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加乘减(教案)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案)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复习掌握乘法、加法、减法的计算方法;(2)学会在运算中选择合适的计算法则;(3)掌握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1)能够较快地完成小学数学乘加、乘减混合运算题目;(2)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3)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运算中如何选择合适的计算法则。
三、教学难点学生对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课前预习:学生通过认真阅读教材,预习本节课的内容,做好充分的准备。
2.课堂探究:灵活运用教学法则,使学生的学习富有趣味性和实效性。
3.课后作业:布置相应的作业进行巩固教学。
五、教学过程1.复习和引入新知识①复习乘法和加法、减法的计算方法;②引入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学习计算方法①乘加法的计算方法:当两数相乘后再加上一个数时,如(2×3)+5,在计算时,先要把两数相乘得到的积2×3=6,再将积与要加的数5相加,结果为11。
②乘减法的计算方法:当两数相乘后再减去一个数时,如(2×3)-5,在计算时,先把两数相乘得到的积2×3=6,再将积与要减的数5相减,结果为1。
另外,对于复杂的混合运算式,要根据乘法、除法、加法、减法的计算法则先算出其中的乘法和除法,再算加法和减法。
3.练习运算当学生掌握了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后,教师进行多组练习,如:(1) 2×3+5=?解:2×3=6。
6+5=11。
所以,2×3+5=11。
(2) 3×4-2=?解:3×4=12。
12-2=10。
所以,3×4-2=10。
(3)8÷2-1×5+10=?解:8÷2=4。
1×5=5。
4-5=-1。
-1+10=9。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优秀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58页例5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了解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3、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或乘减的运算,并通过计算帮助自己记忆乘法口诀。
4、进一步学会合作、交流,在合作中建立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1、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了解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3、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或乘减的运算。
教学难点: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一群小朋友在玩旋转木马,看他们玩得多开心呀!出示课本[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合作探究,学习乘加和乘减1、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小朋友从画面上你能收集到那些信息和同桌交流一下。
2、引导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一共坐了多少人?3、这个问题你会解决吗?想一想可以怎样列式?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3+3+23×3+24×3—1教师小结。
乘加或乘减的算式都是先做乘法,然后再做加减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用不同方法进行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悟乘加或乘减法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
三、巩固练习1、指导完成56页做一做1、2题。
56页1题在引导学生看清图意后,列出不同的算式,明确运算的顺序。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对乘加法和乘减法的运算顺序的认识和理解。
四、拓展性学习1、在口里填上正确的数。
8+9=口×口+口7+5=口×口+口9+7=口×口+2=口×口-口=口×口-口8×6=口×口-24+6+8=口×33+4+5+6+7=口×口[设计意图]给学生有一定的展示场地,发挥他们的智能。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优秀教案第【2】篇〗教学目标:1、学会计算乘加、乘减的式题,让学生感受到解决实际问题方法可以用不同的方法。
乘加乘减》公开课教案
乘加乘减》公开课教案乘加、乘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乘加、乘减式题的意义,知道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2.在计算乘加、乘减式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运用乘法口诀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数学思想。
3.体会乘法口诀的实用价值,培养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研究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乘加、乘减式题的意义,知道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难点:引出和理解乘减的意义。
教学流程:一、复旧知1.出示几道复口诀的题,让学生根据算式说出口诀,根据口诀说出算式。
2.看图列式,出示三组木马,每组都有三个人,问:一共有多少人?答案:3+3+3=9(人)或3×3=9(人)二、探索新知1.导入,出示三组木马,再出示一组木马,但是有两个人。
问:一共坐了多少人?2.自主探究,让学生认真思考,写出自己的算式。
3.个人展学,让至少两位同学上讲台根据主题图为大家解释这个式子的意义。
4.一题多解,引出乘减,让学生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
5.小组合作,讨论这个式子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6.教师精讲,指点运算顺序,强调在乘加、乘减的算式中,要先算乘法。
三、巩固练1.完成课本上的做一做题目,学生独立思考,展示两种算法,并让学生上讲台讲解自己列出算式的意义。
2.完成题单上的题目。
注:删除了明显有问题的段落,对部分段落进行了小幅度改写。
2.学生们展示了他们的计算结果,并解释了他们的计算顺序。
这有助于加深他们对数学计算的理解。
3.在深入练题时,例如4×3+4,不仅可以记忆口诀“三四十二”,还可以进一步思考:3个4加上1个4等于4个4,4个4相加就是4×4,这个口诀是“四四十六”。
这也是记忆乘法口诀的一个小技巧:通过一个口诀想到与它相邻的两个口诀的结果。
4.为了为下一节课做铺垫,我们展示了一个例子5×5+5.不仅可以用“五五二十五再加5”来解决,还可以用……这就是我们下一节课要研究的6的乘法口诀。
《乘加乘减》教案范文
《乘加乘减》教案范文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乘加乘减的概念及应用掌握乘加乘减的运算规律能够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利用图形、模型等辅助工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乘加乘减的概念和运算规律设计多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第二章:教学内容2.1 乘加乘减的概念介绍乘加乘减的定义和运算规则通过具体的例子,解释乘加乘减的概念2.2 乘加乘减的运算规律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乘加乘减的运算规律2.3 乘加乘减的应用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引导学生思考乘加乘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对乘加乘减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乘加乘减的概念和应用3.2 讲解与演示使用图形、模型等辅助工具,形象地讲解乘加乘减的概念和运算规律通过具体的例子,演示乘加乘减的运算过程3.3 实践活动设计多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共同解决问题提出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进一步学习的兴趣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积极性和合作意识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评估学生对乘加乘减概念和运算规律的理解程度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指导和纠正,帮助学生提高4.3 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制定改进计划,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材料准备相关的教材、教具和辅助工具,如图形、模型等收集实际问题,设计实践活动5.2 教学技术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课件、视频等,增加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利用网络资源,寻找相关的学习材料和实践活动5.3 教学环境设置合理的学习小组,鼓励学生合作探究第六章:教学策略6.1 直观教学利用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建立乘加乘减的概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乘加乘减》人教版
2.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
3.相关练习题及拓展题。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章节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特别是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学习《乘加乘减》,使学生能够:
1.增强数感,理解乘加、乘减在数学表达中的意义,形成对乘法运算的深入认识;
2.发展符号意识,熟练运用乘加、乘减符号进行运算,提高数学表达和逻辑推理能力;
此外,关于教学难点,我发现学生们在理解乘加乘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时,还是有一定的难度。这可能是因为我对这部分内容的讲解不够细致,或者举例不够丰富。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用更多、更贴近生活的例子来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乘加乘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最后,我觉得在课堂总结环节,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乘加乘减知识点的掌握。例如,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点,这样既能检验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能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顺序和实际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乘加乘减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乘加乘减的基本概念。乘加是指先进行乘法运算,然后加上另一个数;乘减是指先进行乘法运算,然后减去另一个数。它们是基本的数学运算,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假设小明买了3个文具盒,每个文具盒的价格是5元,他又买了2支笔,每支笔的价格是2元。小明一共花了多少钱?(3×5+2×2=17)这个案例展示了乘加乘减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乘加乘减小学数学教案
乘加乘减小学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乘加乘减的概念:乘加乘减是指在四则运算中,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运算。
2. 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加乘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乘加乘减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乘加乘减的需求。
2. 采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采用归纳总结法,引导学生自主总结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乘加乘减的需求。
2. 新课讲解:介绍乘加乘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举例讲解。
3. 课堂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5.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自主总结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巩固知识点。
6.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2. 评价内容:a. 学生对乘加乘减概念的理解程度;b. 学生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c.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d. 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学PPT:制作包含乘加乘减概念、计算方法及实际应用的教学PPT。
2. 练习题库:设计不同难度级别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3. 教学素材:收集与乘加乘减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导入和课堂讨论。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介绍乘加乘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第3-4课时:通过练习题巩固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3. 第5-6课时:小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
4. 第7-8课时:总结提升,布置课后作业。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精选6篇)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乘加乘减》教学设计(精选6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乘加乘减》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义教课程标准(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56页教材分析:本课内容编排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也就是当若干分中有一份与其他份的数量不同时,可以先用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再加上不同的数也可以假设每份都相同,用乘法算,再减去所多部分。
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由于观察、思考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
让他们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体验策略的多样化。
本课的主题图是十分不错的教学资源。
把它稍作修改,做一个动态课件,小熊从4x4个玉米中掰走一个。
这样不但能让学生想到用乘加的方法来列式,更能让学生容易想到乘减的方法来列式。
学情分析:此时学生已初步认识了乘法,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感受了乘法运算的意义,并初步具有了用乘法来计算的意识。
这样从学生已有的认知起点出发,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切入点,为学生提供了可观察、思考的素材,易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1、学生能在具体情境自主解决乘加、乘减问题,建构乘加、乘减问题的模型,形成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和算理,能正确地计算。
2、学生能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在感受、体验、探索的过程中,体会“乘加、乘减”这一问题模型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联系生活经验解释连乘的模型,增强探索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建立乘加、乘减的模型,掌握乘加、乘减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乘加、乘减问题的建模过程及模型内化和解释。
乘加乘减小学数学教案
乘加乘减小学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加乘减的概念及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乘加:两个数先相乘,再相加。
2. 乘减:两个数先相乘,再相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2. 难点:灵活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乘加乘减的应用。
2.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能力。
3. 运用直观教具、实物演示,帮助学生形象理解乘加乘减。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乘加乘减的相关题库。
2. 学生准备练习本、文具。
3. 教学课件、实物教具。
【教学环节】1. 导入:利用实物或情境,引导学生发现乘加乘减的问题。
2. 讲解:讲解乘加乘减的概念及计算方法,举例说明。
3.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乘加乘减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4.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5. 作业布置:布置乘加乘减相关的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在家长监督下完成。
6.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通过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发现需要使用乘加乘减来解决问题。
2. 新课讲解:详细讲解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和规则,通过例题展示计算过程。
3. 互动提问:邀请学生上台演示乘加乘减的计算,并提问其他学生是否理解。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乘加乘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分享解题策略。
5. 练习巩固:提供一系列乘加乘减的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适时给予反馈。
七、教学策略:1. 直观教学:使用图片、实物或多媒体动画,直观展示乘加乘减的过程。
2. 循序渐进:从简单的乘加乘减题目开始,逐步增加难度,让学生逐步掌握。
3.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和解答同学的疑问,增强课堂互动性。
4. 鼓励探索: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乘加乘减》教案
《乘加乘减》教案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乘加、乘减算式的含义,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2.在自主探究中理解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按正确的运算顺序计算。
3.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
重点:掌握乘加、乘减算式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导入1.口算。
3×4=4×5=5×5=2+3= 1×4= 2×3=2.看图列式。
口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口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恰当评价学生的掌握情况。
师:星期天,妈妈带聪聪去儿童游乐场玩。
游乐场的人可真多呀!同学们,你们想随聪聪一起去看看吗?(教师课件展示例5的情景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找找这里面隐藏着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二、探究新知师:根据这个画面,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旋转木马上一共坐了多少人?师: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你们先自己想想,再在小组里互相说说。
1.小组讨论,指名汇报。
(生说师板书)3+3+3+2=113+3+3+3-1=113×3+2=114×3-1=112.生根据列式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1:前3个座椅上,每个座椅都坐了3个人,最后一个座椅上坐了2人。
所以用加法列式为:3+3+3+2=11(人),用乘法列式为3×3+2=11(人)。
生2:一共有4个座椅,每个座椅上有3个座位,前3个座椅都坐满了,但第4个座椅上还空着1个座位。
要求一共坐了多少人,用加法列式为:3+3+3+3-1=11(人),用乘法列式为:3×4-1=11(人)或4×3-1=11(人)。
3.观察算式,说说自己的算法。
乘加乘减教案
乘加乘减教案乘加乘减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乘法和加法的运算方法。
2.能够运用乘法和加法进行简单的计算。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乘法的运算方法。
2.加法的运算方法。
3.运用乘法和加法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1.乘法和加法的结合运算。
2.运用乘法和加法解决复杂问题。
四、教学准备:1.黑板、白板。
2.教学PPT。
3.乘法和加法的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引入乘法和加法的定义。
解释乘法是一种重复加法的运算方法。
2.举例说明乘法和加法的关系。
比如:2 + 2 + 2 = 6,也可以表示为 3 × 2 = 6。
3.引导学生思考加法和乘法运算的用途。
比如:购物计算总价、计算面积等等。
Step 2:学习乘法的运算方法1.带领学生一起复习乘法表。
2.让学生观察乘法表的规律,例如每一行的数都比上一行的数多一个。
3.让学生自己尝试根据规律填写乘法表的空白部分。
4.解释乘法的运算规则。
比如:a × b = b × a,a × (b + c) = a ×b + a × c。
5.给学生出乘法练习题,检验学生对乘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Step 3:学习加法的运算方法1.带领学生复习加法的基本运算规则。
2.解释加法的运算规则。
比如:a + b = b + a,(a + b) + c = a +(b + c)。
3.给学生出加法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加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Step 4:运用乘法和加法解决问题1.给学生出一些运用乘法和加法解决问题的例子,让学生动手解决。
2.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3.让学生分组合作解决复杂问题,并展示解题过程和结果。
Step 5:巩固和拓展1.再次给学生出一些乘法和加法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乘法和加法的掌握。
2.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拓展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乘法和加法的定义和运算规则,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乘加乘减》(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乘加乘减》(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我今天要分享的教案是针对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的《乘加乘减》。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是第七章的第一节,主要学习乘加和乘减的运算方法。
我会通过生动的例题和实际操作,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这个概念。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乘加和乘减的含义,并能够熟练地运用这两种运算方法进行计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们理解乘加和乘减的概念,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的难点是如何让学生们理解这两种运算的本质,并能够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会准备PPT和计算器等教具,学生们需要准备纸和笔进行实际操作。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实际的情景引入,例如:“如果有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有2个糖果,一共有多少个糖果?”让学生们用加法进行计算。
然后,我会引入乘法,讲解乘法的意义,并通过例题让学生们理解乘加的概念。
例如:“如果有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有2个糖果,一共有多少个糖果?”让学生们用乘法进行计算。
接着,我会讲解乘减的概念,并通过例题让学生们理解。
例如:“如果有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有2个糖果,如果有一个小朋友没有了糖果,一共有多少个糖果?”让学生们用乘减进行计算。
我会进行随堂练习,让学生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计算。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乘加和乘减的运算符号和含义,以及具体的例题和解答。
七、作业设计作业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巩固乘加和乘减的概念,题目例如:“如果有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有3个糖果,一共有多少个糖果?”答案为12。
另一部分是应用乘加和乘减进行计算,题目例如:“如果有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有4个糖果,如果有一个小朋友没有了糖果,一共有多少个糖果?”答案为16。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掌握了乘加和乘减的概念,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乘法的意义还不够理解,这是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注意和改进的。
乘加乘减数学教案设计
乘加乘减數學教案設計
一、教案主题:乘加乘减數學
二、教学目标:
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乘法和加法,以及乘法和减法的关系。
2. 学生能运用乘加乘减的运算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
1. 乘加乘减的概念
2. 乘加乘减的运算法则
3. 乘加乘减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步骤:
第一步:引入新课
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出乘加乘减的概念。
例如:“如果一个班级有5个小组,每个小组有4个人,那么这个班级有多少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公式来表示这个问题。
第二步:讲解新知
详细解释乘加乘减的运算法则,并举例说明。
例如:“5x4+2=22”,“5x4-2=18”。
第三步:实践操作
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乘加乘减的问题,并尝试解答。
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指导和纠正。
第四步:课堂总结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乘加乘减的运算法则和实际应用。
五、作业布置:
布置一些乘加乘减的习题,让学生在家中自行完成。
六、教学评估:
通过课堂观察和作业检查,了解学生对乘加乘减的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也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以上就是关于“乘加乘减數學”教案的设计,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通用多篇)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通用多篇)《乘加乘减》教学设计(通用6篇)《乘加乘减》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6页。
教学目的:1、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能正确进行有关的计算。
2、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用多种方法灵活计算乘加、乘减,实现算法多样化。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
教学难点: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玉米、香蕉、橘子等水果卡片。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巩固旧知教师出示小熊图片,亲切地说:你觉得这只小熊可爱吗,今天就和小熊一起来上数学课!来,先和小熊做个对口令的游戏。
1.对口令:2、3、4、5的乘法口诀。
(有节奏地进行对口令:师生对、生生对)2.口算,直接说出答案,要说说用的是哪句口诀,表示的意思。
3×3= 4×2= 2×3= 5×4= 1×4= 3×4=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小熊都夸奖你们了。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秋天,小熊种的玉米丰收了。
请大家认真看图,从图上你能得到那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可能学生提出:一共有几个玉米棒子?老师接着问:怎样列式呢?可能出现的答案:3×4=?4×3=?3+3+3+3=?要求学生说出每个算式的意义。
小结:要算一共有多少个玉米棒,小朋友们列出了这么多不同的算式,可见只要我们肯动脑筋,多思考,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
l利用课件的主题图,创设宽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问:小熊看到自己种的玉米成熟了,掰下1个玉米棒子,高兴地往回走。
(同时动画显示1棵玉米少了1个玉米棒子,小熊的肩上扛着1个玉米棒子。
)问:你能结合这幅图的意思,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可能提出:还剩下几个玉米棒子?怎样列式?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你们先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再在小组里互相说说,。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公开课教案第【1】篇〗学习者分析1、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并会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熟练应用“1~5”的乘法口诀。
2、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有较强的探索求知欲望,有兴趣解决实际情景中的乘法问题;但在解题过程中,缺少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有待加强。
3、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和交流的能力,喜欢表达自己的观点,积极发现并提出问题。
教学目标1、经历在现实生活情景中运用乘加、乘减两步计算的过程,理解乘加乘减算式的意义,并会正确列式。
2、经历探索乘加、乘减计算顺序的过程,理解并能正确计算。
3、感知同一组口诀中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关系,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数学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4、通过“说”数学发现问题,小组合作探究来分析并解决问题,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并掌握乘加、乘减计算顺序;2、体验算法多样化;3、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教学资源课件、投影机、学具、玉米卡片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情境图师:秋天的田野里,一只小鸟欢快地飞来飞去,叽叽喳喳地说:“玉米熟了,玉米熟了!”农民伯伯忙把他们收回家,可是农民伯伯太粗心了,竟然把池塘边的一片玉米地给忘了(课件动画出示4株玉米,每株有3个),小鸟飞过来飞过去,数了又数,也没数出一共有多少个玉米棒?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小鸟解决这个问题吗?(课件出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
)2、探究新知,小组合作。
师:(课件演示)突然一只小熊走了过来,他想干什么?(生好奇,想知道)师:快看!他要掰农民伯伯的玉米!(课件动画出示过程)小鸟想:“还剩多少个玉米棒呢?”同学们你们愿意继续帮小鸟解决这个问题吗?(课件出示问题)(小组合作探究,动手实践,用自己手中的学具摆一摆,看能列出哪些算式,由小组长记下来,并汇报。
《乘加 乘减》教案(三篇)
《乘加乘减》教案(三篇)《乘加乘减》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点:1、使学生知道乘法应用题的结构,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含义解答求相同加数和的乘法应用题。
2、理解数量关系,明白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能力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初步的分析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含义解答求相同加数和的乘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理解数量关系,明白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情境图。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森林中住着三只小象,他们三个是好朋友,经常在一起玩,小象决定盖一座大房子三个好朋友一起住,这样可以天天见面。
于是他们去森林中运木头,准备盖房子。
看他们干得多起劲。
(出示主题图)二、自主探究:1、观察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2、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板书:每个小象运两根木头,三只小象一共运几根木头?3、问:“每个小象运两根”是什么意思?独立解答,小组合作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求一共运几根木头,也就是求3个2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
算式是2×3=6(根)三、拓展运用:1、练习十二第1题。
先教育学生“植树造林保护环境”。
然后认真观察画面,找出解决“一共浇多少棵树?”所需的信息数据,列式解答,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2、练习十二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题里说的是什么事,要求解决什么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3、练习十二第3题。
先了解每种商品的价钱,独立解决提出的两个问题。
再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4、59页“做一做”。
出示情境图,学生自己寻找信息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再独立解答。
6、开放题:森林餐厅每张桌子能坐4个人,还有5张空桌,有22位客人坐得下吗?《乘加乘减》教案篇2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页的例6及做一做,练习三第1~4题教学目的:知道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掌握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和类推能力;养成认真细心的良好习惯。
《乘加 乘减》(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乘加乘减》(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算式的读法和写法,能正确计算乘加、乘减算式。
2. 培养学生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数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乘加、乘减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2. 乘加、乘减算式的计算方法。
3. 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加、乘减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乘加、乘减算式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生活中的乘加、乘减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乘加算式的读法和写法引导学生观察乘加算式,总结乘加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2)乘加算式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乘加算式的计算方法,总结计算规律。
(3)乘减算式的读法和写法引导学生观察乘减算式,总结乘减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4)乘减算式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乘减算式的计算方法,总结计算规律。
3. 实践应用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乘加、乘减算式的读法、写法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5.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练习的完成情况和正确率。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和正确率。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师要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小组合作、实践应用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乘加、乘减算式的读法、写法和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小学数学《乘加乘减》教案
小学数学《乘加乘减》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乘加乘减的概念,掌握其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1.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乘加乘减的积极性。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乘加乘减的概念解释乘加乘减的含义,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乘加乘减的运算过程。
2.2 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引导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明确先乘后加(减)的规则。
2.3 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教授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计算加深对乘加乘减的理解。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乘加乘减的概念、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3.2 教学难点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的灵活运用。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练习、讨论等方法进行教学。
4.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计算器等辅助教学。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乘加乘减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2 讲解与示范讲解乘加乘减的概念,示范乘加乘减的运算过程和计算方法。
5.3 练习与讨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组织学生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形成性评价通过课堂练习、讨论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对乘加乘减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调整教学。
6.2 终结性评价在单元结束后,进行乘加乘减的知识测试,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第七章:教学资源7.1 教材选用适合小学生的数学教材,提供系统的乘加乘减学习内容。
7.2 多媒体课件制作乘加乘减相关的多媒体课件,通过动画、图像等形式,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7.3 实物模型准备一些实物模型,如玩具、水果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乘加乘减的理解。
第八章:教学拓展8.1 课后作业布置难易适度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巩固乘加乘减的知识。
8.2 亲子活动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学习,通过亲子活动,如购物、做饭等,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乘加乘减。
乘加乘减小学数学教案
乘加乘减小学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乘加:两个数先乘后加的运算,如2×3+4。
2. 乘减:两个数先乘后减的运算,如5×4-2。
3. 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分配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乘加乘减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 难点: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乘加乘减的概念。
2. 采用情景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乘加乘减。
3. 采用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
五、教学准备1. 准备乘加乘减的练习题和实际问题。
2.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课堂导入】1. 教师通过讲解乘加乘减的定义和例子,引导学生理解乘加乘减的概念。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完成一些简单的乘加乘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1. 教师通过讲解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的步骤。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完成一些乘加乘减的练习题,加深对乘加乘减的理解。
【课堂实践】1. 教师创设生活情境,提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乘加乘减解决。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教师巡回指导。
【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乘加乘减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疑问。
【课后作业】1. 学生完成乘加乘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尝试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运用能力。
六、教学过程【课堂导入】1. 教师通过讲解乘加乘减的定义和例子,引导学生理解乘加乘减的概念。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完成一些简单的乘加乘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新课讲解】1. 教师通过讲解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的步骤。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完成一些乘加乘减的练习题,加深对乘加乘减的理解。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乘加 乘减9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乘加乘减9篇乘加乘减 1教学目标:1、使学生们学会乘加、乘减的简单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2、提高学生灵活思维的能力。
3、渗透“在解决一个问题时,要从多种角度去考虑”的观点。
教学重点:掌握乘加、乘减的实际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乘加、乘减的实际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口算(1)2+2+2+2+3=(2)2×4+3=3+3+3+1= 3×3+1=2、问:这两组口算题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联系?二、新授1、引入新知出示实物:教师依次摆出下面物体(也可以用磁贴代替)摆一个盘子,然后在这个盘子里摆上4个桃子。
如此重复3次.再摆一个盘子,在这个盘子里摆上2个桃子。
问:谁来说说,老师都摆了些什么,是怎么摆的?问:谁能根据老师摆的这些物体,提出一个问题?(可以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一共有多少个桃子?)问:这个问题可以怎么解答?(讨论)(4+4+4+2= 4×3+2=)分别说说这两个算式的意思,请你与周围的同学一起评价一下,这两个算式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4×3+2=这个算式里,先算的4×3表示什么意思?(生:先算的4×3表示前三个盘子里共有多少个桃子。
)2、发展提高(1)出示例6 4×3-2=(2)提问:这个算式应该先算哪一步?(这个算式应该先算4乘3这一步。
)这个算式该怎么读?(这个算式读作:4乘3的积,再减去2,差是多少?)(3)讨论:这个算式你能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解答?(方法一:先算4乘3得12,再用12减去2得10。
方法二:还可以先算4乘4得16,再用16减去2,再减去4 ,也就是用16减去6得10。
方法三:还可以先算4乘2得8,再加4减2,也就是用8加2得10。
)3、初步归纳问:我们刚才所学习的这两个例题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相同点:每一道题都有两步;每一道题都是先做乘法。
不同点:例5是乘加的两步题,例6是乘减的两步题.三、巩固练习1、3×2+3= 4×3+4=3×2-3= 4×4-9=2、(1)3和2相乘是,再加17得.(2)4个3想8加是,再减5得.(3)一个因数是4,一个因数是2,积是,再加25得.3、算一算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4、看图列式完成“想想做做”第1、3、4题先让学生独立读图填空,再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乘加和乘减,让学生体会解决实际问题应该用不同的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
3、注意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数学思想
重难点:会计算乘加和乘减。
会解决乘加和乘减的实际问题。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4+4+4=
6+6+6+6=
2+2+2+2+2=
2、看图列乘法算式
3、背诵1-5的乘法口诀
二、探究新知
出示主题图
师:仔细观察这幅图,从图中你都看到了什么?
谁能根据这幅图提出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一共坐了多少人?
师:这正是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解答的一个问题。
要想求出一共坐了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计算?
你们能想出多种解答的方法吗?
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师:谁来说一下你是怎样解答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3+3+3+2=11(人)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板书:3×3+2=11(人)
3×4-1=11(人)
师:你能说一下你是怎么想的吗?
师:3+3+3+2这个算式是我们之前就认识的,我们还知道加法算式、减法算式、乘法算式,包括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3×3+2=11(人)3×4-1=11(人)这两个算式是我们头一次看到的,3×3+2这个算式中既有乘法又有加法,我们把它叫做乘加,3×4-1这个算式中既有乘法又有减法,我们把它叫做乘减。
板书:乘加和乘减
师:乘加和乘减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新知识。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乘加和乘减,也看到同样一个问题,由于我们肯动脑筋,思考的角度不同,我们找到了不同的解答方法,随着我们的知识越学越多,以后再解决问题时可能会有多种解决方法,这就需要同学们进行选择,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认为最简便
的方法进行计算。
师:接下来我们来做几道复习题,同学们可以尝试用我们刚刚学过的方法进行解答,我们来试一试。
三、巩固练习
1、58页1题、59页4题
2、58页2题
59页1题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三组题,你发现了什么?
为什么上下两道题的答案相同,是巧合吗?你发现了什么?
再做这样的题时,我们既可以按照顺序进行计算,也可以这样通过思考后,把题转换一下再进行计算。
由此可见,我们在学习数学时,不要拿来一道题盲目的去写,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这样有时会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乘加和乘减,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乘加和乘减的计算顺序,是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也知道了利用它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还知道了要想学好数学,就要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它是我们学好数学不可缺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