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魏晋玄学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魏晋玄学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
浙江传媒学院14级戏美班
作者:翟雪
指导老师:
【摘要】:自魏晋时期起,从老庄思想延伸出的玄学对中国的山水画以及文学,建筑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老庄道法自然,玄远的思想已经深深融入了文人墨客的深层思想意识层面。本文就从玄学简述、中国古代建筑特点、中国古代建筑形式美法、建筑材料选择等方面论述了玄学对中国古代建筑之影响。
【关键词】:中国古代建筑自然园林古代哲学形式美学玄学礼制五行说
玄学,中国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也可以说是道家之学以一种新的表现方式,故又有新道家之称。魏晋之际,玄学含义是指立言与行事两个方面,并多以立言玄妙,行事雅远为玄远旷达。“玄远”,指远离具体事物,专门讨论“超言绝象”的本体论问题。因此,浮虚、玄远、玄虚之学便可通称之为玄学。它是在汉代儒学(经学)衰落的基础上;是由汉代道家思想、黄老之学演变发展而来的。是汉末魏初的清谈直接演化的产物。
自竹林名士开始,魏晋玄学实际上是以《庄子》为中心。庄学的艺术精神,在徐复观所著的《中国艺术精神》中指出:庄学的实质是在自然中方可得到安顿。玄学对于魏晋来讲的另一重大影响是人与自然的融合。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影响颇深,尤其是对于中国园林的影响。
中国园林就是以自然为蓝本,摄取了自然之美的精华,同时又注入了富有文化素养的人的审美情趣,采取了建筑空间构图的手法,使自然美典型化,变成园林美。正是魏晋玄学中所阐述的把人与自然紧密连接起来。魏晋开始山水画的兴起,也包含了玄学宗旨传神,而中国园林中所包含的情趣,就是诗情画意,即为传神;所采用的空间构图手法,就是自由灵活、运动流畅的序列设计,正是玄学之精髓自由灵活,对“有无”的辩证。中国园林讲究“巧于因借,精在体宜”,重视成景和得景的精微推求,以组织丰富的观赏画面。同时,还模拟自然山水,创造出叠山理水的特殊技艺,无论土山石山,或山水相连,都能使诗情画意更加深浓,趣味隽永。正是庄学精神所不期然而然的归结之地。
不单单是自然园林,乃至中国古代建筑都受到了魏晋玄学的影响。
在整个世界建筑体系中,中国古代建筑是源远流长的独立发展的体系。以风格优雅,结构灵巧。中国古代建筑经过数千年磨练越传承,始终保持着自己独特的结构和布局原则,而且传播、影响到其他国家。魏晋玄学对其产生的影响如同影魄。或可说如若没有玄学的影响,就没有今日中国古代建筑成就。
从传统文化的角度,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可以概括为5个方面:①很少真正的建筑学理论。建筑学作为一个学科出现是近代的事情。指导建筑发展的是抽象
的哲学理论、约定俗成的道德规范和具体的政治制度。②儒家传统的礼制思想是指导建筑创作的主要思想,而以玄学、风水堪舆之说作为补充。③充满了中国人现实主义的处世态度。具体表现为不求建筑物长久存在,而以满足现实的功能需求为出发点。建筑形式的标准化通用化,使用一种结构类型的建筑物可以适应多种使用功能的需求。④标准化的建筑个体要通过建筑空间的组合来表达个性,建筑群体的布置是传统建筑艺术的精髓,处处反映着时间和空间结合的理性思维方式和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⑤以象征主义手法表现特定的主题。在园林中表现意境,在宗教建筑中表现世界观,在宫殿建筑中表现政治制度。一些装饰构件与小品,甚至单体建筑,都成为一种包含了固定意义的象征符号。由此看来,礼学以及玄学对中国古代建筑影响乃至今日都可称为尤其重要的。
对于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形式美法方面来讲,则是一种很成熟的艺术体系,因此也有一整套成熟的形式美法则,其中包括有视觉心理要求的一般法则,也有民族审美心理要求的特殊法则,但迄今尚缺乏全面系统的总结。从现象上看,大体上有以下4方面:
①对称与均衡。环境和大组群(如宫城、名胜风景等),多为立轴型的多向均衡;一般组群多为镜面型的纵轴对称;园林则两者结合。
②序列与节奏。凡是构成序列转换的一般法则,如起承转合,通达屏障,抑扬顿挫,虚实相间等,都有所使用。节奏则单座建筑规则划一,群体变化幅度较大。
③对比与微差。很重视造型中的对比关系,形、色、质都有对比,但对比寓于统一。同时也很重视造型中的微差变化,如屋项的曲线,屋身的侧脚、生起,构件端部的砍削,彩画的退晕等,都有符合视觉心理的细微差别。
④比例与尺度。模数化的程度很高,形式美的比例关系也很成熟,无论城市构图,组群序列,单体建筑,以至某一构件和花饰,都力图取得整齐统一的比例数字。比例又与尺度相结合,规定出若干具体的尺寸,保证建筑形式的各部分和谐有致,符合正常的人的审美心理。
在材料运用上,受到玄学中五行,阴阳上的影响就再明显不过了。中国古代建筑是以木结构为主的。但为何要使用木结构为主呢?运用现在的“材料决定说”和“技术决定说”来论证这个问题,都难以成立。因为,中国的石头绝不缺少,中国人在建筑中使用石质材料的历史并不比欧洲人晚,其技术的精美与技艺的高超也不亚于同时期的任何其他国家。但以我的设想,古代中国人对待石结构建筑的态度是,非不能也,是不为之。
中国古代建筑的主流是木结构,其原因大约有如下几种:
其一是建筑目的方面。西方古代与中世纪的主流建筑,是为彼岸的神灵建造的,要永恒、宏伟,具有威慑人的力量。而中国古代的主流建筑是为现世的人建造的,如帝王的宫殿、苑囿,政府衙署与各种不同等级的住宅。因而,追求永恒与久远的西方建筑,采用了石结构;而不求永恒与久远,着眼现世的中国建筑,采用了木结构。
其二是文化取向方面。西方人对石头有着特殊的爱好。古代希腊神话中,遭遇大洪水的人类,是通过石头再造出来的,石头是创造人类的物质,因而,用石头建造最重要的建筑,也是合情合理的。中国的情况就不一样,古代中国人受到了玄学的影响从而讲求阴阳五行。五行中的五种物质金、木、水、火、土,对应五个方位(西、东、北、南、中)。五行中所代表的五种材料中,只有土与木被中国人认为是最适合建造为人居住的房屋的,因此,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材料,就是“土木”,人是居住在由“土”(台基)承载,由木(柱子、梁架)环绕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