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的含义导学案

除法的含义导学案
除法的含义导学案

除法的初步认识(例4)

班级二年级学科数学备课人闫晓敏、王鸿鹏课题除法的初步认识课时第四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除法的意义;

2、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重、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导学过程

一、自主预习:教材第13页例4.

自学提示:

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组长签字:分管领导签字: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小学数学《小数除法》导学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高效课堂导学案 课题小数除法 学习目标: 1、我要知道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步骤与整数除法基本相同,憧得小数除以整数商的小数点。 2、学会知识的分析,对齐的方法。 3、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感到很有成就。 重点难点预测 1、理解和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2、商的小数点的定位。 问题导学 (一) 同学们,我们学过的整数除法忘了吗?来吧。 (知识链接 ) 268:4= ( ) 224 4-4= ( ) 252 ; 6=() 345:15=()( 检査一下全做的对吗? ) (二) 我想探究小数除以整数的除法即小数除法,如 22.4 ; 4 怎么做呢? 1我先看一下书P16页,例题:计划4周跑22.4千米,平均每周跑多少千米?嘿!我这样做:22.4 千米 =() 米() : 4=() 米 5600米=() 千米 K挽页捶瓦、我会:那么是怎么来的?竖式中被除数的整部分除过后还余 2, 2表示余 () 个十分之一,并与十分位上的 4 合并成 24 个十分之一,哦! 24 个十分之一,除以 4得6个十分之一, 6个十分之一是() 所以商的 6前点上小数点才行。 3、我自己独立完成 ,因此 22.4; 4=() 4、观察后发现:商的小数点一定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 我能行

15= 1、22.5:5=4.2:2=3.66:3= 34.5 2、25.2 4- 6 280.8 : 24 淤 0.649 : 19 3、一个数的 5 倍是 11.5, 这个数是多少? 4、两个数的积是 15.36 , 其中一个因数是 12,另一个数是多少? 5、《新编童话集》共4 本,售价26.8 元,平均每本售价多少元?第2 课时(小数除以整数)导学案班级学号姓名教师评价小组评价 学习目标 1、掌握被除数整数部分不够除与被除数的小数末尾有余数时的计算方法。 2、进一步巩固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3、培养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重点、难点预测重点:掌握被除数整数部分不够除时的计算方法。难点:掌握被除数的小数末尾有余数时的计算方法。问题导学 1、王鹏每周计划跑 S.6 千米,每天要跑多少千米? 列式: 3、尝试: 5.6:7 t 口中填(能填 1 吗) 56个十分之一除以 7得 8个十分之一,因此商得() 3、哦!小数除以整数,被除数不够除的部分商为()。商的小数点同样与被除数的小数点() 4、 1.8 4-12= ()整数部分不够除,怎么办?余数不够除,后而怎么办?

八年级数学上教案八年级整式的除法(1)导学案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主备人:杭晓春 使用日期:201910 第 1 页 共 2 页 课题:整式的除法(1) 学习目标: 1.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法则及其应用; 2.理解同底数幂的除法的运算算理,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表达能力; 3.经历探索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的过程,会进行单项式与单项式的除法运算; 4.理解单项式与单项式相除的算理,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表达能力. 【复习引入】 1.计算下列各题:(1)251010? ;(2)a a ?3 ; (3)m x x ?3. 2.以上各题运用的运算性质是什么? 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法则: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 ,指数 .即:a m ?a n = (m 、n 都是正整数) 3.问题:根据除法的意义填空,看看计算结果有什么规律: (1)()55535=÷;(2)()10101037=÷;(3)()a a a =÷36. 4.形成法则: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 (1)字母表示:n m n m a a a -=÷(a ≠0,m ,n 都是正整数,并且m >n ) (2)文字叙述:同底数幂相除,底数____________,指数______________. 5.你能计算下列各式吗? 2328a a ÷; xy y x 363÷; 232312ab x b a ÷. 你能根据上面的结果述说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吗? 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 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 ,作为 ,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 作为商的一个 . 【探究新知】 探究1 计算:(1)28x x ÷; (2) a a ÷4; (3) 25)()(ab ab ÷ ; (4) 3 6)()(x x -÷- ; (5) 122-+÷m m b b ; (6) 248y y y ÷÷. 练习:判断 (1) 248x x x =÷; ( ) (2) 34y y y =?;( ) (3) 246)()(x x x =-÷- ; ( ) (4) 336x y x =÷ .( ) 探究2 问题:分别根据除法的意义填空,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1)2233÷ =( );(2) 331010÷=( );(3)=÷m m a a ( ) 规定:10=a (0≠a ). 归纳: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都等于1. 练习:(1)x 为何值时,()01-x =1? (2)x 为何值时,()013-x =1? (3)x 为何值时, 1)9(02=-x ? (4)x 为何值时,0)1(2-=-x x ?

除法的验算教案

除法的验算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5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养成检验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实际生活中经常要对一些计算进行验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正确思维品质和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验算的方法 难点:提高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突破方法:通过实际例题,提高解决实际生活的能力。 教法与教学 师:引导 生:探究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同学们到商店去买过东西过没有? 生答。。。。。。 你们拿着钱去买的时候,售货员有时候会找钱给你,有的时候会不找对不对? 生答。。。。。。 那么。你们是否想过钱会不会算错了呢?我们怎么才能够去验算一下售货员到底有没有对呢?有没有骗我们呢?其实我们国家法律就规定了诈骗时犯罪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6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它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所以啊,我们不能去骗别人,也不能让别人骗了我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除法的验算。帮助我们在生活中不被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知识

我们先来看一道例题(相机板书例题1) 同学们根据以上写两道除法算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100÷7=14.。。。。。。2 100÷5=20 我们一起来用前面我们学习过的用除法竖式来计算一下。 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那么我们到底对不对呢?想一想,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验算一下吗?同学们相互讨论一下。 请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两位同学回答的非常好,为什么要这样呢?我们再来看一下两道例题(相机板书例题2) 同学们一起来计算一下, — ) — 100 7 1 7 — — 3 0 4 2 8 — —2 — — ) 100 5 2 10 — — 0

分数除法导学案

六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分数乘法》导学案使用时间: 第一课时《分数乘整数》(1) 设计人:审核组长:审核主任: 温馨寄语: 学习目标: 1、在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 连加算式的研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通过观察比较,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抽象概括能力。 3、探求知识的在联系,激发学习兴趣。通过演示,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 学习重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知识】 (1)把9+9+9+9改写成乘法算式:____________表示:____________ (2)列式计算

5个12是多少? 9个11是多少? 8个6是多少? (3)计算: ++=++= 【自主学习】 一、自学课本例1,回答下面问题: (1)的分数单位是多少?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人跑一步是袋鼠跳一下的,那么,人跑3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就是求什么?3个相加和是多少可以用什么方法?怎样列式? 用加法算: 用乘法算: (3)观察例1图,每1份表示几分之几?×3又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7呢?×10呢? (4)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是什么?与整数乘法意义相同吗? 【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1、观察线段图,小组讨论:++和×3应怎样计算? 2、观察两个式子,想一想:分数乘整数时,分母有没有变化?为什么?谁和谁相乘?乘得的积作为分数的什么部分? 3、出示×6,学生独立计算 (1)根据计算结果,学生观察讨论:乘得的积是不是最简分数?应该怎么办?(3)通过自己的想法来约分:A、;B、 。 (4)对比,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怎样书写计算过程? 1、完成“做一做”第1题。(先说意义再计算) 强调:计算前先观察分数的分母与整数是否可以约分,养成先约分在计算的习惯。

整式的除法—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学案

整式的除法—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学案 授课人:陈亮 一、重点: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与应用 二、难点:正确计算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三、教学过程 (一) 预习检测 (1)224____a a = (2)2____36xy x y = (3)25____(410)610??=? (4)乘法和______互为逆运算;______和减法互为逆运算; 对照(1)(2)(3)题,填空 (5)2 ____24a a ÷= (6)263____x y xy ÷= (7)52(610)(410)_____?÷?=(二)由以上练习,我们可以得出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 法则: 单项式相除,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例2(课本P161)计算(1)423 287x y x y ÷ (2)534515a b c a b -÷ 练习一:计算(1)310(5)ab ab ÷-=( ÷ )( ÷ )( ÷ )=______________; (2)222 86a b ab -÷=( ÷ )( ÷ )( ÷ )=______________; (3)242221(3)x y x y -÷-=( ÷ )( ÷ )( ÷ )=______________; (4)85(610)(310)?÷?=( ÷ )( ÷ )=______________; 从上面的练习可以得到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符号确定法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二:下列计算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指出错误原因并加以改正 (1) (2)

三年级数学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导学案

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 教学目标: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教学重难点: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 1、口算: 12÷4= 8÷2= 14÷7= 24÷6= 35÷7= 72÷9= 64÷8= 56÷7= 300×4= 60×5= 500×8= 90×6= 2、口答: (1)70里有( )个十;500里有( )个百。 (2)25里有( )个十和( )个一;639里有( )个百( )个十和( )个一。 二、自学探究 自主学习课本第26页教学例1,先口算写出结果,并探究口算的方法。 三、小组讨论交流 结合自学内容,小组讨论,口算可以有哪些方法呢?请自己写在 下面: 1、60÷3和600÷3的口算方法有: 2、240÷3的口算方法有: 四、归纳总结,教师点拨 1、用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

2、用一位数除商是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的口算方法: 五、学习反馈 1、完成课本第15页做一做第1题,平均每间蜂房住多少只蜜蜂?怎样列式?该怎样进行口算? 2、完成课本第15页做一做第2题,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教与学的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除法的估算 教学目标:能正确、熟练地估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教学重难点: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进行估算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 1、口算 80÷4= 900÷3= 3600÷6= 240÷8= 270÷9= 200÷5= 6400÷8= 350÷7= 2、估算 203×5≈ 395×8≈ 701×8≈ 2999×8≈ 78×6≈ 42×3≈ 489×9≈ 6012×4≈ 二、自学探究 自学课本第16页教学例2,先理解题意,思考: 1、李叔叔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要运多少箱?该怎样列式; 2、可以怎样进行估算,你有哪些方法? 三、小组讨论交流

除法的验算教学设计

除法的验算 李曾杰 教学内容:教材第25例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笔算方法,经历探索验算方法的过程,体会验算的作用。 2.使学生掌握乘法验算除法的验算方法,逐步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3.通过除法验算,沟通乘、除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检验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点: 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前置作业: 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639÷3= 266÷7=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两名同学板演前置作业。其他同学同时进行下面的训练。 1.口算训练。 90÷3= 35 ÷7= 360÷9= 100 ÷5= 2400÷4= 40 ÷4= 480 ÷6= 8000÷2=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2 = 5??????1 ()÷4 = 9??????2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第25页的主题图。 提问:通过看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2.如果你用100元钱买同样的笔记本,你准备买哪种?最多能买多少本? 答案预设: (1)我想买蓝笔记本,最多能买100÷5=20(本) (2)我想买红笔记本,最多能买100÷7= 不能口算出来,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一下。 100÷7=14(本)……2(元) 师:有没有和这个结果不一样的?那怎样检验一下大家计算的对不对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除法的验算。 3.阅读教材,探索验算方法。 (1)阅读教材25页黑板部分。思考如何验算100÷5=20(本)和100÷7=14(本)……2(元)。除了书上提供的验算方法,你还能想出其他的验算方法吗?

笔算除法导学案1

笔算除法导学案 教学目标: 1、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经历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笔算过程,体验迁移的思想方法。 3、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试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商的正确书写位置。 教学关键点: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理解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好,很高兴能有这次和你们共同学习的机会,你们高兴吗?(高兴)。好,让我来看看哪位同学能出色地表现自己,勤动脑、积极发言。 请看这,有两道题,(57÷4 136÷8)谁能做出来? 1、指名笔算。 2、口算:(其他同学来完成口算) 120÷60=480÷80=240÷60= 270÷90= 122÷30≈ 720÷81≈ 640÷82≈ 357÷60≈ (师:约等于6,你是怎么想的?) 很好,同学们口算的真不错,请看这两道题,第一题是哪位同学做的?好,说说你的计算过程? 生1:5除以4,(师:这是5个十除以4,十位上商上1,好接着说)余下一个十,7落下来,17个一除以4,个位上商4余1。所以商是14余数是1。 第二题谁做的? 好,你也来说说你的计算过程。 生2:1除以8不够除(师:1除以8不够除也就是不够商一个百,就看前两位)13个十除以8,十位上上1余5,6落下来56个一除以8,个位上商7,所以商是17。 总结:恩,刚才我们笔算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大家做的不错,知道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我们是从高位除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一位,前一位不够除,就看前两位。 过渡语: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笔算除法(板书课题:笔算除法),请看大屏幕。注意听完后看看你能收集到哪些数学信息? 二、新授部分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情境图: 学生:阿姨,这里有什么书? 图书员:这里有92本连环画,140本故事书。 老师:92本连环画,每班分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呢? 140本故事书,还是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呢?(边说边出示字幕)

3 3 整式的除法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旨在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 大版“、”华师大版“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 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2020年8月,是当前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包含本课对应 内容,是您备课、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暑假预习的最佳选择。 整式的除法 【学习目标】 能够进行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并且理解除法运算的算理,发展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学习重难点】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的推导,以及法则的正确使用.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l )用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 (2)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法则是什么? (3)计算: 活动1:填空: ∵(a+b +c )m= ∴(am+bm+cm)÷m= ∵am÷m +bm÷m +cm÷m = ∴(am+bm+cm) ÷m = 活动2:计算 1、(ad+bd )÷d 2、(6xy+8y )÷(2y ) 讨论交流后试做: (1)(x 3y 2+4xy )÷x (2)(xy 3-2xy )÷(xy )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时应注意运算中的问题:一是所除的商要写成省略括号的代数和,二是除式与被除式不能交换,还要注意运算顺序,应灵活地运用有关运算公式得出结论: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我有问题: . 【拓展训练】 ㈠、基础训练 计算: (1) (2) )23(63343y x z y x -÷-)34()6(9243n mn n m -?-÷[]c b a c a b c b a )(2)(53)(6233--÷??????--÷-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除法的验算 5教学设计

除法的验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除法验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2.培养解决问题之后进行反思的意识。 3.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在不断克服困难取 得成功的过程中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同学们,你们参加过生日聚会吗?明明和芳芳快过生日了。这天,他俩一起来到食品店选购蛋糕。你们能帮助他俩解决一些在买蛋糕过程中遇到的数学的问题吗? 二、自主探索,探究方法 1.探究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 芳芳说:“我有36元钱,可以买多少块蛋糕?” 明明说:“我知道,36÷3=12(块),36元可以买12块。” 谈话:他算得对吗?你能帮他验算吗?先独立思考,想好后与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办法。 指名回答。 学生验算的方法可能会用乘法验算,也可能用除法再算一遍。 把用乘法验算的方法板演在黑板上。 提出下面两个问题在班内交流。 12×3=36表示什么意思?这说明明明的计算怎么样? 12、3、36在除法算式中分别是什么数?我们可以怎样来验算这样的除法? 得出结论:我们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 2.探究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 明明说:“我有65元钱,可以买多少块蛋糕,还剩多少元?” 芳芳说:“我来帮你算一下,65÷3=21(块)……2(元),65元可以买21块,还剩2元。” 谈话:芳芳算得对不对呢?同学们,你能根据已有的经验帮她验算吗?先独立思考,想好后与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办法。 指名回答。学生的验算方法可能会有以下两种: 一种是:每块3元,21块是63元,再加上剩下的2元,正好是65元。 另一种是用竖式验算。 让用这种方法验算的学生板演。 在小组里说一说:21×3+2=65(元)表示什么意思?计算结果是65元这说明了什么? 21、3、2、65在除法算式中分别是什么数? 提问:我们可以怎样来验算有余数的除法呢? 得出:商和除数相乘的积加上余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 三、提升经验,归纳方法 提问:通过刚才的学习活动,你能说说除法的验算方法吗? 得出结论: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的方法,用商和除数相乘,如果结果等于被除数,说明计算正确;有除数的除法验算的方法,用商和除数相乘的积再加上余数,如果结果等于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导学案

2.分数除法 第1课时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

一、复 习 导入。(7分钟) 1.复习。 (1)根据乘法算式 5×8=40,写出两道除法算 式,并说一说依据是什么。 (2)举例说明整数除法 的意义。 (3)20÷5表示把20平均 分成( )份,求其中的( ) 是多少。 2.导入。今天,我们来 学习分数除法中的“分数除 以整数”。 1.(1)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40÷8=5,40÷5=8,并说出依 据。(2)举例后准确表述整数 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 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 个因数的运算。(3)按要求完 成填空。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 内容。 1.根据乘法算式6×8=48, 写出两道除法算式,并说一说 依据。48÷6=8 48÷8=6 2.填空。求20的14是多 少,可以用算式20×(1/4)表示, 也可以20÷(4)表示,所以20 ÷4=20×(1/4) 二、探 究 新知。(2 0分钟) 探究分数除以整数的 算理和计算方法。课件出示 教材30页例1。 1.折一折,涂一涂,通 过操作得出每份是这张纸 的几分之几。 2.小组汇报操作过 程及结果。 3.初步概括分数除 以整数的方法。 (1)引导学生对照 不同的折法,说出两种 不同的计算方法。 (2)算一算,如果把 这张纸的45平均分成3 份,应该怎样算? (3)引导学生概括 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 则。 1.认真读题,理解题意。 动手操作,把课前准备好的纸 平均分成5份,先涂出它的 45,再把这张纸的4/5平均分 成2份,涂出其中的1份。 2.认真思考,小组汇报操 作过程,展示两个不同的折 法,得出4/5÷2=2/5的结论。 3.(1)尝试说出两种不同 的计算方法。 (2)尝试计算,发现算法 一的局限性,体会算法二的优 点。 (3)同教师共同总结分数 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除 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这 个整数的倒数。 3.用你发现的规律进行计 算下面各题。 三、巩 固 提高。(8分钟) 三、巩固提高。(8分钟) 1.计算。 2.解决问题 (1)一个长方形的面积 是67m2,它的长是2m,宽 是多少米? (2)量杯里有45L果汁, 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喝,每 人可以喝到多少升? 1.独立计算,全班订正, 交流计算过程。 2.根据教师的要求解决 问题,汇报结果。 5.把3/5平均分成4份,每 份是多少?什么数乘6等于 6/20?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应用》精品教案导学案

第4课时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应用 学习内容 课本第 50页例3及练习十二的相关习题。 编写人 学习目标 进一步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学会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 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和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 重 难 点 重点:分数与除法之间的互化。 难点:分数与除法之间的互化的实质理解。 导学流程 自主空间 【独立自主学习】 自读教材50页2遍,然后独立完成下面问题: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式的商. 5÷6 14÷25 12÷12 18÷35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或字母。 12÷35=()() ( )÷( )= 7 4 ( )÷( )= b a 8÷( )= ()9 ( )÷17=()7 1÷( )= ()d 3、把5个饼分给9孩子吃,每个孩子分得多少个? 1、 完成“做一做”。 【合作互助学习】 1、分数与除法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 区别 分 除 2、完成练习十二的7-12题。 【展示引导学习】 全班展示上面问题,其他小组轮流补充展示或置疑,组与组间、师生之间问

疑答难并给予正确评价。 【评价提升学习】 1、填空: 710 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 )份,表示这样的( )份的数,4÷21表示两个数( ),还可以表示( )。 2、填入适当的分数: 9cm=( )( ) dm 79dm=( )( ) m 30cm=( )( ) m 3、用100千克的油菜籽可以榨41千克菜籽油,2千克油菜籽可榨出多少千克菜籽油? 4、小刚积攒的钱的21是3元,小兰攒的钱的5 1是2元,猜一猜,他们俩谁攒的钱多? 学案整理: 本节课我学会了: 还有疑惑的问题是: 教学 反 思

《整式的除法2》导学案

第一章整式的运算 1.9.2 整式的除法(二) 七年级数学组------杨伟霞 【学习目标】 1.通过“做一做”总结出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 2.识记法则并用法则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学习重难点】 重点:1.多项式除以多项式运算法则及其探索过程。 2.利用法则进行计算。 难点:多项式除以多项式运算法则及其探索过程。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知识点回顾 单项式相除: 1、系数相除; 2、同底数幂相除; 3、只在被除式里的幂不变。 2.你能计算下列各题?说说你的理由。 (1)(ad+bd)÷d= __________ (2)(a2b+3ab)÷a= _________ (3)(xy3-2xy)÷(xy)= _______ 二、自主学习 目标:通过做一做,类比多项式乘单项式的法则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 内容:P49做一做,例3。 方法:1.独立完成做一做。 2.同桌两人试总结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 3.例3中的问题可讨论解决,组内仍解决不了的问题形式写出。 时间:10分钟

检测题: 三、探究环节 (一)合作交流: 1.在自学49页“做一做”后怎样得出法则? 2.例3中哪些地方容易出错,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3.你还有哪些疑问,或有哪些应该注意的地方,请提出来。 (二)提问展示: 例3中第(4)小题,哪儿最容易出错?如何避免? (三)点评精讲: 1.计算第(4)题 )xy 2 1()xy 21xy y x 22-÷+-(3 时:利用多项式除以单项式法则,分别用多项式中每一项:;y x 23;2 x y -xy 21去除以)xy 21(-。[注意:各个商符号确定:同号得正,异号得负。] 最后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2.计算 四、练一练 1.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 ),分别( ),再把所得的商( )。 2.计算 五、拓展 1.864)()322416(223+-=÷+-x x xy y x y x 2.多项式1331562345++-+-x x x x x 除以23x 的余式为1+x ,求商式. 【学习反思】 ()()b a 2b a b a b a 62 2332-÷+--()m mc mb ma ÷++()()xy xy y x 73422÷+()() d c d c d c 233226-÷-()y y xy ÷+3。)(;) ()2 1()213( 4 )3()69( 32222xy xy xy y x xy xy y x -÷+-÷-

除法的验算教学设计

《除法的验算》教学设计 3.1 张汴英教学内容: 教学用书25页例4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比较、沟通等活动中理解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 2.能正确运用乘法对整除与带余数的除法进行验算。 3.培养良好的验算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观察、填写、思考等学生活动,感知乘、除法的关系。初步感受可以用乘法来验算除法。 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铺垫 1、口算题 40 ÷2= 28 ÷2= 90 ÷3= 36 ÷3= 24÷4= 40 ÷4= 48 ÷6= 80÷2= 2.用竖式计算。 36÷3= 58÷5=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2 = 5??????1 ()÷4 = 9??????2 说一说你的算法,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根据学生得结论教师板书:商×除数+余数=被乘数 二、探索新知。 1、老师今天身上带了100元钱,准备买价值5元的寓言故事书,现在请大家帮老师算算可以买多少本?(100÷5=20(本))

2、现在我如果想用这些钱买7元钱的科普知识书,最多可以买多少本呢?(100÷7=14```2) 3、他们算得对吗?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检验。 4、探索方法: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有什么好办法,然后自己试着做一做。 (1)学生试做过程中,教师巡视,并找几个同学到黑板上演示验算的方法。(2)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可能得出以下几种不同的验算方法: 100÷5=20 验算:

①20×5=100 ②5×20=100 引导学生说出验算方法:商乘除数等于被除数。 因为寓言故事书每本5元,买这样20本,共花100元。用20×5=100或5×10=100。 100÷7=14 (2) 方法一:商乘除数再加上余数等于被除数。 科普知识书每本7本,买14本共花14乘7等于98元,再加上找回的2元,一共100元。 方法二:被除数减去余数的差除以商等于除数。 一共100元,找回2元,花去100减2等于98元。蓝色笔记本每本7元,共买了98除以7等于14本。 方法三:被除数减去余数的差等于商乘除数的积。 一共100元,找回2元,花去98元;蓝色笔记本每本7元,14本一共花98元。 5、归纳出除法的验算方法。 一起总结一下除法验算的方法,师板书: 没有余数除法验算方法:商乘除数是不是等于被除数。 有余数除法验算方法:商乘除数再加上余数是不是等于被除数。 最后老师告诉学生说:我们为了计算地正确,不仅要掌握正确验算的方法,还要自觉地在计算中运用这些方法。 三、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1.教材第25页“做一做”。 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54÷8209÷3 856÷7 订正时强调验算的方法。 2.教材第26页第2题。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独立解答,并进行验算。 四、总结全课,归纳新知。

小六数学导学案《分数除法的运算》

课题:《分数除法的混合运算》 NO.3-3 班级 姓名 小组 小组评价 学习目标: 1、理解分数连除法的计算方法,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展示质疑,培养迁移、类推的能力,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普遍联系。 3、激情投入,阳光战示,全力以赴,挑战自我。 重点: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一、自主学习: 1、自学课本P34页 2、填空 21-31×2 1应先算( ),再算( )。 二、合作探究: 例1、小红用长8米的彩带做了一些花,每朵花用32 米的彩带,她把其中的4朵送给了同学, 还剩几朵花? 思考:要求还剩几朵花,应先求出( ),再用( )减去送给同学的朵数,就可以求出还剩几朵花。 小结:除加、除减混合运算,如果没有括号,先算( )后算( )。 例2、计算:29 ÷27 ÷1415 思考:你有几种方法? 小结:分数连除法,可以分步转化为( )计算,也可以一次都转化为( )再计算,能( )的要( )。 例3、计算下面各题。 53 ×926 ÷1011 3-427 ÷227 小结:在一个分数混合运算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按照( )的顺序计算;如果既有乘除,又有加减,要先算( )再算( )。 例4、15 ÷﹙23 ﹢15 ﹚×15

小结:在一个分数混合运算的算式里,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再算()。 例5、计算下面各题; 4 9×[ 3 4 -﹙ 7 16 - 1 4 ﹚] 5.4× 9 10 +3.6÷ 10 9 +0.9 小结:在进行分数的混合运算中,可以利用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定律或运算性质进行运算,使计算简便。 三、学以致用: 1、想一想,填一填。 1)、三个数的积是12/13,其中两个数互为倒数,则第三个数是()。 2)、()的6/7是3/5米,3/4千克是9/10千克的()。 3)、一张正方形纸的周长是8/9分米,它的面积是()平方分米。 4)、一辆汽车每行驶8千米耗油4/5千克,平均每千克油可行驶()千米,行驶1千米路程要耗油()千克。 2、计算 1 12÷[﹙ 5 6 - 1 2 ﹚×3] 8÷9× 8 9 [1-﹙ 1 2 - 1 3 ﹚]÷ 5 8 ﹙4 5 + 1 4 ﹚÷ 7 3 + 3 10 ﹙ 7 12 + 11 18 ﹚÷ 5 36 3、列式计算。 1)、3/4的12/5是5的几分之几? 2)、一个数的7/9比25少4,这个数是多少? 3)、4/9的3/4比12个1/4少多少? 4、解决问题。 小建从图书馆借了一本课外书,他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4,第二天看了78页,第三天看了全书的2/7,正好看完,小建第二天看了全书的几分之几?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除法竖式的计算方法》导学案设计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除法竖式的计算方 法》导学案设计 课题 除法竖式的计算方法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1.注重学生亲身体验。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知识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直观的感受和亲身的体验,这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倡的教学方式。本教学设计基于这一教学理念,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在操作中加深对除法算式中每个数的含义的理解,感受除法竖式的写法及其含义。经历动作表征与算式表征的转换过程,从而实现由具体到抽象的过渡。 2.在操作中建立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表征形式与其他表征形式的联系。 数学知识的形成就是动作表征、语言表征、符号表征等多种表征形式之间的转换过程,因此,本设计注重在学生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除法竖式与动手操作联系起来,使学生充分理解竖式中每个数在操作中的意义,从而理解并掌握新知。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口算卡片 学生准备: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复习导入。(5分钟) 依次出示口算卡片让学生计算。 依次说得数。 1.列竖式计算。 21÷4=11÷2= 20÷4=10÷2=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23分钟) 1.教学例3。 (1)出示课件,整体感知除法竖式的写法。 (2)引导学生认识竖式中每个数的名称。 (3)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感知除法竖式的含义。 ①表示什么,根据算式用小棒分一分。 ②引导学生思考商3写在哪里。 ③引导学生思考:竖式中12是指什么?写在哪里? ④引导学生思考:1表示什么?写在哪里?

(4)总结有余数除法的竖式书写步骤。 (5)引导学生迁移学习表内除法竖式。 讨论:如果有16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竖式怎么写? 2.教学例4。 (1)指导学生笔算,学生计算后汇报。 (2)引导学生思考7和几相乘的积接近43且小于43。 (3)归纳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1.学习例3。 (1)观察除法竖式,初步感知竖式的写法与横式的区别。 (2)思考后汇报:3叫商,4叫除数,13叫被除数,1叫余数。 (3)在小组内动手操作感知除法竖式的含义。 ①这个竖式表示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用小棒摆出算式) ②13除以4的商是3,把商3写在除号的上面,要与被除数13中的3对齐。 ③12表示已经分掉了12根小棒,也就是4和3相乘的积,应该写在13的下面。 ④1表示剩余1根,写在横线的下面,写时与被除数的个位对齐。 (4)总结:第一步写好后,要先写商3,再算出3乘4等于12,13减12等于1,这里别忘了把横式的结果写上。

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4.2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丨苏教版

分数和除法的关系 导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会用分数表示有关单位换算的结果;能列式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分数与除法关系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导学重点: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导学难点: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会用分数表示有关单位换算的结果。 导学准备:圆形纸片、多媒体课件 课前谈话 师:上课前我们先来交流一下对几个问题的看法:(发明与发现) ① 发明和发现是一回事吗?大家谈一谈什么叫发明,什么叫发现? 生①:发明是原来没有,经过想像创造出来,发现原来就有,后人逐步得到了。大家天天学习的数学知识是发明的?还是发现的? 生①:发明的,阿拉伯数字,就是印度人发明的。 生②:运算定律是发现的,比如说加法的交换律。 生③:数学知识既有发明的又有发现的…… 师:大家的分析很有见地,其实就像大家所说的,数学知识既有发现,又有发明,发现靠经验,发明靠聪明,积极地思维,一个好的数学家要发现和发明要兼而有之,才能发现数学世界的新大陆,今天希望我们每一位同学和老师一起努力既能做知识的发现者,又能做知识的发明者。 导学案 一、复习渗透 1、说说下面各分数的意义: (1)我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 5 1。 (2)一堆煤用去它的32,正好是3 2 吨。 2、:口答算式及结果。 (1)把8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块? (2)把4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块? 小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一般可以怎样算?(除法计算)

整式的除法导学案 (1)

1.7 整式的除法(1) 一、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整式除法法则的过程,会进行简单的整式除法运算(只要 求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并且结果都是整式. 2.理解整式除法运算的算理,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表达能力. 二、学习重点:可以通过单项式与单项式的乘法来理解单项式的除法, 要确实弄清单项式除法的含义,会进行单项式除法运算。 三、学习难点:确实弄清单项式除法的含义,会进行单项式除法运算。 四、学习设计: (一)预习准备 (1)预习书28~29页 (2)回顾: 1、=÷x x 4 2、=÷-1n n a a 3、36x x =÷ 2、(1)47a a ÷ (2)()25x x -÷- (3) 124-+÷m m a a (4)()()2311-÷-a a 3、(1)())(4ab ab ÷ (2)133+-÷-n m y y (3)()()235)(y x x y y x -÷-÷- (二)学习过程: 1、探索练习,计算下列各题,并说明你的理由。

(1)()25x y x ÷ (2)()()n m n m 22228÷ (3)()()b a c b a 2243÷ 2、例题精讲 类型一 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计算 例1 计算: (1)(-x 2y 3)÷(3x 2y); (2)(10a 4b 3c 2)÷(5a 3bc). 变式练习: (1)(2a 6b 3)÷(a 3b 2); (2)(x 3y 2)÷(x 2y). 类型二 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综合应用 例2 计算: (1)(2x 2y )3·(-7xy 2)÷(14x 4y 3); (2)(2a+b)4÷(2a+b)2.

除法的验算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第四单元第4 页例1、例2和第49页的“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经历探索验算方法的过程,体会验算的作用。 2.使学生掌握乘法验算除法(含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逐步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3.通过除法验算,沟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检验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除法(含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小黑板等。 教学:光盘 表达训练:可以用商和除法相乘,加余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迁移互助 1.口算。 72÷ = 35÷5= 42÷7= 4 ÷ = 9× = 7×5 = 6×7= 5× = 师:观察每组的两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互助】① 互助方法:同桌互说。 互助目标:人人都能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发现。 指生汇报。(学生自由发言,会发现上下两道算式都是用一句乘法口诀得出的;还发现他们都是由三个数字组成的;上面的算式和下面的算式是相反的等等。) 2.师: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加、减法的验算,那同学们回想一下他们是怎样验算的呢? 【互助】②

互助表达:没有余数的除法,用商乘除数看是否等于被除数。有余数的除法,用商乘除数加余数看是否等于被除数。 互助方法:双号说给单号。 互助目标:人人都会说。 3.引入新课 师:我们同学都知道加法和减法是一对好朋友,它们之间存在互逆的关系,加法可以验算减法,减法也可以验算加法。那么乘法和除法之间是否也存在这种关系?今天这节课我们大家就共同来探索一下这个问题。(板书课题:除法的验算) 二、探究互助 1.探究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方法 (1)出示例题的情境图,你都看懂了什么? 【互助】③ 互助表达:每根跳绳3元,每个皮球2元,…… 互助方法:说给同桌听,共同理解图意。 互助目标:看懂图,人人达标。 (2)出示情境图下面的问题:36元可以买多少根跳绳?并把题目完整地表达一次。 【互助】④ 互助表达:每根跳绳3元,36元可以买多少根跳绳? 互助方法:说给同桌听,共同理解图意。 互助目标:人人真正理解题意。 (3)列竖式计算:36÷3。 请一名学生到黑板上列竖式计算,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用竖式计算。 (4)师:他算得对吗?要知道算得对不对,我们需要验算,没有余数的除法可以怎样验算呢?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课时 分数与除法(1)导学案

第3课时分数与除法(1)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出自郑燮的《新竹》

纸片代替月饼分一分,3÷4的计算结果用分数表示是多少? (3)讨论:哪种分法比较简单? 3.观察1÷3=1 3 个)和3 ÷4=3 4 (个)这两个算式,讨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4.质疑: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区别?3 4 。 方法三先把2个月饼摞在一起,平均分成2份,再把1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得3小块,用分数表 示是3 4 。 (3)比较得出,方法二比较简单。 3.总结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 数÷除数=被除数 除数 。用字母表示为a ÷b=a b (b≠0)。 三、巩固提升。(12分钟) 1.完成教材第50页“做 一做”第1、2题。(巩固分数 与除法的关系) 2.完成教材第51页第1、 2、3、4题。 1.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独立完成,组内交流。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 疑问: 四、课堂 总结,布置作业。(3分钟) 1.自由谈一谈本节课的 收获。 2.布置课后作业。 1.自由谈收获。 2.独立完成课后作业。 五、教学板书

【素材积累】 1、走近一看,我立刻被这美丽的荷花吸引住了,一片片绿油油的荷叶层层叠叠地挤摘水面上,是我不由得想起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这一句诗。荷叶上滚动着几颗水珠,真像一粒粒珍珠,亮晶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晶的。它们有时聚成一颗大水珠,骨碌一下滑进水里,真像一个顽皮的孩子! 2、摘有欢声笑语的校园里,满地都是雪,像一块大地毯。房檐上挂满了冰凌,一根儿一根儿像水晶一样,真美啊!我们一个一个小脚印踩摘大地毯上,像画上了美丽的图画,踩一步,吱吱声旧出来了,原来是雪摘告我们:和你们一起玩儿我感到真开心,是你们把我们这一片寂静变得热闹起来。对了,还有树。树上挂满了树挂,有的树枝被压弯了腰,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真好看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