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控制管理制度范本
职业病卫生防治管理制度范本(6篇)

职业病卫生防治管理制度范本一、总则1.1目的为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促进____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____印发《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1.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内所有员工。
1.3定义1.3.1职业病。
是指劳动者在工作及其他职业活动中,因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而引起的,并列入国家公布的职业病范围的疾病。
1.3.2职业危害。
是指存在于工作场所或者解除特定职业相伴随,对从事该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造成健康损害或者影响的各类危害。
1.3.3有害作业。
是指在生产环境和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影响身体健康的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等)。
1.3.4职业禁忌症。
是指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遭受职业危害和易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可能导致对他人健康构成危险的特殊生理或病理状态。
____组织机构本公司成立职业病防治领导小组组长:一把手姓名+职位(职位企业根据自身设置填写)副组长:副职姓名+职位(职位企业根据自身设置填写)成员:具体的职能部门人员姓名职业病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____(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填写),办公室主任由(副组长姓名+同志)担任。
1.5职责分工1.5.1安监部(如需更换,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填写)1.5.1.1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有关劳动保护和职业病防治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制订本公司职业危害岗位员工体检标准,并监督贯彻执行。
1.5.1.2协助(一把手姓名+同志)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
1.5.1.3参与编制本公司职业病防治规划。
1.5.1.4制定职业病防治教育培训计划并监督实施。
1.5.1.5制定全本公司职业健康体检计划。
1.5.1.6建立职业卫生防治健康档案。
1.5.1.7参加审查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中能产生职业病危害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制度范文(4篇)

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预防和控制职业危害因素对职工的伤害,确保职工的生命安全,提高生产效率,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是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有关标准制定的,在本单位范围内实施,适用于该单位所有从业人员。
第三条本制度的内容主要包括:职业危害辨识与评估、职业病防治、危险作业管理、职业卫生监测与控制、职业危害事故应急与处理、职业健康宣传教育和职业危害防治责任等方面。
第四条本制度的实施由单位劳动保护机构负责。
第五条所有从业人员有义务遵守本制度,依法参加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诊断治疗。
第六条单位应当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并定期进行评估和修订。
第二章职业危害辨识与评估第七条单位应当根据作业环境、从业人员危害因素接触情况以及危害程度等因素,开展职业危害辨识与评估工作。
第八条单位应当委托有资质的职业病防治机构进行职业危害辨识与评估工作。
第九条职业危害辨识与评估包括以下内容:(一)辨识有害生物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粉尘因素等职业危害因素的存在和程度;(二)评估职业危害因素对从业人员健康的危害程度和暴露风险;(三)综合分析评估结果,确定必要的防治措施。
第十条单位应当将职业危害辨识与评估结果向从业人员公布,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第三章职业病防治第十一条单位应当制定职业病防治措施,从源头上减少有害因素的产生和危害。
第十二条单位应当建立完善的职业病检查制度,对从业人员进行定期体检,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
第十三条单位应当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和设备,并对从业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提高其职业病防护意识和技能。
第十四条单位应当建立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制度,定期进行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活动,提高职工的职业病防治意识。
第十五条单位应当建立完善的职业病防治监测系统,及时掌握有害因素和职业病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
第四章危险作业管理第十六条单位应当对危险作业进行分级管控,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职业病危害管理制度范本(3篇)

职业病危害管理制度范本为及时调查、处置本单位的突发卫生事件,查清事件原因,减少对人体健康造成的损害,制定本应急预防方案。
一、为防止健康危害事件及传染病的发生,健全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件的报告制度,专人负责。
二、积极开展预防传染病的卫生健康教育,积极配合____部门开展突发公共卫生预防及传染病防治工作。
消除各种传染性疾病和其他有碍公共场所传染性疾病对人体的危害。
三、当公共场所发生饮用水污染或饮水污染所致介水传染病的流行和中毒、公共用品用具和卫生设施遭受污染引起传染性疾病和皮肤病、因使用化妆品所致的毁容、脱发及皮肤损伤以及意外事故所致中毒事件时,应立即启动健康危害事故及预防控制传染病传播的应急预案,应按照《____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要求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四、发生卫生____时,应立即停止相应的经营活动,及时抢救伤病,并负责保护好事故现场。
五、积极配合卫生监督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现场事故调查,控制事故蔓延。
职业病危害管理制度范本(2)一、概述职业病危害管理制度是为了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维护工作环境的安全与健康而制定的一套规章制度。
本制度的目的是明确职业病危害管理的各项责任、要求和措施,确保公司员工的健康与权益。
二、管理机构与人员1. 职业病防治领导小组是公司的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决策机构,负责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
2. 相关部门负责职业病危害的监测、评估和防控工作,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制度。
3. 职业病防治责任人负责全面组织、管理和落实职业病防治工作,并作为公司的职业病防治工作的代表。
三、职业病防护措施1. 职业病危害监测: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定期的职业病危害监测,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与健康。
2. 危险化学品管理:建立危险化学品目录,明确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储存和处置要求,确保危险化学品的合理使用和安全管理。
3. 劳动保护用品配备: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风险,制定相应的劳动保护用品配备标准,并进行岗位培训,确保员工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
职业病危害管理制度范本(五篇)

职业病危害管理制度范本第一条按一次职业病危害事故所造成的危害严重程度,职业病危害事故分为三类:第二条事故一、一般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____人以下的。
二、重大事故。
发生急性职业病____人以上____人以下或者死亡____人以下的,或者发生职业性____人以下的。
三、特大事故。
发生急性职业病____人以上或者死亡____人以上,或者发生职业性____人以上的。
四、安全监察科协助集团公司对本矿内职业病危害事故的调查处理。
第三条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的主要内容是:一、依法采取临时控制和应急救援措施,及时____抢救急性职业病病人。
二、按照规定进行事故报告。
三、____事故调查。
四、依法对事故责任人进行查处。
五、结案存档。
六、职业病危害事故的调查处理应当迅速、有效、科学、公正。
第四条事故报告一、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各单位应当立即向调度室和矿有关单位报告。
二、调度室接到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汇报有关领导及科室。
三、特大和重大事故,应当立即集团公司报告。
四、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的内容应当包括事故发生的地点、时间、发病情况、____人数、可能发生原因、已采取措施和发展趋势等。
五、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的情况,由集团公司统一对外公布。
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对职业病危害事故瞒报、虚报、漏报和迟报。
第五条事故处理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各单位应当根据情况立即采取以下紧急措施:(一)停止职业病危害事故现场的作业,控制事故现场,防止事态扩大,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限度;(二)疏通应急撤离通道,撤离作业人员,____泄险;(三)保护事故现场,保留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的材料、设备和工具等;(四)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职工,及时____救治、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五)按照规定进行事故报告;(六)配合集团公司进行调查,按照集团公司的要求如实提供事故发生情况、有关材料和样品;(七)落实集团公司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
职业危害因素管理制度范本

职业危害因素管理制度范本一、制度目的本职业危害因素管理制度旨在帮助企业合理管理和控制各类职业危害因素,确保员工的身体健康与工作安全,保护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适用范围本职业危害因素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部门、所有员工和相关合作方,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车间、办公室、仓库、实验室等工作场所。
三、管理原则1. 预防为主,控制为辅。
采取预防性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职业危害因素对员工和环境的伤害。
2. 打破部门壁垒,形成全员参与。
每个员工都有责任和义务参与职业危害因素管理,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 科学管理,持续改进。
制定科学的管理方案和措施,并不断进行监测和评估,通过改进和创新,提高职业危害因素管理水平。
四、职责分工1. 公司领导层- 重视职业危害因素管理工作,确立健康安全环保的意识。
- 负责制定并监督执行职业危害因素管理制度。
- 分配必要的资源,包括资金、人力、设备等,以确保职业危害因素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 定期组织职业危害因素管理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2. 部门负责人- 负责本部门的职业危害因素管理工作,制定部门管理制度和工作计划。
- 制定本部门职工的安全操作规程,并定期组织培训和演练。
- 组织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并修正存在的问题。
- 对本部门员工的违反职业危害因素管理制度的行为进行处理。
3. 员工- 遵守职业危害因素管理制度,按照规定佩戴和使用必要的个人防护设备。
- 注意工作环境和设备的安全,及时报告存在的安全隐患。
- 参加职业危害因素管理培训,增强安全意识和技能。
- 配合公司组织的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和评估工作。
五、管理措施1. 职业危害因素预防措施- 通过技术改造和工艺改进,减少或消除职业危害因素的产生。
- 采用防护措施,例如安装护栏、隔离带、防护罩等,避免职业危害因素对员工的直接接触。
- 如有必要,进行职业危害因素替代,使用更安全的替代品或工艺。
2. 职业危害因素控制措施- 合理设计工作场所,确保通风、照明、噪音控制等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职业病危害管理制度(4篇)

职业病危害管理制度引言:职业病是指因为劳动过程中接触、吸入、摄入或者接触到的职业性有害物质或者工作环境因素,导致工人患有的以各种类型的损害器官健康为主要特征,经过一定时间滞后性出现的疾病。
职业病对工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并且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也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预防和减少职业病的发生,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社会环境的质量,制定和实施一套科学合理的职业病危害管理制度显得非常必要。
一、职业病危害管理制度的目的和基本原则:1. 目的:职业病危害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社会环境的质量。
2. 基本原则:- 预防为主,综合管理。
- 科学合理,规范操作。
- 依法管理,责任明确。
- 公开透明,参与共享。
二、职业病危害管理制度的内容:1. 职业病危害评估和监测管理:- 定期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估,分析和评估工作环境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按照国家标准和规定,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和检测;- 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分级管理,确定监测和控制的重点。
2. 职业病危害防控管理:- 设立专门的职业健康监管机构,明确职责和权力,加强对职业病危害的监督和管理;- 建立健全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管理制度,包括防护用具、排风设备、通风系统等;- 制定职业病防护措施和操作规程,明确工作人员的操作要求和注意事项;- 加强职业病预防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病防护意识和能力。
3. 职业病危害诊断和职业病的防治:- 定期进行职业病危害的职业健康检查和体检;- 制定职业病的诊断和防治规范,确保及时诊断和治疗职业病;- 加强职业病的监测和报告,及时控制和阻断职业病的传播和扩散。
4. 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应急管理:- 制定应急预案和处置方案,提高职业病事故应急救援能力;- 定期组织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应急演习,提高员工的应急反应能力;- 加强职业病危害事故的事后处理和事故隐患的排查整改。
2024年职业病卫生防治管理制度范本(四篇)

2024年职业病卫生防治管理制度范本一、尘肺病预防控制措施:1、工作场所安全措施。
确保水泥等易产生粉尘材料的储存和使用区域采取有效的防尘措施,禁止无故移除防尘设施,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
2、个人防护措施。
确保相关岗位人员持证上岗,为施工人员提供防尘口罩,避免过度劳累的工作情况。
3、监督措施。
在进行工程安全检查时,同步检查防尘措施的执行情况,以及个人防尘措施的落实,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并指导工人采用低尘操作方法和技巧。
二、电焊工尘肺、眼病预防控制措施:1、工作环境安全措施。
为电焊工提供通风良好的操作环境。
2、个人防护措施。
电焊工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持证上岗,作业时需佩戴防毒口罩和眼罩,遵守操作规程,实行轮班作业,防止超时工作。
3、监督措施。
在安全检查中,检查工作场所的通风状况,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以及执行工作时间限制,及时制止违章作业。
三、振动病预防控制措施:1、工作区域安全措施。
在作业区域设置职业病警示标识。
2、个人防护措施。
确保机械操作人员持证上岗,提供防振手套,通过调整换班时间,防止作业人员超时工作。
3、监督措施。
在检查工程安全时,核实警示标识的设置,员工持证上岗,防振手套的佩戴,以及工作时间的合规性。
四、中毒预防控制措施:1、工作场所安全措施。
加强作业区域的通风排气设施。
2、个人防护措施。
要求相关工种人员持证上岗,为作业人员提供防护口罩,实行轮班作业,避免超时工作。
3、监督措施。
检查作业场所的通风效果,员工持证上岗,口罩佩戴情况,确保工作时间合规,并提升员工在中毒事故中的自救和互救能力。
五、职业性耳聋预防控制措施:1、工作区域安全措施。
设置职业病警示标识,对噪音设备进行定期保养和维护,以减少噪音污染。
2、个人防护措施。
为施工人员提供防噪耳塞,实行轮班作业,防止超时工作。
3、监督措施。
检查作业场所的降噪措施,员工佩戴耳塞的情况,确保工作时间不超过规定。
六、过度工作预防控制措施:1、工作场所安全措施。
职业病危害防治目标管理制度(5篇)

职业病危害防治目标管理制度为加强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明确职业病危害防治目标,使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做到有的放矢,有章可循,确保公司安全生产,特制定本制度。
一、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由职业病危害防治科组织制定公司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目标,明确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重点,并报公司领导批准。
二、安全目标的制定应包含以下内容:1、加强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杜绝各类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确保职业病危害事故率为零,实现安全生产。
2、加强“防尘”管理工作,防止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
3、强化现场管理,安全生产达到“质量标准化矿井”的生产标准。
4、加强对职业病防护设施设备的管理。
5、加强对个人防护用品的发放及使用。
三、职业病危害防治科将职业病危害目标按队组进行分解。
四、公司每月组织进行职业病危害防治大检查,定期召开职业病危害防治例会,分析本月的职业病危害防治的检查情况,职业病危害防治目标的完成情况,部署下个月的职业病危害管理目标。
五、职业病危害防治科积极开展职业病危害防治安全检查活动,及时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职业病危害防治制度等,总结安排本部门职业病危害防治的具体事宜,检查队组业务分解目标的完成情况。
六、职业病危害防治领导组对全年职业病危害防治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总结。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职业病危害防治目标管理制度(2),是指通过制定、执行和监督一系列职业病危害防治目标和措施,以保障职工健康和安全。
该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目标制定: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定和要求,制定本企业的职业病危害防治目标。
具体包括工作场所环境的要求、职业病发病率的控制目标、职业健康监测等。
2. 加强管理:通过明确责任,加强对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的组织、管理和协调,包括设立专门的职业病防治机构、指定职业病防治负责人,加强培训和宣传等。
3. 风险评估:对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进行评估,确定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程度,并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职业病卫生防治管理制度范本(3篇)

职业病卫生防治管理制度范本职业病、劳动卫生防治制度及措施、三废处理情况为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依据《____职业病防治法》,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制度及措施。
一、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二、校长全面负责职业病防治工作,分管安全工作的副校长协助做好相关工作,具体防治工作的操作和落实由安监室负责,同时承担监督管理职责。
三、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有关劳动保护和职业病防治的防治、政策、法律、法规。
四、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及实施方案。
五、建立、健全职业病卫生管理制度。
六、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档案。
七、建立、健全职业危害事故及应急救援预案。
八、工作场所劳动卫生防治制度:(1)有与职业病危害防护相适应的设施。
(2)有配套的更衣间、吸烟室等卫生设施。
(3)劳动设备、工具、用品等设施符合保护教职工生理和心理健康的要求。
九、教师享有以下劳动卫生保护权利:(1)获得职业卫生教育和培训。
(2)健康体检。
(3)了解工作场所产生或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后果及应当采取的防护措施。
(4)提供符合要求的劳动卫生防护用品及措施。
十、三废处理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处理,结合实际情况,废料处理情况如下:(1)碎玻璃和其他有棱角的锐利废料,不丢进废纸篓内,收集于特殊废品箱内处理。
(2)废电池不随便丢弃,按照国家要求进行集中收集和上缴。
职业病卫生防治管理制度范本(二)职业病、劳动卫生防治制度及措施、三废处理情况为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制度及措施。
一、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二、校长全面负责职业病防治工作,分管安全工作的副校长协助做好相关工作,具体防治工作的操作和落实由安监室负责,同时承担监督管理职责。
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制度(5篇)

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制度1.目的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护员工身体健康制订本办法。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各施工生产单位。
2.术语和定义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工作及其他职业活动中,因接触职业危害因素而引起的,并列入国家公布的职业病范围的疾病。
职业危害--是指存在于工作场所或者接触特定职业相伴随,对从事该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造成健康损害或者影响的各种危害。
职业禁忌症--是指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遭受职业危害和易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
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可能导致对他人健康构成危险的特殊生理或病理状态。
有害作业--是指在施工生产环境和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影响身体健康的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等)。
3.职责(1)工会负责对职业病防治实行民主管理和群众监督。
(2)安全监督部门负责职业危害因素的辨识、评价、制定职业危害防治措施,开展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负责职业病的统计、报告和档案管理工作。
(3)劳动人事部门负责对职业病患者调换工作岗位,安排休养。
(4)各施工生产单位负责职业病防治措施的实施,对职业病防治设备进行经常检查、维护和定期检测,保持正常运转,并按规定发给员工符合质量要求的个人卫生防护用品和保健食品。
(5)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应严格遵守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和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并享有获得职业病预防、保健、治疗和康复的权利。
4.一般规定(1)各级安全部门、工会组织、各施工生产单位应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和经常性的职业安全卫生和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和培训。
(2)各施工生产单位和部门应按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对从事有害作业的人员进行上岗前和每年一次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及时将检查结果告知劳动者本人,对从事有害作业的合同制工人、农民合同工应当在解除合同前进行职业病健康检查。
(3)各单位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员工从事与禁忌相关的有害作业。
(4)施工生产单位应在可能发生急性职业中毒和职业病的有害作业场所,配备医疗急救药品和急救设施。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控制管理制度与检测制度范文(4篇)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控制管理制度与检测制度范文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控制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作业场所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规范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控制工作,提高作业场所的安全性和健康性,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作业场所,包括但不限于工业企业、建筑工地、化工厂等作业场所。
第三条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控制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责任明确、科学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相关职业危害控制标准、规范和技术规范、技术办法等应遵守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
第五条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控制管理制度的实施由作业场所内设的职业危害控制小组负责。
第六条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控制管理制度应定期进行评估和更新,确保其符合实际工作需要。
第二章职业危害控制管理的组织和职责第七条作业场所应设立职业危害控制小组,负责制定和实施职业危害控制管理制度,组成人员包括职业卫生专业人员、安全工程师等相关人员。
第八条职业危害控制小组由作业场所领导指派专人负责工作,小组人员应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必要时可聘请专业机构提供技术支持。
第九条职业危害控制小组的职责包括:(一)制定职业危害控制管理制度,并定期进行更新和评估。
(二)负责职业危害的检测、评估和监测工作。
(三)制定职业危害控制方案和措施,并监督实施情况。
(四)负责组织职业危害控制培训和教育。
(五)收集、整理和分析职业危害控制相关数据和信息,制定相应的管理报告。
第十条作业场所领导应给予职业危害控制小组充分的支持,并定期对职业危害控制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
第三章职业危害控制的流程和操作第十一条作业场所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职业危害控制方案,包括职业危害的种类、监测和检测方法、危害控制措施等。
第十二条作业场所应建立完善的危害监测和检测系统,定期对危害物质的浓度、接触量等进行监测和检测。
第十三条作业场所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一)隔离措施,避免危害物质对人体直接接触。
(二)防护设施,如防护服、呼吸器等。
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范文(3篇)

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建设部《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白银集团股份公司生产作业现场安全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办法》,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第三条公司总经理全面负责职业病防治工作,分管安全副总经理协助总经理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
第四条各工程公司是职业危害防治的责任主体,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全面负责,必须依法对员工健康承担法律责任,保障劳动者享有的健康权益。
第五条安全管理部是职业病防治的监督管理部门,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和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政策、法规、标准对职业病防治工作实行监督检查,对公司职业病防治实行统一规划并组织实施。
其主要职责是:(一)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有关劳动保护和职业病防治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并监督检查贯彻执行情况;(二)制定公司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参与编制公司职业病防治规划,并监督实施;(三)参加审查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中能产生职业病危害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职业病危害严重项目的防护设施设计、审查及竣工验收;(四)组织开展职业卫生宣传教育、技术培训和经验交流等。
第六条员工依法享有下列职业卫生保护权利:(一)获得职业卫生教育、培训。
(二)获得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疗、康复等职业病防治服务。
(三)了解工作场所产生或者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后果和应当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
(四)要求公司提供符合职业病防治要求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五)对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以及危及生命健康的行为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
(六)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进行没有职业病防护措施的作业。
(七)参与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工作的民主管理,对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职业病危害管理制度(五篇)

职业病危害管理制度为了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切实保护员工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根据《____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制度。
1、加油站应当为员工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2、加油站职业病危害防治领导小组应该与已进、新进的员工签订职业病危害劳动告知合同(含聘用合同,下同)时,应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职工,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
未与在岗员工签订职业病危害劳动告知合同(含聘用合同,下同)的,应按国家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与员工进行补签。
3、员工在已订立劳动合同期间因工作岗位或者工作内容变更,从事与所订立劳动合同中未告知的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时,加油站职业病危害防治领导小组应向员工如实告知现从事的工作岗位、工作内容所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签订职业病危害因素劳动变更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补充合同。
4、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岗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对作业人员进行告知。
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5、如实告知员工职业卫生检查结果,发现疑似职业病危害的及时告知本人。
员工离开本用人单位时,如索取本人职业卫生监护档案复印件,用人单位应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
6、加油站职业病危害防治领导小组应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各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制度的实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指导,确保告知制度的落实。
7、加油站职业病危害防治领导小组每年对员工进行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的培训、考核,使每位员工掌握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防和控制技能。
8、警示标识设置。
配戴防尘口罩、注意防尘、噪声有害、当心弧光、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等。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控制管理制度范文(4篇)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控制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作业场所职工的身体健康,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控制管理工作。
第三条作业场所应当建立健全职业危害监测、评价、控制和监督管理体系。
第四条作业场所应当根据工作的危害程度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并制定控制措施的实施方案。
第五条作业场所应当加强职工的危害因素知识教育和职业健康保护意识培养。
第六条职业危害因素控制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经过培训。
第二章职业危害监测和评价第七条作业场所应当对职业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和评价。
第八条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对危害因素浓度进行监测;(二)对危害因素暴露时间进行监测;(三)对职业危害因素造成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价。
第九条作业场所应当委托资质鉴定机构进行职业危害因素测试和评价,并定期进行复检。
第十条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和评价结果应当及时向作业场所职工公告,并提供相应的防护措施和个人防护用品。
第三章职业危害因素控制措施第十一条作业场所应当根据工作的危害程度制定相应的职业危害因素控制措施。
第十二条职业危害因素控制措施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优先采取工程技术措施,尽量减少或消除危害因素的产生;(二)在无法采取工程技术措施的情况下,应当采取行政管理和个人防护措施;(三)设立相应的设备设施并做好维护保养工作;(四)定期检查和评估控制措施效果,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第四章职业危害因素监督管理第十三条作业场所应当设立职业危害因素监督管理部门,并配备相关人员。
第十四条职业危害因素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开展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查和监督,督促作业场所履行职业危害因素控制责任。
第十五条对于未履行职业危害因素控制责任的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法进行处罚,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情况。
第五章职业健康教育和培训第十六条作业场所应当对从事高风险作业的职工进行职业危害因素知识教育和职业健康保护意识培养。
职业危害控制管理制度范本

职业危害控制管理制度范本Ⅰ、概述为了确保员工的职业健康与安全,减少职业病的发生,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质量,本公司制定了职业危害控制管理制度。
本制度规定了对各类职业危害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的方法和措施,对危害控制的组织、工作责任、培训和监督进行了具体规定,以期确保员工的职业健康和安全。
Ⅱ、职业危害识别1. 职业危害识别的目的是确定工作环境中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对员工的危害程度和持续时间。
职业危害识别工作应根据不同工作岗位和工作场所的特点进行,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危险化学品:识别和登记生产和使用的化学品,确定其可能对员工健康造成的危害;(2)物理因素:识别和登记可能存在的辐射、噪音、震动、高温、低温等物理因素,评估其对员工的影响;(3)生物因素:识别和登记可能存在的生物因素,如病原体、致敏物质等;(4)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和登记可能引发职业病的因素,如粉尘、气体、有害物质等;(5)工作操作危害因素:识别和登记可能引发工作操作伤害的危害因素,如机械设备、高处作业、电气设备等。
Ⅲ、职业危害评估1. 职业危害评估是对已识别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和预测,确定其对员工健康可能造成的具体危害程度和发展趋势。
职业危害评估工作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评估方法: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和工具,如检测仪器、采样方法等;(2)评估指标:确定评估指标和标准,如职业限值、危险等级等;(3)评估结果:根据评估结果,对危害因素进行分类和排序,确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紧急预案。
Ⅳ、职业危害控制1. 职业危害控制是对已评估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控制和管理的过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措施:(1)工程控制:通过改变工作环境或工艺流程来减少或消除职业危害因素的产生和释放,如封闭系统、通风设施、防护设备等;(2)管理控制: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来预防和控制职业危害因素的暴露和危害,如岗位操作规程、安全操作规程等;(3)个体防护:根据员工岗位和暴露情况,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和用品,如防护眼镜、口罩、耳塞等;(4)职业健康监护:建立职业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和职业病筛查,对可能受到职业危害的员工进行监护和管理。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控制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控制管理制度范文1. 引言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作业场所员工的身体健康与安全,有效控制和管理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作业场所,包括但不限于工厂、办公室、建筑工地等。
为了避免重复,以下不再使用类似的分段语句。
2. 职业危害因素的定义和分类2.1 职业危害因素是指工作中存在的可能对员工身体健康和生产安全造成伤害的因素。
2.2 职业危害因素可分为以下几类: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人因因素和心理因素。
3. 物理因素的控制管理3.1 规定对作业场所的环境因素进行定期检测和评估,例如噪声、震动、辐射等。
3.2 制定相应的职业健康标准,确保作业场所的物理因素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3.3 强调使用个人防护设备(如耳塞、护目镜等)的重要性,提供必要的培训。
4. 化学因素的控制管理4.1 制定化学品管理制度,包括购买、储存、使用和废弃等方面的规定。
4.2 强调使用化学品的必要性和安全操作方法,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指导。
4.3 实施定期的化学品风险评估和监测,确保作业场所的化学因素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5. 生物因素的控制管理5.1 制定生物因素管理制度,包括传染病预防、个人卫生等方面的规定。
5.2 加强员工健康监测和疫情报告,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5.3 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设备和消毒用品,促进员工的个人卫生。
6. 人因因素的控制管理6.1 加强员工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6.2 实行严格的操作规程和操作纪律,确保员工按照规定进行工作。
6.3 鼓励员工向管理层汇报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
7. 心理因素的控制管理7.1 创建良好的工作氛围,提供合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7.2 加强员工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
7.3 鼓励员工参加体育锻炼和放松活动,缓解工作压力和心理紧张。
8. 监督和评估8.1 指定专人负责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监督和评估工作。
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管理制度(4篇)

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减少职业危害对人们身体的伤害,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责任1.企业应设置职业危害防治管理机构,负责职业危害的预防和管理工作。
2.企业应该明确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并划分相关的责任部门。
三、职业危害评估1.企业应进行职业危害评估,确定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工艺、作业和工作岗位。
2.职业危害评估应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存在方式和暴露途径等方面的内容。
3.职业危害评估的结果应及时公示,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控。
四、职业危害防护设施1.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安装、调试和维护。
2.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应保证其正常运行状态,不得随意拆除或停用。
3.使用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的操作人员应接受培训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五、职业危害个体防护1.根据职业危害评估结果,对可能产生暴露的人员提供个体防护用品,并规定必须佩戴个体防护用品的场合。
2.个体防护用品应符合相关标准,且正确使用和保养。
六、职业危害监测1.企业应定期组织职业危害监测,监测职业危害因素的存在水平和暴露状况。
2.职业危害监测结果应及时公示,并根据结果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七、职业危害应急管理1.制定职业危害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机构和人员的职责。
2.职业危害应急演练应定期进行,并对演练结果进行总结和整改。
八、职工培训与宣传1.新入职员工应进行职业危害防护培训,培养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
2.定期进行职业危害防护知识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职工的职业危害防范能力。
九、职业危害事故处理1.制定职业危害事故应急预案,明确事故处理的程序和责任部门。
2.对于发生的职业危害事故,应切实进行调查和处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范事故再次发生。
十、督查检查与评估1.建立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督查检查制度,定期进行督查检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对职业危害防治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十一、违规处理对于违反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制度的人员,要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严重违规者要进行法律追究。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控制管理制度(四篇)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控制管理制度一、总则为建立和完善我国的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控制管理制度,保护职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提高劳动生产率,根据《劳动法》、《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分类1. 物理因素:包括噪声、震动、光照强度、气温、湿度、电磁辐射等。
2. 化学因素:包括有害粉尘、有害气体、有害液体、有害蒸气等。
3. 生物因素:包括病原微生物、动植物有害因素等。
4. 环境因素:包括灰尘、废气、垃圾、压力等。
三、制定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控制管理计划1. 设立专门的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控制管理小组负责制定和执行控制管理计划。
2. 对作业场所进行现场调查,明确危害因素的来源、性质和程度。
3. 根据现场调查结果,制定详细的控制管理计划,包括危害因素控制的目标、措施、责任人、实施时间和监管方法等。
四、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控制管理措施1. 物理因素控制:(1) 噪声控制:采取声屏障、隔音设施等措施,减少噪声对职工的影响。
(2) 震动控制:采取减震设施、隔震设备等措施,降低作业场所的震动强度。
(3) 光照控制:提供适宜的照明设备,保证职工的视力健康。
(4) 气温、湿度控制:采取通风设备、空调设备等措施,保持作业场所的适宜温湿度。
(5) 电磁辐射控制:采取屏蔽设施、防护设备等措施,减少电磁辐射的影响。
2. 化学因素控制:(1) 有害粉尘控制:采取排尘设备、防护设备等措施,降低有害粉尘的浓度。
(2) 有害气体控制:采取通风设备、防护设施等措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和接触。
(3) 有害液体控制:采取密闭设备、防护措施等措施,避免有害液体的泄漏和接触。
(4) 有害蒸气控制:采取通风装置、防护设备等措施,降低有害蒸气的浓度。
3. 生物因素控制:(1) 病原微生物控制:采取隔离设施、个人防护措施等措施,防止病原微生物传播。
(2) 动植物有害因素控制:采取驱除设施、防护措施等措施,减少动植物对职工的危害。
职业危害防治制度范文(三篇)

职业危害防治制度范文职业危害防治制度是为了保护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免受职业危害的侵害,确保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同时保护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下面是一份职业危害防治制度的范文:一、目的和适用范围为了规范员工在工作中的行为,预防和减少职业危害,保护员工身体健康,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员工,包括全职、兼职、临时员工以及外包人员等。
二、职业危害识别和评估1. 公司应进行职业危害识别和评估,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危害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
2. 员工应积极参与职业危害识别和评估工作,提供相关信息和建议。
三、职业危害控制1. 公司应采取技术、管理和个人防护等多种措施,控制和降低职业危害的发生。
2. 公司应定期检查和维护设施设备的安全性,确保其符合相关安全标准。
3. 员工应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并参加相应的安全培训。
四、职业危害监测和检测1. 公司应定期进行职业危害监测和检测,确保员工工作环境的安全。
2. 员工应配合公司进行职业危害监测和检测的工作,并提供相关的信息。
五、事故应急管理1. 公司应建立健全的事故应急管理制度,并定期组织演练和培训。
2. 员工应熟悉公司的事故应急管理制度,掌握相应的应急处理能力。
六、职业危害信息公开1. 公司应公开职业危害信息,告知员工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并教育员工正确防范。
2. 员工应了解并遵守公司公开的职业危害信息,积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七、教育和培训1. 公司应定期开展职业危害防治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2. 员工应主动参加公司组织的职业危害防治教育和培训活动,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八、责任和处罚1. 公司应建立明确的责任和奖惩机制,对违反职业危害防治制度的行为给予相应的处罚。
2. 员工应遵守职业危害防治制度,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如有需要修改,应经公司同意并重新发布。
职业危害防治制度范文(二)职业危害防治制度是为了保护员工的职业健康和安全而建立的一套规章制度体系。
职业病危害应急管理制度范本(3篇)

职业病危害应急管理制度范本一、目的和范围为了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减少职业病危害的发生和扩散,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职工接触有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以及有相关风险的工作环境。
二、职业病危害应急管理原则1.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注重源头防控,强化职业病危害的日常预防措施和综合治理措施的落实和监督。
2. 确保职业病危害应急管理工作科学、规范和高效。
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应急管理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
3. 分级负责,各级组织、管理、参与。
明确各级组织的责任,形成职业病危害应急管理的层级分工。
4. 信息化管理,及时分析和通报。
建立职业病危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加强信息的搜集、分析和传递。
5. 教育培训,提高职工应急管理能力。
组织相关培训,提高职工对职业病危害应急管理的认识和操作能力。
三、职业病危害应急管理组织机构本单位设立职业病危害应急管理委员会,具体由单位领导担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组成。
该委员会负责制定和审查职业病危害应急管理计划、监督落实等工作。
四、职业病危害应急管理要求1. 应建立完善职业病危害应急管理制度和工作计划,明确职责和任务。
优化工作流程,确保应急管理工作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2. 要加强职业病危害的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掌握相关信息和趋势变化。
建立职业病危害应急预警机制,做好预案的制定和调整。
3. 加强职业病危害事故的互通信息与联动工作,与有关职能部门建立健全配合机制,提高处置速度和效果。
4. 配备一定数量的职业病应急物资和设备,确保在发生事故时能及时处置和救治。
5. 开展职工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测应急预案的实施情况。
6. 建立职业病应急管理信息系统,收集、整理、分析有关职业病应急管理的数据,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五、职业病危害应急管理措施1. 加强对职业病危害的预防控制。
落实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工作,确保职工的安全和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部管理制度系列
职业危害控制管理制度(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29378职业危害控制管理制度
Occupational Hazard Control Management System
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第一条目的
为了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预防、控制和消除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从业人员的健康及相关权益,改善生产作业环境、搞好职业卫生工作,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引用和参考的规范性法律、法规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工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
《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国家安监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
评价报告审核(备案)申请书等文书的通知》
国家安监总局关于公布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xx年版)的通知
第三条
职责
1、各部长、车间在总经理和职业卫生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履行各自职责,做好职业病控制工作,建立好本单位的职业卫生管理;
2、各部门、车间严格执行职业病危害控制管理制度;
3、安全监察部全面监督管理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控制的各项规定。
第四条
管理及要求
1、总要求:设置职业危害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的职业危害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
2、防治工作。
职业危害管理人员经过培训上岗,从业人员签订(或变更)劳动合同时,将其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其后果、职业危害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从业
人员,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应隐瞒或欺骗。
3、涉及职业危害场所必须设置符合国标要求的警示标志。
4、职业健康危害告知
1)各单位的在醒目位置设置职业危害公告栏,制定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2)车间应定期公示各类职业危害监测结果,并把接触人员职业健康体检结果告知本人。
3)员工有权查阅、复印本人的健康档案,员工终止与本单位工作关系时,有权索取本人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
5、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三同时”的具体要求:
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向政府主管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的防护设施设计,应当经政府主管部门进行卫生审查,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施工;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其职业病
防护设施经政府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正式生产和使用;
第五条
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1、各部门根据本部门设备、岗位、工艺、环境及职业安全方面的要求制定相应的设备、岗位、工艺环节的安全操作规程和管理规定。
操作规程和管理规定应包括:如何保持良好的作业环境和保证职业健康安全的内容。
2、从业人员在劳动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岗位管理制度,增强职业危害防护意识,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及时发现、反馈不安全因素,坚决杜绝“三违”现象的发生。
第六条
职业健康体检
1、职业健康体检具体执行《职业健康体检管理规定》。
2、任何部门、个人不得阻碍职工健康体检工作,接触职业病有害因素和从事特殊作业的员工必须定期参见职业健康体检及相关年审、复审的体检工作。
3、每年健康监护体检后,对职业危害作业人员健康监护
档案进行分析,包括职业危害作业人员的分布情况、重点部位、发展趋势等内容,形成分析报告,并组织制订措施和对策。
4、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健康体检和职业禁忌症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依据GBZ188确定需进行健康监护体检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其中应包括电工、焊工、司炉工等;
——各类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健康体检的周期和项目,应执行GBZ188中的相关要求;
——对于体检发现的职业禁忌症应进行复查,确定的应调离原岗位。
5、企业直接聘用的外来人员、实习人员应按公司同等对待,其健康体检应与从业人员相同,具体组织协调和费用等内容,应在实习生主管单位的相关合同中明确各自的职责和承担的费用。
第七条
劳动防护用品
1、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参考《宁鲁石化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2、各相关部门每周应进行劳动防护用品、用具的日常使用检查,教育、监督员工按规定正确佩戴、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用具,减少职业危害,严控职业病发生。
3、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应填写并保存记录,由使用人签收,并有签收日期。
4、企业直接聘用的外来务工人员劳动防护用品发放标准和发放方法,应按企业员工同等对待;其各项劳动防护用品发放标准应与企业员工相同,具体发放、组
织协调和费用等内容,应在用工合同中明确各自的职责和承担的费用。
第八条
职业健康培训
1、安全监察部全面做好厂级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培训管理工作。
2、职业健康培训应执行《职业卫生教育培训制度》的相关要求。
3、各单位负责本部门从业人员的部门级、班组级职业健康培训管理。
4、各单位必须制定年度部门级、班组级职业健康培训计划并执行。
5、部门培训须建立培训记录并备查。
第九条
职业危害申报
1、安全监察部根据国家安监部门的要求进行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申报。
2、公司申报年度申报数据须真实,不得隐瞒,申报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核通过后复印件报当地安监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条
考核
1、安全监察部不定期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控制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检查中发现的不符合,应在规定的时间内予以整改,未按要求整改将《宁鲁石化安全生产考核管理制度》予以考
核。
第十一条
附则
1、本制度安全监察部负责解释;
2、本制度自20xx年11月1日起执行。
请输入您公司的名字
Foonshion Design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