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之根轨迹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0(1 nm
2)
( 0,1,2,)
渐近线的交点:
对于无限远处的特征根 s ,所有开环有限零点 zi 和开环极 点 p j 到特征根 s 所引矢量的长度均相等。
可以认为对于无限远处的特征根 而s 言,所有开环有限零点
和zi 开环极点 p都j 汇集在一点,其位置为 ,k 即
n
m
pj zi
k
j 1
i 1
nm
第4章 根轨迹法
为
例4-1
已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W数k (s)
s(s
Kg 1)(s
2)
试确定根轨迹的起点和终点;根轨迹的分支数;实轴上根轨迹
存在区间;若存在渐近线,求渐近线的倾角和交点。
解:根据开环传递函数,n3 ,m0 ,开环极点为:
开环有限零点决定了m个闭环极点的位置,还有(n m)个闭环极点
随着 Kg ,都将趋于无限远(称为开环无限零点)。
wenku.baidu.com
结论:根轨迹的终点就是开环零点。 3.实轴上的根轨迹
z2
p2
j
设系统的开环零、极点分布如图。
符号符““号”“表示”表开示环开零环点极的点位的置,位符置号,
z1
得:
Kgd
D(s) N(s)
代回闭环特征方程得:
D(s) N(s)
N(s)
D(s)0
即: D(s)N(s) N (s)D(s) 0
解此方程即可求得分离点和会合点。
方法二:求极值法。
第4章 根轨迹法
由特征方程 KgN(s)D(s),0 可得 Kg ND((ss,)) 令
5.根轨迹的分离点和会合点
举例说明分离点和会合点的计算方法。
设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WK
(s)
(s
Kg(s z1) p1)(s p2
)
第4章 根轨迹法
通常,把根轨迹分支在实轴相遇然后分离进入复平面的点(如
A点)叫做分离点,把根轨迹从复平面会合到实轴上的点(如B点)
叫做会合点。
j
方法一:求重根法。
(s zi)
i 1 n
(s pj)
li
i 1 n
Lj
1 Kg
j 1
j 1
j 1
式中,li 为开环有限零点 zi 到闭环特征根 s 所引矢量的长度; L j 为开环有限极点 p j 到闭环特征根 s 所引矢量的长度。
上式称为闭环特征方程式的幅值条件 。
第4章 根轨迹法
计算开环复极点 p1 的出射角 c1 :
j 1
i 1
根轨迹是系统某一参数从零变化到无穷大时,闭环特征方
程的根在 s 复平面上变化的轨迹。因此,根轨迹的分支数必然
与闭环特征方程根的数目相等。
根据上特征方程,闭环特征方程根的数目等于 m 和 n 中的
大者。
结论:根轨迹分支数等于开环有限零点和开环极点数目中的大者。
对于实际的控制系统,一般有 n ≥ m ,此时,根轨迹分支数
N(s) D(s)
N (s) D(s)
m
(s zi)
n
(s pj)
m
(s zi)
n
(s pj)
i 1
j 1
i 1
j 1
m
n
i j 180(12)
i 1
j 1
( 0,1,2,)
式中,i 为开环有限零点 zi 到闭环特征根 s 所引矢量的辐角;
dKg ds
D(s)N(s) N(s)D(s) N 2(s)
0
得:D(s)N(s) N(s)D(s) 0
注意:利用上式计算分离点和会合点时,求出方程的根之后,
要验证是否为真正的分离点和会合点。可以将根代入特征方程求
出 Kg 值,如果 Kg 0 即为分离点或会合点。 也可由实际系统来判断。如实轴上两个相邻的开环极点之间存
值时,纵坐标设为 Kg ,可得一条曲线图。
对应 Kg 的最大值 K gd 时的 d 即为分离点。
Kg f ( )
Kg j
K gd
复平面上的分离点和会合点同样 可根据前面得到的公式计算。
z1
d
p2 p1
0
图解法求分离点(或会合点)
第4章 根轨迹法
6.根轨迹的出射角和入射角 出射角:当开环极点位于复平面上时,根轨迹离开开环极点处的 切线方向与正实轴方向的夹角称为根轨迹的出射角。它确定了根 轨迹从开环复极点出发后的走向。 入射角:当开环零点位于复平面上时,根轨迹进入开环零点处 的切线方向与正实轴方向的夹:角称为根轨迹的入射角。它确定了 根轨迹以什么角度进入开环复零点。 根轨迹出射角的计算方法:
(sd) 1[(s1)(s2)(sn )]
0
第4章 根轨迹法
解此方程即得重根:sd 。 按照这种思路,令 F(s)0 ,可求得产生重根时的根轨迹
放大系数 K gd ,将其代回闭环特征方程 F(s),即得计算分离点
和会合点的公式。
F(s)[Kgd N(s) D(s)] Kgd N(s) D(s)0
和开环极点 p到j 特征根 所s 引矢量的辐角均相等,即
i j
即为渐近线的倾角。
对于无限远处的特征根 s ,应满足辐角条件,即
m
n
i j m n 180 (12)
i 1
j 1
( 0,1,2,)
第4章 根轨迹法
渐近线的倾角计算公式为
j 1
j 1
j 1
考虑 s 时, zi pj k ,有
1
(s
)nm
k
snm (
n
1
m
pj
zi
)snm1
1 Kg
j 1
i 1
要使上式成立,分母多项式各幂次的系数应分别相等,有
n
m
(nm) k pj zi
j 1
i 1
渐近线的交点计算公式为:
以参数 Kg 作为可变参数画根轨迹称为常规根轨迹,这是一 般情况。如果以其它参数画根轨迹,则称为广义根轨迹。
4.1.2 根轨迹的幅值和辐角条件
第4章 根轨迹法
闭环特征根可根据特征方程式
将其改变形式得
m
N(s) D(s)
1 Kg
N(s) D(s)
(s zi)
i 1 n
(s
p
j)
n
D(s)(s pj)0
j 1
满足此式的S就是Kg=0的特征根。也就是开环的极点。
结论:根轨迹的起点就是开环极点。
根据闭环特征方程式,将 Kg 代入,得此时等效的闭环 特征方程为
第4章 根轨迹法
m
N(s)(s zi)0 i 1
Kg 时,闭环极点就是开环零点。对于nm 的系统,有m个
在根轨迹时,此间必有分离点;如实轴上两个相邻的开环零点
(包括开环有限零点和无限零点)之间存在根轨迹时,此间必有
会合点。
第4章 根轨迹法
方法三:图解法。
对于实根而言,在分离点上,根轨迹放大系数最大。根据这一
点,令特征方程式中的 s, 即:
Kg N( ) D( )0
得 Kg f ( ) 的函数关系式,当在 p1 和 p2 之间取不同的
zi p j k
k 就是所求的渐近线交点。
根据幅值条件得:
第4章 根轨迹法
m
m
m
N(s) D(s)
(s zi) sm zism1 zi
i 1 n
(s pj) sn
i 1
n
p jsn1
i 1 n
pj
1 Kg
1 Kg
j 1
1
Kg N(s) D(s)
0
确定。
Kg 称为根轨迹放大系数, zi 为开环有限零点,共有m个;
pj 为开环极点,共有n个。一般 n ≥ m 。
假设 Kg Kg0 时,出现特征根 s0 ,则它必须满足上式 ,即
m
N (s0 ) D(s0 )
i 1 n
(s0 zi ) (s0 p j )
m
n
i j
i 1
j 1
(s1 z1)(s1 z2)(s1 z3)[(s1 p1)(s1 p2)(s1 p3)]
02 2 (1802 2)
180
180(1 2)
满足辐角条件,故 s1为根轨迹上的点。
p1 0, p2 1, p3 2 ;无开环有限零点,故存在三个开环无
限零点。其位置分布见图。
对于 nm 的系统,根轨迹的分
j
渐近线
支数即为开环极点数目,所以系统 有3条根轨迹分支。
根轨迹的起点为开环极点,即:0、 -1、-2 ;根轨迹的终点为开环零点, 存在三个开环无限零点。
180 60
2 1 600
渐近线
根轨迹的渐近线
第4章 根轨迹法
根据绘制法则3,实轴上根轨迹存在区间为[-∞,-2],[-1,0]。
渐近线倾角
180(1 30
2)
60,
180 ( 0,1)
渐近线交点
n
m
pj zi
k
j 1
i 1
nm
03102 1
第4章 根轨迹法
。
第4章 根轨迹法
4.1 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 4.1.1 根轨迹的定义
Xr (s)
K1N1(s) X c (s)
D1 ( s )
WK
(s)
K1K2 N1(s)N2(s) D1(s)D2(s)
m
Kg (s zi)
i 1 n
(s p j)
j 1
K2 N2 (s) D2 (s)
设闭环特征方程为
F(s) Kg N(s) D(s)0
B
A
z1 p2 p1 0
作因式分解,并设 Kg Kgd 时,有
个重根 d( ≥ 2),其余根互异。得 根轨迹的分离(会合)点
F(s)(s1)(s2)(sn )(sd) 0
求一阶导数得: F(s)(sd)[(s1)(s2)(sn )]
同理,在 z1sp1 的实轴区间上的点均满足辐角条件,故 此区间存在根轨迹。
第4章 根轨迹法
确定实轴上根轨迹存在区间的依据:在实轴上根轨迹存在区
间的右侧,开环有限零点和开环极点数目总和为奇数。
5.根轨迹的渐近线
渐近线的倾角:
假设无限远处有一特征根 (s该点是根轨迹的终点,也是渐近
线上的点。在该点上,Kg s) ,则所有开环有限零点 zi
1 Kg0
j 1
第4章 根轨迹法
当 Kg 从0~∞连续变化时,对应一个 值,必然有特征根s 与之对应。令特征根为复数形式即 s j 代入特征方程式,
要使方程式成立,须方程两边幅值和辐角分别相等,即
m
m
m
N(s)
D(s)
(s zi)
i 1
n
K(g s p j)
典型结构图
Kg N。 (s) D(s)
其中,Kg K1K2, z(i i=1,2,┅,m)和 p(j j=1,2,┅,n)
分别为控制系统的开环有限零点和极点。对于实际系统,一般
n≥ m
第4章 根轨迹法
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为
WB
(s)
K1N1(s)D2(s) D1(s)D2(s) K1N1(s)K2
”表示闭环极点(即闭环特征根)的位置。
s1 2
z3
p1 0
2
p3
实轴上根轨迹判断图
第4章 根轨迹法
现在要判断实轴上某一点(设 点s1 )是否在根轨迹上。根据
前面讨论可知,根轨迹上的点必须满足辐角条件。从各开环零、
极点向实轴上 s点1 引矢量,计算其辐角,代入辐角条件,得
等于开环极点数目。
根轨迹是对称于实轴的。
第4章 根轨迹法
2.根轨迹的起点和终点
根轨迹的起点就是当根轨迹放大系数 Kg 时0 闭环极点在 s
复平面上的位置。根轨迹的终点就是当根轨迹放大系数 Kg
时闭环极点在 s复平面上的位置。
根据闭环特征方程式,将 Kg 代0 入,此时等效的闭环特征
方程为
j 为开环有限极点 p j 到闭环特征根 s 所引矢量的辐角。
上式称为闭环特征方程式的辐角条件。
满足上辐角条件的根轨迹称为 180根 轨迹。
4.2 绘制根轨迹的基本法则
4.2.1 绘制根轨迹的基本法则
1.根轨迹分支数及其对称性
闭环特征方程可写成:
第4章 根轨迹法
n
m
(s pj) Kg (s zi)0
N2(s)
K1N1(s)D2(s) D(s) Kg N(s)
闭环特征方程为
1WK
(s)
1
Kg N(s) D(s)
0
根据已知的开环零、极点的位置,假设系统某个参数(这里
设为 K)g 从0~∞连续变化,闭环特征根在S复平面上变化移
动形成的轨迹称为系统的根轨迹。
根轨迹法就是利用根轨迹图来分析和设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