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质量标准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片剂质量标准和检测方法张天竹中药一PPT课件

片剂质量标准和检测方法张天竹中药一PPT课件

精品课件
3
药品及药品标准定义
❖ 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 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 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 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 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
❖ 药品标准:是国家对药品质量、规格及其检验方法 所做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生产、流通、检验和质量 管理部门共同遵守的衡量药品质量的法定依据,属 于强制性标准。
2.本法适用于片剂(普通/薄膜衣/糖衣/泡腾片)、胶 囊剂(硬/软/肠溶)以及丸剂的溶散时限检查。凡 规定检查溶出度、释放度或融变时限或分散均匀性 的制剂,不再进行崩解时限检查。
❖ 2.糖衣片应在包衣前检查片芯的重量差异, 符合规定后方可包衣。包衣后不再检查重量 差异。
❖ 3.薄膜衣片在包衣后也应检查重量差异。
精品课件
13
脆碎度检查法
❖ 1.简述 片剂脆碎度检查法时利用片剂在脆 碎度检查仪圆筒中滚动100次后减失重量的 百分数,用于检查非包衣片剂的脆碎情况及 其物理强度,如压碎强度等。
6.每片重量与平均片重相比较,超出重量差异限度的 药片多于2片;或超出重量差异限度的药片不多于 2片,但其中1片超出限度的1倍,均判为不符合规 定。
精品课件
12
重量差异检查注意事项(续)
❖ 1.在称量前后,均应仔细查对药片数。称量 过程中,应避免用手直接接触供试品。已取 出的药片,不得再放回供试品原包装容器内。
本实验一般仅作1次,如减失重量超过1%时,应复 检2次,3次的平均减失重量不得过1%,并不得检 出断裂、龟裂及粉碎的片。
注:如供试品的形状或大小使片剂在圆筒中形成不规 则滚动时,可调节圆筒的底座,使与桌面成约10° 的角,实验时片剂不再聚集,能顺利下落。

六味地黄丸的质量分析(中药制剂检验课件)

六味地黄丸的质量分析(中药制剂检验课件)
≤100
≤1000
≤100
≤30000 ≤30000
≤100 ≤100
≤100000
≤500
-16-
大肠埃希 菌
(个/g)
不得检出
大肠菌 群
(个/g)
沙门菌 (个/10g)
不得检出
不得检出
不得检出 不得检出Fra bibliotek≤100 ≤100
不得检出
不得检出 ≤100
五、含量测定
取莫诺苷对照品、马钱苷对照品和 丹皮酚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 50%甲醇制成每1ml含莫诺苷与马钱 苷各40μg、含丹皮酚90μg的混合溶 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 制备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

10µ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含酒萸肉以莫诺苷(C17H26O11 ) 和马

钱苷(C17H26O10) 的总量计,不得 少于
0.37mg;含牡丹皮以丹皮酚(C9H10O3) 计,
不得少于0.32mg。
-17-
-13-
四、检查
2 ·
重量差异
试验方法:以10丸为1份(丸重1.5g及1.5g以上的以1丸为1份),取 供试品10份,分别称定重量,再与每份标示重量(每丸标示量×称取 丸数)相比较(无标示重量的丸剂,与平均重量比较)。 标准规定:每丸重量与平均丸重相比较,超出重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 于2丸,并不得有1丸超出限度1倍。
淀粉粒三角状卵形或矩圆形,直径24 µm,脐点短缝状 或人字状 (山药)。
-6-
2
熟地黄的鉴别
三、鉴别
薄层色谱法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10g,研细,加水100ml,温热使充分溶 散,加热至沸,放冷,用脱脂棉滤过,取滤液,用乙酸乙酯振摇提取2 次(必要时离心),每次30ml,合并乙酸乙酯液,蒸干,残渣加甲醇 l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对照药材溶液的制备:取熟地黄对照药材4g,加水60ml,煎煮30分 钟,放冷,用脱脂棉滤过,取滤液,用乙酸乙酯振摇提取2次,每次 20ml,合并乙酸乙酯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对照药 材溶液。 试验方法: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 3~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二甲苯-乙酸乙酯(1:1)为 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2,4-二硝基苯肼乙醇试液。 检测结果: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 颜色的主斑点。

中国药典2019年版中药标准PPT课件

中国药典2019年版中药标准PPT课件

HPLC GC 2019年版 564 31
UV
TLC-S
原子 吸收
滴定
26 38 1 38
2019年版 1265 70 41 33 2 53
中国药典2019年版中药标准
28
(三)增订剂型品种
新增 露剂品种:金银花露 涂膜剂品种:疏痛安涂膜剂
中国药典2019年版中药标准
29
增修订内容与特点
中国药典2019年版中药标准
中国药典2019年版中药标准
34
(二)标准整体水平全面大幅度提高
大幅度的增加了TLC鉴别 对原标准无含量测定项的标准大部分增
加了含量测定。 制剂中可控项目平均超过所含药味的1/3。 90%以上的中药制剂均有定量检测指标。
中国药典2019年版中药标准
35
(二)标准整体水平全面大幅度提高
3、对原专属性不强的测定方法(紫外、 重量法、容量法)修改为HPLC、GC 等专属性强的方法。
21
(二)增修订项目—鉴别 中药材
类别 显微鉴别
2019版
2019版
加权增幅 (%)
340
444
17
一般鉴别
148
114
-31
薄层鉴别
339
490
30
色谱与光谱鉴别
17
14
聚合酶链式反应法鉴别
0
2
薄层-生物自显影技术法鉴别
0
2
中国药典2019年版中药标准
-26 -----
22
(二)增修订项目—鉴别
43
(三)药品安全性得到进一步保障
重金属检测标准的研究 大孔吸附树脂有机残留物检测标准的研究 毒性成分的限量控制 雄黄、朱砂中有害成分的控制

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及图片ppt课件

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及图片ppt课件

20
完整版ppt课件
21
完整版ppt课件
质地
中药饮片的质地与细胞组织的结构、细胞中所含的成分有一定的关 系,常有硬、脆、实、轻、重、松、粘、粉、韧、角质等区别,以薄壁 组织为主,结构较疏松的饮片一般较脆,如丹参饮片、甘松饮片;以薄 壁组织为主,结构较酥松,空隙大的饮片一般较松泡,如南沙参饮片、 生晒山参饮片;淀粉多的饮片呈粉性,如山药饮片、半夏饮片;淀粉多、 结构紧密的饮片一般较重实,如大黄饮片、川芎饮片;纤维多的饮片则 韧性强,如葛根饮片、桑白皮饮片;含糖、黏液多的饮片一般粘性大, 如地黄饮片、黄精饮片;富含淀粉、多糖成分的饮片经蒸煮糊化干燥后 呈角质状,如红参饮片、延胡索饮片、天麻饮片等。
30
完整版ppt课件
水试(5)
某些中药因含多糖类成分或吸水膨胀类物质,或者质地 轻泡,结构疏松,产地加工干燥时大量失水,这样遇水后 会迅速膨胀,体积或重量明显增加。如胖大海水浸后膨胀 呈海绵状,体积可增6倍;黄明胶在冷水中久浸则软化膨 胀,重量可增5倍以上。
31
完整版ppt课件
水试(6)
某些中药含大量的黏液质,遇水膨胀并产生明显的黏 性。如葶苈子水浸后,黏滑而体积膨胀;牵牛子水浸后, 种皮呈皲裂状,手捻有明显黏滑感;决明子水浸时从一处 胀裂,并有黏性;车前子加水振摇并放置片刻后,种皮膨 起,并显黏性。
23
完整版ppt课件
气味
饮片中所含的不同化学成分能反映出不同中药饮片的气 和味,如木兰科、伞形科、唇形科、菊科、樟科等植物都含 有挥发油,有明显而特殊的香气如辛夷、白芷、当归、防风、 羌活、川芎、北柴胡、薄荷、紫苏、荆芥等。有的饮片含有 某种特异成分使其有特有的香气,如香加皮含有甲氧基水杨 醛,牡丹皮含牡丹酚等。味是由口尝而感觉,常有酸、甜、 苦、辣、咸、涩、淡等。木瓜、乌梅饮片含有机酸而味酸;

完整版《中药学》完整ppt课件

完整版《中药学》完整ppt课件

中药配伍理论
阐述中药配伍的原则、方 法及禁忌等。
中药学的学科体系
中药用药方法
阐述中药的煎服方法、 用量用法及注意事项等

中药资源与开发
阐述中药资源的分布、 采集、加工及开发利用
等。
中药药理与毒理
阐述中药药理作用机制 、毒理作用及安全性评
价等。
中药制剂与剂型
阐述中药制剂的制备方 法、剂型选择及质量控
魏晋南北朝时期
中药学得到进一步发展,出现 《本草经集注》、《雷公炮炙 论》等著作。
明清时期
中药学开始衰落,但仍有一些 重要著作问世,如《本草纲目 拾遗》、《本草求真》等。
中药学的学科体系
01
02
03
中药药性理论
阐述中药四气、五味、升 降浮沉、归经等药性理论 。
中药功效理论
阐述中药功效的概念、分 类及影响因素等。
麦芽
消食健胃,回乳消胀。
鸡内金
消食健胃,涩精止遗。
止血药
白及
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蒲黄
止血,化瘀,利尿。
三七
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茜草
凉血化瘀止血,通经。
活血化瘀药
01
川芎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郁金
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 黄。
03
02
延胡索
活血行气止痛。
姜黄
活血行气通经止痛。
04
化痰止咳平喘药
制等。
02
中药的基本理论与知识
中药的性能与功效
四气五味
中药具有寒、热、温、凉四种药 性和酸、苦、甘、辛、咸五种基 本味道,是中药治疗疾病的基本
原理。
升降浮沉
中药对人体作用的不同趋向性, 即升、降、浮、沉四种作用,是

中药管理 ppt课件

中药管理 ppt课件
一、中药概况 二、《药品管理法》中涉及中药管理的规定 三、中药品种保护条例 四、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 五、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
一、中药概况
概念
1.中药材
是指药用植物、动物、矿物的药用部分采收后经产地初 加工形成的原料药材。
作用:制成饮片,供调配中医处方煎服,或磨成细粉服 用或调敷外用,供中药企业生产中药成方制剂或制药工 业提取有效化学成分的原料药。
川芎
冰片
【功能主治】行气活血,去瘀止痛,增加冠脉血流量,缓解心绞 痛。用于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
麝香 3%
牛黄 5%
田七 85%
蛇胆 7%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消肿止痛。用于痈疽疔疮,无名肿毒,跌打损伤。
二、《药品管理法》中涉及中药管理的规定
(一)、中药材管理规定 (二)、中药饮片管理规定 (三)、中成药管理规定
来源:1)大部分中药材来源于植物,药用部位有根、 茎、叶、花、果实、种子、皮等。2)少部分来自于药用 动物的骨、角、胆、结石、皮、肉及脏器等。3)人工栽 培植物和家养动物的品种。4)矿物类药材包括可供药用 的天然矿物、矿物加工品种以及动物的化石等。
天士力
陕西天士力植物药业有限公司商洛丹参基地
中 药 材
(二)、中药饮片管理规定
中药饮片的炮制,必须按照国家药品标准炮制;国家药 品标准没有规定的,必须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 督管理部门制定的炮制规范炮制。
生产新药或者已有国家标准的药品,须经国家药品监督 管理部门批准,并发给批准文号;但是,生产没有实施批 准文号管理的中药材和中药饮片除外。
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材、中药饮片品种目录,由国 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中医药管理部门制定。

2024版中药学PPT幻灯片课件

2024版中药学PPT幻灯片课件
8
中药的分类方法
按药物功能分类 如解表药、清热药、祛湿药等。
按药用部分分类
如根及根茎类、茎木类、皮类、叶类 等。
2024/1/28
按有效成分分类
如含生物碱类、含挥发油类、含苷类 等。
按自然属性和亲缘关系分类
先把中草药分成植物药、动物药和矿 物药。动植物药材再根据其原植物的 原生形态进行分类。
9
各类中药的代表药物
结构鉴定与活性筛选 通过波谱分析、质谱等手段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 进行结构鉴定,并通过活性筛选确定其药理活性。
3
成分间的相互作用研究 探讨中药中多种成分间的相互作用,如协同、拮 抗等,以揭示中药复方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
2024/1/28
26
中药的药理作用研究
整体动物实验
通过观察中药对实验动 物的药理作用,如抗炎、 抗氧化、抗肿瘤等,评 价其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显微鉴定
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对中药中 所含的主要成分或有效成分进行定 性或定量分析,以评价中药的真伪、 优劣。
22
中药的质量评价标准
有效性
安全性
中药必须具有一定的疗效,能够 治疗或辅助治疗疾病。
中药必须无毒无害,使用安全。
均一性
同一批次的中药,其质量应该是 一致的,不得存在明显的质量差 异。
真实性
明清时期
中药学逐渐成熟,形成了完整 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5
中药学的学科体系
中药药性理论
研究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 归经等药性理论。
中药功效与主治
研究中药的功效和主治病症,是 中药学的核心内容。 2024/1/28
中药配伍与禁忌
研究中药的配伍规律和禁忌,指 导临床合理用药。

《中药制剂薄层鉴别》课件

《中药制剂薄层鉴别》课件

02 中药制剂薄层鉴别的基本 原理
薄层色谱法原理
薄层色谱法是一种基于吸附、分配等 原理,将样品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 进行分离、检测和定性的方法。
在薄层色谱法中,固定相是薄层板上 的吸附剂,流动相是展开剂。当样品 在薄层板上展开时,不同组分在固定 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从 而实现分离。
薄层板的制备
提取
将粉碎后的样品进行提取,以分离出所需的 成分。
干燥
将浓缩后的样品进行干燥,以便更好地进行 薄层鉴别。
点样
选择合适的点样器
根据样品的性质和薄层板的特性,选择合适的 点样器。
控制点样量
控制点样量,以确保样品在薄层板上均匀分布 。
注意点样点的间距
控制点样点的间距,以确保薄层板上的斑点清晰可见。
展开
促进中药现代化
薄层鉴别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通过该技术手段可以推 动中药的标准化、规范化发展。
薄层鉴别的发展历程
起步阶段
20世纪70年代,薄层色谱法开始应用于中药制剂的鉴别分析。
发展阶段
20世纪80年代,薄层色谱法逐渐完善,成为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的 重要手段。
成熟阶段
21世纪以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薄层 鉴别已经成为中药制剂质量控制中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
薄层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将薄层色谱与质谱技术结合,实现中药制剂成分的快速鉴定和准 确定性。
高效薄层色谱技术
利用高效薄层色谱板,提高分离效果和检测灵敏度,缩短分析时间 。现微型化、集成化和自动化分析 。
06 中药制剂薄层鉴别相关法 规与标准
相关法规与规定
01
显色方法
显色方法是在薄层色谱法中用于检测样品组分的手段。

完整版《中药学》PPT演示课件

完整版《中药学》PPT演示课件
分析中药不良反应的类型和原因,如药物本身毒性、使用 不当等。
不良反应防范措施
提出防范中药不良反应的措施,如规范用药、加强监测等 。同时,强调在使用中药时应遵循医嘱,注意药物的剂量 和使用方法,避免自行滥用。
06
未来发展与挑战
国际化发展趋势及挑战
中药国际化发展现状
中药在国际市场的认可度和接受度逐渐提高,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
止痛等功效。
木本植物药
如杜仲、黄柏、厚朴等 ,具有补肾强腰、清热
燥湿等功效。
藤本植物药
如钩藤、络石藤、忍冬 藤等,具有息风止痉、
通络止痛等功效。
矿物药
如石膏、滑石、芒硝等 ,具有清热泻火、利尿
通淋等功效。
中草药采集、加工与贮藏方法
采集方法
根据药用部位和生长发育特点,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工具进行采集 。
作用
中药学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杂症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同时也在保健 、康复和养生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习中药学意义与方法
意义
学习中药学有助于了解中药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掌握中药的 临床应用技能,为从事中医药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方法
学习中药学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包括课堂讲授、实验操作、 临床实习等,同时还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 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清热解毒
黄连解毒汤、普济消毒饮等,用于治疗火热毒邪 所致的病证,如痈疡肿毒、丹毒等。
ABCD
清营凉血
清营汤、犀角地黄汤等,用于治疗热入营血证, 如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斑疹隐隐等。
气血两清
清瘟败毒饮,用于治疗瘟疫热毒、气血两燔证。
祛湿剂及治法
01
02
03
04
燥湿和胃

《中药传统鉴定》PPT课件

《中药传统鉴定》PPT课件

10
精选ppt
❖ 1.眼看 ❖ 用肉眼直观中药材的特征,包括看形状、大小、色泽、表
面、质地、断面六个方面。 ❖ 2.手摸 ❖ 天仙子手握有粘性;羚羊角手捏合把;真鹿茸毛光滑舒适
;土茯苓折之具弹性。木瓜、白芷用手触之表面似硬,用 手捏之觉有软意;荆三棱坚实体重,而炮三棱则体轻;盐 附子质软,而黑附子则质地坚硬。肉桂水浸后手感粗涩。
精选ppt
28

❖ (5)漂浮反应:海金沙(正品)入水漂浮;(伪品)入水后红色 粉末沉于水底(如棕红色矿物细粉等)
❖ (视频) 6、番红花:放入水中柱头膨胀,呈长喇叭状, 水染成橙黄色,无沉淀。若呈线条状、片状等,水面有油 状物,水染成红色、有沉淀则为伪品
29
精选ppt
10、火试:有些药材火烧之后,能产生特 殊的气味、颜色、烟雾、闪光和响声等现 象。
12
精选ppt
❖ 4.口尝
❖ 口尝法鉴别药材的意义不仅在于味道还包括“味感”,味
分为辛、甘、酸、苦、咸五味,如天然牛黄味苦具有清凉
感,且入口其色挂色不落;熊胆味苦而后甘,其气清香。
另外还有如山楂的酸、黄连的苦、甘草的甜等。味感则分
为麻、涩、谈、滑、凉、腻等。如麝香放入口中,有甘、
辛、苦、咸、酸五味,并有清凉浓郁的香气,钻舌感直达
13
精选ppt
❖ 1.形状:通过肉眼观察药材形状。不同的药材,往往有 其独特的外形,而且这些外形特征一般较为固定。如野山 参形如“芦长碗密枣核芋,锦皮细纹珍珠须”;党参形如 “狮子盘头芦”;黄连形如“鸡爪”;天麻形如“鹦哥嘴 ”;防风根头如“蚯蚓头”;海马形如“马头蛇尾瓦楞身 ”;粉防己形似“猪大肠”等,皆取其形也。观察药材性 状时,如系干燥、皱缩的全草、叶、花类等药材,应先用 温水浸泡,待其展开后再观察。

中药新药质量标准研究PPT课件

中药新药质量标准研究PPT课件
③需炮制药材,应加括号注明炮制法。 ④计量单位,重量以“g”,容量以“ml”表示。 ⑤处方量,片剂折算成1000片的药量,液体制
剂以1000ml的药量写出。
6) 处方原料均应附原料的标准或药材标准。 ① 药味收载于法定标准的,可参照法定标 准项目要求。但若与成药质量控制相关的 项目,未列入药材标准的,应补允有关项 目。
第三节制定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一药材质量标准的内容1名称2基源科属种拉丁学名3药用部位采收加工炮制4性状外形质地嗅味5鉴别传统经验显微理化6检查杂质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等7浸出物8含量测定各活性成分9功能主治功效用法用量注意贮藏等
中药质量标准的研究
目的要求
• l、掌握质量标准的分类、特性、质量标准制
定的前提条件。
形、色、气、味,各种剂型的性状描述 注意:描写组合色泽时,以后者为主。如棕红
色。
5、鉴别
(1) 药味选择 原则、专属、无干扰。----查文献,预试验。
(2) 鉴别方法 显微鉴别――特点 理化鉴别――特点 色谱鉴别――特点 其它鉴别
(3) 鉴别实验设计有关问题
① 提取纯化问题
• 溶媒选择 • 提取前处理,如蜜丸 • 大复方中挥发性成分的分离 • 苷类成分 • 生物碱类成分等
2) 测定成分的选定
① 指标成分清楚可行的 ② 成分类别清楚 ③ 拟测成分应归属于某一单味药材。 ④ 产地、等级 .. ⑤ 含量 ⑥ 拟测成分应尽量与中药主治功效一致。
(2)含量测定方法
核心、重点、难点。特别是供试液的制备。
(3)含量测定方法学考查
1) 提取条件 2) 分离纯化 目的――待测成分提取完全,能排除其他成分
9) 灵敏度
• 一般以工作曲线的斜率表示。其值越大,

中草药课件ppt

中草药课件ppt

中草药的分类和命名
分类
中草药可根据其药用部位、功效、生 长环境等进行分类。
命名
中草药的名称通常与其形态、颜色、 气味等特征相关。
中草药的生长环境和采集方法
生长环境
中草药生长在不同地区和气候条件下,每种草药有其特定的 生长环境。
采集方法
采集中草药需遵循适时、无损的原则,确保药效和品质。
02
中草药的药理作用
05
中草药的安全与合理使用
中草药的安全性评估
安全性评估原则
中草药安全性评估应遵循科学、客观、全面的原则,综合考虑中 草药的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的因素。
安全性评估方法
可以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实验研究等方法,对中草药的毒性、不良 反应等进行深入研究,为安全性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安全性评估结果
根据安全性评估结果,可以对中草药的安全性进行分级,为临床合 理用药提供参考。
肿瘤辅助治疗
中草药在肿瘤辅助治疗中 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 以减轻放化疗的不良反应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草药在保健和美容领域的应用
保健品
中草药常被制成各种保健品,如保健 茶、保健酒等,具有调节身体机能、 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美容护肤品
中草药提取物被广泛应用于美容护肤 品中,如面膜、精华液等,具有保湿 、美白、抗衰老等功效。
详细描述
疗效是中草药治疗疾病的效果,包括治愈率、好转率和有效率等指标。作用机制 则是中草药发挥疗效的原理,包括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对病理过程的干预等 。了解中草药的作用机制有助于更好地应用中草药,提高治疗效果。
03
中草药的鉴别与炮制
中草药的鉴别方法
外观鉴别
通过观察中草药的形状、大小、颜色 、质地等特征,初步判断其品种和质 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质量标准的制定是中药研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进 行中药新药研究,必须依据国家《新药审批办法》的要 求制定临床研究和生产使用的质量标准。
质量标准具有权威性、科学性、先进性等特征。 质量标准包括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三级。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第二节 中药质量标准的内容 研究对象: 中药材及其饮片 中成药
5
一、中药材及其饮片质量标准 2-1
5.检查 包括杂质、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重金属、 砷盐、农药残留量、有关毒性成分等。
6
一、中药材及其饮片质量标准 2-2
6.浸出物测定 参照药典要求,结合用药习惯、药材质 地及已知成分选适宜溶剂。浸出物的限(幅)度应根 据实测数据制订,并以干品计算。
7.含量测定 操作步骤叙述准确,术语和计量单位规范 。含量限(幅)度应根据实测数据制订。
1、名称 包括中文名称、汉语拼音、药材拉丁名。
2、来源 包括科名、中文名、拉丁学名、药用部位、采收季 节和产地加工,矿物药包括矿物的类、族、矿石名、主 要成分及加工。
3、性状 指完整干燥药材的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特征、 质地、断面及气味等。突出主要特征,文字简炼,术语 规范,描述确切。
4.鉴别 方法专属、灵敏。包括经验鉴别、显微鉴别、理化 鉴别等。色谱鉴别应设对照品或对照药材。
8.炮制 炮制品种应制订合理的炮制工艺,明确辅料用 量和炮制品的质量要求。
9.性味与归经、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注意及贮藏 等项,根据该中药材研究结果制订。
7
二、中成药质量标准内容 2-1
1、名称 包括中文名、汉语拼音,按中药命名原则制订 2、处方 按组方原则列出全部药味和用量(g或ml),以
制成1000个制剂单位成品量为准。炮制品需注明。 3、制法 写明工艺全过程。 4、性状 指剂型及除去包装后的色泽、形态、气味等 5、鉴别 包括显微、理化鉴别等,要求专属性强、灵敏度
高、重现性较好。色谱法应选适宜对照品或对照药材。
8
二、中成药质量标准内容 2-2
6、检查 参照药典附录有关制剂通则规定的项目,制订相应限 量范围
7、浸出物测定 根据剂型要求,参照药典,选择适当的溶剂 8、含量测定 首选处方的君药、贵重药、毒性药。或其它药的
已知成分或指标成分建立含量测定方法。毒性成分含量必 须规定幅度。 9、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注意及有效期等均根据该药的 研究结果制订。 10、规格 制订制剂单位的重量、装量、含量或1次服用量。
量的区间。 耐用性:测定条件有小的变动使,测定结果不受影响的承受程度。 11
思考题
12

9
第三节 中药质量标准分析方法的验证
建立中药的质量标准,所采用的分析方法需要 验证,在处方、工艺由变更或改变原分析方法 时,也需要对分析方法进行验证。
验证的分析项目:鉴别实验、限量检查、含量 测定等等。中成药的溶出度、释放度、溶出量 等须要验证。
10
验证的内容
准确度:回收率(%) 包括测定方法和数据要求 精密度:重复性、中间精密度、重现性和数据要求(标准偏差) 专属性:采用的方法能正确测出被检成分。 检测限:被测物质能被检出的最低量 定量限:被测成分能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 线性:在设计范围内,测试结果与供试品中被测物浓度呈正比关系 范围:达到一定精密度、准确度和线性,测试方法适用的高低限浓度或
第七章 中药的质量标准 熟悉内容和步骤
第一节 中药质量标准概述 第二节 中药质量标准的内容 第三节 中药质量标准分析方法的验证
1
第一节 中药质量标准概述
中药质量标准是对中药质量及其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 定,用于指导中药生产、经营、使用、检验和监督管理 ,保证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和可控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