下口为幽门,大肠小肠会为阑门,下极为魄门,故曰七冲门也。
" 食物自进入体内至排出体外,必经过入口的唇齿和六腑中的胃、小肠、大肠,以及出口的肛门等部位,这些都是消化道非常重要的关隘。
其具体的部位是指:飞门:指口唇,像门扇一样自由开合;户门:指牙齿,食物入口,必经牙齿之咀嚼;吸门:指会厌,是食管与气管的相会处;贲门:胃之上口;幽门:太仓下口,即胃的下口,小肠的上口;阑门:指小肠下口和大肠上口相接之处;魄门:下极为魄门,指消化道的末端,即肛门。
难经材料——精选推荐
难经材料⼀、《难经》书名的由来《难经》原名《黄帝⼋⼗⼀难经》。
对《黄帝内经》和《外经》中⼋⼗⼀个疑难问题的解答。
《难经集注》杨⽞操序⽈:“黄帝有《内经》⼆帙,帙各九卷,⽽其义幽赜,殆难穷览,越⼈乃采摘英华,抄撮精要,⼆部经内,凡⼋⼗⼀章,勒成卷轴,伸演其⾸,探微索隐,传⽰后昆,名为《⼋⼗⼀难》。
”⼀、《难经》书名的由来《难经》冠以黄帝,与当时社会风⽓有关。
《淮南⼦》⽈:“世俗之⼈,多尊古⽽贱今。
故为道者,必托名之于神农、黄帝,⽽后能⼊说。
”⼀、《难经》书名的由来《难经》设⼋⼗⼀难,是受礼数之规范。
丹波元胤引虞伯圭⽈:“古⼈因经设难,或与门⼈⼦弟问答,偶得此⼋⼗⼀章⽿。
未必经之当难者,⽌此⼋⼗⼀条也。
此说不可从。
”⼀、《难经》书名的由来“难”之⾳义《难经疏证》丹波元胤⽈:“陈振孙《书录解题》载:‘《难经》⼆卷’。
⽈:‘难,当作去声读’。
欧阳圭斋⽈:‘《难经》先秦古⽂,汉以来答客难等作,皆出其后。
’⼜⽂字相质难之祖也。
按《史记·黄帝本纪》云:“死⽣之说,存亡之难。
”《索隐》:难,犹说也。
凡事是⾮未尽,假以往来之词,则⽈难。
”⼀、《难经》书名的由来“难”有发难、解难、论辨之义。
其义在《难经》中也充分体现出来。
其⼀,《难经》体例是以问答形式,有问辞,有答辞。
答辞虽然简单,但属于论述。
其⼆,《难经》中时有答辞对问辞的否定,⽽提出新的说法:如《难经·⼆⼗⼀难》“经⾔⼈形病,脉不病⽈⽣”答辞辩⽈:“⼈形病,脉不病,⾮有不病者也,谓息数不应脉数也。
”其三,《难经》中问辞,多与《内经》相合,⽽答辞说辩往往与《内经》的阐述有所不同。
故此认为《黄帝⼋⼗⼀难经》书名,是对托名黄帝的《医经》中问题论辨⽽名。
⼆、《难经》的作者与成书年代黄帝说秦越⼈说丹波元简⽈:“此经不详何⼈作。
隋以上则附之黄帝;唐以降则属于秦越⼈。
《隋书·经籍志》云:《黄帝⼋⼗⼀难》⼆卷,盖原于《帝王世纪》之说也。
”⼆、《难经》的作者与成书年代成书于战国说为战国秦越⼈(扁鹊)所撰,此说出⾃唐·杨⽞操,并为滑伯仁、徐灵胎等所接受与赞同。
中国医学史_参考试题四_及答案 2
中国医学史参考试题四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校正医书局2、五毒3、麻沸散4、水苗法5、灸法6、太医署7、三三医书8、《存真图》9、寸口脉法10、疾年二、填空1、皇甫谧编纂《甲乙经》主要参考了____、____、____等三部著名医书。
2、现今流传的《____》和《____》,实际上就是《伤寒杂病论》一分为二编成的。
3、《____》是最早的国家药局方之一。
4、《本草发挥》的作者____。
5、公元前541年秦国名医医和为晋侯诊疾提出的病因学说是____。
6、《周礼》和《左传》关于“藏冰”和“变火”的记载探讨的是____的方法。
7、矿物药的发现,大约开始于____社会末期。
8、难经》所记诊法以___ _为主。
9、《素问?举痛论》载“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是最早涉及到____的记载。
10、最早的中医杂志为____。
11、刘完素,字____,号____,后世称为____。
三、单项选择1、最早记载水银治疗皮肤病的文献是()A.《五十二病方》B.《神农本草经》C.《刘涓子鬼遗方》D.《肘后备急方》E.《诸病源候论》2、对《伤寒杂病论》的整理、流传做出重要贡献者是()A.方有执B.刘完素C.孙思邈D.王叔和E.成无己3、营养缺乏所致的“脚气病”最早载于()A.《肘后备急方》B.《千金翼方》C.《诸病源候论》D.《本草拾遗》E.《脚气治法总要》4、朱丹溪师承于()A. 刘完素B. 张从正C. 罗天益D. 罗知悌E. 李杲5、“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倡导者是()A. 李明之B. 张元素C. 王好古D. 罗天益E. 张壁6、现今能看到最早写到“辨证施治”术语的文献是( )A.《医门法律》B.《中风论》C.《医藏目录》D.《周慎斋遗书》E.《洗冤集录》7、明清时期西方传教士在中国传教、介绍科学文化知识最早、最著名的是( )A.邓玉函B.利马窦C.汤若望D.艾儒略E.巴多明8、我国发明脊椎骨折的悬吊复位法和外科缝合用的缝合曲针是在( )A. 隋代B. 唐代C. 宋代D. 元代E. 明代9、对《伤寒杂病论》的整理、流传做出重要贡献者是()A.方有执B.刘完素C.孙思邈D.王叔和E.成无己10、“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的意义( )A. 兄弟姐妹不许通婚B. 婚配要遵守社会道德风俗C. 避免近亲婚配,利于优生D. 同姓男女不能通婚E. 以上都不是四、多项选择1、甲骨文中有关疾病的记载有( )A. 疾首B. 腹疾C. 疫疾D. 疾自E. 疾耳2、金元医家中对药物性味功用等多有发明者有( )A. 张元素B. 李杲C. 王好古D. 朱震亨E. 许叔微3、我国对尿甾体性激素“秋石”的提炼为世界最早,它记载于( )4、明清时期日本医学学派有( )A.后世派B.经方派C.古方派D.折衷派E.考古学派A.《炮炙论》B.《证类本草》C.《本草纲目》 D.《苏沈良方》E.《本草衍义》5、《难经》在脏腑理论上作出新的发挥是()A.肾B.命门C.心D.三焦E.脾五、简答题1、唐代太医署的职能是什么?2、王孟英的代表著作及主要内容是什么?3、王好古的学术思想与李东垣有何异同?4、《神农本草经》有哪些成就?5、明清时期《伤寒论》研究有哪些特点?六、论述题简论温病学说的形成与发展。
中医经典文选译文
第二部分中医经典文选一、《黄帝内经》二篇(一)汤液醪醴论帝曰:其有不从毫毛而生,五脏阳以竭也,津液充郭,其魄独居,孤精于内,气耗于外,形不可与衣相保,此四极急而动中,是气拒于内而形施于外,治之奈何?黄帝道:有的病不是从外表毫毛而生的,是由于五脏的阳气衰竭,以致水气充满于皮肤,而阴气独盛,阴气独居于内,则阳气更耗于外,形体浮肿,不能穿原来的衣服,四肢肿急而影响到内脏,这是阴气格拒于内,而水气弛张于外,对这种病的治疗方法怎样呢?(二)九针十二原针各有所宜,各不同形,各任其所为。
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刺之道毕矣。
九针各有它的适应证,因而针的形状也各不相同,要根据病情选用,才能适合需要。
针刺的要领,就在于达到气至,有了"气至"的感觉就表明有了疗效。
疗效确切的,就好像风吹云散,立刻明朗地看到了青天一样。
针刺的主要道理,就完全包括在这里了。
今夫五脏之有疾也,譬犹刺也,犹污也,犹结也,犹闭也。
刺虽久,犹可拔也污虽久,犹可雪也;结虽久,犹可解也闭虽久,犹可决也。
五脏有病,就好比人的皮肉中扎了刺,物体上有了污点,绳子上打了结扣,河道中发生了淤塞一样。
刺扎的日子虽久,但仍可以拔掉它;沾染的污点日子虽久,但仍可以洗掉它;打上的结扣日子虽久,但仍可以解开它;河道淤塞的日子虽久,但仍可以疏通它。
二《难经》三篇(一)圣人图设沟渠,通利水道,以备不虞。
天雨降下,沟渠溢满,当此之时,留需妄行,圣人不能复图也。
此络脉满溢,诸经不能复拘也。
古代圣人规划着建设沟渠,以通畅水路的流行,原是为了防备不测的水灾,如果天空降下很多的雨,就会使沟渠里的雨水盈满充溢。
当这个时候,大量的雨水泛滥妄行,圣人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堵水外流。
这种情况,等于络脉中的气血在盈满时,便要溢出正经的范围别道而行。
奇经八脉就是把满溢的气血蓄积起来,所以它并不随同十二经脉流注,它的环运也就不拘于在各经脉的循行通路上了。
温病学题库之选择题
6.在温病学发展过程中,其“温病学形成阶段”是指(B、明清时期7.医学史上第一部传染病学专著是()E、《温疫论》8.《外感温热篇》作者是()A、叶天士9.从概念发病机理和治疗原则上将温病与伤寒明确区分开来的医家是D、王安道10.温病的病名最早见于(B、《黄帝内经》11.《温热经纬》的作者是()D、王孟英12.提出疠气学说的医家是()D、吴又可13.吴鞠通的代表著作是()C、《温病条辨》14.最早认识到温病是伏邪温病的书是()C、《黄帝内经》15.《湿热病篇》的作者是()C、薛生白16.在温病学发展过程中,其“温病学的萌芽阶段”是指()A、战国至晋唐17.在温病学的发展过程中,其“温病学成长阶段”是指()B、宋到金元18.温病学在因证脉治方面形成较为完整体系理论是在()D、清代(二)B1型题(在共用备选答案中选择最佳答案)19.《温热经纬》的作者是(B、王孟英20.《三时伏气外感篇》的作者是(D、叶天士21.温病学的形成阶段是指(C、明至清22.温病学的萌芽阶段是指(A、战国至晋唐23.提出“六气皆从火化”的医家是(B、刘河间24.首先提出“温病不得混称伤寒”的医家是(D、王安道25.余师愚的著作为(B、《疫疹一得》26.戴天章的著作为(A、《伤寒温疫条辨》27.创立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标志温病理论体系形成的医家是C、叶天士D、吴鞠通28.刘河间对温病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A、认为六气皆从火热而化D、热病的治疗应以寒凉药为主(四)X型题(在备选答案中选择正确的答案)29.刘河间对“热病”的贡献有()A、提出“六气皆从火化”B、认为“六经传受,由浅至深,皆是热证,非有阴寒证”C、认为热病初期,不可单用辛温解表E、创制了防风通圣散30.温病学中温疫学派的主要代表医家有()B、吴又可C、戴天章D、余师愚E、杨栗山31.《温热经纬》收集了下面哪些医家的温病条文()A、叶天士B、陈平伯C、余师愚E、薛生白(一)A型题7.“邪之所着,有天受,有传染”,语出()C、《温疫论》8.说明温病的诸特点中,以下哪种提法是欠妥的?()A、病因是感受外邪所致9.“五疫之至,皆相染易”语出()A、《内经》10.下列病种中,哪种属伏气温病()B、春温11.以下哪种不属于温热性质的温病()D、伏暑12.风温,暑温,湿温,秋燥的命名,主要根据的是()A、四时主气13.“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
2022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试题(网友回忆版)
2022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试题(网友回忆版)[单选题]1.《(江南博哥)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商有乱政,而作《汤刑》”,《竹书纪年》记载商王祖甲“重作汤刑”,殷朝甲骨文中也有“王又作辟(刑)”“贞王闻惟辟(刑)”。
用上述材料研究商朝历史,能得出的结论是()。
A.用刑罚维持统治秩序B.律法变化较为频繁C.“礼治”与刑罚并用D.以法家思想治天下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汤刑》很可能就是商代初期所制定地刑事法律。
根据题干描述,与刑罚有关,题目并没有体现礼治,故选A。
[单选题]2.董仲舒《春秋繁露》说:“《春秋》之义,国有大丧者,止宗庙之祭,而不止郊祭。
不敢以父母之丧,废事天地之礼也。
”这一主张强调的是()。
A.天地君王的尊贵B.家庭伦理的纲常C.天人合一的观念D.祭祀事务的礼节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题干中的“国有大丧者,止宗庙之祭,而不止郊祭,不敢以父母之丧,废事天地之礼也”体现出人、君、天三者关系,强调尊天地而贵君权,故选A。
[单选题]3.东晋六朝时期,南迁世家大族多标注“郡望”,如琅珊王氏、陈郡谢氏等,其主要目的是()。
A.区分士庶尊卑B.标记户籍变迁C.便于乡举里选D.表明故土难离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郡望"一词,是"郡"与"望"的合称。
"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郡望"连用,即表示某一地域或范围内的名门大族。
[单选题]4.史学家钱穆说:“在唐代,凡遇军国大事,照例先由中书省属官中书舍人各拟意见,再由中书令即宰相审核裁定,送经皇帝画敕后,再须送门下省,由其属官给事中一番复审,若门下省不同意,还得退回重拟。
因此敕书需得中书、门下两省共同认可。
那道敕书才算合法。
”对这一论述理解准确的是()。
A.门下省成为决策机构B.三省的设立削弱皇帝权力C.中书省沦为执行机构D.决策程序有利于减少失误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题目描述的是军国大事的决策程序,是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的,敕书需得门下、中书两省认可,才合法,AC错误,三省六部制削弱的是相权,故B错误。
针灸医籍选重点总结
概论黄帝内经:①腧穴的数目:人体365穴来源于365天P5②腧穴的含义(别称)P5单or多选③黄帝内经的常识:年代(西汉)4、P11确定疗效的标准:“气调而止”。
气调是是否有效的标准原文1 医经选1.1 《内经·灵枢》选1.1.1 九针十二原第一(节选)P17②针之要,易陈而难入,粗守形,上守神。
(名词解释)②神乎神,客在门,未覩其疾,恶知其原?刺之微,在速迟。
粗守关,上守机。
速迟的含义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泻之,宛陈则除之,邪胜则虚之。
(填空P18顺口的)③往者为逆,来者为顺,明知逆顺,正行无问。
(选择)④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宛陈则除之,邪胜则虚之。
大要曰: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
对于这句话如何让理解?针刺补泻的操作方法(问答)结合解释和按语回答⑤持针之道包括哪些方面?(多选)持针之道,坚者为宝,正指直刺,无针左右,神在秋毫,属意病者,审视血脉者,刺之无殆。
方刺之时,必在悬阳,及与两卫,神属勿去,知病存亡。
血脉者,在腧横居,视之独澄,切之独坚。
⑥视气之剧易,乃可以治也。
这句话指什么?P20(选择)1.1.3 邪气脏腑病形第四(节选)①P23岐伯曰:身半已上者,邪中之也。
邪是指风邪(选择?填空?)中于阴则溜于府,中于阳则溜于经。
②P25刺涩者,必中其脉,随其逆顺而久留之,必先按而循之,已发针,疾按其痏,无令其血出,以和其脉。
诸小者,阴阳形气俱不足,勿取以针,而调以甘药也。
(选择)一些脉象针刺的要求③P26歧伯答曰:荥输治外经,合治内府。
(解释)歧伯答曰:胃合于三里,大肠合入于巨虚上廉,小肠合入于巨虚下廉,三焦合入于委阳,膀胱合入于委中央,胆合入于阳陵泉。
(填空?选择?)④针染于巷(名词解释)1.1.4 根结第五(节选)①P29岐伯曰:形气不足,病气有余,是邪胜也,急泻之。
形气有余,病气不足,急补之。
形气不足,病气不足,此阴阳气俱不足也,不可刺之,刺之则重不足,重不足则阴阳俱竭,血气皆尽,五脏空虚,筋骨髓枯,老者绝灭,壮者不复矣。
黄帝内经(节选)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治脏者,治其腧;治腑者,治其合; 浮肿者,治其经。
中医给您的治病养生建议
1、睡觉是养生保健第一要素。睡觉最佳时 间是晚21:00—早5:00。这个时间相当 于一天的冬季,冬季主藏,冬季不藏,春夏 不长,即第2天没精神。 2、一切药物对治病来说都是治标,不是治 本。因为一切的病都是错误的因产生错误的 果。错误的因不除,错误的果就不会绝根。
治疗
黄帝问曰: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 而已。今治病则不然,何也? 岐伯对曰:往古人居禽兽之间,动作以避寒,阴居 以避暑,内无眷慕之累,外无伸宦之形,此恬憺之 世,邪不能深入也。故毒药不能治其内,针石不能 治其外,故可移精祝由而已。当今之世不然,忧患 缘其内,苦形伤其外,又失四时之从,逆寒暑之宜, 贼风数至,虚邪朝夕,内至五脏骨髓,外伤空窍肌 肤,所以小病必甚,大病必死,祝由不能已也。
19、静养法:安坐床上,把身心一齐放下, 自己浑身如融化,呼吸顺其自然,好像与宇 宙自然融为一体,自然全身气血顺畅。 20、身外之物(人的财物)丢了,都想着 去寻找;可人的本心(道德)丢了,又有几 个人想着要去找回来呢?舍本逐末,悔之晚 矣。
21、运动有两点禁忌:一是不能在气血不 足的时候运动;二是不能在污浊的环境中运 动。 22、什么是悟性?什么是智慧?悟性和智 慧就是用最简单的方法来处理、看待一切事 物。繁和简其实是一回事,是一回事的两个 方面。聪明的人看到的是简单的一面,愚蠢 的人看到的是复杂的一面。
8、维持健康的身体不仅需要“增收(增加 气血)”,也需要“节支(减少血气的损 耗)”。 9、过度地增加食物不仅不会增加血气,而 且会成为身体中的垃圾负担,反过来还得靠 消耗血气来把他们清理掉。五脏六腑是一个 血气加工厂,食物是原材料,加工能力是有 限的,而食物是无限的,所以食物的数量必 须得到控制。
中医综合试题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中医综合科目试题第一部分必答题(1~150小题,每小题1.6分,共240分)一、A型题:1~75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四个选项中,请选择一项最符合的1.《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说明了A.阴阳消长平衡B.阴阳对立制约C.阴阳互根互用D.阴阳相互转化2.所谓“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是指阴阳何种关系失常A.消长平衡 B.对立制约 C.交感互藏 D.互根互用3.《难经经释》所说“脏气受制于我,则邪气不能深入,故为微邪”是指那种疾病传变形式A.母病及子B.子病犯母C.相乘D.相侮4.下列治法中,与相克规律无关的是A.抑木扶土B.培土制水C.滋水涵木D.佐金平木5.与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关系最为密切的是A.肾主封藏B.心主血脉C.脾主运化D.肝主疏泄6.“天癸至”、“太冲脉盛”的生理效应是A.月经来潮B.汗尿排泄C.血液运行D.津液代谢7.五脏六腑之精皆上注于目,其中肝之精气上注于A.瞳子B.黑眼C.眼络D.白眼8.下列与“气主煦之”无关的是A.气郁久从阳而化热B.体温的维持恒定C.脏腑经络组织器官正常的活动D.血和津液的循环运行9.“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生理基础是A.气能生津B.气能行津C.气能摄津D.津能载气10.十二经脉气血贯注的形式是A.循环贯注B.手足贯注C.左右贯注D.上下贯注11.具有“主束骨而利机关”作用的是A.十二经别B.十二经筋C.十五别络D.十二皮部12.《素问•举痛论》所说导致“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营卫不散,热气在中”的是A.怒则气上B.喜则气缓C.悲则气消D.恐则气下13.导致“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的因素是A.味过于甘B.味过与苦C.悲则气消D.味过于咸14.食指络脉诊法始见于A.《小儿药证直决》B.《水镜图决》C.《幼幼集成》D.《望诊遵经》15.唐以前文献中“哕”是指A.干呕B.噫气C.呃逆D.呕吐16.泻下黄臭秽稀便,排便不爽者,其病机是A.暑热内蕴B.脾气虚弱C.湿热内阻D.肝郁脾虚17.胸背彻痛剧烈,主要是由于A.痰浊阻肺B.痰热蕴肺C.心血不足D.心脉闭塞18.三部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虚是A.浮脉B.虚脉C.细脉D.芤脉19.具有沉、弦、长、实、大之脉象特点的脉是A.革脉B.紧脉C.伏脉D.牢脉20.脉来急疾,一息七八制,应是A.疾脉B.促脉C.动脉D.紧脉21.真寒假热证的病机是A.阴盛格阳B.阳气暴脱C.阴盛阳虚D.阴阳俱衰22.下列选项中,属于阴虚证典型表现的是A.发热恶寒B.五心烦热C.精神委靡D.苔黄脉细23.痰少而黏,难于咯出者,应属A.燥痰B.热痰C.湿痰D.风痰24.风湿头痛的特点是A.头痛如裹B.头痛如刺C.头脑空痛D.头痛如劈2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太阴病证典型表现的是A.但欲寐B.腹满而吐C.自利D.舌苔白腻2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下焦病证典型表现的是A.手足心热B.神倦C.耳聋D.唇裂舌焦27.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修本草著作是A.《神农本草经》B.《名医别录》C.《本草经集注》D.《新修本草》28.不宜使用辛味药治疗的病证是A.气虚证B.气滞证C.血寒证D.血瘀证29.下列各组药物中,不宜配伍使用的是A.附子、茵陈蒿B.附子、天花粉C.附子、白术D.附子、桂枝30.下列出哪项外,均属于药性升降沉浮的确定依据是A.药物的剂型B.药物的效用C.药物的性味D.药物的质地轻重31.入汤剂宜煎汤代水的药物是A.海浮石B.炉甘石C.灶心土D.禹余粮32.羌活、白芷皆可用于治疗A.风火牙痛B.创疡肿痛C.寒湿带下D.风寒湿痹33.天花粉的归经是A.肺、心经B.心、肝经C.肝、胃经D.肺、胃经34.甘遂内服最为适宜的剂型是A.汤剂B.露剂C.丸、散剂D.酒剂35.性味甘淡平的药物是A.薏苡仁B.猪苓C.木通D.滑石36.对于出血证,无论属寒属热,有无瘀血.皆可随证配伍使用的药物是A.茜草B.白及C.蒲草D.炮姜37.既能清肺热、降肺气而化痰止咳,又能清胃热、降胃气而止呕止呃的药物是A.柿蒂B.桑白皮C.地骨皮D.枇杷叶38.下列关于药物主治病证的叙述,错误的是A.磁石用治肾虚喘促B.龙骨用治滑脱诸证C.琥珀用治淋证癃闭D.合欢皮用治癫痫39.具有温肾补精,益气养血功效的药物是A.紫河车B.冬虫夏草C.蛤蚧D.龙眼肉40.《普济方》的作者是A.吴又可B.朱棣C.李东恒D.成无己41.具有清热化痰丸、宽胸散结功用的方剂是A.清气化痰丸B.贝母瓜痿散C.小陷胸汤D.温胆汤42.下列选项中,属于麻子仁丸功用的是A.滋阴益气,泻结泄热B.滋阴增液,泄热通便C.温阳散寒,泻结行滞D.润肠泄热,行气通便43.功用为清热解毒,发汗解表的方剂是A.五积散B.石膏汤C.防风通圣散D.银翘散44.治疗肝火犯胃,嘈杂吞酸者,宜首选A.吴茱萸汤B.龙胆泻肝汤C.左金丸D.清胃散45.下列方剂中,含有柴胡、积壳的是A.血府逐瘀汤B.复员活血汤C.四逆散D.小柴胡汤46.患者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咳嗽咯血,心烦易怒,足膝疼热,舌红少苔,迟脉数而有力。
针灸医籍选读教学大纲题库
《针推医籍选》教学大纲(供针灸推拿制本科专业用)Ⅰ前言《针推医籍选读》是专门研究古代医家关于针灸理论和临床有关论述的一门课程。
它收录了《内经》及《内经》后不同时期医家的著述,是针灸推拿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内容涉及针灸的多方面知识。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史学研究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学习经典针灸理论和方法是进一步掌握现行针灸理论和方法的重要手段。
该课程对于加深本专业学生对传统经络、腧穴、刺法灸法理论的理解,指导临床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针推医籍选》作为介于专业基础课和临床课之间的一门桥梁课程,是针灸推拿专业的必修课,是本专业教学的后期提高课。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就是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阐述本学科的基本内容,使学生能从历史的角度客观地认识古代针灸理论和方法的形成、演变及其真实的含义,掌握本学科的有关知识,为指导临床服务。
同时,也使学生能比较系统地了解古代针灸学术的发展,学会辨证地分析问题,培养学生阅读古医籍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针推理论水平和运用理论分析与指导临床实践的能力。
本大纲适用于针灸推拿、针灸外向型专业五年制汉、民族本科学生使用。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1、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国家执业资质标准要求及章节之间相互关系),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2、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专业要求和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3、总教学参考学时为36,即理论课36学时。
Ⅱ正文上篇《黄帝内经》选第一章《黄帝内经》概论一、教学目的:1、学习《黄帝内经》中的不同经络、腧穴理论;《黄帝内经》中的不同刺法灸法理论;《黄帝内经》中的针灸临床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行与
阳
甲
丙
戊
庚
壬
阴
乙
丁
己
辛
癸
其中属阳者为刚,属阴者为柔。阳经配以阳干, 阴经配以阴干。根据五行相生的关系,把阴经 井穴配以乙木,依次相生,故荥穴配以丁火, 腧穴配以己土,经穴配以辛金,合穴配以癸水。 为了阴阳相配,再结合五行相克的关系,又把 阳经的井穴配以庚金,依次相克,成为荥穴配 壬水,输穴配甲木,经穴配丙火,合穴配戊土。 为了便于阅读,表示如下:
这种理论推广应用于临床,可以针刺五输穴治 疗五脏疾病。如井穴属木,凡是与肝有关的疾 病,可取用井穴;荥穴属火,凡与心有关的疾 病, 可取用荥穴等。再根据五行子母相生的 关系,作为取穴的方法之一。如肝经属木,肝 经的荥穴行间属火 ,火为木所生,行间就是 肝经的子穴;合穴曲泉属水,木为水所生,曲 泉就是肝经的母穴。临床上就按照“虚则补其 母,实则泻其子”的治则,分别取用子母穴以 治疗肝病的实证和虚证。其余亦可依此类推。
根据在第六十六难的论述,不仅各阳经中有一 个原穴,而且各阴经中也有原穴。不过各阴经 是“以输为原”,也就是阴经的五腧穴之一的 输穴,同时也是它的原穴。
三焦为阳气之根,六腑属阳,其气皆三焦所出, 故曰共一气也。
原文- 论井穴为始的道理
六十三难曰:《十变》言,五脏六腑荥合,皆 以井为始者,何也?
《难经》选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 马惠芳
概述
《难经》的内容涉及阴阳五行、藏象、经络、 生理、病理、诊断、治则、针灸等诸多方面。 内容简要,辨析精微,对中医理念发展有深远 影响。针灸作为古代的主要治疗方法,在《难 经》中也有较多论述,八十一难中有三十二难 涉及经络、腧穴、刺法、针灸治疗等内容,学 术方面也有独特之处。
从第1-21难,主要介绍脉学基本知识,脉诊基 本方法,以及正常脉象和反常脉象等内容。
➢ 在脉学知识方面,首先提出了“独取寸口”的 诊脉方法,并讨论了它的诊病原理。
➢ 提出了尺部脉是反映人体元气盛衰的“根”脉; 反常脉象包括辨别脏腑病变的损脉、至脉、歇 止脉和一脏脉象有十种变态等。
第22-29难,主要介绍各经脉的长度,经气流行 输注的次序,十五络脉,各经经气衰竭时的症 状、预后,以及奇经八脉的问题。
五输穴阴阳五行与天干配属表
井荥输经合 阳 庚金 壬水 甲木 丙火 戊土 阴 乙木 丁火 己土 辛金 癸水
据上表可以看出:阳经和阴经之间,从天干阴 阳相配而论,以阳干配阴干;从五行相克来说, 以阳经之行克阴经之行。它的意义,主要为了 说明经脉和腧穴的正常关系,应该阴阳相合, 刚柔相济。所以下文又举阴井乙木,阳井庚金 为例说明。因为阴经井穴属于阴干乙木,阳经 井穴属于阳干庚金 ,以阳合阴,以刚济柔。 所以说“庚者乙之刚”“乙者庚之柔”。其余 可以类推。
然:井者,东方春也,万物之始生。诸蚑行喘 息,蜎飞蠕动,当生之物,莫不以春生。故岁 数始于春,日数始于甲,故以井为始也。
注释
诸蚑行喘息,蜎飞蠕动:蚑,虫类缓慢行动状 态。喘息,《难经经释》“言有气以息”,即 呼吸的意思。蜎,虫类飞翔状态。蠕,虫类爬 行状态。诸蚑行喘息,蜎飞蠕动,是说冬天蛰 伏的各种虫类,到了春天都开始活动了。
按语
井穴为始是五输穴的排序问题,文中借用了春 天阳气回升,气候转暖,万物复苏萌生,蛰虫 萌动,日数始于甲为喻,不外乎说明万事万物 都有一个开始,五输穴既然存在一个排序问题, 必然有一个起点,这个起点就是井穴。可见, 此节并无深奥的道理。
原文- 论五输穴的五行属性
六十四难曰:《十变》又言,阴井木,阳井金; 阴荥火,阳荥水;阴俞土,阳俞木,阴经金, 阳经火;阴合水,阳合土。阴阳皆不同,其意 何也?
62至68难,主要论述了腧穴部分。 69至81难主要为针法部分。
腧穴部分
包括62-68难。主要论述狭义的腧穴以及与之 有关的一些特定穴。这些腧穴是前人在针灸治 疗实践中,总结出的一些具有特殊作用的腧穴。 主要有五输穴、俞募穴等。本篇除了讨论五脏 的募穴和俞穴的治疗作用以及五输穴的主治病 症外,主要是对五输穴、原穴,作了重点的论 述,尤其在原穴方面阐发较多。包括对这些特 定穴命名的意义、与经气运行出入的关系、所 属脏腑的区别及其阴阳五行的属性等,都作了 较具体的介绍。
在生理功能方面特别详细地讨论了三焦的部位、 功能和主治俞穴,38难提出了三焦“有名无形” 的论点,这对后世研究三焦起了重要作用;描 述了命门的部位、功能及其与肾的关系,赋予 了命门以新的含义,并强调了它在生命活动中 的重要意义。另外也介绍了八会穴。
第48至61难,主要论述了疾病的病因病理、病 证和诊断等内容。
原文- 论井穴、合穴出入的意义
六十五难曰:经言,所出为井,所入为合,其 法奈何?
原文- 论井穴为始
六十二难曰:脏井荥有五,腑独有六者,何谓 也?
然:腑者阳也,三焦行于诸阳,故置一俞名曰 原。腑有六者,亦与三焦共一气也。
按语
十二经脉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各有五个重 要穴位,名为井、荥、输、经、合,简称五输 穴。其中六腑的经脉,还多一个穴位,叫原穴。 为什么六腑多一个原穴呢?《难经》认为:三 焦虽然只是六腑之一,但三焦之气则行于诸阳 经之间,与诸阳经贯通共成一气。因此把各阳 经中三焦之气所过之处,添置一个穴位,称原 穴,这就是所谓“所过为原”。
然:是刚柔之事也。阴井乙木,阳井庚金。阳 井庚,庚者,乙之刚也;阴井乙,乙者,庚之 柔也。乙为木,故言阴井木也;庚为金,故言 阳井金也。余皆仿此。
五输穴的五行属性
井穴 荥穴 输穴 经穴 合穴 阴经 木 火 土 金 水 阳经 金 水 木 火 土
本难是把井、荥、输、经、合五输穴,各配合 阴阳五行,结合十天干来区别其属性,以说明 其相互关系。其配合方法如下表:
➢ 在奇经八脉方面,讨论了奇经的要领、数目、 名称、循行部位,与十二经脉的关系和发病症 候等,特别是奇经概念的论述,有助于加深理 解奇经八脉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规律。
从30-47难,详细记载了五脏六腑的形成、周 长、直径、长度、阔度、重量及容量等。对于 消化道的重要部位,也分别给予形象的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