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识别及风险评价方法指南

合集下载

化学试验室危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

化学试验室危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

化学试验室危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化学试验室是一个潜在危险的工作环境,存在着各种危害因素。

为了保护工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必须对这些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估,以便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本文将重点讨论化学试验室中常见的危害因素,并介绍风险评价的方法。

一、危害因素的识别1.化学品危害:化学试验室中使用各种化学品,包括有毒物质、腐蚀剂、易燃物质等。

这些化学品可能对人体产生刺激性、损伤性、致畸性、致癌性等危害。

2.物理因素危害:物理因素包括噪音、震动、温度、湿度等。

在化学试验室中,噪音可能来自于仪器的工作声音或试验过程中的爆炸声;震动可能来自于仪器的振动或试验过程中的剧烈摇动;温度和湿度可能对试验人员的舒适度和健康产生影响。

3.生物因素危害:化学试验室中可能存在致病微生物、动物实验中的病原体等生物因素。

这些生物因素可能会引起传染病或过敏症状。

4.机械设备危害:化学试验室中使用的机械设备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如不稳定的仪器、易于发生事故的旧设备等。

5.火灾和爆炸危害:化学试验室中存在可燃物质和易燃物质,如溶剂、气体等。

如果安全操作不当或存在其他火源,可能引发火灾和爆炸。

二、风险评价的方法1.作业分析法:通过对试验室中的工作过程进行细致的分析,确定危害源、暴露途径和受体,评估危害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作业分析法可以帮助识别潜在的危害因素和风险,为采取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2.概率论方法:概率论方法通过统计数据和概率模型对风险进行评估。

例如,可以利用历史数据和概率模型来计算其中一种事故发生的概率和严重程度。

这样可以判断其中一种危害因素产生的风险是否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并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

3.专家评价法:专家评价法是指利用专家的知识和经验对风险进行评估。

专家可以依据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评估其中一种危害因素的潜在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控制建议。

专家评价法可以灵活应用于不同的情况,但需要依靠专家的主观判断。

三、风险评价的目标风险评价的目标是确定潜在的危害因素和风险,并为采取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HSE管理体系危害识别及风险评估

HSE管理体系危害识别及风险评估
公司和直属企业应建立组织机构并明 确职责,合理配置人力、财力和物力 资源 广泛开展培训以提高全体员工的意识 和技能。建立培训记录,按要求不断完 善培训计划,制定严格的培训考核制 度。 应有效地控制HSE管理文件,为实施
职责考核
• 企业的各级领导、每位员工都负有HSE责 任
• 企业应对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和员工的 HSE的职责、表现及业绩进行定期检查、 考核。
培训内容
HSE管理体系标准要求、 如何建立及实施;
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 OHSAS 1800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中石化HSE安全、环境与健康(HSE)管理体系
危害及环境因素识别、 风险评估
安全、环境与健康(HSE) 管理体系
• 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提高 现有的HSE管理水平
• 化被动为主动
三类程序
• 运行控制程序
– 动火作业规程、物料搬运和储存规定、运输 安全规程
– 设备维护保养规程、安全标志、采购控制规 程
• 相关方影响
– 化学品运输要求、建筑施工管理规程
• 设计
– 产品和工艺设计安全规程、机械设计安全规 程
4.5.1 绩效测量与监测
主动、预防性监测的参考指标
–接受OHS培训的人员数; –OHS培训的效果; –员工对于管理层关于OHS承诺的认识; –上层管理人员OHS巡视的次数和效果; –员工关于OHS的建议、提案的数量; –工作场所暴露水平(粉尘、噪声); –个人防护装置及用品的使用情况; –不安全行为的比例;
职业安全健康环境管理
活动 生产 产品 服务
物 人 作业环境 管理
废气、污水排放 固 态或其他废弃物
噪音、气 味 资源与能源使用
伤害、死亡 职业病
财产损失 工作环境破坏

危害因素识别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清单

危害因素识别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清单

危害因素识别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清单一、危害因素识别:1.物理因素:包括噪声、震动、辐射、温度、湿度等物理因素对工作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2.化学因素:包括有害气体、有毒物质等对工作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3.生物因素:包括霉菌、病毒、细菌等对工作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4.机械因素:包括机械设备的操作、维修等对工作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5.人因因素:包括工作强度、工作时间、工作方式等对工作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二、风险评价:1.根据国内外标准对危害因素的限制和控制要求进行评价,确定危害等级和频率。

2.评估危害因素可能引发的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进行风险评估。

3.基于危害因素的风险评估结果,确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三、控制措施清单:1.物理因素控制措施:(1)噪声控制:采用噪声防护设备、降噪隔音材料等减少噪声的传播和影响。

(2)震动控制:采用减震装置、防护设备等减少震动对设备和人体的影响。

(3)辐射控制:设置辐射防护装置、减少辐射源的使用等措施减少辐射的危害。

(4)温度控制:调节工作环境的温度、加强通风等方式保持适宜的温度。

(5)湿度控制:控制工作环境的湿度,采用除湿、加湿设备等方式保持适宜的湿度。

2.化学因素控制措施:(1)选择无毒、无害的工艺原料和化学品。

(2)采用有效的排风系统,保证化学物质的排放。

(3)设立化学品存放区域,进行专门的管理和防护。

(4)工作人员接触有毒物质时,必须配备防护装备。

3.生物因素控制措施:(1)建立合理的卫生制度,保持工作环境的清洁。

(2)定期对工作环境中的生物源进行检测和消除。

(3)加强个人卫生和健康教育,提高员工对生物因素危害的认识。

4.机械因素控制措施:(1)设备质量和安全性要求高,定期检查和维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员工应接受相关培训,了解设备操作规范和安全注意事项。

(3)在机械设备周围设置警示标识,提醒员工注意危险。

5.人因因素控制措施:(1)合理安排工作强度和工作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

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
体、高温物体等。
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
术语
• 二类危害源 • 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
境不良、管理上的缺陷。 行人被撞.flv
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
术语
• 所有危害因素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从本质 上讲,之所以能造成危险、危害后果(伤亡 事故、损害人身健康和物的损坏等)均可归 结为存在能量、有害物质(一类危险源)和 能量、有害物质失去控制(二类危险源)两 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并导致能量的意外释 放或有害物质泄漏、散发的结果。故存在能 量、有害物质和失控是危害因素产生的根本 原因,都是危害因素。
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
术语
• 危险源 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环境破坏
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和状态。 危险源可以是存在危险的一件设备、一处设施
或一个系统,也可能是一件设备、一处设施或一 个系统中存地危险的一部分。也可以是可能产生 不期望后果的人或物。液化石油气在生产、储存、 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泄露,引起中毒、 火灾或爆炸事故,因此充装了液化石油气的储罐 是危险源;
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
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图片
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
术语
• 风险 某一特定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
的组合。 • 隐患
泛指生产系统中可导致人的不安全行为, 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不良,管理上的缺 陷。
绿灯也要减速.flv
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
术语
• 环境因素 • 是指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与环境发
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
术语
• 危害因素 • 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可能导致
人员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 坏、有害的环境影响或这些情况组合的要 素,包括根源和状态。 • 根源:导致事故的前提。一类危险源。 • 状态:导致事故的条件。二类危险源。

危害识别及风险评价方法

危害识别及风险评价方法

危害辨别及风险评论方法1工作危害剖析( JHA)是一种较仔细地剖析工作过程中存在危害的方法,把一项工作活动分解成几个步骤,辨别每一步骤中的危害和可能的事故,想法除去危害。

1.1剖析步骤(参照附表):a)把正常的工作分解为几个主要步骤,即第一做什么、其次做什么等等,用 3-4 个词说明一个步骤,只说做什么,而不说怎样做;作业步骤的区分应成立在对工作察看的基础上,并与操作者一同议论研究,运用自己对这一项工作的知识进行剖析。

b)关于每一步骤要问可能发生什么事故,给自己提出问题,比方操作者会被什么东西打着、碰到;他会撞着、碰到什么东西;操作者会摔倒吗;有无危害裸露,如毒气、辐射、焊光、酸雾等等;c)辨别每一步骤的主要危害结果;d)辨别现有安全控制举措;e)进行风险评论;f)建议安全工作步骤。

2安全检查表剖析( SCL)是鉴于经验的方法,剖析人员列出一些项目,辨别与一般工艺设备和操作有关的已知种类的危害、设计缺点以及事故隐患,查出各层次的不安全要素。

安全检查剖析表剖析可用于对物质、设备、工艺、作业场所或操作规程的剖析。

编制的依照主要有:a)有关标准、规程、规范及规定b)国内外事故事例和公司过去的事故状况c)系统剖析确立的危险部位及防备举措d)剖析人个人的经验和靠谱的参照资料2.1剖析步骤a)成立安全检查表,剖析人员从有关渠道(如内部标准、规范、作业指南)选择适合的安全检查表。

假如没法获得有关的安全检查表,剖析人员一定运用自己的经验和靠谱的参照拟订检查表;b)剖析者依照现场察看、阅读系统文件、与操作人员谈话、以及个人的理解,经过回答安全检查表中所列的问题,发现系统的设计和操作等各方面与标准、规定不符的地方,记下差别;c)剖析差别(危害),提出更正举措建议。

2.2 剖析重点a)安全检查剖析表剖析的对象是设备设备、作业场所和工艺流程等,检查项目是静态的物,而非活动。

故此所立检查项目不该有人的活动。

b)用安全检查表剖析时既要剖析设备设备表面看得见的危害,又要剖析设备设备内部隐蔽的内部构件和工艺的危害。

危害因素的辨识与风险评价

危害因素的辨识与风险评价

辩识方法辩识危害因素的辨识方法采取一种或结合多种评估方法。

主要的评价方法有询问交谈、现场勘查、查阅有关记录、获取外部信息、平安检查〔SCL〕、工作危险源分析〔JHA〕、预先危害因素分析〔PHA〕、故障假说分析〔WI〕、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危害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

危害因素辩识方法第一类危险源第一类危险源: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各种能量或危险物质。

1、危险物质辨识:如氢气、原油、天然气、液化气、汽油、乙决、甲烷、煤油等可燃物质;硫化氢、一氧化碳、氯、氨、二氧化碳、氮气二氧化硫、甲醇等有毒物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危险化学品。

2、能量辨识:辨识产生、供应能量和能量的载体。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具的动能的各类机械运动部件、工件和人体及产生的机械性、动力性等振动部件。

b.具有势能的平台及坑、井、沟口处等场所上的人体和物体。

c.带电体的电能,包括雷电、静电;d.高温设备和管线的热外表、高温介质及剧烈热反响工艺装置的热能及低温介质所具有的冷量。

e.盛装具有能量的介质的压力容器。

f.机械性、动力性等噪声的声能。

g.化学反响的化学能。

h.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等非电离辐射等。

第二类危险源第二类危险源:对第一类危险源控制设施和措施失控的状态和行为。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控制设施和措施缺陷。

无控制设施和措施或控制设施不符合法律、法规、标准和设计标准等要求。

控制措施不好,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2、人员失误:人的不平安行为中产生不良后果的行为。

3、管理缺陷:缺少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工作职责不明确;组织不全;缺乏协调或协调不当、检查不及时、不到位;奖惩不清楚;培训不到位等。

4、作业环境和场所不良:引起设备故障或人员失误的温度、温度、风雨雪、照明、视野、噪声、扰动、通风换气,色彩、作业区环境不良等环境因素。

危险源识别方法简介一、工作危险源分析〔JHA〕:是一种较细致地分析工作过程中存在危险源的方法,把一项工作活动分解成几个步骤,识别每一步骤中的危险源和可能的事故,设法消除危险源。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方法及应用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方法及应用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方法及应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存在许多潜在的危险源和风险。

为了确保安全,我们需要了解如何进行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本文将介绍这些方法及其应用。

1.危害辨识危害辨识是识别和评估系统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和潜在危害的过程。

这个过程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a. 识别潜在危害:危害辨识需要找出系统中的所有潜在危害,包括机械、化学、电气、生物等方面。

例如,在工作环境中的潜在危害可能包括化学品暴露、机械伤害、电气火灾等。

b. 分析危害:找出危害之后,我们需要分析每种危害的可能后果。

例如,化学品暴露可能导致皮肤刺激、眼睛损伤甚至中毒等后果。

c. 评估危害程度:分析危害的后果后,我们需要评估每种危害的可能程度,以便确定应该采取的控制措施。

危害辨识的应用举例:在一家化工厂,工人暴露于有害化学物质的环境中。

通过危害辨识,我们发现这种环境可能导致健康问题,如呼吸道疾病、皮肤过敏等。

为了控制这种危害,我们需要采取措施,如提供防护服、定期检查工人的健康状况等。

2.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在危害辨识的基础上,对每种危害的发生概率、可能导致的后果以及应急响应能力进行评估的过程。

a. 发生概率评估:评估每种危害在特定条件下发生的可能性。

例如,在上述化工厂中,我们可能需要评估化学品泄漏的概率。

b. 后果评估:评估每种危害发生后可能产生的后果。

在上述例子中,我们可能需要评估化学品泄漏后可能对工人健康造成的后果。

c. 应急响应能力评估:评估现有的应急响应措施是否足以应对可能发生的危害。

风险评价的应用举例:在一家制造企业中,机器设备可能产生噪音和热。

通过风险评价,我们发现噪音和热可能导致员工的听力损伤和皮肤刺激。

为了控制这种风险,我们需要采取降低噪音和温度的措施,如改进机器设备、为员工提供防护装备等。

3.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采取措施来降低或消除危害的过程。

这个过程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a. 风险评估: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确定需要优先控制的危害。

危害识别风险评价

危害识别风险评价

4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的相互影响可以提 高安全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共同作用
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是相互关联的, 危害识别是风险评价的基础,风险评 价是危害识别的延伸。
危害识别是对潜在危害的识别和评估, 风险评价则是对危害可能导致的后果 进行评估。
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共同作用,可以 更好地识别和评估潜在的危害和风险, 为制定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的共同作用,有 助于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效果,降 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
提高安全水平
01 危害识别:识别潜在
的危害和风险,为风 险评价提供基础
03 安全措施:根据风险
评价结果,制定相应 的安全措施,降低危 害和风险
02 风险评价:评估危害
和风险的严重程度和 可能性,为制定安全 措施提供依据
03
三个等级 危害等级划分依据:危害程度、影
0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响范围、持续时间、发生频率等
2
风险评价
风险评估方法
1
定性风险评估:通 过专家判断、经验 分析等方法进行评

2
定量风险评估:通 过数学模型、统计 分析等方法进行评

3
半定量风险评估: 结合定性和定量方
法进行评估
4
风险矩阵法:将风 险发生的可能性和 影响程度进行矩阵 分析,确定风险等
风险规避:避免 或减少风险发生
的可能性
风险减轻:降低 风险发生的概率
或影响程度
3
危害识别与风险 评价的关系
相互影响
1
危害识别是风险评价的基础,只有准确 识别危害,才能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价。
2
风险评价的结果可以指导危害识别,帮 助确定需要重点关注的危害。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的方法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的方法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的方法一、经验判断法。

这可是个很“亲民”的方法呢。

就是大家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生活经验来识别危害和评价风险。

比如说,在建筑工地上工作的老师傅,他就知道在高楼作业的时候,不系安全带那风险可大了去了,这就是经验告诉他的。

像家里老人也知道,电线老化了不换可能会引发火灾,这也是一种基于生活经验的危害识别。

这种方法简单直接,就像我们平时聊天一样,你说一句我接一句,把那些可能的危险就这么给找出来了。

二、检查表法。

这个方法就像是有个小清单一样。

把可能存在危害的项目都列出来,然后一项一项去检查。

比如说工厂里,会有个检查表,上面写着设备是否正常运转、防护装置有没有安装好之类的。

就像我们出门前会列个小单子,钥匙带了没,手机带了没。

按照这个检查表去做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就不容易遗漏东西。

而且这个检查表可以不断完善,就像我们不断给生活小清单加东西一样,越来越全面。

三、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

这个听起来有点高大上,但其实也很有趣。

就是想象某个东西出故障了,然后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比如说汽车的刹车系统出故障了,那肯定就会影响行车安全呀。

这就像是在给东西“挑刺儿”,故意想它出问题,然后看看会有多严重的后果。

就像我们在猜如果小伙伴忘记带作业会被老师怎么批评一样,是一种假设性的思考,但是对识别危害和评价风险特别有用。

四、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

这个方法就像是在玩一个“找茬”游戏。

对一个系统或者操作过程进行详细的分析,找出那些可能导致危险的偏差。

比如说在化工生产过程中,温度控制如果有偏差,可能就会引发爆炸之类的严重后果。

就像做饭的时候,盐放多放少都会影响味道,这个操作过程中的偏差就可能带来危害。

我们通过这种分析,就能知道哪些地方要特别小心,就像知道在厨房哪里要特别注意火候一样。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风险评价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风险评价
果严重程度
风险等级划分
低风险:可接受风 险,无需采取措施
中等风险:需要采 取措施降低风险
高风险:需要立即 采取措施消除风险
极高风险:需要立 即停止作业,采取 紧急措施消除风险
风险控制措施
消除风险:通过 改变生产工艺、 设备、材料等, 消除危险有害因

降低风险:通过 减少接触时间、 降低接触强度等, 降低危险有害因

危险源分类
人为因素:操作失误、违章 作业等
设备因素:设备故障、设计 缺陷等
环境因素:恶劣天气、自然 灾害等
管理因素:安全管理不到位、 规章制度不完善等
典型危险有害因素
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 如机械设备、电气设 备、辐射等
管理性危 险有害因 素:如安 全管理制 度、安全 培训、应 急救援等
01 06
风险监控与改进
建立风险监控体系,定期对 风险进行评估和监控
A
持续改进风险管理流程,提 高风险管理水平
C
B
制定风险应对措施,确保风 险得到有效控制
D
加强风险培训和教育,提高 员工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
谢谢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风险评价
目录
01.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02. 风险评价 03. 风险管理
识别方法
现场调查法:通 过实地考察,了 解生产过程中的
危险有害因素
经验法:根据以 往的经验和案例, 识别危险有害因

安全检查表法: 使用预先编制的 安全检查表,对 生产过程进行系
统检查
事故树分析法: 通过分析事故发 生的原因和条件, 识别危险有害因
05
社会性危险有害因素: 如社会治安、交通安 全、自然灾害等
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 如化学品、有毒气体、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1〕作业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基本步骤①识别确定作业活动及活动场所,形成作业活动清单;②对各项作业活动及活动场所中的危害因素及风险进行辨识;③对与各项危害因素有关的风险进行评价;④判定危害因素及风险级别,确定是否构成重大危害因素及风险;⑤针对评价中需要控制的风险,制定风险控制措施;⑥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的更新。

〔2〕作业区〔大队〕主要领导审批作业区级普通危害因素〔见附表4〕和重大危害因素台帐〔见附表5〕,并将重大危害因素台帐报厂安全环保科;工艺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以下简称为“工艺危害分析〔PHA〕”工艺危害分析是通过系统的方法来识别、评估和控制工艺过程中的危害,包括后果分析和工艺危害评价,以预防工艺危害事故的发生。

工艺危害分析是装置生命周期内各个时期和阶段辨识、评估和控制工艺危害的有效工具。

〔1〕工艺危害分析的时机生产装置在以下阶段可以进行PHA:新改扩建项目、在役生产装置〔2〕工艺危害分析的方法推荐使用的分析方法:故障假设/检查表法〔What If/Checklist〕、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HAZOP〕、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FMEA〕、故障树分析〔FTA〕。

〔3〕工艺危害分析方法的合用范围HAZOP :应用于新改扩建项目投用前、高危害工艺装置生产阶段。

What If/Checklist:应用于低危害工艺装置生产阶段、停用封存、拆除报废阶段、工艺变更过程。

FMEA:应用于分析在役装置的关键组件及其对整个系统的影响,也可以辨识共因失效和单一组件失效导致的危害事件、事故。

FTA:应用于由HAZOP 和What If/Checklist 识别出来的特定事件的分析。

〔4〕工艺危害分析的频次高危害工艺装置生产阶段每三年一次,其他生产装置每五年一次。

〔5〕工艺危害分析的实施公司将首先采用HAZOP 方法陆续对公司的所有生产装置开展工艺危害分析,具体按照《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危(wei)险与可操作性分析工作管理规定》执行。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引言:危害识别:危害识别是指通过对企业内外环境进行分析,确定可能对企业运作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

这些因素可以分为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

内部因素包括:设备故障、工艺失控、人员不当操作等。

这些因素通常与企业的生产过程和员工行为相关。

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灾害、恶劣的天气条件、供应链中断等。

这些因素通常是企业无法控制的,但仍然可能对企业的运作和发展带来影响。

为了有效地进行危害识别,企业可以使用以下方法:1.风险评估:对企业内外环境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估,识别可能导致危害的因素。

2.调查和数据收集:通过对历史数据和事件的调查和分析,收集有关危害的信息。

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对已经识别出的危害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估,并确定风险的级别和后果。

风险评价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估。

风险识别:确定与识别出的危害相关的各种风险因素,并对其进行分类和整理。

例如,确定与设备故障相关的风险因素,如设备老化、维护不当等。

风险分析:对已识别的危害进行分析,确定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可能造成的损失和后果。

通过风险分析,企业可以优先考虑那些可能造成重大损失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风险评估:对已识别和分析的风险进行综合评估,确定风险的等级和重要性。

通过风险评估,企业可以确定哪些风险需要优先处理,以及需要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实施策略:为了有效地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企业可以采取以下实施策略:1.建立完善的管理系统:企业应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系统,包括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的程序和指南。

这将帮助企业确保危害和风险评价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2.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企业应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操作。

这将有助于减少设备故障和意外事故的风险。

3.培训员工:企业应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教育,使员工了解和熟悉相关的安全规范和操作程序。

这可以帮助员工减少错误操作和事故的发生。

4.与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企业应与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确保供应链的稳定和可靠。

危害识别风险评估方法

危害识别风险评估方法

危害识别风险评估方法危害识别是指对潜在危险因素所导致的可能伤害进行辨识和描述的过程。

风险评估则是对已识别出的危险因素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以确定其风险等级的过程。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估方法在工业、环境、医疗、食品等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危害识别风险评估方法。

1.事件树分析法(ETA)事件树分析法是一种定性分析方法,用于评估特定事件的可能发生性和结果的概率。

该方法通过构建一颗事件树,分析事件发生的各个路径和根据不同路径的可能性和结果来进行风险评估。

事件树分析法可以帮助识别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性,从而为决策提供依据。

2.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法(FMEA)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法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用于识别和评估系统或过程中的潜在故障模式及其影响。

通过对每个故障模式进行评分,包括可能性、严重性和探测性,从而确定每个故障模式的风险优先级。

FMEA方法可以帮助识别可能导致系统故障的故障模式,并提供改进措施。

3.故障树分析法(FTA)故障树分析法是一种定量分析方法,用于评估系统或过程发生特定事件的可能性。

故障树通过将系统或过程的各个故障模式和事件进行逻辑组合,形成一个逻辑框架,从而定量描述事件发生的概率。

故障树分析法可以帮助识别导致系统或过程事件发生的特定故障模式,并确定其发生概率。

4.可靠性评估方法(RAM)可靠性评估方法是一种定量评估方法,用于评估系统或过程在特定条件下的可靠性。

该方法通常使用故障统计数据和可靠性模型来确定系统或过程的可靠性参数,如失效率、平均无故障时间等。

可靠性评估方法可以帮助识别系统或过程的潜在风险,对系统或过程进行可靠性改进。

5.灾害风险评估方法(HRA)灾害风险评估方法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综合评估方法,用于评估特定灾害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风险。

该方法综合考虑灾害的发生概率、灾害类型、区域特征、暴露程度等因素,通过定量和定性方法对灾害风险进行评估。

灾害风险评估方法可以帮助识别和评估灾害风险,并确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作业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方法

作业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方法

作业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方法1.目的1.1为作业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估提供操作技术参考,系统地识别作业过程潜在的风险和指导作业风险的有效控制。

1.2规定了作业活动过程的危害识别及其危害导致的风险评估方法,适用于作业过程风险及其控制措施的评估工作。

2.引用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三十六条、第四十五条3.定义3.1危害: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条件或行为。

3.2风险:某一特定危害可能造成损失或损害的潜在性变成现实的机会,通常表现为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3.3风险评估:辨识危害引发特定事件的可能性、暴露和结果的严重度,并将现有风险水平与规定的标准、目标风险水平进行比较,确定风险是否可以容忍的全过程。

4.要求与方法4.1区域内部风险评估区域内部风险评估是对作业的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主要针对作业任务执行过程进行,目的是掌握危害因素在各工种的分布以及各工种面临风险的大小。

评估结果应填写《区域内部风险评估填报表》,该报表有关项目填写要求如下:文档4.1.1工种:是生产活动中专业作业活动的分类。

4.1.2作业任务:指各专业涉及的工作任务类别。

4.1.3作业步骤:即作业过程按照执行功能进行分解、归类的若干个功能阶段。

在分解作业步骤时避免划分过细,以免增加分析的工作量,一般按照完成一个功能单元进行划分。

4.1.4危害名称:执行每一步骤中存在的可能危及人员、设备和企业形象的危害的具体称谓。

危害一般填写格式为〃副词+名词或动名词〃,如:〃压力不足的车胎”、“有尖角的设备〃等。

4.1.5危害类别:分为9大类,包括:物理危害、化学危害、机械危害、生物危害、人机工效危害、社会-心理危害、行为危害、环境危害、能源危害。

4.1.6危害及有关信描述:对辨识出的危害,在本单位范围内进行普查,确定其存在的数量、位置、时间以及相关的化学或物理特性,即说明在执行同类作业任务时,该危害存在于哪些地方?有多少?什么时间会涉及到?该危害的可能重量、强度、长度等如何?4.1.7风险描述:现存危害可能引起风险的具体信息,即危害转化为风险导致后果的过程;描述清楚事故发展的一个序列。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是指对其中一种特定活动、工程、产品或系统可能产生的危险因素进行辨识,并对其风险进行评价的过程。

通过对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辨识和评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危险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和控制,以防止事故和损害的发生。

在进行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的过程中,常采取如下步骤:1.确定范围:首先明确活动、工程、产品或系统的范围和目标,明确需要进行风险评价的具体对象。

2.辨识危害源:通过对活动、工程、产品或系统进行全面的分析和了解,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危险源包括但不限于机械设备、化学品、热源、高处等可能造成人身伤害、健康危害或财产损失的因素。

3.分析危害源的特性:对每一个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详细分析,了解其具体特性、潜在危害和可能导致的损害程度。

例如,对于机械设备来说,需要了解其运行原理、可能发生的故障模式以及可能导致的人身伤害程度。

4.评估风险:在了解危险源的基础上,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各个危险源的风险等级。

风险等级通常通过估算风险的频率和严重程度来确定,以便对风险进行分类和优先处理。

5.控制风险: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降低或消除危险源的风险。

控制措施可以包括工程控制、行政控制和个体防护等。

例如,对于存在高处作业的风险,可以采取安全护栏、安全带等措施进行控制。

6.监控和复查:实施控制措施后,需要定期监控实际风险的变化和措施的有效性,以便及时调整措施并进行复查。

通过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可以有效地预防和避免潜在的事故和损害。

同时,它也是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的要求,对于一些特定的活动和工程,必须进行风险评价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总而言之,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是一个重要的工作,对于保障人身安全、健康和防止财产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理论,可以识别和评估各种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帮助我们制定合理的控制措施,确保活动、工程、产品或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指南
一、方法介绍
1、工作危害分析(JHA):
是一种较细致地分析工作过程中存在危害的方法,把一项工作活动分解成几个步骤,识别每一步骤中的危害和可能的事故,设法消除危害。

分析步骤:
(1)把正常的工作分解为几个主要步骤,即首先做什么、其次做什么等等,用3—4个词说明一个步骤,只说做什么,而不说如何做;
分解时应:a)观察工作
b)与操作者一起讨论研究
c)运用自己对这一项工作的知识
d)结合上述三条
(2)对于每一步骤要问可能发生什么事故,给自己提出问题,比如操作者会被什么东西打着、碰着;他会撞着、碰着什么东西;操作者会跌倒吗;有无危害暴露,如毒气、辐射、焊光、酸雾等等;
(3)识别每一步骤的主要危害后果;
(4)识别现有安全控制措施;
(5)进行风险评价;
(6)建议安全工作步骤。

2、安全检查表分析(SCL):
是基于经验的方法,是分析人员列出一些项目,识别与一般工艺设备和操作有关的已知类型的危害、设计缺陷以及事故隐患。

安全检查分析表分析可用于对物质、设备或操作规程的分析。

分析步骤:
(1)建立安全检查表,分析人员从有关渠道(如内部标准、规范、作业指南)选择合适的安全检查表。

如果无法获取相关的安全检查表,分析人员必须运用自己的经验和可靠的参考资料制定检查表;
(2)分析者依据现场观察、阅读系统文件、与操作人员交谈、以及个人的理解,通过回答安全检查表所列的问题,发现系统的设计和操作等各个方面与标准、规定不符的地方,记下差异;
(3)分析差异(危害),提出改正措施建议。

3、故障假设分析(WI):
故障假设分析方法是对工艺过程或操作的创造性分析方法。

危险分析
人员在分析会上围绕分析人员所确定的安全分析项目对工艺过程或操作进行分析,鼓励每个分析人员对假定的故障问题发表不同看法。

故障假设分析方法可用于设备设计和操作的各个方面(如建筑物、动力系统、原料、产品、贮存、物料的处理、装置环境、操作规程、管理规程、装置的安全保卫等)。

对于一个简单的系统,故障假设分析只需要一个或两个分析人员就能够进行。

分析步骤:
(1)确定分析范围,分析装置及工艺过程,包括工艺过程说明、图纸、操作规程、装置的安全防范、安全设备、卫生控制规程;
(2)依据工艺流程,分别提出故障假设问题,集中主要危害部位;
(3)识别每一故障假设问题的主要危害后果;
(4)识别现有安全控制措施;
(5)进行风险评价;
(6)建议改进措施。

4、预危害性分析(PHA):
主要是在项目发展的初期(如概念设计阶段)识别可能存在的危害,是今后危害性分析的基础。

当只希望进行粗略的危害和潜在可能性分析时,也用PHA对已建成的装置进行分析。

分析步骤:
(1)收集装置或系统的有关资料,以及其他可靠的资料(如任何相同或相似的装置,或者即使工业过程不同但使用相同的设备和物料),知道过程所包含的主要化学物品、反应、工艺参数、主要设备的类型(如容器、反应器、换热器等)、装置的基本操作说明书、防火及安全设备;
(2)识别可能导致不希望的后果的主要危害和事故的情况,考虑:
a) 危险设备和物料,如有毒物质、爆炸、高压系统;
b) 设备与物料之间的与安全有关的隔离装置,如物料的相互作用、火灾/爆炸的产生和发展、控制/停车系统;
c) 影响设备和物料的环境因素,如地震、洪水、静电放电;
d) 操作、测试、维修及紧急处理规程;
e) 与安全有关的设备、如调节系统、备用、灭火及人员保护设备。

(3)分析这些危害的可能原因及导致事故的可能后果。

通常并不需找出所有的原因以判断事故的可能性,然后分析每种事故所造成的后果,这些后果表示可能事故的最坏的结果;
(4)进行风险评价;
(5)建议消除或减少风险控制措施。

5、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
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就是识别装置或过程内单个设备或单个系统(泵、阀门、液位计、换热器)的失效模式以及每个失效模式的可能后果。

失效模式描述故障是如何发生的(打开、关闭、开、关、损坏、泄漏等),失效模式的影响是由设备故障对系统的应答决定的。

分析步骤:
(1)确定FMEA的分析项目、边界条件(包括确定装置和系统的分析主题、其他过程和公共/支持系统的界面);
(2)标识设备:设备的标识符是唯一的,它与设备图纸、过程或位置有关;
(3)说明设备:包括设备的型号、位置、操作要求以及影响失效模式和后果特征(如高温、高压、腐蚀);
(4)分析失效模式:相对设备的正常操作条件,考虑如果改变设备的正常操作条件后所有可能导致的故障情况;
(5)说明对发现的每个失效模式本身所在设备的直接后果以及对其他设备可能产生的后果,以及现有安全控制措施;
(6)进行风险评价;
(7)建议控制措施。

6、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
HAZOP分析是系统、详细地对工艺过程和操作进行检查,以确定过程的偏差是否导致不希望的后果。

该方法可用于连续或间歇过程,还可以对拟定的操作规程进行分析。

HAZOP的基本过程以关键词为引导,找出工作系统中工艺过程或状态的变化(即偏差),然后继续分析造成偏差的原因、后果以及可以采取的对策。

HAZOP分析需要准确、最新的管道仪表图(P&ID)、生产流程图、设计意图及参数、过程描述。

对于大型的、复杂的工艺过程,分析人员需要5-7人,包括设计、工艺或工程、操作、维修、仪表、电气、公用工程等方面的人员;对相对较小的工艺过程,可组成3-4人具有丰富经验的分析小组。

分析步骤:
(1)选择一个工艺单元操作步骤,收集相关资料;
(2)解释工艺单元或操作步骤的设计意图;
(3)选择一个工艺变量或任务;
(4)对工艺变量或任务用引导词开发有意义的偏差;
(5)列出可能引起偏差的原因,偏差如何出现,操作员如何知道偏差;
(6)解释与偏差相关的后果;
(7)识别现有防止偏差的安全控制措施或保护装置;
(8)基于后果、原因和现有安全控制措施或保护装置评估风险度;
(9)建议控制措施。

二、评价风险和影响
各单位对所识别的危害应加以科学评估,确定最大危害程度和可能影响的最大范围,以便采取有效或适当的控制措施,从而把风险降低或控制在可以容忍的程度,具体步骤包括:
1、决定所识别的危害及影响发生后果的严重性(S),重点考虑法律法规要求、伤亡程度、停工情况、环境影响的程度大小、持续时间以及对本公司形象的影响。

见表一:
表一评估危害及影响后果的严重性
2、评估发生危害事故事件的可能性(L),重点考虑危害发生的条件(比如正常、异常或紧急状态发生)、现场有否控制措施(包括个人防护品、应急措施、监测系统、作业指导书、员工培训)、事件或事故一旦发生,是否能发现或察觉,同类事故以前是否发生过以及该事件发生的频繁程度。

见表二
表二:危害发生的可能性(L)及频率
3、评估风险。

结合所辨别的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的严重性,决定其风险大小的分值,根据分值大小确定风险评价等级。

风险评价结果等级见表三:
表三风险评价等级表
4、风险控制
风险程度的大小是制定何种控制措施的依据,各部门应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见表四和表五。

重大或不可容忍的风险是制定目标及隐患治理、管理方案、运行控制的基础及依据。

表四风险控制措施内容表
表五风险控制措施及实施期限
三、半定量评价法介绍
风险评价除采用上述方法外,还可采用半定量评价法: D=L ·E ·C ,公式中的D 、L 、E 、C 分别表示: L ——表示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 E ——表示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的频次 C ——表示可能出现的结果
D ——表示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a ) 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大小(用L 值表示)

当用概率来表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L )时。

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故概率为0;而必然发生的事故概率为1。

然而,从系统安全角度考察,绝对不发生的事故是不可能的,所以认为地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极小定为0.1,而必然发生的事故分数定为10,介于这两种情况之间的情况指定为若干中间值,如下表。

b ) 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用E 表示)
当确定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时,人员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多,则危险性越大。

规定连续出现在危险环境的情况为10,而非常罕见地出现在危险环境中定为0.5,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规定若干个之间值,如下表所示:
c)发生事故的后果(用C表示)
关于发生事故的后果(C),由于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与财产损失变化范围较大,因此规定其分值为1~100,把需要救护的轻微伤害或较小财产损失的分数规定为0,把造成多人死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可能性分值规定为100,其他情况的分值均为1与100之间,如下表:
d)作业条件的危险性大小(用D值表示,D=L·E·C)
当风险D值求出之后,关键是如何确定风险级别的界限值,而这个界限值并不是长期固定不变,在不同时期,组织应根据其具体情况来确定风险级别的界限值,以符合持续改进的思想。

下表可作为确定级别界限值及其相应风险控制策划的参考。

e)重大危险因素的确定:
可从风险等级划分表中查取D值对应的分数值来确定重大危险源: D≥100
的确定为重大危险源; D<100的确定为非重大危险源。

四、识别方法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