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院案例分享—北大医疗康复医院肇庆分院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康复医院创作思维的转变—北大医疗康复医院肇庆分院设计

一、创作视角审视

(一)以疗愈体验为创作核心,康复医院创作思维的转变医院建筑一贯以其复杂的医疗流程组织和严谨的工艺设计被公认为设计难度较大的一类公共建筑。作为医疗建筑类型中的一个分支,康复医院相对综合医院而言,其医疗功能的组成和架构体系较为简单,但需要的康复诊治与疗养空间较大,因此,康复医院是在设计中需要融入生活气息的个性化医院。

在康复医院的设计中,融入自然环境,将自然疗愈力作为辅助患者诊治与疗养的一个手段,将为此类型医院在创作上带来思维上的新转变。

(二)以回应场所为创作灵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引发设计构想

克里斯蒂安·诺伯格-舒尔茨(Christian Norberg-Schulz)认为:场所是存在空间的基本要素之一。每一处场所的独特气质是基于此地的“风土”——自然环境及人文环境的总和所体现的。肇庆自古就有“岭南名郡·西江明珠”的美誉,自然环境优美,同时也是岭南文化的发源地,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将为康复医院的设计创作带来别样的灵感。在设计中只有深入挖掘场所要素,并巧妙地融入到康复医院建筑设计中去,才能使建筑与当地的气候环境、人文环境相适应。

二、项目背景

北大医疗康复医院肇庆分院建设规模为60570㎡,床位设置400张。基地选址在肇庆新区政文组团内,西南侧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分院行政楼和住院楼(图1),北侧为规划中的新区生态湿地公园,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这里将成为城市与自然环境的过渡区域(图2)。

图1 基地区位关系

图2 基地周边景观资源

在这种特殊的城市空间节点上树立一座现代化的康复医院,既要考虑医院本身的功能内涵,又不甘于回避场所环境所带来的潜在机遇,因此如何妥善处理建筑与这一特殊场所环境的有机融合将成为设计创作的主要矛盾。

三、创作构思

(一)总体规划:随势附形——尊重场所环境

总体规划中,建筑形体的落位走势充分考虑到基地所处的周边建筑的现状关系——如何呼应基地南侧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分院住院楼

的布局姿态。设计的出发点也是本着新建建筑能够延续分院住院楼体量向着基地空间延伸的趋势为目标,从而达到在城市整体空间形态上首尾呼应、一气呵成的效果。新建建筑将康复评定与治疗、手术医技、ICU、后勤保障等一系列诊疗及辅助功能整合成一个体量,作为整个建筑基座,沿基地东侧和北侧用地边界呈L形布局(图3)。在紧邻基地东侧的站前大道上开设康复医院主出入口,同时在紧邻基地北侧的规划道路上开设次要出入口。康复住院楼和后勤行政楼作为独立的两个体量,矗立在基座之上,同时顺应建筑基座的形态以调整自身造型,从而形成整体统一和谐的建筑形象(图4)。

图3 建筑基座布局

图4 高层建筑与群房(基座)布局关系

这样的总体规划布局不仅可以留出基地西南角作为医院的中心康复绿地,为医院提供一处安静的疗愈花园(图5),而且还可以用“街墙”的方式定义基地东北两个界面的城市街道空间,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图6)。

图 5 总体规划布局,留出用地西南角作为医院的中

心康复绿地

图6 东北向人视图

(二)建筑空间:风景之间——引入湿地景观

在建筑空间形象的处理方面,设计构思一方面考虑融汇肇庆多山、多水、多湖的良好生态环境,营造出一种建筑与自然共融的空间意向;另一方面以基地北侧背依新区生态湿地公园这一机遇为出发点,设计出一种“三明治”式的空间形象,以此激活场地周边潜在的风景价值,将建筑与湿地环境相融合。在具体的形态操作上,康复住院大楼与建筑基座脱离,形成一种立体架空的形体关系,这样的处理使得基地北侧的湿地公园景观与基地内的中心康复花园环境通过架空所形成的空间能够建立起视线上的对话关系,而且裙房的屋面也被积极有效地利用起来,作为屋面疗养活动平面,供患者与医护人员使用。此外,这种空间形态的操作也让建筑的整体姿态变得轻盈与活泼,以达到彰显康复医院与时俱进的时代感(图7)。

图7 风景之间——引入湿地景观

(三)功能布局:合理有序——建立深层关联

基于建筑空间形态的创造性塑造,医疗各功能单元组织呈现系统化与合理化。在医疗区功能布局方面,入院接待、康复评定及治疗、手术医技、ICU、住院等功能在建筑体量中呈现由低层到高层、由动区至静区的布局特点:于建筑首层布置入院接待、康复理疗、后勤保障等功能;于建筑二层布置康复治疗、ICU、手术室等功能;于建筑三层布置信息中心、辅具车间和屋面活动场所等功能。各个功能单元借助建筑形体上多个不同尺度、不同形态的内院,可以取得良好的采光、通风、与户外环境亲近的良好条件。处于建筑高层的康复住院大楼,多数病房面向北侧的湿地公园布置,可以取得良好的视线互动关系(图8)。

图8 功能布局分析

后勤行政楼居于建筑体量的东南角,相对安静与私密,且可以共享中心康复绿地的美景,为医护及办公人员在紧张工作之余提供精神上的放松条件。

综合以上对医疗功能的布局梳理,设计者将医院与自然的关系从空间表层触及,进一步发展到深层结构的相互关联,使得建筑与风景的对话更为紧密。

(四)交通组织:对话自然——享受最美景致

总体规划中,机动车道路在基地内沿周边布局,一方面尽量减少车辆行驶和汽车噪音对医院所造成的干扰,另一方面可将更多的用地空间让于环境,用于营造安静、舒适的中心康复绿地。

图9 建筑内部交通组织

在建筑内部的交通组织中,一方面严格落实医患分流、洁污分流等基本理念,另一方面着重考虑到患者的就医体验,将医疗主街布置在建筑面向中心康复绿地一侧,从而建立起患者与风景的积极对话,在就医疗养的同时,享受疗愈花园四季变化所带来的不同景致(图9)。

(五)环境营造:翠谷青阶——强化自然疗愈

设计者在疗愈环境设计中提出了“翠谷青阶”的设计理念,为设计具有康复医院特色的多层次、多维度的建筑空间绿化景观提供一剂良药。首先,引入地景式建筑,高低起伏的绿化屋顶不仅丰富了建筑原本单调的裙房造型,而且将场地的绿化空间层次立体化。其次,营造优美的生态翠谷。利用与基地南侧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分院住院楼围合形成了一个全景、多层次的中心康复绿地,在其上布置大量景观元素,绿树成荫,鸟鸣声声,流水潺潺,成为医院视觉中心,使院区总体环境变得极富诗意。再次,创造立体的青阶花园。利用康复住院大楼底层室外活动平台和住院大楼各层观景台设计园艺康复等各种室外康复训练场所,使建筑室内外环境不断交流与渗透的同时,提高了患者的治疗及康复效率。通过一系列疗愈环境设计的构想,设计者为医院提供了一个安全、舒适的室外空间和就医环境,让在此进行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