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烟盒舞的起源探析
彝族烟盒舞教学大纲
彝族烟盒舞教学大纲彝族烟盒舞教学大纲烟盒舞是彝族传统舞蹈中的一种独特形式,以其独特的动作和节奏而闻名。
它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还承载着彝族人民的情感和历史记忆。
为了传承和弘扬这一独特的舞蹈形式,制定一份彝族烟盒舞教学大纲是非常必要的。
一、舞蹈背景和起源彝族烟盒舞起源于古代彝族部落社会,是彝族人民在狩猎、祭祀和庆典活动中的表达方式。
烟盒舞的动作灵感来源于彝族人民的生活和劳动场景,如狩猎、种田和编织等。
舞蹈中的动作流畅而有力,展现了彝族人民的勇敢和坚韧精神。
二、舞蹈形式和技巧彝族烟盒舞的形式多样,既有独舞,也有群舞。
在独舞中,舞者手持烟盒,通过手臂、腰部和腿部的灵活运动展示舞蹈的美感。
在群舞中,舞者们以编队的形式进行舞蹈,通过协调的动作和队形变化展现出舞蹈的壮观和统一。
舞蹈技巧方面,彝族烟盒舞注重舞者的身体协调性和柔韧性。
舞者需要通过训练,掌握舞蹈中的各种动作和技巧,如手臂的挥舞、腰部的扭动和腿部的跳跃等。
同时,舞者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节奏感和表现力,以将舞蹈的情感和内涵传达给观众。
三、舞蹈意义和价值彝族烟盒舞不仅是一种艺术表演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身份认同的象征。
通过舞蹈,彝族人民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传递彝族文化的精髓和价值观。
同时,烟盒舞也成为了彝族人民与外界交流和交流的桥梁,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彝族文化。
四、教学大纲制定的必要性制定一份彝族烟盒舞教学大纲对于传承和发展这一舞蹈形式至关重要。
首先,教学大纲可以系统地总结和归纳烟盒舞的基本动作和技巧,为学习者提供清晰的指导和学习路径。
其次,教学大纲可以规范教学过程,确保舞蹈的传承和教学质量。
最后,教学大纲可以促进烟盒舞的传播和推广,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彝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中来。
五、教学大纲的内容和组织方式教学大纲的内容应包括烟盒舞的基本动作和技巧、舞蹈的起源和意义、舞蹈的表演形式和演出要求等。
同时,教学大纲还应包括教学过程和评估标准,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学习者的学习成果。
舞蹈表演专业-浅谈云南彝族烟盒舞的风格特征和价值
摘要烟盒舞是彝族璀璨歌舞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歌舞种类之一,因舞蹈时会双手持“烟盒”边敲边舞而得名,本文通过三个方面对烟盒舞的风格特征进行阐述。
再通过介绍彝族人民的图腾崇拜历史渊源对彝族人民的文化精神进行了介绍,整合二者将彝族人民通过悠久历史创造出来的璀璨文明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文可以让更多人对烟盒舞进行关注、了解和学习,让烟盒舞和彝族精神得以传承。
关键词步伐技巧动律形态音乐表现黑虎图腾崇拜AbstractCigarette box dance i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 types of singing and dancing in the bright singing and dancing culture of the Yi people. It is named after dancing and dancing while holding the "cigarette box" with both hands. This article explains the style characteristics of cigarette box dance through three aspects. Then, by introducing the historical origin of the totem worship of the Yi people, the cultural spirit of the Yi people is introduced, and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wo analyzes the bright civilization created by the Yi people through a long history. I hope that through this article, more people can dance the cigarette box Pay attention, understand and learn, so that the cigarette box dance and the Yi people's spirit can be passed on.Keywords Step skills rhythm forms musical performance black tiger totem worship目录一、引言 (1)二、云南彝族烟盒舞的风格特征 (1)(一)灵活多变的步伐技巧表现特征 (1)(二)柔、韧、脆中的动律形态特征 (1)(三)“四弦”风情的音乐表现特征 (4)三、云南彝族烟盒舞的价值 (5)(一)承袭民族黑虎图腾崇拜的价值 (5)(二)彝族勒俄特依宗教的民族文化价值 (6)四、结语 (7)参考文献 (7)致谢 (9)浅谈云南彝族烟盒舞的风格特征及价值杨晨一、引言烟盒舞是彝族璀璨歌舞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歌舞种类之一,因舞蹈时会双手持“烟盒”边敲边舞而得名,是彝族传统红白喜事、宗教祭奠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云南石屏“烟盒舞”的文化内涵探微
云南石屏“烟盒舞”的文化内涵探微文化艺术-_..——}云南}I石屏”烟盒舞”的文化内涵探微彝族文化的价值,就在于透过文化的表层形态揭示一个族群整体的人文内涵,从而展现出人类不屈的生命历史和一往无前的精神探求.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民族若能保留自己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就能保证该民族的情感与个性不会消散,也就标明了此民族存在的价值.风光旖旎,民风古朴,居住在滇东南石屏县异龙湖畔的彝族聪慧纯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民间歌舞.继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影视作品《花腰新娘》之后,石屏的彝族歌舞在各种演出场合频频出现,“烟盒舞”便是其中的一朵民族奇葩.在新的时空环境内,展示大家的烟盒舞的舞蹈形态大多是经过加工后的新包装,在”原汁,原味”的基础上,经改编唯美有余,此种民舞具有”新民舞”的意义.另外,旅游景点的大力开发使烟盒舞面对的是广大游客,主要突出娱乐性和观赏性,具有旅游文化的特质;再者,出现了一部分经专业艺术家创作后的优秀烟盒舞作品如《弹》,他们强化了原民族舞蹈的风格韵律,动作变化更为丰富优美,既保持了民间舞蹈的”土风”味,又适应了文化的艺术欣赏品味.可见烟盒舞在当下呈现多元,多样,复杂的发展态势,即民舞文化内涵和功能的多元性.当下石屏烟盒舞的表现形式石屏县传说是元朝末年,为了庆祝石屏彝族首领马黑奴战胜女土司万氏母而跳起娴盒舞.烟盒舞是在跳乐的基础上衍变而来的,至今烟盒舞中还保留了许多跳乐的痕迹.随着社会的发展,石屏烟盒舞一共整理出两百多套,在技巧性,表演性方面都有很大提高.烟盒舞分正弦(母弦)和杂弦(子弦)两大类.”正弦”只舞不唱,有”三步弦”,”二步半”,”一步半”,”歪歪弦”等动作.”杂弦”一般又唱又跳,舞蹈形式和内容均较丰富.有的已发展成为能表现一定情节内容的和塑造人物形象的表演性舞蹈.如表现风趣乐观的老人舞蹈《老人家》,讽刺贪心人的《猴子掰包谷》,表现劳动生产的《哑巴砍柴》,表现动物生活的《鸽子学飞》等等『1u.烟盒舞的图形变化也很有特色,除一般的圈舞外,有丰富多采的穿花图形变化和组合.有6人穿花,4人穿花,3人穿花,2人穿花等,舞蹈和图形变化配合巧妙和谐,成为烟盒舞风格特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烟盒舞的风格特点烟盒舞与彝族生活有密切的关系.清代石屏文人张舜的诗“金黄篾帽布围腰,腿胯高掀足不包.草露野田来获稻,歌声唱彻月明宵.”【2_反映了逢年过节都要跳舞.甚至在一般的宴席上, 也要舞蹈一番,更不用说是青年男女每晚相约唱跳,所谓”悲喜醉怒皆舞蹈”【.总之,随时随地,只要兴致一来,非唱跳一气才普慧j能胸中畅快.跳烟盒舞时全身轻松自如,两手持烟盒,以手带动手臂随身体前后灵活地摆动,肩,肘,腕转绕非常连贯自然.内在的韵律轻松自如,舞蹈节奏热烈分明,动作干净稳健,力度刚柔相济,气息松紧有.特殊的难度技巧套路,构成了烟盒舞的整个风格特征.烟盒舞的风格特点在坝区和山区还有很多不同,坝区湖边一带的舞蹈多与湖,鱼,虾,船等有关,而山区则多跟山,树,野兽,豺狼相联系.区域和个人之间的风貌也千差万别.但总的都能看出舞蹈是源出一处,一脉相传,始终带有最普遍,最典型的“三步弦”的特点.烟盒舞在当下社会转型中的传承对于石屏彝族烟盒舞如何在多元化的环境中生存发展的问题,是一个不断提高认知的过程.从《云南映象》之后,石屏人越来越认识到,烟盒舞是植根于人民生活沃土中的传统文化,烟盒舞是在特定的民俗事象中传承发展的,只要这个民族仍然保留着适于民间舞蹈生存的民俗活动空间,民间舞蹈将与人民永存.近几年,城市生活中的烟盒舞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那些隐没在田间地头的烟盒舞纷纷走出自己的小天地,石屏县先后开展了花腰节,海菜腔与烟盒舞节,杨梅节等文化旅游形式的各种节庆,为当地的各乡镇的烟盒舞及各类民间艺术的互相交流,吸收,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同时,也促进了年轻人向老艺人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了文化传承的具体实施.另外,一部分老艺人已有明显的传统文化的自省意识,例如从传习馆解散后返乡的老艺人施万恒就一直坚持在家乡的桃园小学义务教跳烟盒舞,炯盒舞已成为该小学的课间操.总之,只求在封闭的环境中虚构未受任何影响的原汁原味的民间舞蹈是不存在的,如果封闭,将会陷入文化孤立主义的境地. 当下,云南石屏烟盒舞已由世代繁衍生息在异龙湖畔的小天地里走了出来.对于自己的民俗文化——石屏烟盒舞也正在以”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不断吸收着新的文化元素, 不断注入新的时代内容.笔者希望更多的民族音乐舞蹈艺术在特殊的风土人情之外,应当还有着普遍性的与我们共同的对命运的挣扎的品质.参考文献:[1]《中国舞蹈集成》(云南卷)(上).ISBN.1999【2]《石屏地方志》.1987[3]《彝族烟盒舞的风格特征及其形成因素》.吴志刚作者单位:昆明学院音乐系云南昆明。
从彝族“烟盒舞”中探究原生态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烟盒舞一年 四季都可 以跳 , 在流行区域 由于它是男女青年谈 情 说爱的社交方式之一 , 因此人人都会跳 。它是彝族人 民在 生 产和社会生活实践 中集体创作 、 代代相传的而不断丰富发 展起来 的一种舞蹈 。
等形式 , 在生 产劳 动和社 会生 活实 践 中创 新 自己的歌舞 艺
术 。他们把汉族花灯演变成 了彝族花灯 , 把汉族 的杂耍技 巧 发 展成 了技 术难度较 高的烟盒 舞技巧 。最 值得赞 叹 的不 是 将汉 族艺术 照搬 , 而是在狩 猎和生产 劳动实践 中 , 把其他 民 族 的艺术 吸收演变成 自己本 民族的歌舞艺术。 烟盒舞 涵盖 面甚广 , 既有 原始初 级 的“ 三步 弦 ” 、 “ 一 步 半” 、 “ 两步半 ” , 又有绝 活技 巧的“ 猴子搬包谷 ” 、 “ 倒挂金钩 ” 、
住地区涵盖滇东 、 滇南 、 滇西、 滇北 。彝族虽 有同宗的历史渊
源, 但 由于生活 的地域 不 同 , 支系 与支系之 间的歌舞形 式区 别很大 , 有 浓郁 的各 自所 自地 区的地域特色 。分 布在滇南一 带 的彝族 尼苏支 系称 “ 三道红 ” , 有着 自己悠久 的歌舞 艺术 。 其中 , 烟盒 舞就是最具代表性 的歌舞种类 。烟盒 舞以其独特 的舞韵 、 音 乐曲式 、 歌 唱调 子 , 被 国家列 为首批抢 救保护的非 物质文化遗产 。这是 云南 宝贵的独有歌舞资源 , 同时也是 中
云南彝族烟盒舞的起源、内涵探微-精选文档
云南彝族烟盒舞的起源、内涵探微-精选文档云南彝族烟盒舞的起源、内涵探微烟盒舞,是云南彝族的一种群众性民间舞蹈。
舞蹈时,因每人两手各拿一个竹制或木棉烟合舞弹跳起舞而得名。
其以俏丽的风姿,婀娜的舞姿,优美的旋律,铿锵的节奏,优美动听的曲调,刚柔相挤的舞蹈动律,别具一格的道具,喜闻乐见、朴实自然而纷纭繁多的舞蹈套路和风格鲜明的舞曲,主要流传于滇中、滇南新平、通海、元江、石屏、建水、个旧、蒙自、开远等彝族尼苏颇民众之中。
①很多民族民间文艺工作者,深入彝家山寨,从舞蹈动作、音乐曲调到艺术特征,进行了全面的搜集整理,并收入各地州、县市的民族民间舞蹈集成资料卷中。
烟盒舞的套路种类、音乐曲调已基本调查清楚,并记入了各种地方志书史料。
但对彝族烟盒舞的深层次探讨研究还明显不足,特别是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符号来解读。
一、烟盒舞的起源辩伪各种版本的烟盒舞起源:石屏异龙湖畔说。
滇南石屏县异龙湖畔一带相传,烟盒舞是元朝末年才出现的。
传说有一年,云南阿迷州(今开远市)的女土司万氏嫫,带武装侵犯石屏,欲占领石屏,将石屏纳入其势力范围。
石屏土知州、彝族首领马赫奴(马黑奴),率彝民奋力反抗,打败了万氏嫫的入侵武装。
在战地(异龙湖南岸五爪山上)载歌载舞集会庆祝胜利。
为了庆祝胜利,彝民们欢呼雀跃、跳起了舞(即烟盒舞)那回唱的调子流传下来,就是今天的“海菜腔”;那回跳的舞流传下来,就是今天的烟盒舞。
开庆祝会的那天,是农历二月初十,为了纪念战争的胜利,以后每年二月初十,异龙湖畔的彝家人都要在五爪山的罗色庙(为纪念马赫奴而建的庙)前举行赛歌赛舞,形成了一个传统的节日。
后来这一带民间就有一句话“有吃无吃,过过二月初十”。
②说明彝家人对这一民族节日的重视。
江外说。
江外说指红河以南的红河、元阳、金平、绿春等四县。
此传说流传在异龙湖畔的少数艺人中。
据石屏县坝心镇彝族烟盒舞艺人王定明讲:明洪武年间,从江外红河(指红河以南的红河、元阳、金平、绿春等四县)那边跑来一对抗婚的青年恋人,到石屏县异龙湖畔安家立业,带来了江外彝族民间“乐作舞”,即“跳乐”(即烟盒舞的前身),以后便传播开来。
云南彝族烟盒舞的文化内涵与发展趋势研究
24民族民间音乐云南彝族烟盒舞的文化内涵与发展趋势研究【摘要】云南彝族的烟盒舞是滇南地区特有的一种少数民族舞蹈形式,其名称来源于舞者手持烟盒起舞。
彝族烟盒舞的来源已久,且其套路丰富,跳法多样,舞姿优美,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对于民族文化研究工作者来说具有极强的历史研究价值和文化研究价值。
然而其当前发展现状却不容乐观,本文将针对云南彝族烟盒舞的文化内涵以及发展趋势展开研究探讨。
【关键词】烟盒舞;文化内涵;发展趋势【作者简介】赵妍(1980~),女,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前教育学院,研究方向:音乐学。
早在建国初期,我国文艺工作者就曾深入到滇南地区,对云南彝族的烟盒舞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探索。
彝族烟盒舞是彝族先民历史文化发展的积淀,是保存至今的文化遗产。
一、云南彝族烟盒舞的文化内涵(一)历史来源彝族烟盒舞起源的具体年代现在难以考证,不过有一种说法是烟盒舞出现在元朝末年。
相传当时的彝族首领率领子民抵御住了外来部落的入侵,于是在云南省石屏县异龙湖一带载歌载舞欢庆胜利,舞蹈流传至今并不断演化形成了今天我们见到的彝族烟盒舞。
为了纪念战争胜利,彝族人民将每年的二月初十定为彝族传统节日,在这一天彝族人民欢聚一堂,载歌载舞。
虽然这种说法也难以令人信服,不过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彝族烟盒舞由来已久。
(二)舞蹈艺术特征彝族烟盒舞套路纷繁复杂甚至高达二百余种,可见其难度之高。
烟盒舞民间也有俗称为“跳弦”,彝族原住民称为“龙苁”。
烟盒舞的类别也分为正弦和杂弦两种风格。
正弦的人数要求没有限制,跳舞的时候只有乐器伴奏,套路较少也比较规矩;杂弦则套路众多十分复杂,多为舞者即兴发挥,可以随着乐器伴奏边唱边跳。
主要的乐器即为烟盒,这种烟盒多为竹片制成,在舞蹈中舞者一边跳舞一边有规律的弹击烟盒,从而起到伴奏的效果。
(三)舞蹈反映现实烟盒舞的套路种类虽然繁多,但基本都能从现实当中找到对应的影子,正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
像“踩谷种”“种黄瓜”这类舞蹈套路来说正是反映现实生活人民劳作的情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农耕文明的发展。
民族舞教程彝族烟盒舞
民族舞教程彝族烟盒舞民族舞教程:彝族烟盒舞彝族烟盒舞是中国彝族的传统舞蹈之一,源自于云南省的民间习俗。
它以独特的舞姿、动作和节奏感受而闻名,展示了彝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了解彝族烟盒舞的起源、特点以及学习该舞蹈的步骤。
起源彝族烟盒舞起源于彝族的传统生活和农耕民族的文化。
烟盒舞的名称来源于舞者手持烟盒作为舞蹈道具的传统习俗。
彝族人把烟盒看作是吉祥的象征,用来表达他们对美好生活和繁荣的祈愿。
随着时间的推移,烟盒成为了独特而重要的舞蹈道具,彰显了彝族独特的文化特征。
特点彝族烟盒舞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舞姿优雅、动作熟练以及紧凑的节奏感受。
舞者穿着彝族传统服饰,手持精美的烟盒,在舞台上展现出她们的优美肢体语言。
首先,烟盒舞重点展示了彝族文化中的女性柔美与婉约。
舞姿优雅而协调,脚步稳定而有力,致力于表现彝族女性的美丽和坚韧。
舞者的手部动作独特而精致,充满吉祥的象征意义。
其次,彝族烟盒舞强调了彝族历史和习俗的重要性。
舞蹈中传承了彝族民间故事和神话,展现了彝族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舞者在烟盒附近形成不同的形状和模式,代表着大地的孕育力量和丰饶。
学习步骤学习彝族烟盒舞需要耐心和恒心。
以下是初学者可以遵循的步骤:1. 了解文化背景:在学习彝族烟盒舞之前,了解彝族的历史、文化和习俗至关重要。
这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舞蹈的含义和舞者要表达的故事。
2. 寻找专业指导:如果您对彝族烟盒舞感兴趣,最好寻找专业的舞蹈教练或艺术团体,以获得正确的指导和训练。
他们会教授正确的舞姿、节奏和手部动作。
3. 培养身体灵活性:烟盒舞需要舞者具备优秀的灵活性和身体控制力。
练习瑜伽、拉伸运动和身体平衡可以提高身体灵活性。
4. 学习基本舞步:学习彝族烟盒舞的第一步是掌握基本舞步。
这些包括舞者在舞台上行进、旋转、转身和改变方向的动作。
5. 练习舞蹈动作:彝族烟盒舞的核心是手部动作。
舞者需要通过练习手腕和手臂的柔韧性和准确性来展示独特的手势和模式。
民族舞教程彝族烟盒舞
民族舞教程彝族烟盒舞彝族烟盒舞是彝族民间舞蹈中的一种代表性舞蹈形式。
它源自于彝族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艺术魅力。
在本篇文章中,将会为您介绍民族舞教程中彝族烟盒舞的起源、表演技巧以及舞蹈步骤。
一、彝族烟盒舞的起源彝族烟盒舞起源于云南省彝族地区的乡村民间。
烟盒是彝族传统的重要用品,也是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彝族人民以烟盒为象征,将其视为吉祥之物,并通过烟盒舞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愿。
因其舞蹈动作精致优美,被广大民众喜闻乐见,并逐渐演变为一种专门的舞蹈形式。
二、表演技巧1. 舞姿端庄:彝族烟盒舞强调舞姿的端庄优雅,舞者需保持优美的身姿,挺拔的腰背,双臂自然下垂,眼神专注而柔和。
2. 手法灵动:手是彝族烟盒舞的重要表演部分。
舞者通过灵活的手指和熟练的手势,展示出独特的韵律感和艺术美感。
3. 腰部的灵活运动:彝族烟盒舞注重腰部的灵活运动,舞者需要通过腰部的摆动和扭动来展现舞蹈的独特魅力。
三、舞蹈步骤1. 起舞姿势:舞者面对观众,双脚并拢站立,身体挺直,双手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
2. 舞者手持烟盒:舞者左手持烟盒,右手自然下垂于身体右侧,双目注视烟盒。
3. 舞者手势:舞者右手缓慢地从右侧抬起,手指自然伸展开,形成一种稳定而优美的手势。
4. 身体动作:舞者缓慢地转动身体,同时抬起右脚,于舞台上舞出一段独特的步伐。
5. 腰部扭动:舞者在旋转的过程中,强调腰部的扭动和摆动,增加舞蹈的层次感和动感。
6. 手势转变:随着舞蹈的发展,舞者将右手的手势转变为左手,并反复进行手势的转换和舞步的变化。
7. 高潮部分:舞者手中的烟盒在高潮部分进行高举和旋转,以突出舞蹈的亮点和特色。
8. 舞蹈结束:舞者在音乐的引导下逐渐减慢动作,最后回到起舞姿势,并轻盈地向观众致意。
彝族烟盒舞以其独特的舞姿和精湛的舞技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关注和喜爱。
通过舞蹈的形式,彝族人民表达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祈愿。
同时,烟盒舞也成为了彝族文化的一部分,传承并展示着彝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烟盒舞与彝族文化的渊源
烟盒舞与彝族文化的渊源1.与宗教信仰的渊源彝族地区的宗教信仰相对比较复杂,不仅包括基督教、佛教之外,还包括原始宗教,主要包括鬼神崇拜、自然崇拜等。
此外,彝族地区还对动物、山川等自然万物进行崇拜,在最早环境相对比较恶劣的时候,由于生产力条件的影响,彝族地区的居民对于一些强于自己的事物是极其崇拜的。
他们不仅希望通过它们给自己带来衣食无忧的生活,更希望以此来驱病除魔。
在彝族居民崇拜的对象中,主要以老虎、火最具代表性。
老虎就是自然崇拜。
在最早的时候,彝族居民主要敬畏老虎的威力,便因此崇拜,希望通过老虎来保佑自己平安。
就像令人心生畏惧的事物一般能够得到人们的崇拜,彝族居民把老虎看做是英雄,在进行狩猎中,也希望能够像老虎一样具有良好的捕猎机能。
彝族居民对于火的崇拜在很早就已经开始了,彝族也可以说是“火族”。
在彝族很多重要的活动中,彝族居民都要举办仪式祭火神,例如彝族地区的火把节。
对于彝族居民来说,火是一种极其神圣的东西,祭火神更是一种传统的习俗。
在宗教信仰方面,除了万物崇拜之外,还包括彝族地区的的毕摩文化。
在一些宗教活动中,毕摩可以说是人与神进行沟通的桥梁,是神的象征,主要是复制占卜吉凶。
毕摩在彝族不仅担任祭司的工作,同时也是文化的传播者。
他们一般是知识水平相对比较高的人,不仅熟知彝族地区的习俗与文化,还要了解各种天文知识。
在彝族文化中,毕摩是文化传承的重要代表,对于彝族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的影响。
2.与民间文化的渊源少数民族向来都有代表性的舞蹈,不同的地域环境有不同的风俗习惯。
自古以来少数民族就比普通地区的百姓能歌善舞,其中有海菜腔、烟盒舞、打歌等多种形式的艺术舞蹈,将一个民族一个地域的风土人情展现的淋漓尽致。
在这些原汁原味的舞蹈中,融入了彝族人民热爱生活、豪爽热情的性格品质,渗透在平时生活中。
每逢节庆日,在少数民族中不管男女老少都要唱歌跳舞进行庆祝,就算正在劳作,也不忘在田间歌舞。
每一种艺术形式的存在,都和劳动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也受生活环境的影响。
云南烟盒舞的历史形成探究
关 于烟盒舞的来 由有诸 多的传说:一 、 模仿劳动 中走路 、 于哀 牢 山脉 中段 位 置 ,传 承 武 乍 、笃 慕 、南 诏 、氐羌 文化 。 挑秧 、上下坡 的动作。二 、在狩猎时为 了接近猎物 ,人披着 在 南 涧 、双 柏 、巍 山 地 区 主要 以 “ 打歌 ”为 主 ,没 有 烟 盒 舞 , 兽皮接近猛兽 ,捕捉到猎物时就高兴地模仿动物的动作 ,从 只有 “ 跳弦” 。在哀牢 山一带 ,烟盒舞有祭祀 、自娱性 、庆
山 、磨盘 山一带的彝族烟盒舞最 为盛行 ,世代相传 ,动作 规 范 、套路 丰富。仅扬武镇鲁魁山 、磨盘 山一带 的彝族烟盒舞
巨大变化 。也正是 在这段历史 的演变 中,尼苏的先辈们 吸收 了汉 族 的 花 灯 舞蹈 、戏 曲 、杂 耍 等 形 式 ,慢慢 创 新 了 自己 的 参考文献: [ 1 1石 ] 裕祖 . 云 南 民 族 舞蹈 史 【 M】 . 昆 明: 云 南大 学 出版社 , 歌 舞 艺 术 ,把 汉族 花灯 变 为 彝 族 花 灯 ,把 杂 耍加 入 烟 盒 道 具 变成 了技术难度很高的烟盒舞 。值得钦佩的不是将汉族艺术 的照 搬 ,而 是 把其 他 民族 的精 华 吸 收 到 自 己民 族 的舞 蹈 艺 术
中图分类号:J 7 2 2 . 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7 — 0 1 2 5 ( 2 0 1 5 ) 0 7 — 0 1 6 2 — 0 1
在 云 南 繁 多 的少 数 民族 当 中 ,彝 族 人 口最 多 ,分 布 最 为 都 可 以跳 ,它 也 是 彝 族 男 女 青 年 表 达爱 意 和 进 行 社 交 的 一 种 广 泛 ,居 住 地 区包 括 滇 北 、滇 西 、滇 南 和 滇 东 。彝 族 最 具 有 常 见 方式 ,几 乎 人 人 会 跳 。 它 是彝 族 人 家 在 社 会 生 活 和 生 产 代 表 性 的 舞 蹈 就是 烟盒 舞 。它 以其 独 特 的音 乐旋 律 、歌 唱 调 实践当中集体创作 、代代相传 而不 断丰 富发展起来的一种舞 式 、别具 一格 的舞 蹈 韵 律 ,被 国 家 列 为 首要 抢 救 保 护 的活 态 蹈。传说 中的烟盒舞有单人舞 、双人舞 、三人舞和集体舞 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多种表演形式 。在跳舞时要用弦子弹旋律 。烟盒舞的最初形 战 国末 期 ,云南 羌 人 、夷 人 以及 滇 地 的 土著 居 民杂 居 融 态 和 基本 动作 是 “ 正 弦 ”和 “ 三 步 弦 ” 。 民 间 的艺 人 把 它 称 合发展为云南一带 的常住居 民,在经历了古滇国的发展 、繁 之 为 “ 弦娘 ” 、 “ 母 弦 ” 。 而 其他 的 “ 杂 弦 ”则 是 在 彝 族 、 荣 、壮 大 、青 铜 器 的光 辉 时 期 之 后 ,歌 舞艺 术逐 渐 形 成并 发 汉 族 群 众 艺 人在 “ 弦娘” 、 “ 母 弦 ” 的 基础 上长 期 积 累经 验 展 。其 中产 生 了羽 舞 、刀舞 、芦 笙 舞 等 等 。尼 苏 的 烟 盒舞 就 而 创 造 发 展 起 来 的套 路 。 是 在 古 滇 国 的歌 舞 艺 术 当 中 , 经 过 千 年 的发 展 、 传承、 借鉴 、 烟盒舞的套路有百余种 ,在 田野调查中已经整理 出来 的 融 合 而 派 生 出 的独 树 一 帜 的歌 舞 形 式 。 套路就有五十几种 。 “ 跳弦 ”源于彝族先民的传统舞蹈 ,位
彝族烟盒舞的起源与特点
彝族烟盒舞的起源与特点我国是一个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多民族融合的特性,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舞。
长期传承与发展以来,各个民族在特定的人文地理环境中,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舞蹈文化,组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舞,彝族舞蹈便是这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彝族烟盒舞是彝族人民通过日常生活、民族性格、习俗传统等因素中逐渐提炼、升华出来的舞蹈艺术,其创作手法独特鲜明,舞蹈《红蜻蜓》就是优秀的彝族烟盒舞作品,它是新当代艺术者们对民族舞蹈的创新及传承的诚挚敬意。
1 彝族烟盒舞的起源在舞蹈艺术上,民族民间舞总能大放异彩,它以优美独特的舞姿震撼人心。
位于西南的彝族是我国第六大少数民族,因其独特的地域和种族文化,展现出独特的舞蹈风格特征。
烟盒舞是彝族重要的民族文化形式。
烟盒舞这种民族舞蹈相传是红河州彝族先民流传至今,起初人们为了更快去捕捉猎物,就会着兽皮于身,并且学习动物的步法节奏,这种习惯沿袭的岁月久了,逐渐形成了一种舞蹈叫做“三步弦”。
后来每当节日之时,人们都穿着统一的民族服饰,根据当地特有的节日风俗,一起欢歌跳舞,欢快的民族乐曲,精彩的大众起舞,交织成和谐生动的节日氛围,长此以往这种舞蹈风俗便根深蒂固地渗入人们内心。
透过悠久的民族历史,烟盒舞在逐渐由形式单一迈进了体系完整的行列,并以其娱乐性、广泛性,为我们展现了彝族丰富的文化生活。
据相关资料表示,烟盒舞所涉及的内容涵盖了有生活类、文化类、情感类、习俗类、宗教信仰类等多个方面。
2 彝族烟盒舞的特点2.1 数量特点烟盒舞是彝族内部流传度非常广,无论老少男女都极其喜爱的一类舞蹈,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跳,舞台表演时也跳,山区有山区的跳法,坝区有坝区的跳法。
据资料显示,由于西南彝族人民不同县区的生活生产、民俗方言、思维习惯不同,烟盒舞在每个县区的舞蹈套路也不尽相同。
因此,彝族烟盒舞的舞套数量非常之多,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数值。
通常,人们只将烟盒舞分为“正弦”与“杂弦”两类。
2.2 名称特点彝族烟盒舞的舞蹈动作都有自己的名称,并且这些名称相对比较形象。
烟盒舞蹈——精选推荐
烟盒舞蹈烟盒舞在⾼⼤、⾥⼭的彝族村寨极为盛⾏。
烟盒舞的来源说法有三:1、⾼⼤乡与⽯屏接壤,过去开亲娶嫁,烟盒舞随之⽽⼊;2、清朝中叶,⾼⼤、⾥⼭的彝族多到个旧当矿⼯背矿,那⾥有⽯屏⼈会跳烟盒舞,他们就学会了带回来,流传⾄今;3、⽼辈⼈到⽯屏请⽼师来村⾥传授。
烟盒舞表演形式灵活多样,有双⼈舞、三⼈舞、四⼈舞、集团舞。
有的表现劳动⽣活、有的则模拟动物习性和形态。
舞蹈时声情并茂,热情奔放。
模拟动物的形态逼真。
烟盒舞的道具烟盒原先是⽜⽪烟盒,后改为⽊质烟盒。
该舞蹈的产⽣与劳动⽣产有密切的联系,具有浓郁的⽣活⽓息。
从舞蹈的⼤部分动作来看,仍保留有原始⽣产劳动的痕迹。
如戽⽔步、踩脚步表现劳动时以脚戽⽔、踩泥的动作。
⾼⼤乡路南彝族村的烟盒舞开朗、奔放。
⾥⼭乡的象平、芭蕉的烟盒舞跳得含蓄、柔和,芭蕉村的普家发所跳的正弦三步,是独具特⾊。
烟盒舞的套路很多,有的动作不与⾳乐相同,有的⾳乐不与动作相同。
烟盒的拿法是中指在盒外,⼤拇指与⾷指相对,弹奏时⾷指⽤⼒弹盒底。
舞蹈动作是脚上的多,⼿上的少。
伴奏乐器主要是四弦。
该舞不受时间限制,是彝族青年男⼥交际联谊的⼀种形式,但本村青年男⼥不和本村寨的跳,只兴相邀其他村寨的跳。
舞蹈主要分为“正弦”和“杂弦”。
“正弦”是基础,会跳“正弦”才会跳“杂弦”。
“正弦”的类有“三步弦”、“两步半”、“两步韧脚”、“两步不韧脚”。
“三步弦”是烟盒舞的核⼼,因为众多的套路都是从“三步弦”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烟盒舞基本上可分为三种类型:1、纯舞类。
如三步弦、三步半、四步正弦等,这是烟盒舞中最具代表性的部分。
舞蹈动作多,⼿脚同时顺拐舞动,跳跃轻快、柔韧⼒度适中,脚上动作刚健有⼒,蹬、踩、跳、点崴、吸等脚上动作热烈明快、⼲净利落。
2、表演类。
属⼀定⽔平⼀定难度的舞蹈,它表现⼀定情节和模仿动物形态及⽣产劳动,如猴⼦掰包⾕、公鸡打架、⽼鹰叨⼩鸡等。
3、技巧类。
如“仙⼈搭桥”、“癞蛤蟆踩秧”、“鸽⼦渡⾷”、“⼆架花”、“⼆架花”、“四架花”、“鹭鸶探鱼”等。
试析彝族烟盒舞源流及其类型和风格
试 析彝族烟盒舞 源流及其类型 和风格
龙保 贵 ,马岑 晔
( 云南 省红 河州 民族研 究所 ,云南 蒙 自 6 10 ) 6 10
摘 要: 族烟 盒 舞 虽有 丰 富 多彩 的传说 由来 , 烟盒 舞是 彝族 人 民在 长期 以来的 劳动 生产 斗争 生 彝 但 活 中, 经过 无数代 人 的集 体创 作和 不 断丰 富而发展 起 来 的 , 并与 乐作 舞、 鼓 、 乐等 同 出一 源。彝 族烟 跳 跳 盒舞 除 了正 弦类和 杂 弦 类之 分 外 , 表 演 的形 式 和 内容 还 可分 为 纯舞 、 演 、 巧 、 舞 。 按 表 技 歌 以及情 绪 舞 、 情 节舞、 巧舞 等 类型 。彝 族 烟盒舞 表 演具 有 “ 、 、 等风 格 , 技 柔 韧 脆” 而这 些风 格 与彝族 居 住地理 环境 、 生 产 劳动 、 生活 习惯 有 关 。 关键词:彝 族 ;烟 盒舞 ;源 流 ;类型 ;风 格
族 民间文 化工作 者 的关 注 , 把它 搬上 社会 主 义文 艺舞 台。很 多 民族 民间文 艺工 作 者 , 入彝 家 山寨 , 并 深 从舞 蹈 动作 、 音乐 曲调到 艺 术 特征 , 烟 盒舞 进行 了全 面 的搜集 整 理 , 收入 各州 市 、 市 的 民族 民间 对 并 县
舞 蹈集 成 资料 卷 中 。2 0 0 0年 , 南石 屏籍 汉 族学 者 吴志 刚先 生在 大 量的实 地 调查 基 础上 , 滇 以石屏 为立
腔 ” 那 回跳 的 舞流传 下来 , 是今 天 的烟盒 舞 。为 了纪 念 , : 就 以后 每年 二月 初 十 , 龙 湖畔 的彝 家人都 要 异
收 稿 日期 : 0 0 0 — 4 2 1— 82
作 者 简 介 : 倮 贵 (9 3 ) 男 ( 族 ) 云 南 红 河 县 人 , 南 红 河 州 民 族 研 究 所 副 研 究 员 。 究 方 向 : 族 传 统 文 化 调 查 、 族 历 史 龙 16 一 , 彝 . 云 研 彝 彝
云南彝族烟盒舞的文化解读
本 民族传统文化 ,顽强地将 其活动加 以 发展 。这时 彝族 烟盒 舞 的发展 ,于是 , 烟盒舞又在 “ 吃火草烟 ”的活动 获得较 宽 阔 的孕 育 的 空 间 ,并 得 天 独厚 地 发
然而纷繁多变 的舞 蹈套路 ,广 泛流传 于 滇中 、滇南新平 、通海 、建水 、个 旧等 彝族尼苏 民众 之 中。我们很 多 民族 民间
文艺工作者 ,深入彝 家山寨 ,从舞 蹈动 作 、音乐 曲的兴 盛 时期 , 出现 “ 户 习诗 书 , 科 第人才盛 于诸 郡” 的格局 。在此社 会 背景之下 ,约于明未清初 ,烟盒舞 体系
同时 , 彝 族的婚姻 形态与其 民族 的
艺术形式 一样 丰富 多彩 ,经历过 原始群
婚 、对偶 婚姻 等几个 不 同 的历史 阶段 。
而在彝族 的跨 入封建 主义后 ,由于封建
统治者 推行民族歧视 政策 以及受 封建伦 理道 德观念的影 响 ,尼苏青 年男女 的婚 姻状 况相应 的活 动发生 了质 的变化 。这
竹 之舞 ,略 如苗人 跳月 ,夜 分 歌喉润 , 更 燃树 作长夜 饮 。 ”至清 代末 期 ,烟 盒
鼓为乐器 的烟盒舞与彝族 男女青年 “ 吃
一彝族烟盒舞起 源的文化
基 因
相传 在 我省 石屏 县异 龙湖 畔一 带 ,
烟盒舞是元 朝末 年才 出现的 。传说 有一 年 ,云南 阿迷州 ( 今 开远市) 的女土 司 万 氏嫫 ,带 武装 欲 占领石 屏 ,石屏 彝族 首领 马赫 奴 ( 马黑奴 ) ,率 彝 民奋 力反 抗 .打 败 了万 氏嫫 的入 侵 武 装 。 战地
的搜集整 理 ,并收入各地 州 、县市 的 民
族 民间舞 蹈集成资料卷 中 。但从 整体而
彝族烟盒舞的发展研究
彝族烟盒舞的发展研究作者:潘彦君来源:《戏剧之家》2018年第28期【摘要】彝族文化作为我国传统少数民族民俗文化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类型之一,具有极其重要的文化内涵和研究价值,并且对我国的民俗文化保护有着深刻的影响。
而在这其中,彝族烟盒舞作为我国特色少数民族传统舞蹈文化之一,需要被保护和发扬,在文化内涵及其转型发展中需要被研究人员所重视。
【关键词】民俗文化;烟盒舞;转型发展中图分类号:J7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8-0114-01烟盒舞是我国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中的舞蹈形式之一,在我国云南彝族民间广泛流传。
而作为云南彝族独具特色的舞蹈形式之一,烟盒舞需要舞蹈表演者双手各持一个木制烟盒,并因此而得名。
烟盒舞随着云南彝族的民簇文化的流传而逐渐发展壮大,在云南各个地区都能够看到烟盒舞的表演,然而由于舞蹈在起源和转型等问题上依旧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因此需要结合着自身的发展历史和文化内涵来进行新时代文化的转型。
本文将对烟盒舞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发展及形成原因进行探究和总结,结合其文化特色和内涵进行转型发展的研究。
一、烟盒舞的起源问题根据大多数的学者的研究来看,烟盒舞的起源和云南彝族早期原住民的祭祀活动有关。
而大多数少数民族民俗舞蹈的起源都和民族文化形成初期的活动存在关联。
在这个阶段大多数民族都处于部落氏族时期,由于表达方式极其有限,所以只能通过舞蹈的方式来寄托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猎物捕获的渴望和欣喜。
彝族的学者认为,烟盒舞的起源和在这舞蹈表达过程中呈现的图案形式有关,因为彝族烟盒舞的表达形式中存在着火焰为原型的因素。
由于在大多数的云南少数民族中,火都是极其重要的象征,因此火焰中的凝聚精神和带来希望和光明的功能作用都极大地影响着云南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发展。
游牧时期的彝族人民对定居安全的美好生活有着美好的向往,而着一愿景通过寄托于火焰来表现出来,由于人类对于火焰有着天生的敬畏,所以彝族烟盒舞的起源就是源自于彝族人民祭祀活动时在火焰旁进行的种种活动,表达了彝族人民对于山神、火神的敬畏之情。
彝族烟盒舞的起源及其转型
代祝颂和祭祀之类 的宗教活动演化而来 的。原始祭祀 活动 为 民 间舞 蹈 的 产 生 、 式 提 供 了时 间 、 所 和 条 形 场 件 。在 氏族 、 落 社 会 里 , 民在 希 望 逢 凶化 吉 、 物 部 先 食 丰足 之时 , 而歌 唱 舞 蹈 献 礼 , 聚 以歌 舞 娱 神 , 求 神 灵 祈 护佑 相助 , 消灾 降福 。在这 种 原始 宗 教 活 动 中 , 歌 喜 善 舞 的男 女 于祈 祷 乐 神 娱 鬼 的 同 时 , 互 戏 谐 以歌 舞 取 相 乐 , 形成 舞蹈 的雏形 。 遂 红河 彝族 民 间传 说 , 烟盒 舞 最 初 是 在 彝 族 先 民猎 获兽 物后 , 模拟 其动 作而 乐 。彝 族是 游 牧 民族 , 狩猎 在 其经济 生 活 中 占有 重 要 地 位 。在 原 始 时代 , 由于 狩 猎 工具 极其 简 单 原 始 , 获 的兽 物 也 是 极 为 有 限 的。据 猎 此推测 , 氏族 、 落 时期 , 族 先 民 在 狩 猎 中获 得 兽 在 部 彝 物后, 燃起 火 堆 , 围着 火堆 欢 歌 起 舞 , 方 面感 谢 山神 一 赐给猎物 , 以此求 得 山神欢 悦 , 以后 赐 给更 多 的猎 并 在 物; 另一 方面 则 是 举行 简单 的宗 教 仪 式 向被 猎 获 的 兽
猎时期 的彝 族 先 民 , 山神是 最 主 要 的神 灵 , 主宰 着 人 它 们 的食 物 来源 , 因而 人们 在 猎 获 兽 物 之后 , 常会 围着 常 火堆 , 仿 动 物 奔 跑 、 藏 及 人 们 狩 猎 的 场 面 跳 狩 猎 模 躲 舞, 以媚 山神欢 悦 , 祈求 山林 之 神 “ 山神 ” 佑 获取 更 多 保 的食 物 。在 向神 灵 形 象 的 祈诉 中 , 出现 了今 天 所 见 的 圆 圈舞雏 形 。 彝族 学者普 璋 开 认 为 , 族 舞 蹈 的 圆 圈形 式 的 客 彝 观 因素 , 于 篝 火 。火 给 人 类 带 来 了光 明 , 来 了 进 源 带 步 , 是彝 族崇 拜 的 图腾 物 之一 。彝族 歌 舞 盛 会 , 燃 它 多 烧熊 熊篝 火 于 中 间 , 以火 为 核 心 , 绕 着 它 翩 翩 起 舞 , 围 借助 于火 的光 亮 , 势 越 大 , 光越 强 , 舞 劲 头 越 旺 火 火 歌 盛 。彝文 “ ” “ ” 0 读 火 意为 ( 1、 ) 两 个 圆 圈重 叠 目、 月 。 3 “ 0”火 火 ) o ( 意为 万 事万 物 。“ ” 其 他 音 节相 加 如 火 与 “ 几 ” 为 太 阳 , 火 簸 ” 为 月 亮 。游 牧 时 期 的 彝 火 意 “ 意 族, 火是其 主 要崇拜 对 象 之 一 。火 不 仅能 够 带 来 光 明 、 温暖, 还是 他 们 征 服 自然 、 取 熟 食 的 主 要 工 具 , 有 获 没 火就 难 以生存 。夜 幕 降 临 , 获 取 猎 物后 , 火堆 旁 边 在 在 烧食 物 边 起 舞 , 媚 神 又 自娱 , 是 很 自然 的事 。 因 既 这 此, 烟盒 舞最 初 的雏形 源 于对 山神 和火 的崇 拜 。 考古材料表 明, 彝族烟盒舞形式 的“ 圆圈舞 ” 在距 今 三干 多年前 就 已经 存 在 。沧 源 崖 画第 七 地 点 1区绘 有一 幅 5人 圆 圈舞 图 像 。 图 中 画一 个 不 太 圆 的 圆 圈 , 圈外 5 舞者 , 足 踏在 圆圈 线上 , 位 双 每个 人 或 用左 臂 或 用 右臂 向上 翻 圈 , 出 优美 舞 姿 , 一 臂下 垂 。 双足 围 作 另 着 圆圈舞蹈 , 图像 上 看 , 舞 者 都有 向外 倾 倒 的感 从 5个 觉 脚 。沧源崖 画更多 的是 反映 游牧 民族 的原 始 生活 场 景 , 同生 产 力 水平 下 产 生 的 烟 盒舞 也 应 该 是 这 种 相 狩猎 舞 。
彝族烟盒舞的源流
彝族烟盒舞的源流“烟盒舞”是一种传统的民族舞蹈,是少数民族自娱性的民族舞蹈。
关于它的来源传说不一,较为普遍的的说法是彝族人民为了猎取野兽,往往披着兽皮混到兽群中间。
后来渐渐把这种模仿野兽的动作发展成为舞蹈,于是形成了“三步弦”。
另一种说法,认为三步弦是挑秧苗走路,上山下山的样子。
总之,这都说明“烟盒舞”产生于彝族人民的劳动斗争生活。
烟盒舞流传范围广泛,在傣族、哈尼族,也有人会跳烟盒舞,由此可见,烟盒舞是百姓们最喜欢的娱乐舞蹈。
烟盒舞作为彝族最具典型的民族舞蹈,学术界从未停止过对它的研究与探讨,烟盒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经过历史的沉淀慢慢形成。
追朔到烟盒舞的起源,专家们的说法不一。
从它形成的区域来讲,起源于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并从彝族广泛流传开来。
虽然,在大范围上大家都认为烟盒舞发源地是云南,但还是在具体位置上有分歧。
像烟盒舞这种夸张、动作复杂的舞蹈,在云南等地传播的范围广,所以并不好辨别最初的发源地,经过调查数据分析、走访,大部分学者还是认为烟盒舞的发源地是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
彝族烟盒舞个性鲜明,技巧多样。
在建国初期,烟盒舞作为云南少数民族舞蹈的典型代表,在百姓中广泛流传由民间文艺舞蹈到北京,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极具传统民间歌舞特征为一身的典型代表,让大部分的专家迫于对它的研究,前往云南学习、搜集资料、实地考察等等。
烟盒舞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产生于民间,形成于百姓中,又在百姓中广泛流传,因此,关于烟盒舞的传说有很多中。
其一,是说在很久之前,在深山居住的彝族人,因为在山中以狩猎为生,在把狩猎方法传授给后代的过程,对怎样捕猎进行生动形象的模仿,不仅达到了教育教学的目的,也起到了茶足饭饱后的娱乐性效果,一边学习谋生一边可以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其二,彝族人民在劳动过后,总是进行跳舞放松。
随着拍手的节拍慢慢舞动身体,如果长时间拍手,觉得手疼了,发现装烟丝的盒子用手指弹弹也能发出清脆的响声,因此弹烟盒就代替了击掌,就这样形成了用烟盒弹击节奏的舞蹈。
云南彝族烟盒舞的起源、内涵探微
云南彝族烟盒舞的起源、内涵探微
罗伟明;陈美玉
【期刊名称】《大观周刊》
【年(卷),期】2012(000)050
【摘要】烟盒舞是彝族民间艺术中最具特色、发展水平也较高的一种舞蹈,也是中国民族舞苑中的一枝奇葩。
彝族烟盒舞的起源依赖于民间多彩的历史传说,而作为特定的历史文化符号存在。
它吸收、消化、融合许多历史传说而形成,反映了历史时期滇人的生活图景。
【总页数】2页(P27-27,39)
【作者】罗伟明;陈美玉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历史与行政学院,云南昆明650500;云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7
【相关文献】
1.云南石屏"烟盒舞"的文化内涵探微 [J], 普慧
2.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与反思——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云南彝族烟盒舞为例 [J], 普丽春
3.云南彝族烟盒舞及其教育传承的特殊价值 [J], 普丽春
4.云南彝族烟盒舞的文化解读 [J], 朱迪
5.论云南彝族“烟盒舞”的艺术特征和创新发展 [J], 田泾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彝族烟盒舞的起源探析
1.起源于社交
在烟盒舞中,烟盒的作用主要是伴奏和道具,体现了彝族地区“吃火草烟”的传统习俗。
在《建水县征集通志资料》中其进行了描述,“跳月,也被叫做吃火草烟,是建水地区的习俗,主要是由男女因为恋爱跳舞形成的。
”由此能够看出,烟盒舞主要是在男女的社交中开始发展起来的。
当地居民一般将男女之间的这种社交活动称作是“玩小姑娘”、“玩小伙子”。
男女聚集在一起玩乐、吃喝,情到深处的时候便倾诉爱意,便相互邀请跳烟盒舞。
建国之前,由于烟盒舞主要用于社交活动,因此被大部分的人视作为一种有伤风化的活动,因此通常只可以在村寨之外进行,不允许在村寨内进行,当时很多的年长之人更是严禁家里的子女参加烟盒舞活动。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烟盒舞的禁忌才逐渐开始淡化。
由此能够看出,烟盒舞与男女之间的社交活动具有很大的联系。
2.起源于劳动
劳动造就文明。
《论艺术——没有地址的信》中对其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劳动是产生游戏的真正原因。
因为有了劳动,游戏才逐渐的产生,然后出现了艺术。
而烟盒舞中的动作套路正是印证了这个观点。
“正弦”体现的是农耕动作较少,通过发展,动作套路有所增加,“上通海,下曲江”、“哑巴砍树”、“搓绳子”、“划小船”等等。
单纯的从名字上上就能够了解烟盒舞的动作和表达的内容,集中体现出了彝族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性和场景。
将彝族居民的辛勤劳动详细记录了下来,表现出了一种彝族居民田间努力耕耘的场景。
这种极具表现力的舞蹈动作,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将居民劳动的技能传承下去。
3.起源于模仿
“原始居民比较热衷于模拟舞。
模仿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只是不能够在原本食物发展的基础上保留同样的势力。
在最开始的时候,人们的模仿欲望是没法控制的,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文化的发展,这种模仿的势力就逐渐的开始淡化,再到后来人们基本上就能够保持自己的个性发展。
所以,在原始部落中地位比较高的模拟舞蹈逐渐的开始淡化,遗留的大部分是以感情作为基础的舞蹈,例如战争舞蹈与爱情舞蹈。
”
烟盒舞中的“杂弦”是在“正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杂弦”的动作内
容相较于“正弦”来说更加丰富,在舞蹈动作上更加生动、更具魅力,而舞蹈中的很多动作都是通过模拟一些动物创编而成的,例如“老鹰叼小鸡”、“苍蝇搓脚”、“鹭鸶拿鱼”等等。
通过舞蹈动作将动作的生存情况和状态更加全面的表现出来,具有极大的趣味性。
彝族居民在日常的生活中,对于动物会进行认真的观察,促使在彝族烟盒舞蹈动作的创编上更加丰富,内容涉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促使烟盒舞成为一种众人喜爱的舞蹈。
4.源于生殖崇拜
目前,很多的艺术都是在生殖崇拜的基础上创编而来的。
这不只涵盖了人们对于繁衍的期盼,还包括对于农作谷物的渴求。
对于人类繁衍来说,食物是生存繁衍的基础与关键。
于是,人们便将这种这种期盼与渴求通过舞蹈等形式体现出来。
烟盒舞中的许多舞蹈动作,都是模仿了动作交配时的场景。
因为烟盒舞中的很多动作是需求男女进行近距离接触的,因此在跤场的时间里被视为一种低俗、鄙陋的舞蹈。
事实上,烟盒舞中的很多舞蹈套路表达的是彝族居民对于生命延续的一种渴望
和其他艺术体现形式一样,烟盒舞能够体现出彝族居民对于生活的渴望,是彝族居民期盼丰衣足食、生命延续的一种载体。
目前,动烟盒舞很多的动作套路中,都能够看出对于生命延续的一种渴望。
综上所述,任何一种艺术都不是通过单纯的表演来展示出来的,传统的民族文化能够充分的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习俗、社交、审美等充分的展示出来。
社会的变迁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为民族传统艺术的发展创造了坚实的基础和条件,促使其能够将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变迁充分的展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