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电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FEMG临床意义
①重症肌无力(MG)的诊断:表现为jitter增宽 和阻滞,FD正常或轻度增高。阳性率较重复 神经电刺激(RNS)明显提高。眼肌型MG的 RNS的阳性率<50%,而额肌或眶肌的SFEMG 的阳性率可达75%~90%;
②进行性神经源性损害(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和慢性神经源性损害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前 者表现为明显的jitter增宽、阻滞和FD明显 增高;而后者表现为轻度的jitter增宽伴有或 不伴有阻滞,FD轻度增高;
1、强直样电位:针极插入后继发的一系列 高频电位。特点:突然出现,突然消失, 波幅和频率通常没有变化,扬声器上可听 到“咕咕” 样蛙鸣声。
2、肌强直电位:插入电位延长的一种特殊 形式,特点:波幅和频率递增递减,扬声 器上可听到俯冲轰炸机样特殊音响。
意义:见于肌强直疾病,少数神经源性疾 病和肌源性疾病。
针电极插入及肌肉放松的肌电图
正常肌电图: (1)插入电位:是针电极对肌肉纤维或神经 的机械刺激及损伤作用而猝发的电位,少 于1秒即逝。 (2)电静息:肌肉完全放松时,不出现肌电 位,而呈一条直线。
针电极插入及肌肉放松的肌电图
异常肌电图: (1)插入电位改变: (2)出现纤颤电位: (3)出现正相电位: (4)出现束顫电位: (5)出现群放电位:
肌强直电位和强直样电位
自发电位及意义
(1)纤颤电位:是单根肌纤维自发性收缩产 生的电位,起始为正向、短时限、低电压节 律较整齐。平均2.0ms,电压小于300微伏。
(2)正相电位(正尖波):是单根肌纤维自 发性收缩产生的电位,常双向,起始呈宽大 的正相。平均5.0ms,电压20~200微伏。
自发电位及意义
SFEMG临床意义
③肌病的诊断:表现为FD升高和轻度的jitter 增宽,特别是慢性炎性肌病,常规EMG运动单 位改变不明显时,SFEMG的检测更有意义;
④可以客观评价神经再生的情况。
肛门括约肌EMG
肛门括约肌为张力性肌电活动,在睡眠和全 麻时也可存在。肛门括约肌的神经支配来 自于骶髓前角细胞的Onuf核。
(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 CMAP)或感 觉神经动作电位(sensory nerve action potential, SNAP)波幅仅轻度降低,仍在正常值的50%以上, 不伴传导速度减慢。以上均为肌电图检查结 果异常,即结果阳性。
谢谢!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进展
F波
对神经施加超强刺激,在肌肉动作电位(M 波)后续一低波幅动作电位。多出现在手、 足部小肌肉,不随刺激强度增加而减小。
双侧比潜伏期>1.0ms,预测值和实测值 > 2.5ms为异常。
意义: 测定F波的潜伏期可了解近端神经的 传导状 况,对于神经根或神经丛病变有诊断价值。
H反射
引出H波的阈强度低于引出M波的阈强度, H波出现在M波前。正常潜伏期30~35ms左 右测定值差1.4ms,波幅2.4mv。
4、传导速度:单位时间内冲动传导的距离 (m/s),综合反映神经传导状态。
异常结果判断标准
(1)神经源性损害:针极肌电图检查时,运动单位 电位(motor unit potential, MUP)时限延长,超过 正常同龄儿正常值20%以上,伴或不伴自发电 位,神经传导速度正常;
(2)神经性损害:神经传导速度(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NCV)减慢,伴或不伴波幅降低;
单纤维肌电图(SFEMG)
观测指标:颤抖(jitter)、阻滞 (blocking)、纤维 密度(FD)
(1)颤抖:指同一运动单位内两根肌纤维从最后一 级神经末梢分支到记录部位的动作电位在时间上的 差异,正常:20~50微秒。
(2)阻滞 :神经肌肉传递障碍,不能诱发出动作电位。 (3)纤维密度:同一运动单位内肌纤维的局部分布反
肛门括约肌EMG的检测采用同心圆针电极。 观察指标同常规检测部位EMG,但因肛门括
约肌比普通骨骼肌电位的波幅低,且呈张力 性发放,较难发现自发电位,特别对于运动单 位正常者,自发电位判断更应慎重和依靠经 验。
肛门括约肌EMG临床意义
主要用于
①多系统萎缩(MSA):主要表现为运动单位时限增宽、 波幅增高和多相波百分比增多,特别是伴有卫星电 位的增多,后者是目前诊断MSA较特异性的客观指 标,敏感性为80%,特异性为93%~100%;
(3)束顫电位:时限宽,电压高,频率慢, 节律行差,发放不规则。包括单纯束顫电 位(一般为良性,常为神经肌肉接头出现 变异)和复合束顫常见于前角细胞病变, 但必须与纤颤、正相电位并存才有意义。
意义:自发电位是由于肌肉失神经支配后对 乙酰胆碱敏感度增加产生。见于失神经支 配、肌炎、肌纤维破坏等。
轻收缩时肌电图
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和电压改变:时限的平均值 偏离正常值的20%为时限的缩短与延长。
意义: (1)时限延长,电压增高,见于脊髓前角细 胞病变和陈旧性周围神经损伤、卡压、小儿产 伤等。病变早期时限并不延长。 (2)时限缩短,电压减低,见于肌源性疾病。 (3)时限延长,电压减低,见于周围神经损 伤。
轻收缩时肌电图
正常运动单位电位: (1)位相:单相、双相、三相为主.多相电位
不超过10%,一般4%. 五相及五相以上称多相电位. (2)时限:3~15ms.
(3)电压:100~2000微伏,最高不超过5毫伏.
轻收缩时肌电图
多相电位数量增多(相位大于5相,>12%) 1、短棘波多相电位:时限短<3.0ms,呈毛 刷子波,波幅不等,在神经再生早期称新 生电位,肌源性疾病时称为肌病电位。
2、群多相电位:时限较长,可达20~30ms。 多见于陈旧性神经损伤、脊髓前角细胞疾 病。
多相电位
单纯相、混合相、干扰相
重收缩时肌电图
重收缩时肌电图波形的异常改变是运动单位电 位数量和放电频率的改变。 1、完全无运动单位电位:大力收缩时,不出 现任何运动单位电位,表示运动功能完全丧失。 见于严重的神经肌肉疾患、神经失用及癔症性 瘫痪。 2、运动单位电位数量减少:表现为单纯相或 少量运动单位电位出现。 3、病理干扰相:见于肌病患者。严重受累肌 肉。可无病理干扰相。
意义: 可以了解反射弧通路的传导状况及中脑以 下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近段周围神经的 损害,尤其是骶1神经根损害。
影响神经传导速度的技术和生理因素
1、技术因素:
2、温度:皮肤温度减低,传导速度减慢、潜伏期 延长。一般温度每下降1度,运动传导速度减慢 2~2.4m/s,感觉传导速度改变2m/s.
肌电图
北京儿童医院 神经内科与康复中心 丁昌红
定义
肌电图学是研究神经和肌肉细胞活动的科学。 肌电图(EMG)是临床神经电生理的重要检测
手段之一,目前被公认为是神经系统疾病定位 诊断的延伸。
定义
狭义:EMG是指以同心圆针插入肌肉中,收 集针电极附近一组肌纤维的动作电位,以及 在插入过程中、肌肉处于静息状态下、肌 肉作不同程度随意收缩时的电活动。
运动单位计数
运动单位数量估计(MUNE)指定量估计支配同一肌 肉的下运动神经元的数量,并非有功能的运动神经 元的实际或确切的数量。
MUNE测定的基本原理是首先在运动神经近端给 予超强刺激,兴奋有功能的运动纤维,在其所支配肌 肉记录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此时获得CMAP 的波幅或面积最大,记录其波幅或面积。然后采集 单个运动单位电位,并进行平均,从而获得平均的有 代表性的单个运动单位的波幅或面积。以最大的 CMAP波幅或面积除以平均的有代表性的单个运 动单位的波幅或面积,即可获得运动单位的数目。
4、传导速度:单位时间内冲动传导的距离 (m/s),综合反映神经传导状态。
神经传导速度检测
1、运动神经传导(MNCV)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s)=近端、远端刺激 点间的距离(mm)/两点间潜伏期差(ms)
2、感觉神经传导(SNCV)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m/s)=刺激与记录点的 距离(mm)/潜伏期(ms)
异常结果判断标准
(3)肌源性损害:针极肌电图检查时,MUP时限 缩短,小于正常同龄儿正常值20%以上,伴或 不伴自发电位,神经传导速度正常;
(4)重复频率刺激阳性,刺激频率为3 Hz时,第4 次刺激波幅较第1次刺激波幅降低超过10%。
界线性肌电图
(1)针极肌电图检查时,仅出现自发电位,无 MUP时限明显改变 (2)神经传导速度检查时,复合肌肉动作电位
其中(2)~(5)为自发电位。
异常插入电位
(1)插入电位延长是肌肉去神经支配后肌膜 兴奋行异常增高的结果。出现强直样电位 与肌强直电位为插入电位延长改变。见于 神经源性疾病,也可见于多发性肌炎、皮 肌炎。
(2) 插入电位减弱消失,见于肌纤维严重萎 缩,被结缔组织或脂肪组织所替代。
强直样电位与肌强直电位
广义:EMG除了同心圆针极肌电图以外,还 包括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神经重复 频率刺激、单纤维肌电图(SFEMG)等周 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疾病的电生 理诊断技术。
同心圆针电极EMG
同心圆针电极EMG(常规EMG )
应用单芯同轴电极直接插入肌肉内,记录 肌肉的电活动。可直接接触5~8条肌纤维, 引导周围5mm范围的肌电活动。
2、波幅(A):电位波峰至波谷间的电势差, 反映相关神经纤维及肌纤维兴奋数量。以毫 伏或微伏表示。A减低,提示神经纤维数量 减少(轴索变性)或肌萎缩可能。
神经传导速度检测
3、时程(D):从电位开始到回到基线的 时间,以毫秒表示。反映神经纤维兴奋的 同步性。D延长,提示神经纤维脱髓鞘传导 扩散可能性。
常规肌电图适应症及临床意义
适应症:前角细胞及以下病变。 临床意义: (1)发现临床下病灶。 (2)诊断和鉴别诊断。 (3)补充临床的定位。 (4)判断病情、疗效及预后评价。
神经传导速度检测
神经传导速度检测
测试参数及临床意义:
1、潜伏期(L):由刺激伪迹到反应电位起 始点时间,以 ms表示。L延长提示神经传导 延缓。
映神经再生。
单纤维肌电图(SFEMG)
异常标准:平均jitter大于55微秒或大于55微秒 者占10%以上;出现阻滞;FD大于平均数加 2.6标准差。
功能:(1) 检测神经肌肉接头的功能。 (2)同一运动单位内肌纤维的构成情况。 (3)神经再生的情况和再生神经纤维的神
经肌肉接头功能。
②圆锥马尾病变:可见纤颤电位、正锐波、复合重复 放电和运动单位丢失等神经源性损害的改变;
③括约肌发育不良的诊断和排除诊断及新生儿肛门 闭锁的术前评估等。
巨肌电图
巨肌电图(macroelectromyography,macro—EMG) 是在SFEMG的基础上改良的一项电诊断技术。与
同心圆针EMG不同的是可以记录整个(或运动单位 的大部分)运动单位的电活动。 主要用于运动单位的研究和检测,在各种神经肌肉 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均有价值。虽然macro— EMG技术是其他电生理手段不能完全取代的研究 和评估整个运动单位的客观手段,与FD等指标的结 合有助于鉴别肌源性损害和神经源性以及废用性 肌肉萎缩等。 因电极粗大引起的疼痛和耗时而影响该技术的推 广应用。
3、年龄:新生儿 50%
1岁
75%
~3岁 80~90%
~6岁 成人值
4、上肢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比下肢快,近段
神经传导速度比远端快、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比运
动神经快。
Baidu Nhomakorabea
影响神经传导速度的病理因素
(1)髓鞘脱失。 (2)神经轴突直径改变。 (3)机械压迫:可致神经轴索中断和远端
轴索变性或局部脱髓鞘。 (4)缺血:可致轴突变性或节段性脱髓鞘。
NCV的临床意义
(1)定性诊断:鉴别髓鞘和轴索损害。 (2)定位诊断:周围神经、神经丛、神经
根及前角细胞病变。节段NCV的测定可发 现部分传导阻滞,用于多灶运动神经病的诊 断和鉴别诊断。 (3)病变的程度。 (4)协助周围神经疾病疗效观察及随访。
重复电刺激
3、时程(D):从电位开始到回到基线的 时间,以毫秒表示。反映神经纤维兴奋的 同步性。D延长,提示神经纤维脱髓鞘传导 扩散可能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