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言语交际中的汉民族文化心理透视

合集下载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章节练习(语言交际)【圣才出品】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章节练习(语言交际)【圣才出品】

第5章语言交际一、填空题1.英语中的“stereotype”意思是________,它是指对于某些个人或群体的属性的一套固有观念和看法。

(北京外国语大学2010年研)【答案】刻板印象【解析】尽管没有和某一种文化接触,人们可能已经对它有一种先入为主的印象。

例如,认为法国人浪漫,德国人严格,美国人随便,日本人工作努力等等。

这些就是一些刻板印象,也可以称作定型。

刻板印象在英语中是“stereotype”,可以定义为:刻板印象是对于某些个人或群体的属性的一套信念。

这些属性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

2.讲话人认为他提出的看法有可能遭到对方的反对,因此先摆出各种情况,后提出看法,适用于这一情况的的交际模式是_________。

【答案】归纳法【解析】归纳法适用于讲话人认为他提出的看法有可能遭到对方的反对,因此先摆出各种情况,后提出看法的情况。

东方人出于礼貌的考虑,不愿意自己认定有权提出某种看法或把某一看法强加于对方,因此习惯于用归纳法(即用种种材料、事实铺垫的方法)提出自己的看法。

二、判断题1.跨文化交际文化的冲突和适应四阶段包括蜜月、挫折、发展和调整阶段。

(北京大学2010年研)【答案】错误【解析】跨文化交际理论中特里夫诺维奇1977年提出的“四阶段理论”,即“蜜月”、“挫折”、“调整”和“适应”这四个阶段。

2.文化词汇是指特定文化范畴的词汇,它是民族文化在语言词汇中直接或间接的反映。

【答案】正确【解析】文化词汇本身载有明确的民族文化信息,并且隐含着深层的民族文化的含义。

它与民族文化,包括上面所说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有各种关系,有的是该文化的直接反映,如“龙、凤、华表”等;有的则是间接反映,如汉语中的红、黄、白、黑等颜色词及松、竹、梅等象征词语;有的和各种文化存在着渊源关系,如来自文化典籍的词语及来自宗教的词语等。

三、选择题1.以下哪个因素会妨碍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

(北京大学2010年研)A.勇于创新B.思想开放C.高度重视工作任务D.较少以自我为中心【答案】C【解析】妨碍跨文化交流顺利进行的有认识上的误区,思想闭塞;民族中心主义,以自我为中心;刻板印象,较少创新思维等。

中国话语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

中国话语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

中国话语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话语是指个体或集体在交际中所使用的语言和语言行为。

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国家,话语不仅仅是用来传达信息和沟通的工具,更是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认同的载体。

中国话语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是建立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对自身文化的自信基础之上的。

本文将从语言的历史渊源、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国话语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

一、语言的历史渊源中国话语的历史渊源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拥有众多的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

在这样多元化的语言环境中,汉语是中国的主要语言,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语自古以来就一直是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工具和载体,在中国的漫长历史中,汉语早已成为了包括文字、语言、文化在内的一个整体,并深深植根于中国人民的生活和心灵深处。

二、文化认同文化认同是指对自己所属文化的确认和认可,是指对自己文化传统、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认同。

中国话语的文化认同,首先体现在对汉语这一重要的文化符号的认同。

汉语是中国的语言,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汉语人们才能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对汉语的认同是中国人对自己文化的认同。

中国话语的文化认同还体现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上。

中国自古以来就以其灿烂的传统文化而闻名世界,这一丰富而深厚的文化传统,为中国人民提供了精神寄托和文化依据。

古诗词、传统戏曲、书法绘画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文化符号不仅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文化水平,更是中国人对自己文化的认同和自豪。

在当代中国,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文化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冲击。

外来文化的冲击不断侵蚀着中国传统文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人民需要更加积极地进行文化认同,坚守自己的文化立场,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只有通过对自己文化的认同,中国人民才能更好地坚定文化自信。

关于言语交际中的汉民族文化心理透视

关于言语交际中的汉民族文化心理透视

关于言语交际中的汉民族文化心理透视论文摘要:不同民族由于历史发展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心理。

汉民族文化心理丰富且复杂.对言语交际产生了很深的影响。

本文主要对汉民族言语交际中讲究礼节,注重和谐,语词速信等方面独特的文化心理现象进行探索讨论。

论文关键词:现代汉语;汉民族;言语交际;文化心理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语言又是民族文化最重要的载体,是民族文化重要的表现形式。

一个民族的文化最能通过民族的语言表现出来。

静态的语言,语言负载的文化因素是固定在语音、词汇、语法这些语言要素中的;动态的语言,就产生了言语和言语行为,在言语使用中,民族文化心理就伴随着言语行为表现出来。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言语使用者怎么说,如何说,认为这样表达是合适的,样表达是不合适的,与言语使用者的心理密切相关。

民族文化心理就是一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相同或相似的思维习惯、行为准则。

不同的民族由于历史发展的不同,就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心理。

动态的语言最能反映出言语使用者在言语活动中的思维形式、行为准则,有什么样的思维形式、行为准则,在言语表达时就有什么样的表达模式。

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不同的民族文化心理,对言语行为产生了很深的影响。

如受到夸奖时,西方人往往采取迎合的方式,表示高兴,通常是道一声“谢谢”;而汉族人的反应则往往是以否认或自贬的方式,通常要说“不行,不行~差远了”等。

这种言语交际中表现出来的表达差异,反映出不同民族不同的民族文化心理。

可以说,言语交际中,人们的言语行为无不浸染着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蕴含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心理。

对言语交际中的民族文化心理的揭示,有利于我们学习并正确掌握和运用民族语言,有利于口语交际中言语表达得恰当、得体、适度符合民族审美心理,以取得最佳的表达效果。

汉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积淀着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像血液一样漫澜在汉民族的文化肌体当中,并在言语行为中处处留下“痕迹”。

汉语语音节奏与民族文化心理

汉语语音节奏与民族文化心理

汉语语音节奏与民族文化心理双音节化是现代汉语的主要节奏倾向,这一特点跟汉民族的文化心理有关,也跟现代汉语的特点有关。

标签:语音节奏;双音节化;文化心理;汉语特点“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常有学生问起这两句诗怎么读,因为他们感到前后两句读起来很不协调,这涉及到汉语的语音节奏问题。

一个句子,诵读时不可能一个字一个字的往下念,也不可能整个句子从头到尾一口气读完。

如果读得慢一些就不难发现,它是可以分为一个个很小的语音单位的。

这个很小的语音单位所包含的音节有多有少,但以双音节最为常见。

例如“我是‖老师。

”“妈妈‖刚从‖学校‖回来。

”(“‖”代表可略作停顿处)我们可以发现基本上是两个音节一顿。

所以吕叔湘先生说:“在现代汉语的语句里,双音节是占优势的基本语音段落……双音节化是现代汉语的主要节奏倾向。

”[1]为了实现语句基本语音段落的双音节化,人们常常把单音节的补充成双音节,在前面或后面加上一个字,使单音节变为双音节,这个字没有意义,只起衬字作用。

例如“鼻子、耳朵、老虎、顺着”;一些多于两个音节的词,常常减缩为双音节,例如:“豆沙包——豆包、第二中学——二中、空气调节器——空调”等。

四音节的语音段落具有很强的双音节倾向,其中大量的可以从中间作语法切分,语音上也可以在这里略作停顿,这时其结构关系和语音停顿是一致的。

例如:任重‖道远破釜‖沉舟异曲‖同工水落‖石出画蛇‖添足但是,也有不一致的情况,例如:一衣带水青出于蓝危在旦夕顾全大局三十六计按语法、语义切分为:一衣带‖水危‖在旦夕顾‖全大局三十六‖计按语音切分为:一衣‖带水危在‖旦夕顾全‖大局三十‖六计所以郭绍虞说:“汉语中四言词组即使在意义上不能看作两个双音词的结合,但在念的时候,还是可以不顾意义,读作两个二音步。

”[2]语法结构关系和语音停顿不一致并不限于四个音节的语音段落,在一般的语句里也是存在的。

例如:他把书包忘在公交车上了。

语法切分为:他‖把书包‖忘‖在公交车上了。

《言语交际学》形成性考核册的答案

《言语交际学》形成性考核册的答案
二、名词解释
1、语境(书本第77页或期末复习指导第22、25页)
2、情景语境(书本第87页或期末复习指导第22、26页)
3、潜在受话人(书本第91页或期末复习指导第22、26页)
4、社会文化语境(书本第92页)
5、间接言语行为((书本第141页)
三、简答
1、见《言语交际学》学习指导第41到42页或书本第116页到第125页
3、见《言语交际学》学习指导第10页
4、见《言语交际学》学习指导第11页
5、期末复习指导第23、28、29页
作业2
一、填空
1、交际对象 2、上下文 情景 社会文化 马林诺夫斯基 3、陈望道 4、时机 5、出发点 谈论中心 6、直接对话 发布目标 7、社会规范 8、社会环境9、语言内部10、 话题11、客观性 主观性 12、角色 语境 话语 13、语言意义14、语境意义 15、语言意义 语境意义 语用意义 16、语言意义 语境意义17、语境18、奥斯汀 19、言内行为 言外行为 言后行为20、言外行为 21、阐述类 指令类 承诺类 22、交际意图 语用意义 23、语境意义
2、见《言语交际学》学习指导第46页或书本第90、107页的相关内容
3、书本第136页
4、书本第144页
四、论述
1、《言语交际学》学习指导第29到30页
2、《言语交际学》学习指导第40到41页或书本第94页到116页的相关内容
五、
(1)《言语交际学》学习指导第48页
(2)可联系诚信原则、礼貌原则等内容论述,更鼓励自由发挥,做到自圆其说即可。
2、角色条件准则(书本第176页或《言语交际学》学习指导第75页)
3、角色风格准则(书本第181、183页或《言语交际学》学习指导第75、76页)

浅析汉语词汇与汉民族文化心理

浅析汉语词汇与汉民族文化心理

浅析汉语词汇与汉民族文化心理论文关键词:汉语词语汉民族文化心理论文摘要:汉语是汉民族共同创造和使用的一种语言,在其产生、发展和变革的过程中深深地带上了汉民族文化心理的烙印,汉民族传统的思维心理、文化心理已不自觉地渗透到汉语中。

今天,我们分析汉语的词汇在汉民族文化中的体现的鲜明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心理。

语言是文化的符号,不同民族的语言记录反映了不同民族的文化风貌。

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它对促进汉民族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其中词汇能够最明显的反应时代的变化,词汇自它产生的那一刻起,便包含着深刻而丰富的文化信息。

词汇是人类认识成果的反映和体现,因而总是反映着人们在认识过程中的心理特点。

汉语的词汇大多是复合词构词法组成的词语,双音节词占优势,体现表现出汉民族独特的文化心理以及审美心态。

本文便是从汉语词语来谈谈汉民族的文化心理。

一、汉语词语表达的伦理观念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其中伦理观念是汉民族传统心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伦理观念中有等级观念、尊卑心理、重血统、重亲疏等传统的观念意识。

这种传统的伦理观念包含在汉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中。

(一)汉语词汇反应汉民族的等级观念汉民族由于长期受封建伦理观念和皇权至上思想的影响,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尊卑分明、贵贱有序的观念。

这种封建伦理等级观念,在汉语的词序结构上最有反映,双音节并列合成词的词素序列中表示尊敬的词素在前面,表示卑下的在后;表示长者的词素在前,幼者在后;表示男性在前,女性在后;表示褒义在前,贬义在后;表示重要的语素在前,次要的在后;表示大者在前小者在后等等。

这种表示尊卑等级观念的并列合成词的语素序列,形成了一条约定俗成的构词规律。

例如:反映社会人际关系的合成词:君臣、后妃、臣民等;表示事物关系的并列合成词:胜负、胜败、兴亡、文武等。

(二)词汇反映的男尊女卑观念封建伦理观念中,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思想在词汇中也有反映。

如在有关男女的词语中,在词序顺序中总是男在前面,女在后面。

汉英语言禁忌的社会语言学透视

汉英语言禁忌的社会语言学透视

擅要 : 本文从 社会语言学的视角分类探 讨汉 英语言禁忌 , 分析了语言禁 忌的社会心理 、 禁忌语和委婉语 的关系 、 守
禁与违禁的 目的及后果和语言禁忌的社会功能 关t词 : 语言禁忌 英语; 汉语 ; 心理 中田分类号 : 93 01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 ∞x 20 )2 04 — 3 ∞6 7 (0 20 — 1 5 0 1
老 人 是 知 识 、 历 、 验 等 的 象 征 , 们 老 有 所 阅 经 他 用 , 有 所 为 , 家 里 享 有 很 高 的 地 位 , 会 上 深 老 在 社
受 人 们 尊 重 。 中 国 文 化 相 信 “ 有 一 老 , 金 活 家 黄 宝 ” 汉 语 许 多 带 “ ” 的 称 呼 都 具 有 积 极 意 。 老 字
内 容 分 类 , 一 分 析 语 言 禁 忌 及 其 成 因 连 1 个 人 收 支 方 面 的 语 言 禁 忌 中 国 人 相 互 . 询 问对方 薪水 、 济开 支 在很 多情 况下 是 一 桩根 经 寻 常的事 , 你领 多少 薪水 ? 、我 的 月 薪 是 × x “ ” “ ×” 这 样 的 话 中 国 人 听 起 来 不 会 觉 得 刺 耳 . 等 英 羹 文化则 视个 人经 济 收 入 与支 出 为个 人 隐 私 , 为 了维 系 和 谐 的 人 际 关 系 , 问 他 人 的 收 入 一 般 是 询 不 礼 貌 的 , 人 也 不 会 轻 易 主 动 谈 论 此 类 敏 感 话 别 题 . 然 , 较 要 好 的 朋 友 或 家 人 之 间 谈 沦这些 当 比 话 题 也 是 司 空 见 惯 的 。 出 于 忌 讳 r h一 词 . 们 l e 他
老 、 、 乃 客 观 规 律 . 而 . 西 方 文 化 似 乎 都 病 死 然 东 惧 怕 “ ” “ ”、 死 ” 谈 及 这 些 话 题 N- 显 得 吞 老 、病 “ , 总 吞 吐吐 、 弯抹 角 . 恐 用 词 不 当而 惹 怒 别 人或 拐 惟 被 认 为 缺 乏 教 养 。 人 们 往 往 把 “ ” “ 朽 ” 老 与 老 、 “ 用 ” 消 极 的 内 容 联 系 在 一 起 , 以 都 忌 讳 说 无 等 所 别 人 “ ” 对 人 说 “ 老 了 ”、 你 有 点 显 老 ” 使 老 。 你 “ 会

民族性格在语言中的体现

民族性格在语言中的体现

民族性格在语言中的体现民族性格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文化发展中形成的一种特有的、集体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

语言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而然地体现了民族性格。

在中文中,民族性格在语言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第一,中文的尊重和礼貌体现了中国人的谦和民族性格。

中国是一个讲究礼仪的国家,中文语言中的一些语言规范和用词习惯都折射出中国人的谦和有礼的性格。

中文中有很多跟尊敬和礼貌有关的词语,比如“您”、“先生”、“小姐”等,这些词语体现了中国人对于长辈和他人的尊敬和礼貌。

在中文中,人们还喜欢用“请”“谢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这些用语传达了中国人善良、善解人意的性格。

第二,中文的含蓄与克制体现了中国人的内敛和稳重民族性格。

中文中有很多词语习惯使用委婉而不直接的方式表达情感和意思,这体现了中国人内敛的性格。

在中国人的日常交流中,会使用很多委婉的词语,比如“可能”、“也许”、“不好意思”等,这些词语表达了中国人的克制和谦虚。

在中文中,也有很多成语和俗语用来表达中国人的内省和克己。

比如“老实巴交”、“不轻言放弃”等,这些成语和俗语都反映了中国人内心深处的稳重和克制。

中文的崇尚和敬畏体现了中国人的传统民族性格。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国家,中文语言中许多词语和成语都体现了中国人对传统和历史的崇尚和敬畏。

中文中有很多和传统文化有关的词语,比如“琴棋书画”、“文以载道”、“学富五车”等,这些词语体现了中国人对文化传承的尊重和崇尚。

中国人还有许多祭祖、拜神等传统习俗和节日,这些习俗的存在也体现了中国人对祖先和神灵的敬畏和崇拜。

第四,中文的细致和精确体现了中国人的谨慎和细腻民族性格。

中文是一种表意的文字,它能够通过字画来表达复杂的意义。

在中文中,有许多形容词和副词能够细致地表达情感和描述事物的特点。

中文中有很多形容词和副词,比如“纤细”、“明亮”、“娇嫩”、“温柔”等,这些词语体现了中国人谨慎和细腻的性格。

在中文中,也有很多能够精确描述事物特点的成语和俗语,比如“千姿百态”、“一丝不苟”等,这些成语和俗语体现了中国人追求精确和完美的性格。

《言语交际学》课件

《言语交际学》课件

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和差异, 增强跨文化意识,能够更好地 理解和适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 言语交际。
学习并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 如倾听、表达、提问等,能够 更好地进行跨文化言语交际。
多参与跨文化交流活动,积累 经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通 过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 可以更好地锻炼和提高自己的 跨文化言语交际能力。

言语交际学的研究方法
言语交际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证 研究和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则是通过对已有理论进行梳 理和评价,提出新的理论框架或假设 ,以指导实证研究。
实证研究是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 方式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 析,以揭示言语交际的规律和特点。
此外,跨学科研究也是言语交际学的 一个重要研究方法,它借鉴其他学科 的理论和方法,为言语交际研究提供 新的视角和思路。
掌握言语小交际学可以帮助外交 人员在国际合作中更有效地进行 跨文化沟通,推动国际合作的顺
利进行。
THANKS。
逻辑连贯
表达时应注重逻辑性,确保所 说内容条理清晰、连贯一致, 有助于听众更好地理解主题。
情感适度
表达时应根据情境和目的,适 度地运用情感,增强表达效果
,但避免过度或不当使用。
聆听的技巧
01
02
03
04
保持专注
在倾听时,应保持专注,避免 分心或中断对方的发言。
理解意图
在倾听时,应努力理解对方的 意图和观点,不要仅仅停留在
表面意思上。
回应反馈
在倾听时,可以通过适当的回 应和反馈,向对方表达自己的 理解,鼓励对方继续表达。
辨识情感
在倾听时,应注意辨识对方的 情感和情绪,以便更好地把握
对方的真实意图和需求。
提问的技巧

论文化差异和语言教学中的“文化语言观”

论文化差异和语言教学中的“文化语言观”

论文化差异和语言教学中的“文化语言观”作者:董芳来源:《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年第23期【摘要】由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这种文化形态上的差异不可避免地呈现在语言系统的不同层面上。

言语交际中的“交际障碍”常常是由于忽视了词汇、句法以及语域层的文化差异而产生。

因此,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应更加注重对这三方面所体现的深层文化的发掘,树立“文化语言观”,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培养其文化能力。

【关键词】文化语言观联想意义句法语域长期以来,在外语教学中,尽管我们都认为语言与文化不可分割,但是将两者分离开来或文化部分的讲授仅停留于西方国家政治、经济、地理、宗教等表层文化的现象仍很普遍。

事实上,文化差异和语言差异之间存在着互为映照关系。

由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这种文化形态上的差异不可避免地会呈现在语言系统的不同层面上。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构素,是语言大系统赖以存在的支柱,因此,文化差异在词汇层次上体现得最为突出。

汉语中有关宫女名称的词汇丰富多彩,如皇后、皇贵妃、妃、嫔、贵人等,这是中国宫廷文化的侧面写照。

英国是一个君主制国家,和这种爵位文化密切相关的则是英语中的爵位名称,如公爵(duke)、侯爵(marquis)、伯爵(earl)、子爵(viscount)以及男爵(baron)等。

另一方面,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体现在相互语言中的“词汇空缺”上。

汉语中的表亲关系泾渭分明,既要说出性别,还要分出大小,而英语却笼统地一律称为uncle,aunt或cousin;又如,汉语、德语、法语中均有人称代词的尊称形式,但现代英语中却无“你”的尊称形式。

最能反映文化差异的乃是不胜枚举的词义联想。

例如,中国人喜欢用“月有阴晴圆缺”象征人的“悲欢离合”,故此,“满月”常能勾起美好幸福的联想,而法国人却常用“满月”形容人的“圆滚滚的大面孔”(un visage de pleine lune)。

英语中的“gay”本意为“cheerful,merry,happy”,但在今日谈艾滋病变色的美国,gay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同性恋”。

简述言语交际与文化的关系。

简述言语交际与文化的关系。

简述言语交际与文化的关系。

言语交际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交际方式,而文化则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言语交际与文化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社会系统。

言语交际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它是文化的一种载体,通过语言的表达,人们传递着自己的文化观念、价值观、信仰等方面的信息。

例如,在不同的语言中,对同一物体或行为的命名可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认知差异。

因此,只有了解了不同文化的语言特点,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其文化。

言语交际又是文化的塑造者。

语言的使用方式、交际方式、表达方式,都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

人们的交际方式、行为习惯、礼仪等方面,都是在文化的熏陶下形成的。

例如,在中西方文化中,人们对待时间的态度就存在巨大的差异,西方人注重时间的准确安排,追求高效率,而中国人则更强调人际关系和情感交流,对时间的把握比较灵活。

这就是文化对言语交际的塑造作用。

言语交际也是文化交流的桥梁。

不同文化间的交流需要借助于语言的表达,只有通过语言的沟通,才能促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和交流。

在现代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这也要求我们在言语交际中更加注重文化的因素。

例如,在跨文化的商务谈判中,如果不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和交际方式,就很容易造成误
解和失误,影响谈判的效果。

言语交际与文化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了解和掌握不同文化的语言特点和交际方式,可以更好地促进文化交流和沟通,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不同文化。

修辞学与中国汉民族文化的联系

修辞学与中国汉民族文化的联系

汉民族文化传统与心理对修辞的影响091112208 赵婷摘要:汉语修辞是运用语言的艺术,产生于汉民族的交际活动之中,必然受到民族文化观念的影响,汉语修辞方式折射出汉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折射出汉民族独特的思维观念、审美情趣等文化特征。

语言与文化在各自发展过程中相互关联共变。

汉语修辞是汉族人民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逐渐积累、反复总结而形成的,其中蕴含了不少汉民族特有的文化观念以及汉民族的心理特征。

在众多辞中,我们不难看到其中闪烁着的汉民族文化的光芒,同时汉民族文化传统与心理也制约着各种修辞观念的形成和发展。

综上所述汉民族文化对修辞活动是有无处不在地影响的。

关键词:汉语修辞,汉民族文化传统,内涵,影响与制约汉语修辞的民族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修辞观念,二是修辞方法。

修辞观念即人们在修辞研究与修辞运用中对“修辞”的根本态度与基本观点,具有一定的人文范畴。

修辞方法即人们在修辞研究与修辞运用时表达、体现这种态度与观点的主要途径与基本手段,具有独特的民族内涵。

首先,我们从修辞观念的人文范畴入手来看。

“修辞”最早见于《易经》:君子进德修业,忠信,修辞立其诚。

“修辞”与“立诚”结合在一起。

展示了它最深刻的意义,显示出汉语修辞与中国文化观念的特点、哲学思想的血脉关系。

这一命题一方面体现了“人言合一”的认识观,一方面也体现了“道器合一”的技术观。

这里“人言合一”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是一致的。

在中国文化中,的强调先天和谐,即人与言的和谐。

“修辞立其诚”就是把人与修辞联系在一起,是内在的“诚”与外在的“辞”通过“修”这种人的活动达到完美和谐的统一。

这里的“道器合一”是指修辞的技术特点。

雇人特别注意炼字炼句,注意修辞方法的研究与运用。

如比喻、对偶、排比、婉,曲、双关、顶回文、衬托等。

所以,汉语对形式美的追求,对修辞技术的探讨,不只是重视形式的表现,也是一种对境界的探寻,是一种高尚而博大的文化精神的体现。

其次,我们从修辞方法的民族内涵来看。

语言的认同性与文化心理

语言的认同性与文化心理

语言的认同性与文化心理想象一下,大家身处在一个陌生的城市,周围的人都在用一种大家听不懂的语言进行交流。

大家会有什么感觉?大家可能会感到困惑、孤独,甚至会产生一种深刻的无助感。

这就是语言对我们文化心理的影响,它决定了我们在某个环境中的认同感。

语言,作为一种沟通工具,是我们与外界交流、表达自我、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

同时,语言也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载体。

语言不仅包含了我们的知识、信仰、价值观,还反映了我们对于世界的理解与认知。

语言不仅仅是一种沟通工具,它还是我们认同自己和他人的一种重要方式。

通过使用某种语言,我们可以表达自己的文化背景、社会地位、价值观念等信息。

同时,语言也是我们构建和维持社会关系的重要工具,它帮助我们与他人建立,形成社会网络。

文化心理是指一种在特定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事物的共同心理反应和行为模式。

这种心理反应和行为模式受到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语言作为文化的一部分,自然也会受到文化心理的影响。

语言和文化心理之间有着密切的。

语言不仅受到文化心理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文化心理的特征。

不同的语言往往代表着不同的文化心理和价值观念。

比如,英语强调个人主义和自由,而汉语则强调集体主义和和谐。

语言的认同性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语言的认同和接受程度。

这种认同感往往受到文化心理的影响。

在某些情况下,对于一种语言的认同感可能会导致人们对于另一种语言的排斥。

比如,在多语言环境中,有时会出现对于某种语言的偏好和歧视现象。

本文通过探讨语言、认同感和文化心理之间的关系,揭示了语言在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语言不仅是我们沟通的工具,更是我们认同自己和他人、构建社会关系的重要方式。

不同的语言反映了不同的文化心理和价值观念,而这种反映又受到文化背景和社会制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语言的认同性也是文化心理的一种体现。

人们对于某种语言的认同和接受程度受到其文化心理的左右,对于不同语言的偏好和歧视现象也源于此。

汉语与汉民族文化心理

汉语与汉民族文化心理

333第26卷第4期绥化学院学报2006年7月 Vol.26 No.4Journal of Suihua University J ul.2006汉语与汉民族文化心理闫晶淼(绥化学院中文系 黑龙江绥化 152061)摘 要:汉语是汉民族共同创造和使用的一种语言,在其产生、发展和变革的过程中深深地带上了汉民族文化心理的烙印,汉民族传统的思维心理、文化心理已不自觉地渗透到汉语中。

今天,我们分析这种语言,无论是在语音、文字上,还是在词汇、语法上,无不充满着鲜明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心理。

关键词:汉语;民族文化心理;民族精神中图分类号:H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499(2006)04-0107-02 语言在其产生、发展和变化中,一直受到文化心理的制约和影响,语言被看作是民族文化的模式和构成民族文化的符号系统。

语言与文化有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一种语言的发生、扩布、流传总是与相应的文化的发生、扩布和流传在时间和空间上相一致,一种语言的式威与消亡也意味着一种文化的式威与消亡。

”[1](p24)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民族语言就是民族文化心理的模式体现,是民族文化心理的天然“图腾”。

任何一种民族语言都充满了民族文化特征,体现了整个民族的世界观。

这是因为语言始终植根于与之同生共长的民族大众之中,与该民族产生了血肉相依的关系,因此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因素定会渗透到民族语言中,我们也就可以通过对民族语言的分析来认识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心理。

一、语音和汉民族文化心理人类的发音器官能发出的音素有上百种,而每一民族语言只选用其中的几十个作为该语言语音体系的构成要素,这几十个音如何组合,组合以后的总体面貌怎样,往往显示出很强的民族性,音和音的组合过程也是民族文化心理的累积过程。

汉语的语音面貌从上古到现代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汉语的音节由声母和韵母两部分拼合而成,再配上一个富于升降抑扬的声调变化,音节结构中元音占优势。

从汉语语序看汉民族的思维特点与文化心理

从汉语语序看汉民族的思维特点与文化心理

从汉语语序看汉民族的思维特点与文化心理本文通过分析汉语构词时语素的排列顺序、组句时词语的排列顺序以及语篇中句子表达的顺序,探讨了支配汉语语序的深层文化动因,即汉民族以形象思维为主,由已知到未知,参照点先于目标的思维特点以及儒家思想占主导的文化心理。

标签:汉语语序思维特点文化心理语言与文化关系密切,语言既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又是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任何民族的语言都从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体现出该民族的文化特色,其中语法方面表现得尤其突出。

“我们常说语法具有民族性,就是因为各民族都有其特有的思维反映现实要素的顺序”[1],各民族的语言表达方式是该民族的思维特点和文化心理的一种折射。

在世界各大语言体系中,汉语作为一种典型的非形态语言,语序是一种重要的语法手段。

本文所讨论的语序包括构词时语素的排列顺序,组句时词语的排列顺序以及构成语篇时句子或语段的表达顺序。

以上几种语序均体现出汉民族独有的思维特点和文化心理。

一、构词时语素的排列顺序(一)反映汉民族特有的伦理观念汉语双音节词中有一部分联合式复合词,构成这类复合词的两个词根语素在排列时有特定的顺序,如先尊后卑:君臣、首领、将士、官兵、夫妻、主仆、师生、朝野等;先长后幼:父子、母子、婆媳、祖孙、老幼、叔侄、儿孙、姐妹、兄弟等;先主后从:主次、纲目、本末、公私、城乡、妻妾等。

以上复合词中两个词根语素的排列顺序,反映了汉民族特有的伦理道德观念。

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中,儒家文化思想一直居于核心地位,其核心思想之一就是重视“礼”。

“礼”的本质即强调人伦关系。

儒家认为社会是由不同的人构成的一个群体,这个群体必须具有一定的秩序,这种秩序要靠人伦关系来维系,它可以保持群体的稳定与平衡,促进群体的统一和发展。

所谓人伦关系就是处在同一个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和关系,它是构成社会所必不可少的,其界限也是不可逾越的。

正如孔子在回答齐景公问政时提到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一样,人与人之间“社会地位的尊卑之分,年龄辈分的长幼之分,人际关系的主从之分,在儒家思想中有着清楚的划分。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言交际文化”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言交际文化”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言交际文化”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言交际文化"宽泛意义上说,文化是一个包括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大概念。

文化的内容相当广泛甚至可以说包罗万象。

由社会的生产关系所产生出来的物质生活方式,如衣食住行等,便是物质文化;由社会的生产关系所反映出来的意识形态,如政治、艺术、哲学等,便是精神文化。

然而,在对外汉语教学上集中体现文化内容的,应是学习者在学习和交际过程中所习得的"语言交际文化"。

所谓语言交际文化,我们可以理解为隐含在语言系统中,反映一个民族价值观念、是非标准、社会习俗、思维方式等,跟语言理论和语言使用关系密切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因素。

这种文化因素因为是隐含的,所以本族人往往‘习而不察’,只有通过不同语言和文化的对比研究,才能发现其特征,并揭示出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规律。

"其中既包括知识文化,也包括交际文化;既包括语言因素,也包括非语言因素。

在任何一种民族语言的学习当中,对这一民族文化的学习,都是绝对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如果按照外籍学习者的实际水平对汗牛充栋的中国文化进行截取,粗略地可分为以下几种文化类型:1.日常生活文化。

这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最广的交际性文化现象。

人们在学习某一种语言时,既要学习它的语言体系规则,也要学习语言的社会运用规则。

相比之下,后者更显复杂。

例如,中国人在受到别人褒奖时常用"哪里,哪里"来表示谦逊,而西方人则会欣然接受别人的褒奖,并以"谢谢"来感谢对方的盛情赞扬。

再如,中国人历来就有崇尚谦虚谨慎、偏爱红色、待客热情等习惯。

而这些习惯所代表的内蕴在中国与西方却是大相径庭的。

这些由日常生活的积淀而习得的观念,只有当外籍学习者的知识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时才能理解。

2.民间习俗文化。

主要指各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风俗和习惯。

汉语委婉语的文化意蕴

汉语委婉语的文化意蕴
化意蕴 主要体现在 以下几个 方面 :
而形成 的即“ 心生而言立 ” 。参 与对话 的双 方都会 有意 识或
无意识 , 或长或短地经历这样 的心理 过程 。如果是一个新 词
( 减轻情感刺激 , 一) 体现“ 的文化特征 礼” 中国有着古老 的历史 文 明, 自古 以来 , 中国就被称 为文
反, 如死 、 、 病 耻等 , 则会 给人 一种恐惧 的感 觉 , 而人类都有 一
go peh ( 的说 法 ) 说 文》: 委 , 随也 。从 女从 odsec ” 好 。《 “ 委
禾。 徐铉 日: 委 , ” “ 曲也 , 取其 禾 谷穗 委 曲之貌 , 从 禾 。 委 故 ”
婉皆“ 也 , 曲” 曲” “ 即不直 , 表情 达 意往往 不是 直接 表述 , 而
在语言形式及其所指 ( 即语言 和真实世界 ) 间没有 直接 的 之
委婉语是 因社会需要而产生 的语 言现象 , 不可避免地带
上 了社会的痕 迹 。委婉 语 是世 界各 种语 言 中的普遍 现 象。 语 言交际是人类赖 以维系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 的重要手段 ,
人们在交际 中对于生活 中有碍 于面子 、 令人 不快 、 厌恶 甚至
坏, 或轻或重 。“ 类认 知结 构来 自人 体体 验 , 以人 的感 人 并
知、 动觉 、 物质 和社会经验 为基础 , 对直接概念和基本范 畴以 及意 向图式进 行组 织或 建 构。 例如橄 榄 枝 、 ” 盛开 的鲜 花 就会 引起美 好 、 舒适 的心理感 觉 。而 另一 些 词或 句子 则 相

委婉 语的认知基础
语言被人类赋予无 穷的力 量 , 仅 帮助人 们交 流思 想 、 不 进行 思维 、 描述事物 、 以言行事 , 而且能唤起各种想象 。根据

国开(四川)02559-言语交际-第七章 本章自测-100分答案

国开(四川)02559-言语交际-第七章 本章自测-100分答案

言语交际-第七章本章自测-辅导资料说明:如果课程题目是随机的,请按 CTRL+F 在题库中逐一搜索每一道题的答案特殊说明请仔细:课程的题目每学期都可能更换,所以请仔细核对是不是您需要的题目再下载第 1 题1.言语的民族风格,体现在一种语言的各个要素方面。

对错【本题答案是】“对”。

第2 题2.言语的时代风格突出地表现在语音方面。

对错【本题答案是】“错”。

第3 题3.风格是固定的,是不可能有创新的。

对错【本题答案是】“错”。

第4 题4.言语的民族风格突出地表现在语汇方面。

对错【本题答案是】“错”。

第5 题5.幽默是指言语感染力,是一个人社交能力很重要的方面。

对错【本题答案是】“对”。

6.言语的风格主要体现在书面语中,口语交际无所谓言语风格。

对错【本题答案是】“错”。

第7 题7.言语风格主要是时代风格和民族风格,与言语表达者个性无关。

对错【本题答案是】“错”。

第8 题8.庄重的言语风格主要运用于公文、政论语体和科技语体。

对错【本题答案是】“错”。

第9 题9.言语的民族风格主要体现在语音、语汇和语法三个要素上。

对错【本题答案是】“对”。

第10 题10.一定的风格与一定的修辞手段有着密切的联系。

对错【本题答案是】“对”。

第11 题11.只有书面语才有所谓言语风格问题,口语表达谈不上言语风格。

对错【本题答案是】“错”。

12.言语的时代风格主要体现在语音和语法方面。

对错【本题答案是】“错”。

第13 题13.豪放与柔婉、简洁与繁丰都属于言语的表现风格。

对错【本题答案是】“对”。

第14 题14.言语风格的呈现不一定要使用修辞格,所以风格与修辞格无关。

对错【本题答案是】“错”。

第15 题15.不具有幽默能力,就等于不具有社交能力。

对错【本题答案是】“错”。

第16 题16.一定的风格和词句的运用也具有密切的联系。

对错【本题答案是】“对”。

第17 题17.风格与性别关系比较密切,例如柔婉的风格适合女性。

对错【本题答案是】“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阳学院成人高等教育学生毕业论文关于言语交际中的汉民族文化心理透视站点名称:毕业函授点学生姓名:朱华班级:2008级(本)学号:指导教师:彭忠国时间:2010年9月15日目录题目 (1)内容摘要 (1)关键词 (1)正文 (1)一、研究贪图文雅、彬彬有礼的心理 (2)二、贵和谐、重人情、爱面子的心理 (4)三、喜联想、善比附的词语迷信心理 (6)论文评审表……………………………………………封底关于言语交际中的汉民族文化心理透视论文摘要:不同民族由于历史发展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心理。

汉民族文化心理丰富且复杂.对言语交际产生了很深的影响。

本文主要对汉民族言语交际中讲究礼节,注重和谐,语词速信等方面独特的文化心理现象进行探索讨论。

论文关键词:现代汉语;汉民族;言语交际;文化心理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语言又是民族文化最重要的载体,是民族文化重要的表现形式。

一个民族的文化最能通过民族的语言表现出来。

静态的语言,语言负载的文化因素是固定在语音、词汇、语法这些语言要素中的;动态的语言,就产生了言语和言语行为,在言语使用中,民族文化心理就伴随着言语行为表现出来。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言语使用者怎么说,如何说,认为这样表达是合适的,样表达是不合适的,与言语使用者的心理密切相关。

民族文化心理就是一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相同或相似的思维习惯、行为准则。

不同的民族由于历史发展的不同,就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心理。

动态的语言最能反映出言语使用者在言语活动中的思维形式、行为准则,有什么样的思维形式、行为准则,在言语表达时就有什么样的表达模式。

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不同的民族文化心理,对言语行为产生了很深的影响。

如受到夸奖时,西方人往往采取迎合的方式,表示高兴,通常是道一声“谢谢”;而汉族人的反应则往往是以否认或自贬的方式,通常要说“不行,不行~差远了”等。

这种言语交际中表现出来的表达差异,反映出不同民族不同的民族文化心理。

可以说,言语交际中,人们的言语行为无不浸染着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蕴含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心理。

对言语交际中的民族文化心理的揭示,有利于我们学习并正确掌握和运用民族语言,有利于口语交际中言语表达得恰当、得体、适度符合民族审美心理,以取得最佳的表达效果。

汉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积淀着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像血液一样漫澜在汉民族的文化肌体当中,并在言语行为中处处留下“痕迹”。

本文试从言语交际中透视汉民族独特的文化心理。

一、讲究谈吐文雅.彬彬有礼的心理中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隶有“礼仪之邦的美称。

中国人为人处世讲究“知礼数,“懂礼貌”,交战双方也要“先礼后兵”,深谙“礼多人不怪”的道理。

儒家视“礼为立国之本.其中就包括待人接物的礼仪内容。

受儒家思想的长期熏陶,汉民族在言语交际中,深知。

礼之用,和为贵,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言语交际中的礼貌表达在汉民族为人处世中占有重要地位,讲究谈吐文雅、彬彬有礼是道德高尚有修养的表现。

汉民族言语交际中讲究礼节的心理,使得汉语积累了丰富多彩的礼俗词语,并且怎么表达颇有讲究,乱不得,错不得,滥不得,否则就要失礼。

这种注重言语礼节,讲究言语礼貌的心理在言语交际中处处体现。

如对人的称呼,是汉民族礼貌表达的重要标志,小孩见到大人,学生见到老师,下级见到上级等熟人相见,首先要有个称呼表示礼貌,有些场合恰当适度的称呼,对交际效果起到关键作用。

汉民族在交际时为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常用敬称和谦称,这样,经过长期积累,在汉语中就形成了内容丰富的有明显区别的敬称和谦称。

敬称和谦称早在秦代就广泛使用,如敬称有“足下、殿下、执事”等,谦称有“寡、孤、不毂、不才、在下等。

现在我们还常用敬称“令尊、令堂、贵姓、贵公司、贵校”,谦称“敝人、愚弟、寒舍、拙作”等。

汉民族注重长幼有序和血缘宗亲关系,见到长辈一定要有称呼,以示尊敬,而不像西方为表示亲切,对父母或其他长辈都可直呼其名,在汉民族看来,这样是少教无礼,没有修养。

对无亲属关系的人使用亲属称呼.就显得与说话人特别亲近,无形中拉近了双方的距离,如平常称呼“老伯、叔叔、大哥、大姐”等。

上街购物,个体老板为体现服务态度之热隋诚恳,常“大妈、大姐、老哥、老弟”地叫,以表现对顾客有礼貌和亲近,符合汉民族文化心理,顾客心里愉快,购物热情也会大增。

表示礼貌的敬称谦称还有许多,不再一一列举。

还有言语交际中的祝福语,就是吉祥话,也是汉民族讲究言语有札的重要内容。

和睦吉祥、福寿安康是人们千百年来追求的美好理想,汉民族有在喜庆的日子里道个喜、送个祝福以示礼貌的传统习惯。

什么样的场合说什么样的祝福话有特定的内容和讲究,如给老人祝寿,常用“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福寿齐天…福寿无疆”等。

汉民族有注重传宗接代,长久计议的心理,常用“多子多福,子孙满堂来祝福,结婚时,就用“白头偕老~百年好合”“鸾风和鸣”的祝福话,开张时用“财源广进…生意兴隆”“恭喜发财”等吉祥话,不论祝福语能否实现,图个吉利吉祥,以示礼貌。

汉民族言语交际中讲究礼节、注重礼节,力求谈吐文雅、彬彬有礼的心理,在言语交际中随处可见,尤其在问候语、道谢语、恭维语等中都有充分体现。

二、贵和谐,重人情.爱面子心理汉民族在人际交往中的民族心理是“和睦相处,“以和为贵,把和谐作为人际交往的目的。

汉民族在人际交往中极重人情,爱面子,表现在言语表达上受儒家“中庸之道”思想的影响,力求措辞有度,不偏不倚,适度得体,在言语表达上表现为含蓄、婉转、模糊,形成汉民族言语表达上独有的文化模式。

汉民族在人际交往中提倡“以仁爱之心示人”,“以宽恕之心对人”,就是对别人要有仁爱之心,要关.爱护别人,对别人的错误过失要原谅、理解,少计较或不计较。

俗语道“树有皮,人有脸”,“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要得饶人处且饶人”,要给人面子,留“台阶”,少得罪人。

如我们常见的批评,汉民族的心理是既要达到目的,又要让对方接受,并给他留面子,在表达上就常用含蓄婉转的方式,先表扬或肯定成绩,然后再转折“但是……或“……不妥,不足”“然后”“希望……”。

老师批评学生:你关心集体,热爱劳动,同学们应该向你学习,但在学习方面下的工夫还不够,希望你今后上课注意听讲,不要说话,把学习搞上去就更好了。

目的是批评学生,但在表达时讲究“艺术”,就更易使对方接受。

在交往中,有些时候需要拒绝别人,如果直接拒绝,会使人难堪,在汉民族看来容易产生“不和”,不够礼貌,违犯了汉民族待人处世的原则,为了不得罪人,给人留面子,常用含蓄模糊的语言“间接”地拒绝对方,更多的是让对方自己体会话外之音。

用得较多的就是“考虑考虑”,“研究研究”,“等等再说吧”,婉言谢绝,如:“马主任,我的调动问题……~这件事我知道,我们再研究研究吧。

汉民族较之于西方人性格内向、沉稳、含蓄,不像西方人性格外露、直率。

在西方注重突出个人及个人价值,而汉民族传统观念是重社会,重集体,突出一个“和谐,不突出个人,涉及个人则习惯于含蓄或婉转表达。

一篇文章明明是个人见解,但习惯上要谦称“我们认为”。

个人取得的成绩,常要说领导的支持,集体的智慧。

汉民族不突出自我的心理。

含蓄婉转的表达模式,形成了交际中内容丰富的客套话、寒喧语。

干某件事明明准备得很充分,但要讲准备不足,请大家多多指教;宴请客人,饭莱准备得很丰盛,客人酒足饭饱,主人还要说“粗茶淡饭,不成敬意”,或者准备不好,没有什么可口的,管饱不管好”等,这些话对同一文化背景下的汉族人听来,不足为怪,因为有共同的民族文化心理,但让西方人听来,就莫名其妙,不可理解。

前几年,有一则报道,说是记者采访一个中国著名的演员,问道:“你认为当今中国最优秀的演员是谁?”演员回答:“是我。

”这个回答使许多人意外之余觉得演员太张狂了,引来了颇多微词。

从心理上讲,汉民族传统观念认为,就是最好的是自己也要谦虚一下,含蓄一点表达。

由此可见,演员的回答引来非议,是有着民族文化心理基础的。

汉民族言语交往中的重和、贵和、重人隋、重名声、爱面子的思想根深蒂固,含蓄、婉转、模糊的表达方式体现在言语交往的方方面面。

人常说的“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都体现了和睦相处、相安无事的人际交往的理想,这些汉民族独特的民族文化心理对言语行为产生了很深的影响。

三、喜联想、善比附的语词迷信心理语言本是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但人们在使用过程中,总是把语言的功能夸大并神秘化,对语言有着一种崇拜和信仰的心理,即语言拜物教(word fetishism)。

把语言和它指向的事物和现象合为一体,认为语言有着超自然的精神力量,能降福也能招灾,由此,人们耽于语言幻想,希望通过语言来沟通人与自然的关系,借助语言来趋吉避凶。

自古以来,每个民族都有对语言的崇拜心理,汉民族在言语交际中耽于语言幻想,语词迷信的心理突出且执著,表现在语言表达上就是特别喜联想,善比附,讲究有说头,讨个好口彩。

如最常见的给人或事物命名,像人名、地名、商品名、庭院名等,都要煞费苦心,起出意义来,起出好来。

在言语使用中,汉族人更喜欢说话讨个好彩头,也就是说吉利话,听吉利话,把自己的愿望、追求寄托在语词上,对语词的迷信特别认真。

《羊城晚报》曾报道,一彩民对体育彩票中彩500万一直心神向往,为博好彩,就将自家豢养的小狗取名“五百万”,经常对小狗作势呼唤“五百万,来”,小狗闻听主人声音,立刻俯首帖耳趋向前去,主人心花怒放,仿佛500万元在“来”的叫喊声中真的到来。

汉人还喜欢借助同音或谐音讨口彩,汉语中的“8与“发”谐音,…9与“久”同音,带有…8’…9’数字的日期、号码、名称就被认为是吉祥号,能带来好运气,带有…8的日子街上开业的商店最多,带有“888”、“159”、“168”、“198”的车号、牌号等许多人不惜重金买下。

还有发糕、发菜、发财树等为人喜爱,都是为图一个吉利。

结婚时常见的在床上撒下红枣、花生、桂圆、莲子,为的就是取谐音“早生贵子”。

汉民族言语中表现出来的这种为追求美好生活而联想比附的心理在生活中处处可见。

由于人们对语词的迷信心理,在言语交际中,认为是吉利话,能带来好运的话,人们爱说多说,而有些话的指向是不好的事物或人们厌恶的现象,则认为是不吉利的话,就不说或少说。

有的场合甚至特别忌讳某些话,鲁迅在《野草·立论》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富贵人家生了孩子,作满月时,请了几位客人,大家都看了看弦子,一个客人说:“这个孩子将来要当官的。

”得到大家的一致称赞。

另一个客人又说:“这弦子将来要发财的。

”又得到了大家的一番喝彩。

最后一个客人说:“这弦子将来要死的。

”结果得到一顿痛打。

在喜庆的日子,人们最忌讳不吉利的字眼。

前两个客人说的话不管是真心话,还是虚伪话,都是吉利话,主人爱听,当然更希望吉言能成为现实;而最后一个客人说的确实是大实话,但不分场合,不合人们心理,是人们最忌讳的话,挨打是必然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