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声音变变变.doc
声音变变变律动游戏教案反思
声音变变变教案教案标题:声音变变变教案目标年级:三年级学科:音乐时间:45分钟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乐器产生不同声音的原理。
2. 能够通过简单的声音判断认识一些常见乐器。
3. 创造和模仿各种声音。
教学资源:1. 图片或真实乐器(小提琴、钢琴、长笛等)。
2. 录音设备(录下不同乐器的声音)。
3. 纸和铅笔。
教学准备:1. 准备好不同乐器的图片或真实乐器。
2. 录好不同乐器的声音。
3. 为每个学生准备纸和铅笔。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0分钟):1. 引导学生讨论声音的来源。
提问:"你们平时听到哪些声音?它们是从哪里来的?"2. 出示不同乐器的图片或展示真实乐器,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它们能产生什么样的声音。
3. 播放录音,让学生听不同乐器的声音,并猜测是哪个乐器。
知识探究(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乐器产生不同声音的原理。
向学生解释乐器内部的震动和空气的震动是如何产生声音的。
2. 让学生进行实验,在纸上绘制琴弦震动或吹气的示意图,以帮助他们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示范和练习(15分钟):1. 模仿不同乐器的声音。
教师示范不同乐器的声音,然后让学生跟随模仿。
2. 分组活动。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种乐器声音进行模仿。
每个小组在其他小组前表演他们选择的乐器声音,其他小组猜测是哪个乐器。
巩固活动(5分钟):1. 回顾课堂内容,让学生总结不同乐器产生不同声音的原理。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留意不同的声音来源,并记录下来。
结束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不同乐器产生的声音有了更深的了解。
也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认真观察和体验各种声音,培养音乐的感知能力。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尝试制作简单的乐器,如纸牌吹奏器、水杯鼓等,进一步体验声音的产生。
2. 可以带领学生观看乐器演奏视频,并讨论他们对不同乐器音色的感受。
《声音变变变》大班音乐活动教案
《声音变变变》大班音乐活动教案活动目标1. 让幼儿通过音乐活动体验声音的变化和趣味性。
2. 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活动准备1. 音乐播放设备2. 各种声音变化的音频素材3. 画纸、彩笔等绘画材料4. 各种声音变化的教具(如吸管、玻璃瓶等)活动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幼儿介绍本次活动主题《声音变变变》,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生活中有哪些声音。
2.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喜欢的声音和原因。
二、声音感知(5分钟)1. 教师播放各种声音变化的音频素材,如音调变化、音色变化等,让幼儿认真聆听并描述。
2. 邀请幼儿上台演示如何通过改变声音的音调和音色来表现不同的情感。
三、声音创作(5分钟)1. 教师分发画纸和彩笔,引导幼儿根据自己对声音的感受进行绘画创作。
2.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和画面。
四、声音表演(5分钟)1. 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挑选一个声音变化教具。
2. 各小组根据教具的声音特点,创作一个简短的表演节目。
3. 邀请各小组上台表演,其他幼儿担任评委,评选出最佳表演奖。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2. 邀请幼儿提出对本次活动的意见和建议。
3. 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小结,强调声音变化的有趣之处,并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和音乐活动中继续探索声音的奥秘。
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建议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关注和欣赏各种声音变化。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声音变化的展示区,展示幼儿的绘画作品和表演视频。
3. 音乐课程:在音乐课程中,教师可结合本次活动,设计更多有关声音变化的教学内容,如歌曲演唱、乐器演奏等。
音乐活动《变变变》教案
音乐活动《变变变》优秀教案一、活动名称:音乐活动《变变变》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通过音乐活动,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变化。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创造力。
3. 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活动准备:1. 教学材料:音乐CD、乐器、乐谱等。
2. 教学环境:音乐教室或多功能教室,音响设备齐全。
四、活动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身体热身活动,如拍手、跺脚等,让学生放松身心,准备进入音乐活动。
2. 音乐欣赏(5分钟):教师播放一首富有节奏和旋律变化的音乐作品,如《变变变》,让学生仔细聆听,感受音乐的变化。
3. 节奏练习(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奏进行拍手、跺脚等动作,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变化。
4. 旋律练习(5分钟):教师教授旋律,让学生跟随音乐唱出旋律,感受音乐的旋律变化。
5. 分组合作(5分钟):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种乐器,根据教师给出的节奏和旋律,进行小组合作演奏。
6. 展示环节(5分钟):每组学生进行演奏展示,其他学生进行欣赏和评价。
五、活动总结:1.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3. 教师针对学生的表现,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六、教学方法:1. 直观法:通过展示实物、图片、视频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音乐知识和技巧。
2. 示范法:教师亲自示范演奏、演唱,让学生跟随学习。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掌握音乐知识和技巧。
4. 互动法: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七、教学内容:1. 音乐理论:教授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如音阶、节奏、和弦等。
2. 演奏技巧:教授乐器的基本演奏技巧,如钢琴、吉他、鼓等。
3. 歌唱技巧:教授基本的歌唱技巧,如呼吸、共鸣、音准等。
4. 音乐欣赏:介绍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学会欣赏和评价。
八、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表现和进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幼儿园中班教案《声音变变变》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声音变变变》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培育孩子们的语言表达和听力本领,提高他们的语音识别和语音仿照本领;2.磨练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制造力,促进他们的个性进展;3.让孩子们初步了解声音的变化规律,认得不同的声音分类。
二、教学重点:1.孩子们对声音的注意力和敏感度;2.孩子们的语音识别和语音仿照本领。
三、教学准备:1.录音机、磁带、音响等设备;2.干净的空间和舒适的座位;3.布制手偶、棉花、布料、羽毛等材料;4.鼓、笛子、口哨等乐器。
四、教学流程:1.先让孩子们集中注意力,听一段音乐。
老师通过手势和眼神提示,让孩子们听音乐时跟着节奏做动作,如摇摆、拍手、跳动等动作,让孩子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开始本次课程。
2.老师拿出布制手偶,放在桌上让孩子们察看。
然后老师介绍手偶的名字是“小鸟”,并把手偶让给孩子们自由玩耍,让他们用本身的方式与“小鸟”互动。
3.老师给孩子们叙述声音的分类和变化。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老师用举例的方式——模拟不同的声音,引导孩子们仿照。
例如,用嘶哑的声音说话、尖尖地叫唤、低沉悠长的呼吸,孩子们跟着仿照,感受声音的变化和特点。
4.老师再拿出鼓、笛子、口哨等乐器,让孩子们尝试本身发出声音,并在他们积极参加的状态下,引导他们渐渐探究出用这些乐器发声的新玩法。
5.最后,老师引导孩子们一起完成一首合唱曲目,此时孩子们会感觉到与众不同的合唱效果。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中,孩子们通过使用乐器和手偶,加深了对声音的认得和了解其变化规律的理解。
孩子们还能更加独立地表达和呈现本身的个性,这些都是我想要达到的目标。
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每个孩子在学习和探究过程中会有不同的速度和方式。
老师应当积极支持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为他们制造或选择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以此有效提高孩子们的爱好、注意力和学习成果。
中班科学教案声音变变
中班科学教案声音变变中班科学教案:声音变变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 学生能够通过实地观察和实验,探索声音的产生和变化原因。
3. 学生能够通过听觉感知,区分不同声音的特点。
4. 学生能够通过玩具、乐器等进行实验,体验声音的变化。
二、教学准备:1. 大范围厚纸板或塑料片:用来制作鼓的背部。
2. 笔、剪刀、胶水:用来制作鼓。
3. 空心金属罐、纸张或塑料薄膜:用来制作响扇。
4. 玩具小瓶子、小石子、水:用来制作音乐瓶。
5. 音乐器材:如木琴、铃铛等。
6. 声音卡片或磁带:包含不同声音的录音。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了解声音的产生(1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声音源,例如敲击物体、动物叫声、乐器等。
2. 带领学生讨论声音的产生原因,引导他们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步骤二:制作鼓(2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制作一个能发出声音的鼓。
2. 指导学生用剪刀将大范围厚纸板或塑料片剪成一个圆形,作为鼓的背部。
3. 在背部上用胶水黏贴纸张或塑料薄膜,制作出一个鼓面。
4. 学生可以用手指敲击鼓面,感受到声音的产生。
步骤三:制作响扇(20分钟)1. 向学生介绍制作响扇的方法,即利用振动产生声音。
2. 指导学生将空心金属罐底部封闭,并用胶水固定。
3. 让学生将纸张或塑料薄膜贴在罐口上方,并确保贴得紧密。
4. 学生可以用手轻轻拍打纸张或塑料薄膜,听到由振动产生的声音。
步骤四:制作音乐瓶(20分钟)1. 向学生展示玩具小瓶子、小石子和水这些材料,并解释制作音乐瓶的方法。
2. 指导学生将小石子放入小瓶子中,再加入不同水位的水。
3. 学生可以摇晃瓶子,听到由石子和水撞击产生的声音,不同水位会影响声音的高低。
步骤五:感知和区分声音(15分钟)1. 准备一些声音卡片或磁带,包含不同声音的录音。
2. 播放其中一个声音,让学生闭上眼睛,用听觉感知声音的特点。
3. 引导学生表达他们对声音的感受,例如高低、响亮、柔和等。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声音变形计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声音变形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教材第四章《奇妙的声音》中的第2节“声音变形计”。
详细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变形原理以及生活中的声音变形现象。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理解声音变形的基本原理。
2. 培养观察、实验、探究的能力,提高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与探索精神。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声音变形现象,激发对科学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声音变形原理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重点:声音产生、传播的过程,声音变形现象的观察与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气球、纸杯电话、塑料管、小石子、尺子、橡皮筋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不同动物的声音,让幼儿猜一猜是什么动物,引出声音主题。
2. 新课导入:讲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让幼儿了解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传播的。
3. 例题讲解:展示声音变形的实例,如将声音通过塑料管传播,声音变得更大等,引导幼儿观察、思考。
4.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实验,让幼儿亲身体验声音变形现象,如用纸杯电话进行通话,观察声音的变化。
5. 知识巩固:通过提问、回答的方式,帮助幼儿巩固所学知识,如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传播的途径等。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2. 声音的传播:空气、固体、液体、气体3. 声音变形原理:振动频率、振幅、传播介质4. 生活中的声音变形现象:纸杯电话、塑料管传声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家里的声音变形现象,画出来并简要说明原因。
2. 答案:例:在家里,我发现用枕头捂住耳朵,外面的声音变得很小。
这是因为枕头吸收了一部分声音,减少了声音的传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方式,让幼儿掌握了声音变形的知识,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实验、探究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课后继续关注生活中的声音变形现象,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声音变变变律动游戏教案中班
声音变变变律动游戏教案中班教案标题:声音变变变律动游戏教案(中班)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认识不同的声音,并能够区分它们的高低、强弱和长短。
2. 通过律动游戏,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和节奏感。
3. 提高学生的听觉观察能力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教学准备:1. 一些发声器材,如铃铛、鼓、小号等。
2. 一些发声物品,如纸张、石子、橡皮筋等。
3. 音乐播放设备和适合儿童的音乐。
4. 一些节奏器材,如手拍、脚踏等。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向学生展示不同的发声器材,让他们观察和聆听。
2. 通过示范,教导学生如何正确使用这些发声器材。
活动一:声音高低的辨别1. 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用手比划出音乐的高低。
2. 让学生分组,每组给予一种发声器材,要求学生按照老师的指令,用发声器材模仿出不同的高低声音。
活动二:声音强弱的辨别1. 向学生展示一些发声物品,让他们观察并猜测声音的强弱。
2. 让学生分组,每组给予一种发声物品,要求学生按照老师的指令,用发声物品模仿出不同的强弱声音。
活动三:声音长短的辨别1. 播放一段持续时间不同的音乐,让学生用手比划出音乐的长短。
2. 让学生分组,每组给予一种发声器材或发声物品,要求学生按照老师的指令,用发声器材或发声物品模仿出不同的长短声音。
活动四:律动游戏1. 播放适合儿童的音乐,让学生跟随节奏进行手拍或脚踏。
2. 逐渐增加节奏的复杂度,让学生尝试更多的律动动作,如摇摆、跳跃等。
活动五:创作声音乐曲1. 让学生分组,每组给予一些发声器材和发声物品。
2. 引导学生合作创作一段声音乐曲,可以根据不同的声音特点进行编排。
总结:1. 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欣赏不同的声音,培养他们对声音的敏感度。
扩展活动:1. 邀请音乐家或乐器演奏家到班级进行音乐表演,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乐器的声音。
2.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厅或音乐展览,让他们进一步了解音乐的魅力和多样性。
声音变变变
声音变变变(中班科学)活动目标:1.发现人的声音是不同的(大小,粗细和快慢)2.乐意尝试让自己的声音发生变化3.能用积极的情绪参与活动活动准备:物质准备:PPT课件,眼罩经验准备:知道声音可以有不同的变化活动过程:一、图片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1、师:老师想请两个小助手来到前面(一个男孩一个女孩)。
现在请大家观察一下他们两个有什么不一样?老师小结:其实你们刚才都是用的你们的眼睛发现他们的不一样,你们能不能把眼睛蒙上,听声音看能不能听出他是谁,谁来试一下?二、基本部分1、倾听人声,比较声音的不同。
(1)幼儿蒙上眼睛,听声音辨别人。
请一位幼儿上台蒙住眼睛,随机请一些孩子说话,让蒙住眼睛的幼儿猜测说话者是谁。
(2)幼儿蒙上眼睛,听男女生,比较有什么不同。
请一位幼儿上台蒙住眼睛,播放音频(男声、女声),请幼儿说说哪个是男声,哪个是女声,为什么?(3)播放PPT和声音,请幼儿比较两个声音有什么不同。
播放两段声音,比较节奏的快慢。
师:我们的声音不仅仅体现在男女不同,有时候语速还可以变换。
请小朋友们一起来听一听,1号声音和2号声音那个是快的呢?(4)教师小结原来我们的声音可以有这么多不同的地方,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可以很粗,也可以很细;可以很快,也可以很慢。
2、播放PPT,三个数字,请幼儿随机开启数字,不同数字,挑战不同数字一:小动物挑战,教师出示图片,请幼儿自主选择喜欢的小动物变化自己的声音。
数字二:问号,出示图片(图书馆)引导幼儿说出在图书馆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说话,出示图片(卧室),引导幼儿说出在卧室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说话?出示比赛时和户外的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在这种环境下怎么说话?数字三:出示大狮子和小老鼠照片,请幼儿尝试变化自己的声音,说“我是大狮子”“我是小老鼠”。
三、结束部分:教师小结教师设定场景,幼儿通过模仿声音来扮演各种动物。
教科小学科学四上《3.3、声音变化》word教案
声音的变化【教课目标】科学看法: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 . 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钺低 .过程与方法:能使物体发出强弱和高低不一样的声音,对听到声音的不一样进行描述,对物体在发出不一样声音时的振动状态进行描述,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一样声音联系起来.感情、态度、价值观:形成擅长观察,并把事物的特色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教课要点】认识到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教课难点】如何指引学生从实验中解析得出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教课准备】分组资料:钢尺、 4 个相同的被子内装有不一样量的水、实验记录纸、1 根橡皮筋、 3 个长短不一样的铁钉等【教课过程】一、引入在第一节课中我们曾听到过大小不一样的音叉发出的不一样的声音,本节课我们要连续来研究声音的变化 .二、观察比较声音强弱的变化1. 使钢尺发生声音:出示钢尺:你能想方法使钢尺发生声音吗?----注意:拨动钢尺时,防止尺子与桌子发声.2.研究钢尺幅度大小与音量之间的关系要求:轻轻拨动钢尺,观察描述钢尺发出的声音;使劲拨动钢尺,观察描述钢尺发出的声音 . 重复 3 次,并记录下表 . 表格 1:小结:轻轻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动幅度小,声音弱. 使劲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动幅度大,声音强 . 声音的强弱变化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音量是由钢尺的振动幅度决定的. 音量的单位是分贝( dB) .三、观察比较四个装有不一样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1.出示 4 个装有不一样水量的杯子,你有什么发现吗?(相同大小的杯子,内装不一样量的水)2.假如用相同的力敲击这 4 个杯子,你展望他们发出的声音会有什么不一样?能用声音高、较高、较低、低来描述吗?记录表 2 第一栏 .3.分组实验 1,观察比较四个装有不一样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并记录表格表格 2:反响交流:交流本小组的展望和实验结果,并对结果作简单的解析.4.分组实验 2:观察橡皮筋音高的变化(1)如何使橡皮筋发生声音呢?出示一块木板上钉两个钉子,两个钉子之间绑一根橡皮筋的装置 .(2)把橡皮筋拉紧点,拨弹;稍稍放松些,拨弹. 比较:橡皮筋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变化 ?如何描述橡皮筋发出的声音的变化呢?交流反响:皮筋松,振动慢,发出的声音低. 皮筋紧,振动快,发出的声音高. 振动快慢用音高表示,音高的单位是赫兹(Hz).四、拓展你还知道哪些变化,也可以使物体发出的声音发生变化吗?。
大班化学教案《声音变变变》
大班化学教案《声音变变变》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变化过程;-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2. 声音的传播;3. 声音的变化。
三、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四、教学准备- 实验设备和材料:音叉、玻璃杯、水、钢琴等;- 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 利用图片或视频,向学生展示一些常见的声音现象,如音乐、自然界中的声音等,激发学生对声音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授:- 通过简单的语言和图示,向学生介绍声音的产生原理。
如: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使空气中的分子发生振动,传播到人耳中就成了声音。
- 介绍声音的传播方式,包括空气传播、固体传播和液体传播。
3. 实验:- 进行声音的实验,可以利用音叉、玻璃杯、水等材料进行操作。
让学生亲自体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可使用水杯和音叉的组合,让学生观察杯壁震动时发出的声音。
- 学生可以观察其他物体的声音变化,如点击钢琴键盘上不同位置会发出不同的音调等。
4. 归纳与总结:- 利用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回顾和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帮助学生归纳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变化规律。
六、教学延伸1. 提问:- 针对学生的兴趣,提出一些与声音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深入探究。
2. 拓展实验:- 引导学生进行更多的声音实验,如瓶子吹口响、各种乐器的声音变化等。
七、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评价:- 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是否能准确地观察和描述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变化过程。
2. 学生自我评价:- 学生可以通过填写简单的反思表或口头回答问题的方式,对自己的研究进行评价。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和实验操作,使大班学生初步了解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变化过程。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声音的实验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声音变变变
设计意图: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他们在寻找变化的过程中,开始注意到了自身的变化,对自己的身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每一天发生的变化,和以前相比有了哪些不同,也开始想象自己今后会变成什么样子。
结合幼儿的兴趣点,设计了本节活动。
让幼儿发现人的声音是不同的。
乐意尝试让自己的声音发生变化,并在以后的活动中把变声的能力运用到讲故事等表演的活动中去。
活动目标:
1、发现人的声音是不同,乐意尝试让自己的声音发生变化。
2、能用用积极的清晰参与活动。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让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上台,找两个孩子有什么不一样?
老师总结:其实你们刚才都是用的你们的眼睛发现他们的不一样,你们能不能把眼睛蒙上,听声音看能不能听出他是谁,谁来试一下?
二、倾听人声,比较声音的不同。
1.幼儿蒙上眼睛,听声音辨别人。
2.幼儿蒙上眼睛,听男女生,比较有什么不同。
3.播放PPT和声音。
a.难度1.播放两段音乐。
比较节奏的快慢。
b.难度2.说“金老师,我爱你”,用不同粗细,不同快
慢来说。
c.难度3.有四个数字,每个打开都有不同的东西,用变声效果演艺图片的内容。
三、用不同的声音,进行故事表演。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声音变变变》公开课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声音变变变》公开课教案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声音变变变》公开课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感知人的声音的变化。
2、感受不同的声音所表达的不同情绪,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
3、体验假声说话给我们带来的乐趣,鼓励幼儿大胆表演。
【活动准备】1、大灰狼,小兔子的手偶各1个。
2、录好不同情绪声音的磁带1盘。
3、手指指偶每位小朋友2个。
4、小兔、小猫、大家的头饰各1个,青蛙头饰22个;自制小兔的家背景。
【活动过程实录】1、教师手偶表演,引起幼儿兴趣.(1)师:小朋友们好!你们看,谁来了?(出示小兔手偶)(模仿小兔说话的声音进行表演)兔:我是兔妈妈,我要到树木里去采蘑菇,一会儿,我要早点回家,可不能让大灰狼看见.(出示大灰狼手偶,并模仿它说话的声音)狼:我是大灰狼,长得丑来,坏心肠.我有好几天都没有吃东西了,肚子饿的咕咕直叫,我这就去找找哪有吃的东西.(2)表演后,提问师:小朋友,刚才是谁学的兔妈妈和大灰狼说话呀?(老师)(你们真聪明).老师现在说话的声音和刚才的声音一样吗?(不一样)老师的声音能变,你们的声音能不能变?(能).2、幼儿尝试变化自己的声音(1)师:好!现在我就请小朋友试一试,在小朋友说话的时候,你要仔细听!谁愿意来试试?师:告诉老师你叫什么名字?幼:我叫××(如果幼儿的声音变化了,老师就说,我听着有点变化,如果幼儿的声音没有变化,教师就要接着问:“你还能用跟这个不同的声音说话吗?”“你还能用另外一种声音说话吗?”“你还能变成另一个声音说话吗?”)师:谁还来试试?幼:我叫××师:还有没有小朋友愿意试一试?⑵小朋友们!其实,我们人的声音变化可丰富了!3幼儿倾听不同情绪下的不同声音,并进行练习。
中班声音变变变教学反思
中班声音变变变教学反思中班语言教案声音变变的活动反思一、说来教材《礼物》是一节手工活动,让幼儿运源用生活中的旧毛线来进行作画,丰富幼百儿的艺术想象力,创造力,旨在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废物利度用的环保精神。
问二、说活动目标1、能用毛线粘贴,学会细致做事,提高和锻炼孩子动手能答力。
中班科学图形变变变的教学反思怎么写本次活动是根据接力出版社出版的学前班《幼儿数学活动设计》结合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来设计的。
本次活动基本能按照课的活动流程来上,幼儿对活动内容很感兴趣。
通过让幼儿反复对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图形进行变化操作,引导幼儿发现图形之间可以相互变化、转换,它们可以变出不同数量的各种图形,培养幼儿利用各种图形组合成各种物体的情趣,活动目标已经达到,活动流程很清晰、流畅。
可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教师的语速稍微快了一点,应该慢一点,让幼儿有足够的时间去接受和思考。
其次,在让幼儿操作变换图形的时候应该让幼儿上黑板来演示你是怎样变换图形的,然后教师再重新展示一遍,这样才能加深幼儿的印象和理解能力。
最后,幼儿操作的环节时间太长了,而交流的时间较短。
总的来说,这次活动幼儿的兴趣浓厚,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活跃,活动效果也很好。
小班科学活动《这是什么声音》教学反思小班科学活动《这是什么声音》教学反思小班幼儿意志还比较薄弱,参与活动时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如果活动过程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并使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很难说服和强制他们真正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中去。
游戏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一种活动形式,本周我们的教学是围绕《瓶瓶罐罐》的主题开展。
因此,我采用游戏化的方法创设教学情景,贯穿活动的整个过程。
针对这些特点,我设计了这一科学活动。
《这是什么声音》这个活动符合小班幼儿好奇、好模仿、好动的特点。
通过幼儿自身的探索,感受与同伴、老师一起玩的快乐。
课间出示了孩子熟悉的易拉罐材质的可乐罐、皮球罐、奶粉罐、爽身粉罐等等都是孩子日常所见的东西。
幼儿园中班科学探究活动 - 声音变形记
幼儿园中班科学探究活动 - 声音变形记【活动设计】“请你猜猜我是谁”是最近一段时间我班幼儿经常会玩的一个声音游戏。
一开始他们仅仅是通过不断变换“被猜人”来进行游戏,几轮之后有想法的一些孩子不满足于这种简单的重复,其中一个小女孩儿把自己的声音变得粗粗的来让大家猜,孩子们觉得这个方法很有意思,纷纷模仿变化声音的粗细来玩猜声音游戏。
于是我想,孩子们多变的嗓音本身就是一个现成的值得探究的科学活动材料,在这样的思考下生成了这一科学活动,以引导幼儿探究声音除了粗、细的变化还有哪些可变的方式。
【活动目标】1、感知人声的各种变化。
2、尝试运用多种方式让自己变化声音,并用标记来表示。
3、体验模仿各种声音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相关图片、声音和视频。
【活动过程】一、游戏打招呼导入活动,比较声音“粗细”的不同。
1、师:小朋友们,让我们用响亮的声音跟客人老师打个招呼吧,请坐!2、配班老师藏于幕后,用粗、细不同的两种声音向幼儿问好。
师:听,是谁呀?再听!师:到底是谁呢?请这位老师走出来!师:哇,原来是孙老师呀!孙老师跟我们打了两次招呼,声音有什么不一样呢?(一次粗、一次细)。
3、幼儿用粗、细不同的两种声音回应问好。
师:我们也把声音变一变来跟孙老师打个招呼吧![孙:小朋友们好!——幼:孙老师好!(粗\细)]4、尝试设计不同的标记表示声音的粗、细。
师:如果用两个标记分别来表示粗、细不同的两种声音,你觉得怎样设计合理呢?谁来试一试。
二、幼儿变化不同的人声,并用标记记录。
1、幼儿自由探索变化声音的方式,并用标记记录。
师:刚才我们用了粗、细不同的两()种声音来说话。
除了粗细变化,你还能让自己的声音发生哪些变化呢?师:请你试着变一变、说一说,然后设计标记将声音的变化记录在这张纸上。
(幼儿自由尝试并记录)师:记录好了可以说给旁边的人听一听。
2、幼儿介绍记录表,并大胆在集体面前演示。
师:请小朋友把记录表送到黑板上来吧!谁愿意来介绍一下!(3-4名幼儿介绍自己的记录表,并用一句话演示声音的变化方式。
幼儿园中班教案《声音变变变》含反思
少儿园中班教课设计《声音变变变》含反省中班教课设计《声音变变变》含反省合用于中班的科学主题教课活动中间,让少儿研究把声音变大、变小、变长、变短的方法,感知不一样资料的物体发出的不一样声音,感知声音的产生和特色,快来看看少儿园中班《声音变变变》含反省教课设计吧。
教课目的:1、感知不一样资料的物体发出的不一样声音2、研究把声音变大、变小、变长、变短的方法3、感知声音的产生和特色4、在活动中鼓舞少儿勇敢论述自己的发现,培育少儿与别人合作的意识5、让少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6、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教课准备:1、小鼓、小铃、喇叭、玻璃杯、纸杯、勺子、空瓶、盒子、米、豆子等2、录有各样声音的磁带教课过程:一、找寻声音1、请少儿聆听四周有哪些声音,是什么发出来的2、请少儿预先藏起来,分别对大家说一句话,让其余少儿猜猜是谁在说话,指引少儿感知每一个人说话的声音都有自己的特色二、制造声音1、教师:怎么才能让我们的身体发作声音?试一试看2、给少儿供给空瓶子,盒子、米、豆子等,指引他们把米、豆子等装入不一样的瓶子或盒子里,摇晃、听听能发出什么声音,再比较一下装的东西多少的不一样能否会影响声音,有什么不一样。
3、老师挨次给少儿供给小鼓、小铃、喇叭等教师:怎么让这些物件发作声音?它们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如何使这些声音变大、变小、变长、变短?鼓舞少儿沟通相互所用的方法三、比较声音的不一样1、给少儿供给三个相同的杯子,用勺子轻敲,听听声音能否相同,在三个杯子里装上不一样量的水,再用小勺轻敲,听听声音能否是相同,有什么变化,哪个声音高,哪个声音低,想一想为何2、指引少儿用纸卷成喇叭形,用“喇叭”喊一喊,听听自己的声音和平常有什么不一样。
3、给少儿播放一段优美和一些噪音,让少儿听辨,谈谈感觉有什么不一样。
四、游戏:打电话指导少儿用一根细绳把两个纸杯连在一同,做成“电话”玩一玩打电话的游戏。
五、总结声音的特色六、结束部分:《小乐器大合唱》活动反省:活动必定要让少儿有提高、有发展,带给孩子们激烈的听觉和视觉冲击力,拓宽了少儿视线,提高了科学研究的修养,为少儿此后科学研究精神的建立确立了优秀基础。
声音变变变教案
声音变变变教案教案标题:声音变变变教案目标年级:三年级学科:音乐时间:45分钟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乐器产生不同声音的原理。
2. 能够通过简单的声音判断认识一些常见乐器。
3. 创造和模仿各种声音。
教学资源:1. 图片或真实乐器(小提琴、钢琴、长笛等)。
2. 录音设备(录下不同乐器的声音)。
3. 纸和铅笔。
教学准备:1. 准备好不同乐器的图片或真实乐器。
2. 录好不同乐器的声音。
3. 为每个学生准备纸和铅笔。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0分钟):1. 引导学生讨论声音的来源。
提问:"你们平时听到哪些声音?它们是从哪里来的?"2. 出示不同乐器的图片或展示真实乐器,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它们能产生什么样的声音。
3. 播放录音,让学生听不同乐器的声音,并猜测是哪个乐器。
知识探究(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乐器产生不同声音的原理。
向学生解释乐器内部的震动和空气的震动是如何产生声音的。
2. 让学生进行实验,在纸上绘制琴弦震动或吹气的示意图,以帮助他们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示范和练习(15分钟):1. 模仿不同乐器的声音。
教师示范不同乐器的声音,然后让学生跟随模仿。
2. 分组活动。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种乐器声音进行模仿。
每个小组在其他小组前表演他们选择的乐器声音,其他小组猜测是哪个乐器。
巩固活动(5分钟):1. 回顾课堂内容,让学生总结不同乐器产生不同声音的原理。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留意不同的声音来源,并记录下来。
结束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不同乐器产生的声音有了更深的了解。
也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认真观察和体验各种声音,培养音乐的感知能力。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尝试制作简单的乐器,如纸牌吹奏器、水杯鼓等,进一步体验声音的产生。
2. 可以带领学生观看乐器演奏视频,并讨论他们对不同乐器音色的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程序声音变变变
作者:笑笑
来源:《学生天地·初中》2010年第12期
同学们在开机或关机时总听到的是那一成不变的声音吧。
你是不是已经对这个声音厌倦了呢?那有什么办法能换成自己喜欢的音乐呢?呵呵,办法当然是有的。
对于我这个知道方法的发烧友来说,把它们统统换掉简直是小菜一碟。
我的口号就是“我的声音我做主”。
第一步:找一些你喜欢的音乐,从中截取一部分,并保存成WAV音乐格式,然后打开“我的电脑”窗口,把文件复制粘贴到“C:\Windows\Media”文件夹中,这一文件夹里全是程序事件的声音文件。
第二步:单击任务栏中的“开始”→“设置” →“控制面板”,点击“声音和音频设备”项,打开“声音和音频设备属性”窗口。
当然了,你也可以打开“我的电脑”,直接点击左侧边“其他位置”下的“控制面板”,打开“控制面板”窗口,然后双击“声音和音频设备”项(如图1)。
第三步:在“声音和音频设备属性”窗口中单击“声音”,在下面的“程序事件”项中找到并单击“Windows登录”,然后再单击“声音”项右侧的“浏览”按钮(如图2)。
第四步:在弹出的“浏览Windows登录声音”窗口中找到自己早已制作好的声音文件,单击左下角的“播放”键试听一下,如果满意了,可以单击“确定”,再返回“声音和音频设备属性”窗口(如图3)。
第五步:利用上面的方法我们可以把程序事件里面的各种事件音乐都替换成自己喜欢的音乐,然后单击“另存为”,在弹出的“将方案存为”窗口中输入方案名称,并单击“确定”,回到“声音和音频设备属性”窗口,最后单击“确定”(如图4)。
Ok了,现在关机。
怎么样,声音变了吧!呵呵,现在你的开关机和其他程序事件的声音已经焕然一新,是不是别有一番风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