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退位减法》教案教学设计.doc
不退位减法教案教学
不退位减法教案教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独立进行不退位减法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不退位减法计算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不退位减法的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练习本和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不退位减法教案教学。
2. 讲解不退位减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举例示范,让学生理解不退位减法的计算过程。
4. 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6. 课堂小结,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完成不退位减法的练习题。
3. 准备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六、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清晰地了解不退位减法的计算过程。
2. 运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3. 采用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4. 运用激励评价法,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主学习。
七、教学步骤:1. 出示不退位减法的计算题目,引导学生观察题目特点。
2. 讲解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明白不退位的含义。
3. 示范计算过程,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动手操作。
4. 学生独立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组织小组竞赛,检验学生掌握情况。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等。
2. 练习题评价: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对错误情况进行分析。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协作等。
九、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不退位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介绍不退位减法的相关数学知识,如不退位减法的原理等。
3.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其他减法运算的规律和方法。
十、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掌握情况如何。
2.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有无照顾到全体学生等。
3.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需要调整和改进。
2.2.1不退位减法(教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
2.2.1不退位减法(教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运用。
2.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不退位减法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不退位减法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2. 教学难点:理解不退位减法的计算原理,熟练进行计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复习退位减法,引导学生发现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 提问:我们在学习退位减法时,遇到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2. 讲解新课- 讲解不退位减法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 通过具体例子,展示不退位减法的计算过程。
- 引导学生总结不退位减法的计算规律。
3. 练习巩固- 设计不同类型的不退位减法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 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计算心得。
4. 应用拓展- 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不退位减法解决问题。
- 引导学生将不退位减法与其他数学知识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反馈-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享学习收获。
- 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日常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不退位减法解决,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 通过课后作业和练习,了解学生对不退位减法的掌握程度,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七、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不退位减法的概念及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运用不退位减法的能力。
3. 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合作学习能力。
八、教学资源1. 课本、练习册等教材资源。
2. 网络资源,如教学视频、在线练习等。
3. 学生作品展示,如课后作业、实际问题解决案例等。
九、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个性化指导。
二年级数学上册《不退位减》教案、教学设计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图片等,形象生动地展示不退位减法的运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
-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通过小组讨论、互助学习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策略:
-注重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设计不同难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不退位减法的运算技巧。
(4)拓展:引导学生运用不退位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5)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难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4.教学评价:
-采用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
-适时给予学生反馈和鼓励,建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精讲多练,将讲解与练习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
3.教学步骤:
(1)导入:通过创设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不退位减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知:讲解不退位减法的运算规则,结合具体例题,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运算方法。
此外,二年级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和游戏化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较大,教师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让学生在掌握不退位减法运算方法的同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思维能力。
b.教师引导学生用减法运算来解决这个问题,讲解不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c.教师示范计算过程,强调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的规则。
不退位减法教案教学
不退位减法教案教学教学对象:小学一年级教学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不退位减法的概念。
2. 学生能够运用不退位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正确进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退位减法和不退位减法的练习题。
2. 教师准备黑板和粉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不退位减法的概念。
2. 教师通过举例解释不退位减法的含义。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 教师通过示例演示不退位减法的计算过程。
3. 教师引导学生跟随一起进行计算练习。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答案展示和讲解。
3. 教师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不退位减法游戏(10分钟)1. 教师设计一个不退位减法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不退位减法。
2. 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比赛。
3. 教师对比赛结果进行点评和奖励。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技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练习和游戏中的收获和感受。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解答不退位减法的练习题。
2. 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和计算准确性。
3. 学生对不退位减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发放巩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答案展示和讲解。
3. 教师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和指导。
七、不退位减法应用题解答(10分钟)1. 教师发放不退位减法的应用题,学生独立解答。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答案展示和讲解。
3. 教师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和指导。
八、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技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练习和应用题解答中的收获和感受。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九、家庭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不退位减法的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在家长监督下完成。
《不退位减法》教案
在今天的不退位减法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这一概念的理解程度有所不同。有的学生能够迅速掌握运算规则,而有的则在识别何时使用不退位减法上遇到了困难。这让我意识到,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尝试通过生活实例导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这一点从学生们的积极参与中得到了积极反馈,他们对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感到兴奋。然而,我也注意到,在理论介绍部分,可能需要更多具体的例子和解释,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退位减法的概念。
-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包括对齐数位、从低位开始逐位相减、处理进位等。
-能够运用不退位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等。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将重点强调数字对齐的重要性,通过例题演示和练习,确保学生能够熟练进行不退位减法计算。
2.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难点在于:
-理解为何在某些情况下不需要退位,特别是在处理十位和百位时。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不退位减法》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不需要借位的减法情况?”(例如,购物时计算找零)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不退位减法的奥秘。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不退位减法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不退位减法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不退位减法教案(共12篇)
不退位减法教案(共12篇)篇1:不退位减法教案不退位减法教案教学内容:课本P16、17例1,练习三1---3题。
教学目标: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鼓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结合情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主题图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出示主题图。
2、分小组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3.报道:从哪里可以看出北京赢了?4.根据这些信息,你可以问什么问题?你能回答吗?[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1、教学例1.仔细地观察图。
怎么解决聪聪的问题。
板书算式:56-22,思考计算方法,在练习本上试算。
小组交流算法。
指名汇报。
2、小结:先自己归纳,再得出: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
[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1.完成第19页,做第一题。
学生可以独立完成。
选择一个问题,和同桌交流。
报告结果和算法。
2、完成第20页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是怎么想的3.完成练习3,问题2,学生独立完成。
报告、修改和观察两个问题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在小组内交流发现。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掌握计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到了什么?老师指导学生梳理。
学生在回答前互相交谈:同位数对齐,从个位数开始,个位数减一位数,十位数减十位数。
五、随堂练习篇2:退位减法教案退位减法教案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个位不够减的十位退一,到个位当10的道理。
2、掌握计算过程,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算理,正确计算。
笔算(不退位减)(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笔算(不退位减)(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 不退位减法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 教学难点:理解不退位减法的计算原理,熟练运用计算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教具或者实物,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观察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发现并总结不退位减法的计算规律。
(2)教师示范并讲解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明确计算步骤。
(3)学生分组讨论,交流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
3. 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一些不退位减法的计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2)学生互相交换练习本,互相批改,互相讨论,纠正错误,提高计算准确性。
4. 应用拓展(1)引导学生运用不退位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教师出示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运用不退位减法进行解答。
5. 总结反馈(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确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2)学生反馈本节课的学习感受,提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给予解答和指导。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态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笔算(不退位减),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了计算准确性,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和概括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不退位减》教案(精选3篇)
《不退位减》教案(精选3篇)《不退位减》篇11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会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减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生活,明显看出大部分的学生都长大了,从不同的方面都能表现出来,尤其是个人的理解问题及懂事程度上都有较大提高。
虽然是这样,但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主要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创造。
同时将所学到了理论进一步在生活中应用,从而达到教者的目的。
针对这一特点,在平日的教学中,应注重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观察发现,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
同时,他们对于简单的事物有所掌握,同时对熟悉的知识有所感悟,具备表演的欲望。
现在班里大部分学生都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能够端正学习态度,对学习较为感兴趣、有信心。
学习充满热情,能够运用自己的学习方法活学活用。
学习习惯方面,学生能够课前做好准备,课堂气氛活跃,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发言、思考,声音响亮。
同学们互相帮助、共同解决。
课后还能认真独立完成作业,但书写时字迹及作业要求仍需下大力度。
总之,二年级的学生在行为习惯方面的培养依然是教育重点,希望通过老师们的不懈努力,学生的各方面都有稳步提高。
3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笔算的计算方法,熟练的进行计算难点: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不退位减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出示金牌榜统计表,观察图,问: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学情预测:北京和美国一共得多少块?北京和英国一共得多少块??美国比俄罗斯多得多少块?美国比北京少得多少块??学生列式,可以用笔算加法解决。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2单元第一课时 不退位减》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第一课时:不退位减人教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生能够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不退位减法解决具体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示范教学等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2.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注重策略选择和操作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够运用不退位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1.灵活运用不退位减法解决复杂问题。
2.发现问题解决中的规律和技巧。
四、教学过程1. 暖身•利用数学游戏或谜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准备进入课堂学习状态。
2. 导入•老师出示一个简单的不退位减法例子,让学生尝试计算,并分享他们的解决思路。
3. 提出问题•让学生观察几个数字,指出它们的规律,引导学生发现不退位减法的特点。
4. 教学展开•介绍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步骤,并通过多个例子演示如何进行不退位减法操作。
5. 操练•让学生分组,完成一系列不退位减法练习题,检查学生的计算过程和答案。
6. 拓展•引导学生应用不退位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场景、班级人数统计等,在实际操作中加深理解。
7.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学生总结不退位减法的规律和解题技巧。
五、作业布置•布置一定量的不退位减法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课外巩固。
•提出一个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不退位减法进行求解。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学生们在学习中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祝大家学习进步!。
不退位减法教案教学
不退位减法教案教学教学对象:小学一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不退位减法的概念。
2. 学生能够运用不退位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不退位减法进行计算。
教学内容:第一章:不退位减法的概念1.1 引导学生理解不退位减法的定义。
1.2 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不退位减法的特点。
第二章: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2.1 引导学生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步骤。
2.2 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第三章:不退位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1 引导学生理解不退位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2 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不退位减法进行计算。
第四章:不退位减法的练习与巩固4.1 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第五章:不退位减法的拓展与提高5.1 引导学生探索不退位减法的拓展问题。
5.2 通过拓展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练习题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不退位减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1. 教案、PPT、练习题、实际问题案例等。
2. 教学辅助工具如黑板、投影仪等。
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实践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通过实例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不退位减法的概念和应用。
3. 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4. 鼓励学生提问和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步骤:1. 引入不退位减法的概念,让学生理解不退位减法的定义。
2. 讲解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步骤。
3. 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不退位减法进行计算,理解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探索不退位减法的拓展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8.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不退位减法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不退位减法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够正确进行不退位减法运算;(2)能够理解不退位减法的基本原理。
1.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不退位减法的定义:不退位减法是指在减法运算中,被减数的某一位不够减时,从它的前一位退一作十,和本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减。
2.2 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1)从个位开始减,如果被减数的某一位不够减,则从它的前一位退一作十,和本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减;(2)如果前一位也不够减,则继续向前一位退一作十,直到有足够的数进行减法运算。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1)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2)能够正确进行不退位减法运算。
3.2 教学难点:(1)理解不退位减法的原理;(2)在实际运算中,能够灵活运用不退位减法。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讲解不退位减法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4.2 new 授:(1)讲解不退位减法的原理和计算方法;(2)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进行不退位减法的练习。
4.3 练习:(1)让学生进行不退位减法的练习题;(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4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不退位减法的重要性和应用。
第五章:课后作业布置一些不退位减法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是否需要改进教学方法。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评价:通过课堂提问、练习情况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对不退位减法的掌握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积极的引导和鼓励。
6.2 课后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关注学生对不退位减法的理解和运用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不退位减法教案教学
不退位减法教案教学第一章:不退位减法概念介绍1.1 不退位减法的定义:不退位减法是指在减法运算中,被减数与减数的相同数位对齐后,从个位开始减起,如果某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一作10,加上原来的数再减。
这种减法运算方法称为不退位减法。
1.2 不退位减法的重要性:不退位减法是小学数学中的基础运算方法,对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掌握不退位减法对于后续学习多位数减法、带分数减法等复杂运算具有促进作用。
第二章:不退位减法的运算规则2.1 相同数位对齐:在进行不退位减法运算时,需要将被减数和减数的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
如果被减数的某一位小于减数的对应位,则需要从前一位退一作10,加上原来的数再减。
2.2 借位运算:当被减数的某一位小于减数的对应位时,需要进行借位运算。
借位运算的方法是将前一位的数减1,将得到的差与原来的数位相加,再进行减法运算。
2.3 不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开始进行减法运算;(3)如果某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则从前一位退一作10,加上原来的数再减;(4)继续进行减法运算,直到所有数位都完成减法运算。
第三章:不退位减法的运算实例3.1 实例1:被减数:345减数:231解题步骤:(1)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2)5-1=4;(3)4-3=1;(4)3-2=1;最终结果:1143.2 实例2:被减数:768减数:547解题步骤:(1)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2)8-7=1;(3)6-4=2;(4)7-5=2;最终结果:221第四章:不退位减法的练习与巩固4.1 练习题1:减数:278计算结果:4.2 练习题2:被减数:890减数:567计算结果:4.3 巩固练习:(1)被减数:3456,减数:2345,计算结果;(2)被减数:789,减数:543,计算结果。
第五章:不退位减法的应用拓展5.1 不退位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不退位减法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购物找零、工资计算等。
《不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不退位减法》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西师版数学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节中的例2及相应的课堂活动和练习题2.教学目标2.1通过观察、操作、讨论和交流,经历探索20以内的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理解并掌握20以内的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认识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2.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2.3在主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20以内的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通过观察、操作、讨论和交流,经历探索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并熟练掌握。
4.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计数器等。
学生每人准备小棒、计数器、课本等。
5.教学过程5.1 复习导入(回忆城P3)14+3= 11+8= 4+12=11+4= 6+12= 7+12=12+4= 15+2= 4+15=学生口答后,老师引导学生说出:个位上的数对着个位上的数加。
5.2 新课授入(新知城P4)小明先摆了15根小棒,送给了小红2根,还剩多少?老师:该怎样列算式?学生:15-2=出示图五(老师板书15-2=)老师:板书课题《不退位减法》学生:齐读课题老师:怎样计算,说说你的方法。
学生:小棒,计数器,口算…老师:用小棒表示一下,该怎样计算活动一:学生在位置上用小棒来演示15-2的过程活动结束,请一个学生上讲台来演示15-2的过程老师出示图六,一起来看这个15-2用小棒演示的过程。
活动二:学生在位置上用计数器来表示15-2活动结束,请一个学生上讲台来展示老师出示图七,一起来看15-2用计数器演示的过程老师:根据刚才的两种方法,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个位上的数对着个位上的数减出示图八:学生齐读两遍练习题:19-4= 15-4= 16-4=认识减法各部分名称(P10)15-2=13(减号前面的数叫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叫减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差)老师板书减法各部分名称(学生齐读)5.3 知识巩固(挑战城P11)(1)图十二:16-4=()在这个算式中,被减数是(),减数是(),差是()被减数是17,减数是5,差是多少?(2)图十三:找朋友连线5.4 回顾知识老师引导学生说一说本节课的知识。
不退位的减法教学设计
不退位的减法教学设计一、引言减法是数学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对于学生来说,掌握减法是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
然而,减法教学往往被认为是相对难以掌握的,尤其是退位减法。
因此,本文将介绍一种不退位的减法教学设计,通过引入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减法。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2. 理解不退位减法的原理和方法;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4.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设计1. 导入环节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启发学生对减法的认识,例如:“小明有5个苹果,他吃掉了3个,现在还剩下几个苹果?”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减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 引入不退位减法在学生基本掌握减法的概念后,引入不退位减法的原理和方法。
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图表,展示不同于传统减法的计算方式,重点讲解借位的方法和思路。
3. 讲解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步骤详细讲解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步骤,包括对齐、逐位计算和记录借位等。
4. 练习与巩固设计一系列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的不退位减法技巧。
通过不同难度的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拓展与应用引导学生将所学的不退位减法应用到日常生活和实际问题中。
设计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减法问题,鼓励学生通过减法计算解决问题。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引入法: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引发学生对减法的兴趣和思考,增加学习的情境感。
2. 图表展示法:通过绘制图表、图示等形式,直观生动地展示不退位减法的计算过程和方法,方便学生理解和运用。
3. 逐步引导法: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掌握不退位减法的步骤和技巧,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小测验、问题解答、实际问题求解等方式进行评估。
通过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
六、教学反思与改进教学过程中需要及时反思并总结,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不足之处,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不退位减法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不退位减法计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直观演示、操作练习,让学生理解不退位减法的计算原理。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勇于尝试、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不退位减法的含义与计算方法。
2. 不退位减法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
2. 教学难点:理解不退位减法的计算原理,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灵活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加法运算,引导学生思考:减法与加法有什么关系?(2)出示不退位减法的例子,让学生观察、思考:不退位减法是什么意思?2. 讲解不退位减法:(1)讲解不退位减法的含义与计算方法。
(2)通过直观演示、操作练习,让学生理解不退位减法的计算原理。
3. 练习巩固:(1)让学生独立完成不退位减法的练习题。
(2)组织学生相互检查、讨论,纠正错误。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注意事项。
5. 课后作业:布置不退位减法的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在家长监督下完成。
六、教学策略:1. 采用情境教学法,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退位减法。
2. 运用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采用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沟通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成果评价: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评价学生的计算准确性及速度。
3. 课后作业评价:批改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不退位减法的掌握情况。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不退位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不退位减数学教案设计
不退位减數學教案設計
标题:不退位减數學教案設計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理解和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解两位数与一位数的不退位减法,例如:43-5=38,67-3=64等。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进入主题,如:“小明有43个糖果,他吃了5个,现在还剩下多少?”让学生尝试解答。
2. 讲解新课
(1) 教师先示范一个具体的例子,如:43-5=?首先从被减数的个位开始相减(3-5不够减),这时需要向十位借1(但不需要改变十位的数值),然后变成13-5=8,再将结果写在个位上。
然后再进行十位的相减(4-0=4),最后得到答案是38。
(2) 通过多做几个类似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种计算方法。
3. 练习巩固
(1) 学生自己动手做练习题,教师可以适时指导和纠正。
(2) 设计一些实际的问题让学生解决,以检验他们是否真正掌握了这个知识点。
4. 总结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强调不退位减法的关键在于“向高位借1”。
四、作业布置:
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作为家庭作业,以便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估:
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反馈,观察和评估学生对不退位减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随时注意学生的学习情况,如有必要,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确保所有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这个知识点。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不退位减法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不退位减法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不退位减法的概念,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内容:1. 不退位减法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 不退位减法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教学重点:1. 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2. 将不退位减法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教学难点:1. 不退位减法的计算过程2. 解决实际问题时的不退位减法应用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练习题3. 实物教具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加法运算,引导学生思考减法与加法的关系。
2. 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了加法,减法又是怎样的运算呢?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不退位减法的概念,通过PPT展示不退位减法的计算过程。
2. 讲解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分组进行练习,让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共同完成练习题。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纠正错误,巩固知识点。
四、实例讲解(15分钟)1. 通过PPT展示实例,让学生观察、分析,并提出问题。
2. 引导学生运用不退位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不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不退位减法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实际应用,使学生掌握了不退位减法的基本知识。
在课堂练习环节,学生通过互相讨论、交流,巩固了所学内容。
在实例讲解环节,学生能够将不退位减法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困生,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六、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不退位减》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不退位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不退位减法的概念和意义。
2.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能够灵活运用不退位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1.不退位减法的定义和特点。
2.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
1.理解不退位减法与传统减法的区别。
2.灵活运用不退位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板书、实物道具等。
2.学生准备:课本、练习册等。
五、教学内容与步骤
1. 引入
•老师简要介绍不退位减法的概念,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
•讲解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与传统减法进行对比。
•演示几个简单的例题,让学生掌握不退位减法的步骤。
3. 练习
•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师生互动,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4. 拓展
•引导学生思考不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让学生自主探究更多相关问题。
5. 总结
•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不退位减法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六、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不退位减法的运用。
七、教学反思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总结优缺点,为下节课的教学提供参考。
以上是本节课《不退位减》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不退位减法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
《不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鼓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结合情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切入举偶
1、出示主题图。
2、分小组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3、汇报: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北京赢了?4、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会解答吗?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玩中学
1、教学例1.
仔细地观察图。
怎么解决聪聪的问题。
板书算式:36-23,思考计算方法,在练习本上试算。
小组交流算法。
指名汇报。
2、小结:先自己归纳,再得出: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
[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三、玩中做
1、完成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
选择一道题与同桌交流算法。
汇报结果及算法。
2、完成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3、完成练习三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
汇报、订正观察两道题的区别与联系,在小组内交流发现。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掌握计算方法。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梳理。
学生先互相说说再回答: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
反思: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笔算中的“对位”问题比较突
出。
年级第周备课教案
备课日期:20xx年5月22日使用日期:年
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