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体电穿孔法介绍 1、什么是活体电穿孔 活体电穿孔法(in vivo ...

合集下载

细胞转染实验总结

细胞转染实验总结

细胞转染实验总结引言细胞转染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技术,用于将外源DNA、RNA或蛋白质引入到目标细胞中。

通过细胞转染,可以实现基因表达、基因敲除、蛋白质定位等多种研究目的。

本文总结了细胞转染实验的基本原理、常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基本原理细胞转染实验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外源DNA、RNA或蛋白质传递到目标细胞内。

细胞内的转染物质可以在细胞内进行表达、干扰或定位,从而实现对目标细胞功能的研究。

常见的细胞转染方法包括:1.电穿孔法:通过应用电流使细胞膜发生临时孔洞,从而使转染物质进入细胞内。

2.化学转染法:利用聚合物、脂质体等化学物质,将目标物质载体化,并与细胞膜结合,实现内源化学转染。

3.病毒载体介导转染法:利用病毒(如腺病毒、逆转录病毒等)作为载体,传递目标物质到细胞内。

常用方法1. 电穿孔法电穿孔法是细胞转染中常用的物理方法之一。

通过应用高电压或脉冲电场,可以使细胞膜发生临时性孔洞,从而使外源DNA、RNA或蛋白质进入细胞内。

常用的电穿孔方法包括:•电转染:将转染物质与细胞悬浮液混合后施加电脉冲,使细胞膜发生孔洞并吸收转染物质。

•静电转染:将转染物质与带正电荷的载体(如聚乙烯亚胺)混合后,与带负电荷的细胞膜相互吸引,从而将转染物质导入细胞内。

2. 化学转染法化学转染法是一种通过化学物质介导的细胞转染方法。

常用的化学转染法有:•使用聚合物:聚合物(如聚乙烯亚胺、聚合丙烯酸等)能与转染物质结合成复合物,使其稳定且易于细胞摄取。

•脂质体转染:脂质体是由磷脂、胆固醇等成分构成的脂质双层结构,可以包裹转染物质形成脂质体-转染物复合物,通过与细胞膜融合实现内源转染。

3. 病毒载体介导转染法病毒载体介导转染法是细胞转染中较常用的方法之一。

常见的病毒载体包括:•腺病毒:腺病毒是一种双链DNA病毒,可以携带大片段的外源DNA,并有效地传递到目标细胞内。

•逆转录病毒:逆转录病毒(如 lentivirus、retrovirus等)可以将外源RNA逆转录成DNA,然后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中。

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

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

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基因编辑和转基因技术在农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可以使植物获得更好的抗病性、耐旱性、耐盐性等性状,从而提高植物的产量和品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

1. 农杆菌介导的转化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是将外源DNA导入植物细胞的一种常见方法。

农杆菌是一种土壤细菌,具有天然的基因转移能力。

它可以将Ti质粒(土壤杆菌肿瘤质粒)导入植物细胞,并在植物细胞中形成肿瘤。

利用这种特性,科学家可以将目的基因植入Ti质粒中,然后通过农杆菌介导的转化将其导入植物细胞中。

这种方法适用于多种植物,包括拟南芥、玉米、水稻等。

2. 基因枪法基因枪法是将外源DNA通过压缩气体或加速粒子的方式直接送入植物细胞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不需要农杆菌或其他转化载体的介入,因此可以避免由于介导体的限制而导致的转化效率低下的问题。

基因枪法可以用于多种植物,包括玉米、大豆、小麦等。

但是,由于该方法需要使用高压气体或加速粒子,因此设备成本较高,操作难度较大。

3. 电穿孔法电穿孔法是将外源DNA通过电场脉冲的方式导入植物细胞的一种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植物细胞被置于含有外源DNA的缓冲液中,并受到电场脉冲的作用,使得细胞膜发生短暂的孔隙,外源DNA通过这些孔隙进入细胞质。

该方法适用于多种植物,包括拟南芥、玉米、水稻等。

电穿孔法具有转化效率高、设备成本低、易于操作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植物基因转化中。

4. 直接DNA转化法直接DNA转化法是将外源DNA与植物细胞一起置于含有多种物质的缓冲液中,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和电化学反应使外源DNA进入植物细胞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适用于多种植物,包括拟南芥、玉米、水稻等。

直接DNA转化法具有操作简单、无需特殊设备等优点,但转化效率相对较低。

总之,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多的选择。

不同的转化方法各有优缺点,选择适合的方法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植物种类、实验目的、设备和技术条件等。

细胞转染的技巧

细胞转染的技巧

细胞转染的技巧细胞转染是研究细胞分子生物学的关键技术之一,广泛应用于基因表达、基因敲除和功能分析等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细胞转染的原理、方法和优化技巧。

细胞转染的原理主要基于外源DNA的纳入细胞内,并表达目的基因。

目前常用的转染方法包括化学法、电穿孔法、病毒介导法和基因枪法等。

一、化学法化学法是最常用的细胞转染方法之一,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化学试剂破坏细胞膜屏障,使外源DNA能够进入细胞内。

常用的转染试剂包括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imine, PEI)、脂质体和阳离子聚合物等。

在化学转染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环节:1. 细胞密度:化学转染对细胞密度有一定的要求,通常细胞密度应保持在80%~90%的对数生长期,以保证转染效果。

2. 转染试剂的浓度和比例:不同的转染试剂适用于不同的细胞系,需要根据实验需求进行优化。

一般情况下,转染试剂的浓度和DNA的比例为1:3~6。

3. 转染时间和转染条件:化学转染的时间和条件也需要进行优化。

过短的转染时间会导致转染效率低,而过长的转染时间可能会对细胞造成毒性影响。

二、电穿孔法电穿孔法通过电场脉冲的作用使细胞膜发生短暂的孔洞形成,从而实现外源DNA的转染。

电穿孔法具有转染效率高、转染速度快等优点,但对细胞需求较高,且操作较为繁琐。

在电穿孔转染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环节:1. 电脉冲的参数:电脉冲参数包括电压、脉冲宽度和脉冲数等,需要根据细胞类型和实验需求进行优化。

2. 转染缓冲液的配方:转染缓冲液通常包含含有机磷盐的缓冲液或无机盐溶液,可用于增加细胞的导电性和缓解电穿孔过程中对细胞的损伤。

3. 转染后的细胞培养:电穿孔转染后,应及时将细胞转移到无血清培养基中,以减少电穿孔对细胞的影响。

三、病毒介导法病毒介导法是一种高效、稳定的转染方法,常用于长期表达和基因敲除实验。

病毒载体(如腺病毒、逆转录病毒等)可携带外源DNA进入细胞并整合到基因组中,从而实现目的基因的表达。

电穿孔法转染细胞原理

电穿孔法转染细胞原理

电穿孔法转染细胞原理
电穿孔法转染细胞是一种常用的基因转染技术,它利用高压电脉冲破坏细胞膜,使外源DNA进入细胞内。

其原理如下:
1. 电场诱导细胞膜孔洞形成
电穿孔法转染细胞的第一步是利用高压电脉冲产生强电场,电场的作用下,细胞膜内部的离子和分子会发生移动,形成孔洞。

这些孔洞的大小和数量取决于电场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2. DNA进入细胞内
一旦细胞膜形成了孔洞,外源DNA便可以通过孔洞进入细胞内。

这些DNA分子可以是裸露的质粒DNA,也可以是DNA与载体复合物。

3. 细胞修复孔洞
在电穿孔的过程中,细胞膜受到了破坏,但细胞会尽快修复这些孔洞。

细胞膜修复的过程中,外源DNA可能会被稳定地整合到细胞基因组中,从而实现基因转染。

总的来说,电穿孔法转染细胞利用高压电脉冲破坏细胞膜,使外源DNA进入细胞内,然后通过细胞修复孔洞的过程,使外源DNA整合到细胞基因组中。

这种技术可以用于基因敲除、基因表达、基因编辑等多种研究应用。

简述细胞融合的三种方法及其原理。

简述细胞融合的三种方法及其原理。

简述细胞融合的三种方法及其原理。

细胞融合是生物学研究中常见的技术手段,可以让不同细胞相互融合,产生新的细胞体系。

细胞融合有多种方法,其中比较常见的有三种:电穿孔法、聚合物法和化学法。

1. 电穿孔法
电穿孔法是一种通过电场刺激细胞膜使其短暂性通道的技术。

一个电场被施加在一个包含两种细胞的混合物上,这些细胞处于暂时开放的状态,此时它们可以聚集成一个共同的体系。

这种方法在体外胚胎发生的研究中被广泛使用,因为能够将精子和卵子结合在一起,形成合子。

2. 聚合物法
聚合物法通常被称为聚乙二醇融合法(PEG),PEG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将两种互不相容的细胞暴露在其下时可以使其互相融合。

这种方法通常被用于融合细胞膜不容易被电穿孔的情况下,比如人肝癌分裂后的肿瘤细胞。

PEG被认为是缓慢地溶解了细胞膜的存在,从而带来了细胞体中的融合。

3. 化学法
化学法将细胞膜表面使用特殊化学物质覆盖,从而形成一个融合机制。

这些成分
通常是两性离子基,如溴化锭离子(BR)和醋酸骨架体离子(ABT)是最常用的。

一旦细胞表面被包裹了这些化合物,它们会被带入一个电场环境并自行结合。

这种方法被广泛用于体外或体内制备混合细胞吸入无数的空气泡中,以用于非侵入性的支气管病变治疗。

以上三种方法是常用的细胞融合技术,尤其在生物学研究中,根据需要的实验目的选择不同的方法来获得合适的融合细胞。

质粒转化方法

质粒转化方法

质粒转化方法质粒转化是分子生物学中常用的实验技术,它是将外源DNA导入宿主细胞内,使其表达特定的基因或蛋白。

在研究领域中,质粒转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基因工程、蛋白表达、基因敲除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质粒转化方法及其特点。

1. 热激转化法。

热激转化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质粒转化方法。

首先,将宿主细胞与质粒DNA混合,然后在42℃的热激条件下进行短暂的热激转化。

热激能够增加宿主细胞膜的通透性,有利于外源DNA的导入。

此外,热激还能够促进DNA的重组和修复,提高转化效率。

热激转化法操作简便,适用于大多数细菌和酵母等微生物。

2. 电穿孔法。

电穿孔法是利用高压脉冲电场使宿主细胞产生短暂的孔道,从而实现外源DNA的导入。

这种方法转化效率高,适用于多种细胞类型。

在实验操作中,首先将宿主细胞与质粒DNA混合,然后将混合物置于电穿孔仪中进行电穿孔处理。

电场的作用使细胞膜发生短暂的通透性改变,外源DNA得以进入细胞内。

电穿孔法不仅适用于细菌和酵母,还可用于哺乳动物细胞的转化。

3. 化学法转化。

化学法转化是利用化学方法改变细胞膜的性质,使其对外源DNA具有较强的吸附和摄取能力。

在实验中,通常使用钙离子或聚乙烯醇等化合物与细胞混合,形成质粒DNA-细胞膜复合物,然后通过热激或电穿孔等方法促使外源DNA进入细胞内。

化学法转化操作简单,适用于多种细胞类型,转化效率较高。

4. 瞬时转染法。

瞬时转染法是一种将外源DNA导入细胞内,但不稳定地保留在细胞内的转化方法。

通过瞬时转染,外源DNA可在短时间内表达目的基因或蛋白,然后很快被降解或排出细胞外。

这种方法适用于临时性的基因表达实验,如药物筛选、蛋白功能研究等。

总结。

质粒转化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研究人员在选择转化方法时,应根据实验需要和细胞特性综合考虑,选择最适合的转化方法。

同时,在实验操作中,应严格控制转化条件,提高转化效率和稳定性,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活体电穿孔法介绍

活体电穿孔法介绍

活体电穿孔法介绍1、什么是活体电穿孔活体电穿孔法(in vivo electroporation) 是将外源基因通过电场作用,导入动物目标组织或器官。

由于这种方法能有效导入外源基因,可在多种组织器官上应用,并且效率较高。

活体电穿孔法的原理很简单,在直流电场作用的瞬间,细胞膜表面产生疏水或亲水的微小通道105~115μm ,这种通道能维持几毫秒到几秒,然后自行恢复。

在此期间生物大分子如DNA 可通过这种微小的通道进入细胞。

近年来活体电穿孔法用于转基因研究的报道不断增多,在基因治疗方面的优势也日趋显著,是一种很好的活体基因导入方法。

活体电穿孔法可用于检测瞬时表达系统中载体的表达状况。

大量的研究表明活体电穿孔法在基因治疗方面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

因此目前国内外对活体电穿孔法介导外源基因转移的研究越来越多。

2、活体电穿孔的法的特点活体电穿孔法基因导入和表达效率较高,它的特点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靶器官的选择面广,理论上任何组织和器官都可以作为活体电穿孔的靶器官。

在用于基因治疗方面,要考虑到靶器官组织生理特性。

如果所选择的局部组织细胞不能把所转移基因的表达产物分泌到外周血液循环中,则在某种意义上说已失去了基因导入的价值,这在基因治疗中是关键性的问题。

当使用组织特异性表达载体时,研究人员应根据所构建的表达载体来选择基因转移和表达的靶器官组织。

例如鱼精蛋白21 启动子可指导外源基因在精母细胞中特异性表达,以小鼠的睾丸作为靶器官将含有鱼精蛋白21启动子的表达载体导入,获得外源基因的表达量远远高于该基因在肝脏和骨骼肌中的表达。

其次,对导入的外源基因片段的大小没有限制,从几KB 或十几KB 的表达载体, 到100~200KB 的YAC、BAC 基因组,都有成功导入并获得表达的报道。

此外活体电穿孔法操作简单快速,电穿孔的时间只有几秒钟,而且DNA片段不需要特殊的纯化操作。

但电穿孔法也存在一些的缺点:首先,外源基因表达持续的时间很短,虽然外源基因导入后最快可在215 小时有表达,但大多1~2 月后表达量降至很低。

电穿孔简介-推荐优秀PPT

电穿孔简介-推荐优秀PPT

The charge is delivered to the cuvette
PulseTrac 电路是如何确保每次实验 电压的精确度及实验的重复性
在每次放电前, PulseTrac电路都会预测整个放电回路 的电阻值,并计算得到应该加在电容器上的电压, 确保放电后样品上获得的电压和理论电压值的一致
在放电回路中3欧姆的电阻可以起到减小回路中电流的 作用,适当的保护样品
电穿孔的过程中可以有2种波型来控制外界电压的变化
The Gene Pulser Xcell可以提供2种波型,即指数波和方 波
Exponential Decay
• 电容器充电到预定的电压(v0)放电后, 即向样品释放脉冲,细胞表面的电压 随时间按指数方式下降的
• 电容器的电压值达到峰值释放脉冲后 迅速的衰减
注意: PulseTrac 回路技术是Bio-Rad公司的专利技术 ,其他任何厂家都不能提供
PC模块的结构与原理?
• 电流会经过电阻最小的通路
• PC模块中的电阻决定了脉冲过程中的时间常数,电阻越小,放电 时间越短
3ohm 电阻r
Charger
电容器
Cuvette
并联电阻
充电回路
放电回路
PC模块
当样品的电阻远远大于PC模块的电阻时,则PC模块的电阻约等于放电回路的电阻
电穿孔简介
电穿孔简介
电穿孔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 电穿孔的基本原理是将细胞置于一个瞬时的高电 场的环境中,此高电场的环境使得细胞膜的表面 出现很多小孔,这种条件下细胞膜对于环境中分 子的透性大大增加,这样就可以将外源分子进入 细胞。
• 利用上述的原理,那么采用电穿孔的方法就可将 DNA等其他类的生物分子导入细胞内部进行研究 ,如蛋白分子、糖类分子等等。

活体电穿孔法(in vivo electroporation) 介绍-1

活体电穿孔法(in vivo electroporation) 介绍-1

活体电穿孔法(in vivo electroporation) 介绍-11、什么是活体电穿孔活体电穿孔法(in vivo electroporation) 是将外源基因通过电场作用,导入动物目标组织或器官。

由于这种方法能有效导入外源基因,可在多种组织器官上应用,并且效率较高。

活体电穿孔法的原理很简单,在直流电场作用的瞬间,细胞膜表面产生疏水或亲水的微小通道1 05~115μm ,这种通道能维持几毫秒到几秒,然后自行恢复。

在此期间生物大分子如DNA 可通过这种微小的通道进入细胞。

近年来活体电穿孔法用于转基因研究的报道不断增多,在基因治疗方面的优势也日趋显著,是一种很好的活体基因导入方法。

活体电穿孔法可用于检测瞬时表达系统中载体的表达状况。

大量的研究表明活体电穿孔法在基因治疗方面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

因此目前国内外对活体电穿孔法介导外源基因转移的研究越来越多。

2、活体电穿孔的法的特点活体电穿孔法基因导入和表达效率较高,它的特点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靶器官的选择面广,理论上任何组织和器官都可以作为活体电穿孔的靶器官。

在用于基因治疗方面,要考虑到靶器官组织生理特性。

如果所选择的局部组织细胞不能把所转移基因的表达产物分泌到外周血液循环中,则在某种意义上说已失去了基因导入的价值,这在基因治疗中是关键性的问题。

当使用组织特异性表达载体时,研究人员应根据所构建的表达载体来选择基因转移和表达的靶器官组织。

例如鱼精蛋白21 启动子可指导外源基因在精母细胞中特异性表达,以小鼠的睾丸作为靶器官将含有鱼精蛋白21启动子的表达载体导入,获得外源基因的表达量远远高于该基因在肝脏和骨骼肌中的表达。

其次,对导入的外源基因片段的大小没有限制,从几KB 或十几KB 的表达载体,到100~200KB 的YAC、BAC基因组,都有成功导入并获得表达的报道。

此外活体电穿孔法操作简单快速,电穿孔的时间只有几秒钟,而且DNA 片段不需要特殊的纯化操作。

细胞融合技术—电穿孔和电融合技术

细胞融合技术—电穿孔和电融合技术

细胞融合技术—电穿孔和电融合技术
电穿孔技术
教材研究:细胞融合技术有多种,如灭活的病毒、聚⼄⼆醇、电刺激等,那么,物理⽅法中的电刺激技术是怎么样的呢?
⼀、电穿孔技术
当细胞置于⾮常⾼的电场中,细胞膜就变得具有通透性,能让外界的分⼦扩散进细胞内,这⼀现象称为电穿孔。

运⽤这⼀技术,许多物质,包括DNA、RNA、蛋⽩质、药物、抗体和荧光探针都能载⼊细胞。

作为⼀种基因转导⽅法,电穿孔已被⼴泛⽤于各种细胞类型,包括细菌、酵母、植物和动物细胞;⽽且,它还能作为注射⽅法(称为电注射),把各种外源物质引⼊活细胞。

与其他常⽤的导⼊外源物质的⽅法相⽐,电穿孔具有很多优点。

⾸先,不必象显微注射那样使⽤玻璃针,不需要技术培训和昂贵的设备,可以⼀次对成百万的细胞进⾏注射。

第⼆,与⽤化学物质相⽐,电穿孔⼏乎没有⽣物或化学副作⽤。

第三,因为电穿孔是⼀种物理⽅法,较少依赖细胞类型,因⽽应⽤⼴泛。

实际上,对⼤多数细胞类型,⽤电穿孔法基因的转移效率⽐化学⽅法⾼得多。

⼆、电融合技术
除了能使细胞膜具有通透性,让外界的分⼦扩散⼊胞液中以外,⾼强度的电场脉冲也能引起细胞融合,这⼀现象叫做电融合。

然⽽,在⽤电脉冲融合前必须使细胞相互紧密接触,这⼀电融合⽅法在原⽣质融合制取杂交植物,胚胎细胞相互融合制备动物克隆⽅⾯⾮常有⽤,尤其在制取杂交瘤细胞制备单克隆抗体⽅⾯⽤处很⼤。

⼏个实验室已证明使⽤电场电融合效率⽐常规的化学融合⽅法⾼10到100倍,最近,贴壁细胞的电融合还被⽤来研究细胞融合时细胞的⾻架成分和细胞器的动⼒学重排。

electroporation method

electroporation method

Electroporation(电穿孔)方法一、概述电穿孔是一种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方法,它通过利用电场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加,从而促进外部物质的进入或出去。

本文将从电穿孔的基本原理、应用领域、实验操作以及优缺点等方面展开讨论。

二、基本原理电穿孔是利用外加电场对生物体细胞膜造成的电压诱导其通透性增加,使其能够对高分子物质进行暂时性的内吞和外排的一种方法。

在电场的作用下,细胞膜受到电场的影响,出现孔道和通道,从而实现对细胞内外物质的交换。

三、应用领域1. 基因转染电穿孔方法可用于细胞内外质粒DNA、mRNA、siRNA、蛋白质等分子的转染,是目前广泛应用的基因转染方法之一。

2. 药物递送将药物通过电穿孔方法直接导入细胞内,可以提高药物的作用效果,减少药物使用量,降低药物对身体的毒副作用。

3. 细胞治疗在癌症等细胞治疗领域,电穿孔方法可用来引导抗癌药物或免疫治疗剂直接进入肿瘤细胞内,以增强治疗效果。

四、实验操作1. 细胞准备将需要进行电穿孔处理的细胞培养在培养皿中,保持其在对数生长期。

2. 电穿孔处理将细胞用PBS等缓冲液洗涤后,加入待处理的蛋白质、DNA或药物溶液,然后放入电穿孔仪器中进行处理。

3. 细胞培养将处理过的细胞重新培养在含有适当培养基的培养皿中,保持其在恒温箱内培养一段时间。

五、优缺点1. 优点(1)转染效率高:电穿孔处理后,细胞通透性增加,使得外源DNA、药物等分子能够较高效率地进入细胞内。

(2)处理快速:电穿孔处理的时间较短,一般在几十毫秒至几秒之间。

2. 缺点(1)细胞毒性:处理过程中会对细胞产生一定的损伤,影响细胞的生长和代谢。

(2)使用限制:由于电穿孔方法对细胞有一定的毒性和损伤,因此不能应用于一些对处理条件敏感的细胞系。

六、结论电穿孔方法作为一种重要的基因转染和药物递送方法,在生物学研究和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其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也需要我们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改进,以促进其在相关领域的更广泛应用。

活体电穿孔法介绍

活体电穿孔法介绍

活体电穿孔法介绍活体电穿孔法(in vivo electroporation)是一种利用电场作用实现基因传递的技术方法。

它通过向生物体的细胞施加较高电场脉冲,使细胞膜发生破坏和通透性增加,从而使外源基因能够进入细胞内。

活体电穿孔法广泛应用于基因治疗、基因转导、细胞修复等领域,在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活体电穿孔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电场作用来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

在传统的基因转导方法中,如病毒载体介导的转染,局限性较大,容易受到免疫反应和基因表达的不稳定性等问题。

而活体电穿孔法则可以针对不同细胞类型和组织进行精确控制,实现高效、可重复的外源基因转导。

电场脉冲的产生是活体电穿孔法的前提条件。

通常使用电脉冲发生器来产生足够高的电场脉冲。

电参数的选择是关键,包括脉冲的电压、持续时间、频率等。

这些参数的选择需要根据细胞类型、组织状态以及具体实验目的来确定。

电穿孔过程是指电场作用下,细胞膜发生通透性增加和破坏的过程。

电场脉冲会导致细胞膜上的孔洞形成,从而使外源基因能够进入细胞内。

这个过程主要涉及细胞膜的电极化和去电极化。

电极化是指细胞膜在电场作用下的电位变化,去电极化则是指细胞膜恢复到正常状态的过程。

基因传递与表达是活体电穿孔法的最终目的。

一旦细胞膜被电穿孔,外源基因就有机会进入细胞内,并在细胞内进行表达。

通常在电穿孔后立即给予外源基因的加入。

外源基因可以是DNA、RNA等,具体选择要根据研究需要来确定。

通过活体电穿孔法传递的基因可以实现细胞的基因修复、基因敲除、基因转录调控等。

活体电穿孔法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在基因治疗方面,活体电穿孔法可以用于将修复基因传递到患者体内,治疗一些遗传性疾病。

在基因转导方面,活体电穿孔法可以用于将外源基因转导到特定细胞或组织中,实现特定功能的表达。

在细胞修复方面,活体电穿孔法可以用于修复受损细胞的基因,促进组织再生与修复。

总结来说,活体电穿孔法是一种基于电场作用的基因传递技术。

蜜蜂活体电穿孔法导入DNA的新技术

蜜蜂活体电穿孔法导入DNA的新技术
的研 究对象 。 其次 , 电穿孔法 对导人外 源基 因片段 的
研究真社会昆虫个体特征分化最典型的模式体系, 蜜蜂已成为系统论 、 行为生态学、 神经学和老年化研
究 的模型 】 。蜜蜂 具有世代 周期短 、 繁殖率 高 、 后代
个体数多 、 能大量饲养 、 易获得大量性状一致 、 发育 同步的群体等优点 , 是理想的实验动物研究模型。 蜜蜂作 为人类 开发利用 最早 和最 成功 的少数 昆
的分子基础 , 对于理解基因与行 为之间的关 系非常 重 要 因此 转 基 因蜜 蜂 的研究 具 有重 大 的理 论意 。
义 与经济效 益 。
道不断增多, 成为基因治疗 、 生物学分析等领域非常
受欢 迎 的一 种技术 。 不过 , 电穿孔研 究报道 的昆虫种 类不 是很 多 : 果蝇 胚胎 、 实夜 蛾 胚胎 以及 家蚕 等 。 谷 家蚕 电穿 孔研 究 报 告 稍 多 , o Mt o等 用 电穿 孔方 利 法 成 功地 将家 蚕 丝 素启 动 子驱 动 的 G P质 粒导 人 F 家蚕 幼虫脑 细胞 , 荧光显微 镜检测 , F 经 G P得到组织 特异 性表 达 。赵昀等 1 7 1 带有 G P基 因 的质粒导 在将 F 人家 蚕卯时 也尝试采 用 电穿 孔法 , 卵孵化 结茧后 。 蚕
工程 带来 了极 大 的 闻难 , 尚需通 过 大量研 究 找 到一 种 对蜜蜂 转基 因的有效 模式 , 而使 外 源基 因能 有 从 效 地转入 、 合并 获得 高效 表达 的新 品种 。 国内外 整
科研人员在转基因蜜蜂的研究上进行 了许多尝试 , 并开 发 多种 蜜蜂 D A导人方 法 。如精 子载体 法 、 N
1 电穿孔 法原理 与特点
了利用活体电穿孔法将外源 D A导人成年工蜂头 N

电穿孔技术灭菌的原理

电穿孔技术灭菌的原理

电穿孔技术灭菌的原理《电穿孔技术灭菌的原理》电穿孔技术,又称为脉冲电场技术,是一种利用电场作用来灭菌的方法。

它基于电场对生物细胞膜的影响,通过施加一系列高电压脉冲,使细胞膜发生孔洞或破裂,从而导致细胞死亡。

电穿孔技术灭菌的原理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1. 施加高电压脉冲:在电穿孔技术中,需要施加高电压脉冲,一般在千伏至数千伏之间。

这些脉冲一般很短暂,仅持续几微秒到几毫秒。

高电压脉冲的作用是使细胞膜受到电场的影响,导致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2. 细胞膜的变化:高电压脉冲作用下,细胞膜发生孔洞或破裂,导致细胞内外环境的物质交换失衡。

这些孔洞可以是瞬时性的,通过自愈合的过程进行修复,也可以是不可逆转的,导致细胞死亡。

3. 破坏细胞内的结构:电场作用下,细胞内部的结构也会受到破坏,包括细胞核、线粒体和细胞器等。

这种结构破坏进一步削弱了细胞的生存能力,导致细胞死亡。

4. 灭活细菌:通过对细菌进行电穿孔处理,能有效地杀灭细菌。

细菌的细胞膜和动物细胞的膜结构不同,电场作用对细菌的影响更为明显。

同时,由于细菌的细胞壁较为脆弱,使得通过电穿孔技术能更好地灭菌。

电穿孔技术灭菌的原理可以应用于多种领域,包括食品加工、制药工业、医疗器械等。

与传统的灭菌方法相比,电穿孔技术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 高效:电穿孔技术可以迅速地杀死细菌,常常只需要几秒钟到几分钟。

相比之下,传统的灭菌方法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来达到同样的效果。

2. 无污染:电穿孔技术不需要使用化学药剂或高温,因此不会导致对物体的污染,同时也不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3. 保持原貌:由于电穿孔技术并不改变物体的化学性质,保持了物体的原貌。

这对于一些对外观和味道有要求的物体是非常重要的。

总而言之,电穿孔技术通过应用高电压脉冲对细胞膜产生作用,导致细胞膜破裂和细胞内结构的破坏,从而达到灭菌的效果。

这种方法具有高效率、无污染和保持原貌的优点,因此在灭菌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细胞融合方法

细胞融合方法

细胞融合方法一、前言细胞融合是指将两个或多个细胞合并成一个细胞的过程。

这种技术可以用于许多研究领域,如免疫学、生殖医学、基因工程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细胞融合方法及其操作步骤。

二、电穿孔法电穿孔法是一种常用的细胞融合方法,它利用高压电场使细胞膜产生暂时性的孔洞,从而使两个或多个细胞融合在一起。

1. 材料和仪器- 细胞培养物- 无菌PBS缓冲液- 无菌的10%葡萄糖溶液- 无菌的0.1M肌酸盐缓冲液(pH7.4)- 无菌的钨丝电极- 电穿孔仪2. 操作步骤(1)将培养物中的细胞离心收集,并用PBS缓冲液洗涤2次。

(2)向10%葡萄糖溶液中加入相同体积的培养物,轻轻混匀。

(3)将混合液离心收集,用0.1M肌酸盐缓冲液重悬。

(4)将细胞悬液移至电穿孔仪的电池室中。

(5)在钨丝电极上涂抹一层细胞悬液,并将另一个钨丝电极放置在悬浮的细胞上方,使两个钨丝电极之间的距离为1-2mm。

(6)施加高压电场,通常为200-300V/cm,持续时间为数微秒至数百毫秒。

(7)将细胞培养物移至含有10%葡萄糖溶液的无菌培养皿中,并在37℃下孵育。

三、PEG法PEG法是另一种常用的细胞融合方法,它利用聚乙二醇(PEG)使细胞膜发生结构改变,从而促进细胞融合。

1. 材料和仪器- 细胞培养物- 无菌PBS缓冲液- 无菌的50% PEG 1500溶液- 无菌的10%葡萄糖溶液- 无菌的培养皿2. 操作步骤(1)将培养物中的细胞离心收集,并用PBS缓冲液洗涤2次。

(2)向无菌的50% PEG 1500溶液中加入相同体积的培养物,轻轻混匀。

(3)将混合液在室温下静置15-20分钟。

(4)向无菌的10%葡萄糖溶液中加入相同体积的混合液,轻轻混匀。

(5)将细胞培养物移至含有10%葡萄糖溶液的无菌培养皿中,并在37℃下孵育。

四、脂质体介导法脂质体介导法是一种利用脂质体作为载体将DNA或RNA导入细胞内的方法,也可以用于细胞融合。

该方法需要制备含有两种不同类型脂质的脂质体,使其与两个或多个不同类型的细胞发生结合并融合。

活体电穿孔法辅助HFA基因免疫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

活体电穿孔法辅助HFA基因免疫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
A A A A A rG A T A - a 划 性和 良性 肿瘤 方 面 特异 性 较 好 。 ,因此 H 4是 有 G C C G A T G G G G C3 含 S lI酶 切 位 点 ( 线 E , Rz 试 o 望 成为 卵巢癌 早 诊 的候 选 肿 瘤标 志物 之 一 。抗 体 制 处 ) 保 护碱基 。按 照说 明书用 T I l 剂从 卵巢癌 组织 中 N 通过 R —C TP R获得 HE 4基因 , E o 将 cRI和S l aI 备是制 备免疫 诊 断 试 剂 的 核心 技 术 ,当 无 法 获 得 大 提取 总 R A, 酶切的 H 4基 因与同样 酶切 的 p IZt E PC o A质粒置 1  ̄ 6C水浴过 夜连接 , 连接 产物转化 T P0感受态细 菌 , 7C摇菌 ,按试 O1 3 ̄ 剂盒说 明书提取质粒 , 通过酶切及测序方法对质粒进行鉴定。
的 2株 mA b能够特异识别 有天然构象 的 HE 4蛋 白, 2株 m b A 的 I 类 均为 IM,轻链 均 为 入链 。结 论 :成功 地 构建 了 g亚 g
p IZ ̄ - E PC c H 4表达载体 , A 并获得 2株 鼠抗人 H 4杂交瘤 , E 其
所分泌 的抗体能特异地识别 HF A蛋 白。
活体 电穿 孔法 辅助 H A 基 因免 疫小 鼠 制备 单克 隆抗体 F
栾好 飞 一,高 新 ,卞 丽红 付 洁 , ,邱伟 成 ,董立厚 ,范礼 斌 ,宋海峰 (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安徽 合肥 20 3 ; 30 2 军事医学科学 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 , 北京 10 5 ; 08 0 军事医学科学 院附属 医院妇科 , 北京 107 ) 0 0 1
测 序 由上 海生 工 完 成 。

电穿孔法步骤

电穿孔法步骤

电穿孔法步骤
电穿孔法呀,这可是个挺有意思的技术呢!咱就来说说它的那些步骤吧。

你看啊,就像我们要做一道特别的菜一样。

首先得把需要处理的细胞啥的准备好呀,这就好比准备做菜的食材,得新鲜、得合适。

然后呢,把这些细胞放在一个特定的容器里,就像把食材放在锅里一样。

接下来,就是关键的一步啦!要给这个容器加上电场,这电场就像是给细胞来一场特别的“洗礼”。

哎呀,你想想,这细胞在电场里,是不是有点像在风雨中接受洗礼的小花朵呀!它们会在这个电场的作用下,发生一些奇妙的变化呢。

这时候可不能马虎呀,得把握好电场的强度和时间,太强了不行,太弱了也没效果,时间长了不行,短了也不行。

这就跟做饭火候似的,得恰到好处。

等电场作用完了,这些细胞就好像经历了一场特别的冒险。

然后呢,我们就可以观察它们的变化啦,看看是不是达到了我们想要的效果。

你说这电穿孔法是不是很神奇呀?就这么几个步骤,却能让细胞发生那么大的变化。

这就像是变魔术一样,只不过这个魔术是为了科学,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利用细胞。

其实呀,做任何事情不都像电穿孔法一样嘛,都需要认真对待每一个步骤,不能有丝毫的马虎。

就像盖房子,得一块砖一块砖地垒起来,少了哪一块都不行。

电穿孔法也是这样,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都得精心呵护。

所以呀,我们在做实验的时候,可一定要细心细心再细心,不能有一点差错。

这可关系到我们的研究成果呀,关系到我们能不能取得好的结果。

总之呢,电穿孔法就是这么神奇又有趣,只要我们认真对待,就一定能让它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电穿孔技术原理

电穿孔技术原理

电穿孔技术原理
嘿,咱就说说这电穿孔技术原理呗。

有一回啊,我去一个实验室参观。

哇,里面有好多奇奇怪怪的仪器。

我就看到一个仪器上写着“电穿孔仪”。

我心里就好奇呀,这电穿孔是啥玩意儿呢?
工作人员就给我解释了。

他说啊,这电穿孔技术呢,就像是给细胞开个小窗户。

你想啊,细胞就像一个个小房子,平时外面的东西很难进去。

但是用电穿孔技术呢,就可以在细胞的膜上打个小孔。

我就想象着那个画面,细胞的膜就像一层保鲜膜,然后电穿孔仪就像一把小剪刀,咔嚓一下在保鲜膜上剪个小口。

工作人员还说,这个小孔可不是随便打的哦。

得用一定的电压和电流,才能刚刚好打出一个合适的小孔。

如果电压太高了,就会把细胞给弄坏了;如果电压太低了,又打不开小孔。

我就看着那个电穿孔仪,上面有好多按钮和显示屏。

工作人员按了几个按钮,然后把一个小瓶子放在仪器里面。


就好奇地问,这瓶子里装的是啥呀?工作人员说,这瓶子里装的是细胞和一些要送进细胞里面的东西。

然后仪器就开始工作了。

我看到显示屏上的数字在变化,还听到一些嗡嗡的声音。

工作人员说,这就是在给细胞打孔呢。

过了一会儿,仪器停了下来。

工作人员把瓶子拿出来,说现在那些要送进细胞里面的东西就可以通过小孔进去了。

从那以后啊,我每次看到一些高科技的仪器,就会想起那次在实验室看到的电穿孔技术。

这电穿孔虽然听起来很神奇,但是原理其实还挺简单的呢。

电穿孔简介(课堂课资)共34页

电穿孔简介(课堂课资)共34页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1、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 有所亏 。 62、奇文共欣赞,疑义相与析。
6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 深巷中 ,鸡鸣 桑树颠 。 64、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65、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用于基因治疗方面,要考虑到靶器官组织生理特性。如果所选择的局部组织细胞不能把所转移基因的表达产物分泌到外周血液循环中,则在某种意义上说已失去了基因导入的价值,这在基因治疗中是关键性的问题。当使用组织特异性表达载体时,研究人员应根据所构建的表达载体来选择基因转移和表达的靶器官组织。例如鱼精蛋白21启动子可指导外源基因在精母细胞中特异性表达,以小鼠的睾丸作为靶器官将含有鱼精蛋白21启动子的表达载体导入,获得外源基因的表达量远远高于该基因在肝脏和骨骼肌中的表达。
到目前为止,非病毒载体的活体基因导入方法有直接注射法、脂质体法、基因枪法、电穿孔法等。每一种方法都有其各自的特殊性,因此很难将这几种方法进行简单的比较。
直接注射法:可将外源基因直接注射到靶位点或血管中,但此种方法不适合以肌肉作为靶器官,它的外源基因表达效率极低,仅为电穿孔法的百分之一。
脂质体法:活体基因转移法中脂质体法更适宜较大面积组织的基因导入,但无法避免DNA浓度变低,在出血的情况下会使本来不高的DNA浓度更加降低,往往造成导入效率低。
电穿孔次数和时间
有试验证明,皮肤的电阻在每一次电穿孔后都有所降低,说明电穿孔使皮下组织形成孔道,且其大小随电穿孔而变大,经过电穿孔的处理后外源基因更易在更深的真皮和毛囊内表达。但电穿孔次数不能过多,否则会对局部的细胞组织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基本应在10次以内,每组电穿孔时间应在20~100msec。
能量的测算
基因枪法:适合于DNA较易接触到的质地较坚韧的组织如皮肤,而视网膜、胚胎和禽类的胚盘等组织会由于机械刺激和出血造成器质性损伤或发育停滞,因而不能用基因枪法完成。DNA包裹的金属颗粒从基因枪发出到达组织表面大多只几百微米的距离,较深层的组织不易操作,表达效率也较低。
Muramatsu报道在材料一致的情况下,电穿孔法的基因导入和表达效率明显高于其它方法,而且电穿孔法适合进行电穿孔法的基因导入,因为皮肤比较薄,电阻相对低,要求电流较高。但如果电流过大,会严重影响基因的表达,因此应适当降低电流和电压,延长电穿孔的时间。另外,由于皮肤组织含有的脂肪细胞分布不均,会干扰电穿孔的作用,因此只推荐用镊状电极,且应将动物被毛刮净后操作。虽然外源基因在皮肤中表达的时间较肌肉中短,但可利用活体电穿孔法对很多皮肤疾病进行治疗。
活体电穿孔法介绍
1、什么是活体电穿孔
活体电穿孔法(in vivo electroporation)是将外源基因通过电场作用,导入动物目标组织或器官。由于这种方法能有效导入外源基因,可在多种组织器官上应用,并且效率较高。活体电穿孔法的原理很简单,在直流电场作用的瞬间,细胞膜表面产生疏水或亲水的微小通道105~115μm ,这种通道能维持几毫秒到几秒,然后自行恢复。在此期间生物大分子如DNA可通过这种微小的通道进入细胞。近年来活体电穿孔法用于转基因研究的报道不断增多,在基因治疗方面的优势也日趋显著,是一种很好的活体基因导入方法。
4、活体电穿孔法施加条件的研究
波型的选择
在电穿孔过程中方波较指数衰减波更能获得较高的基因表达。同时方波只要要求控制电压和时间,十分直观,而指数衰减波需要控制的电压、电容、电阻等参数,这样的条件摸索过程中,方波较指数衰减波更易得到高表达。
电 压
电穿孔时在能量导入一定的情况下设计施加电压的值。电压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外源基因的表达。电压过低时,无法造成细胞膜表面状态的改变,因而外源D不能进入细胞内。电压过高时,局部组织积聚过多热量,造成细胞的死亡或组织失去功能,即使外源基因导入细胞,也无法进行正常的表达。哺乳动物常用的活体电压大多为20~100VPcm ,最高电压在250~750VPcm。
DNA的状态和浓度
很多试验都证明线状DNA较环状DNA在活体电穿孔法瞬时表达系统的建立中效果较好。DNA的浓度应在1~40mgPml范围内。
DNA溶液组分
DNA溶液中不应含有不能分解成离子的组分,如甘露糖醇、蔗糖等。这些大分子存在时会降低基因的转移效率。
5、活体电穿孔法在不同组织上的应用
肌肉组织
在肌肉组织中最初进行外源基因活体导入是采用电穿孔法。选择肌肉组织作为靶组织是因为肌肉组织在体内所占比例很大,约占40 % ,而且外源基因可在肌肉中长期表达、分泌,在基因治疗中经常会用到。此外,外源基因也不会因肌细胞的分裂而丢失。
其次,对导入的外源基因片段的大小没有限制,从几KB或十几KB的表达载体,到100~200KB的YAC、BAC基因组,都有成功导入并获得表达的报道。
此外活体电穿孔法操作简单快速,电穿孔的时间只有几秒钟,而且DNA片段不需要特殊的纯化操作。
但电穿孔法也存在一些的缺点:首先,外源基因表达持续的时间很短,虽然外源基因导入后最快可在215小时有表达,但大多1~2月后表达量降至很低。外源基因表达的时间主要由于所构建的表达载体和基因导入的靶细胞组织器官不同而存在巨大差异。
电穿孔过程中能量的测算公式为: Q(J ) = V2 TP412R其中Q代表电穿孔时导入的能量,V代表施加的电压,T代表电穿孔延续的时间,R代表作用组织的电阻。试验证明在导入能量一定的情况下外源基因转移效率也相近。在此原则基础上可根据不同的组织器官选择不同的电压和电穿孔时间。
温 度
由于电穿孔瞬间在局部会产生大量热,因此操作过程中,DNA转染试剂应保持4℃,同时电穿孔操作部位的温度也应适当降低,Muramatsu证明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外源基因的转移表达效率会有明显的提高。此外在电穿孔操作部位温度降低的同时可以有效抑制局部组织的出血和外源DNA的流失,这样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基因的导入效率。
活体电穿孔法可用于检测瞬时表达系统中载体的表达状况。大量的研究表明活体电穿孔法在基因治疗方面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因此目前国内外对活体电穿孔法介导外源基因转移的研究越来越多。
2、活体电穿孔的法的特点
活体电穿孔法基因导入和表达效率较高,它的特点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靶器官的选择面广,理论上任何组织和器官都可以作为活体电穿孔的靶器官。
由于应用不同的表达载体,Muramatsu在小鼠肝脏进行电穿孔7天后则检测不到外源基因的表达,而Heller 21天后还可以检测到外源基因的表达。如果选择代谢和酶活动旺盛的组织器官如肝脏,则表达持续时间会较短,表达时间在1个月以内,但以骨骼肌为靶组织,表达可持续15个月。
3、活体电穿孔法与其他活体基因导入方法的比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